八年级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讲读);我的信念(自读)学案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讲读);我的信念(自读)学案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 阿长与《山海经》(讲读)

2. 我的信念(自读)

二. 学习新课

阿长与《山海经》

(一)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体悟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感情。

2.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3.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写人方法。

4. 体会文中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选材时要详略得当。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感情。

3. 重点研读关于《山海经》一节,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内容

1. 文学常识: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6本,650多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文体:记叙文

出处:《朝花夕拾》

2. 时代背景:

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是鲁迅最早接触到的一位农村劳动妇女,和鲁迅一起生活到鲁迅上学以后这样一个漫长的幼年时期。对鲁迅幼小的心灵成长影响最大,印象最深,除了他的家族长辈和兄弟外,就要数长妈妈了。在《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等散文中,多次提到这位已故保姆给鲁迅讲“美女蛇”“长毛”“花绿头”等故事;鲁迅晚年时专门写了本文来追怀她。

3. 掌握以下字词:

憎.恶()絮.说()惶.急()烦琐.()骇.破()

掳.()炙疮疤

...()()()诘.问()惧惮.()

陆玑.()疏懒.()渴慕.()霹雳

..()震悚.()粗拙.()诗画舫.()郝懿.()行孤孀.()

4.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作者围绕阿长写了她“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等儿时往事,刻画了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热情、爽朗、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长妈妈给“我”的关爱,以及作者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深切的怀念之情。

5. 结构层次:

全文共31段,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2)叙述阿长留给我的印象及名字的来历。

第二部分:(3—12)叙述琐事及我对阿长的厌恶之情。

第三部分:(13—18)讲“长毛”的故事,叙阿长的神力。

第四部分:(19—29)主要写得到《山海经》的前前后后。

第五部分:(30—31)抒发我对阿长的深切怀念。

6.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围绕阿长写的几件事中,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成为全文的中心。

(2)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文中写了下层劳动者的她的饶舌、多事、思想性格中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更写她的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在道恭喜、吃福橘的麻烦仪式中,阿长寄托了真诚的善良愿望。教我做人的道理虽然有些愚味,但都是出于善良的动机。在买《山海经》中,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细致,对孩子的愿望那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心愿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作者的感情变化由厌恶,瞧不起到敬佩怀念,这就是先抑后扬的写法。

(3)语言特色:

a. 朴素而饱含深情

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抒情气息,文章笔端带着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明显的外露,也不是作者直接出面表达,而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出语似平静,而感情却表现得很真挚、亲切、炽热,流露深长的意味。

b. 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与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的紧张心情。

“长毛”一节的神力,读后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当长妈妈高兴地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就开始变得深沉而庄重了。这种感情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更为真实而深切。

我的信念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本文语言特色,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

2. 感悟字里行间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 学习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二)重点、难点

1. 理解作者质朴、简洁、真诚的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 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3. 简单的叙述对读者产生的强烈感染和震撼。

(三)教学内容

1. 作者简介:

玛丽·居里于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1891年进入巴黎大学深造,1894年和比埃尔·居里萍水相逢,彼此相爱,1895年结婚。1903年居里夫人发表了关于放射能研究的博士论文,1903年因铀放射线的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因发现了钋和镭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2. 查字典,掌握以下生字、生词: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鞭策:鞭打,用策赶马。比喻严格督促进步。

盛名:很大的名望。

报酬.

( ):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奢.

( )望:过高的希望。 蹂.( )躏.

( ):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呵.

( )责:呵斥,过严地责备。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

问心无愧:自问没做亏心事,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

( )猝.

然长逝:突然死亡。 获益匪.

( )浅:得到很多。匪,不。 天赋.( ) 闲暇.

( )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写出了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

第一段:概括说明一个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

第二段:写作者的顽强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第三段:淡泊名利,甘于平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

第四段: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第五段:渴望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学术研究。

第六段:学会温和,欣赏生活中的琐事,拥有博大胸怀,豁达人生。

第七段: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探索科学的美。

4. 语言特色:

质朴、真诚的文字中蕴藏着作者深厚的人格底蕴和对科学的深深热爱之情。

例如第一节最后一句话:“我已经尽我所能了”,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执着的态度。第二节作者将自己和春蚕作比,使我们想到蚕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作者最后说自己同小孩子“沉迷”神话故事一般沉迷于对科学的追求,平淡的文字后面竖起一座丰碑,值得人们永远敬仰。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练习

1. 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

A. 疮.疤(ng chu ā) 烦琐.(ǒsu ) 耐烦.

(n f á) B. 震悚.(ng s ǒ) 惊骇.(i h à) 掳.

去(ǔ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