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无生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7b84e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9.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篇1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两小儿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两小儿辨日》一课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三、说教法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方法差别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我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练中创”。
四、说学法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与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入时,我就让学生从课题的“辩日”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两小儿争辩 无生试讲稿
![两小儿争辩 无生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103a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5.png)
两小儿争辩无生试讲稿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段名为"两小儿争辩"的短剧。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将会见证两个小孩的辩论,他们将就是否有生命的问题进行讨论。
请跟随我一起进入这个精彩的故事。
故事情节
开场
故事发生在一个安静的村庄里。
主角小明和小红是邻居,他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却存在一些不同。
辩论展开
一天,小明和小红在村子里遇到了一只负伤的小鸟。
小明认为小鸟已经死了,而小红则认为小鸟还有生命。
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小明的观点
小明认为小鸟不再动弹,不再呼吸,所以它已经死亡。
他认为只有有呼吸、有脉搏的生物才算是有生命的存在。
小红的观点
小红则认为,虽然小鸟不再动弹,但它的器官仍然在运作,留有一些温度。
她相信生命不仅仅局限于外部动作,也涉及到内部的生理反应。
辩论
随着辩论的进行,小明和小红提出了各自的证据和论据,彼此试图说服对方。
他们展示了他们的观点,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辩论结论
最终,小明和小红都无法说服对方。
他们决定暂时放下争论,接受彼此的不同观点,并承诺继续探索生命这个问题。
结束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和小红在争论中展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辩论技巧。
他们试图理解生命的本质,并探索了不同的观点。
这个故事也提醒了我们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保持开放心态,并进行探索和思考的重要性。
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激发您对生命的思考和好奇心。
谢谢!。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df78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两小儿辩日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对于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你们了解多少呢?师∶你的手举的最快,快说说吧。
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师∶你也有想说的?师∶哦,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不错!这就是孔子,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后世尊称为"圣人"。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圣人,有一天却被两个黄亡小儿给难住了,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看老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初读师∶来,齐读课题,谁来说说从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师∶ 你的手都快举到天花板上了,快来说说看吧。
师∶ 你说这个故事一定写的是两个小孩儿在辩论太阳。
师∶你可真聪明,一下子抓住了重点,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辩"字,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师∶嗯,你说辩论是用嘴巴说话,所以一定要记住中间是一个言字旁。
师∶你的提醒很重要,大家记住了吗?请坐。
师∶除此之外,老师还想给大家强调一下,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是左中右结构,左边的"辛"在写的时候竖要变成撇,现在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写两遍吧。
师∶那两个小孩儿到底是如何辩论太阳的呢?师∶现在,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听清楚朗读节奏。
师∶好了,范读播放完了,谁愿意来读读看?师∶你的坐姿最端正,听得也最认真,你来读读看。
师∶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呀?嗯,读的非常流畅,字音也把握得很准确,如果再稍微注意下朗读节奏就更好了。
师∶就是这一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你再来读读看。
师∶这一次就非常棒了,请坐。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辩论现场,跟着范读录音,一起来读出古文的韵味吧。
师∶读得真投入!老师也深深地陶醉在同学们的朗读中了。
三、析读师∶两个小孩儿到底是如何辩论的呢?接下来给大家10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看看你的小伙伴能否给你新的启发。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346d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9.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辩题辩方代表,将为大家呈现一场激烈而精彩的讨论。
今天我们将探讨的辩题是:“昼夜长短应该按照小时计算还是按照分钟计算”。
我将从时间精确性、实用性以及方便性三个方面给出我的观点。
希望我的观点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也欢迎各位观众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时间精确性。
时间的划分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按照小时来计算昼夜长短可以提供更加简洁和准确的结果。
小时是时间单位中较大的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也较高。
而分钟则相对于小时来说小得多,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若按分钟计算,将会造成数据冗余和计算困扰,影响时间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从时间精确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按照小时计算昼夜长短。
其次,我们来看实用性。
按照小时计算昼夜长短更符合我们的实际需求。
小时作为时间单位,常用于各种场合,方便人们对时间的计划和安排。
例如,我们通常将一天按照小时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如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等。
这种划分方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而按照分钟计算,则需要处理更加复杂的时间数据,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因此,按小时计算昼夜长短更加实用。
最后,我们来看方便性。
按照小时计算昼夜长短更加方便我们进行时间比较和交流。
小时作为较大的时间单位,更容易理解和比较。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需要询问或表达某个时间段的长短。
如果按照分钟计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将会不够直观和方便。
而按照小时计算,则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时间长短的差别。
另外,按照小时计算昼夜长短还可以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混淆,提高沟通效率。
因此,从方便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按照小时计算昼夜长短。
综上所述,从时间精确性、实用性和方便性三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昼夜长短应该按照小时计算。
按照小时计算昼夜长短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实用和方便的时间划分方式,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你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251d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4.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两小儿辩日》的试讲。
《两小儿辩日》这篇经典课文,通过两个小朋友的辩论,展示了他们机智聪明、思维敏捷的一面。
接下来,我将以故事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我个人的理解与解读,以及相关的知识扩展,为大家呈现一场生动有趣的教学。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
故事的背景是儿童节这一天,两个小朋友因为买了同样的帽子而产生了争执。
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展开了一场辩论,想通过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经过双方的辩论,他们最终遵循一个原则,找到了共同点,和睦地度过了儿童节。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小朋友不仅具有口才好、思维敏捷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了理性和善良的品质。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对这个故事的个人理解。
首先,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辩论的重要性。
辩论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己见、交流思想的方法,它不仅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
其次,在辩论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
通过辩论,我们可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观点,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宽容和平和心态非常重要。
除了以上的课文解读,我还将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相关的知识扩展。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辩论的基本要素,包括提出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和证据等。
其次,我将介绍一些与辩论相关的优秀演讲家和辩论赛,如乔治·华盛顿、马丁·路德·金等人的经典演讲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辩论赛事。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我会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和辩论练习,以巩固他们在本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们以“是否应该节约用水”为话题展开辩论,同时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准备相关的证据。
通过今天的试讲,我希望能够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两小儿辩日》这个课文背后的深意,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两小儿辩日(1)无生试讲晋升职称讲课稿
![两小儿辩日(1)无生试讲晋升职称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93357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e.png)
14两小儿辩日一、导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没错,孔子,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来说,你也想说,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去认识孔子。
2.谁来说一说辩的意思?争辩。
那课题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课文1、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不着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声音渐小,谁给大家读一读?(1)女生,声音响亮,但是有几个字的读音不是很标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盘盂,再读一遍,这一次就好多了。
(2)谁还想试一试男生,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2、人们都说,诗有诗情,文有文味,文言文就要读出它的味道来,要想读出味道,就要先读出节奏来。
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老师标出的节奏线,谁能给我读出节奏来?(1)请你来试一试。
不错,读出了节奏。
(2)谁还想来试一试,班长你来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看班长很会读书,他遇到小节线的时候,就会把前面的字音拖长,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看来文章同学们都已经读熟了,谁来说一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这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结合课后的注释,还有呢,借助工具书,是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多种多样。
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4、你关注了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谁来说一说, “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认为。
(2)“去”呢?距离。
那谁能结合注释,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请你来说,非常好,你们结合课下注释,就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5、还有吗?孰为汝多知乎?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试着帮她弄懂这句话。
你来说,你也想说,是的,我们要知道“汝”在这里指的是孔子,你们看,这样文言文的意思我们就弄明白了。
6、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文白对读的游戏,看谁找得又准又快。
小学语文六下《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小学语文六下《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3016c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0.png)
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文言文,题目叫(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两小儿辩日)一起读---两小儿辩日。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预习了吗?预习的举手。
好的,看到大家都预习。
那咱们把笔记本打开,检查一下预习质量,听写几个新词,注意,老师的听写比较特殊,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每次听写我报两个词语,你要听清楚;第二个要求,每次我只报一次,所以你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准备好了吗?好,准备开始。
第一个词语:车盖;第二个词语:盘盂。
写完的举手。
好的,把手放下,来,请你到上边来,把刚刚听写的两个词语写在这儿(标题下面)车盖写这个位置(标题左下)盘盂写这个位置(标题右下)尽量写得又工整又大方。
底下的同学认真观察和你的对比一下。
在写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很让老师感动。
我们同学在写两个字的时候,往往不注意中间稍稍空一下,但是你看,她注意了。
细节的地方能够看出一个人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能力,真好。
底下写对的举手。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车盖,盘盂。
好极了。
我想再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来,谁来?你来,知道为什么把你请上讲台吗?不知道啊,声音还理直气壮!但是老师还就是喜欢你这种一股子愣劲儿,天不怕,地不怕,有那么一股子愣劲儿,语文才学得好。
什么任务呢,老师问你一下,你见过车盖吗?没有。
那见过盘盂吗?也没有。
都没有,这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手势给大家比划比划车盖的样子,盘盂的样子。
大家看一看,他比划得对还是不对啊。
我说,你比划,大家注意观察。
先给大家比划比划车盖的样子。
(一个手向前指着转了个圈)(两个手摆出大圆形)这是车盖吗?车盖在哪儿?车顶上。
你再给大家比划,在车的顶上,做手势比划,在车的顶上。
(生比划)哎对,车盖底下盖着的是谁?是人,是车,是吗?你得把自己照起来,来,再比划比划,把自己照起来。
(生比划)好,这是车盖,大家看到了吗?再比划比划盘盂。
(生比划样子)端起来让大家看,端起来。
(指着台上学生比划的样子,问台下的学生)盘盂,看到了吗?盘盂里边装什么?你来说:装的是酒食。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21bb6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c.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言文,叫做《两小儿辩日》。
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太阳?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关于太阳,可能会有一些让人争论不休的问题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看看两个小孩子是如何对太阳展开辩论的。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注释或者和同桌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好啦,同学们都读完了。
那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音。
谁能来读一读这几个字?(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读得真不错!那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大家认真听,注意老师的停顿和语气。
(教师范读)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文章,这次要试着读出节奏和韵味。
(学生再次朗读)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那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嗯,说得很好!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小孩的观点。
他是怎么说的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他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解释句子意思)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小孩的观察有没有道理呢?(学生思考、讨论)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小孩的观点。
他说:“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他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解释句子意思)那这个小孩的说法又有没有道理呢?(学生思考、讨论)两个小孩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且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那他们到底谁对谁错呢?孔子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导学生找出孔子不能决也的句子)孔子可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但他面对两个小孩的争论,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啊,宇宙之大,知识之无穷,即使是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大胆质疑。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71230e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1.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和小伙伴因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而争论过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讲的就是两个小孩因为对太阳的看法不同而展开的一场有趣的辩论。
这篇文章叫做《两小儿辩日》。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带领学生朗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读完了文章,大家是不是对两小儿的辩论感到很好奇呢?那老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篇文章的意思。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就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第二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就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同学们,通过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呢?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像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像盘子那么小,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
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则相反,他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感觉很清凉,中午的太阳感觉很热,近的东西热,远的东西凉。
那同学们觉得他们谁说得更有道理呢?其实呀,以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来看,两个小孩的观点都有局限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d6487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7.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修订版教材六下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环节课前师生合作背诵(《论语》中的名句)①师:“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
②师:“知之为知之”,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师:“学而时习之”,生---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④师:“子曰:人而无信”,生---不知其可也。
⑤师:“子曰:朝闻道”,生---夕死可矣。
一、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听音写字:bian(第四声)。
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
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日”字什么意思?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27c6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5.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代文学名篇,讲述了两个聪明机智的小孩,在辩论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两小儿辩日》的试讲稿。
在这个古老的故事中,两个小孩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他们的辩论犀利而有力,顿时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
首先,这个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小孩独特的思考方式。
他们在辩论中不仅仅是人云亦云地重复别人的观点,而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还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通过辩论来解决。
辩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通过辩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同时,辩论还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自信。
在这段故事中,两个小孩的辩论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思考。
比如,他们围绕着“日(太阳)是东方升起的还是西方升起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其中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是东方升起的,因为他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而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是西方升起的,因为他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太阳从西方落下。
这个争论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有些人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所以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还有些人认为太阳只是我们视觉上的错觉,实际上太阳并不运动。
这些不同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科学和自然界的思考。
最后,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辩论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善于倾听对方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善于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据,使用恰当的数据和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善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提出有逻辑性的论证。
这些技巧和方法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和交流,尤其是在解决争议和冲突时,都非常有帮助。
通过这篇试讲稿,我们可以看到,《两小儿辩日》不仅仅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思考、辩论和争议的教材。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486a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a.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言文,叫做《两小儿辩日》。
在正式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和小伙伴争论过一些问题呀?比如说哪种水果更好吃,或者哪个游戏更好玩。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两个小朋友,他们争论的问题可有点特别,他们在争论太阳的有关问题。
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带领学生朗读)读完之后,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呢?那老师先来给大家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在路上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不休,孔子就好奇地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其中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马上反驳说:“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
”那第一个小孩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他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第二个小孩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争论,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小孩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大家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小孩的观点。
第一个小孩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判断的。
他看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中午的时候小,就认为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那同学们想一想,这种判断方法有没有问题呢?其实呀,太阳在早上看起来大,是因为有参照物的对比。
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它旁边有树木、房屋这些东西做对比,就显得太阳比较大。
而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广阔的天空中,没有了参照物,所以看起来就小了。
但实际上,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在一天中并没有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第二个小孩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判断的。
他觉得早上凉,中午热,所以早上太阳离得远,中午离得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2c3d9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b.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的一则文言文。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课文写得有趣生动,学生喜读易学。
二、说教法对于本文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
教学时,由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
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一)引用经典,导入新课。
1、温故旧知识,了解孔子。
2、读孔子名言。
3、释题。
用辩组词,弄清楚辩论者是谁,辩论的话题是什么从课题明白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句子的停顿,朗读的节奏。
2、自由朗读,读通,读出韵味。
3、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4、老师指导难读的句子(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3、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的什么问题。
4、两个小孩的理由各是什么5、让学生上台辩论,读出辩论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
7、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8、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9、读孔子名言。
五、说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acf8a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a.png)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⒈认识2个生字,学会1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个孩子的聪明可爱以及孔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学情分析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学习比较陌生,班级XX名学生,优秀人数有XX 名左右,学困生XX名左右。
读古文比较困难,所以在学习之前,注重课文朗读,读古文注意断句,断句要根据古文大意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文大义,了解课文内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教学难点:感受两个孩子的聪明可爱以及孔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沧凉(cāng) 决(jué)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活动2【讲授】感知理解课文一、初读课文,根据可见断句,看谁读的好。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12d3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3.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两小儿辩日》。
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争论。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并谈谈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辩日之前,小明和小强相约进行一场关于白天和黑夜的辩论。
小明坚信白天是最好的,他认为阳光明媚,万物蓬勃生长,人们可以生活、工作和娱乐。
而小强则坚持黑夜的重要性,他认为夜晚有美丽的星空、宁静的环境和璀璨的灯光。
在辩论中,小明列举了许多白天的优点。
他说白天有阳光,可以让人们心情愉悦,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他还提到了白天是多彩世界的重要来源,只有白天才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看书、写字、画画等等。
小强也不甘示弱,他引用了不少关于黑夜美的例子。
他说夜晚是一片神秘的领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氛围。
在夜晚,星空灿烂,这是白天看不到的美景;宁静的夜晚让人们具备了思考的空间,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成长和目标。
两个小孩争论得如火如荼,激烈地互相驳斥着对方的观点。
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意识到,白天和黑夜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事实上,白天和黑夜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白天给予了人们光明和希望,而黑夜则给予了人们休息和放松的机会。
在进入黑夜的时候,人们可以安心地休息,获得充足的精力和动力来迎接新的一天。
白天过后,黑夜来临,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对于我们而言,白天和黑夜也代表了生活的两个方面。
白天代表着努力和奋斗,黑夜则代表着休息和反思。
这两者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当我们兼顾这两方面,才能真正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追求成功、追求财富、追求幸福。
这都是白天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汗水。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黑夜的存在。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适度地放松和休息,给自己创造一些安静思考的时间。
与此同时,黑夜也代表着困难和挑战。
当我们面对困境时,黑夜就像是黑暗的时代,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迷茫。
但正因为有黑夜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白天的美好和光明。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87c0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与《学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两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
二、教学主题:目标明晰的阅读教学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列子、孔子,引导阅读《论语》、《列子》。
3、了解先秦诸子,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读懂并背诵课文2、引读《论语》、《列子》及先秦诸子经典名句五、设计思路及意图:1、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读。
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了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正确。
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由读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读自悟,通过教师检查读来纠正字音读正确,通过教师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最后通过齐读来巩固初读效果,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读课文,读明白。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师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来释疑、激趣,让课堂充满古韵、古韵,为本次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
三读课文,能背诵。
诵读向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当堂中落实的效果会更佳。
在课堂上运用动作记忆法,男女学生比赛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热爱背诵非常有必要的。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78b53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f.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第一篇:两小儿辩日试讲稿《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导入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
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
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温故知新1.(出示幻灯片2 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
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
(出示幻灯片6课文)(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3.(师出示幻灯片7、8重点词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从而正确断句(四)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1、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试讲稿(10分钟)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试讲稿(10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84db841ae87101f69e3195be.png)
《两小儿辩日》教案板书:辩(齐读)辩的意思是:辩论,辩解,争辩。
生:(1)组词辩论辩驳辩解狡辩辩斗(2)区分形近字:辩辨辫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辩论的故事辩论者是谁?——两小儿辩论的话题——太阳(日)引出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怎样学好这篇文言文,设置比一比环节,带领“闯三关,学古文”学得棒,学得好,第一关:熟悉课文,读出感情生读:读出感情。
边读边画,查字典,个联系学过的知识理解词义。
师范读:读到孔子不能决也(找到朗读的感觉,注意停顿、节奏)提问学生:最后一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读错的字:知——智(zhi 通假字智慧、聪明)五年级日积月累中有一句孔子说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平时和别人争辩的时候,怎么状态?胸有成竹咄咄逼人不甘示弱振振有词理自气壮自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振振有词同学读:你要挑战谁?不但有语言,还有动作。
看来你两的粉丝很多,大家都喜欢你两的读法。
男女生分开读,老师做旁白:男生先师旁白,男女生各读一句板书:日始出日中一儿近(大)远(小)孔子:不能决也一儿远(凉)近(热)第二关:结合注释,理解词义1)我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离【现】到到北京、到学校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乎,语气词。
多见古文,现代文不常见乎,三次出现。
反问的语气。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游:游说。
从这个字你能了解到孔子是怎样的人。
第三关:根据你掌握的知识,给两小儿解释一下如果你在当场,你同意谁的意见?大家还是各执一词,老师给你们解释为什么?。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4fec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f.png)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题目] 两小儿辩日试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辩论比赛队长,我代表我的辩论队友们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辩论试讲稿。
今天我们将就“两小儿辩日”这一主题,进行精彩的辩论较量。
首先,我们会从辩题定义和背景讲起。
辩题“两小儿辩日”源于中国古代故事《两小儿辩日》。
故事中的两位小儿,分别代表白天和黑夜,妙语连珠地辩论着彼此的重要性。
我们将就白天和黑夜的角色重要性展开辩论。
然后,我们的辩论将分为两个部分:白天的重要性和黑夜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白天的重要性。
白天是人类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它赋予了我们无尽的能量和活力。
白天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是进行户外运动、农作物生长以及能源获取的最佳时机。
此外,白天也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交的主要时间段,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黑夜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
黑夜给予了我们休息和恢复的机会。
人们在黑夜中可以享受安静的时光,放松身心,从繁忙的白天中解放出来。
此外,黑夜也是一些生物的活动高峰期,许多动物只在夜晚才开始活动,黑夜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了保障。
在辩论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展开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互补性的论述。
我们认为,白天和黑夜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正如《两小儿辩日》中的白天和黑夜最终互相承认对方的重要性一样,白天和黑夜所带给我们的是多样性和平衡。
总结一下,白天和黑夜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
白天给予我们工作、学习和活动的时机,而黑夜则提供了休息和生物活动的机会。
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感谢大家的聆听!以上就是我们辩论队对于“两小儿辩日”的辩论试讲稿。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辩论能够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白天和黑夜的重要性,并加深对于多样性和平衡的理解。
谢谢!。
两小儿辩日 无生试讲稿
![两小儿辩日 无生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e2e32902020740be1e9bec.png)
《两小儿辩日》【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请你来。
看来你预习的很充足哦。
)孔子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说过了很多名言。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声音还不够响亮,再来一遍!对,就是这样。
有谁能来说说“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呢?(你坐的最端正,请你来说。
说的真好。
)课题的意思就是“两个小孩子在辩论太阳”。
“辩”就是“辩论的意思”。
“辩论”是用嘴巴说话,所以它是“言”字旁。
不要写成了“辫子”的“辫”,也不要写成“辨别”的“辨”。
【板书: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弈》,那么这节课我们按照上节课的学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懂的句子,容易读错的字词多多几遍。
待会请同学来说说哪里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同学们读的真投入。
)那谁来说说哪个字词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呢?你坐的最端正,请你来说。
(你的提醒很及时。
)“沧沧凉凉”的“沧”是平舌音。
那就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真棒,读的又准确又响亮。
)2、(刚刚看同学们读的入情入境,)老师也想读读呢!那接下来老师来读一遍,看看那位同学的耳朵最灵敏,能够听出老师读的节奏。
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呢,同学们拿起铅笔给句子划分节奏。
3、老师读完了,同学们划分的怎么样呢?(看来同学们刚刚都认真仔细的听了老师朗读)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应该怎么划分。
请看大屏幕,对照看看自己划得对不对。
现在老师就来带着同学们一起有节奏的读课文,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
(刚刚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把文章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仅字音都读准确了,节奏也把握的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请你来。
看来你预习的很充足哦。
)孔子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说过了很多名言。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声音还不够响亮,再来一遍!对,就是这样。
有谁能来说说“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呢(你坐的最端正,请你来说。
说的真好。
)课题的意思就是“两个小孩子在辩论太阳”。
“辩”就是“辩论的意思”。
“辩论”是用嘴巴说话,所以它是“言”字旁。
不要写成了“辫子”的“辫”,也不要写成“辨别”的“辨”。
【板书: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弈》,那么这节课我们按照上节课的学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懂的句子,容易读错的字词多多几遍。
待会请同学来说说哪里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同学们读的真投入。
)那谁来说说哪个字词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呢你坐的最端正,请你来说。
(你的提醒很及时。
)“沧沧凉凉”的“沧”是平舌音。
那就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真棒,读的又准确又响亮。
)
2、(刚刚看同学们读的入情入境,)老师也想读读呢!那接下来老师来读一遍,看看那位同学的耳朵最灵敏,能够听出老师读的节奏。
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呢,同学们拿起铅笔给句子划分节奏。
3、老师读完了,同学们划分的怎么样呢(看来同学们刚刚都认真仔细的听了老师朗读)
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应该怎么划分。
请看大屏幕,对照看看自己划得对不对。
现在老师就来带着同学们一起有节奏的读课文,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
(刚刚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把文章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仅字音都读准确了,节奏也把握的很好。
)
【三、读中探究、读中感悟】
1、文章我们都能读通顺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小组合作,说说这篇课文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2、(刚刚同学们都在很认真的交流,)那么谁来说说课文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呢请你说。
是的,这是其中一个小儿的观点。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看(你坐的最端正,请你来说。
你理解的很好,说的也很准确。
)
这个小儿是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那么小儿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用原文的话回答老师。
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要注意节奏和停顿。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个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3、那么另外一个小儿是什么观点呢(请你说。
你的节奏把握的很好。
)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对,这句话是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我们更近。
同样的,请用原文的话回答老师,这个小儿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同学们不仅声音很响亮,节奏也把握的很好。
)这个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
的道理吗
4、同学们,听了两个小儿的观点,你们认为谁说的更有道理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吧!“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是说什么呢是的,是说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的是正确的。
看来两小儿的提的问题把孔子难住啦。
两个小儿也善意的笑笑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刚刚我们已经把难理解的句子的意思搞懂了,那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整篇课文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来。
说的很流畅,很完整。
你也谁想试试你也来。
你再说说看。
6、接下来我们再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试着背下来呢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听了两个小儿的辩论,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近呢谁来说说看(请你来,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懂得查阅课外资料。
)其实两个小儿说的都不对,太阳看起来的大小与地球的距离无关,太阳的温度高低也和地球的距离无关。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说。
你喜欢孔子,是因为他谦虚诚实,是因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你还想说。
你喜欢两个小孩,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大胆质疑。
无论你喜欢谁,他们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只有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地方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体会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3、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下课之前呢老师请同学们看到作业天地①背诵课文②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1、两小儿辩日
日始日中
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
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