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看与被看
中国古典园林02看与被看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满足看 与被看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Image
Image
在西方,无论城市规划还是园林空间,都讲求在轴线的终端设置“底景” 以满足视觉要求,这种构图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必然性。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Image
看与被看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湖山真意亭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湖山真意亭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湖山真意亭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苏州-狮子林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Image
与谁同坐轩
CHINESE GARDENS古典园林
CHINA &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细分解读-看与被看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中国古代造园手法的杰出代表之一。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回答:
1. 总体设计原则:中国古典园林总体设计的原则是“以景为主、以园为辅、以水为魂”,即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辅之以人工园林,使水景成为园林的灵魂。
在园林的布局上,注重景色的互补和照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力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2. 地形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在地形处理方面也有独特的手法,主要包括“借景”和“游山玩水”。
借景是指利用周边自然山水、建筑或背景来丰富景观,游山玩水则是通过运用水池、小溪、流水等水景,以及石头、山石等自然岩石,来再现自然风景。
3. 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假山、亭、台、楼、阁、桥等。
其中,假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建筑形式,假山在形态上与自然山石相似,但是它们是人工制作的,通常是用石头、人造石、灰泥、水泥等材料塑造而成。
4.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选择非常严格,一般只选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树木和花卉,同时要求植物的姿态、形态、色彩和文化内涵与园林的整体风
格相协调。
5. 具体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具体手法包括“三才”、“四品”和“五峰”等。
三才是指天、地、人的相互关系,四品是指松、竹、梅、兰四种植物,五峰则是指山、石、树、水、亭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融合了自然、文化、艺术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元素,它不仅是一种园林设计和建筑的高峰,也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
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又叫障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一览无余,一望到边。
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展现出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展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
这种构景手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
园冶中的五种借景方式
园冶中的五种借景方式在园冶中,有着五种独特的借景方式,它们能够为园林增添生机与美感。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五种借景方式,并通过人类的视角进行真实的叙述。
一、对望借景园冶中的对望借景,是指园林中的景观与远处的山水、建筑等景观进行对望,使整个园林景色更加开阔、宏伟。
在园冶的一角,我静静地坐在石凳上,眺望着远处的群山,山峦起伏,悠然的云雾缭绕其间。
山水与园林的交融,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二、借景山水借景山水是指园林中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一幅自然美景。
在园冶中的借景山水处,我沿着小径漫步而行,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
眼前的湖泊宛如明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美不胜收。
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心情也随之宁静起来。
三、借景林木借景林木是指园林中的景观与周围的树木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致。
在园冶的借景林木处,我走进了一片茂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地面上洒满了树叶的余晖。
我沐浴在阳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四、借景建筑借景建筑是指园林中的景观与周围的建筑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致。
在园冶的借景建筑处,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亭子前。
亭子依山而建,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
我坐在亭子内,眺望着远处的古塔,它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连。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
五、借景人文借景人文是指园林中的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表达出人文的情感与思考。
在园冶的借景人文处,我来到了一片花海之中。
花海绚丽多彩,各种花朵争奇斗艳。
人们在花海中游走,欢笑声不断。
我看着这些快乐的场景,心中涌起了对生活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这个园林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传递着生活的美好。
园冶中的五种借景方式,通过对望、山水、林木、建筑和人文的借景,使园林更加丰富多样,令人陶醉其中。
这些借景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文的情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辽阔开朗的昆明湖,约占全园面 积四分之三,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 能看到佛香阁优美、突出的外轮廓 线。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五. 空间的对比
■ 欲扬先抑,在入口 处有意设置曲折狭长 的小空间。
■ 入园后则顿感豁然开朗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曲折、狭长、封闭的 空间极大地压缩了人的 视野,过此,则使人感 到豁然开朗。
四.主从与重点
1.寄畅园的秉礼堂庭院, 规模虽小却自成一体,主 景区位于堂前,其它各附 属空间起烘托陪衬作用, 主从关系分明。
秉礼堂庭院鸟瞰图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秉礼堂后院 极狭长,与主 景区无直接联 系,但透过秉 礼堂可与之相 互渗透。
■ 主景区面积 不大,且以水 为中心,点缀 山石、花木成 为园中之焦点。
■ 秉礼堂西侧 小院,通过圆洞 门与主景区联系 在一起,成为依 附于主景区的从 属小院。
■由游廊构成的 方形庭院,对主 景区起到极好的 衬托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苏州怡园,主景区位于藕香榭北,以水池为中心, 山石林立,花木葱茏,景色最佳。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怡园中的藕香榭,是园中最大的厅堂之一,位于主要景区之南,成 为景区空间的一面屏障,对突出主景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林景观的意境,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如拙政园的扇面 亭,借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来抒发一种高雅的情操与 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二. 内向与外向
1. 四合院民居,以内院 为中心,是一种典型的内 向布局形式。
2.内向布局特点:以自我为中 心,不考虑外部空间环境的影 响及整体的协调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景方法(精品)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夹景
★景点
山或林带
人
六、对景
• 对景: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可以相互欣赏, 而不是独处的,即不管身在园林中的任 何位置,对面都要有景可看。
• 对景手法的运用,使园林景物隔而不断, 互相掩映,常常与借景相表里。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对景
★ A景点
Hale Waihona Puke ★ B景点七、框景:指选择特定的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借景
远山
★景点
人
• 1、远借:就是借园林以外的景色。
2、邻借:就是借与园林为邻的景色
• 3、仰借:就是 借高处的景物。
• 4、俯借:就是 借低处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在园内设置特殊景点。包括
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 冬借飞雪,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皆可借之。
• 作用:利用漏窗,可以构建若隐若暗,似
见非见,含蓄雅致,模糊深远的意境。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漏景
★
漏
景
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漏空图案的窗。
狮子林:“琴”、“棋”、“书”、“画”
漏花窗
沧浪亭漏窗
九、点景:是指用一词一语点出景物的特征和意境,
以增加风景的魅力和色彩。
• 点景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园林中应该有景 物的地方要点缀出景物来。如水面大,就 要点以山石,构筑小岛,增添桥榭;假山虚 旷,就要点以山亭,叠以蹬道,泻以流泉, 这样使虚实得体,隐现合宜,有无相济。
A 框景 B 抑景 C 借景 D 夹景 3.透过葡萄、老梅、修竹等图案的窗隙,可见园外或 院外的美景,这类窗户的构景作用是( )。 A 框景 B 借景 C 夹景 D 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说明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
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
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第一篇:古典园林的典型营造手法古典园林意境的典型营造手法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生境”、“画境”和“意境”.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
园林的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即将自然和生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最后是“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的典型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咫尺山林,小中见大--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意境计成《园冶》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过:“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咫尺山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用以追求无限的意境。
小中见大,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的运用,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的效果。
中国画的创作中经常使用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手段,这同样也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法。
中国山水画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给园林创作以极大启示。
通过把大地山川等自然景色浓缩在园林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园林中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即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的空间。
园林中常常利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如采用园中园的方式来创造和扩大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间;利用多种题材进行组景,使空间愈见其大。
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的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的十分恰当……耐人寻味。
”欲露而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见奇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高大的楼台还是小巧的亭榭,全部袒露,一览无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5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 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 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 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 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 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 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 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 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 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 ,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 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 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 、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 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 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 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
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
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园
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
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主要受统治阶级
的思想及宗教思想和艺术的影响,经历了 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
久,分布广泛。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中国古典园林得益于绘画、诗词、文 学等艺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形 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不管是北方的大型 园林,还是南方的小型园林,布局形式以 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 自然,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建筑美和 人文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虽由 人作,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 出无限的意境,这个是中国园林最主要的 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主,具有“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希望我们有机会能 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感受它的意境美。
颐和园
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基 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了中国皇家园林 的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亭台、长廊、 殿堂、庙宇、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开阔的湖 面相互和谐,艺术的融为一体,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 地位显著。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 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 亚与北非的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 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 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 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 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院,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 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成四区,并 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 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 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 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要素及欣赏方式
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要素及欣赏方式杜婕摘要:中外古代园林,各有不同发展道路和艺术风格。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园林基于人对自然与生活和理解,采用概括的抒情写意的表达方式,似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画中的山水,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本文从中国古代园林组成要素和构景手段以及欣赏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园林的构建特征与寓意,以北方地区皇家园林—颐和园以及南方地区的苏州园林为实例,各自从建筑,叠石,各种造景艺术,自然美观来探讨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要素,阐述了其美学意境。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造景要素实例阐述美学意境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而对古代园林的研究是具有个性化的,从不同的目的,角度,方法切入,形成各种不同的观念和看法。
总之,园林之美非常丰富,每座园林从一个个的具体构件或要素,到它们之间的组合,到园林的整体,都是很有价值的旅游审美对象,值得观赏玩味。
但只有把握了其审美特征,才能体会到其妙趣。
首先,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一为筑山。
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各朝代进行延续,到了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计成在《园冶》的“摄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而到了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消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为理池。
无水不活,在园林各要素中,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为有了水的灵动,以此衬托自然静态的山石,水中游鱼,池中倒影。
古典园林都有哪些造景手法?
古典园林都有哪些造景手法?一、古典园林都有哪些造景手法?答: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且许多园林空间多有限采用借景的手法可以给人在效果上的扩展和联想。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与对称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而古典的园林多采用这种的手法,用各种窗户与拱门构成框景。
且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合理的使用障景可以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同一景色不同的方向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二、借景都有哪些手法?答:1、近借:在园林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息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游览的观赏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游览的观赏方法中国古典园林游览的观赏方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
要全面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丽,以下是一些观赏方法。
首先,了解园林的历史和背景是很重要的。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游览之前,可以预先了解一下这些园林的背景故事、设计理念以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特色。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园林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其次,注意园林中的景点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由多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特色。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景点之间的布局和连接方式,欣赏其匠心独具的设计之处。
同时,要留意景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以及景点内部的细节处理,例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
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园林的整体美感。
第三,欣赏园林的景色和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以自然景色和精心栽培的植物为特色。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可以沿着园林的小径、湖泊或假山走动,尽情欣赏周围的绿意和景色。
同时,要留心园林中各类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了解其寓意和文化内涵。
这样可以更好地体验园林所蕴含的生态和自然之美。
最后,品味园林文化和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可以观看园林中的戏曲、舞蹈或其他文艺表演,感受园林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另外,园林中的建筑、雕刻和书法作品也是不容错过的亮点,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和精华。
综上所述,要全面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丽,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园林的历史和背景、观察景点布局、欣赏景色和植物,以及品味园林文化和艺术来实现。
通过这些观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古典园林造园方法
古典园林造园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古典园林造园方法。
你说这古典园林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想象一下,走进一座古典园林,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那弯弯绕绕的小径,就如同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不就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点缀着整个园林的美丽嘛。
先来说说布局。
古典园林的布局那可是有讲究的,得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不能一股脑儿地全堆在一起,那多没趣呀!就好比一幅画,要有空白的地方,也要有浓墨重彩的部分,这样才好看呢。
而且啊,还得注意动静结合,要有安静的角落让人沉思,也要有热闹的地方让人嬉戏。
再讲讲那山水。
山和水可是古典园林的灵魂啊!没有山,这园林就少了几分气魄;没有水,就少了几分灵动。
山可以是怪石嶙峋,也可以是平缓起伏;水可以是潺潺溪流,也可以是碧波荡漾的湖泊。
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面。
还有那些花草树木,那也是不能忽视的呀!不同的季节要有不同的花开,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树种。
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让园林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
树木呢,有的高大挺拔,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有的则婀娜多姿,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造园的时候,可不能随便乱来呀!得考虑到方方面面。
就像做菜一样,各种调料要搭配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古典园林不也是这样嘛,每一个元素都要精心安排,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人陶醉其中的仙境。
你说这古典园林造园方法神奇不神奇?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可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去欣赏。
咱可得把这手艺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古典园林的魅力呀!这可不是小事,这是咱文化的瑰宝呀!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别让这么好的东西在我们手里弄丢了。
咱平时有空的时候,多去逛逛那些古典园林,好好感受感受。
你会发现,每一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都能看到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这就是古典园林的魅力所在呀!它们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等着我们去细细品味。
你想想,要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都能像古典园林那样美丽、那样有韵味,那该多好啊!咱每天走在里面,心情肯定特别舒畅。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1、缀景在园林或庭院前点缀一些山、石或花草等用来美化场景。
看似无意,实则有意。
缀景2、点景是对园林内的景观特点的一个概况或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
点景3、障景在园林中设置屏障,不让人一眼看穿。
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把美好的风景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障景4、借景通过一定的手段,讲不属于本园的景观借用而成为本园的景观的一部分。
借者:园虽内外有别,得景则无拘束远近。
借景5、框景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甚至是树木等作为一个框架,框住园中一定范围的园林景观,设计别出心裁。
框景6、隔景与障景接近,隔景既有障景效果,又能做到不完全隔断,例如利用游廊、云墙、树木花草等作为景物或者景区的隔断。
隔景7、透景透景是利用完全透空的框架所框出的特定范围而形成的景致。
但它与框景又有些不同,框景有边框和景致两个元素,而透景则没有边框这个构成元素,只要能透过一种设置见到另一边的景致即可称为透景。
透景8、夹景主要是表现园林中空间狭长的景致,或是说它是特意设计制造出一种狭长的景色带。
夹景常常是利用树木、建筑、岩石等,将视线两侧的贫乏或无趣的景物遮掩、封闭起来,以形成狭长的空间,产生一种强烈的透视性,突出视线端点的景物或景观,又能增加景观的深远感,产生一种连绵曲折的趣味。
类似森林隧道。
夹景9、藏景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继深曲折、曲径通幽,追求无尽意的效果,使用藏景手法即可实现这一目的。
即将欲展示的景观或景色有意地隐藏起来,前部或外部用山、石、墙或树木等加以遮挡,当人转过这些遮挡物之后,眼前会突现一处“美妙不凡”的景观,让人眼睛一亮,让人愿意长久地流连品味。
这比将景色直接摆在人的眼前效果要好得多。
藏景10、漏景在园林中,景观的设计者常常会特意设置一些漏明墙、漏窗,在漏明墙、漏窗的内外营造一些景观,游人可以通过漏明墙、漏窗观赏这些景观,这种通过漏明墙、漏窗摄取景观的造景手法就称为漏景。
漏景。
拙政园园林艺术风格及启示汇总
拙政园园林艺术风格及启示摘要: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瑰宝,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客,是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中国园林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堆山叠石,在视觉上让人回归自然,并且注有造园人的情操和思想。
是寄情于山水,在闹市中取静的典范。
同样,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传承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并且取其精华,在当代浮躁的社会中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
本文将从拙政园造景手法及特点、景观与意境的结合、人文思想观念三个方面分析拙政园,并从中获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联系,提炼出可供现代公园建设可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拙政园、造园艺术、人文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正文::拙政园概述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东北街178号。
始建于明正德初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拙政园最早由因御史王献臣建造,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义于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全园占地41300平方米,为苏州园林之最。
1.1拙政园历史沿革:1.2拙政园现状:沧桑变迁,拙政园几分几合,原来整体的园林风格也在履易其主的时候逐渐分离,现在拙政园分为三大部分:东部“归田园居”,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
东部景物多为新建,也是入口。
中部则为全园精华所在,以水建园,建筑与景物结合的相得益彰。
西部建筑颇多,园林风格十分复杂。
1.3拙政园地位与价值: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和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造景手法及特点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之首,有“吴中名园惟拙政”的赞誉。
它清秀,古朴,典雅,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的美丽景色。
拙政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为私家园林之首。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介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
突出主景的方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
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
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
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
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
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借景的类型有:1.远借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