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3篇】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精选3篇】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评课【精选3篇】一
其次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听写字词
2梳理课文结构
3引导同学深化课文
二、连续学习课文
1、阅读第一段。
提问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同学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加文章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方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宝玛瑙还珍贵”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方了修辞手法,表明白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感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感动,表明白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加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伴侣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白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同学依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熟悉仆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白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同学阅读思索后明确:
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示意。
《枣核》教案(3篇)
《枣核》教案(精选3篇)
《枣核》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巧设悬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泛读课文,理清线索。
[教学难点]
了解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突破方法:选读与精读相结合。选读课文时从大体处体会海外游子浓郁的乡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微观的语言上品析课文中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
导拨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首古诗——《静夜思》。(师生齐背)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师放《静夜思》画面投影,学生发言后师强调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阗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远离家乡很久,经过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简介
(出示文字投影,指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认识)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
教学设计共3篇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枣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苏教版八年级必修的一篇文言文阅读,作者崔护,内容主要讲述了晋代名士潘安与徐干之间的关系以及潘安的生活经历。本文的难点在于词句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潘安的生平和徐干与潘安的关系;
(2)掌握本文中的重要名词、谚语等文化知识;
(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文中的句子和词语。
2. 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陌生词语和句式进行分析理解;
(3)培养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让学生展示一些古代文物,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丰富性。
2. 预习指导(15分钟)
(1)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材料中尝试阅读一些文言文,提高其阅读能力。
(2)让学生准备一些与古代文化有关的知识,如古代诗词,古代典故等等。
3. 阅读分析(30分钟)
(1)师生共同分析文章,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式结构,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的材料,讨论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涵义。
4. 口语表达(2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并彼此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文的读后感,可以是评论或者总结,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某某某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某某某: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某某某: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某某某: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某某某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某某某学习的能力。】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枣核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掌握将枣核卤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枣核的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2.枣核的卤制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枣核进行卤制操作时需要掌握适当的火候和时间。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引入
在本次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枣核的基本情况,如营养价值、传统食用方法等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正式教学
步骤一: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用黑板或屏幕展示所需材料的图片或名称,包括:
•枣核6-10颗;
•酱油;
•糖;
•料酒;
•姜、蒜。
步骤二:洗净、晾干
将枣核用清水洗净,并晾干备用。
步骤三:卤制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枣核后加入少量酱油、糖、姜、蒜和料酒,调制成卤水,然后将枣核加入锅中,用中火煮至水分收干。
步骤四:起锅
待枣核卤制完成后,将锅离火,让其自然降温,即可食用或保存。
3.总结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对全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和难点,并指导学生检查操作结果。
四、教学评价
在本次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和实际的操作项目进行评价。
五、教学拓展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探究更多枣核的食用、保存方法,或与其他类似技能相结合,如制作果酱、饮品等等。通过这样的拓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经验。
六、教学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新鲜、干净的枣核,严格肉眼检查;
2.保持锅的清洁,避免锅中有杂质导致口感不佳;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1
《枣核》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情节,学会感受生活;
2.学习词语“枣子、核”;
3.学会认真观察,理性分析;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情感态度的培养;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好。
三、教学方法
1.朗读课文法:首先教师朗读课文,然后逐段指导学生跟读,并使用生动的示例和故事进行解释;
2.观察法:教师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想象力;
3.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互动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教具:配发枣子、枣核,毛笔、宣纸;
3.课堂布置:布置舒适的课堂环境,准备清晰明了的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营造
1.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观察枣子和枣核,让学生感受其形态和内在构造,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生活;
2.教师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枣子和枣核的多样样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师提问:大家是否看过或者吃过偷偷摸摸地把枣核吐进桌子下面的场景?
二、朗读课文
1.教师分段选取课文,唤起学生回忆,学生跟读并再现情景;
2.生动描述小学生小皮偷吃枣子过程,模拟小皮的口吻,让学生跟随小皮感受他的心情;
3.积极传达正能量,引导学生追求自我,珍惜生命底线。
三、探究生字摆笔
1.带领学生辨认生字“枣”和“核”;
2.老师先用毛笔展现生字,并依次讲解笔画的书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摆笔拍板,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四、词语感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
枣核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故事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活泼的民间色彩。主人公枣核虽然长得奇小,却能发挥他的力量,惩罚恶人,帮助乡亲,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教学时,首先,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尤其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其次,我抓住“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人物形象。最后,我借助角色朗读、复述故事、续编故事等方式,引领学生感悟枣核惩恶扬善的美好品质,并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语文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然后教师展示枣核:同学们,见过枣子吧?那么它的核
能有多大呢?
2.出示教材插图中那个枣核般大的孩子的。
激趣: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那么小,能做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他的传奇故事。相机板书课题《枣核》。教师提示:“核”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hú,多用于口语。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让学生感受枣核之小,枣核孩子之小,激发学生探究枣核孩子传奇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
枣核hé夫妻qī爹diē扶犁lí折zhē腾困kùn得很牲shēnɡ口官府fǔ善罢bà甘休涨zhànɡ得通红
2.出示多音字“折、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重点)
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重点、难点)
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重点、难点)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难点)
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西斯战场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特写报道。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悬念: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种艺术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摆在读者面前,他们就会对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悬念的实质,因此,悬念的设置要尽量早,而其消释则宜尽量晚些。
读者明确感到问题的存在,但对后事一无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悬
念设置的条件。
(一)走进课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枣核()蹊()跷()掐()指殷()切
玛()瑙()衣dōu()嫣()红匀()称()卵()石喏()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①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3、找出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风烛残年()迫不急待()如火如茶()
枣核的教学设计
枣核的教学设计
枣核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
(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
(一)教师示范
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
2、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导入课题。
1、出示枣核,导入新课——枣核,齐读课题。
师:一对夫妻在期盼中得到了他们的孩子,(出示),看到他们的孩子,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1:这个孩子好小。生2:这个孩子能做什么呢?
师:这个孩子就是枣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枣核。
(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有导入,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带着问题
走进文本更能让理解文本内容。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认清文中的生字词,读懂内容,想一想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词。
a、齐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说意思;进行识字游戏。
b、想一想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齐读、个人读,以图佐意,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比赛,多种教学形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分组形式的出现,的辅助,更能解决识字难点。在兴奋的情绪中,孩子学得轻松,学习效率更高。
三、精读课文,品趣处。
1、学习枣核的“勤劳能干”。
师:枣核虽然小,但是却有很多本领,说一说。生答。
师:想一想他还会哪些本领?生1:洗衣服。生2:插秧。
师:真是个——生接“勤劳能干”的孩子。师随机板书。
《枣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枣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三下《枣核》
课标理念分析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单元课文的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四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课前的学习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与方法。所以在落实语文要素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练习复述。
第二个语文要素显然是指向习作表达的。在本册第五单元已经安排了习作“奇妙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继续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编出一个内容完整、情节有趣的故事。这也为后面的四、五、六年级创编想象故事作了铺垫。
教材分析
《枣核》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民间小故事,表现了“枣核"这样一个想象中的人物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品质,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余老师设计的教学,通过“课文听读、课文默读、课文朗读、课文复述”来训练学生的认字识词、人物评说、品味描写等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枣核这一事物不陌生,故事主人翁用“枣核"作为名字,形象贴切。
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结合本课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阅读《漏》《枣核》两则故事,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的智慧与趣味。
2.把握两则故事中的反差点,借助适切的学习支架,练习复述、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
枣核教学设计一等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传统的中药材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而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枣核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以用于食品烹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如何使用枣核,我设计了一套枣核教学方案,荣获了一等奖。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这个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枣核的特点和功效,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习制作枣核粥和枣核茶的步骤,并掌握其烹饪技巧;
3.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枣核的特点和功效
枣核是指枣子中的果核,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健脾止泻等功效。同时,枣核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因此,学习掌握枣核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2.制作枣核粥的步骤和技巧
制作枣核粥的步骤如下:
(1)将适量的枣核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
(2)将浸泡好的枣核和适量的糯米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熟,期间需不断搅拌以免糊底;
(4)煮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制作枣核粥的技巧:
(1)浸泡枣核可以使其更容易煮熟,同时也可以提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2)煮粥时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保持粥的口感和颜色。
3.制作枣核茶的步骤和技巧
制作枣核茶的步骤如下:
(1)将适量的枣核研磨成粉末状;
(2)将枣核粉末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开水;
(3)焖煮5分钟后即可饮用。
制作枣核茶的技巧:
(1)枣核粉末的加入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建议适量即可;(2)焖煮时要注意火候,过长时间煮沸会使茶汤苦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枣核》教学设计与反思。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描写友人在异国他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
学情预估
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
式来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拳拳爱国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蹊跷、委托、精致、风烛残年”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枣核的品质和精神。
4.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枣核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枣核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枣核”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枣核的特点和用途?(枣核是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成熟果实,主要用于食品和中药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枣核的故事的文章——《枣核》(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质疑:枣核有什么特别的?这篇文章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枣核是本文的主人公”,“这篇文章讲述了枣核的成长历程”,“枣核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孩子”等。教师随即板书:枣核的成长历程、枣核的品质等。
4.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枣核
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枣核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划出关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民族情感。
2.学习围绕枣核设置的悬念及其巧妙构思。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和枣核在文章中的作用。
难点是学习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悬念,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枣核》。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放松一下心情。(播放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师:听完这首儿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各抒己见)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枣核有关的课文——《枣核》。(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
枣核hé夫妻qī爹diē扶犁lí折zhē腾
困kùn得很牲shēnɡ口官府fǔ善罢bà甘休涨zhànɡ得通红
2.出示多音字“折、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3.去拼音,男女生比赛读生字词。
枣核夫妻爹扶犁折腾困得很
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涨得通红
4.检查学生生字词理解、识记情况。
(1)学生交流不懂的词语,老师解答。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枣核
教学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都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想爱国)
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
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要求:
(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2)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你对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词语积累
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
(2)找中心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板书)请生围绕枣核这一线索来概括全文的结构:()枣核-()枣核—()枣核—()枣核思考线索的作用
(师点明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
(4)这不仅是几颗深情的枣核,也是构思别致的枣核想一想,将文章结构改为“话枣核、索枣核、得枣核、议枣核”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
四、体悟情感
(1)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
明确:因为她想用几颗来自故乡的枣核种出枣树来寄托思乡之情
(2)从哪些描写中可看出他思乡呢?齐读第七段后找关键句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
(3)老人的花园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不辞辛劳,不嫌麻烦呢?再者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4)作者想借枣核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学生勾画、批注)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教师: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五、学习写法
1、思考: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
师小结: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要学习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
2、“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感,生动感人,你认为主要妙在何处?
七、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外还读到哪些思乡爱国的作品?(《乡愁》、《月之故乡》、《绿叶对根的情意》等)
八、布置作业
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茁壮地成长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想象,以《枣树下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的作文。
教学反思:导入中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思乡爱国的情感之中课堂容量过大,故显得仓促,亦缺少恰当的衔接,过渡不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