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
目的:调查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方法:取626例年龄在6个月~3周岁之间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以及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贫血检出率:294例0.5~1岁婴幼儿共检出贫血66例,检出率为22.57%,222例1~2岁婴幼儿共检出贫血21例,检出率为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1)。大部分8个月龄的贫血婴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合理等问题。结论:喂养方式的不合理对0~1岁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标签: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健康教育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营养缺乏疾病,多发生在6个月~1岁的婴幼儿身上。临床研究表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听觉系统、认知功能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6个月~3周岁之间,共计626例(男318例,女308例),其中6个月~1岁组婴幼儿294例,1~2岁年龄222例,2~3岁110例。
1.2 系统管理方法
将所有婴幼儿都纳入《内蒙古儿童保健记录》系统管理中,分别在婴幼儿6个月、8个月、1.5岁、2.5岁时对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和血液检查。
1.3 血液检查
采集婴幼儿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ug/人,并采用kx 21N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和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原因贫血后进行诊断。儿科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为:Hb<110g/l,MCV<80fi,MCH<28.0pg,MCH<0.32,其中Hb位于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1]。
儿科医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科医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病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婴幼儿发病率高,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小儿缺铁的常见原因包括: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4.铁吸收障碍 5.铁的丢失过多。
(二)临床表现:6个月至2岁最多见。
缺铁通常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才发生贫血:铁减少期:此
阶段体内储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缺铁性贫血期: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1. 一般表现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异食癖
(2)神经系统症状
(3)心血管系统症状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指趾
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2.骨髓象: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铁代谢的检查:
(1)血清铁蛋白(SF): SF值可较灵敏地反应体内贮铁
情况。测定值低于12 u g/L提示缺铁。
(2)红细胞游离原口卜琳(FEP):增高。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
和度(TS):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和度增高及TS降低。
浅析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浅析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剂量铁剂疗法的临床效果。方
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6个月-36个月确诊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
剂量铁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30%,对照
组的有效率为97.44%,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小剂量铁剂治疗组的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1)。结论小剂量铁剂治疗儿童营
养性缺铁性贫血,其疗效虽与常规量一样,但是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常规铁剂治疗,有望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铁剂;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f small dose of iron therapy.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76 cases of 6 -36 months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f children,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dose of iron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dose therap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30%,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7.44%,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造血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一)
从缺铁到贫血分三阶段
① 铁减少期-血清铁蛋白减少 ②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储存铁进一步减少,
生成RBC所需铁不足 ③ 缺铁性贫血期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非造血系统表现
2.对其他系统影响
• 肌红蛋白合成不足 • 含铁酶活性降低
• 体力减退,易疲劳 • 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智力减退 • 组织器官异常
• 青Fra Baidu bibliotek期生长发育高峰
铁的吸收障碍
• 食物搭配不合理 • 牛奶+茶叶
• 慢性腹泻铁吸收减少 • 铁排泄增加
铁的丢失过多
• 长期慢失血 • 消化性溃疡 • 肠息肉 • 梅克尔憩室 • 钩虫病 • 食物服用不当-鲜牛奶 • 女性月经量过多
发病机制
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铁缺乏→血红素生成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 →新生红细胞包浆减少→细胞变小 • 对细胞数量影响不明显 •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从母体获取铁(孕后期3月) • 足月儿足够用4-5月 • 特殊情况
• 早产、多胎 • 胎儿失血 • 母体严重缺铁
铁摄入量不足
此项为缺铁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 人奶、谷类、牛奶铁含量都低 • 吸收有限 • 辅食添加不及时 • 偏食、挑食(不吃肉类) • 喂养不当
生长发育因素
• 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加 • 血容量 • 血红蛋白量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6月诊治小儿缺铁性贫血113例,男50例,女63例;1~4个月21例,<1周岁53例,<2周岁20例,<6周岁19例。
根据《儿科学诊断标准》:①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②贫血程度:轻度:Hb从正常下限~90g/L;中度:Hb~60g/L;重度:Hb~30g/L;极重度Hb<30g/L。其中1~4个月时<90g/L为贫血,4~6个月时<100g/L,7个月以上
临床表现:83例有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黏膜苍白、体重不增、肝脾轻度肿大,部分患儿胸片示心胸比扩大,全部患儿均有血红蛋白降低,呈小细胞低色素样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30例有非造血系统表现,具体表现为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8例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5例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表现为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测验发现病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记忆力减退、智能多数低于同龄儿。
主要是治疗原发病、改善饮食质量、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维生素C,并加用四君子合剂(100ml/瓶,主要配方为党参、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甘草),每次5~10ml,每日3次,疗程4周。检测和记录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的数据变化。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报告
134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2009 NO.16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卫生与健康
营养性贫血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了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探讨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从2007年3月开始,对本辖区0~6岁儿童456名进行了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方面的体检筛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取大东区大北街道0~6岁儿童456名,进行监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检前儿童正常进食,生长平稳,一般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病史。1.2 方法
按年龄分成7组,首先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微机进行评价,再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血20μL,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设备股份公司生产的BC-53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判断标准;<110g/L 为轻度贫血,<90g/L 为中度贫血,<69g/L 为重度贫血,<30g /L 为极重度贫血。2 结果
2.1 儿童贫血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0岁组和1岁组儿童中贫血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3岁组和2岁组儿童,占比重最小的是5岁组和6岁组。
患病情况严重程度及患病机会最多的是0岁组,其次是1岁组,再次是3岁组,从4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程度及患病机会会逐渐减少。
2.2 贫血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情况的关系,消瘦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身高体重均未达到标准的儿童贫血的机会比其他儿童高。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性贫血的患病率在逐渐下降,尤其是妇幼保健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正在增强,从怀孕到分娩乃至6岁前的儿童保健都会得到专人指导,但仍有许多孕妇不注意孕期保健,忽略了营养的均衡摄入,尤其是铁的摄入不足,使新生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及储铁不足,人乳及牛乳中含铁均低(<0.2m g/L),所以婴幼儿易发生营养性贫血,夜有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多吃鱼和肉营养就够了,忽视了蔬菜、水果中的营养。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要注意合理的增加辅食。3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独立的进食,一定要养成不偏食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各种营养均衡,降低贫血的患病率。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度和中度贫血可自由活动,重度贫血特别伴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给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黄、肝、乳类、新鲜蔬菜等,母乳或牛乳人工喂养儿,必须及时添加辅食,如蛋黄、鱼泥、肉沫等。
4、用药护理
(1)服用铁剂应安排在两餐之间不宜与牛乳、钙剂与蛋类、茶等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2)服用铁剂后清洗口腔,避免硫化铁在牙齿内沉着引起发黑,要坚持全疗程,不能过早停药。
(3)铁剂治疗时加用维生素C。
5、病情观察:注意患儿面色、睑结膜,口唇及口腔粘膜,甲床的色泽,观察小儿活动能力、情绪、注意力、疲劳、失眠、头晕及食欲、食量及消化功能的改善情况,重症贫血者需监测T、P、R及心脏情况,有贫血性心脏病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6、预防感染:勿与感染性疾病病人接触。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原因,研究降低其发病率的方法。方法对164例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发病原因,如喂养史、既往患病史等进行调查,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以及化验血象、骨髓象和铁代谢进行检查。结果极重度贫血6例,重度贫血28例,中度贫血80例,轻度贫血50例。未添加辅食130例,纯母乳喂养60例。急慢性腹泻86例;支气管肺炎3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8例。结论针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要有目的地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干预,发病后应早治疗,从而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
关键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婴幼儿常见病之一[1]。为探讨降低该病发病率的方法,现总结近4年间于本科就诊的婴幼儿年龄段患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并分析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统计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间本科收治的164例婴幼儿阶段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女50例,男114例;年龄3~6个月14例,6个月~1岁102例,1~2岁30例,2~3岁18例。
1. 2 方法患儿均有详细病史记载,并有包括出生史、喂养史和既往患病史的定期复诊及随访治疗情况记录,时间为2、4周。于本科就诊时首先进行生长发育检查,包括测身高体重,诊断标准参照第3版8年制儿科学教材[1]。化验检查:①血常规: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②骨髓象。③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铁剂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铁剂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析铁剂治疗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科学膳食指导,治疗组小剂量间歇多次口服铁剂,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1、3、6H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发生厌食、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率为4.17%,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采用食疗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起效较慢,及时补充铁剂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厌食、偏食的婴幼儿,临床上采用小剂量间隔多次口服铁剂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有效、方便、经济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标签: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剂量间隔多次补铁;疗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6月~2岁婴幼儿,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3岁以下婴幼儿城市发病率高达11~22%,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能影响免疫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婴幼儿免疫水平低诱发各种感染以及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后果,已经被列为儿童保健重点预防的四大疾病之一[1],由此,早期预防和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为进一步探析铁剂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营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食疗和铁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儿科学: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影响铁吸收因素
▲ 促进铁吸收: 还原物质,如Vit C、稀盐酸、 果糖、氨基酸等, 使Fe 3+→ Fe2+;
▲ 铁吸收下降: 与磷酸、草酸等与铁形成不溶 性铁酸盐 ;
▲ 抑制铁吸收: 植物纤维、咖啡、抗酸药等;
【病因】
一、先天储铁不足 二、铁摄入量不足 三、生长发育快 四、铁吸收障碍 五、铁丢失过多
【病因】
一、先天储铁不足
孕后期3个月获铁多,约4mg/d 足月儿从母体获铁可供生后4~5月之需, 早产儿从母体获铁少,易发生缺铁 母体缺铁、早产、宫内出血、脐带过早结扎
不同人群铁的适宜摄源自文库量 (毫克/日)
二、铁摄入量不足 导致缺铁性贫血主要原因。 单纯人乳,牛乳、谷物喂养。
三、生长发育因素
铁
No Iron Present
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6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
其中 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110g/L ~90g/L
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90g/L~60g/L
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60g/L~30g/L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
骨髓铁染色正常值:
细胞外铁:+~++ 细胞内铁阳性率:14%~48% (平均27.7%)
储
备
生后1个月
生后2个月
生后3个月
生后4个月
《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病因
(一)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婴儿从母体摄取的铁足够其使用4-6个月,因此,生后4-6个月的小儿无需补铁。
(二)铁摄人量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注意添加辅食,如肝泥等。另,题干中提到乳品或谷物喂养未添加辅食时,应联想到IDA)
(三)生长发育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l 岁时体重分别为初生时的2倍和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易缺铁。
(四)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增加铁的排泄。
(五)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出铁相对比成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每失血lml
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可致缺铁。此外,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所致失血也是导致缺铁的常见病因。
【执业2005-4-018】70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是(2005)
C 未及时添加含铁辅食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时间,就诊时贫血已较重。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患有本病。简单总结:皮肤粘膜苍白,肝脾大,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明显是缺铁性贫血的特点。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儿科学缺铁性贫血章节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儿科学》
开课系部儿科系
开课教研室儿科教研室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1
师大树达学院教案
2
一、缺铁性贫血
回顾血液系统的基础生理知识: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生理功能,血细胞的生成。
本节课内容目录
1.铁性贫血的定义
2.铁的代谢
3.病因及发病机制
4.临床表现及诊断
5.预防及治疗
1.定义及特点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缺乏铁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铁缺乏分为:铁减少期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缺铁性贫血期IDA 讲课开始前,
通过视频生动
形象介绍,吸
引学生注意
力,让学生回
顾相关基础生
理知识,利于
理解接下来的
内容
介绍本节课主
要5部分内
容,说明学习
重点为缺铁性
贫血定义及诊
断要点
介绍缺铁性
贫血及铁缺
乏的概念
通过血红蛋
白的结构图
片直观介绍
铁是血红蛋
白合成的必
须原料
2分
钟
1分
钟
2分
钟
3
铁缺乏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6月-2岁婴幼儿高发。WHO推算全球约有21.5亿居民存在不同程度铁缺乏,发展
中国家情况严峻。
2.铁的代谢
重点概念
血清铁(serum iron)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1/3与铁介绍缺铁性
贫血及铁缺
乏在世界及
我国的流行
病学,提出
铁缺乏是最
常见的营养
缺乏,需要
关注及重视
通过示意图
的方式介绍
铁的来源,
铁的吸收,
铁的分布及
铁的排泄
2分
钟
2分
钟
4
结合,此结合的铁称血清铁。其余2/3的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
的能力,在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铁量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与佝偻病防治
• 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诊断铁缺乏的重要指标, 血清铁蛋白受感染和进食等因素的影响, 国外建议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以排除炎
症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有专家提出 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与感染的转归并非完
全一致,感染时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远远 落后于血清C反应蛋白,因许多基层医院尚
不能开展此项检查,建议暂不列入。但分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 家建议
参考《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 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
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资料
一、铁缺乏症和IDA
• 应重视铁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要重视ID、IDA对儿童健 康的危害。
• IDA是ID的严重阶段,据研究,某一年龄段如有10名儿童 患IDA,将同时伴有10一30名儿童处于尚未出现贫血的铁 缺乏阶段(ID);IDA对儿童健康构成威胁并有严重危害,导 致整体代谢发生异常,即使在发生贫血以前,铁缺乏就已 经对机体多项功能造成损害,其重要性甚至超过IDA本身。
• 疗效标准 • 补铁3—4 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 d达高峰,2—
3W后降至正常。补铁2周后血红蛋白量开始上升,4周后 Hb应上升20 g/L以上。 • 予以铁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切忌盲目加 大铁剂用量,导致铁中毒,从而引起多种器官损害。
四.我国婴儿是铁缺乏的高危人群的原因
• 3.补充多种维生素: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可影响 铁的代谢,如维生素A缺乏时影响铁的转运与利 用,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可影响红细胞的合成, 核黄素(VitB2)影响铁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血红蛋 白的合成。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
红蛋白合成所致。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
疗效果良好等特点。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关键词】小儿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
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含量不足,消化道吸收的铁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一、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0月儿科住院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最小为1岁以下,最大8岁。
二、临床表现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不
爱活动,年长儿可自述乏力、头晕、耳鸣。
2.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年龄
越小,贫血越重,病程越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超过中度。
3.非造血系统症状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异嗜症多见于成人,在小儿较少见。神经系
统表现为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测验发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理
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当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血红蛋白下降至40g/L以下时,若合并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心力衰竭。
4.其他缺铁性贫血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较易发生感染。可因上皮组
织异常出现反甲。
三、临床护理
1.护理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贫血患病率高,存在严重公关卫生问题
美国儿童铁缺乏症(ID)患病率
CDC. Iron Deficiency-United States, 1999-2000.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02;51(40):897-899.
美国儿童缺铁性贫血(IDA)患病率
2000
67
储存铁
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1000
27
肌红蛋白
130
3.5
转铁蛋白
3
0.08
脆弱池铁
80
2.2
其它组织铁
8
0.08
Hb为人体最大的铁池 (iron pool) 铁蛋白为人体主要储存铁形式,生理情况下占总铁含量 (TBI)的1/3,可被动员和利用,以备“不时之需”
铁摄取和肠道铁吸收(Iron Uptake Absorption)
铁缺乏症的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ID)仍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 的营养素缺乏症,发展中国家情况尤为严重,是目前 发达国家唯一一种仍较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 WHO资料,30%世界人口(20亿以上)存在贫血, 至少50%为缺铁性贫血(IDA)。学龄前和学龄期贫血 儿童高达6亿,至少50%为IDA 缺铁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每日铁最低摄入量和吸收量
吸收量(mg) 每日最低摄入量(mg)
婴儿
1
10
儿童
0.5
5
非妊娠生育期妇女
2
20
妊娠妇女
3
30
成年男性
1
10
绝经Leabharlann Baidu妇女
1
10
铁的来源 (Sources of iron)
食物中的铁 (dietary iron)
– 血红素铁 (heme-iron) – 无机铁 (inorganic iron)
CDC. Iron Deficiency-United States, 1999-2000.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02;51(40):897-899.
✓ 高(正)铁:fe+++ (ferric) ✓ 亚铁: fe++ (ferrous)
•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每日约1%的循环RBC被 破坏,释放出20~25mg 铁, 在体内不断被再循 环和再利用
铁的转运: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
仅占总铁含量的0.1% 是体内各铁池(iron pool)间铁转运的转运工具 为肝脏合成的1球蛋白,基因定位于3q 正常血浆Tf浓度:2.5-3.0g/L,半衰竭8天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Tf 仅1/3与铁结合,即“血清铁” 正常“血清铁” 浓度:100-150 g/L
世界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孕妇和非妊娠妇女贫血患病率
地区
学龄前儿童(%)
非洲
67.6
美洲
29.3
东南亚地区
65.5
欧洲
21.7
地中海东岸国家
46.7
西太平洋国家
23.1
全球平均水平
47.4
孕妇(%) 57.1 24.1 48.2 25.1 44.2 30.7 41.8
非妊娠妇女(%) 47.5 17.8 45.7 19.0 32.4 21.5 30.2
生物学功能 (Biological functions)
Hb生物合成 (Hb Biosynthesis) DNA生物合成 (DNA Biosynthesis):为核糖核酸还 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R)的辅因子。
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Cell Respiration Energy Production):三羧酸循环 (Kreb cycle)中1/3的酶以铁离子作为辅因子
–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 病因 (etiology) – 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 临床表现 (clinical presentations) – 诊断 (diagnosis) – 预防 (prevention) – 治疗 (treatment)
铁在自然界和生物体的分布
铁代谢基础 (Essentials of iron metabolism)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ID):是指人体总铁含量(total body iron, TBI)降低的状态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为ID程度最为严重 的阶段。ID IDA
缺铁
Hb生物合成降低
贫血
铁缺乏症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nutritional deficiency),而IDA为儿童期最常见贫血类型,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
人体总体含量 (total body iron, TBI)
年龄段
TBI (mg/kg)
TBI (mg)
成年男性
50mg/kg
3500 mg (70kg)
成年女性
35mg/kg
1750 mg (50kg)
新生儿
70mg/kg
700 mg (10kg)
铁为人体的一种微量元素 婴幼儿和女性(生育期妇女,尤其是孕妇)为 铁缺乏症的高危人群
正常成年男性体内铁的分布(60Kg)
铁含量(mg) 占人体总铁百分比(%)
血红蛋白(Hb)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内容介绍 (Major Items)
铁的生物学功能和毒性(Biological functions toxicity ) 铁代谢基础( Essentials of iron metabolism)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铁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占第二位。 铁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各种细胞。人体总铁量很少(3~ 5克),仅占成人体重0.005%。 为细胞增殖和生存所必需,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Geological Abundance and Biological Scarcity (地理上蕴藏 丰富,生理上含量稀少)
血红蛋白的结构
铁的毒性 (Toxicity)
铁为一种“过渡金属元素”(transition metal),通 过Fenton 反应参与氧化应激反应(oxidative stress), 产生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导致生物膜 等生物大分子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损伤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损伤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