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沟通)【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沟通)【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f1aed802d276a201292e19.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五章沟通15.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组织中的沟通■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重难点导学一、组织中的沟通1.沟通的重要性(1)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
企业与外部人士的交流,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信息传递,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联络,控制者与控制对象的纠偏工作,都与沟通相联系。
(2)沟通的重要性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2.沟通过程(1)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诸如想法、观点、资料等;(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为了有效地进行沟通,这些符号必须能符合适当的媒体;(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由于发送者翻译和传递能力的差异,以及接受者接受和翻译水平的不同。
信息的内容经常被曲解;(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
3.沟通的类别(1)按照功能,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①工具式沟通指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想法、要求传达给接受者,其目的是影响和改变接受者的行为,最终达到组织的目标。
②感情式沟通指沟通双方表达情感,获得对方精神上的同情和谅解,最终改善相互间的关系。
(2)按照方法,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及电子媒介沟通等。
各种沟通方式比较如表15-1所示。
表15-1各种沟通方式比较(3)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①正式沟通:指以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②非正式沟通:指以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bcb18352ea551811a68735.png)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填充题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二、选择题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
(教材P23)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教材P32)A.归纳法B.试验法 C.演绎法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
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思想的发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思想的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cf38535b84ae45c3a358c3b.png)
·一般行政管 理 ·行为管理
理》(1916) √梅奥《工业文明中八的问 题》(1933)
纷独立,殖民体系瓦 ·定量管理
√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
解(经历两次世界大
(1960)
战)
√统计学、运筹学等
计算机网络、传真、 ·过程管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丛林》
1960 年 代 至 1980 年 代
工业化 后期
电话、电视飞机、高 ·系统管理 速公路、高速铁路、 ·权变管理 轮船电子化、自动化 ·精益生产
(1965) √系统管理学会《经营系统》 (1975)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 · 全 面 质 量 管 √弗雷德·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4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坊 ·劳动分工能 够提高生产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查里·巴贝奇《论机器和制 造业的经济》(1832)
不落帝国)
率
电话、电报、信件、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单据
(1911)
汽车、铁路、轮船、 ·科学管理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
20世纪初至 1950年代
工业化 中期
飞机 电气化、机械化、流 水线生产殖民地纷
3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2-1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化与时代背景
时间
时代
时代特征
主要管理理 论
代表人物和著作
电报、电话、信件、 · 工 厂 代 替 作
18 世 纪 60 年代至19世 纪末
工业化 初期
单据铁路、马车、轮 船蒸汽机、机械殖民 地统治(英国成为日
阵营对峙)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激励)【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激励)【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5b74e47f8c75fbfc67db251.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四章激励14.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激励的性质■激励理论■激励实务重难点导学一、激励的性质1.激励与行为(1)激励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称之为激励。
(2)激励的过程图14-1激励过程从图14-1可知,未满足的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
激励力、效价以及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①效价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②期望值指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满足的可能性。
2.内因和外因激励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人的运动形式主要分两大类: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
(1)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含义①生命运动:包括人体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规律;②思维运动:包括思维、实践、知识、技能等活动形式。
(2)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的关系人的生命运动是思维运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思维运动又对生命运动有着能动的反馈作用,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乃是辩证的统一。
①人的生命运动是思维运动的物质基础。
当人的生命运动结束时,思维运动也随之而终止;②思维运动又对生命运动有着能动的反馈作用,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③人的运动的形式和特点如图14-2所示。
人生活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包括气候、水土、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经济地位、文化条件等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
环境(外因)是人运动的条件,自身条件(内因)是人运动的根据,环境对人的运动有影响作用,但必须通过人的自身条件才能起作用。
所以,改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增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c528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8.png)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 l )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 2 )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 3 )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人员配备)【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人员配备)【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d522ba1763231126fdb1140.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章人员配备10.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人员配备的原则■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优缺点■管理人员的考评:贡献考评与能力考评■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工作轮换与彼得原理重难点导学一、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1.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是为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
它既要满足组织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之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去考察①要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设计合理的组织系统要能有效地运转,必须使机构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适当的人去占据,使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进行的每项活动都有合格的人去完成。
这是人员配备的基本任务。
②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由于管理干部的成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组织要在使用的同时、或通过使用来培训未来的管理干部,要注意管理干部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③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人才流动对个人来说可能是重要的,它可以使人才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工作。
对整个组织来说,要通过人员配备,稳住人心,留住人才,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2)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去考察①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②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往往是通向职业生涯中职务晋升的阶梯。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
职务类型指出了需要什么样的人;职务数量则确定每种类型的职务需要多少人。
(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技术变革、规模扩大的组要,也是为了实现成员个人的充分发展。
要根据组织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管理人员的培训。
3.人员配备的原则(1)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计划的实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计划的实施)【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d1d749dbb4cf7ec4afed08d.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目标管理:目标的性质和目标管理的过程■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对ERP的理解;ERP与MRP比较案例思考1:目标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张总和刘主管都是《西游》迷,这天,两人闲着无事,讨论起《西游记》中的人物来。
张总问刘主管:“你认为师徒四人中,谁最没本事、谁最不重要呢?”“当然是唐僧了”,刘主管毫不犹豫地说,“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手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
”张总摇摇头:“此言差矣。
”刘主管问:“那依你之见呢?”张总说:“四个人中,最重要的是唐僧。
只有他明白去西天的目的是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就是他,在孙悟空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因为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他知道他做什么;而他的3个徒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
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唐僧都毫不畏惧,奋勇前进。
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3个徒弟最终功德圆满成佛。
”重难点导学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d0be15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7.png)
通用电气公司 的组织管理
第四篇 领 导
第十三章 领导与 领导者
第十四章 激 励
第十五章 沟 通
第四篇案例 “闲 可钓鱼”与“无 暇吃鱼”
第五篇 控 制
第十六章 管理信 息
第十七章 控制与 控制过程
第十八章 控制方 法
第五篇案例 施贵 宝公司内部控制 制度
第六篇 创 新
第十九章 管理的 创新职能
第二十章 企业技 术创新
第二十一章 企业 组织创新
第六篇案例 英特 尔公司创新文化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5
第五章 管理的基 本方法
06
第一篇章 计划与计 划工作
第八章 计划的实 施
第二篇案例 联想 是如何决定收购 IBM P...
第三篇 组 织
第九章 组织 1
设计
2
第十章 人员 配备
3
第十一章 组 织力量的整合
4 第十二章 组
织变革与组织 文化
06 第六篇 创 新
大学管理类教材丛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 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第一篇 总 论
01
第一章 管理与管 理学
02
第二章 管理思想 的发展
03
第三章 管理的基 本原理
04
第四章 管理道德 与社会责 任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课后习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控制
三鹿
方法
原理
学习
组织
电子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等_案例分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等_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f350c8bb4cf7ec4afed0c8.png)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原因分析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通过调查反思,这一事件之所以发生,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直接原因:一是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
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是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
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是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
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食品工业与安全题之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8 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结果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
四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要追求利润,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重视。
三鹿集团的产品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落实不够,漏洞很多。
五是社会监督软弱无力。
从“三鹿奶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外部的监管几乎没有。
担负食品质量主要监管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反而给三鹿集团公司颁发了免检证书,放弃了外部监管。
六是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及时。
目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的层面制定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存在明显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权责不明等问题,同时又缺乏一个权威主体负责所有的食品安全执法。
二、三鹿集团的应对措施三鹿集团面对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造成许多儿童患病、肾衰竭甚至死亡这一事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堵”住消费者的嘴:2008年5月20日,一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揭露在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5月31日上午,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总经理找到该网友的家,拿出一份“确认书”,答应给他市场价约2500元左右的三鹿产品,但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删除先前发在网上的涉及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
2对上级部门隐瞒实情:作为中外合资企业,外方要求三鹿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然而,三鹿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原奶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等手段,将“三鹿”与“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与管理学)【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与管理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f5e2f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2.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与管理学)【圣才出品】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管理的定义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重难点导学一、人类的管理活动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的历史很短,但管理实践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1.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步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
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1)知识性与依存性。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2)知识性与目的性。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使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3)依存性与目的性。
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活动的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什2.管理的必要性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复杂化。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中国都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甚至1/5。
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国家环保总局数据)。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精简版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0a3a3c6edb6f1aff001f63.png)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cb2a55700abb68a882fb76.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和推己及人道德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案例思考1:道德引发的问题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在随后的全国大检查中,各地陆续发现不合格奶粉伤害儿童事件。
经营劣质奶粉的丧尽天良者严重匮乏职业道德!有一种名叫“龙胆泻肝丸”中成药,在配制时竟然改了关键的一剂,致使服用者中毒;受害人一张状纸,将经销者百年老店告上法庭。
百年老店蒙羞只是事件的一小部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它已严重损害了医药工作者这个职业的道德声誉。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动一个民族是人性的恶劣、文化的失落,还是制度的低效、道德的空位才造成如此众多的职业道德匮乏现象?到底用制度、还是良心的自觉来挽救道德滑坡的时局?追寻职业道德的源泉、学习职业道德的精神,成了匡时救弊的最有效办法。
每个组织,都应该严重关注组织成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每个成员,都应该学习和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
重建职业道德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真正的重大课题。
重难点导学一、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1.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
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伦理与道德是历时甚至共时地存在着的两个概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件21企业组织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件21企业组织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2fdc2fd084254b35eefd34d6.png)
未来的组织应该是“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未来的组织应该是“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层级支持着组织活动的有序性, 层级支持着组织活动的有序性,而网络则促进 着组织的适应性
企业文化创 新
10
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续)
企业制度创 新
网络化的层级组织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特点 的统一: 的统一: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倚重的知识主要是 指有关协调的知识 工业经济愈发展,分工劳动愈细致, 工业经济愈发展,分工劳动愈细致,劳动 者的知识愈专门化, 者的知识愈专门化,与协调不同劳动者的 分工劳动有关的知识就愈加重要 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 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 我们所称的“知识逻辑” 我们所称的“知识逻辑” 权力派生于知识的供应, 权力派生于知识的供应,利益由知识的拥 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 社会的基本特征
企业层级结 构创新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企业文化创 新
有关操作的知识- 有关操作的知识-人作用于物的活动 有关协调的知识- 有关协调的知识-一些人作用于另一些人的劳 动
6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续)
企业制度创 新
工业社会的企 业制度结构特 征及其原因 知识经济条件 下的企业制度 创新
在迄今为止的工业社会, 在迄今为止的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 来说, 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一般等价物使资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特点 劳动分工使工人的作业技术更趋专业化, 劳动分工使工人的作业技术更趋专业化, 流动更加困难
企业层级结 构创新
企业文化创 新
5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 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组织力量的整合)【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组织力量的整合)【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37ca3a0581b6bd97e19ea45.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1.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积极作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直线与参谋的矛盾■怎样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委员会的局限性■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重难点导学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1.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成员间的责权关系,对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的组织。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结构,规范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关系。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
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频繁的非正式联系促进了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一些无形的、与正式组织有联系、但又独立于正式组织的小群体会慢慢地形成。
这些小群体形成以后,其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观点基本相同,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以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被大家所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性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①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的原则。
②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
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对于那些自觉遵守和维护规范的成员,非正式组织会予以赞许、欢迎和鼓励,而那些不愿就范或犯规的成员,非正式组织则会通过嘲笑、讥讽、孤立等手段予以惩罚。
因此,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或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案例思考1:关系密切的一小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fd742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f.png)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概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4e26cd8998fcc22bcd10df7.png)
( 2)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都是重点
A、 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 张口就来的内容 观点:人缺什么才想要什么,已经有了的就不想要了。人想要的东西有几个层次,依次是生理、安
全、感情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
评价:他这么分层不一定对;
人的动机和激励之间的关系他没有明确地说, 因为动机和激励之间不是简单的关系, 这句话可以结
分离。
3、评价 好的:理论的飞越,现代管理的革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管理与劳动的分离,有利于管理学的发展。不好的:
激化劳资矛盾,否则也不会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呵呵;局限于生产效率的研究,不是从经营的全局考虑。 (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每个人只应有一个上司)要知道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内容是什么 不仅仅要改善生产,更重要的是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经营、管理、安全、财务、会计 经营:采购,销售,交换 财务:钱怎么来,怎么用 会计:算钱,统计钱,财产家当,得心里有数
二)、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管理者的决策是其人性的外现, --职工的人性 —企业的人性 —企业成功的关键 三)、管理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为员工服务:安全、环境、收入福利、培训能力、关心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的基本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的基本方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45c816f9ec3d5bbfc0a7407.png)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5.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管理的法律方法:内容与实质、特点与作用■管理的行政方法:内容与实质、特点与作用及其正确应用■管理的经济方法:内容与实质、特点及其正确应用■管理的教育方法:内容与任务、特点与应用方式■管理的技术方法:内容、实质和特点重难点导学一、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1.管理方法的重要性(1)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2)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其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替代的。
2.管理哲学(1)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2)管理哲学的构成①管理辩证法。
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发展观。
②管理认识论。
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总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管理文化。
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标准。
④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现代化管理思想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发展为基础。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水平直接制约着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成熟程度。
3.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如表5-1所示)表5-1管理方法的类型划分标准类型按照一般划分方法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按照管理对象的范围宏观管理方法中观管理方法微观管理方法按照管理方法的适用普遍程度一般管理方法具体管理方法按照管理对象的性质人事管理方法物资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方法信息管理方法按照所运用方法的性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二、管理的法律方法1.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1)含义。
法律方法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21.1本章要点详解
本章要点
■知识经济的特点
■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
重难点导学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
(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
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作为人脑的产物,其本质是不可能与其拥有者相分离的。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二、企业制度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1)特征
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
a.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
b.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过程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
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
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2)原因
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
过程源动力的特点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过程开始之初就拥有着选择过程运行的方向、组织过程的推进、处理过程的结果的各种权力。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1)人们在企业中的两类活动
①人作用于物的活动
指劳动者利用一定劳动工具借助一定方法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转换,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某种产品的劳动。
此类活动需要与操作有关的知识。
②一些人作用于另一些人的劳动
指管理人员对作用于物的劳动者的工作安排以及工作中的指挥与协调。
此类活动需要与协调有关的知识。
(2)知识的两种类型
①与操作有关的知识
工业社会以操作知识的发展为基础,工业社会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着操作知识的进步。
工业经济愈发展,分工劳动愈细致,与操作有关的知识愈专门化。
②与协调有关的知识
分工劳动者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越来越狭窄、专门化,从而使得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人的劳动高度相互依赖,这种相互依赖性使得与协调有关的知识变得至关重要。
(3)知识经济下企业制度结构的变革
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而且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
这种相对稀缺性进一步加强了协调
知识拥有者的相对地位。
在由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力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知识逻辑”。
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在利用制度结构规范参与者类群间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同时,工业经济中的企业试图通过层级结构来规范作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
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特征如下:
(1)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企业的最高行政长官(业主或其代理人)由于时间与精力的原因,必须把本应属于自己的部分工作及其相关的权力委托给一些部属去完成和行使。
部属由于同样的原因必须将工作与权力再分解,再委托。
这样便形成一个等级结构的金字塔。
其基本特征是利用直线指挥与分层授权来规范成员间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这一特征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
(2)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层级结构的工业企业实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分工原则不仅体现在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生产劳动中,而且体现在与生产过程协调有关的管理劳动中。
分工劳动不仅严格规定了组织成员应该履行的职责,而且明确了相应职务的工作人员为履行职责而可以行使的权力。
这一特征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3)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①作业方法的标准化
在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和岗位上,生产者按照标准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这种标准化也逐渐被移植到管理劳动的组织中,在处理同类的管理业务时,都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来操作。
②企业政策的一致性
制约管理人员行动及其行为的政策和规则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制定,统一推行。
2.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1)网络结构的主要特征
①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②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③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