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内外阅读训练卷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 天佑的塑像。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 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 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 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 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 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 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两百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 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 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 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无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 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 这篇文章的?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课堂演练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司( 空 )( 见 )惯 无独( 有 )( 偶 )
见( 微 )知( 著 )
( 锲 )而不( 舍 )
不可( 思 )( 议 )
二、以下四个选项中,与“见微知著”词语
意思最接近的是物 魏格纳
“?”
从“?”到 “!”的过程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
蚓,欧洲西海岸同纬 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 引起了注意
为什么美国西海岸却
没有这种蚯蚓?
“!”
蚯蚓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 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 开了,分为两个洲。
阿瑟林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
斯基
梦有关呢?会是什么 关系呢?
以儿子、二十名 成年人为实验对 象,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互动课堂
事例1:紫罗兰的变色
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 “?”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 么?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这是为什么呢?
真理 他认为,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
酸会变红。
先写了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 花瓣变红了,再写他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 之后写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写他发现 了大部分花草受到酸或碱的影响都会改变 颜色,并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石蕊试纸。
反复实验
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然后梳理出波义耳发明 石蕊试纸的过程。
◇ 实验室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波义耳 发现了这个现象?
◇ 波义耳的这一连串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 从发现现象到最后成功发明石蕊试纸是 一蹴而就的吗?这中间波义耳是怎么做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作品中的重点句子。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学会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人性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 作品内容概述3.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学习4. 作品中的重点句子学习5. 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探讨6. 作品人物性格分析7. 作品艺术特色鉴赏8.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品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作品人物性格分析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2. 难点:作品深层次意义的挖掘学生阅读、写作、讨论能力的提升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2.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书籍、笔记本、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作品内容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3. 生字、生词学习:讲解、练习、巩固4. 重点句子学习:讲解、讨论、理解5. 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6. 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表达7. 作品艺术特色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讨论、表达8.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组织、指导、反馈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作者及作品背景3. 作品内容概述4. 生字、生词学习5. 重点句子学习6. 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7. 作品人物性格分析8. 作品艺术特色鉴赏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 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改进措施4.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重点细节: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探讨一、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探讨的补充和说明《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船只失事而流落荒岛,独自生活28年,最终获救返回故乡的故事。
部编新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追溯事物发 生的根源。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习 以为常,没有留意的细微的地方。
这里的“?”和“!”各指什么?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 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 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 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发现问题, 不断地追问。
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 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课堂小结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
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 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 的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 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 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
波义耳把“?”变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 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 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 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3自然段吗?
填写表格
人物
化学家 波义耳
发现现 溅上象盐酸
的花瓣变 红了
不断发问
域 n惯 圃 盐 溅 蕊
wèi sōu qiū yǐn bǎn jiē
魏搜蚯蚓版阶
书写指导
dàn
诞
注意右部与 “廷”的区别
不要少写 “丿”
yù
域
词语解释
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文 中是说一些现象常见就不觉得奇怪了。
对于他的无理取闹,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写作提纲:
团结就是力量
部编新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
参考答案: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强调的是立 志的重要性。人有了志向,就有了生活的目 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反之,人如果没有 志向,生活就会很随便,做任何事情都会三 天打渔,两天晒网,终其一生都不会取得任 何成就。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知道他是一 个著名的诗人。其实,苏轼在诗词、散文、 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 名副其实的“全才”“通才”。他从小就立 下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的心愿,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目标 明确,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观点,如《学弈》这篇短文, 就是通过两个人跟着弈秋学下 棋,最后学习结果却不同,说 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 三心二意”的观点。
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
证明观点 洗澡水的旋涡 蚯蚓的分布 睡觉时眼珠转动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众所周知,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在这一志向
的引领下,面对家庭的变故、生活的艰辛, 他都挺过来了;参加革命后,面对敌人的追 捕,历经千辛万苦,他仍坦然面对;革命胜 利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鞠躬尽瘁、 任劳任怨,终于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志向,有毅 力,梦想终究会实现。
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 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作者运用_排__比_的句式层层深入地论证了 自己的观点,有_很__强__的__说__服__力_。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只要善于__观__察__,不断__发__问__,不断解 决__疑__问__,锲而不舍地__追__根__求__源__,就能在 现实生活中发现__真__理__。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见微知著
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并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3—5):举了三个举例事例来说明观点。 第三部分(6—7):总结观点,指出“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蕊 魏 搜 蚯 蚓 waoeiuüāáǎàōóǒòēéě
上下
结构 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ň
版阶
yù
guàn pǔ yán
jiàn
领域 司空见惯 花圃 盐酸 飞溅
ruǐ wèi
sō
qiū yǐn bǎn
花蕊 魏国 搜u 集 蚯 蚓 出版
jiē
qiè
阶段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不可思议 追根求源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 个观点。
如:“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
人物 波义耳
发现现象
偶然发现 盐酸会使 花瓣变红
不断发问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
魏格纳
南美洲东海岸 凸出部分和非 洲西海岸凹陷 部分吻合
巧合?
阿瑟林 斯基
儿子做梦时 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 解
反复实验 许多试验
找到真理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阅读 搜集
反复观察 和分析
大陆漂移学 说
后来在美国也发生过一次。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一叶知秋、可见一斑)
造句:经济学家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图文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作者介绍: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
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
我会写:域:领域域名地域海域区域惯:习惯惯性惯例惯用司空见惯圃:苗圃花圃菜圃林圃玄圃积玉盐:盐酸食盐盐田盐水盐碱地溅:飞溅喷溅溅水溅落溅射蕊:花蕊霜蕊须蕊粉蕊琼枝魏:魏碑魏阙魏国搜:搜寻搜索搜救搜刮蚯:蚯蚓蚓:蚯蚓版:版本版面出版版图版权阶:台阶阶级阶段阶梯阶下囚形近字:诞(诞生)延(延迟)械(机械)诫(告诫)纬(纬度)伟(伟大)庚(庚帖)唐(唐朝)多音字:盛:shènɡ盛开chénɡ盛器近义词:敏感——敏锐见解——观点证明——证实发现——发明诞生——出生探索——探求明显——显著反义词:真理——谬论细小——巨大普通——特别偶然——必然诞生——逝世锲而不舍——半途而废理解词语: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课内词语:句子解析:1、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13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第三件写的是 阿瑟林斯基的发现(睡眠中眼珠快速转
动与做梦有关) 。
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 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 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大部分花草受 促行使了波许义多耳实进验。酸都色或会....碱改...,的变石作颜蕊用试
纸。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1)他将地 图上的一块块 陆地作比较。 (2)阅读大 量文献。
(1)所有大 陆都吻合在一 起。(2)推 出“大陆漂移” 说,出版《海 陆起源》。
(1)对八岁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的儿子进行实
只要我们: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有一个善思的脑子, 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真理。
作业
1、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小练笔: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 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细节决定成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明确复习目标,锁定解决问题
熟知作者及写作背景
叶永烈,男,汉族,1940年出生,一级作家、教授、 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 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 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 协会理事。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 验。(2)二
是什么关系呢?
十名成年人观
睡眠中眼珠快 速转动,脑电 波快速变化, 容易做梦。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从疑问到找到真理这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 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 的长途中寻找到真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纳
凸部分刚好吻合
不断发问
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 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 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反应?
这不会是一种吻合吧?
找到真理
大部分草受酸或 碱的作用都会改 变颜色。
说明欧洲大陆与 美洲大陆本来是 连在一起的。
睡眠研 究阿瑟 林斯基
儿子睡觉时, 眼珠子忽然 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子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 么关系呢?
感谢观看
第五单元•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激趣导入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什么观点?
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 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回顾
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 发明了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 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灵感 机遇 无独有偶
guàn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书 写 指 导
最后一笔是点。
整
体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感 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学情分析本文属于议论文,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中心观点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难点。
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文本后,用对比阅读、启发式阅读等更为浅显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事例选择与观点印证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语句,感悟科学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二)通过品词析句,了解作者用词准确、简洁凝练、逻辑严谨的语言表达;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四、工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课前习五、在线教学过程(附在线教学实录)2.观察词语,回顾结构3.引出事例,证明观点。
精神品质的词句,根据教师引导,特点:用词准确、活动目标:通过品读三个科学家的事例,体会科学家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比阅读、启发式提问体会文章用词准确、逻辑严密、简洁凝练的表达特点。
1.品表达,悟精神七、在线教学实录 板块一:温旧知,启新知。
师:同学们好,我是龙老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先通过一轮小挑战,一起温习和检测昨天的学习情况吧!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通过用词准确、逻辑严谨、简洁凝练的表达,使事例与观点紧密关联,有理有据地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2024年部编六年级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 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 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 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 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 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 “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 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 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 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 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这 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深刻。 这句话 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 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③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 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凡睡者眼珠 转动时都表 示在做梦。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
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 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 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 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
顺时针: 跟钟表上时针的运转方向 相同的。
词语解释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百思不得其解: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对问题寻根究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 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 和发展趋势。
整体感知 ➢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
地域区域不要忘了这边的撇哦造句扫除拦路虎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词语对对碰真理真知诞生产生敏感敏锐广泛普遍机遇机会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词语对对碰真理谬论神秘平常敏锐迟钝偶然必然司空见惯鲜为人知多音字学习zhun旋转转学例句zhun自传转盘你转zhun过身子就能看到远处那个转zhun动的风车了
能看到远处那个转(zhuàn)动 的风车了。
多音字学习
jiě 解除 分解
解 jiè 押解 解差
xiè 解县 姓解
辨析
①表示“押送财务或犯人”时,读 jiè,如,解款、押解。
②表示“明白,懂得”“姓”“解县” 时,读xiè。
③一般读jiě,如,解读、解决、解 释。
词语解释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齐读课题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文原文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xuán)渦(wō)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
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
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他的這個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
19世紀末,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調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佈情況。
他發現,美國東海岸有一種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這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蚓。
密卡爾遜無法回答這是為什麼。
密卡爾遜的論文,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當時,魏格納正在研究大陸和海洋的起源問題。
他認為,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很有限,無法跨渡大洋,它的這種分佈情況正說明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佈,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這也正說明他的成功在於從問號中尋求真理。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
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
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这些过度词句在文中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突 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又 使三个事例形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练笔主题:“有志者事竟成”“玩也 能玩出名堂”“团结就是力量”。
要求:自由搭配主题相同的三人小组, 用不同的事例说明观点;把三个事例用过渡 句串联,形成一篇议论文。
团结就是力量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人物
现象
问题
发明或发现 人物品质
事 例 一
波义耳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紫罗兰溅到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 盐酸变红 质?别的酸对这样的物质会有
什么样的反应?
制成实验中常用 的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
事
世界地图上
例 魏格纳 两个大陆海
二
岸线相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总结
示例:有志者事竟成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 亲自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 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 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 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 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 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 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
有些议论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观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优质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说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一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到,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说教学目标1. 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1. 能从具体实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重点)2.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练习写话。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如自由读、齐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在比较阅读中领悟文章用具体确凿的事例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读、思、划、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真理1. 出示几句与科学有关的格言。
①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华罗庚②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③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
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2. 生读,谈谈从这些格言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花圃(fǔ p√ǔ) √ 习惯(guàn guàng) √ 盐酸(yán yáng)
√ 溅落(jiàn jiàng) √ 蚯蚓(yǐn yǐng)
出版(fǎn bǎ√n )
同音易混字
搜 sōu
馊
字义:寻求,寻找。如:搜寻。 组词:(搜身)(搜出)(搜肠刮肚)
字义:食物因变质而发出酸臭味。如:馊味。 组词:(馊饭)(馊味)(馊主意)
自读课文,要求:
朗读视频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
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yù
领域
jiàn
溅落
qiū yǐn
蚯蚓
我会读
ɡuàn
习惯
ruǐ
花蕊
bǎn
出版
pǔ
花圃
wèi
魏国
jiē
阶段
yán
盐酸
sōu
搜集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kōng (天空)(空洞)(赤手空拳)
空
kòng (空白)(空地)(空缺)
读一读: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听到这个噩耗,她的脑袋一片空. 白,真想跑 到一个空. 旷的田野痛哭一场。
多音字辨析
空
kōng,“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如“空碗”。 kòng,“使空,腾出来”,如“空一格”。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见微知著】
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多用于贬义)。
第三步:知内容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圃
盐
域
词语解释
1.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C ) 2.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 B )
3.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
儿。( D )
4.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
的实质。( A )
A.见微知著 B.追根求源 C.司空见惯 D.无独有偶
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真理的前提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 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 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不断地追问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
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反复实验
不断质疑 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 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解决疑问
发明石蕊试纸
波义耳的事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发现真理我们需要有——
齐读课题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生平简介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试 验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不 研
放究
总结观点——见微知著,不断探索
追锲 根而 溯不 源舍 求得 真真 理知
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 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 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 真理这一论断。
拓展发散
关于真理的名言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______本文作者叶永烈,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词语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句子(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指发现问题。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习题1.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答: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课内外阅读训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根求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指________________,“!”指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发现问题”与“不断发问”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5.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A.一叶障目B.一叶知秋C.以小见大
6.“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
A.波义耳制成了石蕊试纸。
B.小孩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
7.选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A.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8.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
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
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发现。
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爱好)。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大喜欢他。
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在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后来他站起来小声地说:“有的。
”
同学们(惊奇奇怪)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摆在桌子上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老师看他这样认真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9.用“\”画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1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渺小——(______)
11.开始老师不大喜欢爱因斯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给文中最后一段加上标点。
14.读了短文,再结合本篇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
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
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
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5.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16.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a“簇拥”的意思是(______)。
A.聚成一团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C.许多人围着
b“盛誉”的意思是(_______)。
A.很高的荣誉B.称赞C.赞美、夸奖
②“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______)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17.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2.发现问题,不断追问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3.不能,因为只有发现问题后才能不断发问。
4.想要发现真理就要不停的提问,在解答。
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提问、解答才能找到真理。
【详解】
略
5.A
6.A
7.B
8.领会到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详解】
略
9.删去:爱好奇怪
10.喜欢伟大
11.他很小说话爱因斯坦做事认真
12.同学们和老师笑话他做的小板凳不像样,他很惭愧
13.,,,:“ ,,。
” ,。
14.我们要学习爱因斯坦,认真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
【分析】
9.略
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震动希望愿望传播
16. B A B
17.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在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典礼
上,居里夫人把鲜花献给她小时候的老师
18.居里夫人虽然有很高的名望,但她在获得荣誉的时候,仍不忘传授她知识的老师,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她是一个尊敬老师的科学家。
【分析】
15.略
16.略
17.略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