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长脉的介绍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
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
管察⽓:⼤⽓旺,⼩⽓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
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
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中医脉象图谱讲解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kōu)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rú)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gù)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
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sōu)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lóng)。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qiāng)。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yōng)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27种脉象的分类概括
27种脉象的分类概括
脉诊难学,难在分辨。就像老千出千,重在手法熟练的程度。学脉也是如此,熟练是必须的。脉书读千遍,其理自悟。
我们把27种脉象分为5大类,分属浮、沉、迟、数、别。
浮类脉:洪、芤(KOU)、虚、濡、散、微、革
沉类脉:伏、牢、实、弱、细
迟类脉:缓、涩、结、代
数脉类:滑、紧、促、动
别脉类:长、短、弦
别论各脉:浮脉总是上升,轻取可得。洪为有力;芤为无力中空,举按可得;虚为迟大;濡为浮而细软;
微为濡甚;散则虚浮无力,按之则无;革为弦芤相加;
沉脉总为下降,重按可得。伏为沉极,推筋至骨;牢为有力,大而弦长;实为牢甚,三部
皆坚;弱为无力,状如细棉;细如蛛丝。
迟脉总为慢,缓为有力,稍快于迟;涩为迟细;结为迟而一止;代则迟而有止,止有定数;
数脉总为快,滑为往来流利;紧为急而有力如切绳;促为数而一止;动为数而两头俱俯,中
间高起;
别脉不能归于浮沉迟数,过于本位为长;不及本位为短;弦则劲直如弓弦;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脉有相兼,还需细量。有一脉之形象,必有一脉所主之病。有兼见之象,即有
兼见之症。
再谈脉诊
2010-10-05 11:04
中医四诊究竟哪个最重要?望还是切?其他的问、闻就不说了。我个人认为切最重要。原因如下:今人的中医水平肯定不如古人,就像武术,一代不如一代。古人看病,肯定最重切。比如说,病人身份高,一般不能望,只能切。
病人体质虚弱,不能配合问,只好切。。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四诊中最能体现中医特点的就是切脉。。为何??只要是真中医就会明白,中医的根是经络和气。离开这经络和气来谈中医是可笑的。但是经络和气靠目前的科技检测水平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无法直接看到,但可以直接感觉到呀,靠啥?肯定是脉呀。脉象不能像西医从血管的解剖上来解释,而应该从经络和气血阴阳来解释。万物分阴阳,所以中医的诊断同样离不开阴阳。向上的、向外的、温暖的属阳;向下的、向的、寒凉的属阴。举个例子,脉为何浮了???浮就说明人体的正气向外,为何向外??人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一是感染外邪之表证,正气外出抵抗邪气,气出则浮。二是风邪,其性开泄,开则气出,出则浮。三是虚证,气为阳,受阴性物质的抑制,抑制不足则气出,出则浮;抑制过度则气伏,伏则沉;所以当体阴性物质不足时脉浮。四是元气涣散。气的运动在体是做俯卧撑,靠的是元气的摄纳,当元气涣散,不能摄纳时,气出而不归,浮也,散也,危也!所以古人说:“浮主气,沉主血”这句话有啥意义呢?大着呢?临床只要脉见浮,排除表证,就知道多为血病、虚证;脉见沉则多为气病、实证;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兼脉来判断。。
长脉——脉诊
长脉——脉诊
2008-10-24 16:33【大中小】【我要纠错】
【脉象特征】脉动应指的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较长。向前超逾寸部至鱼际者称为溢脉,向后超逾尺部者又称履脉。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脉长而洪数为阳毒内蕴;长而洪大为热深、癫狂;长而搏结为阳明热伏;长而弦为肝气上逆,气滞化火或肝火挟痰。细长而不鼓者为虚寒败证。
长脉亦见于正常人,《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长则气治",治者,盛满、调平之意。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故搏击之势过于本位,可见到长而柔和之脉,为强壮之象征。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多长寿。故长脉亦是气血充盛,气机条畅的反映。
上一篇:藏象学说简述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古代脉法最得人心的当属李时珍先生的濒湖脉学28脉,是我们中医诊断学脉诊讲课的蓝本。
《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典型的脉名就有:
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
传统28脉
浮脉类:浮洪濡芤革散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结涩缓
数脉类:数动疾促
虚脉类:虚细微代短
实脉类:实紧长滑弦
25对脉象要素
脉体要素:左右、内外、曲直、寒热、清浊、浮沉、上下、粗细
脉管壁:厚薄、敛散、刚柔
脉搏波:来去、长短、动静、迟数、怠驶、高深、结代
血流:滑涩、进退、枯荣、强弱、凸凹、稀稠、疾缓
传统脉象中用物理语言描述的有:浮、沉、迟、数、长、短、结、细。
这几种脉象比较容易理解。而难以理解掌握的多采用比拟的手段帮我们学习。其描述有:
“洪”:去衰来盛似波澜。
“濡”: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芤”: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革”: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散”: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紧”:脉来紧张如按绳转索。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古代从医者,并能将文献流传于世的文人多,文字功夫了得。
一句“散似杨花”把我们引入春天漫天飞舞的似雪非雪、似花非花、轻盈如羽、空灵似梦的浪漫意境中去。
七、长脉(阳脉)
七、长脉(阳脉)
脉道是提供气血运行的场所。长脉或者说脉长表明人体的气机能够上下通达,即:既能够上行于寸,又能下行于尺。由于气血上下运行畅通,也就说明人体气血的运行没有受到阻碍,所以,脉长的人通常不会出现类似便秘的气机阻滞症状。脉象长的人,往往说明人体是健康、长寿的。经云:“长曰气治。”所谓“气治”,临床意义是:长脉是人体在正常脉象的表现。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其气血的运行本来就应该是上下通达的。《脉诀阐微》指出:“长脉之现,正气之和也,有胃气则脉自修长,有从容和缓之象。”另外,身材修长的人脉体较长也是自然之理,此正所谓“短人其脉短,长人其脉长”。长脉主病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肝气旺。我们知道肝脉有弦的特点,而弦脉有“端直而长”的特征表现,所以,肝气旺、肝肾阴亏于内的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其寸口脉往往会表现出长而弦硬(弦是肝脉的特征,硬是缺乏胃气的表现)之象,脉体不但长且弦硬,所以,长脉主病时,往往会有兼脉的脉象。另外,如我们所述的那样,长脉在病理上,往往会出现兼脉,比如说,浮长无力的脉象。就浮长无力的脉象而言,浮表明的是阴不足,不能敛阳;无力表明是虚,所以,浮长无力的脉象往往表明是津(阴)伤,像久病泄泻之类的病症,往往会有这样的脉象表现。比较常见的另一种脉象是:脉浮长而细。我们知道,脉细表明阴不足,在内伤杂病中,浮也表明阴不足,所以,脉长而浮细的人往往也说明津伤。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出现这种脉象的人,也往往表明久病脾虚。如果长脉有如按琴弦的张力,是弦细的脉象特点,弦为肝脉,这是因为久病肝木克制了脾土,说明是肝脾久病而致的脾虚;个别的情况是,长而洪数有力的脉象,往往表明外邪在鼓动气血。
中医脉象图谱讲解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kōu)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rú)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gù)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sōu)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lóng)。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qiāng)。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yōng)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脉诊图文详解
切诊
脉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
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主病: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5.洪脉
切诊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诊家正眼》:“ 洪脉极大,状若洪水,
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濒湖脉学》:“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
来盛似波澜。”
示意图
洪脉
如
浮 中
波
沉
涛
汹
脉图
周钦文 男 37岁 心脏型马凡代症(主动脉夹层瘤)
涌
脉象特点:脉体宽阔粗大 状若洪水 来盛去衰
主 病:脾胃虚弱,湿证
4. 数脉
切诊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 之
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示意图
浮 中 沉
数脉
一息
脉图
中医脉象之长脉
中医脉象之长脉
长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长。长脉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载它的指征,但《内经》、《难经》中是屡屡提及的,说明它是一个重要常见的脉。
在《内经》提到季节脉时已见到长脉的一些端倪,例如在《索问·平人气象论》上说:“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日肝平,……如循长竿,日肝病……”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日弦,……”《难经·第五难》的提法亦大致相同,当然这种说法还不能与弦脉完全分开,正式提出长脉在《内经》上亦不少,例如:“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肺脉搏坚而长……,肝脉搏坚而长,……胃脉搏坚而长……,脾脉搏坚而长……,肾脉搏坚而长……”(《素问,脉要精馓论》)。在《难经》上有“……然牢而长者,肝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难经·第四难》)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长;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难经-第七难》)。按此文亦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但阙三阴经之文。又如:“诊病若闭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难经-第十七难》)“……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难经·第二十难》)
《内经》、《难经》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长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沦述亦给后人以启发,因而迢迢、长竿等都为后人作为长脉脉形的解释了,在《脉经》的二十四脉中没长短二脉,这可能是在内、难中长与弦联系密切有分有合,而短又极易与涩脉相台,故尔《脉经》就没有另立长短二脉,但揆诸实际,长短二脉还是有它们独立意义的,故而后世脉书多数是有长短二脉的。
八种基本脉象
八种基本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长、短。
1. 浮脉:轻按即感到脉浮,重按则逐渐减小。这种脉象多见于外感病初期或阳气亢盛的正常人体。
2. 沉脉:轻按即不明显,重按则明显。这种脉象多见于内伤病或阳气虚弱的病人。
3. 迟脉:脉来缓慢,每分钟在60次以下。这种脉象多见于寒证或阳虚的病人。
4. 数脉:脉来快速,每分钟在90次以上。这种脉象多见于热证或阴虚的病人。
5. 滑脉:脉来流利圆滑,如珠滚盘。这种脉象多见于痰饮、食积、实热等病证。
6.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这种脉象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饮等病证。
7. 长脉:脉来长而有力,如浮而长大。这种脉象多见于阳明腑实证。
8. 短脉:脉来短小无力,如按刀切。这种脉象多见于气血亏虚的病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正 常 脉 象
正常脉象
➢正常人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也称平脉
【特点】
有胃:从容、徐和、软滑(脾胃功能的胜衰和营养状
况的优劣)
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血气旺盛心神健旺) 有根:迟脉有力,沉取不绝(肾气充足)
特征: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 4~5至(70~80次/分),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畅均匀, 沉取不绝。也称有胃、神、根。
(7)洪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 波涛汹涌。洪脉的脉象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 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方面
(7)洪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分析】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即阳明 [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 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 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 而充实有力。
(7)洪脉相类脉
大脉 1.特征:寸口三部皆脉大而和缓、从容。 2.意义: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长脉 1.特征:是脉搏的搏动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 2.意义:见于阳证、热证、实证,亦可见于平人
(8)细脉
【脉象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 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8)细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机理分析】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鼓动
【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27种脉象
27种脉象
浮脉类:(轻取即得)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按有,重按无或减轻)
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
洪脉:脉体大,有力,大起大落,来时力状去自然,来盛去衰。
濡脉:浮,细,软,无力。
散脉:浮大无力,乱(脉率不整,脉力强弱不匀);中取渐空,重按则无。(无根)与怪脉之解索脉是同一脉象,与快速房颤脉相合。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革脉:弦而芤,中空边坚(如按鼓皮)
沉脉类:(重按始得)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而有力为里实证;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始得
弱脉:沉,细,软,无力
牢脉:沉,实,大,弦,长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尺脉: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虚寒或积冷)。迟寒属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寒虚。例外:热证脉迟多与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等脑病并发,需细诊。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怠缓(一次搏动的时间长)
涩脉:细(迟)短止或散,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阳盛、外邪寒热、烦躁、烦渴、痰热、便血、痈疡。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盛的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
疾脉:一息七八至
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动脉:短如豆,数,滑,有力。
虚脉类:(应指无力)
虚脉: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中医诊脉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号脉方法
1、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
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3、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脉象之长脉的介绍
长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长。长脉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载它的指征,但《内经》、《难经》中是屡屡提及的,说明它是一个重要常见的脉,博粹堂中医介绍。
在《内经》提到季节脉时已见到长脉的一些端倪,例如在《索问·平人气象论》上说:“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日肝平,……如循长竿,日肝病……”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日弦,……”《难经·第五难》的提法亦大致相同,当然这种说法还不能与弦脉完全分开,正式提出长脉在《内经》上亦不少,例如:“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肺脉搏坚而长……,肝脉搏坚而长,……胃脉搏坚而长……,脾脉搏坚而长……,肾脉搏坚而长……”(《素问,脉要精馓论》)。在《难经》上有“……然牢而长者,肝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难经·第四难》)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长;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难经-第七难》)。按此文亦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但阙三阴经之文。又如:“诊病若闭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难经-第十七难》)“……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难经·第二十难》)
《内经》、《难经》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长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沦述亦给后人以启发,因而迢迢、长竿等都为后人作为长脉脉形的解释了,在《脉经》的二十四脉中没长短二脉,这可能是在内、难中长与弦联系密切有分有合,而短又极易与涩脉相台,故尔《脉经》就没有另立长短二脉,但揆诸实际,长短二脉还是有它们独立意义的,故而后世脉书多数是有长短二脉的。
正式提出长短二脉并记载了它们的脉形是自《中藏经》开始的,说是“长人脉长”,这还不能算是很具体的对病脉的解释,另外《中藏经》是宋人伪撰,亦非华佗所着,再就是伪撰《脉诀》提出:“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日长。过于本位亦日长。”除“举之有余”不确当以外,基本上对脉形的说解还是对的。李时珍的解释是:“不小不大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又说:“过于本位脉名长。”(《濒湖脉学》)李时珍肯定了过于本位这个提法是很正确的。因为长脉亦和缓脉有相类似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是正常脉,亦可以是病脉,故尔在正常脉形的基础上,加上过于本位是正常人出现的长脉不算病脉,且果既过于本位,力度又强则是长脉的病脉,李时珍说:“实、牢、弦、紧皆兼长。”实际这些脉不一定都有过于本位的脉形,实、牢、紧兼有弦的因素是肯定的,前人所提实、牢等脉的长是受古人弦长不甚分别的影响,因此亦认为与弦紧都兼有长了,紧确实是弦再加上一些条件所构成的。
历代脉学书籍所说长脉脉形,虽然有简有繁,但大多与《脉诀》、《脉学》相似。如崔氏《脉诀》说:“过于本位,相引日长。”《诊家枢要》说:“长,不短也,指下有余,过于本位。”《脉诀图说》说:“长脉,不小不大,迢迢自若。”《医学入门》说:“长脉过指出位外。”《太素脉秘诀》说,“过于本位,通流而长。”《脉诀汇辨》说:“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医碥》说:“溢出三指之外为长。”《医灯续焰》说:“脉位有三,寸关尺也,长则透出本位,唯其
透出,乃见长象。”可见长脉的特点主要是过于本位。有很多书指出过于本位这一条件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脉本来是如绳无端的,但临床诊察时脉象又确有长、短的现象出现,对此何梦瑶在《医碥》中曾说:“长,溢出三指之外,按扣之脉,由胸中行至大指端,非有断截,本无长短可言。然脉体有现有不现,不现者按之止见其动于三指之内,现者见其长出于三指之外,则长短直分矣。”确实是道出了这一事实,有现有不现是由于生理、病理等原因所致,亦是征诸实际凿然可信的。
长脉,亦有一些不准确,或带有错误的说法见于历代书籍,例如:长脉诸家多不按寸关尺分部,如要分部亦只可能是见于寸和尺,不能见于关脉,这道理与短脉是一致的。但有些书却有关脉的长脉,《脉诀刊误》说:“过于本位,谓或尺,或关,或寸过于一指之外,此各部之长脉。”《脉诀》说:“三关如持竿之状。“是寸关尺连超来说当然可以,如果分开来则关没有出现长脉之理,戴同父刊《脉诀》之误,此处却是《脉诀》不误,他自己误了其后如《古今医统》、《诊家正眼》等书亦有关脉的长脉,当然亦是不对的。
长脉的条件是惟一的,因为它是个单因素脉,有的书上提到其他条件是不对的。如《脉诀》提出:“举有之余”这是羼人了浮的因素。《外科精义》提出:“提之则洪大而长。”这是羼人了洪脉的因素。《脉诀指掌》、《医经小学》提出了“流利”,这是羼人了滑脉的因素。《古今医统》提出:“长为气治,兼诸濡滑为平。”这是羼了濡滑二脉的内容,原于《素问·玉机真脏论》的“软弱轻虚而滑”等说而来的,但那是说春天的季节脉不是说典型的脉,都无补于长脉的说解,而且混淆了长脉的形象。
关于长脉还有三个具体问题须要分析说明,一是长脉究竟多长的问题;一是搏指与否的问题;一是余韵的问题。
长脉究竟应该有多长,应当说是在指下有过于本位的情况就算长脉,但后世医家有缘《难经·第二难》中“覆溢”二脉为说的,《难经》原文为:“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日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者法日太过,减者法日不及,遂人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日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说明上鱼人尺是真脏脉,长脉是正常脉或一般的病脉,从形象到性质它都是没有这么严重的,但亦许“好古”吧,有些书还引用了《难经》的说法,如《四明心诀》说:“如无病而上鱼际,寸与尺等露而不陷也。”《脉理求真》说:“长则指下迢迢,上溢鱼际,下通尺泽。”它们将上鱼,人尺作为长脉必备条件是不适当的,但临床上偶尔确可见到上至鱼际的长脉,尤其是弦长脉,病情亦不一定像《难经》说的那么严重,而下尺的问题恐无可能,因为自尺脉以下动脉血管隐伏内里很难设想能像寸关尺那样,直到臂弯仍然摸得很清楚,像长短、浮沉,迟数、滑涩等脉本来就都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到一定程度就能做为定脉的根据,如六至为数,三至为迟等,长脉亦是这样过于本位就是长脉,极个别的可以上至鱼际,但不能将上鱼人尺定为必具条件,那样就会漏掉许多临床上的长脉。何况这个条件还是不可能的。
关于长脉搏指与否的问题,后世诸家有的说是搏指有的说是不搏指,例如《通雅-脉考》说:“长如长竿,过于本位,而不搏指。”黄琳的《脉确》说:“迢迢自苫指间长,倘带搏坚便失常。”这可能是根据《内经》所提出的“搏坚而长”为病脉(见前文引《素问。脉要精微论》)。若然,凡搏者,搏坚为病脉之长,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