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合集下载

6第六章_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6第六章_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古籍记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达200多种。 目前由野生种变家种或引种栽培的约 2000多种,其中家种成功的约1100多 种。 大面积常年栽培的有300为余种。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从国外引进成功变家栽的中药材20多种, 其中金鸡纳已在大面积种植生产。 正在由野生转家种的有防风、龙胆、肉 苁蓉、知母、猪苓、川贝母、紫草、柴 胡、天冬等。 对长春花、月见草等一些抗癌药材和治 疗心血管病的药材也进行了引种驯化工 作。
色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生 药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药用 动物1581种,占12%;矿物类药80种,不足1%。
生药产区
据资料分析我国生药产区,以云南省所产种类
最多,居全国第一位,约 5050余种;广西产
4590余种;四川(4354)、湖北(3970)、陕西 (3291)。
广西的蛤蚧、肉桂、罗汉果、石斛 ������ 天 ������ 安微的白芍、牡丹皮、菊花 广东的藿香、砂仁、槟榔、高良姜、巴戟
������
江苏的薄荷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的开发” 是指人们对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 利用采取
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 ”是指人们对已开发出 来的资源进行一
定目的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 产品等。 “生药的开发利 用” 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并进行 其它如保健品、饮料、化妆品、 香料、色素、矫味剂、 农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综合科学研究 (三级开发)
第三节 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筛选民族药;
二、扩大药用部位;
三、寻找亲缘关系相近的药用植物; 四、合成、半合成及修饰活性成分结构; 五、利用生物技术繁殖; 六、利用药用植物地域性定位发展;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为了解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划分为9个区域,探讨适宜各区域栽培的药用植物。

一、寒温带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大叶龙胆、东北延胡索、北五味子、草麻黄、关黄柏、兴安升麻、关苍术、毛百合、岩败酱、兴安杜鹃、百里香、红花鹿蹄草、短瓣金莲花等。

二、中温带温带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吉林、辽宁中部、辽宁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人参、关龙胆、刺五加、知母、平贝母、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大叶柴胡、草麻黄、草苁蓉、辽细辛、黄芪、关黄柏、关防风、天麻、甘草等。

三、暖温带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怀山药、半夏、党参、北沙参、黄芩、怀牛膝、防风、怀地黄、白芷、忍冬、款冬、红花、薏苡、枣、山楂、枸杞、菊花、连翘、栝楼、紫草、茯苓、灵芝等。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绝大部分。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天冬、太子参、玄参、远志、半夏、桔梗、杜仲、荆芥、明党参、何首乌、麦冬、栝楼、厚朴、石斛、牡丹、前胡、甘遂、菘蓝、玉竹、芍药、薄荷、木瓜、白术、钩藤、茯苓等。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当归、浙贝、丹参、黄连、党参、黄柏、川芎、枳壳、川续断、附子、麦冬、白芷、牛膝、大黄、蔓荆子、杜仲、泽泻、红花、延胡索、巴豆、天麻、灵芝、薄荷、厚朴等。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地区主要包括台湾省大部分以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福建和广东,广西中部,广西南部,云南的中部、南部。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我国有许多种植物可以作为药材种植。

药用植物的栽培种类和区域分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材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植物提取制成。

我国中药材的栽培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党参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比较分布广泛。

比如,人参主要分布在东北、甘肃、山西等地区;黄芪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当归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党参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

2.中药材配方植物中药材配方植物是指由多种植物组合而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中药配方。

这些植物主要包括枸杞子、菊花、塔菜等。

枸杞子主要分布在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菊花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区;塔菜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3.中成药材中成药材是指经过提取和加工而成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主要包括灵芝、冬虫夏草、鹿茸等。

灵芝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区;鹿茸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区。

4.育种植物育种植物是指由人工培育而得的药用植物,它们经过基因的改良和选种,具有更好的品质和药效。

育种植物主要包括白芍、金银花、柴胡等。

白芍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柴胡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总的来说,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栽培的区域也很广泛。

不同的药用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生长繁盛,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

这些药用植物的种植和利用,对于我国的中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科学种植和有效管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栽培的学科,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部位的品质、产量形成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规范化栽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从种植环境选择开始,导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各生产过程。

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2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3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4药材生产地道性强5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

地道药材:就是传统中药材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地上茎的变态:1叶状茎和叶状枝(仙人掌、天门冬);2刺状茎(山楂、皂荚);3茎卷须(恬楼、丝瓜)。

药用植物茎的生长,其生长习性:1立直生长;2缠绕生长;3攀援生长;4匍匐生长。

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常可影响根冠比值。

生态因子可划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的区别: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不可缺少的因子又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或生态因子。

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1耐寒的药用植物;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3喜温的药用植物4耐热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分为阳生、阴生,和中间型植物。

药用植物兑水的适应性及方式:1旱生植物;2湿生植物;3中生植物;4水生植物。

*土壤处在正常含水量的条件下,根系入土较深;在潮湿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不发达,多分布于浅层土壤中,而且生长缓慢。

在干旱条件下,药用植物根系下扎,入土较深。

药材品质的内涵:药材的品质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形状。

内在质量是指药用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多少,有无农药残留;外观性状指药材的色泽、质地、大小和形状。

目前已明确的药用成分有:糖类、苷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鞣质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多肽、蛋白质和酶、脂类、有机酸类、木之泪、植物色素类、无机成分等。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

茵陈蒿
牡蒿
天名精:全草入药, 止血、利尿、清热解 毒、破血、生肌。瘦 果中药称“北鹤虱”, 可驱除绦虫、蛔虫。 全草水浸液可做农 药,杀青菜虫、地老 虎、守瓜虫等。
豨签草: • 用于风湿痹痛: 味苦寒,又有 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 病症尤为适宜。 • 酒治蒸熟能强筋骨,适用于四 肢麻痹、腰膝无力、中风口眼歪 斜 、半身不遂等症。 • 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疡肿毒, 以及风疹湿疮、皮肤搔痒等 症。 内服外用均可。 此外,现在又用于高血压症,有 降压作用。
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 5~15g。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 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 用,因此,临床实践中又摸索出其许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伤 、胆结石 、外伤性食道炎 、面神经麻痹 、外伤性 神经损伤 、痔疮出血 、头痛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食管癌 . 威灵仙有较强的走散力,气血亏虚者忌用。
藿香: 全草入药有止呕吐, 治霍乱腹痛,驱逐肠 胃充气,清暑等效; 果可作香料;叶及茎 均富含挥发性芳香 油,有浓郁的香味, 为芳香油原料。藿香 亦可作为烹饪佐料, 或者烹饪材料。
5、蔷薇科
蔷薇科为有花植物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共有126 属,近4 000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到亚热 带,南半球为数很少。本科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 样,包括酚类化合物、有机酸、二萜类、三萜类以 及含氮化合物。 本科的常用药用种多为木本植物,主要有乌梅、杏、 桃、郁李、皱皮木瓜、枇杷、金樱子、玫瑰及山楂 等。
唇形科为一世界性分布的大科,我国有 102属约800种。唇形科是进化较高级的一 个类群,化学成分类型多样,除富含挥发 油外,还含有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 二萜及三萜类成分(通常为苷元),部分 类群富含芹菜素、木犀草素衍生的黄酮类。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

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

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

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

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

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

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

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

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

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

鹿角菜、裙带菜。

鸡毛菜、皱紫菜。

海黍子、宣藻。

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

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

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

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

人工种植的中药种类

人工种植的中药种类

人工种植的中药种类人工种植是指通过人工培育、种植和经营的方式获得药用植物。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人工种植中药品种繁多,包括草本、木本、菌类等多种类型。

本篇回答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人工种植的部分中药种类。

1. 人参:人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阳、止血调经等功效。

人参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目前,人参已投入大规模人工种植,保证了品质和数量的供应。

2. 黄芪: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被誉为“千金之草”。

黄芪具有健脾开胃、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人工种植的黄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质量稳定。

3. 当归:当归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安胎的功效。

在人工种植中,当归的生长周期较长,但由于其广泛的临床应用,人工种植当归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4. 丹参:丹参是一种重要的心脑血管药物。

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人工种植的丹参保证了品质和数量的稳定供应。

5. 甘草:甘草是一种醒脾开胃、补中益气的中药。

人工种植的甘草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由于种植环境的控制,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6. 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解表药,具有疏肝理气、和胃理肝的作用。

人工种植的柴胡能够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7.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药,能够健脾化湿、调中和胃。

人工种植的陈皮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8. 参:参是一种补气养血的中药,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人工种植的参保证了品质和数量的供应。

9.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药,具有止泻、固表止汗的功效。

人工种植的白术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10.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药,具有利尿、益气等作用。

人工种植的茯苓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11. 银杏叶:银杏叶具有润肺止咳、止血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人工种植的银杏叶能够保证质量的稳定供应。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一、 我国中药材资源概况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我国是中药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1995版),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12 772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药用植物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 312属,计11 118种(包括9 905种、1 208个种以下单位)。

可以说,药用植物是所有经济植物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据调查,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1 000~1 200种,其中,来自于野生中药材的种类占7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30%左右。

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二、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规模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之久,开发利用之早,品种之多,是世人公认的。

但是由于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所以多数品种的生产、研究水平都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有些具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适应范围较窄的品种,其生产水平提高的步伐更慢。

新中国建立后,这种局面日趋改变。

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药材中,常用的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且近一半已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板蓝根、地黄、人参等。

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加工技术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加工技术

三、栽培技术 1.品种 2.选地整地 因根系入土可深达lm以上,故以土层深厚、疏
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不宜在干旱或 低洼之地栽种。
3.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分根繁殖 压蔓繁殖
4.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施肥 搭架、修枝打杈 越冬保护
5.病虫害防治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四.采收加工与贮运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二、特征特性 2、生物学特性
栝区。
喜阳光,能耐阴,但生 产中要阳光充足,否则不 易开花结实,块根也难于 膨大。
喜湿润气候,不耐旱, 也怕涝。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 地方都可生长。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金银花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二、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 忍冬是半常绿藤本,
茎细,多分枝,左缠,中 空,幼时密被黄褐色柔毛 和腺毛。单叶对生,叶片 卵形至长卵形,全缘,嫩 叶有短柔毛。花成对,腋 生,初开时白色,后变为 黄色,苞片叶状;花冠稍 成二唇形,有清香。浆果 球形,成熟时黑色,种子 4~7粒。花期5~10月份, 果期7~10月份。
五、开发与利用 金银花是常用名贵中药材,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
品之一。作为常用的大宗药材,是我国著名中成药“银翘散”、 “双黄连”、“脉络宁”等的主要原料,开发潜力巨大。
应用于茶、饮料、牙膏、洗手液、花露水、沐浴露等商 品。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第三节 蕺菜
一、概述 蕺菜,别名:鱼腥草、狗蝇草、臭菜;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 和加工技术
药用植物栽培、生长发育特点和加 工技术

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

2. 产量
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的生产
量。
栽培药用植物的产量包含生物产量 和经济产量两部分。 生物产量: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形成的净的干物质重量,即药用植物根、
茎、叶、花和果实等干物质重量。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要求的有 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或重量。由于栽
培目的所要求的主产品不同,各种药用植
含有羧基(—COOH)化合物的 一类。如乌梅、五味子、覆盆子中的 苹果酸、枸橼酸、抗坏血酸是中药的 有效成分。
乌 梅
覆盆子
(7)含树脂类药用植物 树脂是许多植物正常生长中分泌出的一 种物质。如松香有祛风止痛功效,安息香有 活血防腐功能。 (8)含油脂与脂类药用植物 如薏苡仁酯,有驱虫、抗癌功能。
量标准。
规范化就是指原料生产过程中,在
选种质量、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和运输
贮藏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目前国家已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
2、国外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
发现化学合成药品有一定的毒副作 用,甚至有些化学合成药品出现致癌、 致畸、致突变和抗药作用。 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宣布废除和淘 汰一些西药,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和开发 天然药物。
进口药 国产资源
安息香 马钱子 阿拉伯胶 胡黄莲 大风子 蛇根木 沉香
阿魏
国产安息香 国产马钱 国产金合欢属植物的树胶 国产胡黄莲 国产大风子 国产萝芙木 国产白木香
国产新疆阿魏
安息香树
蛇根木
(4)中药现代化与无公害化规范化示 范栽培基地建设。 无公害化是指原料生产过程中,在 土壤和空气环境质量、施肥质量、灌溉 水质、农药残留等方面符合国家环境质
麻黄

(4)挥发油类药用植物
一般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 等功效。如丁香中的丁香油、薄荷中的 薄荷油、樟树中的樟脑等。

药用植物种类

药用植物种类

药用植物种类一、引言药用植物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利用及保护等方面的信息。

二、药用植物种类及分类1. 种类: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截至目前,已知药用植物约1.2万种。

这些植物涵盖了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等多个类别。

其中,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约有90%以上的药用植物属于高等植物。

2. 分类:药用植物的分类遵循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科、属、种。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区分不同的药用植物,探索它们的亲缘关系,并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

三、药用植物分布1. 地域分布:我国药用植物分布广泛,从海洋到高山,从草原到森林,都有着药用植物的生长。

全国各地均有药用植物的分布,尤其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

2. 垂直分布:药用植物在海拔、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例如,在云南等地,药用植物从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到高海拔的寒带草甸均有分布。

四、药用植物的利用1. 传统医学:我国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解表药、清热解毒药、理气药、补血药、止咳祛痰药、祛湿逐水药、养心安神药等各个领域。

2. 民族药和民间药:药用植物在民族药和民间药中也有广泛应用,如藏药、蒙药、维吾尔药等。

3. 现代医学: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用植物被用于现代医学研究,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方面。

五、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1. 保护:为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禁止野生药用植物的过度采集,加大对重点药用植物的保护力度等。

2. 开发:在药用植物的开发方面,我国积极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用植物,以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同时,推动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提高药用植物的利用效率。

六、结论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药用植物的分类

药用植物的分类
地区的药用植物。
02 药用植物的分类标准
根据生长环境分类
野生药用植物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经过人工栽培 管理的药用植物。这类药用植物通常 在野外采摘,如野生灵芝、野生人参 等。
栽培药用植物
经过人工栽培管理的药用植物,通常 在农田或药园中种植。这类药用植物 易于获取,且品质稳定,如种植的枸 杞、菊花等。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 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资源
生态农业发展
在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时,应遵循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合理规划采收量和采收周期, 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 药的使用,降低对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的污 染。
根据药用部位分类
全草药用植物
整株植物都可入药的植物,如紫苏、薄荷等。
果实和种子药用植物
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为主要药用部位的植物, 如枸杞、决明子等。
根茎药用植物
以植物的根或茎为主要药用部位的植物,如 人参、黄连等。
花类药用植物
以植物的花为主要药用部位的植物,如金银 花、菊花等。
根据药效分类
清热药用植物
叶类药用植物
总结词
叶类药用植物是指以叶片入药的植物,常见于草本、木本等植物。
详细描述
叶类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见的有荷叶、桑叶 等。
花类药用植物
总结词
花类药用植物是指以花朵入药的植物, 常见于草本、木本等植物。
详细描述
花类药用植物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 目、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见的有金银 花、菊花等。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和设备,将中药 材制成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剂,如汤剂、 丸剂、散剂、膏剂等。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

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

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

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

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

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

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

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

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

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

鹿角菜、裙带菜。

鸡毛菜、皱紫菜。

海黍子、宣藻。

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

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

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

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离骚》
屈原(公元前340 年-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 诗人、政治家。屈 原的诗与中医药相 互交融,艺术与医 药相通,在现存的 屈原诗中,与中药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番红花,出西番 回回地面及天方 国,即彼地红蓝 花张也骞。(前元16时4,年以― 入前食11馔4年用)。,按字张子 华文《,博汉物中志郡》城言固( ,今张陕骞西得省红汉蓝中花市 种城于固西县域)人,,则中此国 即汉一代种杰,出或的方外域交 地家气、稍旅有行异家耳、。探
一、药用植物生长 发二育、规药律 用研植究物种植区域或 三环、境药选用 择植与物调种控植研收究 集四与、良药种 用选植育物研栽究培 技五术、研药究 用植物病虫害 综六合、防中治 药技材术采研收究与 产地加工技术研究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一、药用植物种类 繁二多、药用植物栽培时间短 三,、野涉生及 性学强科门类多 四、更加注重产品 质五量、道地性是药用植 物六栽、培需的 求重量要相特对色稳定,种 植面积不能盲目扩大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 予发布。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
近年来,各地将中药材种植 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 种植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 明特色的西药、关药、浙药、川 药、广药、北药、怀药等各具特 色的药材格局
药用植物栽培学主要任务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三月以上旬为上时, 中旬为中时,下旬为下 时。一亩下种5石,其 种还用三月中掘取 者 ,逐贾犁思后勰,,如北禾魏麦农法学,下 之家。,至著四成月综末合、性五农月 初书生《苗齐迄民,至要八术月》尽,、 九是月中初国根现成存、的中最染早,若 须的留、为最种完者整,即的在大地型中 勿农掘业之百,待科来全年书三,月其取

世界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MicrosoftWord文档

世界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MicrosoftWord文档

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第一节世界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由于地域的自然条件、气候类型、植物区系和自然资源的差异,各大洲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药用植物分布,其数量和类型都有很大差异。

依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对它们的分布进行简要介绍。

一、亚洲的药用植物(一)东亚及部分东南亚地区代表性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

分为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少数为热带植物。

代表性种类有人参、五味子、党参、甘草、当归、贝母、何首乌、枸杞、红花、麻黄、菊花、黄芪、黄连、山药、牡丹、桑、厚朴、茵陈蒿、麻黄草、地黄、半夏、桔梗、龙胆、白术、黄檗等。

(二)南亚地区代表性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等,大部分为亚热带和热带植物。

代表性种类有香桃木、蒜、蓖麻、丁香、肉豆蔻、圣罗勒、印车前、毛喉鞘叶苏、倒地铃、姜黄、小豆蔻、相思子、石榴、木香、印度樟牙菜、香茅、姜、印楝、印度橘、印防己、穿心莲、假马齿苋、齿叶乳香树、紫柳、鹰叶刺、白花酸藤子、杂色刺桐、木苹果、积雪草、菖蒲、睡茄、胡椒、昂天莲、荜茇等。

(三)中东地区代表性国家有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这一地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大部分为荒漠草原或旱生药用植物,如催吐萝芙木、毒毛旋花子、欧派利吞草、尖叶番泻、短叶布枯、阿拉伯咖啡、钩果草、散沫花、骆驼蓬、罂粟、阿拉伯金合欢、巧茶、瓜尔豆、胡芦巴、海枣、西红花、曼陀罗、莨菪、大阿米、黑种草等。

二、非洲的药用植物非洲在药用植物的应用上也有悠久的历史,包括了东非、西非、南非等地区,代表性国家有扎伊尔、坦桑尼亚、南非等。

由于地处热带沙漠、草原、赤道雨林、温带草原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绝大部分为热带植物,如毒扁豆、金合欢、油橄榄、香荚兰、库拉索芦荟、苏丹可乐果、钩果草、依兰、蓖麻、白粉藤、干酪鸡骨常山、非洲肾果、龙葵、金鸡纳树、积雪草、相思豆、马钱子、藿香蓟、睡茄、姜等。

三、美洲的药用植物拉丁美洲代表性国家有巴西、墨西哥、秘鲁、智利等,由于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是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植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其中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能够帮助人类治疗疾病,改善健康。

本报告旨在对药用植物进行调查,了解它们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以及相关保护措施,以期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做出贡献。

一、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药用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包括中药材和民族药材等。

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根据《中国药典》统计,我国已有药用植物达6000多种,其中有1000多种是中药材。

这些药用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有的生长在高山地区,有的生长在平原地带,有的生长在沼泽地带,有的生长在荒漠地带。

它们的分布与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丰富了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

二、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改善人体健康。

例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枸杞具有明目、滋肾、润肺的功效,被用于治疗眼疾和肾虚等疾病;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的功效,被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贫血等症状。

这些药用植物在中医药和民族药物中被广泛应用,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三、药用植物的保护措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恶化,一些药用植物面临着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对各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进行详细记录,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对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禁止滥伐滥采,保护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四、结语药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它们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它们的种类、分布和药用价值,同时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约250种,分属菊科、豆科等80余科。

其中既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又有众多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蕨类植物和低等植物菌藻类,而且种植方式和利用部位各不相同。

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分类方法亦多种多样。

可依照植物科属、生态习性、自然分布分类,也可按照种植方式、利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来分类。

一般常依照其药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进行分类。

现简介如下:(一)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以及全株均可加工入药。

按其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8大类:
1.根与根茎类:其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鳞茎、球茎、块茎和块根等,如人参、三七、大黄、当归、地黄、川芎、甘草、附子、麦冬、云木香、黄芪、党参、白术、白芷、黄连、天麻、延胡索、贝母、丹参、牛膝、巴戟天、北沙参、板蓝根、西洋参、太子参、玄参、郁金、黄芩、柴胡、桔梗、半夏、紫菀、明党参、射干、百合、知母、玉竹、白芍、姜、泽泻和山药等。

2.全草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叶或全株,如穿心莲、细辛、广藿香、薄荷、荆芥、泽兰、肾茶、紫苏和紫花地丁等。

3.叶用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叶,如毛花洋地黄和古柯等。

4.花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花、花蕾或花柱,如金银花、款冬、番红花、红花、洋金花、菊花和辛夷等。

5.果实及种子类:其药用部位为成熟或未成熟的果皮、果肉或果
核、种仁,如栝楼、山茱萸、木瓜、五味子、酸橙、酸枣仁、枸杞、砂仁、使君子、罗汉果、补骨脂、水飞蓟和葫芦巴等。

6.皮类:其药用部位为树皮或根皮,如金鸡纳、杜仲、厚朴、肉桂、地骨皮、黄柏和牡丹皮等。

7.树脂和乳汁类:有安息香与罂粟等。

8.真菌类:为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银耳、猴头菌等。

(二)按中药性能功能不同分类:中药由于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学成分,所以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

按其不同的性能功效,可分如下11类:
1.解表药类: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中药材,称解表药。

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凡能引起腹泻或利胃肠,促进排便的中药材,称泻下药。

如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清热药。

如知母、栀子、玄参、黄连、金银花、决明子、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凡能清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材,称化痰止咳药。

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等。

5.利水渗湿药类: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利水渗湿药。

如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苇等。

6.祛风湿药类: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

如木瓜、秦艽、威灵仙、海风
藤、络石藤、徐长卿等。

7.安神药类:凡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安神药。

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柏子仁等。

8.活血化淤药类:凡以通行血脉、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活血化淤药。

如鸡血藤、丹参、川芎、红花、益母草、牛膝等。

9.止血药类:凡具有制止体外出血作用的中药材,称止血药。

如三七、仙鹤草、地榆、小蓟、白茅根、断血流等。

10.补益药类: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以治疗各种虚症的中药材,称补益药。

如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当归、沙参、女贞子等。

11.治痛药类:凡用于试治癌症,并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材,称治癌药。

如长春花、茜草、白英、白花蛇舌草、天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