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引言:

实验心理学是通过科学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是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它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本文将以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为主题,探讨实验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设计要点。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起点,它明确了实验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在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实验目的通常涉及对特定心理现象的探究、心理机制的解释或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等。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确保能够得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结论。

二、实验假设

实验假设是对实验目的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它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基础。实验假设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测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在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实验假设通常包括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通过对比两个假设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实验效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实验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实验的操作步骤

和数据收集方式。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实验的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的规范等因素。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应该尽量遵循科学原则,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实验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它包括实验条件的确定、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流程的安排和实验人员的培训等环节。在实验操作中,需要保证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实验心理学实验结果的统计和解释过程,它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科学推断。在数据分析中,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数据分析的结果应该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验结果,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时,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研究目的

在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可以是验证一种理论、探究某一现象的原因、检验某一观点或假设等。明确研究目的有助于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实验的变量。

二、收集背景资料

在设计实验研究之前,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和资料收集。这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背景资料的收集,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和假设的基础。

三、确定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在设计实验研究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假设和问题。研究假设是对研究目的的具体化,是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问题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具体提出的、需要进行实证验证的具体问题。明确研究假设和问题可以为实验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四、确定研究变量和测量方法

在设计实验研究时,需要确定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控制或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变量。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来测量研究变量,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室测试等。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

变量的性质来确定。

五、制定实验设计和程序

在制定实验设计和程序时,需要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这包括实验的时间安排、实验的环境设置、实验的参与者选择等。实

验设计和程序的制定应当符合科学原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在数据收集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实验设计

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

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

(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

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

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

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1.预实验设计:预实验设计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用于初步检验因果关系。在预实验设计中,没有控制组,只进行一组实验,通过对相对较小的样本进行测量和操纵自变量,来评估因变量的变化情况。预实验设计通常仅用于提出假设,而不用于证明因果关系。

2.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组和对照组。实验条件组接受特定的自变量操纵,而对照组不接受操纵。研究者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测量结果,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产生影响。

3.重复测量实验设计: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变异的实验设计方法。在这种设计中,每个参与者都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多次测量,以评估因变量在不同操纵条件下的变化。这种设计方法可增加实验的内部效度,并减少由于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

4.配对实验设计:配对实验设计用于解决个体差异和实验随机分组引起的偏倚问题。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被配对成对,并且每对配对中的一个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另一个被分配到对照组。通过在相同的偶数个体对中操纵自变量,配对实验设计能够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5.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一种特殊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在参与者中操纵多个自变量,并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重复测量因变量,来评估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交叉设计具有高度内部效度,并且可以减少参与者间的差异。

总之,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系统地操纵和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而可以得出关于心理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结论。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的特定目的和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应用。

心理学实验流程

心理学实验流程

心理学实验流程

心理学实验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确定想要研究的问题或假设。

2. 实验设计: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包括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等。

3. 被试招募:招募合适的被试参与实验,确保被试的代表性和样本量的合理性。

4.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设备和工具。

5. 预实验:进行小规模的预实验,以检查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修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6. 正式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正式实验,记录被试的反应和数据。

7.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检验假设。

8.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或反驳了研究问题。

9. 讨论和结论: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以及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10. 撰写报告: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撰写出来,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11. 伦理考虑: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确保遵循伦理原则,保护被试的权益和隐私。

这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学实验流程,不同的实验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领域而有所调整。

心理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心理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心理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心理学实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

模式。合理的操作步骤是进行心理学实验的关键,它们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心理学实验。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心理学实验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可以是关于

人类心理过程的一般性问题,也可以是关于特定行为、认知、情绪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研究问题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期望。

第二步:制定假设

制定假设是心理学实验的关键一步。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猜测或推测,需要明

确概括研究目的和预测研究结果。假设可以是有方向性的(即预测研究结果的方向),也可以是无方向性的(即不预测研究结果的方向)。制定假设需要结合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理论研究。

第三步:确定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心理学实验的核心。实验设计决定了研究的可控性和内外部效度。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因果关系设计等。在确定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被试的选择、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实验设计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因素,使得结果的解释更为准确。

第四步:确定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研究中涉及的变量。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作或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在确定变量时,需要考虑变量的操作性、可测性和重要性。

第五步:制定实验流程

制定实验流程是心理学实验的重要一步。实验流程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和顺序,以及实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制定实验流程时,需要考虑实验的安排、实验的时间长度、实验中各个阶段的顺序等因素。实验流程的制定应尽可能简洁明了,确保实验的进行顺利。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一:情绪和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受试者的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将由20名受试者组成,他们将被要求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例如开心,伤心,害怕,厌恶等等。

每个受试者将被分配到两个组,一个组接受情绪暗示,另一个组没有

接受情绪暗示。再次检查受试者时,如果有任何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

反应,则将被移出试验组。

实验步骤:

1.首先,受试者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他们自身的抑郁情况的问卷,以

便对受试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2.其次,受试者将按照实验条件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将展示不

同的情绪,受试者可以选择是否受到情绪暗示,如果受试者选择了被情绪

暗示,则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暗示的图片;如果受试者不受情绪暗示,则

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每个图片一次。

3.接下来,受试者将被要求在观看过这些图片后对这些图片的细节进

行回忆。

4.最后,受试者的记忆细节将被记录,以便与初步评估的情绪和暗示

的情绪进行比较,以及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否受到情绪影响。

实验预期:

预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有关“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目的,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解答特定的研究问题。有关“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题如下:

一、示例题目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背景音乐类型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要点

1.研究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即探究背景音乐类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研究假设:

假设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无音乐)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3.变量:

●自变量:背景音乐的类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无音乐)。

●因变量: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来量化)。

●控制变量: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环境噪音等。

4.实验对象:

选择适当的样本,如随机抽取某大学的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

5.实验材料:

●准备阅读材料(难度相当的文章或段落)。

●准备背景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的播放设备。

●准备阅读理解测试题目及评分标准。

6.实验程序:

●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古典音乐组、流行音乐组、无音乐组)。

●让所有参与者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相同的材料,但各组在阅读时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

或无音乐。

●阅读完成后,让所有参与者完成相同的阅读理解测试。

●收集并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7.数据分析: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ANOVA)来分析不同背景音乐类型下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

8.预期结果:

基于理论和前人研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例如,古典音乐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流行音乐可能无显著影响或产生负面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模板心理学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模板心理学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模板心理学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模板心理学

在心理学领域进行实验研究是获取准确和可靠结果的重要手段。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的模板,帮助研究者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学实验研究。

一、研究问题和目的

在编写实验设计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的。明确你想要探究的心理学问题是什么,设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确保研究问题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研究目的具有针对性。

二、实验假设

接下来,需要明确实验的假设。实验假设是研究者对于实验结果的预期,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基础。确立好实验假设有助于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确定变量。

三、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

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数量,以及如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样本的选择应具

有代表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推广性。

四、实验设计和变量设定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明确实验的设计和变量设定。实验设计可以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的确定等。同时,需要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的设定,以及如何控制干扰变量的影响。

五、实验过程和数据收集

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材料的使用、实验环境的控制等。同时,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确定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同时,将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清晰、简洁的呈现。

心理学实验设计评分标准

心理学实验设计评分标准

心理学实验设计评分标准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心理学实验设计提供一个评分标准,以帮助研究者评估实验设计的质量和科学性。心理学实验的设计评分标准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相关性

2. 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

3. 受试者样本的选择和招募

4. 随机分组和隐蔽性处理分组的方法

5. 实验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6.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评分标准

以下是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评分标准,每个方面的最高分为10分:

1. 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相关性:评估实验设计是否清晰地阐明了研究问题,并与心理学领域的已有研究相关联。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和相关性:评估实验设计是否清晰地阐明了研究问题,并与心理学领域的已有研究相关联。

- 评分标准:

- 问题陈述清晰具体,与已有研究相关性强(9-10分)

- 问题陈述较为明确,与已有研究相关性一般(5-8分)

- 问题陈述模糊,与已有研究相关性较低(1-4分)

- 问题陈述缺乏清晰性和相关性(0分)

2. 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评估实验设计中所使用的变量操作定义是否明确,并且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否可靠和有效。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评估实验设计中所使用的变量操作定义是否明确,并且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否可靠和有效。

- 评分标准:

- 变量操作定义明确,测量方法可靠和有效(9-10分)

- 变量操作定义较为明确,测量方法一般可靠和有效(5-8分)- 变量操作定义模糊,测量方法可靠性和有效性较低(1-4分)- 变量操作定义缺乏明确性,测量方法不可靠和有效(0分)

3. 受试者样本的选择和招募:评估实验设计中受试者样本选择的合理性和招募的方法。受试者样本的选择和招募:评估实验设计中受试者样本选择的合理性和招募的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表现,通过对不同实验组的心理学实验进行设计和观察,来分析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二、实验背景。

心理学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实验,可以更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人们的心理活动。本实验将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条件,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心理学数据。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一,情绪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激发,观察他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理表现。实验对象将被分为愉快、悲伤和中性情绪三组,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反应、情绪表达和认知能力,来分析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理变化。

2. 实验二,社会压力。

本实验将对实验对象进行社会压力的实验,通过模拟社会压力情境,观察实验对象在压力下的心理变化和应对方式。实验对象将分为高压力组和低压力组,通过观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激反应和情绪调节能力,来分析社会压力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3. 实验三,注意力分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对实验对象进行注意力分配的实验,通过不同的任务和干扰条件,观察实验对象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和认知表现。实验对象将分为单任务组

和多任务组,通过观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度、任务完成情况和错误率,来分析不同注意力分配情况下的心理变化。

四、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对象应为成年人,无严重心理疾病和认知障碍,保证

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实验材料的准备,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情绪激发材料、社会压力

情境模拟材料和注意力分配任务材料。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为例,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在面对压力情境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进一步了解压力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选取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因为他们通常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2. 实验环境,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压力情境,采用声音、图片等方式诱发压力感受。

3. 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受到压力刺激后进行心理测试,对照组不受压力刺激进行相同测试。

4. 实验过程,记录实验对象在压力情境下的生理指标变化、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压力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差异。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受到压力刺激后,实验组的心率、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指标明显增加,情绪变化较大,行为表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对照组在无压力刺激下表现相对稳定。

实验结论:

压力对个体心理活动有明显影响,表现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绪的波动和行为的调整。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压力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和环境,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严格控制实验变量,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合理使用实验工具和技术手段,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实验心理学 教案

实验心理学 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

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

教案目标:

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分析和评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内容: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研究的

意义。

2. 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解释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

成果。

2.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因果关系、控制变量等概念。

3.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被试选择、数据收集等步骤。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验心理学的经典案例,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等。

2. 分析案例中的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的

伦理问题和研究效度。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

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明确研究问题、制定假设、选择被试

对象和控制变量。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

1.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的解读。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以及可能的解释和改进方法。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加深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

1. 总结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的例子

实验设计的例子

实验设计的例子

篇一:实验心理学例子

实验心理学例子

XX-08-18 14:54

1、一个研究者想要确定饥饿是否会影响猫的攻击性。以10只猫为被试,主试将他们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并对他们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食物剥夺。两周后,猫的体重降为正常体重的80%。主试将2只猫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打架发生。所有情况下,猫都表现出一定的威胁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打架行为。研究者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增加猫的攻击性。

解答:自变量--猫的饥饿程度;因变量--攻击行为的多少。该实验中只观察了自变量的单一水平,没有使用对照组,不能确定攻击行为是否比不饥饿时增加。

修改:采用不进行饥饿处理的猫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攻击行为数量,检验差异是否显著。

2、有些心理学家在食品和饮料公司工作,他们在产品发展中一直担任重要角色。有消费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测量顾客对两种类型可乐的喜爱程度。在某个市场范围内,这家公司的可乐销售情况不如对手。有趣的是,公司的总体销售情况要比对手好。

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可乐销售情况是由当地的一些条件

造成,于是他们开始检验这个假设。这是一个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每个被试

要品尝两种可乐。一种可乐被标记为Q(竞争对手的牌子),另一种被标记为M(本公司的牌子)。随机选取年龄在14~62岁之间的市民为被试。所有被试品尝Q牌子后品尝M 牌子,然后报告自己的喜好。令实验者吃惊的是,大多数被试报告喜欢M牌子。实验者得出结论,样本被试喜欢他们公司的可乐,广告是引起竞争对手饮料销售好的原因。因此,他们建议加大对当地广告投资已改善销售情况。

心理学著名的实验设计

心理学著名的实验设计

心理学著名的实验设计

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齐姆巴多(Philip Zimbardo)设计的一项实验,目的是研究监狱环境对人的影响。实验

通过招募志愿者将其分为囚犯和监狱警卫,并在一个模拟监狱中进行。结果显示,短时间内监狱环境会导致囚犯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而警

卫则会变得残忍和冷酷。

2. 梦幻实验:由苏格拉底提出,试图回答“什么是真实的”这

个哲学问题。他让学生们想象自己睡着后梦到自己在做某种活动,甚

至无法分辨梦境与现实,从中得出我们的感知把世界分成了客观和主

观两个层面。这个实验包含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

3. 阴暗实验:由亨利塔·克拉克(Henrietta Leavitt)在20

世纪初期设计,通过观测星系中变星的亮度,以此来测定不同远离地

球的恒星距离。她发现星体的亮度与其距离呈现规律性关系。

4. 束缚实验:由斯坦利·米洛格拉德设计,旨在探究人类对自

由的需求。实验中,参与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穿着特殊的衣服,限

制了其行动能力。结果显示,束缚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有负面影响,

使其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和情绪。

5. 加仑特实验:由艾伦·加仑特(Alan Garnham)设计,用于

研究语言理解过程。参与者需要判断呈现在屏幕上的单词是不是英语

中的实词(有意义的词汇),结果显示,人们会基于语境、规则和先

入为主的想法来理解所见的单词。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设计一个有效的心理学实验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假设、实验样本的选择、实验任务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本文将针对心理学实验设计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个实验设计示例。

一、引言

心理学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因果关系,实验设计能够帮助心理学家们深入研究人类大脑和心理活动的奥秘。下面将针对一个心理学实验设计题进行详细探讨。

二、实验题目:情绪影响记忆能力的实验设计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情绪状态对记忆能力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情绪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2. 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情绪状态(例如愉快、中性、悲伤)对记忆能力会产生影响。

3. 实验参与者

选取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年龄范围为18-25岁,没有严重的情绪障碍或记忆障碍。

4. 实验分组

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

- 实验组1:暴露在具有积极情绪的场景下

- 实验组2:暴露在中性情绪的场景下

- 对照组:暴露在消极情绪的场景下

5. 实验步骤

5.1 实验前

- 确保参与者没有服用任何影响情绪或记忆能力的药物。

- 给予参与者关于实验目的和步骤的详细说明,并征得他们的书面同意。

5.2 实验过程

- 每个实验组的参与者将观看一段情绪影片(与实验组相符合的情绪),对照组观看一段中性影片。

- 参与者观看完影片后,进行一段与情绪无关的任务,例如接受一份问卷调查。

- 为了控制时间因素,每个参与者观看影片和完成任务的时间都相同。

- 实验结束后,参与者被要求回忆他们在观看影片时所接触到的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的测量

—再认与知觉辨认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10级应用心理学

姓名:XX

学号:XXXXXX

研究课题:内隐记忆是否存在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主试:XX XXX XXX等人

引言: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

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提出假设:

假设存在内隐记忆,那么也就存在启动效应。被试对于已经学习过的词语辨认正确率应该显著高于没有学习过的新词。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存在内隐记忆,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点。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纸、笔、电脑、90个汉语词语。80个汉语词语分为学习组和混淆组,每组40个。缓冲词10个对每个被试都相同,不包含在学习词中,随机呈现。

低频词160 频率0.0008。摘自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著《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出版社,1986年版

学习用词:步兵、柴火、笛子、除夕、法规、火光、两极、罗盘、保健、邮政、省城、水牛、文稿、结局、大豆、饭碗、斧头、宫殿、极地、界限、暖流、铺盖、闪亮、身躯、手稿、天线、头目、退化、橡皮、雪茄、炎夏、遗体、叶片、云彩、脂肪、钟点、姊妹、冰雪、稻谷、电器

混淆用词:标点、参数、垂体、对手、毫升、胶片、理念、场所、铃虫、桑叶、石墨、涂料、夜幕、云雾、顶端、反射、公务、海参、甲板、马车、前肢、砂砾、神奇、石板、手背、天堂、头部、宪兵、规格、羊羔、选集、音响、油脂、园地、朝阳、反常、笔杆、厕所、典礼、地址

缓冲词:公会、河心、市长、文风、米行、器件、人情、亲兵、银子、石级

实验程序:

(1)被试坐到电脑前,主试向被试讲述如下指导语。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学习阶段,电脑屏幕上将会每秒呈现一个词语,请你认真记忆这些词语。学习结束后我们会有两个测试过程,再认过程和知觉辨认过程。再认过程中会从你学习的词语中随机选出20个并混入20个没学过的词语在屏幕上呈现。每呈现一个词语,你需要判断是否学习过,如果不能确定可任意猜测。知觉辨认过

程将选出20个没学过的词语与已经学过的词语中剩余的20个混合,在电脑屏幕上以30ms的速度呈现,每次呈现一个。你需要判断呈现的词语是否学习过,如果不确定可以任意猜测。

(2)学习

每个被试按照5个缓冲词—40个学习词—5个缓冲词(分类过程被试不知道)的顺序学习,每个词语呈现1秒。学习词和缓冲词是随机呈现给被试的。

休息15分钟。

(3)测试

每个被试做两个测试,再认和知觉辨认。

①再认

呈现40个词,其中20个从40个学习词中随机选择,20个从40个混淆词中随机选取,由被试判断是否学习过,判断后主试将结果记录下来并呈现下一个词。

②知觉辨认

随机呈现40个词,其中20个从剩下的20个学习词中随机选取,20个从剩下的20个混淆词中随机选取。呈现时间为30ms,然后由被试判断是否学习过,判断结束后,主试将结果记录下来并呈现下一个词。往返重复。

(4)更换被试,重复上述程序。

实验结果:

再认过程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学习过,“×”表示没学

习过。

被试1 被试2 被试3 被试4 被试5 标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