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详解
英国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
英国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之一,它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面貌,并在形成现代工业文明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英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却是完全不同的。
英国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在农业经济方面,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是以农业为主,尤其是以种植谷物和家畜为主,这是英国主要的经济活动。
而手工业则是一种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方式,规模小、效率低,但这种生产方式也为英国的手工业提供了永久的存在保证。
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是城市工业。
城市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业和少量的纺织工业,城市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基本上,市民自治团体掌管生产和市场。
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却引起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工厂式生产,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
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制度也与现代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英国的社会构造为三个阶层结构:上层阶级(贵族),占人口的5%;中层阶级(商人、商人、农民、工匠),占人口的70%;下层阶级(无产阶级、奴隶、城市的贫民),占人口的25%。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因此公正和平等在这个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英国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拥有许多私人财产,这些财产大部分都被地主掌握,这使得英国的经济和政治都是寡头统治。
英国国会是由众议院和贵族院组成的,众议院的成员由在地区有选票权的人选出,而贵族院的成员(贵族和主教)则由君主提名产生。
这就意味着由寡头统治,但重要的是,这也为改革制度提供了条件,并最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制度环境。
总的来说,英国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不足,许多身份不同的人不得不生活在极端不平等的情况下,这与现代文明和社会的理念是完全不符的。
因此,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夕,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原始资本积累
[文档标题]2016-9-1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爆发的硬性经济条件:资本、资源、劳力、技术、市场。
英国的原始资本积累途径,大概为两种。
其一是国内的自我积累,其二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张掠夺。
一.国内自我积累圈地运动15世纪中期开始,持续将近3个世纪,是原始资本积累的基础。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时,曾没收了3/5的寺院土地。
1536年国王下令封闭所有每年收入200英镑以下的寺院376所,1538-1539年又封闭大寺院200所,并没收其全部财产。
无偿的或低价卖给他的宠臣和高级官员。
据统计共卖给贵族年收入的九万英镑的土地,还有38个贵族获得124粉赏赐,他们从土地上每年收到16,000多英镑的利益。
但土地得到最多的是王室显贵和国王宠臣,如当时有93个人得到总数7,000英镑年收入的138粉赏赐,而有些赏赐竟达6,000英镑的年收入。
①国债1697-1749年国债从2100万增长到8100万英镑,大量的利息成为了资本。
二.海外殖民掠夺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开始海外殖民的道路。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1558-1603),向南,英国与北非、西非国家发展商业往来。
1585年,英国成立了“摩洛哥公司”。
1588年,又成立了“几内亚公司”。
这些地区垄断性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非洲,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乃至贩运黑奴。
向东,英国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打通了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
1571年,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580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与英国通商。
于是,伊丽莎白女王于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为7年。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殖民扩张历史小作文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殖民扩张历史小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殖民扩张历史小作文】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曾经发生在世界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工业革命,以及它是如何推动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
你们听说过工业革命吗?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18世国的英国。
在这之前,人们生产东西都是靠手工劳动,非常辛苦。
可是有一天,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可以代替人力驱动机器运转,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
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纺织、冶金等行业的发展,英国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工厂里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大量生产出廉价的工业品。
可是英国本地人口不多,消费不了那么多商品,英国商人就想着把商品卖到国外去。
于是,英国就开始了殖民扩张。
英国向世界各地派遣军队,发动战争,占领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
有了这些土地,英国就在上面修建工厂、码头等设施,把工业品运到世界各地出售。
同时,英国还从殖民地掠夺大量原材料,用来生产商品。
英国的殖民扩张行径给世界各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比如在印度,英国人霸占了印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种植园,迫使印度人务农种植茶叶、棉花等作物,供给英国人使用。
印度人经常遭受剥削和虐待。
在非洲,英国人用武力占领了许多地区,大肆掠夺黑人的资源,比如黄金、钻石等。
很多黑人被英国人当做奴隶,遭到非人的折磨和虐待。
在中国,英国人打响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商人就可以在中国境内销售商品了。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丢失了香港、澳门等土地,受到了极大的屈辱。
可见,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力量,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是殖民扩张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顽强的民族解放斗争,终于赶走了殖民者,重新夺回了自由。
但是,英国殖民统治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留下了很深的伤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复苏。
通过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学到一些重要的教训: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利用武力去侵略其他国家,剥夺别人的自由;和平、互利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高中历史教材精解殖民地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英国的不同影响
殖民地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英国的不同影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由于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导致市场扩大,需求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
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形成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仍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海外市场仍然存在,但是,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逐步被美、德两个新兴国家赶上。
同样是广阔的殖民地的存在,为什么在不同时期,对英国经济发展会有如此不同的影响呢?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以后,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随着海外殖民地的扩大,大量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资金。
同时,随着海外殖民地的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也不断扩大,由于手工技术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数量的迅速增长,于是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一个技术改造的热潮,工业革命时代首先在英国到来。
可见,有一个广阔的殖民地是导致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促使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逐步取代商品输出。
英国有广大的殖民地,它是最早进行资本输出的国家。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向垄断阶段的过渡,英国资产阶级进一步扩大了资本输出。
1885年时,英国对外资本输出为13亿英镑,到1913年它的对外投资总额已达40亿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英国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
英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资本所有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货款,那里有比国内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润。
贷款给外国还可以获取很高的回扣,有时竟高达10%以上。
资本输出给英国的资产阶级带来实利,在国外获取的大量利润流回英国,弥补了对外贸易方面的入超。
但资本输出也给英国带来极大的消极后果,国内投资减少,有的年份呈下降趋势,对外投资超过国内,需要大量投资的国内新兴工业往往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因而影响这些工业部门本身的技术革新和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
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南京大学钱乘旦(一)工业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结构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首先,农业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人口的多数以土地为生,居住在农村。
交通落后,消息闭塞,过着田园生活。
从表面看,仿佛与中世纪别无二致。
但在表面之下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贵族地主改变了剥削方式,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法了。
贵族中有些自己就是农场主和农业改革家,他们采用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获取大量利润。
号称“芜菁唐森德”的唐森德勋爵,就是这批人的代表;就连英王乔治三世也用“农夫乔治”的笔名给《农业年鉴》撰稿,鼓吹技术改革。
还有许多人把领土划成小块,分块出租,造成大量中小农场和租地农业家,他们自己则坐收渔利。
笛福曾记载阿里斯伯里地方有一片“出色的牧场”,以一千四百镑的年租出租;艾密斯伯里附近则有一块出租草地,“单为牧草”就收取十二镑一英亩。
由于土地的重要性,大土地贵族是全国最富、最有势力的集团。
例如纽卡斯尔公爵的收入一年不下十万英镑,小一点的土地贵族,收人也在一万镑上下。
为适应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议会从安妮女王时期起,就通过一项项圈地法令,用暴力剥夺农民,使他们变成工资劳动者,或者离开上地。
但此时土地尚未圈完,敞田制还大量残存,农民仍可依照旧传统在田地上放牧拾草,弥补家计。
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织业。
但除了炼铁、采矿,所有的手工业都是分散的,星星点点,散布全国。
城市很小;除伦敦之外,在现代人眼光中都只是乡镇。
此时的手工业,除了根深蒂固的行会传统外,最大的特点是商人控制生产。
手工工匠从商业资本家那里领取原料,进行加工,在一定期限内交回一定数量的制成品,并领取工资。
商人们还往往出租生产工具,折取租金。
在这种形式下,工匠们表面上看来各自独立,与中世纪无甚差别;实际上,产品已归商人所有,而散居各地的工匠只是商人的雇工而已。
确实,商业是当时最活跃的经济部门。
成百上千的内地商贩,赶着成群驮马,在崎岖的小道上奔波往返,把原料和百货运进制造业区,又收走各家各户的手工产品,运往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再由更大的商人转运出海,把英国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全球。
工业革命教案初中历史: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巨大变革之一,它极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从英国开始发展,随后在欧洲和美国迅速蔓延。
工业革命的进程,不仅改变了制造业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了解它们对现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一、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轫,它的出现源于英国的无产阶级和新的商业活动的起飞。
在英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随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科技创新不断加速,从而迅速催生了新的工业。
英国的工业革命于1760年代末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19世纪,这个过程中英国的工业化程度急剧提高,从而成为了当时全世界工业生产的中心之一。
它的发展还伴随着摩根铁路、电话等种种创新的出现,开创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新纪元。
二、法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工业革命并不如英国那么迅速,但它在19世纪中期逐渐取得了进展。
直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一章。
随着法国工业的发展,它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法国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劳动时间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立法和工会运动也迎来了显著的发展。
三、德国的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70年代,这里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先进的电气工业也在这里发展起来,如电报和电话等。
实际上,德国的经济、科技和工程都得到了巨大促进,随着德国工业的进步,它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本国,而且影响全球。
德国的高质量和先进科技产品,如汽车和化学制剂,使其在工业领域名列前茅。
四、美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初,它的出现与商业升级、技术创新以及更好的铁路运输有关。
美国工业的特点在于拥有广泛的矿产资源和崛起的商业文化。
美国的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外销的主流,这也有助于资本和经济的积累。
美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结构,尤其是在交通、电力和通讯等方面。
试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试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被广泛认为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这是因为英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和经济变革。
下面将探讨工业革命首次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首先,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具备了一些关键的条件。
英国具备了强大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储备。
在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和贸易繁荣,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支持和资本投资的基础。
第三,英国具备较高的人口增长和劳动力供给。
农业革命使英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工厂中的劳动力。
这种劳动力增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源。
第四,英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也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英国在这个时期实行了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经济政策,通过取消一系列的贸易限制和关税,鼓励进口原材料和出口商品,推动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英国的社会结构相对灵活,法律保护了私人财产和创新权益。
第五,英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在威廉·哈默斯利的推动下,科学和技术创新在英国蓬勃发展。
例如,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约瑟夫·普利兹瓦尔开发了更高效的纺织机械,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
这些科学和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后,英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英国社会开始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此外,英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相对完善,推动了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首次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英国拥有经济储备,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充足。
政治和法律环境相对开放,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条件共同促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并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前的英格兰(英译汉)
England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country was a place where men worked from dawn to dark,and the laborer lived not in the sun,but in poverty and darkness. What aids there were to lighten labor were immemorial,like the mill, which was already anc ient in Chaucer’s tim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an with such machines;The millwrights were the engineers of the coming age. James Brindley of Staffordshire started his self—made career in l733 by working at mill wheels,at the age of seventeen,having been born poor in a village.Brindley’s improvements were practical:to sharpen and step u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ater wheel as a machine. That was the first multi-purpose machine for the new industries. Bindley worked, for example, to improve the grinding of flints, which were used in the rising pottery industry.Yet there was a bigger movement in the air by l750. Water had become the engineers’ element, and men like Brindley were possessed by it. Water was gushing and fanning out all over the countryside. It was not simply a source of power,it was a new wave of movement. James Brindley was a pioneer in the art of building canals or, as it was then called, ‘navigation'.Brindley had begun on his own account, out of interest, to survey the waterways that he travelled as he went about his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mills and mines. The Duke of Bridgewater then got him to build a canal to carry coal from the Duke's pits at Worsley to the rising town of Manchester…… Brindley went on to connect Manchester with Liverpool in an even bolder manner, and in all laid out almost four hundred miles of canals in a network all over England.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and they characteriz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e is that the men who made the revolution were practical men. Like Brindley, they often had little education, and in fact school education as it then was could only dull an inventive mind. The grammar schools legally could only teach the classical subjects for which they had been founded. The universities also (there were only two, at Oxford and Cambridge)took little interest in modern or scientific studies; and they were closed to those who did not conform to the Church of England.The other outstanding feature is that the new inventions were for everyday use. The canals were arteries of communication: They were not made to carry pleasure boats, but barges. And the barges were not made to carry luxuries, but pots and pans and bales of cloth, boxes of ribbon, and all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buy by the pennyworth. These things had been manufactured in villages which were growing into towns now, away from London; it was a country-wide trade.工业革命前的英格兰这个国家是一个人们从黎明到夜晚都在不断工作的地方,劳动者不是生活在阳光下,而是在贫困和黑暗中挣扎。
英国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席卷全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工业化的到来使得英国迅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社会。
这场历史性变革也对妇女地位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工业革命前妇女地位的限制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对妇女地位的严格限制。
妇女被社会认为是弱势群体,她们的社会角色主要是在家庭中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婚姻被视为妇女的唯一出路,她们在婚姻中得到保护和照顾,但是在家庭和社会中缺乏独立的地位和机会。
二、女性劳动力的崛起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大量的工业工作机会,这为妇女提供了参与工作的机会。
女性开始进入工厂、矿山和纺织品工业等领域工作,成为工业劳动力的一部分。
她们通过工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独立性,这对改变妇女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改善妇女教育机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这一趋势增加了妇女接受教育的需求。
传统观念中,女性教育被认为不必要,因此在工业革命之前女性教育受到了很大限制。
然而,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妇女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了她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四、对妇女权益的启蒙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社会逐渐开明,人们开始关注妇女权益的问题。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妇女平等的观念,倡导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和尊重。
这种思潮催生了一系列改革运动,如妇女选举权运动和妇女职业权益保护组织的成立等,这些都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妇女地位的挑战和变革然而,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的影响也是复杂的。
尽管妇女参与工作的机会增加,但她们依旧面临着诸多困境。
工厂工作环境恶劣,待遇低下,劳动时间长,妇女的健康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此外,妇女在工作中遭受到性别歧视和工资不平等的待遇。
这些问题使得妇女地位的变革面临巨大挑战。
六、工业革命的继续推动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的影响是深远的,并持续到今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的地位逐渐提升,妇女权益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
工业革命的英国--伦敦雾都
工业革命的英国–伦敦雾都前言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显著的变革之一。
19世纪的英国在工业发展上处于领导地位,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核心地带。
伦敦作为英国最大的城市,也成为了工业革命的象征之一。
在工业化进程中,伦敦所遭受的污染和雾霾问题也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欧洲和美国发生的工业发展过程。
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包含了机器制造、纺织工业、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运用。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推动了社会分工、城市化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革命对伦敦的影响在工业革命期间,伦敦出现了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现象。
原本以商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市,逐渐向工业和制造业方向转型。
城市的边界不断扩展,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方便的交通运输,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理想条件。
同时,伦敦也成为了移民潮的中心,大量的移民涌入这座城市,为城市的工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伦敦的工业化进程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雾霾问题。
由于燃烧煤炭所产生的烟雾和气味,伦敦的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白天和夜晚弥漫着烟雾和废气,城市里经常能见到污浊的河流和亮度低下的灯光。
同时,由于伦敦地处平原地区,加上气候湿度较大,使得城市烟雾无法扩散,呈现出浓郁的雾霾状态。
这种现象被称作“伦敦雾”。
伦敦雾极具破坏性,许多人因此患上肺结核、哮喘、肺气肿、心脏病等疾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容易感染疾病。
在最严重的时期,伦敦雾使得市民能见度降至十分之一以下,导致交通瘫痪和根本无法观察天气预报。
雾都变革伦敦雾问题的加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抗议。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监管和改革措施,包括制定新的废气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设立公园等措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煤气灯、电动车等新技术,使得城市烟雾逐渐减少。
此外,伦敦还首次引入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建设了一系列的公园和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欣赏自然景观和呼吸清新空气的场所。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解说词(12-4)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解说词(12-4).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
大国崛起·解说词(12-4)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在农村,人们从早到晚的忙碌着,劳动者不是沐浴在阳光之中,而是生活在贫穷和黑暗之中。
能够帮助劳动者减轻工作量的机器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比如磨房,那是乔叟时代的,非常古老。
就是这种机器,导致了工业革命; 磨房的技工们就是将来的工程师。
詹姆森·布林德雷,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1733年,十七岁的他就着手改良磨房的车轮,从而开始了自我奋斗的生涯。
布林德雷改进工作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造并加强了水车的车轮,这是为新工业准备的第一个多功能机器。
例如,布林德雷努力改进燧石的研磨技术,燧石是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
然而,到了1750年,有一场更大的运动已经在酝酿之中。
水已成为工程师们的研究对象,像布林德雷一样的工程师都对它非常着迷。
在农村,水到处溢出漫流,但这时,它不仅仅是一种能源,而且引发了一场新的运动。
布林德雷在运河建筑方面,已成为先驱,在当时人们把开凿运河称为“Navigator”。
布林德雷在为他的磨房和矿井的工程项目而到处游走时,出于兴趣和自愿,开始对水路展开调查。
于是,布瓦特公爵就让他修建一条运河,以便将煤从公爵在沃斯利的煤矿运到曼彻斯特这座新兴城市。
布林德雷非常大胆的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连接起来,修建了总长为四百英里遍布整个英国的运河网。
在英国运河的修建中,有两个显著的现象,它们表现出了工业革命的特征。
首先,引发这场革命的人都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人。
像布林德雷一样,几乎没有接受过教育,事实上,当时的学样教育也只是在钝化创新思维。
按规定,语法学校只能传授古典学科,他们一直都是如此。
大学(只有两所,一个在牛津,一个在剑桥)也对现代的和科学的学术兴趣不浓,而且,它们并不接受那些不信英国国教的人。
第二个突出的特征是: 新发明都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
运河是交通的大动脉:他们的修建,不是为了游览船,而是为了货船。
而货船所运的也不是奢侈品,而是罐子,盘子,一包包的衣物,一箱箱的绸缎,和一些几便士就可以买到的普通东西。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
本文仅就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全国有人口万,其中万人住在农村。
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
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能首先在英国发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年同意拒绝接受议会明确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正式宣布为英国国王,表示威廉三世。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国王严禁侵害议会的征收权;2、国王无权废除议会通过的法律;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严禁非政府常备军;4、人民存有抗议权;5、国王严禁干预议会的言论自由,严禁因政治犯罪行为软禁议员;6、必须定期举行议会。
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这一法案的实质就是《权利法案》的补足。
其中规定:威廉三世死后,若无子,王位则由詹姆斯二世的幼女安娜承继。
安娜死后,若无子,王位则由拥护新教的汉诺威选侯承继。
同一法案又规定国王的法令必须由有关大臣的签订就可以生效,所有大臣必须继续执行议会的决议,不同意议会的决议,大臣就须请辞。
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管理而不对国王负责管理,英国国王变为了“统而不治” 的虚君,政权全然掉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后崭新贵族居多的议会之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终奠定。
至汉诺威乔治一世(年- 年)统治者时代,英国内阁制始告构成。
年,辉格党沦为议会中多数党,其领袖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他经常策划举行内阁会议,位列其他大臣之上,实际等同于首相。
专题08 人类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8 人类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2017·全国·高考真题)根据表格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 1797 1835指数42.74 42.48 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条件愈发恶劣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详解】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排除A项;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排除B项;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排除C项。
故选D项。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 人类的耕作工具,材质大体经历了从石、木、蚌到铁的变化。
2. 早期石器是打制石器,如石斧、石刀;后期出现磨制石器,如石铲、石犁等,还有钻孔技术。
3. 约距今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不过青铜农具数量较少。
4. 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5.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南北朝时期,使用灌钢法制作农具。
6. 古代畜牧业的工具设施有:圈厩、弓箭、渔网、马槽等。
7. 灌溉工具的发明(1)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2英国大事年表
英国大事年表一、近代前的英国9世纪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3世纪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这就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4世纪议会演变为上院(贵族、教会代表)、下院(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议会有赞成和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
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异端”学说,此对天主教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反映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16世纪初,都铎王朝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6世纪初枢密院正式成立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英国出现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
三、宗教改革时期的英国1529年亨利八世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
宗教改革开始。
1534年英国通过《至尊法案》,加大宗教改革。
16世纪中叶,天主教在英国一度短暂复辟。
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恢复英国国教(安立甘教、英国圣公会)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舰队,成为海上强国16世纪末,英国出现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清教(英国的加尔文教)17世纪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四、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推行封建专制统治。
17世纪20年代查理一世继承王位,国王与议会关系、国王与法律孰重孰轻的问题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
1624年英国疲拖入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战争经费问题显现。
1628年为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1638年为抗议查理一世宗教迫害,苏格兰人民起义,迫使查理一世召开长期被关闭的议会。
17世纪前工业革命的东西方比较
17世纪前⼯业⾰命的东西⽅⽐较第⼆章17世纪迄⼯业⾰命前的东西⽅世界1600—1760年是欧洲资本主义⼤⼯业的准备时期。
这个时期欧洲⼤陆虽然呻吟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下,但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不了经济前进的步伐,资本主义性质的⼿⼯⼯场在各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17世纪40年代在英国爆发的⾰命有⼒地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势⼒,1688—1689年的“光荣⾰命”确⽴了君主⽴宪制度,这就为英国⼯业⾰命的准备⼯作安排了⼀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这个时期西欧列强加紧掠夺海外殖民地,原始积累过程加速了,西欧⾸先是英国,已步步接近⼯业⾰命的门槛。
这样,1600—1760年成了西欧朝向资本主义⼤⼯业⼤踏步前进的时期。
与此相反,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看,这个时期东⽅各国却已陷⼊停滞状态。
西⽅先进,东⽅落后的局⾯正是在这160多年间确定下来的。
第⼀节17世纪英国⾰命:1689—1742年的英国⼀、⾰命前的英国⾰命前,从表⾯上看,英国仍然是⼀个农业国,全国⼈⼝⼤多数住在农村。
不过,与欧洲⼤陆诸国不同,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到农业中去。
这主要是圈地运动造成的。
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到17世纪上期仍在进⾏。
圈地把⼤批农民从⼟地上赶⾛,这些丧失了⽣产资料的农民,成了被迫出卖劳动⼒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
同时,圈地运动的过程⼜是英国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出现的过程。
农业市场也随之迅速扩⼤。
这就促使英国的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并为以后的⼯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为了适应迅速扩⼤的农业市场,当时的⼈采取了⼀系列改进农业的措施,如采⽤新的农作物耕作⽅法、耕作技术,改良肥料和扩⼤耕地⾯积等。
⾰命前⼣,英国各地区已呈现出各具特⾊的农业经济区。
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英国的⼯业也在迅速地发展,不但那些⽼的⼯业部门,⽽且新出现的⼀些⼯业部门都发展很快。
东北部的煤矿,发展尤其迅速。
英国历史分析
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扩张和掠夺的需要,渴 望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b. 克伦威尔1642年来的文治武功,证明了他 有能力满足资产阶级、新贵族及其他既得利 益集团各方面的需要。 c. 1642年以来不断的内外战争使克伦威尔本 人的权力不断膨胀,使独裁政权的建立到了 水到渠成的程度。
(2)“护国公”制的实质
2、阶级关系的变化: (1)封建贵族集团的分裂——“新贵族” 新贵族与旧贵族的最大区别: 生产方式 (2)城乡资产阶级的出现 (3)农民阶级激烈地反对封建制度 (4)城市劳动人民也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
3、意识形态:清教运动 (Puritanism)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
措施
(1)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a 出卖没收来的封建地产; b推行海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航海条例》(The Navigation Acts)
《航海条例》
颁布时间:1651 目的: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 ,打击
竞争对手荷兰 内容: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 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 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 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 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 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
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 在护国公制下,行政权、立法权和最高军事指 挥权都集中在护国公一人手里。
(3)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克伦威尔: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家,独立派领袖。1645年起取得 国会军的领导权;1649年处死国王 查理一世,宣布成立英吉利共和国, 又掌握了英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1653年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的护 国政治,任护国主。掌权期间,代 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大力 发展工商业,镇压王党叛乱和群众 运动,进行对外扩张和夺取殖民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 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 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 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 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 述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 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 论或先例。
第四条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 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 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 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 法律为皇帝效力。 因此,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谨再作如下的请 求:一切保障国教及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以及现行的其 他法律和法令,得予批准和确认,并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 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
1689年权利法案
国会两院经依法集会于西敏寺宫,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 权利与自由而 制定本法律。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 越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 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二)贵族寡头体制的出现 英国立宪君主制与贵族寡头体制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 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 出现原因: 1、作为光荣革命的发动者,此后与君主制一起被保留下 来,并发挥重要作用。 2、资本主义大地产制是英国贵族寡头体制长期存在的经 济基础。 英国革命部分地打破了封建土地关系,废除了“骑士 领有制”,但农民并未成为独立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把 握全国大量地产。 3、社会文化和意识方面的原因:当时有一种共识是,贵 族乡绅受过良好教育,有余暇、独立性和责任感,是最 理想的统治者。 4、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上院贵族数目因苏格 兰贵族的加入有所增加。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 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 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 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 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 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第二条
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现在或将来同罗 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 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 丧失继承的资格。 凡依照本法而即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在 加冕时,按照当今国王和已故玛丽女王统治第一年所制定的国会 法令(称为加冕宣誓法),举行宣誓仪式,并且应当依照该项法令 所定的手续和方式,签署并朗诵其中所期开始一直到19世 纪初,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海上 霸权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曲折斗争, 主要经历了英国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 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北美独 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等几个阶段。
第三条
关于保障这些领地的宗教、法律和自由的更详明的规 定。 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 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 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 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此后凡登上王位的人,都应同法律规定 的英国教会交往。 此后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 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 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 本法的限制规定发生效力后, 凡生于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所属自治领或领土之外的人(包 括入籍的在内,但父母是英国人的除外),不得担任枢密院顾问 官或者国会两院的议员,也不得担任文武官职,他本人或者他 所信托的人不得享有国王赐予的土地或者世袭财产。 对国会 平民院提出的弹劾,不得凭恃英王赦免进行抗辩。
第八章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1688年—18世纪中叶)
一、立宪君主制和寡头体制 二、反法战争 三、汉诺威国王和内阁制 四、“快乐的英格兰” 五、重商主义和黑奴贸易 六、新文学:散文和小说 七、绘画艺术
一、立宪君主制和寡头体制
(一)立宪君主制的确立 1、1689年,协商议会通过《权利宣言》,12月经国王和 女王签署生效,称《权利法案》。 它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强调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 则。 2、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3年 召开一次,每届不得超过3年。 3、1697年,议会通过《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 作为宫廷开支。 4、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安妮女 王后的国王必须是国教徒,由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 后裔继承王位等,使下院掌握了监督国王行政活动的权 利。 上述法案的通过和实施,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扩大了议会的作用,标志着立宪君主制在英国的奠立。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
第一条 当今国王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娜公主继承,安娜公主无嗣, 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 汉语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当今国王陛下 及丹麦安娜公主死后,如果都无后嗣,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 领土以及所属自治领的王位、王政、以及英国君主所享有的一切 荣誉、称号、皇权、特权、权力与权威等,都应归属于该索菲亚 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贵族院议员及平民院议员本身及其后 代,应当以全国人民的名义,在当今国王陛下公主殿下和安娜死 后并且无后嗣时,按照本法关于王位继承的限制规定,坚决拥护 和保卫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并竭力以生命和财产对 任何企图反对者加以摈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