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览胜濯水古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四月五日,清明节。

此时黔江城区的气候,与我们在重庆时相比,真是:“冰火两重天”。

天,一改它多日阳光灿烂地笑容,仿佛老天亦似有情感似的,犹如它也理解清明节的真正涵意,竟然阴下脸来下起了毛毛细雨。

顿时,温度也下降了10度左右,一股凉意浸袭了全身,有一种凉嗖嗖地感觉。

尽管如此,我们一边心中默默地叨祀先贤、先祖,一边仍然强打起精神,以免因气候的原因,而影响我们下一行程的游玩览胜与采风的进行。

上午九时许,我们在大儿谭凌夫妇的陪同下,由谭凌驾车从黔江出发,行驶二十六公里高速公路,既到达了黔江区濯水古镇。

这个镇,我们在二OO九年曾经参访过,也给我们留下过极佳地印象。

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参访,是在它遭受了前年一次大火劫后的一次参访。

据称,劫后的风雨廊桥已重建完好,那么到底如何?除了多一份怜惜怀旧心情之外,自然也增添了些许兴趣,所以欲一探究竟!
然而,我在此之前,曾想到濯水镇名称的由来问题,我依稀记得有这样一句古词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而流经该镇的溪河并非叫濯水,而是阿蓬江的一段,这就不由让我产生了许多遐想。

那么,濯水镇的名称是否与这段古词语有关呢?如若如此,那就足见濯水镇的历史渊源了!当然,如若要深究这个问题,或许并非难事,在此故且不论,我想,还是留待以后去弄个明白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在这里,无论你是感叹也好,称奇也罢,然而,千古留存与重新仿建的濯水古镇,以其典雅别致颇具民族建筑艺术风格,靓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它犹如一位身穿古朴新衣,颇有韵姿的闺中待嫁的土家族姑娘,在向她心中依恋的郎君抛绣球呢。

所以,当我们刚踏入古镇街口,只见游客如织,纷纷在你眼前穿梭而过。

有拍照留影的,有探奇问津的,也有品尝美食的,还有举着旅游招牌小旗,操着南北口音的各地旅游团的。

总之,来这里探奇览胜的游客还真不少,或许有数千人近万人吧?由此,也更加增添了我们一行的游兴!。

随后,我们绕有兴致地漫步在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雨巷、古街、游道上。

首先映入视野的是一座座雕刻有:“濯水”二字的仿古牌坊,一排排土家族并融合有徽派元素的
吊脚楼民居,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象,颇具古朴典雅韵味。

抑或似使你进入了千年时空隧道,如梦如幻,心襟豁然开朗,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冲刷,洗尽了你心中一切地尘埃与烦脑,使你了然于心于世。

或许,这里是你远离市俗尘嚣,修篱种菊修心养身怡神,修炼仙风道骨的静养之所,也抑或是你潜心研究学问,专心搞文艺、文学、采风,搜集素材以及创作活动的好去处!
那么,自于濯水风雨廊桥劫后的重建,是否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呢?我们也非常好奇要一探究竟,由此,我们又特意转到那里去探视一番。

待我们走近它,抬首环视,只见桥头处雄壮且具土家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木质排楼,镶嵌在横排匾上题书的金黄色的:“濯水风雨廊桥”六个仿宋大字,映入了我们的视眸。

再迈入引桥空坝移目扫视,从俄罗斯进口的圆柱及高木质材料塑造的,约有300米长度,飞檐走壁的一座风雨廊桥横跨过江,以无尽壮美地雄姿飞跨在阿蓬江的两岸。

它犹如飞龙渡江,大桥两翼的飞檐似若龙的龙翼,两头疑是龙头龙尾,以其雄伟的英姿飘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时,我不得不为它的傲然腾飞过江的雄姿,精湛的设计艺术,以及精美的建筑风格而叹奇叫绝! 然而,在大桥桥畔河岸的周围以及上游,则停靠有若干艘游艇,绕有兴致地游客坐在艇中在江上飞驰,偶见数只小渔舟在江上悠然地撒网捕鱼。

由此,让我产生了美丽地梦幻,倘若是夕阳西下的话,还真有一番“渔歌唱晚”的景象。

由此,这座千年濯水古镇,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

当然,我不仅仅是赞美它那古朴典雅精湛地建筑艺术与风格,或许,更让我敬佩与爱慕的是它那厚重的历史,以及它那蕴藏深厚地文化积淀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