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叙事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因为坚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这一观点,因此笃信父亲的表里有一只活的蝎子的事,表现出童年的“我”善于思考,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事。
这篇课文先阐述观点,再列举事例,紧扣单元主题: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本课思路清晰,心理刻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清脆、恐怖”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是。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语句优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细读品味,整体采用默读方式,以便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我”的种种情绪。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优美简单,记叙的事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刻画细致,学生不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侧重带领学生在整体上体会列举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作者是怎么将这件事写清楚的。
带领学生分析“我”的心理活动和思维逻辑,感受“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和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两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默读课文,要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再次加快速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条理不是那么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在这设置障碍。
1)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2)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3)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蜇你”。
作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4)作者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3)教师适当的总结,注意“拨”的读音以及与“拔”字的区分。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二、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2、指名反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6课 表里的生物
表里的生物《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儿。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对人物进行评价要找出依据来印证的方法,同时通过学习体会儿童的天真可爱。
1.会写“脆、拦”等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可引导学生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再联系课题,想想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在这些时间点上都发生了什么进行梳理,进而概括出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思考课文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哪些方法,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引导学生进行圈画批注,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引导学生读课文结尾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自己是否有说过类似的话,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告别童年的复杂滋味。
4.写字指导。
“蟋、蟀”两个字的笔画较多,应予以重点指导。
特别是“蟀”字的右半部分,提示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蟋”的右半部分上边与虫字旁基本齐平,“蟀”的右半部分下边的“十”要托住上边的部件。
“脆”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的“危”字,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璃”字右半部分笔画较多,注意“离”字的笔顺,以及它的最后两笔是撇折和点。
1.制作有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扫描本课二维码,下载配套PPT课件)2.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预习作业。
2课时1.会写“脆、拦”等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可是,你们见过表里的生物吗?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你有什么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人教部编小学六下语文《表里的生物》课堂笔记
项目
内容
作者
冯至(1905—1993) 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代表作品有《蝉与晚秋》、《昨日之歌》、《伍子胥》。
重点字词
字音:机械(xiè)漩(xuán)涡 领域(yù)
形近字:篷—蓬 嚷—壤 梯—涕
同音字:péng 斗篷蓬乱车棚膨胀chún 嘴唇纯真淳朴醇香
“唯恐”表现出“我”被表里这个“美丽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对它着迷了。
习题解答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我是她从垃圾桶里捡回的孩子。从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对别人说自己的这个“神奇”的来历。不知从何时起,我就不再说了,那是因为我逐渐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可笑。
主题
这是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本文通过写“我”对父亲的表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启示我们应对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
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思考又比较执着的孩子。
多音字:调diào(单调) 调tiáo(调整)
词义:①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②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③和谐:配合得适当。
④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⑤唯恐:只怕。
重点句
1.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具体指表的内部构造。
2.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知识要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
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脆:清脆脆枣脆弱干脆又甜又脆拦:拦挡拦截拦网拦堵拦路虎怖:恐怖震怖怖畏怖惧阴森可怖蟋:蟋蟀斗蟋蟀蟀:蟋蟀蟋蟀草形近字: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多音字:好:hǎo好看hào爱好弹tán弹性dàn子弹答:dā答应dá答案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近义词:洪亮——嘹亮和谐——融洽单调——单一请求——恳求愉快——欢快猜测——猜想反义词:坚硬——柔软单调——丰富美丽——丑陋保护——破坏答应——拒绝丑恶——美好理解词语:【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
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完美版)16表里的生物【教案】.
16 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机械手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自学字词1.激趣导入,读题设问。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①学生发言交流。
②教师播放一组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
(如牛、百灵鸟、鸭子、鹦鹉等动物的叫声)(2)讨论: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如雷、海浪、风等)(3)(出示旧式机械手表)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4)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2)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的叫声和物体发出的声音导入新课,一下子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然后,出示旧式机械手表,学生更是充满好奇,从而引出课题“表里的生物”。
另外,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这是扫清字词障碍的必要环节。
板块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填一填。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6《表里的生物》(2课时) 部编版
16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借助已有经验识记本课的8个形声字,“加一加”识记“脆”。
强调多音字“恶”在本课的读音。
重点指导“蟋、蟀”的书写,提示“蟀”字右半边的笔顺。
联系实物学习词语“蟋蟀、蝎子、蝈蝈”,加深理解。
阅读理解初读课文,启发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及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以此为线索,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聚焦“我”探寻中的思考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我”产生了哪些观点,“我”是如何结合事例说明观点的,体会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如何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以“‘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描写思考、语言、心情的句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实践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还产生共鸣,联想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树立从小热爱科学探究的意识,埋下好奇又爱思考的科学的种子。
积累运用课文看似平淡的结尾,却能让读者品出告别童年的悠长滋味。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想自己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话,交流体会,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怀表和相关昆虫的图片。
学生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活动1揭题质疑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表里的生物)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表里怎么会有生物呢?)活动2了解作者1.请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第16课《表里的生物》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表现了作者爱思考、善发现、爱动脑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文浅显易懂,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也因为浅显易懂,所以就容易使学生认为没什么好学的,使学习流于表面形式,不能使思维得到启发。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评价任务:1.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认真.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教会学生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第一课时表里的生物凡是能发声的都是活的生物趣表能发声表里有生物课后反思板书设计:猜测——表里的生物证实——自己的猜测——愉快逢人便讲——父亲的话天真可爱求知欲强课后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表裏的生物》課文原文我小時候住在一座小城裏,城裏沒有工廠,所以也沒有機器的聲音。
我那時以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鳥叫得很好聽,夜裏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蟬在綠樹上叫,秋晚有各種的蟲在草叢中唱不同的歌曲;鐘樓上的鐘不是活的,有時卻洪亮地響起來,那是有一個老人在敲,街心有時響著三弦的聲音,那是一個盲人在彈。
哪里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地發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父親懷裏的表有時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針會自己動轉,並且它堅硬的表蓋裏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沒有一刻的休息,這聲音比蟬鳴要柔和些,比蟲的歌曲要單調些。
一天,我對父親說:“我愛聽這表的聲音。
”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父親立刻把我的手攔住了,他說:“只許聽,不許動。
”停了一會兒,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兒不許動表。
”他這麼說,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許動”,裏邊該是什麼東西在響呢?我對於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樹上的蟬,草裏的蟲,都不輕易被人看見,我想:這裏邊一定也有一個蟬或蟲一類的生物吧。
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裏,不許小孩子動。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這樣過了許多天。
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有一次,父親也許看我的樣子太可憐了,也許自己有什麼高興的事,他對我笑著說:“你來,我給你看看表裏是什麼在響,可是只許看,不許動。
”沒有請求,父親就主動給我看,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
父親取出一把小刀,把表蓋撥開,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現出一個美麗的世界: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裏邊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住地擺來擺去。
這小世界不但被表蓋保護著,還被一層玻璃蒙著。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親再把這美麗的世界蓋上。
可是過了一會兒,父親還是把表蓋上了。
父親的表裏邊真是好看。
此後我就常常請求父親把他的表打開給我看,有時父親答應我,有時卻拒絕我,這要看他高興不高興。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线索清晰,层层推进。
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然后又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
“我”的推理过程充满了想象,但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讲逻辑。
作者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学写“脆、拦、玻、璃、恶、怖、蟋、蟀”等8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借助标题,围绕探究过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诗和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借助标题,围绕探究过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品析人物,感受“我”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怀表的图片,问:同学们,图片中是什么东西呀?2.你们知道表里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吗?里面都有哪些零部件呢?学生看怀表的图片,说出表里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说出里边都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零部件。
3.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4.课件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齐读课题。
对课题提出疑问:“表里的生物”是什么?表里怎么会有生物?思考问题:什么是生物?看过表里的生物是什么样子吗?6.表里有生物,这种想法真奇特。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位作家吧。
谁来介绍一下冯至?设计意图:本文有一定的年代感,学生不熟悉文中的怀表,出示怀表图片,对比手表,让学生初步感受怀表与手表的不同。
老师讲述怀表稀有,启发学生猜测指针在动会引发哪些想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16《表里的生物》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活动1:掌握字音、字形。
xiē bō guō
蝎子 钵子 蝈蝈 机器 钟楼
máng
diào
盲人 单调 齿轮 玻璃 唯恐
bù
xīshuài zhē
恐怖 证实 蟋蟀 蜇
街心 丑恶
学写字
cuì lán bō
lí è
bù
脆拦 玻璃恶怖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uì
活动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学习提示
➢ 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 想想围绕“表里的生物”每个时间点
(
) ( )(
)(
)( ) ( )
bō li wéi kǒnɡ chǒu è kǒnɡ bù zhènɡ shí xī shuài
( ) ( )(
)(
)( )( )
二、填空。
《表里的生物》是_________的一篇____________。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我的脑海中就萌生了一个特别神奇的想法。为什么母鸡可以孵 化出小鸡呢?我是不是也可以像母鸡这样,也能孵化出小鸡?很长时间我都 坚持这个想法。有一次,我把鸡蛋放在被窝里孵小鸡,姥姥看到了就耐心的 给我讲,小鸡到底是怎样孵化出来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孵化小鸡的秘 密。
任务三:拓展阅读,体会科学精神。
20
21
后来慢慢明白其实表里 没有生物。
分享交流 示例一: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还记得小时候就总是问妈妈
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妈妈就跟我说,我从另外一个星球飞到了这个世界。 很长时间我都认为我是从月球上来到人间的,不知道说了多久,直到后来上 小学学习了一些生物知识后,我才真正懂得我到底从哪里来。现在回想当时 的我是多么天真单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6课 表里的生物 教学课件PPT
讨论交流: 从对“我”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中可以
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
的孩子。
讨论交流: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 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重点)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童年的趣事是人生的珍宝的思想感情。
(难点)
“我”认为表为什么会响?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课文描写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对父 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 给我看。
“常常请求”写出了自己 渴望看到表里的世界。
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 陋的蝎子的不理解。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 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6课 表里的生物
你见过表吗?你知道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吗?
我们熟悉的表里有生物,你是不是觉得很新奇呢? 现在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吧。
走近作者
冯至(1905年-1993年) 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
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 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大地像是铺上了白色的地毯, 踩上去软绵绵的。我和爸爸在广场上堆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雪人,给它戴上一 顶时髦的帽子,按上两颗黑黑的眼睛、插上长长的鼻子,还在它的鼻子下面 画上一张大大的红嘴巴。我高兴地围着雪人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天黑才回 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15.表里的生物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材解读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材解读一、目标和重难点解读【课标要求】(把握好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单元要求】(把握好教材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要求)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围绕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着“科学精神”这一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延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
《文言文二则》中,《学弈》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学下棋,效果却大不一样的故事:《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两个孩子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表里的生物》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体现了小孩的好奇心。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描绘了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文言文二则》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真理诞生于一百文号之后”为中心论点,通过三个具体事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已的观点;《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通过未来和今天上学方式的对比,凸显现在的学校的有趣。
本课教材《表里的生物》旨在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能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类文阅读-16 表里的生物含答案
类文阅读-16 表里的生物喜爱理科(节选)在所学的科目中,竺可桢特别喜爱理科。
当时的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他读了以后,觉得头脑充实,心胸豁亮。
每当放学回家,他就结合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观察琢磨稻子是怎样生长的,金鱼爱吃什么食物,蟋蟀为什么好斗……他见农民伯伯在他家米行里进进出出,常常议论天时。
比如,看到天上的云往东飘,他们就说: “云往东,一场空。
”意思是,不会下雨。
这时竺可桢就拉住人家问:“老伯伯,要是云往西呢? ”“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南,水满潭;云往北,好晒谷。
”看到天空有雾,农民们就说:“十雾九晴。
”看到日晕、月晕,他们就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竺可桢每次听了这些,总是很有兴趣地打听清楚,回到家里赶紧记在笔记本上。
渐渐地,竺可桢把他家米行里卖的大米、糯米、赤豆、绿豆、芝麻、花生、紫云英草籽等等,都当作了研究对象。
为什么这一种是红的,那一种是绿的;为什么这样东西喜欢水多,那样东西喜欢水少?他曾经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曹娥江两岸葱绿的田野,天真地想着:什么时候吹过一阵风,一下子把大地变成金色的……(选自《科学家的童年》新蕾出版社)1.根据词语写出意思相近的成语。
头脑充实:心胸豁亮:2.想一想,写出至少一个你知道的关于天时的谚语。
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竺可桢的什么精神呢?()A.钻研精神。
B.牺牲精神。
C.爱国精神。
4.请你来评价一下竺可桢吧。
5.你喜爱哪门功课呢?说说为什么呢?【参考答案】1.示例:胸有成竹、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等。
豁然开朗、心胸宽广等。
2. 示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二月无雨雪,全年无好天;热极生风,闷极生雨等。
3.A4.提示: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的人,极富钻研精神。
5.提示:根据自身爱好发自内心地说出喜欢的原因。
鲁班与锯有一年夏天,鲁班所在的鲁国国王要鲁班召集民工盖一座宫殿,限期3年。
鲁班算了一下,3年的时间,别说盖宫殿,上山砍木头都来不及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精品课件
听到一动就要蜇你
本文通过写“我”对父亲的表能发出声 音产生了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小 蝎子的故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启示我们 应对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法]居里夫人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法朗士
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李政道
天真幼稚、富有幻想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 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充满好奇
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么 丑陋的生物放到表里
有强烈的求知欲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
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
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 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 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 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说明“我”后来长大了,终于明白 “表里的生物”指的是表的秒针。
选做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
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过类似的
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并证实自 己的推断,所以感到愉快
天真幼稚、富有幻想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
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 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小作者的眼中任何事物都充满童趣
“我”是一个天真幼稚、富有 幻想、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 的孩子。
课文最后,“我”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选做题)
提示:孩子的脑袋里总是有各种奇思妙想, 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你们一定也像文中 的“我”一样对“表里的生物”产生过疑问。自己 回忆一下,或者问问父母,整理一下讲给大家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表 里 的 生 物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各 种各样的生物,有 天上飞的,有水里 游的,还有地上跑 的……可是你们有 见过表里的生物吗?
作者介绍
本文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 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 (今河北涿州市)人。1927年出版第一 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 本诗集《北游及其他》。著有诗集《十 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 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文、杂文等。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我”小时候很幼稚地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 “我”发现表里面有响声以为里面有生物“我”十分 好奇,有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里面的世界。
第三部分(第12-19自然段)
父亲为了不让“我”动表,骗“我”说里面有蝎子 “我”对此深信不疑。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 写“我”一直认为父亲的表里有生物。
心理描写
强烈的好奇使我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3)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
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有一个活
的生物。
心理描写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4)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
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课文中的“我” 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是怎样体现“我” 的特点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 什么事,小蝎子真的在里面吗?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表里的生物》,感悟刻 画人物的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深入学习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 的方法?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 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 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 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表里能发声是否有生物?
好
表里的生物 (能发声)
父亲只准看 不许动 打开表盖 说有个蝎子
奇 探 索
认为表里有生物
谢谢观看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语言和 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 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 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下面的句子,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1)“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
向着表伸出手去。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我”渴望见到表里的世界。
(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因此很痛苦。”
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描写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研读对话
(1)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 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 会,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2)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还 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 亲回答。“为什么呢?”我又问。“这摆来摆去的是一 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我吓了一跳,蝎子 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 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 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着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 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生字学习
cuì lán bō
lí
脆拦玻璃
è
bù xī shuài
恶怖蟋蟀
笔顺学习
初读课文
想想文章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 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 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 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
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可以分
成几个部分呢?
课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