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简介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Rood技术
又称皮肤感觉促进技术 适应症: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 基本理论 : 1.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 2.利用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的控制能力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30
1.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
Rood认为肌肉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大部分情况 下是协同收缩,有些在“轻工作”中发挥主要 作用,而另一些则在“重工作”中发挥主要作 用。 ( 1 )感觉刺激要适当:适当的感觉刺激可以保 持正常的肌张力,并能诱发所需要的肌肉反应。 正确的感觉输入是产生正确运动反应的必要条 件,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反射性地诱发肌肉 活动,这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展阶段。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13
2.强调运动感觉的学习
运动是人类固有的特性,运动的感觉可 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而获得。 通过控制和引导运动的输出来影响感觉 的输入,并逐渐减少帮助,最终学会在 没有任何帮助下控制自己的运动。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14
3.重视技巧性动作的掌握
技巧性动作以姿势控制,调正反应,平 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为基础; 基本技巧包括中线对称,直立反应,躯 干旋转等。 脑损伤患者在获得这些基本技巧后,比 较容易达到不同的运动阶段,例如:在 掌握中线对称后,几乎不需要经过特别 练习,就可以掌握坐位技巧。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32
1.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
NJF疗法概论
ROM
Pain
深层小肌群的训练效果
NJF的作用
减轻疼痛 促进正常的关节、关节囊内运动 促进神经 肌肉功能 增强肌力 维持治疗效果
9
NJF适应症
骨科疾患引发的疼痛、运动障碍 中枢神经疾患引发疼痛、运动障碍 老年人的保健、预防疾病 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掌握NJF必要的知识与技术
骨格、关节、肌肉的触診 理解正常的骨、关节运动方向 肌肉的起始、终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等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关系 理解骨、关节运动时关节囊内运动方向、轨迹 对疾患、障碍评价 评价疼痛 理解和实施PNF技术 理解运动连锁
神经肌关节促进法 培训班in中国长春
理学疗法科学学会
神经肌关节促进法 培训班in中国长春
神经肌关节促进法 培训班in小田原
NJF
理学療法科学学会主催 2010.9.1
中国 人民軍医出版 2009.7
日本 アイペック出版 2010.2
1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通过对神经,肌肉,关节的同时治疗的 新型运动疗法。
NJF的治疗原则
遵循凹凸法则和连锁运动。 对关节面被动辅助或抗阻。 在运动过程中在全活动度范围牵引。 重视对回旋运动的辅助或抗阻。 强调运动最终位置时对关节面运动的辅助或 抗阻。 合理利用治疗师的重心移动。
为诱发出更好的运动反应 NJF的窍门(一)
操作部位尽可能接近和治疗师重心位置。 边观察患者表情边治疗。 对关节囊刺激(辅助或抗阻)方向应迎合 骨运动的对角线方向。 动作开始时、通过治疗师的重心移动完成 肌肉牵张。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
学习关节松动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了解骨格,关节形状,能够做到准确触诊。
了解正常的骨,关节运动方式,方向。
在骨,关节运动时理解关节囊内运动方式, 方向,轨迹。
能够完成相关的骨科关节,肌肉检查 对疼痛的评定
凹面上的凸面关节运动
肩关节,髋关节
凸面上的凹面关节运动
膝关节,肘关节
凹凸法则
凹的法则
凸的法则
1946 - 1952
Kabat Kaiser Institute Chief of Service
Dr. Kabat & Patient
1945 The beginning of P.N.F.
Margaret Knott 1947
Vallejo, CA
伸展・内收・内旋
屈曲・内收・外旋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irradi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attern (扩散和组合模式:利用协同肌和协同运动进行促进 ・抑制)→由较强的肌向较弱的肌 components of movement (运动构成:特别时大关节要做3个方向的运动) normal timing (正常节律:从远端到近端,协调连贯的肌収缩) visual stimulation (视觉刺激) verbal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 (指令和指导)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Stretch 牵伸
Stretch stimulus 牵伸刺激 :缓慢和快速牵伸
目的:
1. 促进肌肉收缩 2. 促进协同肌的收缩
Stretch reflex 牵伸反射: 在肌肉拉长或收缩的时 候发生肌肉兴奋
Timing 时间顺序(时序)
15种手法治疗技术 3大类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
姿势和运动的发展顺序
单侧型式 双侧对称 双侧不对称 双侧交互 对角线型运动 螺旋型运动
螺旋--对角线型运动(运动的最高型式)
神经支配的躯体运动形式
随意性运动:
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制,可以通 过运动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并获得运动技 巧。
当时是用于脊髓灰质炎的康复,后又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Kabat Kaiser
1947 Margaret Knott
Vallejo, CA
PNF 定义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roprioceptive 本体感觉
深感觉 躯体对于本身位置、姿势、平衡或内部状
态有关的刺激的感觉 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感
受压力和肌肉、关节形状的改变 位置觉 、运动觉和振动觉
PNF技术的使用
PNF技术遵循的理论
⑨运动功能的改善取决于运动的学习; ⑩不断的刺激和重复活动可促进运动的学习和巩固 所学的技能; ⑪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促进自理活动和行走功能的学 习。
➢
三、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1.体位 2.手法接触 3.阻力 4.扩散和强化 5.言语刺激
6.视觉反馈 7.牵引和挤压 8.牵张 9.节律
➢
任务四 PNF技术的使用
➢
一、基本概念
PNF技术即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该技术是利用牵张、关节挤 压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以及应用螺旋和对角线型 运动模式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
二、PNF技术特征及相关理论
➢
六、训练方法—下肢对角线运动模式
4.单侧下肢伸展-内收-外旋(UD2ELE)运动模式
➢
六、训练方法—肩胛带运动模式
1.前伸运动模式
➢
六、训练方法—肩胛带运动模式
2.后缩运动模式
➢
六、训练方法—肩胛带运动模式
3.前缩运动模式
➢
六、训练方法—肩胛带运动模式
4.后伸运动模式
➢
六、训练方法—骨盆运动模式
➢
六、训练方法—上肢对角线运动模式
1.单侧上肢屈曲-内收-外旋(UD1FUE)运动模式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1.对称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上肢几乎是左右对称)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下肢内外旋是对称) 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 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反应性屈曲与伸展)(多数呈相反)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个别侧外是相反的) 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另一侧下肢也 屈曲 不能控制也伸 腿
4.屈肌回撤 (出生至2月)
足底
受刺激腿不能 控制屈曲
二、脑干
1.颈张力反射 (出生后4~6月至8~12月 ) 2.不对称性颈张力反 射 (出生后4~6月) 3.张力性迷路反射 (出生至6月)
手膝站位
前屈头 后伸头
上肢屈肌张力上升 下肢伸肌张力上升 上肢伸肌张力上升 下肢屈肌张力上升
• (一)Bobath)疗法; • (二)Brunnstrom疗法; • (三)Rood疗法; • (四)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PNF)。
其他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一)Temple—Fay治疗法 ; • (二)Vojts治疗法; • (三)Peto治疗法; • (四)Domam—DeIecato治疗法; • (五)Phelps治疗法; • (六)上田法 ; • (七)中村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原理
• 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原理是神经肌肉促进 技术的理论基础。 • 藉由观察患者及治疗患者的经验,发展出 各种治疗理论,甚至有些理论还找到神经 生理学来解释,不过这些理论早期的发展 都是藉由观察与经验累积,再去寻找适合 的理论来解释。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叁 治疗原则
04 运 动 功 能 的 发 育 具 有 周 期 性 倾 向
05 功 能 活 动 是 由 方 向 相 反 的 运 动 组 成
06 功 能 性 活 动 取 决 于 主 动 肌 和 拮 抗 肌 之间的协同
贰 神经生理学基本原理
4.连续诱导
主动肌的兴奋性收缩发生在拮抗肌受刺激产生收缩之后。
贰 神经生理学基本原理
5.神经交互支配
主动肌收缩的同时,伴随着对拮抗肌的抑 制。交互神经支配是协调运动的必要成分。放 松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叁 治疗原则
叁 治疗原则
01
每个人都有发育和再发育的潜力
02 运 动 的 发 育 是 由 头 向 足 , 由 近 端 向 远端发展而来的
• 上肢D2F起始姿势及抓握
上肢D2F运动中间状态
上肢D2F结束姿势
肆
上肢伸展-内收-内 旋(D2E)
肆 上肢伸展-内收-内旋(D2E )
• 上肢D2E起始姿势
上肢D2E运动中间状态
上肢D2E结束姿势
伍 顺序
另一方面,日常的功能性活动也是 具有一个平滑的过程及身体各部协调 运动的顺序。顺序也指治疗师诱发或 抑制肢体各部位的活动次序。
伍 顺序
一般以肢体较强部位的活动开始,将其 效应逐步扩散至弱的部位,产生相应活动。 治疗师首先激发患者开始进行单项活动训 练,逐渐诱发肌肉在某个时间或空间产生等 长收缩或等张收缩。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摘要:
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介
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
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应用领域
四、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优缺点
五、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正文: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简称NMES)是一种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目的的物理疗法。该疗法运用电流刺激肌肉,激活神经元,促使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减轻疼痛等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电流通过导线传输到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电极将电流传递到肌肉纤维,刺激神经末梢;其次,电流刺激导致肌肉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促使关节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最后,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对于损伤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疼痛治疗等。在康复医学领域,该疗法常用于治疗瘫痪、脑卒中、骨折等导致的肌肉无力;在运动医学中,可通过刺激肌肉增强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运动表现;在疼痛治疗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减轻慢性疼痛,如关节炎、坐骨神
经痛等。
虽然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优点包括:无创、安全、有效,可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缺点主要是患者可能对电流刺激产生不适感,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过敏等。
在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逐渐显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疗法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实用性。此外,国家政策也对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扶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
•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
•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常用的有: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Vojta技术等等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有英国物理治疗师Betr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
•特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度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
•3、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常用治疗技术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4、手的抗痉挛模式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如: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等•二、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1、翻正反应
•2、平衡反应
•三、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
•四、关键点的控制
•1、中心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
•2、近端关键点:头部、肩部、骨盆等
•3、远端关键点:手指、足
•五、推—拉技巧
•1、压迫性轻推
•2、轻微牵拉
•六、拍打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 分类: 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
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 力,缓慢地加以施加。
13
8.牵张(stretching)
• 当肌纤维被动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 激,该刺激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 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
的肌肉、肌群或希望获得的活动。
15
10.运动模式(pattern)
特点:螺旋对角交叉的 运动模式 屈曲→伸展 外展→内收 外旋→内旋
16
二、特殊技术
17
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18
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19
谢谢观看
.
20
.
5
1.阻力(resistance)
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 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 法之一 。 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 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阻力来源于治疗师的身 体,而手臂相对放松。
9
5.言语刺激或指令 (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本体感觉神经促进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促进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的,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和一种多方面的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和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和脑血管以外等。
PNF理论基础
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它的治疗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PNF基本原则
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本原则,病人的能力和潜能成为减轻残障的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的顺序发展。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头颈的运动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近端向远端的顺序。因此,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之后。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技巧
pnf的名词解释
pnf的名词解释
PNF是一种医学术语,全称为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中文
意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这种疗法最初是由一名著名的生理学家Bahram Sahraian博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PNF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用
于治疗各种运动障碍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
PN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肌肉、神经和韧带的感觉神经末梢,来改善肌肉的
功能和活动范围。这种疗法主要通过运动以及手法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善姿势控制、平衡、协调和运动表现。PNF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伸展、抗阻力运动和放松等,旨在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
PNF疗法与其他康复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它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
和动作控制。通过主动参与运动,患者可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PNF还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力量分配,改善身体的平衡和
稳定性。
PNF疗法还强调运动的模式和模式识别。医疗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来
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会借助各种手法和技术,例如推拉、伸展和放松等,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运动模式。
运动与呼吸是PNF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合。医疗人员会引导患者在进行特定
运动时,配合适当的呼吸方式。正常的呼吸模式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收缩,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运动。通过结合运动和呼吸,患者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运动,并逐步改善肌肉的功能。
在PNF疗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医疗人员会根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定义:根据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原理,运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运动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用以促进和提高随意控制肌肉的能力,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方法。
分类:
促进兴奋(易化):通过某些方法,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提高肌张力,进而提高了肢体活动性和稳定性。
促进抑制:通过某些方法,降低痉挛肌肉的张力,以便于运动恢复。
治疗原则:
1.神经生理学:运用各种反射,包括:生理反射:腱反射、交互抑制、牵张反射。
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原始反射(紧张性颈反射)
2.神经发育学:运用正常运动功能发育顺序。
头颈→躯干→肢体;近端关节→远端关节;简单动作→复杂动作;
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对称运动→不对称运动。
治疗顺序: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运动的过程,在治疗中强调;
a.先做等长练习,后做等张练习;
b.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再联系向心性控制;
c.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的运动模式。
治疗方法:在治疗中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
强调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运动的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obath技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1.理论基础:灵活运用运动发育控制理论;
强调运动感觉的学习;
重视技巧性动作的掌握;
重视整体治疗。
2.Bobath技术与手法: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调正反射;平衡反应;感觉刺激。
控制关键点:
定义:是指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手法作用于关键点,可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控制关键点是Bobath技术中手法操作的核心,常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上肢运动模式
D1F
D1E
上肢运动模式
D2F
D2E
二、下肢运动模式 基本模式 屈曲—内收—外旋(D1F)
关节 髋关节 踝关节 足趾 运动 屈曲、内收、外旋 背屈、内翻 伸展 主要参与的肌肉 髂肌、内收肌、缝匠肌、耻骨 肌、股直肌 胫骨前肌 踇伸肌、趾伸肌
下肢运动模式 伸展—外展—内旋(D1E)
9.节律(pattern of movement)
• 节律是运动的顺序。
• 正常节律是产生协调动作的运动顺序或过程。 • 强调节律是改变动作的异常节律,强调重视特定 的肌肉、肌群或希望获得的活动。
10.运动模式(pattern)
特点:螺旋对角交叉的
运动模式
屈曲→伸展
外展→内收
外旋→内旋
二、特殊技术
2.扩散和强化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
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
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 到较弱的肌肉。
3.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 为控制运动及抵抗旋转治 疗师使用蚓状肌抓握。
• 优点:
脊髓灰质炎
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后 和其他疾病 应用于作业治疗 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 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能 训练。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生理疗法)
定义:将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的基本知识运用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中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治疗方法。
特点:1、目的都是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2、方法上都是强调感觉对运动的重要性3、重复进行对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促进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运动神经元,调节他们的兴奋 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刺激运动通路上各级神经元调节 兴奋性获得 正确的运动输出
促进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促通兴奋即易化;促通抑制即抑制.
一、Brunnstrom 疗法
二、Bobath 疗法
三、
Rood 疗法
四、PNF 疗法
五、如何选择应用神经生理疗法
一、Brunnstrom
疗法 (一)治疗理论 医生指导 反复训练
患者努力
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
– 出生后就具备的运动反射(正常)
– 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1岁以后逐渐消失
– 脑部受损后再次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
原始反射类型
• 紧张性颈反射
– 颈部关节和肌肉受到牵拉
种类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 当颈后伸(抬头)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
• 颈前屈(低头)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
•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thine reflex)
– 又称前庭反射
• 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
– 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四肢容易伸展
– 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四肢容易屈曲
• 共同运动(synergy)
NJF疗法概论 (2)
被动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肩胛内收-下方回旋
抗阻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肩胛内收-下方回旋
被动运动 伸展‐外展‐内旋 + 骨盆前倾
终
3
抗阻运动 伸展‐外展‐内旋 + 骨盆前倾
终
3.连锁运动
肢体运动时,大多数运动不单纯是一个关节 的单轴运动,往往会由于一个关节运动带动 相关部位的运动。 例如,侧卧位,肩胛前方上提时,下位胸椎 会出现上方隆起,而上位胸椎,颈椎向下方 侧弯。
为诱发出更好的运动反应 NJF的窍门 (二)
在进行抗阻和牵引时,除利用中心移动外,还要合理运用 躯干回旋、侧弯。 不要用手指端抗阻。 快速牵张要求利用重心或躯干(肩胛)在所有运动方向 进行(快速、轻柔)。 重视关节回旋运动。 注意点:治疗时关节包内可能会出现响声、只要没有加 剧疼痛、可以继续进行治疗。
向侧
向侧
连锁运动 被动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C6/7-Th3/4在脊柱 侧 向头侧 上
Th5/6-Th9/10 在脊柱 侧 向 侧下
终
5
被动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连锁运动 抗阻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终
抗阻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T1
●起始位置
T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节律
协调运动、时间的 空间的姿勢変化时按一定先后順序 肌肉収缩、完成高效率运动。 NJF的对角線螺旋运动从远端开始运动、从始置终保持回 旋运动。 对于神经 肌肉疾患、协调性低下时正常节律具有运动 学习效果。
NJF治疗时通过适宜的口令、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 通过适当的抗阻运动和牵引促进运动的协调性。
时
动 动和
动时腰
动时侧
大
侧侧
5
肩胛和胸廓相对运动
肩胛
后倾 前倾 上方回旋 下方回旋 外展 内收
胸椎(上部躯干)
屈曲 伸展 肩胛同侧侧屈 肩胛对侧侧屈 肩胛同侧回旋 肩胛对侧回旋
NJF的基本要素
对角线运动模式 刺激触觉感受器 正常节律 视觉刺激 口令和指导 牵引 最适合阻力 快速牵张反射 牵拉 关节面凹凸法则 连锁运动
掌握NJF必要的知识与技术
骨格、关节、肌肉的触診 理解正常的骨、关节运动方向 肌肉的起始、终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等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关系 理解骨、关节运动时关节囊内运动方向、轨迹 对疾患、障碍评价 评价疼痛 理解和实施PNF技术 理解运动连锁
NJF的治疗原则
遵循凹凸法则和连锁运动。 对关节面被动辅助或抗阻。 在运动过程中在全活动度范围牵引。 重视对回旋运动的辅助或抗阻。 强调运动最终位置时对关节面运动的辅助或 抗阻。 合理利用治疗师的重心移动。
1.骨运动时关节面运动
骨运动时关节面运动是指根据解剖,运动学特点, 关节分1轴,2轴和多轴关节,在做不同的关节运动 时,运动侧骨的关节面运动遵循凹凸法则。
例如,肩屈曲-外展-外旋时,由于肩关节是球窝关 节,遵循凸的法则,所以关节面运动为肱骨头向伸 展-内收-内旋方向运动。即下后内侧方移动。 被动运动时辅助关节面向该方向运动。 抗阻运动时对该运动方向施加阻力。
凹凸法则
凹的法则
凸的法则
凹凸法则的应用 (被动运动)
a.被动运动 凸的法则
b.被动运动 凹的法则
a.被动运动 凸的法则 b.被动运动 凹的法则
凹凸法则的应用 (抗阻运动)
c.抗阻运动 凸的法则 d.抗阻运动 凹的法则
NJF PNF 关节松动术三者之间关系
PNF
关节松动术
NJF
抗阻运动
8
NJF关节近端抗阻运动的作用
调节关节囊内、周围的软組織 肌肉的平衡 作用 调节维持关节近端稳定的深层小肌群(local muscle system)机能 调节关节的对位对线
ROM
Pain
深层小肌群的训练效果
NJF的作用
减轻疼痛 促进正常的关节、关节囊内运动 促进神经 肌肉功能 增强肌力 维持治疗效果
NJF适应症
骨科疾患引发的疼痛、运动障碍 中枢神经疾患引发疼痛、运动障碍 老年人的保健、预防疾病 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被动运动 肩胛前方上提 +下位胸椎棘突固定
终
抗阻运动 肩胛前方上提 +下位胸椎棘突固定
T1
T1
T12
T12
3
肩胛上角 下角高度和胸椎棘突水平
T2
T7
水平
水平
时
动 动时
动时
T1
T5
●安静时 ●被动运动时 ●抗阻运动时
T1
T5
时
动 动时和
动时 向 侧侧 制高点为T5水平
动时脊柱呈“S” 侧弯 大于被动运动
为诱发出更好的运动反应 NJF的窍门
操作部位尽可能接近和治疗师重心位置。 边观察患者表情边治疗。 对关节囊刺激(辅助或抗阻)方向应迎合 骨运动的对角线方向。 动作开始时、通过治疗师的重心移动完成 肌肉牵张。
9
髋关节
右下肢 骨盆后方下降 伸展 外展 内旋
骨盆前方下降 伸展 内收 外旋
对角线模式
四肢的对角线模式
肩胛 骨盆的对角线模式
6
NJF的对角線模式的运动轴
体轴
肩关节 髋关节 肩胛 骨盆
远端骨的长轴
肘关节 手关节 膝关节 足关节
蚓状肌握法
手内在肌优势手(intrinsic plus hand)
① 避免给患者带来疼痛 ② 不会影响肌肉收缩 ③ 便于操作 ④ 指引正确的运动方向
NJF 肩屈曲-外展-外旋 被动运动(凸的法则)
1
NJF 肩屈曲-外展-外旋 抗阻运动(凸的法则)
NJF 股伸展-外展-内旋 被动运动(凸的法则)
终
NJF 股伸展-外展-内旋 抗阻运动(凸的法则)
终
2.相反牵拉关节运动
在关节运动时,向一侧骨运动的相反方向, 牵拉对侧骨。 例1.肩屈曲时,向下方回旋方向牵拉肩胛。 包括被动运动和抗阻运动。 例2.在肩屈曲-外展-外旋时,肩胛做外展-上 方回旋-后倾的组合运动。对肩胛向内收、下 方回旋、和前倾方向牵拉。
最适抗阻
抗阻时NJF中最重要要素。 抗阻分近端抗阻和远端抗阻。 近端抗阻主要是对关节囊的构成运动、远端抗 阻针对骨运动。 最适抗阻为、患者可以反复完成4-5次该动作抗 阻量。 对构成运动的抗阻要点为在接近运动最位置时 增加所施阻力。
7
肌牵张
通过牵张肌肉促发牵张刺激和牵张反射。 通过牵张刺激提高本体感受器兴奋。 牵张反射是指在出现运动前和口令同时实施、对 肌肉快速牵张,诱发牵张反射。牵张并非单纯对末 端关节实施,而是对整体主动肌群实施,通过治 疗师的重心移动完成。 避免过渡牵张刺激诱发疼痛、无法完成运动。
向侧
向侧
C6/7-Th3/4在脊柱 侧 向头侧 上
Th5/6-Th9/10 在脊柱 侧 向 侧下
4
连锁运动 被动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被动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连锁运动 抗阻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抗阻运动 骨盆后方下降+腰椎固定
终
终
T1
●起始位置
T1
L1
●被动运动
● 抗阻运动
L1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通过对神经,肌肉,关节的同时治疗的 新型运动疗法。
PNF
+
NJF
关节松动术
关节活动受限与NJF
皮肤
关节囊外原因
肌肉,腱,神经
关节囊,韧带 骨,关节软骨
关节囊内原因
NJF
NJF的技术分类
NJF按关节,关节面运动部位和形式分为 骨运动时关节面运动 相反牵拉关节运动 连锁运动
每个部分又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 运动。
视觉刺激
视觉刺激可以强化运动。 视觉反馈 ⇒ 运动制御和修正 ⇒ 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 易完成动作 ⇒ 提高对运动的注意力
口令和指导
① 指导开始运动和肌肉收缩 ② 提高肌収缩力 ③ 调整患者动作
注意点 指导患者做动作的时机和方式。 实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根据患者反应结合Fra Baidu bibliotek手接触和抗阻,适时机发出口令。牵 张反射时口令的时机非常重要。
被动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肩胛内收-下方回旋
抗阻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肩胛内收-下方回旋
2
被动运动 伸展‐外展‐内旋 + 骨盆前倾
抗阻运动 伸展‐外展‐内旋 + 骨盆前倾
终
终
3.连锁运动
肢体运动时,大多数运动不单纯是一个关节 的单轴运动,往往会由于一个关节运动带动 相关部位的运动。 例如,侧卧位,肩胛前方上提时,下位胸椎 会出现上方隆起,而上位胸椎,颈椎向下方 侧弯。
符合PNF的基本要素 符合关节松动术的基本原则
历史
PNF
1945年
关节松动术 1980年代 步入康复领域
NJF
2009年
促进模式
屈曲 外展 外旋 肩胛后方上提
屈曲 内收 外旋 肩胛前方上提
肩关节
肩胛后方下降
右上肢
伸展 外展 内旋
肩胛前方下降 伸展 内收 内旋
促进模式
屈曲 外展 内旋 骨盆后方上提
屈曲 内收 外旋 骨盆前方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