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读笔

合集下载

推荐国际关系阅读书目

推荐国际关系阅读书目

文学

1、[希]荷马:史诗《奥德赛》与《伊里亚特》

2、[意]但丁:《神曲》

3、[西]塞万提斯:《堂吉珂德》

4、[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5、[德]歌德:《浮士德》

6、[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7、曹雪芹:《红楼梦》

历史

8、[罗]凯撒:《内战记》

9、[比]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10、[瑞]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11、[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

12、[法]米涅:《1640年的英国革命》

13、[美]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

14、史马迁的《史记》

宗教与哲学

15、《圣经》

16、《古兰经》

17、《金刚经》

18、孔子:《论语》

19、《老子》

20、[希]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21、[英]休谟:《人性论》

22、[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2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24、[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社会学

25、[法]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

26、[法]帕累托:《普通社会学》

27、[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28、[德]齐美尔:《货币哲学》

29、[德]韦伯:《经济与社会》

30、[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31、[美]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经济学

32、[英]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3、[德]马克思:《资本论》(卷1)

34、[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35、[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自由宪章》)

37、[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国际热点问题与国际关系参考书目

国际热点问题与国际关系参考书目

国际热点问题与国际关系参考书目

1、(美)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1960年。

2、(美)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

3、(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2010年。

4、(美)马汉:《海权论》萧伟中、梅然译,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1997年。

5、(英)詹宁斯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6、(英)巴里·布赞.《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北京:求实出版社,1998。

8、(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美)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 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美)约翰·伊肯伯里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美)索尔·科恩.《地缘政治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美)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15、(美)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 2012年。

16、[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罗伯特·D·布莱克威尔(Robert

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及启示

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及启示

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及启示

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及启示

近日,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本文将对该报告进行评析,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首先,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面临的最大国际挑战来自中国和俄罗斯。这体现了拜登政府在国际安全战略上的重心转移,将中国视为当前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之一。这一评估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军事和技术实力的认知,以及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日益增强影响力。报告强调,美国必须与其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形成联合战略,以应对中国等国的战略竞争。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并了解中国的发展战略,优化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其次,该报告强调了人权、民主和规则基础的重要性。拜登政府将人权放在核心位置,认为人权是全球稳定、繁荣和安全的关键因素。报告指出,美国将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共同应对人权侵犯和民主退步等挑战。这表明拜登政府将在人权问题上采取更加积极的角色,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人权。对于我国而言,这提示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人权问题,还要积极推动国际人权合作,以提升中国在全球舞台的形象和地位。

再次,该报告强调了全球挑战的跨界性和复杂性。报告指出,众多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传染疾病、网络安全等,常常涉及多个领域和边界。因此,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面临全球性挑战时,各国应加强合作,形成共识,共同应对。我们必须认识到,挑战

不止于国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所有问题。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重大挑战,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

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对华政策简析

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对华政策简析

(principled realism)为 出发 点 , 将重振 美国经 济 。坚持互 惠互 利的 能力 ” ; “为了使 美国本 土免遭 朝
41
中 国 发 展 观 察
鲜 和伊 朗 的导 弹袭 击 ,美 国正在布 的 区域和 国际影响 力 。如 今 ,他们 认 为 ,美 国应该根据 不 同地 区情况
“ 一
带 一 路 ”政 策 上 做 到 “有 坚
事竞 争 ,主 要来 自如下 三类 势力 :
威胁 。
持 ” ,坚 持 既 定 国策 ;编 制 类 似 第一 类是 中国和俄 罗斯 , “中俄挑
— — 扩 大 美 国 影 响 。该 报 告
的 《中国 国家 安 全 战 略 报 告 》或 战美 国的 力量 、影 响力 和利益 ,企 指 出 ,美 国将推动 其 (全球 )影响
把 中 国定 义 为 一 个 “修 正 主 义 国 成 为世 界唯一超 级大 国 。然 而 ,由 位 ,防止 竞争对 手不公 平获取 美 国
家 ” ,甚 至 视 中 国 为 头 号 “战 略 于近 年来 美国对 自身政 治 、经济 、 的知识产 权 。发挥 美 国的能 源优势
竞 争 对 手 ” (总 是 排 在 俄 罗斯 之 军 事等优 势想 当然 , 自认为 “无可 以刺激经济 。
先”政 策 ,追 求 “美 国优 先”是 政

形势与政策 遏制与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中国含义及我国的应对

形势与政策 遏制与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中国含义及我国的应对
来自百度文库
3、新时期美国国防战略和外交战略 国防转型 首先,美国的国防转型基于这样的理念: 首先,美国的国防转型基于这样的理念: 未来美国在安全上的主要威胁是有形的对手, 未来美国在安全上的主要威胁是有形的对手, 消除这种威胁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力量。 消除这种威胁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力量。 其次, 其次,国防转型在战略准备上要求实现从 基于威胁” 基于能力”的转变。 “基于威胁”到“基于能力”的转变。 最后,国防转型带动整个国家安全战略 最后, 的演变。 的演变。
最后, 最后,维护 国家发展利 益,应对美 国的遏制战 略,需要国 家具有更为 坚强的实力, 坚强的实力, 包括经济实 力和军事实 力。 驻港女兵
三、结束语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就是尽可能长久地维持美国 在世界上的单极霸主地位,但却有天然的不合理性。 在世界上的单极霸主地位,但却有天然的不合理性。 它以“帝国”自居,把自己放在高于其他国家之上, 它以“帝国”自居,把自己放在高于其他国家之上, 从而失去了对其他国家道义上的正当性。 从而失去了对其他国家道义上的正当性。它过高地估 计了自己的力量, 计了自己的力量,认为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便能 完成这个使命。 完成这个使命。但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违背了世界上 绝大多数国家希望建立一个更平等、 绝大多数国家希望建立一个更平等、更民主的新秩序 的愿望,也违背了世界多极化的长远趋势, 的愿望,也违背了世界多极化的长远趋势,更无视全 球化条件下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日益错综复杂的互动 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某些成效,从长远来看, 模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某些成效,从长远来看, 无法达到战略设计的目标,相反, 无法达到战略设计的目标,相反,会加快美国自身能 力的消耗和声誉的下降。 力的消耗和声誉的下降。只要中国能通过内政外交的 及时调整去沉着应对, 及时调整去沉着应对,就有可能在中长期力量对比上 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局面。 出现有利于中国的局面。

杜鲁门政府遏制战略的出台与实践

杜鲁门政府遏制战略的出台与实践

杜鲁门政府遏制战略的出台与实践

作者:张亚伟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

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史上重要的外交战略之一,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美国外交政策。遏制战略正式形成于杜鲁门总统执政时期,虽然以后的历届总统都根据该战略的实施结果、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力量的对比,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发展,但都是在杜鲁门政府所确立的遏制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的。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宣读了新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国情咨文,要求国会援助土耳其和希腊政府,防止当地发生革命,拨款4亿美元,这是杜鲁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点,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的对外扩张,加强美国对于自由世界的领导,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1950年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颁布了NSC68系列文件。该系列文件系统总结了自1946年以来美国对苏遏制的经验教训,阐明了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它是遏制战略的基本文件,是指导美国冷战时期全球战略的基本依据。

NESC68文件分析了美苏双方的核态势和核政策,认为现在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且互不信任,这是极其危险的。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文件提出了“威慑”概念,声称只有当美国拥有压倒性的核优势并掌握制空权时,苏联才会被威慑住,并不敢使用核武器。该文件强调,“应全面发展美国的军事力量。一方面要增强美国的核力量,以确保核报复的有效性;同时大力增强海陆空三军力量,增强防空能力实施平民防御计划,以使美国在军事上不过于依赖核武器” 。

刘嘉欣 学术报告

刘嘉欣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姓名:刘嘉欣

学号: 2150202075 所在学院:历史学院

方向:苏联史

年级: 2015级

导师:吴伟

学术报告

一、课程

上学期主要上了梁占军老师的“二战时专题研究”。主要讲述了二战研究的意义、二战研究的内容、国内外关于二战起源的研究。

在研究意义中,梁老师讲解了关于选题的要求---要求要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学术意义。现实意义要求后人居安思危,如何预防第三次世界大战。理论意义为其中最艰难创建的一部分,其中强调了历史个案对于理论创建,二战对于战争理论的意义。在学术意义上,研究薄弱,所以加以研究,为填补空白。

20世纪战争观的演变---一战之前,人们对于战争并不恐惧,认为战争是一种工具,战争并无道德上的束缚。一战期间,西方损失前所未有的惨重,人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随后出现《非战公约》、绥靖政策、一系列和平运动思潮,以图矫枉过正。然而德国为首的战败国意图依靠战争东山再起。二战后开始对征战性质加以区分出现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并出现许多理论。不对称战争《超限战》、国际上的国际关系理论---一战后,西方认为国际关系开始出现。“权力转移理论”----出现权利转移的时候,就是开始战争的时候。

关于二战起源研究这一方面--国内关于二战起源的研究,“战争与和平”是国内首先研究的问题,一战后国际关系史这个学科设立,并在战争的影响上面做出了深刻的探讨。在国外,对二战起源问题是战胜国定调的。最初认为德国是二战的罪魁祸首。60年代修正学派的AGP泰勒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否定德国有意图、有计划的发动战争,战争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因于德国。70年代出现“后修正学派”。苏联解体后认为苏联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其国家安全政策影响

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繁荣。然而,其国家安全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的。本

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决策

的分析。

一、历史背景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与其所处的国际时代和国家地位密

切相关。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美国以反共为主要战略,实行全

球霸权主义,积极干预世界事务,发展军备竞赛,加强联盟关系,维持美国的地位和利益。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转向多极化时代,逐渐从单一的反恐主义战略转变为涵盖多种威胁的综合安全

体系,重视多边主义和合作。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1. 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冷战。美国认为苏联是其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以反共为主要战

略的国家安全政策。美国通过发展核武器、加强间谍活动、推行

反共外交政策等手段来镇压苏联,同时与西方盟友形成联盟,以

共同对抗苏联。

2. 后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出现了转变,从单一的反恐主义战略转向涵盖多种威胁的综合安全体系,即“四个全球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繁荣、维护全球秩序和各国治理、促进人权尊重。美国发展了全球军事基地网络,加强联合军演和情报交流,以提高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三、国家安全决策的影响因素

1. 政治因素

美国的国家安全决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包括大选、国会和政党派系等因素。在大选期间,候选人往往会提出各自的国家安全议程和战略,以获取选民的支持。同时,国会和政党派系也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政策

浅析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政策

2013.09

学教育

59浅析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政策

王慧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遏制政策是指通过外交手段和一定武力的使用,遏制或限制敌对的或潜在的敌对力量。历史中有关遏制政策的事例很多,但是与这一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实施的战略。

[关键词]冷战;遏制政策;美国

历史上,遏制一词常用来指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针对苏联不断的威胁所实施的政策。然而正是美国实施的遏制政策导致其卷入冷战,同时也包括在朝鲜和越南地区发生的武装冲突。历史上使用遏制政策的事例包括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欧洲联盟意图遏制法国势力的扩张,以及1975年后中国试图牵制越南和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二战前夕,英国所实施的也是遏制政策。20世纪30年代中末期,英国政府对纳粹德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绥靖政策。然而,希特勒对这一长期的和平解决方案,毫无兴趣。1939年3月15日,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英国企图以绥靖政策来遏制德国在欧洲扩张的筹谋最终失败,德军于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两天后英国对德国宣战。历史中有关遏制政策的事例很多,但是与这一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实施的战略。一、冷战时期遏制政策的起源二战的硝烟消失后,昔日盟友关系的西方大国与苏联的关系也开始恶化。当苏联逐渐巩固对东欧的控制时,英国与美国政府惊恐不已。随着希腊共产主义的胜利,苏联逐渐威胁到土耳其和伊朗。美国和英国政府也开始指责苏联在商讨德国占领区问题上的迟疑,紧张的气氛顿时笼罩着东西方的关系。二、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由于乔治·凯南(1904—2005)擅长研究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从而加入美国的外交团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为了加强对莫斯科的监测,便派乔治·凯南至美国驻苏联大使馆担任调研参赞一职。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写出长达8000字的调研报告,并将这份报告用加密电报发回国务院,这就是著名的“凯南长电”文件,并于1947年刊登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外交事务季刊上。[1]凯南的“长电”在华盛顿对外与国防决策圈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很快得到广泛支持,成为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凯南认为,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原因,使苏联不断扩展。为了实施统治,苏联领导人必须使人民相信除俄国以外的世界都是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世界。苏联不断的领土扩张,是由俄国的历史传统造成的。历史上俄国生活在一个毫无屏障保护的平原,四周又充满了敌对的游牧部族,这使得俄国的统治者在征服找到了安全感。凯南指出,如果苏联人疑惧战争,一遇到困难,他们便会轻易地撤退,然后到其他地方寻求扩张。所以他认为苏联不可信。即使他们同意战术让步,但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历史使命。苏联不希望战争,这是因为他们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共产主义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没有必要去冒风险。凯南坚信,苏联心理学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既定目标必须在预设时间内完成。所以美国必须采取长期、耐心但又坚定、警惕地遏制政策。三、冷战时期遏制政策的影响凯南的观点为以后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提供了依据,早在1947年,英国政府就告知华盛顿政府将无法继续援助希腊政府,而此时的希腊政府“共产主义势力膨胀”,使得亲西方的“皇家派”甘拜下风,伦敦数次告急华盛顿,称如果美国不施与援手,这两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国家将倒入苏联的控制之中,后果不堪设想。[2]在新任国务卿马歇尔的建议下,1947年3月12日,总统哈里·杜鲁门向国会提出了对希腊和土耳其进行援助的一揽子计划,并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而这项计划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

国际关系史推荐书目:

国际关系史推荐书目:

国际关系史推荐书目:

1、周桂银:《欧洲国际体系中的霸权与均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3、保罗·肯尼迪:《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4、加迪斯:《遏制战略史: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5、加迪斯:《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5、克雷格和乔治:《武力与治国方略》,商务印书馆,2004

6、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8、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1、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12、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群言出版社,2011

13、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

14、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15、威廉森·默里等编:《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16、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17、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18.卡伦·明斯特:《国际关系精要》(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文本分析

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文本分析

冷战结束经济危机主权恐怖

图1 重大事件词频折线图

图1反映了重大事件在各份报告中被提及的频率,旨在观察重大事件词频与战略调整之间的联系。冷战结束于1991年,但对该事件的描述在1991年至1998年的历份报告中均有出现,甚至在21世纪所发布的报告中也仍被多次提及,这反映出冷战结束这一事件在近30年的国际局势中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冷战结束的出现频率在1991至1995年不断上升,在1995年达到了最高数量,并在1995年之后缓慢降低。这一时期横跨布什与克林顿两任三届政府,也正是在布什执政后期与克林顿执政前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布什政府在苏联威胁降低、冷战缓和的背景下,在1991年报告中调整了自冷战开始以来持续40多年的遏制战略,确立了新的“超越遏制”战略,谋求“促进苏联的民主改革”1。在克林顿执政后,对冷战结束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上升,面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国际环境,克林顿政府1994年报告中提出了“参与与扩大”的战略,将经济安全、军事实力和促进民主作为新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基本支柱,扩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

随着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瓦解,在冷战时期被压抑的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凸显,恐怖主义在国际上泛滥,这一现象也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得到体现。与“恐怖”

1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ugust 1991, / national-security-strategy-1911/, p.3,访问日期:2019年3月26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美国政府针对国家安全形势所做出的官方文件,其内容涵盖了国家安全的战略定位、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发布,对于全球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战略定位、核心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国的战略定位。报告指出,美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国家利益受到世界各地的影响。因此,美国必须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繁荣。在这一战略定位下,美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国防建设、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秩序等,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

其次,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了其核心目标。报告强调,美国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免受各种威胁和挑战。其中,恐怖主义、核扩散、外部干涉等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将加强国内安全防范和反恐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此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报告指出,美国将加强国防和军事实力,提高国防装备和技术水平,以确保国家安全。同时,美国还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同盟关系,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此外,美国还将加强国内安全建设,提高国内反恐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安全。

综上所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国的战略定位、核心目标和政策措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美国将继续加强国防建设,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确保国家安全和繁荣。这对于全球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关注和应对。

朝鲜战争、遏制战略及其地理政治含义

朝鲜战争、遏制战略及其地理政治含义

朝鲜战争、遏制战略及其地理政治含义

王兴

2015101330 一般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印证了NSC68文件的主要观点并加速了美国新遏制战略的形成。本文从朝鲜战争与NSC68文件的关系出发,认为从一方面来看,朝鲜战争的爆发印证了NSC68文件的一些主要判断的观点存在若干疑问;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作为新遏制战略的初次大规模实践,事实上暴露了该战略的诸项漏洞与弱点。最后,本文尝试从地理政治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思考。

一、朝鲜战争对NSC68文件观点的印证之商榷

NSC68文件的要点包括:苏联威胁不仅是政治性的和心理性的,同时也是军事性的;重点地区与非重点地区不可区分;等等。据此NSC68文件开出了两个政策药方:无差别遏制与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建设。无差别遏制意即对称性遏制,意味着美国要对苏联及其代理人的一切侵略扩张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就要求美国必须大规模扩充自己各方面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常规力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够具有各个层面的、“从平时威慑直至包括核战争”的军事能力,才能够对各种事态做出对称性反应,即“能够抗击无论发生在何种暴力层次上的侵略而不发生必要的升级”1。

约翰·加迪斯在《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一书中认为,朝鲜战争“以非常引人注目的方式,证实了NSC68文件若干最重要的结论”,这其中包括:所有利益都同等地至关紧要,力量对比的任何进一步转变不管多么微小,都可以颠覆战后国际关系的整个结构;苏联很有可能诉诸代理人战争,即使面对美国核优势;美国现有兵力不足,仅靠原子武器不能遏阻有限攻击,美国缺乏为对付各种紧急情况而必需的常规手段。2而笔者对以上一些观点抱有疑问。首先,“所有利益都同等地至关紧要,力量对比的任何进一步转变不管多么微小,都可以颠覆战后国际关系的整个结构”这一论点具有事后验证的特征:“慕尼黑阴谋”只有在其得逞之后才能被验证。抵抗朝鲜侵略的重要性不可能得到事前验证,除非在此之前就将苏联视为与纳粹德国无异的侵略者。因而朝鲜战争对该观点的验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认知相符,即人有保持自己原有认识的趋向,当他们接收到的信息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使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保持一致。其次,“单靠核武器不足以遏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解读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解读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

遏制思想作为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对外政策贯穿于战后美国政府的各个时期,虽然每届政府对遏制思想的态度不同、理解方式不同、运用该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遏制思想都毫无疑问地影响了冷战时历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为美国最终赢得冷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遏制思想的产生

遏制思想是1946年由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首先提出的,但从大的背景而言,遏制思想则是二战结束后初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凯南自二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对苏认识之结晶。

从当时大的环境而言,随着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相继投降,美国人在如何处理对苏关系上产生了分歧。副总统华莱士、国务卿贝尔纳斯等人认为战时同盟虽有芥蒂,但是仍旧可以继续,他们主张保持与苏联合作关系,对苏联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国际问题上寻求苏联的合作,通过美苏协商重建战后国际的秩序。而以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总统军事顾问李海上将、副国务卿格鲁和美驻苏大使哈里曼等人则对苏联战后的意图与行为表示怀疑,认为寻求与苏联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们主张以实力为后盾,以经济为筹码对苏联施压,遏制其扩张主义倾向,对其采取强硬态度,迫使其遵守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美国决策层日益感到需要有对苏联问题熟悉的人进行系统的、理论的分析,并对美国的对苏战略做全面的规划。史密斯学院教授爱德华•威利特、国务院苏联问题专家查尔斯•波伦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情报委员会等众多专家和机构对苏联的行为动机以及美国的对策做了相应的阐述,但都未能切中要害,因而他们的建议未能被决策层所采纳。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乔治•凯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政策的起草者。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新趋势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新趋势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新趋势

一、引言

自从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球反恐打击和国家安全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中之重。美国作

为世界第一大国,国家安全战略更是成为了美国政府的核心议题。本文将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新趋势。

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1、启蒙时期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1776年,《独

立宣言》的发布,正式奠定了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也

推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初步定位。美国革命前夕,各派政治

主张和思想较多,共同认为外交政策应该兼顾自身利益和国际影响。

2、冷战时期

冷战期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主要是以防御共产主义和苏联

的军事威胁为主。为了抵制苏联,美国制定了如 NSC68 内容丰富

的军事及经济计划,并加强对欧洲、亚洲及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国

家的经济援助,形成一个美国利益的国际阵营,以更好地对抗苏

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阵营,维护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3、后冷战时期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背景下,美国的国家安全方面也再次做出了调整,国家安全战略主要以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为重,特别是在国际恐怖主义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等方面发起了反击。

4、21世纪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导致2,977人丧生,给美国造成了空前的震撼。此时,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的发展。美国向国际社会发起反恐战争,成立美国国土安全部,以抗击新的国家安全威胁。从此,美国开始强调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核武器传播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范等领域。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阅读书目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计秋枫、龚洪烈.国际关系史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72年。

列宁.列宁选集(1-2).人民出版社,1972年。

巴里·布赞.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98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金质.冷战史(上、中、下三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约翰·伊肯伯里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全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徐天新、沈志华,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文安立,全球冷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卡列维·霍尔斯蒂.和平与战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戴尔·科普兰,大战的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克里斯托弗·莱恩,和平的幻想:1940年以来的美国大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牛军,战略的魔咒: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读书笔记

班级:

姓名:

学号:

《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是由美国著名外交史学家,意味杰出的战略史家和战略思想家的约翰加迪斯所著,版本为2005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译者是时殷弘、李庆四和樊吉社。

《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介绍并评析了从二战战中到1979年美国实行的国家安全政策。通篇主要围绕“遏制”这一战略开展。该书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分析了:

1、乔治.凯南之前的美国对苏政策,包括罗斯福与苏联合作,并通过部署军队实现双重目的的抵制——打败德国人和遏制苏联,即罗斯福的均势观,战后罗斯福的包容政策和“有予有取”政策的失败和贝尔纳斯的“耐心与鉴定”战略

2、1947-1949年乔治.凯南最初的遏制战略:1947年凯南将“遏制”一语引入世界,并提出应该维持国际秩序内部的平衡而不是重建国际秩序。

3、1950-1953年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的前提性假设及其在朝鲜战争中的实施、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新面貌”战略

4、1961-1969年肯尼迪和约翰逊的“灵活反应战略”

5、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缓和”战略,将肯尼迪—约翰逊体系的战术灵活性与艾森豪威尔体系的结构和连贯性合二为一,其观念与20多年前凯南的观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尼克松和基辛格也通过这个战略成功地将美国从越战泥淖中解脱出来,同时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事务进程的三角均势中的枢纽。然而该战略的精密和复杂导致尼克松和基辛格需要将决策集中在自己手里,因而该战略无法维持较长时间

6、基辛格之后的遏制战略

本书大概以先论述战略再评价这种战略的实施的结构进行写作,结构合理,条理明晰,详细地展现了美国在冷战期间的“遏制”战略。

我主要阅读了《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的第九和第十章,即尼克松和基辛格时期的遏制战略——“缓和战略”。

在第九章中,约翰加迪斯详细阐述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战略观念,他们认为美国需要在美国对外政策方面进行“哲理深化”。“哲理深化”的要求有三个:第一,认识到世界上权势的多维性质;第二,从对外政策中清除关于国际秩序的性质的某些错觉;第三,要认识到限度。基辛格认为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转变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他提出了五个经济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基辛格对中国的战略。尼克松和基辛格开始不让意识形态作为辨认威胁的首要标准。美国行政当局认为,威胁来源于苏联对外政策的敌意和能力的结合。基辛格相信,由于历史原因加意识形态原有,苏联不断追求扩展它在世界上的权势。然而,这一扩张主义并不按照任何固定不变的时间表行进。尼克松当政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在不断增强,尽管苏联的体系存在弱点,但只有苏联才集挑战尼克松和基辛格当做美国紧要利益之基础的均势的能力与动机于一身。在一个共同面临核危险的时代,即使意识形态上最为敌对的国家也能发现共同利益。作者分析,使尼克松有可能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是中苏分裂已铁证如山,此外就是尼克松的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尼克松和基辛格根据他们的多极世

界秩序的概念,形成一种独立于威胁的利益观念,然后根据利益来界定威胁。我认为这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可以促进中美关系缓和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在建国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与美国对中国的强硬封锁导致中国孤立无援有一定关系。在被美国的全方面封锁的情况下,新生的中国想要稳固政权,谋求发展,只能与另一个强国苏联结盟。而美国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在1969年,尼克松和基辛格重新定义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及美国的威胁来源,使意识形态不再是美国辨认威胁的首要标准,且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之间也会存在共同利益。这种利益观和威胁观使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所缓和。

我们中国的历史课本上一般认为中国1971年重新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依靠了中国与多个发展中国家建交,并且获得非洲国家的支持。美国是因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又发现自己无法抑制中国之后,才决定缓和中美关系。但看过《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的第九章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其实在1969年就有意利用中苏之间破裂的关系,而且,美国更多是将中国的力量放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看待。因此,我认为中国之所以在1971年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也有美国在背后不作为或推动的因素存在。

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多极世界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在两极世界下,美国与苏联相互对抗相互提防,军备竞赛给美国和苏联都带来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阻碍了美国在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在苏联解体后,美国虽然面临着来自多个迅速发展的大国的威胁,但每个大国之间、大国与超级大国美国之间都在互相制衡,这种互相制衡的压力相对于两极时期美苏抗衡的压力更小,军事负担也没有那么沉重。这样美国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了美国的更快发展。

总的来说,《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是约翰加迪斯对两极时期美国安全战略的全方位的评析,这本书让我从美国的角度,美国的观点来了解美国的战略变化,增加了我知识面的广度,使我能更全面地了解冷战中的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