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
解析:B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
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
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
解析:B
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
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梳理]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⒉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29)
考点4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的综合利用
⑷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有:
①焦炭:冶金、炼铁等
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
(1)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者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②对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者空气)后,水中的白磷也燃烧。
【实验分析】
①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②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
③观察步骤二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者空气)。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氧气(或者空气)。
(2)燃烧的三个条件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者空气);【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有助燃物就行】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
(1)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者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爆炸
(1)爆炸的定义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爆炸的预防
在油库、面粉厂、加油站等地区应该注意通风,严禁烟火。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
(2)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单选题
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
答案:B
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答案:A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
重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
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解析:A
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解析:C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通过右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由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或燃烧更剧烈):
①增加氧气的量;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做成蜂窝煤等)
2.灭火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2)方法:①移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如:用CO2灭火的原理就是隔绝空气。油锅着火时立即盖紧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3.爆炸
(1)爆炸原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并非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预防措施:
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验纯),防止爆炸。
②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和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含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均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1)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如:燃烧、金属与酸反应(如镁与盐酸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如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CO2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如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
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区别硬水和软水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学生设计实验时,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B.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C.用碱石灰和醋酸钠固体加热制甲烷气体D.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示实验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又说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B.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所示实验既说明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又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
D.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
燃不助燃
4.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通电
氢气+氧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5.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①都产生热量;②都有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都很缓慢;⑤都要与氧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题集锦
单选题
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错误;
B、石油分馏能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正确
C、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A。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答案:C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比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比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D 空气80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考点总结、例题精讲-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3)油类物质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用水 灭火还会增大油与__空__气__(_或__氧__气__)__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1 燃烧条件的探究 1.(2021·郴州)如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 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__需__要__氧__气___。 (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更__环__保___;已知P2O5+3H2O====2H3PO4,请 写出P2O5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P_2_O_5+__6_N_a_O_H_=_=_=_=_2_N_a_3_P_O_4_+__3_H_2O__。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 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化__石__资__源__制__氢___。 (2)图2中,催化剂为2%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__在__其__他__条__件_ _相__同__时__,_温__度__范__围__在__5_0_~__4_0_0__℃__之__间__,_C_O_转__化__率__随__温__度__的__增__大__先__上__升__再__下__降___。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氘__和__氚__的__质__子__数__为__1_,_ _属__于__相__同__质__子__数__的__一__类__原__子__,_都__属__于__氢__元__素___。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知识点梳理
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
检验它的纯度。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知识点3:燃料的燃烧
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3.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以及烟尘等。
防治措施:
【教材知识点一】
教材P137:讨论:
【答案】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切割或焊接金属,驱动汽车,加热物质等。
【教材知识点二】
教材P141:讨论:
【答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按现在的开采速度,石油大约在15年后被耗尽,天然气大约在38年后被耗尽,看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不开能源,现阶投人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我们首先要合理开采化石燃料;其次,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不仅如此,还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夕能等新能源。
【教材知识点三】
教材P141: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2.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太阳能
B. 煤
C. 石油
D. 天然气
3.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
A. 纸不是可燃物
B. 没有与氧气接触
C. 没有达到着火点
D. 水能灭火
4.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脱硫煤,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B. 装修会造成室内污染,污染物之一是甲醛
C. 废弃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应就地焚烧
D.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对健康有害
6. 3月2日,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林场和达拉林场相继发生森林火灾.消防人员可以用鼓风机扑灭森林大火的原理是()
A. 氧气过分充足,超过燃烧需要量
B. 大量空气带走热量,使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
C. 鼓风机吹出的是不助燃的二氧化碳气体
D. 用大风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7.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
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A.1B.2C.3D.4
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
..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3.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
4.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或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
5.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大题例题
单选题
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B
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2、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
答案:D
A、由图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不符合题意;
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石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故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不符合题意;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燃烧值大,氢气不易贮存和加注,符合题意。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
3.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5.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
6.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釜底抽薪:隔离或清除可燃物使火势减弱或熄灭
B.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水火不容:水能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而灭火
D.火上浇油: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笔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人类发现、利用火的意义:黑暗→光明,抵御寒冷和敌害,吃熟食利于人类进化等。
一、燃烧
⏹定义:通常条件下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操作】
a.如右图(I),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
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
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
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II),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
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
①与②对比,说明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①与③对比,说明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③与图(II)对比,再次说明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
①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初中化学)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高中化学)
火一方面可以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又会带来灾难,无情的火灾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二、灭火
●讨论以下灭火的实例: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更多的蔬菜。(隔绝空气氧气。)
2、堆积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用水降温到纸箱的着火点以下。)
3、油罐着火用水喷湿降温。(将温度降低到油的着火点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
(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急剧燃烧。
3、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下。不能打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如 CaO +H2O=Ca(OH) 2(或Mg +2HCl=MgCl2+H2↑)(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吸热反应:如 C+CO2高温
2CO (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能量的利用:①生活上:做饭、取暖等;②工业上:火力发电、冶炼金属等;③航天:发射火箭等;④生产:开山采矿、定向爆炸、拆除危旧建筑等;⑤人体自身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等。
考点5 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高频考点)
(1)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都是混合物。
(2)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碳元素。
(3)石油: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经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从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4)天然气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例题】天然气、沼气、煤矿瓦斯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填名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为避免煤矿瓦斯爆炸灾难事故发生,请你任写一条生产中应采
取的可行措施加强管理,严禁烟火或提高矿井通风能力等。
2、燃料的充分燃烧
(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4)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考点6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定义举例
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
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氢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
二减少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1)氢能
①氢气无毒;极易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产物为水(无污染),燃烧
放热量多。
②氢气是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③制取氢气的原材料资源丰富,但不能广泛使用,原因是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2)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有特殊气味且易溶于水,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可再生能源。
(3)目前正在推广或使用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实验解读】探究燃烧的条件
1、实验装置
甲乙
2、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乙图中白磷在水下燃烧。
(2)分析: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燃烧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燃烧与是否和氧气接触有关;③与④对比,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有氧气。
3、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却一不可。
4、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点。
(2)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但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检验其是否能够燃烧(即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外的一个条件)。
5、改进实验
由于铜片上的白磷露置于空气中,燃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可以让白磷在密闭的环境中燃烧。
【考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