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课推进】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文化创新中一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和感召力”。据此回答1~3题。
1.之所以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注重文化创新,这是因为()
正确方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改造传统文化根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先进当代文化追求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
注入时代精神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博采优秀外来文化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土壤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克
服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克
服
立足社会实践
中
外
古
今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重要途径
克服错误倾向
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都是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文化创新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主要是因为()
A.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文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C.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识计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教材处理:
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结合德化陶瓷文化开展探究,所以对教材部分探究活动进行适当地取舍与调整。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德化,对陶瓷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借助这地源优势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
框题的内容.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
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
点.难点和落脚点.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
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文化创新的途径》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2.课标要求
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方面,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了更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时代性,我删
减了教材中徐悲鸿和梁祝的例子,增加了莫言和中国杂技芭蕾舞《天鹅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2)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
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2)通过对传统孝德与现代孝德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树立
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 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1. 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2. 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难点】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如何理解。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在电脑科技迅猛发展、许多人已“提笔忘字”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会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好评呢?
总结:这些节目于游戏中学习知识、于竞技中领略汉字、诗词之美,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合上节课所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诊断——达成知识目标
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小结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2.探究、感悟、活动——达成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出文化创新的途径。
3.学以致用——达成能力目标
通过所学,将现实中有关的文化创新的例子进行总结分类,并可加以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五、板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二备课组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难点: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精品教案【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流行风”VS“复古风”,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晃管》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
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
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
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
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
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
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
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讲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引入,首先导出本节课的内容:喜羊羊与灰太狼除了对传统的狼羊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之外,还有没有借鉴其他的元素?目的在于悬念激趣,学生兴趣激发,进入新课学习。其次,通过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引出本文的第一个知识点:这部片子对外国动画的制作模式的成功借鉴,对我们在文化创新上有何启示就是要借鉴外国动画有益成果,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也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紧接着讲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最后,通过一个案例讲述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最后,留下一个思考题:围绕“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目,结合教材P55的探究活动:(1)理解“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几种错误倾向。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教案
【教师引导】
《喜羊羊与灰太狼》讲解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狼与羊的故事。它除了对传统的狼羊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之外,还有没有借鉴其他的元素呢?让我们跟着以下这段材料,一起来探究。
环节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从《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熟悉的情节和故事,如灰太狼一次次煞费苦心捉羊,却又一次次的遭到戏弄和失败,这和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有几分相似;在狼与羊的斗争中,灰太狼和慢羊羊村长发明的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不禁让我们想起日本动画《哆啦A梦》里面的机器猫,从其大口袋里掏出的各种超时空机器。
【设疑过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之前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
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通过事例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重要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 能够认识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对花鼓灯经典作品进行探究,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思考蚌埠花鼓灯发展创新,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感悟到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树立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学难点】
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PPT;《兰花赋》视频片段;《采访娄楼》视频。
(一)感受体验,导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四月的珠城大地,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美丽蚌埠——你问我答:蚌埠最有特色的小吃——烧饼夹里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广东省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张卉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②通过材料探究,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②通过对传统孝德与现代孝德材料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二、【课程标准】:
汇集生动鲜活的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主题曲。思考:《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为什么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对于文化的发展而言,这表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探究、发表意见)
教师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一改往日国产动画片人物造型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产动画第一片。由此可见,文化要想发展,要想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材料讨论、探究新课】
探究1: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主人翁图片及其生活原型:美羊羊——生活中善良亲切和爱美之心很强的人;喜羊羊——社会上的台柱子,很重要的人物;灰太狼是社会上奸诈愚蠢的坏蛋,爱老婆孩子。红太郎是毒辣老婆,十分凶悍。
问:这部影片中的人物来源于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主探究、发表意见)
教师分析:这边影片中的人物来源于生活,这表明文化要创新,就需要立足于实践。由此得出“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结论,具体如下: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师设疑:为什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呢?(此时可让学生结合第五课第一框知识思考,从而使学生温故知新)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要想实现文化创新,我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走了呢?
探究2:展示材料
材料一、视频:《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最后五分钟片段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在坚持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在情节叙述上学习国外动画片的成功做法,大胆想象,无限夸张,如果再能够学习国外动画片细腻的人物形象,毫无疑问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探究问题:
1、灰太狼、喜羊羊与传统国产动画片中的狼与羊的形象有何异同?
2、找出材料二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获得成功的原因,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围绕上述问题,教师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组,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探究,探究之后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其他人进行补充完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后得出结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原来的狼形象:凶残、狡诈、能吃到羊,灰太狼:狡诈、爱老婆孩子、永远吃不到羊。原来的羊形象:善良、软弱、被欺负。喜羊羊:善良、勇敢、聪明机智。这表明灰太狼与喜羊羊是建立在传统“狼”与“羊”形象基础上的新的“狼”与“羊”。
2、《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坚持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学习了国外动画片的成功做法。这表明进行文化创新,就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具体分析如下: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分析:
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古今)
思考: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分析: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外)
分析如下: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因为永葆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过渡:《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成功,是因为创作者巧妙地把传统与现在、东西方文化相结合,这提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把握两对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设问: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生探究、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要想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想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就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结合P55 “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然后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