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统计资料分析所需要基本指标共85页文档

合集下载

数据分析常用指标介绍

数据分析常用指标介绍

数据分析常用指标介绍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便从中得出实际应用的结论和提供决策支持的过程。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指标来度量和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趋势。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指标。

1.中心位置指标

中心位置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用于描述数据的中间水平。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峰值。

2.变异程度指标

变异程度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波动程度,常用的指标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与每个数据的差值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是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3.百分位数

百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按百分比的位置将其分割成

若干等份,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常用的百分位数包括中位数(50%

分位数)、四分位数(25%和75%分位数)和百分之一位数(1%和99%分位数)等。

4.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常用的相关系数包

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在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时使用,取值范围为-1到1,-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无相关。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不要求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而是转化为等级

数据来计算,取值范围同样为-1到1

5.回归分析指标

我的统计学课件第三章统计分析的综合指标

我的统计学课件第三章统计分析的综合指标

4.3 偏态与峰度的测度
一. 偏态及其测度 二. 峰度及其测度


偏态与峰度分布的形状
偏态
左偏分布
右偏分布
峰度
扁平分布
尖峰分布
偏态
1. 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测度
2. 偏态系数=0为对称分布
3. 偏态系数> 0为右偏分布
4. 偏态系数< 0为左偏分布
偏态系数大于1或小于-1,被称为高 度偏态分布;偏态系数在0.5~1或0.5~-1之间,被认为是中等偏态分 布;偏态系数越接近0,偏斜程度 就越低
组中值 (Xi)
107.5 112.5 117.5 122.5 127.5 132.5 137.5 —
频数 (Fi)
3 5 8 14 10 6 4 50
| Xi- X |
15.7 10.7 5.7 0.7 4.3 9.3 14.3 —
|Xi-X |Fi
47.1 53.5 45.6 9.8 43.0 55.8 57.2 312
(简化计算公式) 总体方差
方差

2
(X
i 1
wenku.baidu.com
N
i
X)
2
样本方差
2 n 1
N
2

n
X
i 1
N
2 i
N
2 i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公考)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公考)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指标大全_精品文档

指标大全_精品文档

指标大全

1. 什么是指标?

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某个事物、现象或者过程的标准或者量度。在各个领域中,指标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绩效评估、市场研究等方面。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和比较不同对象的属性、表现和效果。

2. 指标的分类

指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

(1) 时间指标

时间指标是描述发生某个现象或者变化的时间长度和频率的指标。常见的时间指标包括:

•年度增长率:描述一个指标在一年内的增长百分比。

•周期:描述一个现象或者变化的时间周期,例如月度、季度等。

•持续时间:描述某个事件或者活动的持续时间长度。

(2) 数值指标

数值指标是用数字来表示和比较不同对象或者现象的特性和特征。常见的数值指标包括:

•百分比:表示某个数值在总体中的比例。

•均值:表示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中位数:表示一组数值的中间值。

•标准差:表示一组数值的离散程度。

(3) 比率指标

比率指标是用来描述和比较不同对象或者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比例的指标。常见的比率指标包括:

•收益率:表示某个投资的盈利百分比。

•毛利率:表示企业销售商品或服务后的毛利润占销售额的百分比。

•市盈率:表示股票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3. 为什么使用指标?

使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某个事物、现象或者过程。指标可以

提供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我们做出决策、推断趋势、评估绩效等。

(1) 了解和比较不同对象

通过使用指标,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和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的特征和特性。例如,

在市场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市场份额指标来比较不同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了解市场竞争格局。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是统计学中用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组常见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概括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偏度和峰度。

一、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值。它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之一。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当数据集中趋势明显时,平均数的值会比较接近数据的中心。

二、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排在中间位置的值。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特别适用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集。

三、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重要特征。当数据集中存在多个众数时,我们可以称之为多峰分布。

四、离散程度

离散程度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度量。常见的离散程度指标有极差、

方差和标准差。极差表示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离散程度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散程度,从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偏度

偏度是一组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度量。正偏分布指数据的右尾较长,负偏分布指数据的左尾较长。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对称。通过偏度指标,我们可以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六、峰度

峰度是一组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正常分布的峰度为3,大于3表示峰态较高,小于3表示峰态较平。峰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2)

了解GDP

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GDP,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GDP中有约10%—20%是无效成本,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

许宪春介绍说,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

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20%的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GDP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本是经济学名词,国家统计局在统计GDP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虽然在核算GDP时,疏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GDP三种形态的计算中都不涉及无效成本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2000亿元,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3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统计学:c3 统计指标

统计学:c3  统计指标

• 加权几何平均法
x f x f 1 x f 2 x fn f x f
1
2
n
• 例,某金融机构以复利计息,近12年的 利率由4年为3%,2年为5%,2年为8%, 3年为10%,1年为15%,则12年的平均 年利率为多少?
x 1 (42231) 1.034 1.052 1.15 1 6.82%
2
2005 年人均国民收入
9768 亿元 4294 万人
2.27(亿元 / 万人)
(五)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实际完成数 同期计划数
100 %
1.根据总量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例5 设某工厂某年计划工业增加值为600万元,实际完成 660万元,求增加值计划完成相对数。
解: 增加值计划完成相对数 660 100% 110% 600
总体是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由各种有差异的部分所组成的。结 构相对指标就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即差异) 的各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而得出比重或比率,来 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体部分数值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全部数值
100 %
例1 某公司男职工为员工总数的60%,女职工为员工总数 的40%,它反映了该公司在男女性别上的构成情况。
•无众数 原始数据: 10 5 9 12 6 8
一个众数 原始数据: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2018年公考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1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1

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如:我们要计算1994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因为用当年价格表示的1994年、1993年工业总产值存在着价格变动因素,因此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增长速度,而应采用消除了价格因素后的可比价格进行计算。1994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255.1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3360.97亿元,1993年则分别为3327.04亿元和2849.77亿元,如按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比1993年增长速度为(4255.19÷3327.04-1)×100%=27.9%,但由于没有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状况,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则为(3360.97÷2849.77-1)×100%=17.9%,这一速度就较为确切地反映出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

不变价格,从字面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因此也叫固定价格,它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

在计算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指标时,所用的基期也是不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产品不变价格,即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1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同一年份利用不同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如1990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159.9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1731.03亿元。

关于数据统计分析常用指标

关于数据统计分析常用指标

关于数据统计分析常用指标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分析指标或术语。这些术语是帮助我们打开思路,通过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可以说是前人已经总结和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下面是数据统计分析常用的指标或术语:

1.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全部数据累加除以数据个数。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对比率数据的平均,并主要用于计算数据平均增长(变化)率。加权平均数:普通的算术平均数的权重相等,算术平均数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权重都是1)。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10×2+9×1+8×3+7×4)÷10=8.1

2.绝对数与相对数绝对数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如GDP。此外,也可以表现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增减变化。相对数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得到的数值,他是用以反映客观现象逐渐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相对数=比较数值(比数)/基础数值(基数) 基数:对比标准的指标数值。比数:是用作与基数对比的指标数值。

3.百分比与百分点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百分点是用以表达不同百分数之间的“算术差距”(即差)的单位。用百分数表达其比例关系,用百分点表达其数值差距。1个百分点=1%,表示构成的变动幅度不宜用百分数,而应该用百分点。举例说,0.05和0.2分别是数,而且可分别化为百分数(5%和20%)。于是比较这两个数值有几种方法:①0.2是

统计指标PPT演示课件

统计指标PPT演示课件


中位数为第5个和第6个的平均值,即9.5。
(2)分组资料:
单项数列:要将次数进行累计,中位数为居于中 间位置所对应的标志值。
2019/11/2
27
例:某厂工人日产零件中位数计算表
按日产零件分组(件) 工人数(人) 向上累计次数
26
3
3
31
10
13
32
14
27
34
27
54
36
18
72
41
8
3.方差 ( σ2 )
各标志值与均 值离差平方的
简单: 2

Xi X 2
n
和 标准差
(σ)
平均。
方差的平方根 (取正根)
加权:
2


X X f
2
f
2
特点
优点:反映全部 数据分布状况, 数字上合理。 缺点:受计量单 位和平均水平影 响,不便于比较
4.标准 标准差与均值 差系 数 之商,是无量 (Vσ) 纲的系数
均数。
xf
x
f
在已知分子、未知分母时,求平均指标用加权调和平
均数。

X
m

h
m

X
2019/11/2
12
简单调和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的 关系: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7为宜。 • 坐标尺度标法是纵横尺度自下而上,横轴尺度 自左而右,数量一律由小到大并标明单位。 • 图例:比较不同内容如(病种、男女)时,用不 同的线条或颜色表示,要附图例说明,图例写 在图内空白处
统计表 的制作
• 标题 主题简明扼要,注明资料的时间、
地点、表格的编号 • 标目 横标目列于表的左方,为表的主语 纵标目列于表的上方,为表的谓语 • 线条,一般用四线表,除了表格的顶部、 底部用较粗的横线外,纵标目下边以及 合计上边用较细的横线,表格要避免坚 线,不使用斜线。
分析的内容(续)
• 血清阳性率的地区、年龄、性别、民族、
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 • 各种药物治疗人数,这些人中有严重副 反应类别、人数、处理方法
显著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对表中各因素的暴 露率差别是否显著,暴露与该种寄生虫 病是否有联系 检验公式: 一般卡方 Mantel Haenszel 卡方 配对卡方
寻找因素间的关系
• 求OR及其95%可信区间 • 求人群的病因分值(EF),也叫人群归因危
险百分比(PARP) • 条件logistic • 流行因素以及驱虫情况的相关分析
评价各因素与寄生虫病的关系
蛔虫病、弓形虫病、 钩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猪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囊虫病、 包虫病
附表7 附表 居民包虫病普查记录 附表8 绦虫病、囊虫病调查登记表 附表9 全省1991年和1999~2001年生猪 存、出栏数及囊虫病猪检出情况 附表10 绦虫病、囊虫病调查县(市)猪囊 虫病检出情况 附表11 黑热病患者调查表 附表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1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1

2、价值单位,是以货币作为价 值尺度来计量社会物质财富 和劳动成果的。如:工业增 加值、工资总额等。 3、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来 表示的一种计量单位。也是 一种复合单位。如:工日、 工时等。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计算方法一般有直 接计算法和间接推算法。 直接计算法,就是根据诸多个 体的数量进行汇总。计算公式可 表述为:ΣX或Σa 推算法,往往采用抽样调查法, 根据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
1133683万人 . 人口密度 118人 / 平方公里 960万平方公里
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有三个作用: (1)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 弱程度。 (2)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 或普遍程度。 (3)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社会生产活 动的条件或效果。 有些强度相对指标中用作比较两个总量指标,可 以互相为分子或分母。因此,强度相对指标就 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形式。
没有完成计划
(2)累计法
五年计划期间实际累计 完成数 计划执行情况 五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数 235 计划执行情况 102 .2% 230
完成了计划
2、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计算公式
总体部分数值 结构相对数 总体全部数值 结构相对数有三个主要作用 (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总体结构进行 分析,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内部结构进行 分析,可以反映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和变化引起 质的过程。 (3)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 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财力的 利用情况。

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

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

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

统计指标是描述某种现象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掌握其变化趋势,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在进行统计指标的分析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

1.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是统计指标的基本标识,它通常与业务或现象的名称相关联。例如,“销售额”就是与销售业务相关的指标名称。

2. 定义和公式:对于每一个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这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计算指标。例如,销售额的公式是:销售额=销售量×产品单价。

3. 数据来源: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统计指标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数据系统,也可以是市场调查或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

4. 单位和精度:每个指标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精度要求。单位可以是货币单位,也可以是数量单位。精度要求通常指小数点后的位数,如百分比的精度要求通常是1%或0.1%。

5. 报告周期:统计指标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更新和汇报,以反映

业务或现象的变化。这个周期可以是日、周、月、季度甚至是年等。

6. 数据比较和分析:对于每个统计指标,必须有其历史数据和同行业

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变化趋势和行业地位。

综上所述,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名称、定义和公式、数据来源、单位和精度、报告周期以及数据比较和分析等。对这些要素的准

确把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统计指标,进而做出更加明智

的决策。

统计报告常用指标

统计报告常用指标

统计报告常用指标

1. 总体数量:例如总人口、总收入等。

2.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元素的数量,例如平均工资、平均体重等。

3. 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值的中间值,即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它通常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例如收入中位数、年龄中位数等。

4. 众数:众数是指一组数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值,例如街坊人口最多的民居区域。

5. 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通常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标准差越小,数据越聚集在平均数附近,反之越离散。

6. 百分比:百分比指的是一个数值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通常表现为一个百分数,例如失业率、出国留学比例等。

7. 比率:比率也是两个数值之间的比例,但通常分母不是总量。例如男女比例、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比例等。

8. 累计频率:累计频率是一个数值在不同数据区间范围内的累计出现频率,通常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

统计学: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学: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学: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的概念。依据统计研究目的,确定所要研究的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然后对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的详细表现进行登记、汇总,最终形成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各种数据资料,就是统计指标。所以统计指标是指说明总体特征的数量化概念及详细数值。

关于统计指标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是指反映总体的数量化概念,即指标的名称。如工农业总产值、总人口、粮食亩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另一种是指反映总体特征的数量化概念及其详细数值,即指标名称加指标数值。例如,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674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89468.1亿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32.4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9371亿元等。所以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计量单位、指标所属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要素。但在理论上使用统计指标时通常只是一个指标名称,如国内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居民储蓄额、人口密度等。

(2)统计指标的特点。

①数量性。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化概念,是必需用详细数值表现的。不能用详细数值表现的科学概念或

范畴,不是统计指标。如全部制、商品、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均不是统计指标。

②综合性。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它既是对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某一标志值的综合。个别单位的标志值不是统计指标,如一个人的年龄、一个人的工资等。

③详细性。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综合数量特征,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它与数学中的抽象数字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k.baidu.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