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结笔记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
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X线成像
(1)X线的产生以及特性
1.穿透作用:成像基础
2.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放射剂量学的基础
5.生物作用:可使细胞组织产生抑制、损害甚至坏死。
※用于诊断的特性包括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
※X线防护原则
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2)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待检组织的密度和厚度
(3)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4)X线诊断原则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5)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DR;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是DSA
(6)造影检查分为直接引入(胃肠道造影,瘘道造影,椎间盘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和生理排泄(如静脉尿路造影)
(7)根据组织对人体结构对x线吸收量的差异,可将影像分为三类:
1.高密度影:如骨骼,X线片呈白色
2.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等,X线片呈灰色
3.低密度影像:如脂肪和气体密度低,X线片上呈灰黑色和黑色
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
(8)透视和摄片的比较
1.透视优点:①观察运动;②任意角度(体位)观察;③操作简单,立即出结果;④费用少;⑤适于胸透、急腹症、消化道钡餐、骨折复位、异物摘除、心血管检查等。
缺点:①影像不能永久记录(具备影像增强器,磁带记录除外);②细微结构、厚密组织显影不清,如观察肾输尿管结石则不能常规透视诊断;③时间长,接受X线量多。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 线成像
一、X 线的产生与特性
X 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 线的特性:1 穿透性:X 线成像基础;
2 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 感光效应:X 线射影基础;
4 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 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 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 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 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 显像过程
三、X 线图象特点
X 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 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 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 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 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 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 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 检查方法发展快
4 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 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 正、侧位;
2 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
3 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 关节照影、
2 血管照影
三CT 检查(优点)
1 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 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 线病可疑病变;
4 骨膜增生;
5 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 线表现:(掌握)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
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影像医学基本知识要点总结,值得收藏!
影像医学基本知识要点总结,值得收藏!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
密度高、厚度厚者吸收X线多,被透过的X线少,被感光的银盐少,X线片上呈现白色反之,则呈现黑色。二者之间呈灰色
二、CT检查技术1).平扫2)增强(动态)二期增强:动脉期+ 延迟期三期增强: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四期增强:动脉早期+ 动脉晚期+ 静脉期+ 延迟期
三、MRI信号含义信号强度T1WI T2WI无/低信号
空气、骨皮质、钙化高信号脂肪水中等信号
与相比较组织信号相仿
四、MR优点1、对水、软组织分辨率高2、安全性大:无射线损伤, 无碘过敏危险,3、功能多、信息量大:直接多轴面成像、水成像、弥散成像、功能成像、MRS等
五、头颅五官
重点:1、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2、正常头颅X线表现3、异常头颅X线表现4、副鼻窦炎及乳突炎的X线表
难点:1、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区别2、蝶鞍改变的X线鉴别诊断3、急、慢性副鼻窦炎和粘膜下囊肿的X线鉴别
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作用:1)最为简便,安全,经济。2)是诊断头颅病变的基本方法。3)是检查头颅病变
的重要步序。
限制:缺乏自然对比,对颅内病变难以发现
第一节正常头颅一. 常规检查1.侧位片 2. 后前位
二. 正常X线解剖
1.软组织正常情况下看不见颅骨周围软组织
2.颅骨的大小、形态:类长椭圆,对称。(观察颅骨的要点;大小、对称性、有无畸形)1)颅骨分为:①面颅新生儿相对较小,有脑积水更为明显②脑颅正常两者比例面:脑=1:2(成人),1:8(新生儿)
2)头颅大小和形态改变⑴头颅增大:①颅壁变薄:婴儿脑积水(比例扩大,颅缝未闭,可张开)②颅壁变厚:畸形性骨炎(比例缩小,属于脑发育不良)⑵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⑶头颅畸形:多见于狭颅症(为单一或多颅缝提早闭合,引起脑颅畸形)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
名词解释
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尤其是骨的钙盐含量降低,骨组织会发生软化。
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4、假肿瘤征:绞窄性肠梗阻或闭袢样肠梗阻时,引起肠腔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5、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现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称为龛影
6、天然对比: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和X线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或透视电视屏上形成有对比的图像,这种自然存在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即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7、IVP :静脉肾盂照影,根据有机碘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
8、脑膜尾征:见于脑膜瘤,在CT及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脑膜可见明显的强化
9、模糊效应:脑梗死后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学: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利用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对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等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11、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分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
影像学笔记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节总论
1.X线是谁发现的?CT是谁发明的?哪一年?
1895年威廉·伦琴
1963年科马克
2.X线的四大特性?什么是CR、DR?
①穿透性②荧光效应③感光效应④电离效应
CR:电子计算机辅助X线
DR:全数字化X线成像
3.什么是CT值,单位是什么?
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单位:HU
4.CT值越大/小,越代表什么?
CT值越大代表密度越大
5.空气、水、骨的CT值是多少?
空气:-1000HU,水:0HU,骨:+1000HU
6.什么是CT增强扫描?
经血管内注入水溶性含碘造影剂后进行扫描
7.MR设备主磁体分为哪三种?
永久磁体、阻抗磁体、超导磁体
第二节肺与纵膈
1.正常胸部X-ray解剖,左右肺各分为几叶几段?
右肺三叶十段,左肺两叶八段
2.肺纹理的定义?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淋巴管组成。主要为肺动脉分支。
3.肺实变的定义,常见于哪些疾病?
肺实变是肺泡腔内的病变,指肺泡腔中的气体为渗出或病变所代替。X线上多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像。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水肿、肺结核、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4.肺实变中“支气管气象”的定义?
亦称空气支气管征、含气支气管征,是实变的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可见树枝样分支的透明含气管状影。
5.胸部恶性肿块的特点?(形态、胸膜、支气管、空洞、淋巴结、胸壁、骨)
①边缘分叶或切迹
②周围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
③临近胸膜向肿块凹陷
④肿块内侧血管纠集
⑤肿块的支气管呈截断或狭窄,壁增厚
⑥纵膈淋巴结增大,短径大于1~1.5cm
⑦形成的空洞内壁不规则并有壁结节
最新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最新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章X线成像
⼀、X线的产⽣与特性
X线的产⽣:真空管内⾼速⾏进的电⼦流轰击钨靶时产⽣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到⽩不同灰度的⼀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然对⽐:⼈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X线影像对⽐的基础。
⼈⼯对⽐:对于缺乏⾃然对⽐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定量的在密度上⾼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对⽐。
五、N数字减影⾎管造影DSA:是运⽤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骼和软组织,使⾎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正常X线不能显⽰:滋养管、骺板
第2章⾻与软⾻
第⼀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然对⽐
2⾻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选射⽚,⼀般不透视。
射⽚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骼肌⾁细⼩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膜增⽣;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X线表现:(掌握)
⼩⼉⾻的结构:⾻⼲、⼲骺端、⾻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且未⾻化。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
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X线成像
(1)X线的产生以及特性
1.穿透作用:成像基础
2.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放射剂量学的基础
5.生物作用:可使细胞组织产生抑制、损害甚至坏死。
※用于诊断的特性包括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
※X线防护原则
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2)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待检组织的密度和厚度
(3)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4)X线诊断原则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5)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DR;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是DSA
(6)造影检查分为直接引入(胃肠道造影,瘘道造影,椎间盘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和生理排泄(如静脉尿路造影)
(7)根据组织对人体结构对x线吸收量的差异,可将影像分为三类:
1.高密度影:如骨骼,X线片呈白色
2.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等,X线片呈灰色
3.低密度影像:如脂肪和气体密度低,X线片上呈灰黑色和黑色
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
(8)透视和摄片的比较
1.透视优点:①观察运动;②任意角度(体位)观察;③操作简单,立即出结果;④费用少;⑤适于胸透、急腹症、消化道钡餐、骨折复位、异物摘除、心血管检查等。
缺点:①影像不能永久记录(具备影像增强器,磁带记录除外);②细微结构、厚密组织显影不清,如观察肾输尿管结石则不能常规透视诊断;③时间长,接受X线量多。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如
X光、超声波、核医学、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和诊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些重点总结:
1. X光影像学
X光影像学是最常见的临床成像技术之一,它能够提供详细的骨骼结构和某些软组织的图像信息。通过X光影像学,医生
可以初步判断骨骼是否存在骨折、错位等问题,还可以检查肺部、胸腔等内脏的情况。
2. 超声波影像学
超声波影像学是一种安全无害、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它能够提供详细的内脏、血管和胎儿等细节信息。超声波适用于各种部位的检查,如肝脏、肾脏、心脏、血管等。它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内脏是否存在肿块、结石等问题。
3. 核医学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成像技术。核医学主要通过显像、计数和测量放射性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来判断疾病的位置和性质。核医学常用于心脏、甲状腺、骨骼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4.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和分析人体组织结构
的成像技术。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用于检查各种组织和器官,如脑部、脊柱、关节、肌肉等。MRI对软组织的
对比度更好,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肿瘤、脑梗塞、骨折等疾病。
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将X射线成像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的成像技术,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横断面图像。CT适用于所
有部位的检查,如头部、胸部、腹部、骨盆等。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肿瘤、感染、血管病变、创伤等疾病。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总结
什么是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指通过一系列影像技术,如X光、CT扫描、
MRI等,从人体内部获取影像,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的评估。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超声心动图问世,医学影像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CT和MRI等数字化影像技术也逐渐问世,为医学诊断提
供了更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图像分辨率。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
- X光:常用于检查骨折、肺部病变等。
- CT扫描:利用多个方向的X光图像构建三维图像,通常用于检查颅内出血、肺结节等。
- 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部位的详细图像,通常用于检查脑部及肌肉骨骼疾病。
- 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医学领域,如神经科学、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医学影像学还可以用于指导手术、监测治疗效果、疾病预防等方面。
结论
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最基础的X光,还是最先进的MRI技术,都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阔。
医学影像个人总结
医学影像个人总结
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获取和解读患者
的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对我
个人在医学影像学学习中的心得和总结进行分享。
一、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通过X射线、CT、MRI、超声等技术手段,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内部器官、组织和病变
的各种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医学
影像学扮演着“无创剖检”的角色,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直观、准确的
信息,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 X射线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和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的差异,获得体表以下的图像。
2. CT技术: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的结合,获取具有不同密度和吸
收能力的组织结构层面的图像。
3. 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
详细信息。
4. 超声技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
三、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
医学影像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专科领域,如神经科学、心脑血管、骨科等,以下为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的介绍:
1. 神经科学:MRI技术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
检测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
2. 心脑血管:超声技术可以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形态、功能以及血流
情况,帮助诊断心脏病和血管疾病。
3. 骨科:X射线和CT技术可以观察骨骼结构的异常,评估骨折、
关节炎等病变,并指导手术治疗。
4. 肿瘤学:医学影像学在肿瘤学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
够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及生长情况。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2.脑实质密度异常 高密度灶常见于钙化、颅内出血;等密度灶常见于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的某
一阶段;低密度灶常见于脑肿瘤、囊肿、脑梗死、脑水肿等;混杂密度灶常见于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
畸胎瘤等颅内肿瘤。
3.脑实质信号异常
T1WI ★低
低 高 高 混杂
T2WI 高 低 高 低 混杂
常见疾病 脑肿瘤、转移瘤、脑梗死、脑软化、脱髓鞘病变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肿瘤内血管、钙化、骨化 亚急性期脑出血、瘤内出血、脂肪性病变、含蛋白、黏液的病变
1 Natalie
医学影像学 重点总结
螺旋 CT 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经多平面及三维 CT 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弛豫 relaxation:终止射频脉冲后,宏观磁化矢量并不立即停止转动,而是逐渐向平衡态恢复,此过程称为
水管道显影。
⑤功能性 MRI 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
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正常影像解剖及常见变异 一、颅脑
第一章 总论
2
Natalie
医学影像学 重点总结
正常颅脑 CT 表现、MRI 表现(图 P40-42):正常颅脑 CT 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含脑脊液呈低 密度;脑实质呈软组织密度,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1. 介绍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不同成像技术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的学科。它在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和疾病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不同成像技术、常见影
像解剖结构及其疾病特征。
2. 放射学影像学
放射学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包括X线摄影、计算
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成像等技术。
2.1 X线摄影
X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成像技术,通过将X射线穿过人体后记录在
感光片上,用于检查骨骼、胸部和腹部等区域。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是一种可以提供横断面图像的成像技术,利用多个不同角度的
X射线图像来构建三维结构。CT可以检查器官、血管和肿瘤等病变。
2.3 磁共振成像(MRI)
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MRI适用于检查脑部和脊柱、关节和软组织等。
2.4 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利用声波来生成图像。超声
波成像适用于检查胎儿、腹部器官和血流等。
3. 影像解剖结构与疾病特征
医学影像学的目标是准确识别正常解剖结构和疾病特征。以下是常
见影像解剖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特征的简要介绍。
3.1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肿瘤等。
3.2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部炎症、结节、肿瘤等。
3.3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瘤、心肌梗塞等。
3.4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胃肠道炎症、肿瘤、结石等。
3.5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肾结石、肿瘤、膀胱炎症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X线为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损害血细胞、生殖细胞,不适用儿童;▲高密度对比剂(阳性)有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阴性)为气体,已少用。▲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激发产生磁共振信号。▲大叶性肺炎经积极治疗,一周后可转入消散期,病程至少为两周。
▲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中,以游离气腹最重要,但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X线具有穿透性(成像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引起生物学改变,即生物效应)。
▲CT扫描为断层图像,常用横断位,分平扫、对比增强扫描和造影扫描。
▲MRI成像的主要参数有T1、T2和质子密度等。
▲肺炎长按病因分感染性、理化性、免疫和变态反应性,感染性最常见;按病变解剖分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病理分四期:充血期,少量浆液渗出;红色肝变期,肺泡内充盈大量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等渗出物;灰色肝变期,肺泡内红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消散期,渗出物大量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肺癌按发生部位分三型:中央型,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以鳞癌多见;周围型,肺段以下支气管,各类型均可见,以腺癌为主;弥散型,细支气管、肺泡或肺泡壁,成弥散性生长。根据生物学行为分小细胞肺癌(15%~20%)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
▲检查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有超声、CT和MRI。
▲肠梗阻一般分为机械性(单纯性和绞窄性)、动力性(麻痹性
医学影像学 应考笔记
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 线成像
一、 X 线的产生与特性
X 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 线的特性: 1 穿透性: X 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 X 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 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 X 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 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 X 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 X 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 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
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 N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
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正常 X 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 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 X 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 正、侧位;
2 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
3 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 关节照影、
2 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X 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 X 线表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