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绿色蝈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绿色蝈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她的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她的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绿色蝈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品味欣赏:

(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

(1)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文《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

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原创1:第23课 绿色蝈蝈

原创1:第23课 绿色蝈蝈

探究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1.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 第一段,在别人欢庆国庆的日子里,作者“独自一人”去观察 昆虫,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的执着。 第二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蝉的哀号引出绿色蝈蝈。
2.作者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动物呢? 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 昆虫。 其他的也吃莴苣,青草,甚至同类相食。 反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猜一昆虫)
题目
根据内容你能从下面三种昆虫中 分辨出哪个是蝈蝈吗?
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蝈蝈的哪些特点? 形、色、声、食
蝈蝈的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 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 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 翼轻盈如纱。”
蝈蝈的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写作特色
1 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2 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3 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 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 性了如指掌。
绿色蝈蝈 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一生 的心血写成的《昆虫记》被鲁迅称为“讲昆 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 “看《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 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绿色蝈蝈》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拟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展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得意,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欢之情。通过比拟,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互相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互相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根底上,老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心,与作者对蝈蝈的喜欢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对待这一问题?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敏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进步学习效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学习方法:1.朗读法。

2、研讨点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弹琴黑夜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

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这四种小动物,哪些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

提到法布尔,大家肯定不陌生,我想问问大家,你对法布尔有何了解?屏显: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耗费了他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二、屏显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三、读文章,感知内容

1、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大家在小学学习过的写动物的文章,作者都介绍了小动物的哪些方面?那么,法布尔向读者介绍蝈蝈,又介绍了蝈蝈的哪些方面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读课文,注意拿上笔,划出相关的信息。小组长带领组员整理探究结果。

教学设计3:第23课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3:第23课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①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②细节感悟,品味语言

③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

①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②品味语言——体会美词佳句

教学难点:概括内容,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这更应该算是奇迹了;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后的今天,还会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是谁呢?

生(齐声):法布尔!

师:对了,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法布尔走进绿色蝈蝈这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板书课题)

二、字词闯关:

小考官抽写生字。

小考官抽2人板写。

抽完同桌交换,考官批改黑板上两同学的默写。

小考官集体强调重点音形,全体订正。

小结字词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认识绿色蝈蝈,完成目标1:

大家预习了课文,看看哪些同学善于提取文中关于蝈蝈的关键信息。

1.文中都介绍了蝈蝈的什么?(第三段写的是声音。第四段写的是外形。5—10节写的是食物。11节写的是居住。)

2.作者写蝈蝈的声音、外形、食物、居住,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谁能用文中的关键词回答。

(第三段中有“尖锐,急促,清脆、柔和”。第四段“漂亮”。第六段“吃蝉”。第七段“酷爱甜食”。第八段“吃昆虫”。十一段“和睦共处”。)

3.刚才,我们是分散着来说的,接下来,谁能用几句话把它们串起来,概括出你对绿色蝈蝈的第一印象。

生:绿色蝈蝈的外形漂亮,声音好听,低,有时尖锐,急促,清脆,有时也柔和,食物主要有蝉、甜食,昆虫,水果,青菜,有时也同类相食,过着群居生活。

23绿色蝈蝈

23绿色蝈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gōu xuān xiāo yīn cuà n shǔn
篝火
zhōng


è
喑哑
huì
篡夺

吮取

wō jù
螽斯 莴 苣
mì há o

shò u

嗉囊 和睦
lü è xī sū
静谧
哀号
狩猎
劫掠
窸窣
读写训练:
扰乱 哀鸣 狩猎 喧嚣 暗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津津有味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写“绿色蝈蝈”, 是 如何引出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么? 2、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 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蝈蝈的鸣叫:
窃窃自语、喑哑、连续不断
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外表特征:
浑身嫩绿 身材优美 有力大颚 淡白丝带 苗条匀称 锐利钳子 大翼轻盈
(1)抓住声音、形态、食性方面 的特点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 ——内容上 (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 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语言上
小结
• 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 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 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先 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 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我们学 习和借鉴的地方。

初一语文上册课件《绿色蝈蝈》23页PPT

初一语文上册课件《绿色蝈蝈》23页PPT
初一语文上册课件《绿色蝈蝈》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Baidu Nhomakorabea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3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3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激趣:

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

(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

教师引导:可见,要想把一个事物介绍清楚,必须抓住特点,而怎么样抓住特点,就得靠平时的细心观察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绿色蝈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绿色蝈蝈》 新人教版
昆虫的故事的楷模”
一、读一读
ɡōu
篝火
shòu
xuān xiāo
狩猎
喧嚣
喑哑
静 谧mì 篡 c夺uàn 窸 窣 xī sū 螽 斯
w莴ō 苣jù 嗉 囊 nánɡ喙 huì 大 颚
更胜一筹
chóu
开膛破肚
tánɡ
yīn yǎ zhōnɡ
è
二、记一记
(1)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
(2)贪得无厌(含贬义)。 (
蝈蝈捕蝉 原 因 ——
鹰捕云雀 有力的大颚 锐利的钳子
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补充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 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蝉与蝈蝈
(5)除了喜欢吃蝉之外,蝈蝈还吃些什么食物?

梨子
很甜的水果 蝈

葡萄 西瓜

金龟子一类的昆虫

谱 青草
死去同伴的尸体
特征 习性
形:苗条,匀称 色:嫩绿,淡白
声 ----柔和
昆虫:蝉、金龟子一类 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食 青草
同类
住 ----群居
【写法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 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了什么称呼,这 样写有什么效果。
狂热的狩猎者 艺术家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当蝈蝈捕蝉时 当蝈蝈夜晚鸣叫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课件

五.再读课文,理解研读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你 最喜欢哪个词或句子,为什么?
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
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 作者对蝈蝈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 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修辞刻画出 蝈蝈漂亮可爱的外形。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 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 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 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 味。”“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 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描写蝈蝈食性的语 句生动传神。
七.活动与探究
•课外阅读布封的《蝉》, 了解蝉的习性。
(3)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 C __ (A.食肉 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 选C,蝈蝈属杂食性昆虫。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五.品味鉴赏 ,思考并归纳课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 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 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 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 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绿色蝈蝈课文原文

绿色蝈蝈课文原文

绿色蝈蝈课文原文

绿色蝈蝈课文原文

导语:《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绿色蝈蝈课文原文,欢迎借鉴!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让咱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象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象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

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

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从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运用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激发想象力、观察力,培养走进自然、探究自然神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1、培养从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运用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注音

篝火(ɡōu) 窸窣(xīsū) 篡夺(cuàn) 狩猎(sh

òu)喧嚣(xiāo) 静谧(mì) 喑哑(yīn yǎ) 大颚(è) 莴苣(wō jù) 螽斯(zhōnɡ)嗉囊(sù nánɡ)喙(huì) 薄膜(bó) 气氛(fēn) 哀号(háo) 劫

掠(jiélüè)

2。解词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窸窣: 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喑哑: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进昆虫的世界,您会发现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富有情趣。不明白同学们是否喜爱同时观察过这些昆虫呢?(幻灯片展示)下面请大伙儿猜一个谜语,(幻灯片)这是哪种动物?什么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绿色蝈蝈》,让我们跟随着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蝈蝈的生活。

二、学习字词

1。指名朗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前四行红色字的字形与字音,注意最后一行红色字的字音。

2、指名同学说说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2、考虑回答:课文读完了,我想问问同学们,您喜不喜爱这篇课文?为什么?说说理由。(3-4位同学回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3 绿色蝈蝈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3 绿色蝈蝈课件

②一只鼹鼠被耕作机具划破肚皮,已经发紫的肠肚脏腑玷污了田间小道; 一条横卧草地的游蛇被路人踩烂,此人还以为做了件大好事;一只没毛 的雏鸟从树上的窝里掉下来,落在曾一直托举着它的大树下,惨不忍睹 地摔成了肉饼;成千上万的类似角色,出现在田野的各个角落。如果谁 都不去清理它们,污秽和臭气就要使环境遭到破坏。然而你不必担心, 这类尸体刚刚在哪儿出现一具,小小收尸工便蜂拥而至了。它们处理尸 体,掏空肉质,只剩骨头;至少,也可以把尸体制成风干的木乃伊。不 到二十四小时,鼹鼠、游蛇、雏鸟,一切都不见了,卫生状况着实令人 满意。
5.“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 飞起逃窜”中的“追捕”能否换成“追赶”或“追击”?为什么? 不能,“追捕”明确地表明了蝈蝈攻击蝉的目的,而“追赶”“追击” 则没有这种效果。
6.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 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 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百年之后 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③第二类净化器,工作热情同样高涨。村镇上几乎见不到有氨气刺鼻的 茅厕。这种情况如果能在城市出现,我们的难言之苦也就立即消除了。 当农民想独自一人呆一会儿的时候,随便一道矮墙,不管是一排篱笆还 是一排荆棘丛,都可以成为他所急需的一处避人场所。不言而喻,在这 等无拘无束的地点,你会撞见什么东西。陈年石堆上那些苔藓花饰、青 苔靠垫和长生草穗,以及其他那些美丽的装饰,吸引你走过去,来到一 堵加固葡萄树根土的装饰墙前。好家伙!就在布置得如此优美的掩蔽所 的墙角一带,有一大堆可怕的东西!你拔腿便走,什么苔藓、青苔、长 生草,一切都吸引不住你。不过,你明天再来。当你再度光顾这里,那 摊东西不见了,那块地方干干净净。原来,食粪虫已经光顾过此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 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呼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晚的艺术家
当蝈蝈鸣叫时 当蝈蝈捕杀蝉时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 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肉时
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效果:鲜明地表现蝈蝈的特点,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流露作者对蝈蝈的情感。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绿色蝈蝈这种 昆虫?重点写那个方面?
从“叫声”“外表特征”“食性”等方面
描写重点写了蝈蝈的食性。
声音特征:
窃窃私语
像滑轮……
喑哑、连续不断
尖锐、急促、
清脆、柔和……
外表特征:
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边大翼轻盈如纱
食性:
昆虫(如:蝉、金龟子)
《昆虫记》, 是一 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 制,共十卷。作者以 人性关照虫性,整部 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 热爱与尊重。
《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 “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
bèng 蹦 gōu 篝火
zhuó 啄 shòu 狩猎
dèng 蹬
shǔn 吮
xuānxiāo yīnyǎ 喧嚣 喑哑 xī sū 窸窣 jīn jīn 津津有味 jié 劫掠
mì cuàn 静谧 篡夺 chóu 更胜一筹
螽斯: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 种类无翅。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 有的种类也吃庄稼。 莴苣: 二年生草本植物。莴苣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 类。叶用莴苣又称春“生菜”,茎用莴苣又称 “莴笋” 。这里的莴苣可能指前者。 颚: 某些节肢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 嗉囊: 鸟类或昆虫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 下部,像一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 鸟类和昆虫的嘴。 喙:
1、了解作者 2、了解作品 3、生字读音 4、词语解释 5、课文解析 6、总结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 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 自然。通过自学,获得自 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 著作《昆虫记》,1880年 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 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 作,1915年11月去世,留 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 万字。
课文是怎样引出“绿色蝈蝈这一说明 对象的?”这样的开头好在哪里?
作者从国庆晚会写起,继而写蝈蝈捕蝉,蝉 在夜里不再鸣叫,要休息,但却突然发出绝 望的哀号,引出文章的 主角——蝈蝈。 这样的开头好处是通过对蝉等的描写,渲染 了一种紧张而沉重的气氛。烘托环境氛围, 并有利于将蝈蝈和蝉作对比,充分突出蝈蝈 的特性。
水果
青草 同类
作者是如何知道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 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 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 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 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作者不厌其烦地为绿色蝈蝈寻找食物并不断 探究蝈蝈喜欢吃蝉的肚子的原因,可见他对 绿色蝈蝈的热爱之情不言而喻,反映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征
形:苗条,匀称
色:嫩绿,淡白 声
来自百度文库
----柔和 昆虫:蝉、金龟子一类 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青草
习性


同类 ----群居
说明方法:
蝈蝈——蝉(叫声) 作比 较
蝈蝈——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