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ppt课件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2dee8e9408a1284ac8504389.png)
2、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 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蝈蝈 —— 蝉(叫声)
对比 蝈蝈 —— 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 ——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忌妒
课堂小 结
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 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 的昆虫。
“这位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 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 受而且抒写。”
——法国 罗斯丹
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写一写
啄 zhuó 蹬 dēng 吮 shǔn 中旬 zhōng xún 篝火 gōu huǒ 梧桐 wú tóng 狩猎 shòu liè
课堂练习一
看谁读的越快越准
gōu 篝火
shòu xuānxiāo yīnyǎ
狩猎 喧嚣
喑哑
mì 静谧
cuàn 篡夺
xīsū 窸窣
zhōng 螽斯
Wōjù sù náng huì 莴苣 嗉囊 喙
è 大颚
chóu 更胜一筹
táng 开膛破肚
你 会 读 吗?
rǎo
shòu háo xiāo yīn
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吮( shǔn )取 气氛( fēn ) 喑( yīn )哑 哀号(háo )
满载( zài )而归
嗉( sù )
匀称( chèn )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喙( huì )
颚( è )
shòu( 狩 )猎
cuàn( 篡 )夺
gōu ( 篝 )火
zhōng( 螽 )斯 更胜一chóu( 筹 )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35c1f5770bf78a6529541a.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3《绿色蝈蝈》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曲由昆虫演唱的“乡村夜歌”。
请一个同学来读。
乡村夜歌夏夜的乡村,那是个音乐的天堂,蝉“知了”“知了”唱着“热啊,热啊”,似乎在用歌声婉转地诉说,诉说着对生命的感悟。
这边还未唱罢,那边乡村歌手螽zhōng斯、蟋蟀便挎着吉他和三弦来了,清脆地唱起来:“嘻刷刷,嘻刷刷……”青蛙也敲打着小鼓、吹起洋号,来上一曲现代摇滚,田间里的纺织娘沙哑地伴奏着:“轧织、轧织……”而蚯蚓也不甘示弱,在田间地头唱起“窸窣”的歌,那歌声犹如诗人在低吟。
好一曲乡村夜歌。
师析:在这曲“乡村夜歌”中,我们赏欣到了众多的昆虫的声音,在我们将要学到的23课“绿色蝈蝈”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到“蝈蝈的歌声和乐段”。
板书课题23 绿色蝈蝈。
作者法布尔二、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涉及练习二)2.品味课文精彩的语言,体会小品文生动活泼的笔法(也是本文写法特色,也是法布尔《昆虫记》的写法特色)(重点,涉及练习三)3、学会一种开头方法:叙事性开头方法——通过叙述别的事,引出所要写的对象,达到点题的目的。
(难点,涉及练习一)4、学习作者实事求是、严谨实证的科学精神(涉及练习四)三、检查字词预习1.啄zhuï: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
2.蹬dýng:同“登”。
3.吮shǔn:聚拢嘴唇吸。
4.中旬zhōngxún: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十一日至二十日5.篝火gōuhuǒ:古指用竹笼罩的火,今指在野外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
6.梧桐wútïng: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
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
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7.狩猎shîuliâ: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
8.喧嚣xuünxiüo:声音杂乱,不清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d5faf4e56529647d26285265.png)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
从小迷恋大自然。
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课文《绿色蝈蝈》赏析汇总一篇
![课文《绿色蝈蝈》赏析汇总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425a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a.png)
课文《绿色蝈蝈》赏析汇总一篇课文《绿色蝈蝈》赏析 1课文《绿色蝈蝈》赏析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岁,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
绿色蝈蝈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
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先让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画出生字词。
然后读第二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课文内容。
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从第3段开始介绍蝈蝈。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
先写它的歌声。
蝈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
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
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特别是“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进入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
精心整理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参考资料
![精心整理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fd568c6f8c75fbfc77db2f4.png)
精心整理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参考资料一、整体把握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先让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画出生字词。
然后读第二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课文内容。
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从第3段开始介绍蝈蝈。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
先写它的歌声。
蝈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
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
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特别是“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进入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
这部分内容是观察金属网罩里的蝈蝈。
作者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
蝈蝈长得什么样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接下来,作者写蝈蝈的食物。
作者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207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3.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绿色蝈蝈【教学目标】1、唤醒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课文内容。
2、理解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昆虫的世界》,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近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
与它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
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
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一下作者)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动画,学生听读,并观看情景画面,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手。
3、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哪些及看得快的经验。
4、归纳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法的要求:⑴去粗取精;⑵扫描跳跃阅读;⑶思维集中;⑷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内容:⑴形态特征;⑵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⑶种类及分布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绿色蝈蝈(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绿色蝈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b89ed48d7c1c709a1452f.png)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自我小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shòu)喧嚣.(xiāo)窸窣.(sū)B.喑.哑(yīn)静谧.(mì)篡.夺(zuàn)C.筹.码(chóu)螽.斯(zhōng)挣.扎(zhèng)D.角.色(jiǎo)鸟喙.(huì)和睦.(mù)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归纳词语。
(1)自然界中每天都上演着野生动物________(动物界中弱者被强者吃掉)的生存竞争场面。
的小偷从5(2)一名男子正准备入室行窃时,户主家中的报警器警报大作,惊慌失措....楼摔下来摔成重伤。
(3)张恨水常将读来的故事讲给弟妹们或邻家的孩子们听,中间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孩子们听得____________(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4)现在很多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1)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说明为唯一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B.《绿色蝈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C.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D.《绿色蝈蝈》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5.下面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②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③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④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
⑤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⑥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b5c4780a3968011ca2009128.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法布尔(法)⑴现在是七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
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⑵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
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
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
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⑶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
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⑷在六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
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⑸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8dfc20650e52ea5418980e.png)
• 第5段:“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其结果是 疑问的。”运用作比较,将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进行比较 强调了蝈蝈的勇敢。
• 第10段:“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 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 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 用作比较,将螳螂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行径和蝈蝈吞吃 现象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蝈蝈也有贪婪的一面。
例文:迎接主人:每次我回来,它都会腾跃撒 两只前脚搭在我的肩上,长长的舌头舔我的脸 当我们一前一后地进门时,邻居们都说我们在 际舞。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准 静谧( m)ì 吮取(
)shǔn
下 喑哑( yīn) 篡夺(
)
列 鸟喙( hu)ì 莴苣(
)狩猎
词 ( ) sh嗉òu囊( 语 下颚( zhōn)g
)螽斯(
读一读、写一写
(rǎo) (yīn yǎ) (háo ) (shòu) (xiāo) (kù)
扰乱 喑哑 哀号 狩猎 喧嚣 酷爱
(mì) (cuàn) (chèn) (kù)
头小颈长四脚短,
硬壳壳里把身安,
猜
别看胆小又怕事, 要论寿命大无边。
谜
小小诸葛亮,
小小飞贼,
稳坐中军帐,
武器是针,
布下八卦阵,
抽别人血,
捉拿飞来将。
养自己身。
窈窕淑女, 爱穿绿衣, 身材优美, 蝉的天敌。
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23 _绿色蝈蝈
![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23 _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58f65fdd1a37f111f1855bfb.png)
正音正形
1.字音 (把不读不准的字标在书上) 扰 ( rǎo )乱 狩( shòu)猎 喑( yīn )哑 静谧( mì) 篡( cuàn )夺 劫掠( lüè ) 窸窣(xīsū )作响 螽(zhōng)斯 莴苣( wōjù ) 颚( è ) 嗉( sù)囊 喙(huì) 吮(shǔn)吸 作( zuò)料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 蝈追捕蝉,而蝉则在逃窜。
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 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 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 士学位。52岁开始著作《昆虫记》,67岁后的35年 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92岁 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称呼: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歌手、 蝉的屠夫、进攻者
行文生动,描写形象, 给人以深刻印象。
品味体会
课文对绿色蝈蝈的 描写细腻生动,同时也 写出了对蝈蝈的深厚情 感,请小组合作找出几 处这样的句子体会作者 的情感。(各组员做好 分工)
品味体会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写出了……(事物)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 (事物) 的……感情。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 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 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 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 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 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达尔文评价说:难以 效法的观察家。他还被拿破仑三世接见,被法国文 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 奖候选人。
至 岁 妻 子 , 一 个 儿 子 , 一 个 女 儿 相 继 去 世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7494e677232f60ddcca1d1.png)
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 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 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编辑
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 的维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 为 “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他是 当之无愧的。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国)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 容,认识了解蝈蝈形体特征以及其生活习 性。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 点及表达效果。
你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吗?
速读全文,听
有话对你说
1.你知道俺长得什么样子吗? 2.你能模仿俺的叫声吗? 3.你能帮俺制定一个食谱吗? 4.你能为俺建立一个虫虫档案吗? 提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虫虫档案
有话对你说
1.你喜欢我的这篇文章吗?你最喜欢那 些语句?你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 怎样的?
《绿色蝈蝈》
小飞贼,水里生, 干坏事,狠又凶, 偷偷摸摸吸人血, 还要嗡嗡叫几声。
一个姑娘真可爱, 专把树叶当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 织成丝绸做穿戴。
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 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穿绿褂的大肚哥,蹲在笼中真快活。 咕呱咕呱咕咕呱,不会跳舞爱唱歌。
昆虫总动员
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 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读准下列词语: 喧嚣(xuān ) 劫掠( jié ) 静谧( mì ) 吮取( shǔn ) 喑哑(yīn)篡夺(cuàn) 鸟喙( huì )莴苣( wō )狩猎( shòu ) 嗉囊( sù )螽斯( zhōng)下颚( è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绿色蝈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绿色蝈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9902d0a6c30c2258019e53.png)
)
(3)弱肉强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惊慌失措 (2)贪婪 (3)指动物 界中弱者被强者吃掉。(4)形容说话声音很小。
三、据义填词
(1)
:比较起来,更加好一些。
(2)
:形容十分有兴趣、有滋味。
(3)
: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 告材料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 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 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 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 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 景、生活状况等等,不妨把《昆 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 材料。
【作品介绍】
《昆虫记》不仅仅局限于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 而是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 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映 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 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 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 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 描写微小昆虫的书成为读者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 思想的鸿篇巨著。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 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 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 更深刻的印象.
2.在写蝉的声音与进食时, 与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
1、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 2、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 3、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4、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通过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 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 如指掌。
3. 蝈蝈喜欢吃蝉的腹部,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一问题的? 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a412c00b4e767f5bcfceba.png)
23《绿色蝈蝈》《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讲义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篇饶有风趣的小品文,作者选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稠密的爱好,也有喂食小动物的阅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一般、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阅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了解课文内容,归纳蝈蝈的日子习性。
2、品尝言语,品析美词佳句,领会言语特征。
3、学习法布尔的探求精力和调查办法,培育科学精力和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
1.培育阅览才能——全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尝言语——品析美词佳句,领会言语特征。
经过比较、剖析,引导学生感触文章的笔法特色;感触、学习法布尔的探求精力和调查办法。
一课时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调查漫笔,是一篇美丽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力与人文精力高度结合,描绘生动,饶有风趣,在重复吟诵中体会生动逼真的言语特色,如拟人方法的运用及表达作用。
研讨指点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风趣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讲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在探求的积极性,为深层掌握辞意供给宽广的活动空间。
榜首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喜欢哪种动物或昆虫?把它介绍给咱们。
看来咱们对事物的调查是很翔实的,介绍了中较好掌握住事物的特征,今日咱们就来知道其间的一种小动物——绿色蝈蝈。
二、了解作者法布尔,法国闻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人家中,从小迷上大天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完结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居处------“荒石园”里完结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以很多科学陈述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作,文体根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不只翔实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讨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讨的动因、生平志向、常识布景、日子状况等等,无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材料。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国际的维吉尔”的称谓,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谓他是名副其实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6684b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9.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绿色蝈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
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
“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局部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式]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
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
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
今天,我求将接触到厂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儿他就是法布尔。
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假设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3 绿色蝈蝈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3 绿色蝈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bb64d783d049649b6658f9.png)
5.难点突破 师: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在 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以及这样写所产生的效果。 生甲: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 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 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 称之为“蝉的屠夫”。 生乙: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5.“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 飞起逃窜”中的“追捕”能否换成“追赶”或“追击”?为什么? 不能,“追捕”明确地表明了蝈蝈攻击蝉的目的,而“追赶”“追击” 则没有这种效果。
6.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 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 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百年之后 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③第二类净化器,工作热情同样高涨。村镇上几乎见不到有氨气刺鼻的 茅厕。这种情况如果能在城市出现,我们的难言之苦也就立即消除了。 当农民想独自一人呆一会儿的时候,随便一道矮墙,不管是一排篱笆还 是一排荆棘丛,都可以成为他所急需的一处避人场所。不言而喻,在这 等无拘无束的地点,你会撞见什么东西。陈年石堆上那些苔藓花饰、青 苔靠垫和长生草穗,以及其他那些美丽的装饰,吸引你走过去,来到一 堵加固葡萄树根土的装饰墙前。好家伙!就在布置得如此优美的掩蔽所 的墙角一带,有一大堆可怕的东西!你拔腿便走,什么苔藓、青苔、长 生草,一切都吸引不住你。不过,你明天再来。当你再度光顾这里,那 摊东西不见了,那块地方干干净净。原来,食粪虫已经光顾过此地。
④这些掩埋工提供的服务,对卫生意义重大;而我们,则正是这持之以 恒的净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然而,我们遇到这些忘我的劳动者,投去 的只是一种轻蔑的目光;不仅如此,还用民间俗语给它们起了种种难听 的名字。这仿佛成了一条规矩:做好事的,到头来要受鄙视,背上臭名, 挨石头砸,被脚后跟碾得粉身碎骨。蟾蜍、蝙蝠、刺猬、猫头鹰,还有 别的一些动物,它们都辅助人类工作,却无一不遭到同样的悲惨下场。 殊不知,它们为我们服务,可要求我们的只是多少能手下留情而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7a5700cc7931b765ce1511.png)
三.自由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朗读.
喧嚣(xiao)劫掠(lue)静谧(mi)吮取(shun)
气氛(fen)满载而归(zai)
喑哑(yin ya)
四.细读课文
1.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哪 里找到的?
我读到了一只...的蝈蝈,在...自然段...句 找到的。
声音柔和 漂亮,爱吃鲜肉
3.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每层 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层(1~2):“我”被田野里的昆虫音乐会吸引,用 蝉的哀鸣引出本文主人公蝈蝈。 第二层(3):重点描写蝈蝈的叫声。 第三层(4~11):介绍蝈蝈的习性,重点描写其食性。 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 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 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勇敢且爱吃蝉肉
爱吃甜食和青草 因为吃同类而显得贪婪 吃东西时自私但彼此和睦共居
2.文章第1,2自然段在讲什么内容?本文是介绍蝈蝈 的,文章开头有没有直接写蝈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第1,2自然段写别人都在狂欢庆祝国庆,唯独 “我”在倾听田野的演唱会,被休息的蝉的哀 鸣声所吸引,这时主人公才正式登场;文章开 头并没有直接写蝈蝈,这样写的用意是写出昆 虫们的音乐会比广场的狂欢更能吸引作者,也 说明作者对事业的热爱与执著。作者的写作思 路独具一格,富有匠心。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 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 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 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 “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 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形:苗条,匀称
色:嫩绿,淡白 声
----柔和 昆虫:蝉、金龟子一类 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青草
习性
食
住
同类 ----群居
说明方法:
蝈蝈——蝉(叫声) 作比 较
蝈蝈——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1、了解作者 2、了解作品 3、生字读音 4、词语解释 5、课文解析 6、总结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 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 自然。通过自学,获得自 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 著作《昆虫记》,1880年 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 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 作,1915年11月去世,留 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 万字。
mì cuàn 静谧 篡夺 chóu 更胜一筹
螽斯: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 种类无翅。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 有的种类也吃庄稼。 莴苣: 二年生草本植物。莴苣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 类。叶用莴苣又称春“生菜”,茎用莴苣又称 “莴笋” 。这里的莴苣可能指前者。 颚: 某些节肢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 嗉囊: 鸟类或昆虫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 下部,像一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 鸟类和昆虫的嘴。 喙: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绿色蝈蝈这种 昆虫?重点写那个方面?
从“叫声”“外表特征”“食性”等方面
描写重点写了蝈蝈的食性。
声音特征:
窃窃私语
像滑轮……
喑哑、连续不断
尖锐
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边大翼轻盈如纱
食性:
昆虫(如:蝉、金龟子)
《昆虫记》, 是一 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 制,共十卷。作者以 人性关照虫性,整部 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 热爱与尊重。
《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 “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
bèng 蹦 gōu 篝火
zhuó 啄 shòu 狩猎
dèng 蹬
shǔn 吮
xuānxiāo yīnyǎ 喧嚣 喑哑 xī sū 窸窣 jīn jīn 津津有味 jié 劫掠
水果
青草 同类
作者是如何知道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 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 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 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 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作者不厌其烦地为绿色蝈蝈寻找食物并不断 探究蝈蝈喜欢吃蝉的肚子的原因,可见他对 绿色蝈蝈的热爱之情不言而喻,反映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 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呼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晚的艺术家
当蝈蝈鸣叫时 当蝈蝈捕杀蝉时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 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肉时
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效果:鲜明地表现蝈蝈的特点,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流露作者对蝈蝈的情感。
课文是怎样引出“绿色蝈蝈这一说明 对象的?”这样的开头好在哪里?
作者从国庆晚会写起,继而写蝈蝈捕蝉,蝉 在夜里不再鸣叫,要休息,但却突然发出绝 望的哀号,引出文章的 主角——蝈蝈。 这样的开头好处是通过对蝉等的描写,渲染 了一种紧张而沉重的气氛。烘托环境氛围, 并有利于将蝈蝈和蝉作对比,充分突出蝈蝈 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