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2、最终产值:在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凡是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叫做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两种产品之间直接消耗关系的数量表现,又叫技术系数,记aij为直接消耗系数,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所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
4、国民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获得的原始收入的总和。
5、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核算以社会资金运动和收入分配流量为核算对象,系统地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资金来源与运用、部门间资金的流量与流向和资金余缺调剂的情况。
6、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指一国金融当局用于平衡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资产,它包括黄金、外汇等。
7、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指对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期初、期末所拥有资产负债存量状况的核算,以及该时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流量的核算。
8、购买力平价:就是按照基准国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来确定不同币种之间的货币购买力。
3.公共消费支出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4.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际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3.消费率是最终消费支出额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
即: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指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贷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5.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
一,名词解释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就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不包含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产品和劳务的货币净额。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含答案)题目: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A: 500元B: 480元C: 470元D: 400元答案:C题目: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
A: 只包括货物进出口B: 只包括劳务进出口C: 只包括外汇转移D: 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答案:D题目: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A: 资产B: 负债C: 资产和负债D: 负债和净值答案:D题目: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 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 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 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 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答案:C题目: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金融资产的增减B: 金融负债的增减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 资金余缺答案:A题目: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答案:C题目: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为基础。
A: 国民收入核算B: 企业资产负债核算C: 存量核算D: 国际收支核算答案:B题目: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A: 产业机构部门B: 企业C: 法人D: 常住机构单位答案:D题目: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 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C: 再分配关系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答案:B题目:服务的特点是()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答案:B题目:人口出生数是一个()。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既可以是时点指标,也可以是时期指标D: 以上都对答案:B题目: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A: 增加值B: 营业盈余C: 初次分配总收入D: 可支配收入答案:D题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简答题(国民经济核算)
简答题ABC1、从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账户综合的积累账户中可以考察哪些综合关系?答:从机构部门帐户综合的积累帐户中可以考察如下综合关系:(P245、250)(1)各机构部门的资本形成与资金筹集、金融资产购买与金融负债、其他积累中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变化、重估价之间的联系。
(2)各机构部门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综合或合并关系。
(3)国外与国民经济总量及各机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关系,主要是资本转移和国际金融的融通关系。
DEFG1、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与会计帐户之间有何差别?又有何联系?在实践中,国民经济核算帐户能否直接根据企业会计帐户的资料来进行编制?答: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与会计核算帐户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帐户只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其联系表现为:会计核算帐户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帐户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帐户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在实践中,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不能直接根据企业会计帐户的资料来进行编制,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调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2、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答: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目的:一是预测本年度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二是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
短期核算的特点:①核算期为月度或季度;②核算范围仅限于国民经济运行的部分环节和部分流量;如短期内的GDP。
③短期核算的准确性不如年度核算。
H1、宏观资产负债核算与微观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怎样?答:宏观资产负债核算就是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1.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答:国民经济是指⼀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
国民经济由该国经济领⼟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2.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功能答: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套既定的概念和⽅法对⼀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个国家)在⼀段时期内的状况进⾏系统的定量描述和宏观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就是对⼀个复杂的经济总体在⼀段时期内的状况进⾏系统的宏观核算,通过核算,提供⼀套系统的数据来显⽰国民经济过程及其结果,作为进⼀步评价和分析的依据。
这些核算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由此可以为监测、分析和评估经济运⾏提供动态连续的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特征或功能特点为: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全⾯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市场性,着眼于市场经济特征进⾏核算。
系统性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有⼀个基本特征。
功能:①提供经济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情况;②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因果机制,⽀持运⽤计量经济⽅法进⾏宏观经济分析;③⽀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状况的评价,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④为国际⽐较提供⽀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管理和分析;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协调作⽤。
3.常住单位和⾮常住单位答:⼀个单位在⼀国经济领⼟上拥有⼀定的活动场所(住宅、⼚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定的时期(⼀般以1年为标准),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是该国的⼀个常住单位。
如果⼀个单位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常住单位⽽被视为国外。
4.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的区别答: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单位是进⾏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能够编制⼀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
基层单位⼜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个地点、从事⼀种或主要从事⼀种类型⽣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核算资料的⽣产单位,它只是⽣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独⽴的财务决策。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试题及答案小抄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选择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C )。
A.要素价格 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C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D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8. SNA采用的是( A )。
A.全面生产概念 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 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 D )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 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 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A )。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二
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二)一、总消费包括哪些内容?所谓总消费,就是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消费支出总额。
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
居民消费是居民为了个人最终消费需求而购买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全部支出。
包括:1.居民用货币直接购买的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不包括购买商品房和用于生产目的的支出)。
2.居民直接购买的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劳务支出,如交通费、房租、水电、洗理、医疗保健、保险、教育及文化等支出。
3.居民得到的免费或低于市场价格的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如医疗费、学杂费以及单位发放的各种实物及文化娱乐的消费。
4.居民自产自用的计入社会总产出的物质产品,如居民自产禽畜产品、自用的农副产品、自有住房的虚拟折旧等。
社会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集体消费两部分。
政府消费是财政支出中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即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拨款和专项拨款;对市政设施、环保、环卫、园林等部门的拨款(但不含固定资产投资额八集体消费,是各种生产单位和团体支付的与本身生产活动无关的仅供集体最终消费的支出,如集体福利、生活、娱乐的消费。
二、居民消费是如何计算的?居民消费实际上是本国或本地区居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或地区内)、国外(或地区外)用于个人物质和文化教育等精神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从实物形态来说,包括居民个人日常生活中食品、衣着、家具、日用杂品、文化教育用品、各种耐用消费品、水电燃料、房租以及各种文化生活服务等支出。
居民消费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收支平衡法和直接计算法。
1、收支平衡法先计算居民的全部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再从全部收入中扣除不属于居民消费的支出,如居民储蓄、购买证券、购置商品房及各种转移支出(如捐赠、规费、所得税等),即得居民消费额。
通过收支平衡法计算的居民消费,可以反映居民收入来源和增长的原因;反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同社会消费品可供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解答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解答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及意义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目的是了解和衡量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意义: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表示一国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是衡量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经济核算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示国家内居民和企业在境内和境外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包括国内和对外交易。
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国民在一定时间内参与生产活动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利润、以及政府转移支付等。
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在于:1.揭示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结构,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2.评估经济政策效果: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对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依据,政府可以根据核算数据来调整和改进经济政策。
3.国际比较和竞争: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使不同国家的经济数据具有可比性,并为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提供数据支持。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包括资产和收入两个视角的核算原理。
1.资产视角的核算原理:资产视角主要关注经济单位的资产变动和资产配置情况。
基本原理是按照经济主体和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包括资金流入和流出、投资和储蓄、资本形成和消耗等。
2.收入视角的核算原理:收入视角主要关注经济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按收入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包括工资、利润、税收、转移支付等。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同视角下对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和统计,从而得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的核算指标,包括GDP、GNP和国民收入等。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考试用-全部章节综合汇总-单选多选判断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总收入D、社会最终产品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A、包括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D、以上都对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5.常住单位是指(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ﻩ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 领土、领海、领空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 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ﻩC.第三产业 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C.行业部门D.综合部门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根据咨询的内容来确定产业12.保险公司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A.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 )确定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
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
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
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
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
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
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
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B。
关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知识
+生产税 净额 +固定资 产折 旧 +营业盈余 )来计 算其 业增 加值的衔接方法,首先应确定企业 所属 的国民经 4 问: 如何将季度 G D P转换为月度 G D P ? 答 :我 国的 G D P核算 目前只有 季度和年度核 算 ,
业 现价 和不变价增 加值分 别进行衔 接 , G D P 、 次 产业 住 户部 门最终消费 。
增 加值是衔接后 的行业增 加值 的汇总 。 即, 衔接后的农 林 牧 渔业 季 度 现价 增加 值 为第 一 产业 季 度 现价 增 加
7 问: 中国有全社会 的总产 出数据吗?
2 问: 建筑业增加值 如何扣除价格上 涨成分 ?如 度 的季度 核算 的基期 数据 。不会在没有 季度核算 的情
何理解 可比价格 ?
况下 , 直接 由年度核算数据得 出季度数据 。 月度 核算 和季度核 算之 间的关 系应该 也是 如此 ,
答: 建筑业 扣 除价 格 因素( 无论 上涨 还是 下 降 ) 的
价 国内生产 总值是把按 当期 价格计算 的国 内生产 总值 济建设 费 、 社会保障等支 出算不算政府消费 ?
换算 成按某个基期价格计算 的价值 , 从而使两个不 同时
答: 支 出法 G D P中的政府消 费主要包含科教 文卫
期 的价值进行 比较时 , 能够剔 除价格变化 的影响 , 以反 费 、 行 政管理 费 、 国防费 、 公共安 全 、 外交等各项支 出 中
收 入
终核 实后 , 要根据年 度数据对季度数 据进行修 订 , 使 季 据计算 , 具体公式如 下 : 度数据与年度数据 保持一致 。我 国 目前对季度 G D P数 据修订 的方法是 比例衔接法 。 比例衔 接法的基本做法 是 :首先对 国民经济各行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1 问: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如何进行核算的?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
①生产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
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
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②收入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收入角度来反映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
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收入法核算公式: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③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
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支出法核算公式: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2 问:我国如何核算季度GDP?答:我国季度GDP核算是采取分行业核算的方式,即先核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各行业的季度现价增加值和不变价增加值,再分别加总得到季度现价GDP和不变价GDP。
季度现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增加率法、相关价值量指标推算法以及利用不变价推算现价等方法。
季度不变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相关物量指数外推法。
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参考每季度发布的季度核算说明。
3 问:季度和年度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如何查找?答:季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在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发布,具体日期参考当年《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
国民经济核算问答题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农业普查知识讲座(一)1.什么是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表式和统一内容,主要采取普查人员直接到户、到单位访问登记的办法,全面收集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情况,为研究制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十年或五年一个周期开展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在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在1997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现场登记工作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此之前需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普查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另一方面制定农民致富政策、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业普查提供大量的基础信息。
通过农业普查,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可以进一步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科学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使农村能与城市一起快速发展; 通过农业普查,政府决策部门可以了解支农政策,如粮食直补、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改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政策的实施情况与效果,为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服务,让大多数农民能尽快致富; 通过农业普查,能够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出来,为新农村建设投资找到突破口,为加强反贫困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到着力点。
3.农业普查的对象是谁?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普查对象是全国(除港澳台)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通俗地说,就是“住在农村的”和“从事农业的”单位、个人全部都是普查对象,具体是指: (一)农村住户。
无论是否从事农业、是否从事生产经营,无论是本地户还是外来户,也无论是否农业户籍,农村地域的所有住户都是本次农业普查的对象。
(二)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是指在城镇地域经营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户。
国民经济(简答题)
国民经济(简答题)第一章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等,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
2.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整体的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3.试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核算体系建立在以“五大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经济总体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国外账户)为主体的二元结构基础之上,其中还有附属表对其进行补充。
核算内容:反映物质产品生产、交换和使用的实物运动,还注重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的建立和发展阶段(建国初期)。
第二阶段:MPS体系与SNA体系并存(1985-1992年)。
第三阶段: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特点:(1)扩大了核算范围(2)充实核算内容(3)改进核算方法(4)提高国际对比能力。
第二章1.什么是机构单位、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基层单位、经济领土、经济流量和存量、交易,交易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机构单位是能够独立地拥有资产、承担债务,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单位进行经济交易,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2)常住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测试题(题库版)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国民经济核算测试题(题库版)1、单选一个机构部门的资产净值()。
A、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资产和财富B、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资产和财富C、衡量的是国民经济的财富D、衡量的是该机构部门的财富答(江南博哥)案:D2、填空题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分类。
正确答案:产业部门3、填空题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正确答案:经济学4、填空题一个国家的初次分配总收入称为(),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之和。
正确答案:国民总收入5、多选人口构成统计的内容包括()。
A.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B.人口的经济构成C.人口的出生构成D.人口的地区构成E.人口的社会构成正确答案:A, B, C, E6、填空题房地产业和电力属于前者为第()产业后者为第()产业。
正确答案:三;二7、单选在投入产出表中,下列()平衡关系是错误的。
A.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B.中间投入+最终产值=总产值C.各部门总投入之和=各部门总产出之和D.每个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正确答案:D8、问答题简述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正确答案: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第一象限是中间产品象限,是投入产出表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各部门的产品周转情况和经济技术联系。
其中的数据有两层含义,既反映各横栏中各产品提供部门生产的产品数量及产品的去向,又反映纵栏各部门的产品消耗情况及来自哪个部门;第二象限是最终产品象限,反映各部门产品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情况。
这个部分既反映了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又反映了最终产品用于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数量及结构,描述了各社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第三象限是再分配象限,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经过多次再分配之后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
9、单选生产核算的核心是()。
A.财政收入B.居民生活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总收入正确答案:C10、单选下列部门不核算非金融资产的是()。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 支出法4. 生产法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答案: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民收入(NI):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包括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
3. 支出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
4. 生产法: GDP核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来核算GDP。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由联合国统计署制定的一套全面的、系统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核算体系,用于描述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二、填空题(5道题)1.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 支出法GDP的四大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
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____。
4. 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家庭中____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5.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____和____。
答案:1. 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3. 经济增长速度4. 食品支出5.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a. 生产总量b. 生活水平c. 经济健康状况d. 收入分配情况2. 下列哪一种支出不包括在支出法GDP中()。
a. 消费支出b. 投资支出c. 政府购买d. 转移支付3. 国民收入等于()。
a. GDPb. GDP -折旧c. GDP -间接税d. GDP -折旧-间接税+ 补贴4. 下列关于生产法计算GD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括所有企业的总收入b. 仅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c. 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d. 包括所有产品的市场价格5. GDP平减指数主要用来反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总量。
它表示全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成的收入总量。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计算题:1、解:2003年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2+8+4+21=65(亿元)2、解:(1)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出口—进口)=5600+2510+2018+24+3 +(1200—1060)=10287(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10287—5240—1480—(610—15)=2972(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4、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各项分析如下:(二)各项分析如下:2000年至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一)为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有关内容,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这个知识问答,主要内容依据课程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实际,以便学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中国的应用。
如果此问答中有与现行教材内容不一的地方,以教材内容为准。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交换、使用的国民经济循环过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表现为产品实物运动和货币资金运动对立统一的过程。
实物动体现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资金运动体现收入分配和资金融通形成消费和投资过程。
资金运动既伴随实物运动而产生,又可脱离实物运动而单独发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按照经济活动的观察时间,经济循环则表现为反映一定时期运动过程的经济流量,以及经济活动积累结果在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存量,即从存量开始,经过经济流量形成净增流量,最后达到新的存量,形成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
具体来说,在会再生产中,生产活动是起点,在期初资产的基础上,生产者投入劳动进行生产,产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经过分配与再分配,其中一部分用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剩余部分通过储蓄形成积累,最后通过投资者的投资支出来完成经济的循环。
在社会再生产中,投资也是一种再生产行为,它是本次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下次经济循环的起点,这是因为投资活动会引起存量的变化,下次经济循环中生产所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会以新的数量规模发生作用。
2.国际上存在的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区别是什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存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以欧美等国家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honal accounts,简称sna );另一是以前苏联为首原经互会成员国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属于mps范畴,但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已逐步与sna接轨,国务院文件标志着全面转轨。
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主要有:(1)核算范围不同: mps以物质产品生产为核算范围,把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以外,影响了对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完整性。
sna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
snh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巨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3)核算方法不同: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结构不够严密。
sna采用复式记帐法,运用帐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经济体制下宏观决策和宏观监督的需要。
整个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o-1984年,为实施mps体系阶段。
它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过去的经济管理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这一核算体系的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统计范围太窄,侧重于反映物质生产,不能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情况,同国家加快发展社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侧重于反映实物流量,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三是侧重于生产核算,分配、消费、积累等方面的核算比较薄弱,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情况,同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结果和进行总体平衡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核算体系。
第二阶段,即从1985年一1993年,为mps和sna体系共存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阶段,它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相适应。
我国在继续执行mps体系的同时,从1984年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于1985年第一次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这期间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协作,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试点,于1992年设计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针对旧体系的不足,新体系扩大了核算的范围,充实了核算内容,改进了核算方法,提高了国际对比能力。
其主要特点是兼顾两大体系的要求,可进行两种体系的相互转换。
但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年文本)》仍然带有深刻的mps核算体系的痕迹。
第三阶段,即从1994年开始,进入和国际通行的国民帐户体系(sna)接轨的阶段。
4.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户两大部分组成。
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包括五张基本表和七张补充表。
基本表包括:—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一投入产出表—一资金流量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资产负债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对社会生产和使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投入产出表侧重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揭示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资金流量表着重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流量和流向以及各部门投资资金的筹集情况;国际收支平衡表叵映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资产负债表则是对全社会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存量规模及其在各部门的分布状况进行全面核算。
补充表包括:——人口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自然资源表——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平衡表——企业部门产出表——企业部门投入表——综合价格指数表——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经济循环帐户是运用帐户核算方法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它包括经济总体帐户、机构部门帐户及产业部门帐户。
这些表式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再生产核算表保持五个子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每张表侧重于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某一方面的完整描述,是对经济循环帐户在某些方面的具体化和延伸。
经济循环帐户把社会再生产核算表中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基本指标连接起来,形成一套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帐户体系,系统地描述国民经济循环过程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内在联系。
5.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需的资料是如何采集的?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资料的采集渠道。
采用sna较早的西方国家,包括英、美、法等国主要是从宏观上采集基础核算资料,来源有政府的财政、农业、劳动等经济管理部门,也通过一些贸易联合会、工会等民间组织搜集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在利用这些资料时必须进行甄别、调整。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来源既要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加强宏观资料的搜集,同时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直接搜集微观资料与宏观经济核算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宏观资料的采集主要来自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外汇管理、国资管理、经济协作管理、海关统计、劳动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工业、第三产业、投入产出等普查。
微观资料的采集主要是依据各专业统计建立的社会、经济、科技的统计资料,并作必要调整和转换。
6.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关系是什么?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是有区别的。
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凋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业务核算是以某项专门的管理为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各种业务量的变动。
因此业务核算也有自身的任务,它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在计算方法和口径上仅适合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很难直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样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和加工。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核算单位是如何定义的?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采用的基本核算单位通常有两种:(1)基本单位: 是指在一个地点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生产单位,通常可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一个基本单位应该就是一家工厂、商店、或一个办事处、服务部,但实际上现在仅从事单一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已很少了,极大部分企业除了从事一种主要生产活动外还要兼营其他的生产活动,这就需要将企业按不同的生产活动性质尽量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单位,以满足分析和观察不同生产活动的规模和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的需要。
我们通常所说的按三次产业分类,就是按基本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2)机构单位: 是指拥有产权、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及核算盈亏、有权同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独立帐户的经济实体。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机构单位通常可理解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
所有机构单位的集合就是机构部门,由于不同的机构单位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相同,因此设立机构部门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属于同一类经济活动与货币收支活动性质的机构单位结合在一起,以观察不同经济职能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
国家规定,每十年内,逢1,6年份进行全国基本单位普查。
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包括众多的价值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即国民总收入)、社会总产出等,由于不同指标的目的、方法以及所处的核算阶段各不相同,会产生不同的核算价格,因此分清各种价格的内涵和用途是我们进行各项核算的首要条件。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出现的价格主要有: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现行价格(当年价格)、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1)生产者价格:从生产者角度进行的估价,是生产者在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价格。
工业品出厂价格、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等,所使用的就是生产者价格。
(2)购买者价格:从购买者角度进行估价,是购买者实际支付的价格,如居民购买消费品价格、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等,所使用的就是购买者价格。
(3)现行价格(当年价格):产品和劳务在生产和交换时实际发生的的市锡价格,是研究社会产品和劳务实际交换价值总量的计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