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3 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https://img.taocdn.com/s3/m/7f4cc8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4.png)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三年级的语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勇敢地寻求解答的故事。
在这篇课文中,孙中山先生描述了自己小时候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
当他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他没有选择放弃或逃避,而是勇敢地向老师寻求帮助。
通过这个故事,孙中山先生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且要积极寻求解答。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提问,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或批评。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生字解析带练习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生字解析带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83e0217cd184254b3535c6.png)
《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课文记叙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写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4~7):写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这段书的意思。
第三部分(8~9):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不懂就要问》生字解析多音字:背:bèi后背bēi背包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juān圈在家里同音字:jiè:戒(戒烟)借(借口)duàn:段(路段)断(中断)近义词:霎时~刹那详细~详尽流利~流畅糊里糊涂~迷迷糊糊鸦雀无声~万籁俱寂反义词:详细一粗略认真一马虎糊里糊涂一清清楚楚鸦雀无声一人声鼎沸词语解释: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这里是描写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
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霎时:霎时间,极短时间。
吓呆:害怕得呆住了,形容十分害怕。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词语拓展:AAB式:摆摆手点点头摇摇头伸伸腰踢踢腿弯弯腰招招手表示时间短:霎时顷刻转眼片刻刹那间一眨眼一瞬间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叽叽喳喳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粉身碎骨《不懂就要问》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bèi bēi) 背包(bèi bēi)圆圈(quān juàn) 猪圈(quān juàn)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
2.你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3.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不懂就要问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不懂就要问](https://img.taocdn.com/s3/m/33b0f75425c52cc58ad6be0e.png)
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每天 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 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 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 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 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 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bèi sònɡ lì duàn
背诵 照例 段落
hú tu
dāi
糊涂 吓呆
在词语里 读轻声
jiè
lì
戒尺 厉声
chǔ
清楚
liàn
练习
ái
挨打
多音字
背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
bèi
表示后
个一个地背诵。 背。
表示用
背驮东
bēi
西。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
。
表示圆 圈。
指时间很短 。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 带着这一问题默读4—7自然段,并 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
问道:“你会背了吗?”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 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 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 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 点儿也不懂。
前后照应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 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问》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d5ca74284ac850ad0242ed.png)
3.不懂就问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3.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们交流。
【语文要素】4.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一.我会读。
二类字: 背b èi 诵s òn ɡ 例l ì 圈qu ān 段du àn 练li àn 糊h ú 涂t ú 呆d āi 戒ji è 厉l ì 挨ái 楚ch ǔ易错音:背.诵(b ēi b èi ) 背诵.(s òng sh òng ) 照例.(l ì li è) 圆圈.(qu ān ju àn ) 分段.(du àn d ùn ) 练.习(li àn li è) 糊.涂(h ú hu ) 糊.涂(t ú tu ) 吓呆.(d āi d ēi ) 戒.尺(ji è ji àn ) 厉.声(l ì w àn ) 挨.打(āi ái ) 清楚.(c ǔ chu ) 霎.时(s à sh à) 私塾.(s ú sh ú) 答案:b èi s òng l ì qu ān du àn li àn h ú tu d āi ji è l ì ái chu sh à sh ú多音字:挨āi (挨着 挨家挨户) ái (挨打 挨骂)背b èi (背诵 后背 ) b ēi (背包 背着)圈qu ān (圆圈 圈画 ) ju àn (圈养羊圈)觉ju é( 觉得 感觉) ji ào(睡觉 回笼觉)二.我能理解.厉声:(说话)声音严厉。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27ccea650e2524de5187edb.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01我会认背bèi(背诵、背书、背课文)诵sòng(朗诵、诵读、吟诵)例lì(例子、例如、举例)圈quān(圆圈、圈数、一圈)段duàn(段落、分段、自然段)练liàn(练习、练笔、熟练)糊hú(糊涂、糊口、含糊)涂tú(涂料、涂写、涂抹)呆dāi(发呆、呆住、吓呆)戒jiè(戒备、戒烟、戒掉)厉lì(厉害、严厉、厉声)挨ái(挨骂、挨打、挨饿)楚chǔ(楚国、清楚、苦楚)02多音字挨āi(挨着)ái(挨打)背bèi(背诵)bēi(背包)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03近义词照例——照常流利——流畅霎时——瞬间清楚——明白糊里糊涂——稀里糊涂04反义词流利——结巴详细——简略05理解词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霎时:极短时间。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一……不……”形式的词语一声不响一毛不拔一字不落一尘不染一窍不通一声不吭一丝不挂一言不发一文不值06句子解析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4.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09dc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6.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1.阅读理解。
路路的脸红了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的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
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
”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用完就给您送回来。
”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相箱),把钉锤(第递)给维维。
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底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也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嘛!”路路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脸红得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四次。
B.传达室的陈爷爷不喜欢路路。
C.维维说话做事有礼貌。
D.路路和维维一起去还钉锤。
(3)用“”画出描写路路借钉锤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仔细体会有关词语,这个句子表现了( )。
A.路路性格很直爽。
B.路路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
C.路路和陈爷爷非常熟悉。
D.路路做事不文明,没有礼貌。
(4)维维能从陈爷爷那儿借到钉锤是因为( )。
A.维维是陈爷爷的孙女。
B.维维的爷爷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C.维维做事讲文明,有礼貌。
D.维维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5)路路还钉锤时,陈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原因是( )。
A.路路和陈爷爷之间的误会消除了。
B.路路的爸爸和陈爷爷成了朋友。
C.看维维的面子。
D.路路知错就改,还钉锤时很有礼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4542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7.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能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练通过阅读理解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信息。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引发学生对“不懂就要问”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展示与感知:1. 师生共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和解释的含义。
讲解与练习:1. 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3. 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单词填空、判断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与运用:1.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小组成员听。
2. 随堂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并和同学讨论。
3.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是否达到了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有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材选择是否合理:该课文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生活是否切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是否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际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
2. 学习运用简单的过去式来叙述过去的事情。
3. 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运用过去式描述过去的事情。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bcb7be36bd97f192379e9be.png)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
课文知识点
1、《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2、多音字
背bēi 背包bèi 背诵
圈quān 圆圈juàn 猪圈juān 圈起来
挨āi 挨打ái 挨着
3、近义词:照样——照例、照旧立刻——顿时、马上
反义词:流利——结巴详细——简略清楚——模糊
4、“一……不……”形式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毛不拔一字不落一尘不染一窍不通一声不吭一丝不挂一言不发一文不值一窍不通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
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6、文中为什么要描写同学们的表现?
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怕先生的。
这与孙中山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出孙中山不懂就问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2bf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f.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不懂就要问,并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演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问,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提问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
“上课时,老师讲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2. 提问:“当你们在学习时遇到了困难,你们怎么办?”学生回答。
3. 引出本课的主题:“在学习中,我们遇到问题时不懂就要问。
”步骤二:学习新课(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不懂就要问》。
2. 朗读课文,并用多媒体或者板书展示课文内容。
3. 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小明遇到问题时选择了提问,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
4. 教师总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发放提问卡片,组内学生相互提问。
3. 各小组书写提问问题并互相交流讨论。
4. 请学生选择几个问题进行演练,以便于全班共同学习。
步骤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组进行提问问题的演练。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提问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进一步练习如何正确提问。
教学方式:情境导入、小组合作、互动探究、课堂展示、反思总结。
教学手段:课件、提问卡片、黑板、多媒体设备。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3 不懂就要问【附习题、视频】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3 不懂就要问【附习题、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b5ba27c37e21af45b207a8ad.png)
凃 背诵 例
摘 苹 果
圏 戒
采 厉
段 挨
练 楚
糊
自读提示:
1.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自己对 这件事的看法。
2.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时候读私 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 请教的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B.bēi
②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
( A )的滚瓜烂熟了。
③ 她背( B )着一个精致的挎包在街上散步。
圈:A.quān B.juān C.juàn ③ 石块在水面激起一圈( A )圈波纹。 ④ 猪吃完食后乖乖地走到猪圈( C ) 里,
懒洋洋地躺下了。 ⑤ 晚上,牧羊人把羊赶到羊圈( C ) 里
应该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实在想
不出来了,然后再问。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
历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3.积累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 提问。 ——普列汉诺夫
(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这位伟人, 大家认识吗?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 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3 * 不懂就要问
初 读 课 背诵 文
练习
戒尺
我会读
照例 圈出 段落 糊里糊涂 吓呆 厉声 挨打 清楚
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
bèi
bēi
背诵 背包
quān
圈出
juàn
羊圈
juàn
圈猪
① 背:A.bèi
“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聪慧过人,也说 明孙中山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并 进一步思考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2a213960590c69fc37628.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1教学要求: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分析 3 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分析 3 不懂就要问](https://img.taocdn.com/s3/m/13d5d7b658f5f61fb73666b5.png)
3不懂就要问相关资料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德明,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
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
多音字bēi(背包)背bèi(背诵)quān(圆圈)圈juàn(圈养)ái(挨打)挨āi(挨着)解词语私塾|sīshú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例句:爷爷小时候在私塾读过书,有扎实的文学功底。
照例|zhào lì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例句:放学了,我照例等妈妈接我回家。
糊里糊涂|húlǐhútu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例句:弟弟糊里糊涂地走进了邻居家。
摇头晃脑|yáo tóu huànɡnǎo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例句:书读到兴奋处,爸爸情不自禁地开始摇头晃脑。
近义词照例-照常流利-流畅霎时-瞬间清楚-清晰糊里糊涂-稀里糊涂鸦雀无声-悄无声息反义词流利-结巴详细-简略清楚-模糊词语搭配壮着(胆子)(一字不漏)地背出词语拓展“一……不……”形式的词语:一字不漏一声不响一言不发一动不动一毛不拔带有“无”字的四字词语:鸦雀无声一望无际无所畏惧一览无余万无一失举世无双文本解读1.私塾的老师是怎样教书的?老师念,学生跟着念,念熟了,就背诵下来,老师从来不讲意思。
2.孙中山为什么要请老师讲讲书里的意思?因为孙中山虽然把书背了下来,但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他觉得,这样一味地背诵是没什么用的,所以就壮着胆子请老师讲讲书里的意思。
3.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能流利地背出昨天的功课,读了几遍就能背出老师新圈出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https://img.taocdn.com/s3/m/c9d6495e168884868762d6f2.png)
多音字
背
bèi ( 背诵 ) bēi( 背包 )
圈
quan ( 圆圈 ) juan (
羊圈 )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霎时--- 瞬间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理解词语
咿咿呀呀: 形容声音,课文中指学生们的读书声。 照例: 按照以前的惯例。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私塾
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校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 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故事发生的起因
质疑解疑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是怎么问的?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 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检查生字学习
sīshú
yī
bèi sònɡ
lì
quān
私塾
duàn
咿咿呀呀
liàn
背诵
hú tú
照例
dāi
圆圈
shà
段落
jiè
练习 厉声
lì
糊里糊涂 挨打
ái
吓呆 清楚
chǔ
霎时
戒尺
读一读
私塾
咿咿呀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诵
照例
圆圈
段落
戒尺 讲解
练习
厉声 摇头晃脑
糊里糊涂
挨打 教室
吓呆
清楚
霎时
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不懂就要问》](https://img.taocdn.com/s3/m/adfe1bc658fafab068dc028d.png)
孙中山是中国 民主主义革命先 行者,被后人称 为国父。
?
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什么事?
私塾 照例 挨打 霎时
hú
tu
糊里糊涂
鸦雀无声
戒尺
背诵
sī shú
私塾 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
可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 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 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 站起,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 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 糊涂地背,孙中山鼓足勇气,表明 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孙中山这一问,同学的反应是 怎样的,老师先后的反应发生了什 么变化?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 念,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 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 不说。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孙中山是
个什么样的人?
• 课文主要写了( )小时候在( )读书,为了弄懂
书里的意思,他(
)向先生提出问题
的事.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 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 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 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 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 从来不说)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 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过 的课文。
学生
{ 老师
《不懂就要问》(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不懂就要问》(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a1a8f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4.png)
不懂就要问——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前言《不懂就要问》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阅读文章。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地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文章简介文章以一则故事开篇,说的是小学生“小梅”因为不懂字面意思,而想当然地理解题目,导致获得了不正确的答案。
随后,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正确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除此之外,文章还通过对孩子们常见的“烦恼”进行了全方位的解答。
比如,如何才能读得快,怎样才能正确拼写生词,以及怎样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等。
三、文章解析1.故事情境的引入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故事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想当然的坏处。
2.正确的问题在课文中,小学生“小梅”的发现和疑问“什么意思?”是一个良好的问题,但她后来的思考“这是不是卖坚果的?”就没有尽到提问者的义务了。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
而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怎么读?”,“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等。
还要告诉学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如果不理解,需要进一步的解释。
3.解决挫折本篇文章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总体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良的答案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像写字、造句、绘画等活动,都需要学生在错误中学习,才能提高他们的技能。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生可以经历一些困难,可以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这对于开拓一定的生活视野是相当重要的。
4.语言技巧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介绍了文章要求使用大量的语言技巧,如利用上下文、猜单词意思、思考词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等。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如通过听读、词语卡片、做书目表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自己的阅读面,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不懂就要问》](https://img.taocdn.com/s3/m/475a4f01aeaad1f347933f7d.png)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背诵 例 圈 段 练 糊涂呆戒 厉 挨 楚
略读课文可以 读得粗略一些,了 解课文大意就行
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 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
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
也没有关系。
1.在课题序号旁用星号标明。 2.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 ”明确了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3.缺少课后题和要求写的字(田字格中的字) 4.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在私塾里,只背诵,不讲解,孙中山能懂 书中的意思吗?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 1.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 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jièlì ái来自chǔ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bèi (背诵)(后背)
背 bēi (背包)(背着)
1.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课文背(bèi )得滚瓜烂
熟了。
2.他(bēi )着一个精致得挎包在街上散步。
juān (圈起来)(圈小鸡)
圈 juàn (猪圈)(羊圈)
quān (铁圈)(圆圈)
正背得起劲的样子。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古代的人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 有什么不同?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sī)塾(shú)读书。那时候上课,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 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èi)诵(sònɡ)。至于书里 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言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 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 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 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 门。
课后作业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小知识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
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 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 霎时 鸦雀无声 拿着戒尺 厉声问道 收起戒尺 让孙中山坐下
仔细读2~9自然段: 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走近人物
孙中山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 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 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 认真的孩子。
戒尺 厉声 jiè
lì
1状元成才路
清c楚hǔ q圈uā出 状元成才路 li练àn习
n
hú tú
糊涂 挨ái 打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 诵 例 圈段 练 糊 涂 呆戒 厉挨 楚
填一填
1.(说话)声音严厉。
( 厉声 )
2.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
)
3.一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戒全尺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私塾”是什么地方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私塾
我国旧时私人举办的一种初级学校。 一般规模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作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 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先生只让学生背
诵所学内容,从不讲
解书里的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板书设计
只背书,不讲解。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要 问
先生讲,学生听
伟人年少志远大 善于提问传佳话
不懂就问,挨打也值得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 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 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 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拓展延伸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说说你对小时候的孙中山的总体印象。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私塾先生
自由朗读4、6两个 段落,说说先生的态度 是怎样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 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写出了先生的严厉,反衬出当时孙中 山提问的举动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状元成才路
非常细心的意思。
(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字不漏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
孙中山 私塾先生 孙中山的同学
课文解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 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 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 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 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 神。
班上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
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 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 知识及他的勇敢。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 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 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 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 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 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 的小“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 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吧。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 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 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 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 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
人物介绍
孙中山(1866—1925):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革 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大的 民主革命家。
3.不懂就要问
字词学习
bèi sòn lì
duà
ɡHale Waihona Puke 诵 照例 一n段吓d呆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