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合集下载

药学《药物动力学》山东大学网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药学《药物动力学》山东大学网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药学《药物动⼒学》⼭东⼤学⽹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4.

5.

C SS

K m X 。 V m

X o

⼀、名词解释

1. ⽣物利⽤度: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包括⽣物利⽤程度与⽣物利⽤速

度。

2. 清除率: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

布容积。

3. 积蓄系数:⼜叫蓄积系数,或称蓄积因⼦,系指坪浓度与第 1次给药后的浓度的⽐值, 以R 表

⽰之。

4. 双室模型:药物在⼀部分组织、器官和体液的分布较快,分别时间可忽略不计,则可

以近似地把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连同⾎浆⼀起构成“中央室” ,把药物分布较慢的组

织、器官和体液等部分称为“周边室”,从⽽构成双室模型。

5. ⾮线性药物动⼒学:有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体内消除过程,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学的三个基

本假设之⼀,呈现与线性动⼒学不同的药物动⼒学特征,这种药物动⼒学特征称为⾮线性药物动⼒学。

⼆、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学意义

C ss

药物⾎药浓度的波动度为稳态最⼤⾎药浓度与稳态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药浓度的⽐值。

药物单剂量静注后,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消除率与平均滞留时间的乘积

⼆室模型静注给药,原药经肾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 DF

C ss C max C ss C min 2.

C SS

min

k a FX o (

V(k a k)(

1

多剂量⾎管外给药,当

t =胡⼨,药物稳态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3. V SS

X 0MRT AUC

dx dt

具有⾮线性药物动⼒学性质的药物,当多次给药达到稳态浓度时,稳态浓度与剂量X0 的关系。

药剂学:第11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药剂学:第11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Chapter 11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一般来说,大部分药物在体内 的动力学过程属于线性过程。
线性药物动力学药动学参数的特点
➢t1/2、k、Cl与剂量无关。 t1/ 2 0.693 / k
➢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C X /V
➢AUC与剂量成正比。 AUC X 0 / KV
线性药物动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假设:
高、中、低三种剂量的AUC/剂量的比值基本相等属线 性,不等属非线性,随剂量增加比值显著增大。
AUC X 0 KV
LOGO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米氏方程
X 酶orE载体 Y
E: ①特定酶or载体参与,专属性强。 ②有饱和现象。
dC vmC dt Km C
Km 米氏常数
vm 最大反应速度
• 区分与实际意义
• 与线性动力学无绝对界线,有时难以区分 • 呈非线动力学药物的中毒,抢救较为困难
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的比较
线性
非线性
AUC 与剂量呈直线关系 与剂量呈曲线关系
与剂量呈正比 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T1/2 基本不变
大剂量时,T1/2延长
Cmax 与剂量基本呈正比 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模型 房室模型
时间关系曲线”的特征(注意并不是所有模型的 “药-时”曲线都同时有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 线性药物动力学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区别

11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1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问题:分析非线性消除特征的药物血药浓度对消除速度的影响
案例五分析
当血药浓度处于低浓度(C<<Km)范围内, 消除速度随血药浓度呈线性增加,符合一 级动力学,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的比值趋 近于Vm/Km≈0.33
当血药浓度高(C>>Km)范围时,消除速 度趋近最大值Vm≈2.0,近似零级消除 浓度介于两者之间为非线性消除。
口服不同剂量苯妥英钠时,生物半衰期不同,苯妥英钠的体内 动力学不符合线性动力学规律,属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范畴。
问题:
1.给药剂量增加 半衰期延长,是 否符合线性动力 学规律? 2.发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如何描 述苯妥英钠的体 内动力学过程?
案例一分析
口服不同剂量苯妥英钠时,t1/2不同,因此苯妥英钠的体 内动力学不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规律,属于非线性药物 动力学。 苯妥英钠的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现象,是由于苯妥英钠在 体内经肝微粒体酶代谢为无活性代谢产物,当给药剂量 小,药酶活性充足时,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 比,表现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曲线a);当给药剂量超过酶 的代谢能力时,半衰期延长,表明药物的消除速率不随 剂量增加而成比例增大,为零级动力学过程(曲线b)。
二、药物Michaelis-Menten动力学过程的特征
米曼方程描述的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
可以用方程分段表示即:
dC Vm ·C dt K m

非线性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药理学辅导精华)

非线性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药理学辅导精华)

特定药物消除机制变成饱和状态,或称饱和动⼒学(saturation kinetics)。如:⼄醇、⽔杨酸、苯妥英钠、茶碱、苯海拉明、保泰松等。

特点:单位时间内,药物恒量消除。

通常⽤Michaelis-Menten⽅程描述⾮线性动⼒学,即:

dC/dt=V mC/(Km+C)

Vm消除速率。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若药物浓度(C)⽐⽶⽒常数(K m)低得多,即C远⼩于Km,上式改写为:dC/dt= VmC/Km,表现为线性消除特征。

若药物浓度超过K m时,即C远⼤于Km时,上式⼜可改写为:dC/dt=-Vm,药物消除速率达到恒定值,与药物浓度⽆关。表现为零级消除特征。

低浓度或低剂量时,按⼀级动⼒学消除。

⾼浓度或⾼剂量时,按零级动⼒学消除。

如⼄醇,当⾎浆⼄醇浓度⾼于0.05mg/ml时,按零级消除,⾎药浓度与时间关系为⼀直线;当浓度低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于0.05mg/ml时,则转为⼀级消除。

将上式积分得:C=C 0-Vmt,C对t作图为直线,药物浓度变化顺序为等差级数。

在零级消除过程中,t 1/2=C0/2 Vm。

t 1/2与当时体内药量或浓度成正⽐。开始⾎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药浓度⾼,t1/2较长;浓度下降,t1/2随之缩短,故零级动速率过程的半衰期为剂量依赖性。

消除速率 t1/2

⼀级动⼒学消除:浓度成正⽐ 恒定

零级动⼒学消除:恒定值 剂量依赖性

WagnerNelson法求吸收百分数与吸收速度常数上课讲义

WagnerNelson法求吸收百分数与吸收速度常数上课讲义
按下述方式处理数据,进行识别:
(1)作血药浓度-时间特征曲线,如果三条曲线相 互平行,表明在该剂量范围内为线性过程;反之 则为非线性过程。在估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需 采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有关方程进行。
表1:列出了水杨酸和阿司匹 林随给药剂量变化而出现的药 物半衰期变化情况
表1 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半衰期的剂量依赖性
药物 水杨酸
阿司匹林
给药剂量(g)
0.25
剂 1.30 量 10-20 增 1.00 加
1.30
给药途径 iv iv iv
oral
t1/2(h)
2.4 半
6.1 衰
19.1
期 延
5.0 长
100mg表示最高剂量所产生的初浓度大大超过Km, 所以开始时血药浓度以恒速下降(零级动力学)。
这些曲线表明:药物初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 间(t1/2)并非与剂量无关,事实上将随剂量的增 加而延长。
此图还表明:不管药物开始的剂量是多少,当血药 浓度下降到很低时(比Km低得多),药物的消除 即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此时与剂量无关。
由此逐渐形成了药物动力学的两个现代概念-----线 性动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 量(包括各组织间转运量)成正比。
在线性药物动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假设: (1) 吸收速度为零级或一级速率过程; (2) 药物分布相很快完成(与消除相相比); (3) 药物在体内消除属一级速率过程。

12 第七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2 第七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难溶药物 可饱和肠壁或肝代谢的首过
效应
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可饱和的胃分解或胃肠分解
药物 核黄素 灰黄霉素 普萘洛尔,水杨酰胺
甲氧氯普胺,氯喹 部分青霉素
药物呈现剂量依赖动力学的分布原因举例
原因 可饱和的血浆蛋白结合
可饱和的组织结合 出入组织的可饱和转运
药物 保泰松,水杨酸盐
— 氨甲喋呤
药物呈现剂量依赖动力学的肾消除原因举例
第二节 半衰期、AUC与剂量的关系
一、半衰期与剂量的关系
将米氏方程重排、推导,得:
dC C
(C
km
)
Vm
dt
C0
C
km
ln
C0 C
Vmt
t
C0
C
km
ln
C0 C
Vm
T1/ 2
C0
C0 2
km ln C0 Vm
C0 2
7
6
T1/2 5
T1/2
4
3
2
1
0
0.01
0.1 Co 1
10
二、AUC与剂量的关系
dC VmC dt km C
AUC kmC0 C02 Vm 2Vm
C dt (Km C) dC Vm
AUC
C0 Vm
(km
C0 2
)
Cdt
0

第十一章 非线性动力学

第十一章 非线性动力学
平方成正比。剂量的少量增加,会引起AUC较大 幅度增加。

稳态血药浓度
Vm Css dC X 0 dt K m Css
Km X 0 Css Vm X 0
当增加剂量时,稳态血药浓度的升高幅度高于正 比例的增加程度;T1/2的延长使达稳态时间也延长
注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对于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
线性和非线性叠加:
CL
Vm V kV Km C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AUC
0
C0 C0 X0 X0 Cdt ( Km ) (Km ) Vm 2 VmV 2V
当X0 /(2V) <<Km,即剂量较低时,AUC与剂量成 正比,相当于线性一级消除过程。
当X0 /(2V) >> Km ,即剂量较大时,AUC与剂量的
效性有较大的影响。首过代谢、代谢、结合、排泄
等任何过程被饱和,产生非线性动力学,都会导致
显著的临床效应和毒副作用,中毒后的解毒过程也 会较缓慢。大多数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一般不 会出现非线性动力学现象,但由于患者的生理病理 情况如肝功能损害、肾衰竭等,可能会发生在治疗
剂量范围内出现非线性动力学现象的情况。
C / t Vm ( )Km t C中
Km=5 mol/ml Vm=3 mol/(mL•min)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掌握:
1.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
2. 非线性药物学识别
非线性动力学
少数药物如苯妥英、双香豆素、阿司匹林、乙醇 的动力学行为遵循零级动力学或米氏动力学,即 非线性动力学。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特别审慎,剂量的少许 增加会引起血药浓度的急剧增加,从而导致药物 中毒。
3、Css判断
线性:Css/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基本相等 非线性:Css/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不等,随剂量增高比值显著增 大
4、血药浓度/剂量判断 高、中、低不同剂量给药后,取血样时间t相同,以血药浓度/剂量的比 值对时间t作图。 线性: 高、中、低三条线基本重合 非线性:高、中、低三条线不重合,如静脉给药
血 药 浓 度 /剂 量
血 药 浓 度 /剂 量
高 中
低源自文库
O
线性三条线基本重
高 中 低
非线性三条线不重
t
O
t
新药I期临床实验要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耐受性 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均需进行高、中、低 三个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试验,则可 用药代动力学试验所得的参数判断被试验药物
是否具有非线性动力学性质。
非线性药代动力学主要见于: 与药物分布有关的可饱和血浆/组织蛋白结 合过程; 酶诱导及代谢产物抑制等其他特殊过程。 与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有关的可饱和酶代 谢过程; 与药物吸收、排泄有关的可饱和载体转运 过程;

线性动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

线性动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

t(h)
1 2 3 4 8 12 16 20 24
C(μg/ml) 111.0 103.0 94.0 85.0 50.0 16.4 4.9 1.5 0.45
解:根据(10)式处理表1种的数据,结果见表2。
Cm C
t
1 Vm
Cm
km Vm
(10)
表2 按(10)式处理数据表
C(μg/
t(h)
ml)
注意
具有非线性消除过程的药物在体内系统中 的参数Km、Vm,在一定条件下是个常数, 但由于药物体内分布或其他因素受到影响 而变化时,这些参数亦会随之变化。
二、米氏过程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Michaelis –Menten方程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 (1)当血药浓度很低时(即Km>>C),米氏动力
学表现为 一级动力学的特征; (2)当血药浓度较大时(即C >> Km) ,米氏动
dC Vm C dt km C
(1)
将(1)式中的瞬时速率用平均速率表示,则C以 平均血药浓度Cm(即△t时间内开始血药浓度与末 尾血药浓度的平均值)表示,可得:
1 (△C/△t)
Km Vm .Cm
1 Vm
(9)
该式称为Lineweaver-Burk表达式。
1

△C/△t

1 Cm
作图,将得到一条直线,

第五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资料

第五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资料

3.采用米氏方程的等价形式
Km -Vm
• 以dC/dt对dC/dt/C作图可得一条斜率为Km,截距 为-Vm的直线。
4.生物半衰期法
• 由半衰期公式

t 1/2

1 2Vm
C0

0.693Km Vm
• 在静注给药后,对不同的浓度求出不同的 t1/2,则由t1/2对C0作图可得斜率为1/ (2Vm),截距为0.693Km/Vm的直线,由 斜率和截距即可求出Km和Vm。
研究目的与意义
•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临床上一些治 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如苯妥英等)来说意 义非常重大,了解它们的药动学特征,有 利于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保证临床疗 效。目前新药的药动学研究中规定,必须 对药动学性质的进行研究,即研究不同剂 量下药物的药动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有 时还需研究药物在中毒剂量下的药动学性 质。
Cmax
4.9
8.1
10.2
11.8
Cavg
3.9
6.2
7.8
9
Cmin
2.6
4.3
5.4
6.3
Ae
618
1010
1280
1470
F
52
42
35
31
(引自:Gidal B E,et al,Epilepsy,1998,31:91)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药物消除动力学主要分为一级和二级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是最常见的药物消除动力学,其特点是药物排除速率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一级动力学通常遵循指数衰减规律,即血药浓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减少相等的百分比。一级动力学的例子包括大多数非线性药物,如山西林(theophylline)、苯妥英钠(phenytoin)等。

二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是相对较罕见的药物消除动力学,其特点是药物排除速率与药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二级动力学通常表现为曲线下降,即血药浓度的减少速度在不断加快。二级动力学的例子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华法林(warfarin)等。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主要特点还包括:

1. 半衰期:药物消除的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一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是固定的,而二级动力学的半衰期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

2. 最大浓度(Cmax)和时间到达最大浓度(Tmax):最大浓度是指药物在血浆中达到的最高浓度,而时间到达最大浓度是指从给药开始到达最大浓度所需的时间。

3. 线性和非线性药物消除:线性药物消除指药物的排除速率与剂量成正比,而非线性药物消除则指药物排除速率与剂量不成正比。

4.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是其消除的主要途径,代谢一般发生在肝脏,而排泄则常常通过肾脏。

5.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消除动力学,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发生。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三)、Cl、t1/2、V求算 1 、单具有非线性消除过程的药物
(1)Cl
dc
d X V
dX

VmC
dt dt
Vdt Km C
dX dt
VmV
VmV Cl
C (Km C) Km C
当Km>>C时,
Cl Vm V KV Km
当Km<<C时,
Cl VmV C

K
m
ln
C0 C
Vmt
twenku.baidu.com

C0

C

Km
ln
C0 C
Vm
当t=t1/2时,则
t1/ 2

C0

C0 2
Km Vm
ln
C0 C0 / 2
ln 2 0.693
t1/ 2

1 2
C0
0.693Km Vm
(11 25)P263
当用药量小时,即C0<<Km,则
t1/ 2

0.693Km Vm
间的血药浓度如下,求Km,Vm。
t(h) 1
2
4
6
8 10 14
C(ug/ml) 17.4 14.9 10.5 6.8 4.03 2.18 0.519

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ppt课件

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ppt课件

Km=0.1 g/mL Vm=0.5 g/(mL •h)
✓Km及Vm的估算-举例
C中 (mol/ml)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C/∆t (mol/(mL•min))
0.500 1.636 2.062 2.285 2.423 2.516 2.wenku.baidu.com83 2.504 2.673 2.705
可用单剂用药AUC0-或多剂用药达稳态后的 AUC0-
线性:AUC/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基本相 等
非线性:AUC/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不等, 随剂量增高比值显著增大
3、Css判断 线性:Css/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
比值基本相等 非线性:Css/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
量比值不等,随剂量增高比值显著增大
-Km/Vm
-1/Vm
❖ 以C/dC/dt对C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斜率–1/Vm,截距为–Km/Vm ❖ (C/dC)/dt也可化为1/d(linC)/dt的形式。
采用米氏方程的等价形式
Km -Vm
❖ 以dC/dt对dC/dt/C作图可得一条斜率为Km,截 距为-Vm的直线。
✓Km及Vm的估算-举例
保泰松,水杨酸盐 卡那霉素,硫喷妥
甲氨蝶呤
青霉素G 抗坏血酸
水杨酸 氨基糖甙类 茶碱,乙醇
❖ 非线性动力学:有些药物的体内过程,不 能用一级速度过程或线性过程表示,存在 较明显的非线性过程,体内过程呈现与线 性动力学不同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称为~。 也称为剂量依赖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请先翻译成中文再解释)

1.absorption: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enzyme induction:酶诱导。药物代谢被促进的现象。

3.enterohepatic cycle:肠肝循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

4. mean residence time,MRT:平均滞留时间。指给药剂量或药物消除掉63.2%所需的时间。

5.first pass effect:首过效应。药物进入体循环前发生生物转化、降解或失活的现象。

6.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

7.enzyme inhibition:酶抑制。一些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后,可促进酶的合成、抑制酶的降解或两种以上药物与代谢酶竞争结合,导致药物代谢发生变化,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酶抑制作用。

8.bioequivalence: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9.loading dose:负荷剂量。在静脉滴注之初,血药浓度与稳态浓度的差距很大,因此在滴注开始时需要静注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稳态浓度的95%或99%,继之以静脉滴注来维持该浓度。

第三章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new

第三章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new

多数药物在常用剂量下: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三方面) 肾小管重吸收
• 有些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药物可随肺呼气排出, 其排泄量随肺活量及吸入量而异。例如:蒜素,其 主要功能是治疗肺部感染,蒜素注射剂和栓剂给药 后,家兔呼吸气体具有蒜臭气味,说明呼吸道是本 品的主要排泄途径。
• 又如:给正常小鼠静脉注射14C-鱼腥草素,给药后 1h,2h、3h、和4h从呼吸道排出的放射性分别是 给予计量的27.3%、40%、56.4%和68.1%,从 肾脏经尿液排泄的放射性,在给药后24h是给予计 量的3%,48h是给予计量的4.5%。提示呼吸道是 鱼腥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
专业文档二线性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线性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若干特点的比较项项目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动力学方程线性微分方程非线性微分方程药物浓度与剂量关系正比例不成正比例auc与剂量正比例一般不成正比例t12与剂量的关系常数不依赖剂量可依剂量关系而改变生物利用度依据剂量对应的面积计算不宜按剂量对应的面积计算专业文档线性药物动力学最重要的特点












胃肠道等消化 吸收部位
中药吸收的一些实验研究:
• 有效部位与有效成分比较 • 灌胃β-细辛醚后的吸收速率常数Ka明显大于石菖蒲

药物动力学临床意义

药物动力学临床意义

药物动力学临床意义

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期: 决定给药方案,用法,用量,间隔时间. 证实速释,缓释,控释特征.II期: 肝功差,肾功差,老人,进食影响III期: 种族,代谢物,对药酶的干扰

药动学模型

为了定量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速度规律而建立的模拟数学模型。常用的有房室模型和消除动力学模型。

非房室(统计距)模型

不受房室数的限制,客观性强

AUC (Area Under Curve)是梯形法计算的曲线下面积,与吸收量正比

MRT (Mean Residence Time)是平均滞留时间. 与终末半衰期类似.

VRT (Variance of Residence Time)是滞留时间的方差

MA T (mean adsorption Time)是平均吸收时间.与吸收半衰期类似.

消除动力学(eliminationkinetics)研究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的规律,可用下列微分方程表示:dC/dt=-kCn

非线性消除动力学模型

某些药物的消除有限速因素, 当浓度很高时只能限速消除,不能按浓度比例消除,称为“非线性药代”

其模型方程是米氏方程: dC/dt = - Vm*C/(Km+C)

其药代学特征是:静注的lnC-T曲线:开始血药浓度呈曲线下降,后来逐渐转成直线

其药代参数是:Vm 最大消除速率,反映限速时的消除速率

Km 米氏常数,反映曲线转变中点的血药浓度

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的比较

线性非线性

AUC 与剂量呈直线关系与剂量呈曲线关系

与剂量呈正比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T1/2 基本不变大剂量时,T1/2延长

Cmax 与剂量基本呈正比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有关的可饱和酶代谢过程;

 与药物吸收、排泄有关的可饱和载体转运过程;
 与药物分布有关的可饱和血浆/组织蛋白结合过程;  酶诱导及代谢产物抑制等其他特殊过程。

药物呈现剂量—时间从属动力学的原因举例 原因
吸 收 主动吸收 难溶药物 可饱和肠壁或肝代谢的首过效应 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可饱和的胃分解或胃肠分解 分 布 可饱和的血浆蛋白结合 可饱和的组织结合 出入组织的可饱和转运 肾消除 主动分泌 主动重吸收 尿pH的变化 较高剂量时的肾中毒 利尿作用 核黄素 灰黄霉素 普萘洛尔,水杨酰胺 甲氧氯普胺,氯喹 部分青霉素

其中,R为剂量/天或给药速度

5、根据不同给药剂量D与相应稳态血药浓度 CSS计算Km、Vm
直接计算法 将给药剂量及其对应的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代入,得:
Vm  Css1 R1  K m  Css1
R2  Vm  Css2 K m  Css2
Km  R 2  R1 R1 R2  Css1 Css2

(4) 其它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影响其动力学
过程; (5) 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四、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
静脉注射高中低3种剂量

1、t1/2判断 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单次用药后的t1/2是否基本 一致。如基本一致则属于线性动力学药物,如t1/2明显随剂 量的增加而延长,则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药物。 2、AUC判断 可用单剂用药AUC0-或多剂用药达稳态后的AUC0- 线性: AUC/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基本相等 非线性:AUC/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不等,随剂 量增高比值显著增大 3、Css判断 线性:Css/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基本相等 非线性:Css/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不等,随剂 量增高比值显著增大

Km 1 1   C VmCm Vm  t

(11-10)

以平均速度(C/ t)代替瞬时速度(dC/dt), 以平均血药浓度C中代替C, C中为时间t内开始 血药浓度与终末血药浓度的平均值。 用1/(-C/ t)对1/Cm作图,斜率为Km/Vm,截 距为1/Vm。

2. 用Hanes-Woolf方程计算

-dC/dt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Vm : 理论上的最大消除速度 Km : 米氏常数,相当于消除速度为理论最大值一 半时的药物浓度 Km :的单位是浓度单位,其值为-dC/dt=1/2Vm时的 血药浓度值。

具Michaelis-Menten过程的药物动 力学特征
(1) 当km>>C时, km  C  km



dC dt



Vm C km C



Vm km

C

因此在低浓度或小剂量时,药物体内

消除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
消除速率常数 k  Vm / km

(2) 当C>>km时,

km  C  C



dC dt



Vm C km C



Vm C C

 Vm

在此情况下消除速度与药物浓度无

关,即药物以恒定的速度Vm消除,属零

Km C0 C0  C ln t Vm C Vm ln C0 V C C  m t 0 C Km Km

C0  C K m C0 t  ln Vm Vm C C0  C Vm ln C   ln C0  t Km Km C0  C Vm lg C   ln C0  t 2.303K m 2.303K m (11  9)

药物

保泰松,水杨酸盐 卡那霉素,硫喷妥 甲氨蝶呤
青霉素G 抗坏血酸 水杨酸 氨基糖甙类 茶碱,乙醇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
(1) 药物的消除不遵守简单的一级动力学过程,而遵 从Michaelis-Menten方程。

(2)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3) 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4、血药浓度/剂量判断
高、中、低不同剂量给药后,取血样时间t相 同,以血药浓度/剂量的比值对时间t作图。 线性: 高、中、低三条线基本重合 非线性:高、中、低三条线不重合 ;如静脉给药:
血 药 浓 度 /剂 量
血 药 浓 度 /剂 量
O

高 中



高 中 低

t

O

t

线性三条线基本重合

非线性三条线不重合

新药I期临床实验要在健康志愿者中进
1 、单纯非线性消除过程的药物 (1)Cl X
dc   dt d V   dX  VmC dt Vdt K m  C

dX  VmV VmV dt     Cl C (Km  C ) Km  C
当Km>>C时,
VmV Cl  Km

VmV 当Km<<C时, Cl  C

(2)t1/2
行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均需进

行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单次给药和连
续给药试验,则可用药代动力学试验所得

的参数判断被试验药物是否具有非线性动
力学性质。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第二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VmC dC   dt K m  C
-dC/dt Vm 2 1 O k m C

t 1 2 3 4 8 12 16 20 24

C Δt -ΔC -ΔC/Δt -1/ΔC/Δt 111 103 1 8.0 8.0 0.125 94 1 9.0 9.0 0.111 85 1 9.0 9.0 0.111 50 4 35.0 8.75 0.114 16.4 4 33.6 8.4 0.119 4.9 4 11.5 2.875 0.348 1.5 4 3.4 0.85 1.176 0.45 4 1.05 0.263 3.802
将米氏方程重排:

VmC dc   dt K m  C dC  (C  K m )  Vm dt C C t dC 0  C (C  K m )  0 Vm dt

dC t C0 (dC )  C0 C K m Vm t 0
C C

C  C0  K m  ln C C  Vmt

3、药时曲线下面积
VmC dC   dt K m  C VmCdt  ( K m  C )dC Km  C Cdt   dC Vm AUC0  
 0

Km  C Cdt    dC C0 Vm
0

0 C Km   dC   dC C0 C0 V Vm m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用静脉注射后的lnC-t数据估算Km、Vm
C0  C Vm lnC   lnC 0  t Km Km
在曲线尾段(低浓度时)为直线,将其外推,得直线方程为:

其中, lnC  为截距。  0 C0  C C0 所以,  ln

Vm lnC  lnC  t Km
 0

Km

C0

C0>>C,简化得:



0

C0 C0 Cdt= ( K m  ) Vm 2
Km C0 C0  C0   Vm Vm K Km
2 2

当Km>>C0/2时,AUC与X0成正比

AUC0
当Km<<C0/2时,

C0 X0 AUC0   2 2Vm 2VmV
非线性动力学药物曲线下面积与剂量的平方成正比,而 线性动力学AUC0→∝ 与剂量的一次方成正比。
C
0

C0 C0  C  K m ln  Vmt C C0 C0  C  K m ln C t Vm

当t=t1/2时,则

当用药量小时,即C0<<Km,则

t1/ 2

0.693K m  Vm

符合线性规律。

当用药量大时,即C0>>Km,t1/2依赖于浓度,随 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如阿斯匹林:剂量 0.25g 1.0g 1.5g t1/2 3.1h 7h 8h 可见剂量增加,半衰期延长,但三条曲线不管剂 量如何,当体内药物浓度充分降低后,消除总是 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解联立方程组,得:

求出Km后,再代入任一方程求出Vm。

患者服用苯妥英钠,每天给药150 mg的
稳态血药浓度为8.6mg/L,每天给药

300mg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为25.1mg/L。
求该患者苯妥英钠的km和Vm值。如欲达

到稳态血药浓度为11.3 mg/L时,每天服
用多大剂量?

四、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五)、Css稳态血药浓度(静滴Css随C增大而增大)

(二)、Km和Vm的计算
1 用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

Vm C Km dc 1 1      dc VmC Vm dt Km  C  dt Km 1 1    ( p 255,11  10) C Vm Cm Vm  t Cm K m Cm    ( p 256,11  11) C V V m m  t

Km 1 C  0  C C0   Vm Vm  1  1   C0
11

0

Km Km C0 2 0  0 C0   Vm Vm 2Vm 2Vm Km C0  C0  Vm 2Vm 即:
2





0

C0 C0 Cdt= (Km  ) Vm 2

(11-26)



苯妥英钠治疗癫痫。
苯妥英的血药浓度:10-20ug/ml 20-30ug/ml 30-40ug/ml >40ug/ml 治疗所需浓度

出现眼球震颤 出现运动失调 出现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

当血药浓度在10-18ug/ml时已具有非线性动力学性质。
苯妥英钠:生物利用度增加10%, Css增加60%

二、引起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原因

C中

1/C中

C中/ΔC/Δt

107.0 98.5 89.5 67.5 33.2 10.65 3.20 0.975

0.0093 0.0102 0.0112 0.0148 0.0301 0.0939 0.3125 1.0256

13.375 10.944 9.944 7.714 3.952 3.704 3.765 3.707
级过程。

(3)当C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的时候,

药物的消除速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减小, 而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 加。

第三节 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及参数的计算
一、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静脉注射:
 Vm  C dc  dt Km  C Km dC  Vm dt C Km    dC  dC    Vm dt  C   C  K m ln C  Vm  t  i  dC  t  0, C  C0 i  C0  K m ln C0 C  K m ln C  Vm  t  C0  K m ln C0

力即达饱和,故其动力学呈现明显的剂量(浓度)
依赖性。表现为一些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不 同而改变,也称为剂量依赖药物动力学、容量限 制动力学或饱和动力学。

如临床上用水杨酸盐:
剂量: Css
:

0.5g/8h→1.0g/8h 1倍 → 6倍 →7天

达稳态所需时间: 2天

临床上由于药物非线性动力学所引起的这些问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造成药物中毒。

Cm K m Cm   C Vm Vm  t
用Cm/(-C/ t)对Cm作图,斜率=1/Vm, 截距=Km/Vm

一体重50 kg的患者静注水杨酸钠500 mg,得C-t数据如下,求药 动学参数。 t (h) 1 2 3 4 8 12 16 20 24 C(μg/ml) 111 103 94 85 50 16.4 4.9 1.5 0.45

C0 Km  ln(C  0 / C0 )

P267页例2:

5、根据不同给药剂量D与相应稳态血药浓度 CSS计算Km、Vm
为了测定Km、Vm,在不同时间分别给予两个剂量,直到达 到稳态,然后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在稳态时,药物消除 速度(-dC/dt)和药物摄入速度R (剂量/天)相等,即:

Vm  Css R K m  Css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体内过程的线性现象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特征是血药浓 度与体内药物量成正比,药物在机体内的 动力学过程可用线性微分方程组来描述。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有些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有酶或载体参加,而体内的酶或载体数量 均有一定限度,当给药剂量及其所产生的体内浓 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酶的催化能力和载体转运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