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8989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9.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3)学会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制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节水灌溉的认识;(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节水灌溉设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1)节水灌溉的定义;(2)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2.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1)滴灌技术;(2)喷灌技术;(3)微灌技术;(4)其他节水灌溉技术。
3. 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制度(1)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2)灌溉制度的制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3)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制度。
2. 教学难点:(1)节水灌溉技术原理及设备操作;(2)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制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主要技术措施及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节水灌溉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节水灌溉设备,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节水灌溉设备模型或实物;3. 计算器、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我国水资源状况,引发学生对节水灌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节水灌溉的定义,阐述节水灌溉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介绍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滴灌、喷灌、微灌等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并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
4. 讲解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制度的方法:讲解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节水灌溉的实践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b945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e.png)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日益匮乏,农业用水越来越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和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技术原理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水运用到最佳状态,同时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减少农田土壤水分流失,从而节水增效。
其具体技术特点包括:1. 种植方案:应根据实际农田情况,科学选择作物品种、密植度、种植结构等,实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土壤改良:加强农田土壤的深松、改良以及施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强灌溉水的渗透性和持水能力。
3. 灌溉方式:采用水肥一体化和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方式,减少农田土壤水分蒸发和流失损失。
4. 技术管理: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的信息管理,开展监测预测、灌溉排水管理等技术服务,提升灌溉管理水平。
二、适用范围节水灌溉技术适用于各类农田水利工程,也可根据灌溉水量变化量,对农田进行合理划分和利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但是,不同的区域、环境以及农作物类型可能会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差别,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三、效果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水利效益,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节约水资源:采用植物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从而节约水资源。
2. 减少施肥量:将灌水与施肥相结合,通过高效节根和根际施肥等方式,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肥效。
3. 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同时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资源逐渐减少,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和农作物类型上可能会存在差别,但是其卓越的效益已经得到了各地农民和政府的普遍认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会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实用节水灌溉技术_1
![实用节水灌溉技术_1](https://img.taocdn.com/s3/m/7957edb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b.png)
实用节水灌溉技术核心提示:传统地面灌溉主要有畦灌、沟灌、漫灌、淹灌四种灌水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节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太高、传统地面灌溉主要有畦灌、沟灌、漫灌、淹灌四种灌水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节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太高、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
为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水质量,节约用水,现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
一、小畦、块灌1.小畦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标准小畦灌灌水方法就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三改”畦灌灌水技术。
小畦灌水技术的要点是确定合理的畦长、畦宽和入畦单宽流量。
其畦田宽度,自流灌区为23m,机井提水灌区以1~2m为宜。
地面坡度1/400-1/1000时,单宽流量为2~4.51/s,灌水定为20—45m[sup]3[/sup]/亩;畦长,自流灌区以30~50m为宜,最长不超过80m,机井和高扬程提水灌区以30m左右为宜。
畦埂高度为0.2~0.3m,底宽0.4m左右,地头埂和路边埂可适当加宽加厚。
2.小块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指标在北方应用块灌灌水方法的大多数灌区,普遍在块田上都采用大块地大水漫灌和大块地大水串灌,一般串灌块田十多块,有的可能达到百块,一块串灌一块,以块田代替田间输水渠和输水沟,浪费灌溉水量相当大,不仅灌水质量很差,还影响作物的产量,并使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
近十多年来,随着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广泛采用了“大块改小块、宽块改窄块和长块改短块”的“三改”灌水技术,称为小块灌,具有显著的节水和增产效果。
小块灌技术的块田宽度一般不宜大于5m,块田长度应在50m左右,块田面积最好小于0.5亩,最大也不要超过1亩。
对于无坡块灌时,块田面积、长度和宽度均可比有坡块灌的大一些。
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无效率高的精细土地平整机具,因此为减轻土地平整工作量,块田规格也不宜过大。
一般块田面积仍不宜超过1亩,块田长度不宜大于60m,宽度应小于10m。
浅议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
![浅议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e81b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4.png)
浅议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越来越强。
而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水资源,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田生产带来多种好处。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目前,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在土壤中点滴给水的灌溉方法,它可以避免水分蒸发,减少淋溶损失,提高水分转化率,节约水资源。
2. 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将水以一定的压力喷洒到植物上的灌溉方法,可以使喷淋区域达到均匀浸润,提高水分利用率。
3. 土壤改良技术:如深松,改良土壤质地等,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渗透性,降低积水量,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生长。
4. 土壤水分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调整灌溉的时间和用水量,避免浪费水资源。
1. 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利用滴灌和喷灌等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灌溉,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在适合的时机给予恰到好处的灌溉水量,减少浪费和损失。
同时,通过深耕、改良土壤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气性,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和饱和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容易造成大量的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化和水质恶化。
而采用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则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避免农药、化肥等物质对地下水、河流等水源的污染。
3. 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灌溉用水的成本。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从而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三、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节水灌溉技术有多种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包括:1. 技术不成熟,可靠性较低。
虽然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滴灌、喷灌等技术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效、堵塞、漏水等问题,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仍有待完善。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510a9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a.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一、名词解释(20分,2分/个)1、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
2、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多少,存在的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情况。
3、毛管断裂含水量:随着作物的吸收和土表的蒸发,土壤的水分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土壤空隙中的毛管水连续状态将会遭到破坏而断裂,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即是毛管断裂含水量。
4、田间持水量:土壤的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5、大气干旱:由于大气的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或遇到干热风造成植物植物蒸腾耗水过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腾需要。
6、土壤干旱:当土壤含水率过低,会出现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难于满足叶面蒸腾的消耗,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7、作物需水临界期/需水关键期:通常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缺水时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
8、作物耗水量:是指实际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所消耗的水量。
9、作物需水系数(mm/kg):作物生产单位产量的需水量。
10、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mm/m3)所能生产的产量(kg/mm或kg/m3)。
11、农作物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12、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13、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m3/hm2或mm)14、阶段需水模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数。
15、日需水量:作物每日所需水量。
16、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17、小畦灌技术:指畦田“三改”灌水技术,即“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三改畦灌灌水技术。
18、涌流灌溉技术:又称波涌灌溉或间歇灌溉,先用较大流量把水推进一段距离,暂停灌水,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再次放水,如此断断续续,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ff03c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e.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第一篇: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论文要求:1、结合自己的家乡探讨目前面临的水利问题?如何发展节水农业?有什么机会?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有哪些?同学们以上两个问题任选一个,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打印版,希望同学们两周内尽快完成第二篇: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主讲教师:张旭贤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节水灌溉的内涵及研究内容一、节水灌溉的内涵1、定义2、内涵3、表述二、节水灌溉的环节三个环节第二节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开源节流,以供定需)1、多种水资源联合运用技术2、雨水汇集利用技术3、地下水利用技术4、劣质水资源化5、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二、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措施1、渠道防渗技术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3、喷灌技术4、微灌技术5、覆膜灌溉技术6、地下灌溉技术7、坐水种(点灌)8、沟畦灌溉改造技术9、调亏灌溉10、非充灌溉11、交替灌溉12、精细灌溉三、农艺节水措施1、耕作保墒技术2、覆盖保墒技术3、水肥耦合技术4、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5、化控节水6、调整农业结构四、节水管理措施1、节水灌溉制度设计2、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3、灌区配水技术4、灌区量水技术5、现代化灌溉管理技术6、农业水价问题第三节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一、全球水资源概况二、我国水资源概况1、来水量2、需水量3、可供水量4、节水灌溉潜力第二章节水灌溉基础理论(8学时)第一节作物需水量一、农田水分消耗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二、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一)作物因素(二)气象因素(三)土壤因素(四)农业技术三、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现有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另一类是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 值法”或称蒸发皿法)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K值法”)(二)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2、实际需水量的计算3、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第二节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一、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1、定义2、作物生活的基本要求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1、定义2、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特征三、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数学模型(一)、静态模型1、全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的数学模型。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学习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3765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5.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学习教案教案标题: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学习教案目标:1.了解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节水灌溉的基本理论知识;3.熟悉节水灌溉的常见技术和实践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节水灌溉的概念与重要意义(20分钟)A.介绍节水灌溉的定义和基本原理;B.解析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包括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产量和营养价值、降低灌溉成本等。
2.节水灌溉的基本理论知识(40分钟)A.水分平衡理论:介绍土壤水分平衡的概念,包括入渗、蒸发、渗漏等过程;B.蒸发与透过膜引发的有效供水理论:讲解土壤水分蒸发与植物根系的透过膜作用对灌溉的影响;C.土壤水分传输理论:解析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之间的传输规律。
3.节水灌溉的常见技术和实践方法(60分钟)A.预测灌溉水量的方法:介绍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和气象因素预测灌溉水量的方法;B.灌溉制度设计:讲解依据作物需水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计划和制度的原则和方法;C.灌溉器具的选用与布置:介绍常见的灌溉器具如滴灌、喷灌、喷雾灌等的特点和应用;D.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田实践,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试验。
4.学生实践与创新(40分钟)A.分组进行综合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节水灌溉技术,设计一套节水灌溉方案,并进行实地实践和观察;B.学生创新实践展示:要求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验和设计,并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节水灌溉的概念和理论知识;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和实地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节水灌溉的实践方法和效果;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创新思维;4.实践实验法:通过实地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评估:1.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与节水灌溉相关的问题;2.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按照教案中的实践要求,撰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评估;3.创新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和设计,并进行评估和展示;4.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学生按照小组的分工,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PPT课件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82aa24b9f3f90f77c61b76.png)
我国节水灌溉有以下五大类:
地面灌溉
喷灌
渗灌
滴灌
微喷灌
第1页/共11页
滴灌
一、滴灌
滴灌:是利用低压管道 系统把灌溉水输送到作 物根区通过滴头均匀、 缓慢、准确地滴到作物 根区土层中,使周围土 壤经常保持在适宜作物 生长的最优分状态。
第2页/共11页
优点:省水、省地、省工、、 保持水土适宜性强、工作压力 低、流量小控制水量准确。
滴灌
缺点:需要较多的设备和投资, 滴头易堵塞、对水质要求更严, 还可能引起盐分集聚和影响作物 根系发育低。
第3页/共11页
滴灌
滴管系统的组成 典型的滴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和配水管网及
滴水器四大部分组成。 滴灌系统的管道,一般分干管、支管和毛管三级,布置
是要求干支毛三级管道互相垂直,毛管平行于等高线并 沿支管两侧对称布置,以防滴头出水不均匀。
第4页/共11页
滴灌的类型
• 固定式地面滴灌 • 半固定式地面滴灌 • 膜下滴灌 • 地下滴灌
滴灌
第5页/共11页
滴灌系统的主要设备
(一)滴头:滴灌系统的心脏。一般要 求滴头流量低,流速均匀而稳定,受外 界因素(温度、压力等)影响小,结构 简单,不易堵塞,便于装卸;造价低, 坚固耐用。
滴灌
第6页/共11页
滴头分类:①按照水力学原理 及结构形式可将常用的低头分 为:微管式滴头、孔口是滴头、 涡流式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
滴灌 涡流滴头
压力补偿式滴头
第7页/共11页
孔口式滴头
滴头的选择与布置
• 滴头的选用原则 1)流量符合设计要求,组合后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又不产生深层渗漏与径流。 2)工作可靠、不易堵塞,一般要求出流孔口大,出流流速大。 3)性能规格整齐划一,制造误差要小,至多不超过10%。 4)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be76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4.png)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地面灌溉是一种有效的农田灌溉方式,通过将水直接喷洒在植物根部或土壤表面,为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
在农业生产中,有效利用水资源并实现节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地面灌溉系统构成地面灌溉系统通常由水源、输水管道、喷灌设备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水源可以来自地下水、河流、湖泊等,通过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农田内;喷灌设备可以是喷头、滴灌带等,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灌溉的水量和时间。
2.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2.1 定量灌溉定量灌溉是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分浪费的一种灌溉方式。
利用现代灌溉技术和设备,可以根据植物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精确测算,实现定量灌溉。
2.2 土壤水分监测通过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或测量仪器,监测土壤的含水量,及时调整灌溉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水分不足。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环境条件进行适时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2.3 雨水利用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收集起来作为灌溉水源,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的依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这种节水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灌溉用水量,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2.4 水肥一体化通过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地面灌溉系统中,可以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流失,同时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通过合理配置灌溉水和肥料的比例,实现节水与增产的双重目的。
3.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优势•降低耕地灌溉强度,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土地和水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应用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和技术措施,可以实现有效节水和增产的双赢局面。
结语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解决我国农业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推广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839cd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e.png)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是指将水源输送到农田中,提供植物需求的水分。
节水措施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
一、灌溉技术1. 地面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一种灌溉技术。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造价低廉,但相对而言,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
2.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法,适用于果树、菜类和经济作物等。
滴灌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根系周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损失和淋溶,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3. 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一种将水以雾状或雨水状喷洒到农田上的灌溉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模拟自然降雨的方式,减少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水分损失。
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井灌、管灌、层灌、满田灌溉等。
这些技术都通过提高灌水效率、减少水分的损失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节水措施1. 科学调度灌溉:科学调度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
通过合理的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将水的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通过合理配比施用肥料和灌溉水,在减少灌溉水量的提高作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润度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改良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农田水分的需求。
4. 水资源的回用:将农田灌溉后的排水水再利用于其他用水领域,如再次灌溉其他农田或城市绿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是农业水利工程中实现高效用水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应用灌溉技术和采取节水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897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c.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节水灌溉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学会运用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节水灌溉的意义和重要性a.介绍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b.解释节水灌溉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用。
c.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必要性。
2.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a.解释植物的水分需求和水分的输送途径。
b.分析土壤的水文特性和灌水的渗透过程。
c.讲解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如盐渍土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3.节水灌溉的技术a.介绍盐渍土灌溉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b.讲解滴灌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c.解释喷灌的原理、分类和优缺点。
d.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水灌溉技术,如雨水收集和重力灌溉等。
4.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a.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b.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
c.引导学生参与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框架。
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合作学习和知识分享。
四、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提供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2.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进行实验和实地考察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3.电子媒体:展示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实践场地:提供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的场地和条件。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言。
2.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3.实地考察评价:评价学生对实地考察结果的分析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4.项目设计评价:评价学生进行节水灌溉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节水灌溉的意义和重要性(20分钟)第二课时: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30分钟)第三课时:滴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0分钟)第四课时:喷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0分钟)第五课时:其他节水灌溉技术的介绍(30分钟)第六课时: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40分钟)第七课时:学生项目设计和实施(60分钟)以上是一份关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教案,通过系统地介绍节水灌溉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实际应用和项目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节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地面灌溉节水技术.ppt
![第四章地面灌溉节水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cea5f802768e9950e7384a.png)
激光平地机配套的激光发射设备可
按照操作人员输入的坡度等参数,在 待平土地上方扫射形成激光面,安装 在平地机上方的激光接收装置在平地 机运动时,将地形起伏与激光面比较 高差,同时将数据传送至驾驶室主控 电脑,主控电脑通过牵引设备液压系 统控制铲土框高地铲土,洼地卸土, 达到全自动精确土地平整。
2006年5月1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激光平地系统完 成整机组装,进行测量的3块田中: 1号地面积1.6亩,平地前高低差异14.5cm,平地后差异2.0cm。 2号地面积3.2亩,平地前高低差异7cm,平地后差异3cm。 3号地面积2.7亩,平地前高低差异12.5cm,平地后差异2cm。
第四章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地面灌溉:送入田块的灌溉水在沟、畦、格田中流动, 形成连续的薄水层或细小的水流,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 润土壤的灌水方法。它包括漫、沟、畦、格田灌溉等。
目前,世界90%采用此法。 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不 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 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 97%灌溉采用地面灌溉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还仍会以地面灌溉为主 。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很多,如 平整土地、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隔沟灌、膜上灌、 波涌灌等。
第二节 地面灌溉方法
一、 漫灌(wild flooding) 在田间不做沟、不做埂,灌水时任水四处漫溢的灌溉方
法。粗放和原始的方法。 缺点:水资源浪费严重;
土壤养分淋失; 根系易短期缺氧; 土壤易板结,发生次生盐碱化。 优点(唯一) :在盐碱地大水漫灌,可淋洗盐碱。 现状已被淘汰。
二、 格田灌溉(basin)
畦田改造在我国有两种方案:一是大畦改小畦 实施小畦灌溉;另一种方案是采用激光平整土地 技术,对土地进行精平,进行水平畦灌。
(整理)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
![(整理)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b0303473169a4517723a3cd.png)
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讲稿主讲刘增进第一章节水灌溉概论第一节节水灌溉的内涵及研究内容一、定义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
节水灌溉在我国多用,特别是水利部门。
“高效用水”,国外多用,我国农业部门也用,其意义有所差异。
应该说明的是,节水灌溉或高效用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的技术水平,不同的农业生产水平,其含义是随之而变的(如喷灌耗能、不节水问题),不同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水标准。
二、从水源到形成作物实物产量经过的环节三个环节:工程节水水源(输配)→田间(灌溉净水量)农艺节水田间(入渗、蒸发渗漏)→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水) 管理节水土壤(蒸腾蒸发)→作物实物产量(生理需水) 农艺节水:节水抗旱品种,保墒技术(桔杆、地膜覆盖),节水栽培耕作技术,化控节水(保水剂)、农业结构调整。
三、节水灌溉的研究内容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2、节水灌溉理论及灌溉利度水分生产函数需水规律植物水分生理水分胁迫SPAC 充分或非充分灌制度节水机理3、节水灌溉的管理问题预报、优化配水、环境评价、经济评价,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农民参与管理模式)4、高新灌溉技术新方法,新技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5、大型灌区改造问题第二节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节水灌溉农艺措施、节水灌溉的管理措施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1、水资源优化分配技术2、多种水源联合运用技术地下水、地上水、土壤水联合调度3、雨水汇集利用技术集流场(设计、集流面材料)、水窖,人工降雨4、地下水利用技术(开采、补给、打井,旧井改造、提高泵装置效率)5、劣质水资源化劣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微咸水、灌溉回归水、海水淡化。
污水资源化及污灌技术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污水处理(2)水质监测(3)污水灌溉技术(4)污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立法) (5)技术的推广应用。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9ac2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3.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节水灌溉概述1.1 节水的概念与意义1.2 灌溉与节水灌溉的定义1.3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1.4 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章:节水灌溉基本原理2.1 作物需水规律2.2 土壤水分特性2.3 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2.4 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提高第三章:节水灌溉技术3.1 地面灌溉技术3.1.1 畦灌3.1.2 沟灌3.1.3 喷灌3.1.4 滴灌3.2 地下灌溉技术3.2.1 地下滴灌3.2.2 地下灌溉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第四章: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与管理4.1 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2 节水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4.3 节水灌溉系统的施工与管理4.4 节水灌溉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第五章: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案例分析5.1 我国节水灌溉典型实例5.2 国外节水灌溉成功案例5.3 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六章:灌溉水质保护与处理6.1 灌溉水质标准与评价6.2 灌溉水质污染源及污染途径6.3 灌溉水质处理技术6.4 灌溉水质保护措施第七章: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与维护7.1 节水灌溉设备类型及特点7.2 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原则7.3 节水灌溉设备的安装与使用7.4 节水灌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第八章:农业水资源管理8.1 农业水资源的特点与分布8.2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分配8.3 农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8.4 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与措施第九章: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进展9.1 农业节水技术概述9.2 作物生理节水技术9.3 农业生物节水技术9.4 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趋势第十章: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0.1 粮食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10.2 经济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10.3 果树节水灌溉技术应用10.4 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应用10.5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一章: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11.1 雨水收集与利用11.2 微咸水利用技术11.3 再生水利用技术11.4 海水灌溉技术第十二章: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12.1 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12.2 节水灌溉技术的环境效益评价12.3 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效益平衡分析12.4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障碍与对策第十三章: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与法规13.1 节水灌溉政策的国际经验13.2 我国节水灌溉政策现状与分析13.3 节水灌溉法规与标准体系13.4 节水灌溉政策的实施与监督第十四章: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培训14.1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重要性14.2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方法与策略14.3 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的内容与形式14.4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15.1 节水灌溉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5.2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15.3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挑战15.4 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关键技术、应用实践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bac4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5.png)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1.1 节水的定义与意义1.2 灌溉的起源与发展1.3 节水灌溉的定义与特点1.4 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节水灌溉的原则与方法2.1 节水灌溉的原则2.2 节水灌溉的生物学基础2.3 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方法2.4 节水灌溉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节水灌溉技术3.1 滴灌技术3.2 喷灌技术3.3 微灌技术3.4 地下灌溉技术3.5 其他节水灌溉技术简介第四章:节水灌溉设备的选型与使用4.1 节水灌溉设备的类型与功能4.2 节水灌溉设备的选型原则4.3 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4 节水灌溉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第五章: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与实践5.1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5.2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5.3 节水灌溉工程实践案例分析5.4 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评估第六章: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6.1 农业种植结构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匹配6.2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案例6.3 特殊环境与条件下的节水灌溉应用6.4 成功案例的经验与教训第七章:节水灌溉系统的管理与维护7.1 节水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7.2 节水灌溉系统的维护保养7.3 节水灌溉系统的监测与评估7.4 节水灌溉系统的更新与改造第八章: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8.1 节水灌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2 节水灌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8.3 节水灌溉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8.4 节水灌溉与农业现代化第九章:节水灌溉政策与法规9.1 节水灌溉政策的国际经验9.2 我国节水灌溉政策的历史与发展9.3 节水灌溉法规与标准体系9.4 节水灌溉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第十章:节水灌溉的国际经验与启示10.2 这些国家与地区的节水灌溉成功经验10.3 国际节水灌溉技术交流与合作10.4 对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启示与建议第十一章: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1.1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1.2 信息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11.3 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的开发11.4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二章:节水灌溉与农民收入的提高12.1 节水灌溉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12.2 节水灌溉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12.3 节水灌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2.4 节水灌溉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第十三章:节水灌溉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13.1 节水灌溉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13.2 节水灌溉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13.3 节水灌溉项目的环境效益分析13.4 节水灌溉项目的综合评价方法第十四章: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与管理14.1 节水灌溉项目的规划与设计14.2 节水灌溉项目的融资与投资14.3 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14.4 节水灌溉项目的风险管理第十五章:节水灌溉教育的推广与普及15.1 节水灌溉教育的重要性15.2 节水灌溉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5.3 节水灌溉教育的推广策略15.4 节水灌溉教育的效果评估与改进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节水灌溉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节水灌溉课件第六章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
![节水灌溉课件第六章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f3e55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3.png)
3、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水技术
3、宽浅式畦沟结合灌水技术
畦田和灌水沟相间交替更换,畦田面宽为
0.4m , 可 以 种 植 两 行 小 麦 ( 二 密 ) , 行 距
技
0.1~0.2m
术 小麦播种于畦田后,可采用常规畦灌或长 畦分段短灌灌水技术进行灌溉
特 小麦乳熟期,每隔两行小麦开挖浅沟,套
点
种一行玉米(一稀)。套种玉米的行距为
膜
上
灌
-
双
膜
双膜
4、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溉
由于畦面低于原田面,灌水时不易外溢和穿透畦埂,
打 埂
入膜流量可以加大到0.3m3/min以上
膜 上 膜缝渗水带可以弥补供水的不足
灌
主 主要用于棉花和小麦田上
要
特 点
双膜或宽膜的膜畦灌溉要求田面平整程度较高,以
增加横向和纵向的灌水均匀度。
4、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溉
灌 溉
入膜流量
技
开孔率
术
膜孔布置形式
要
灌水次数
素 确
灌水历时
定
4、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溉
膜 膜孔灌溉的入膜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
孔 入膜沟或膜畦首端的水量 ,用下式计算:
灌
溉
q0.00K1nv
技
术 q为入膜流量,m3/h·m;
要 k为旁侧入渗影响系数,一般取值为1.46~3.86之间; 素 确 n为每米膜长上的灌水孔数;v为土壤的入渗速率,m/h; 定 w为放苗孔和专用灌水孔的平均面积,m2
4、地膜覆盖灌水技术—膜上灌溉
平整土地以保证膜孔灌水均匀
膜 孔
清除树根和碎石,以免刺破塑膜
灌 播前喷洒除草剂,防止生长杂草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1d12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8.png)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这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其特点是将水分直接送到植株根系附近,减少了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微喷灌技术还能减少水肥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微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的灌溉,并且具有节水、经济、易操作等优点。
二、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在田地上,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湿度,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地膜覆盖技术还具有增温、增湿、保墒、杀人、提早收获等显著优点。
三、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一种集水、养水、防水、施水于一体的灌溉方式。
滴灌技术通过设立水龙头、分水器、管道和滴头,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
滴灌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量提供适量的水分,减少水量的浪费。
滴灌技术还可以配合肥水一体化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四、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一种间接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收集雨水,并加以储存和利用,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依赖。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一般包括屋顶雨水收集、地面径流水收集、河流水收集等方式。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在干旱季节或水资源短缺时充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节约了地下水和其他水资源的使用。
传统地面灌溉技术原理与应用总结
![传统地面灌溉技术原理与应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fe70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f.png)
沟灌的主要优点是,灌水后不会破坏作物根部四周的土壤构造, 可以保持根部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不会形成严峻的土壤板结,能 削减深层渗漏,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养分流失;在多雨季节,还 可以利用灌水沟收集地面雨水,并准时排水,起到排水沟的作用;沟 灌能削减作物植株之间的土壤蒸发损失,有利于土壤保墒。
畦灌
定义: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水流在畦田上形成薄 水层,借重力作用沿畦长方向流淌并浸润土壤的浇灌方法。
畦灌依据地形分类:畦田通常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这种沿 地面坡度布置的畦田,即顺坡向布置,叫顺畦。顺畦水流条件好,适于 地面坡度为0.001~0.003的畦田。在地形平坦地区,有时也承受平行 等高线方向布置的畦田,即横坡向布置,称为横畦。因水流条件较差, 横畦畦田一般较短。
沟灌法适用于浇灌宽行间距的中耕作物,如棉花,玉米和薯类等 作物,某些宽行距的蔬菜也承受沟灌法。沟灌法比较适宜的土壤是中 等透水性的土壤。
不同土质条件下的灌水沟的间距
格田浇灌
定义:格田灌是用田埂将浇灌土地分成很多方格形田块,灌水时 格田内保持肯定深度的水层,水在重力作用下渗入土壤。 布置:淹灌隔田布置应尽量整齐,最好呈矩形或近似矩形。隔田 长边一般应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布置,短边顺地面坡度布置为宜。 每个隔田均应有自己的独立进水口,由毛渠或农渠供水;并应有自己 独立的排水口,将废泄水直接排入毛沟或农沟。格田浇灌不宜串灌、 串排,以提高质量。为便于更有效的掌握格田浇灌,还可以在隔田内 设置田间水尺或承受自动给水栓或泄水门,以自动掌握隔田中的水层 深度。
漫灌
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 用浸润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法。 没有或只有简陋的田间灌水工程,水引入田面及顺坡漫流,渗入 土壤。此法灌水质量差,铺张水量大,一般用于浇灌草场或引洪淤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关系可供选择灌水技术要素时参考。 表3-3列举河南省引黄灌区畦田灌溉技术要素。
在井灌区,为了节约用水,提高灌水质量,常采
用较小的灌水畦,其宽度约0.5~1.0m, 长度为15~20m, 单宽流量2~3L/s。
4.沟灌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水从输水 沟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主要借毛细 管作用湿润土壤。
3、为了使畦田上的各点土壤湿润均匀,就应 使水层在畦田各点停留的时间相同。
为此,在实践中往往采用及时封口的方法,即 当水流到离畦尾还有一定距离时,就封闭入水 口,使畦内剩余的水流向前继续流动,至畦尾 时则全部渗入土壤。
根据不同的计划灌水定额、土壤透水性、坡度等 条件,可以采用七层封口、八层封口、九层 封口或满流封口等。
根据灌水沟两侧土壤湿润的范围(如图3-5), 一般轻质土壤的间距较窄,重质土壤的较宽。
表3-4 列出了一些参考数值, 具体确定还要结合作物的行距来考虑。
沟灌的技术参数,主要是沟长和入沟流量。沟长 和入沟流量都与地面坡度及土壤透水性能有关,它 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灌水沟的断面一般成梯形或三角形。 浅沟的深度约8~15cm,上口宽20~35cm; 深沟的深度15~25cm,上口宽约25~40cm。 水深一般1/3~2/3沟深。
3.畦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一系列小畦。 灌水时,将水引入畦田后,在畦田上形成很薄 的水层,沿畦长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 借重力作用逐渐湿润土壤。
我国北方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以及牧 草和一些蔬菜,均广泛采用畦灌。
畦灌需要的田间工程如图3—1所示。
实施畦灌的方法,要注意提高灌水技术,即要根 据与地面坡度、土地平整情况、土壤透水性能、 农业机具等因素合理的畦田规格和控制入畦流量、 放水时间等技术要素。
如地面坡度较大,土壤透水性较弱,畦田可适 当加长,入畦流量适当减少;
如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性较强,则要适当 缩短畦长,加大入畦流量,才能使灌水均匀, 并防止深层渗漏。
灌水技术要素之间的正确关系,应根据总结 实践经验或分析田间实验资料来确定。下面讨 论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1、灌水时间t 内渗入水量 Ht 应与计划的灌水定 额 m 相等,即:
为了能及时灌水与排水,根据水稻成长的需要 调节水层深度,防止“串灌”,“串排”,每个 格田应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如图4-5所示;
格田地面必须平整均匀,地面坡度应小于 0.001,一般以0.0005左右最好。格田面积的大 小可视地形,土壤性质而定,一般为2-5亩,长 60-100m,宽20-40m。为适应机械化的要求, 在地形平坦的条件下,可加大格田的面积。格田 的布置应尽量整齐,一般视长方形,畦长边大致 平行与地形等高线,短边顺地面坡度布置。
m
Ht
K1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1
K0t1
式中 K1—— 在第一个单位时间末的土壤渗
吸系数(或渗吸速度),m/h;
K 0 ——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土壤平均渗吸速度,
其值为 K 0 K1 (1 ), m/h;
——指数,其值根据土壤性质及最初土壤含水率
而定,一般为0.3~0.8;轻质土壤值 较小, 重质土壤值 较大;土壤的最初含水率愈大,
和畦灌比较,其明显的优点是不会破坏作物 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不会导致田块板结,能减 少土壤蒸发损失,适用于宽行距的中耕作物。
沟灌的田间布 置如图3-4。
适宜的沟灌坡度一般在0.005~0.02左右。 一般灌水沟是沿地面坡度方向布置,但当地面 坡度较大时,可以与地形等高线成锐角,使灌 水沟获得适宜的比降。沟的间距视土壤性质而 定。
值愈小,即渗吸速度在时间上的变化愈缓;
Ht——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的水深。
根据上式可求得畦灌的延续时间 t:
t
(
m
)
1
1
k0
2、进入畦田的灌水总量应与畦长 l 上达到灌水定 额 m 所需的水量相等。
3.6qt ml
式中 q ——每米畦宽上的灌水流量,L/(s·m); t ——灌水延续时间,h;
※ 全面灌溉
全面灌溉
地面灌溉 喷灌
§6—1 地面节水灌溉系统的分类及评价
一、地面节水灌溉系统的分类
地面灌溉定义:
水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 浸润土壤,边流边入渗的灌溉方法,也称为重力 灌水法。
按其湿润土壤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淤灌、畦灌、 沟灌、淹灌、漫灌和膜上灌 。
一)根据地面灌水方法分类
5.漫灌
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 地面漫流,借重力渗入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 的灌水方法。
灌水均匀性差,水量浪费较大。
6. 膜上灌
干旱地区在采用薄膜覆盖技术时,在薄膜上 布置孔眼,水在膜上通过孔眼入渗至土壤,补 给作物水分,既节约水量,又可使灌溉均匀。
二)根据地块放水结构分类
1. 输水沟带闸的放水结构,闸安置在闸盒内,可以 是涵管式盒,亦可以是开式的盒。
1.淤灌
主要指引洪灌溉,其目的是利用洪水中夹带的 大量泥沙造田、肥田,或起蓄水灌溉的作用。根 据安全及造田肥田的要求确定围堤的范围及格 田的规格。
2.淹灌
淹灌(又称格田灌溉)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 划分为许多格田,灌水时,使格田内保持一定 深度的水层,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主要适用 于水稻。
目的是提高灌水均匀度,节省灌溉系统投资。
第六章 地面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地面节水灌溉系统的分类及评价 第二节——第五节(自阅)
本章重点和难点
地面节水灌溉系统的分类 地面节水灌溉系统的评价及评价指标
灌水方法一般是按照是否全面湿润整个农田 和按照水输送到田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来 分类,最常见的灌水方法可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 灌溉两大类。
2. 输水沟中的水由倒虹吸管或插管放入田块,使 田块的入流量稳定。
3. 用带闸阀的多孔管放水。 4. 低压涵管输水方式图6-1,涵管在地下,通过竖
一般自流灌区畦长30~100m;畦宽应按照当
地农业机具宽度的整数倍确定,一般宽为2~4m,
每亩约5~10个畦田。入畦单宽流量一般控制在 3~6L/s/m左右,以使水量分布均匀和不冲刷土 壤为原则。
畦田的布置应根据地形条件变化,保证畦田 沿长边方向有一定的坡度。一般适宜的畦田田 面坡度为0.001~0.00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