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学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学习资料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

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

(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

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

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

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样例:费孝通一江村经济福西一观察山地大猩猩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

a.无干扰观察一一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

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

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 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

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

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

示因果关系。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

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郭

实验心理学 第二版 郭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

考研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TangDi

2014年应用心理考研备考

实验心理学笔记

12级小学教育汤迪

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1.19世纪之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思辨。

2.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3.实验心理学建立的意义:

①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范围;②使得心理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在

方法和研究上给予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大力的支持和辅助;③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

思想,当代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荣誉;

4.实验心理学发展的途径:

①费希纳:物理心理学,开创性的提出量化研究;

②冯特: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③艾宾浩斯:实证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

5. 费希纳:德国;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对心理学的贡献:

①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K㏒R

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 为常数;㏒取对数;

(2)费希纳定律的含义: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

对数之积;当刺激量越大,

3

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就越大。即是:物理量越大,为了感觉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3)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第一,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可以进行简

单的数学表达;

第二,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着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

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2.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

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3.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是一个表达简单的定律,其公式为S=KlgR,其中S是感

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简单来说,这个定律说明了人的一切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肤觉(含痛、痒、触、温度)、味觉、嗅觉、电击觉等等,都遵从感觉不是与对应物理量的强度成正比,而是与对应物理量的的强度的常用对数成正比的。这个定律是19世纪德国心里物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在他的表兄和老师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1795~1878)的定律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又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也正是因为这个定律,心理物理学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建立起来。

4.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

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5.真实验设计: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分配被试,能够充分控制全部内在的无效变异源和外

在无关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的设计。它是相对于准实验设计而言的,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理学笔记整理

⼀、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

1.什么是实验⼼理学

⼴义(实验的⼼理学):应⽤实验法研究⼼理现象和⾏为规律的⼀门科学⼼理学(即科学⼼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理实验的⼀门⼼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理学各分⽀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理学的主要⽬的

⽤以说明和解释⼈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理活动是如何进⾏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理活动的⽅式),进⽽达到“控制”⾏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

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4.实验法的局限性

1、有些复杂⼼理活动还难以使⽤实验法

2、有些特定⼼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性。

5.⼼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发现问题、查阅⽂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的研究和理论进⾏讨论、

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

6.⼏个重要的⼈以及其贡献

费希纳对科学⼼理学的贡献

1、⽤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实验法研究⼼理学。

2、⼼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法(三种传统⼼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为弥补传统⼼理物理法的缺陷⽽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理学的贡献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1)复习提纲

复习范围:

一、实验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P2

实心定义:主要内容为心理实验理论、心理实验设计及相关的统计处理技术。保留内容为反应时间和心理物理学。(狭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广义)

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心理物理法,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率先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身心合一二元论。1860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①联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S=Klog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刺激量增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为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

后人→信号检测论

2、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1873-1874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蔡元培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926年设立了心理学系)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

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心理实验及其逻辑

1.观察技术与相关技术

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结构性观察(实验式观察)→主观性

优点:容易操作;能够考虑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的行为变化;研究宽泛

缺点:实验过程主观性强;数据主观性受质疑

相关技术: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种关系描述,它通过统计学技术将变量间的关系量化,测量出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共变关系的方向。

相关变量可以考究相互关联,但不能研究因果关联

2.实验技术

实验法是近现代科学,它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偶发的额外变量,保证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及其有效性,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第三,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多次进行重复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核实和验证,保证实验的可信度。

心理实验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区别:能否人为控制设定实验条件

3.心理实验的逻辑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和概括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科学方法的特点

(1)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

(2)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能够自我校正。

观察法:

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包括: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

优点:便于操作、短时间收集大量信息、结果自然真实

缺点:认为性较强、被试容易流失、数据处理难度大

384-应用心理学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384-应用心理学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应用心理学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一、专业简介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教育、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学科发展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培养规格: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业生产、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社会服务等领域,从事心理教育与辅导、人员测评与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营销策划与辅助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同时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宽厚的文化修养。

2、了解心理学的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对心理学专业兴趣浓厚,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创新精神。

3、较为扎实地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

4、具有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问卷设计、数据处理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能力及科研报告撰写能力。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2—3年

四、辅修学时与学分

辅修学时:800

辅修学分:50

五、辅修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等

相近专业:心理学、精神医学、管理学、教育学

大二下学期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大二下学期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心

名词:

1、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2、差别阈限法

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费希纳提出,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 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

3、数量估计法

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4、光强度(I)

定义:光源在给定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坎德拉(cd),指燃烧某种特定规格的蜡烛(黑体)后产生的光强度。

5、光照度(E)

定义: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计算公式为:

E=∮/A (∮为光通量,A是表面积)。

单位:勒克司(lx),表示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

6、朴金耶效应(浦肯野现象)

是指当照度降低时,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1825年,黄昏时,蓝花看起来比红花亮。

7、空间视敏度

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常以能看出的两个物体的最小间距表示。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8.1复习笔记

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

(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1.记忆结构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由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认为记忆由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3种结构组成,它们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2.记忆过程

(1)信息首先以感觉登记的形式进入信息加工系统。

(2)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或者进入短时存储部分(STS)或称短时记忆(STM)。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大约只能保留lmin。

(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LTS)或称长时记忆(LTM)。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信息在其中可保持数十年之久。复述或机械背诵在信息从短时存储传递到长时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

3.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

图8-1刺激卡片

(1)视觉形象的存储

①全部报告法

a.实验程序

刺激卡片(如图8-1所示)呈现50ms后,要求被试把他全部看到的字母都报告出来。

b.实验结果

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5个字母。

c.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Sperling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

②部分报告法

a.实验程序

被试首先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根据声音提示(高音、中音、低音)报告相应行(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字母。3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防止被试猜测。

b.实验结果

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个;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

c.实验结论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

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冯特——创始人

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

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

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

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

4.遗忘曲线

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

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

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特点:直接和描述性

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

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

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

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

1.确定课题

2.选择被试

3.确定实验控制

4.数据整合

5.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2.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弟一章

实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简介:

费希纳的贡献:(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klgR(s: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实际刺激强度K:常数)(2)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冯特是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他带动了德国乃至世界心理学的全面发展。冯特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以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3)通过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的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艾宾浩斯的研究:(1)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资料(3)首先提出节省法(4)建立时间与遗忘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实验心理学的新进展:(一)研究领域上的拓展1、有关决策的研究卡尼曼(详细见课本16 页)(了解)2、无意识研究的异军突起3、多重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对记忆进行划分,开辟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感觉记忆;根据记忆信息是语义的还是情景的对记忆进行划分引领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研究。根据提取是都有意识对记忆还是未来对记忆进行划分,揭示出了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的不同,指向未来要执行行为的前瞻记忆依赖于指向过去所发生时间的回溯记忆;根据记忆提取是否正确对记忆划分产生了一个十分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兴研究领域----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二者可能有着相同的加工特点和生理基础。(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1、脑功能成像技术2、元分析3、反应时新法4、实验性分离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

第一章:绪论

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AB设计:通常被用于心理治疗中测量了某特定行为(A)后即提出某治疗(B)的研究设计;一个用处不大的研究设计。

ABA设计:见反向设计

ABAB设计:通常被用在心理治疗中使治疗程序(B)能够被再提出的完全反向设计。

ABBA设计:对处理或条件以ABBA或BAAB顺序给予的被试内平衡。

绝对阈限:在心理物理学中假定的外来刺激被感知到以前必须跨越的界限。

摘要:期刊文章前面的简短总结,告诉读者该研究做了些什么(方法)以及有何结果。

遗忘症:通常是由脑损伤引起的记忆障碍,其标志特征是全部或部分的记忆丧失。

不对称迁移:见延续效应。

作者:学术文章的责任人,通过对作者姓名进行文献检索可以找到其他有用的参考文献。

觉察:在没有意识觉知的前提下个体能否对某一事件作出知觉反应的知觉问题。基线:用作对比基础的测量结果,通常没有接受处理。

基础研究:旨在增加基本了解的研究。

β波:注意于认知任务时所看到的低振幅快脑波。

被试间设计:实验中每个被试只在一个自变量的一个水平上接受测验的实验设计。

盲视:根据韦斯克兰茨的实验,被试不能再认物体但能够察觉物体存在和运动与否的特定脑损伤效应。

布朗-彼得森技术:一种研究短时记忆的方法,使用时先呈现需要记住的项目

然后再呈现限制被试复习的材料以转移保持测验前被试的

注意力。

天花板效应:见量表衰减效应。

变化标准设计:一种小样本设计,通过随时间系统地改变标准来获得某种结果。选择反应时:见唐德斯反应B。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地一种基本形式,刺激最初不能引发某些反应,通过与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

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

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

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实验法的缺‎点:

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

②实验干涉程‎度高

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第一章实验方法

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13. 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学习遍数与5个新单词之间的关系。

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低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地板效应。

学习遍数与50个新单词之间的关系。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额外变量的控制(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的含义)、内部效度

(1)额外变量是指研究中除自变量外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由于额外变量会影响因变量,所以它们会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即不知道因变量的变化到底是由自变量还是额外变量引起的。因此需要对额外变量进行识别和控制。

(2)额外变量的识别一般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研究工作的经验来进行的。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a消除法

实验者采用某些措施把影响因变量的额外变量消除掉,使它不在出现在实验过程之中。

心理实验在暗室、隔音室进行,就是为了消除作为额外变量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

b恒定法

研究者采取措施使额外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这样因变量的变化就不能归因为这些已经保持恒定的变量。

实验常常要在同一时间,同一房间里进行,要使用同一型号的实验仪器;房间的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尽量保持一定;主试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指导语的标准化等等。也就是说尽量使被试实验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保持恒定。

c平衡法

很多时候额外变量不能够消除或保持恒定,那么就该使用平衡法。即额外变量的效应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保持总体的平衡或相等。

对于不同的实验安排或设计,额外变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不同的平衡方法。

小样本设计(单被试设计)

只特定选取一个或几个被试。

大样本设计(群体设计)

从总体里随机抽取一部分被试(即样本),用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