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ppt

合集下载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
拥有来自其他物种基因的植物
01 由来
03 转化受体 05 潜在危害
目录
02 优点 04 转化方法 06 国外现状
转基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是拥有来自其他物种基因的植物。该基因变化过程可以来自不 同物种之间的杂交,但今天该名词更多的特指那些在实验室里通过重组DNA技术人工插入其他物种基因以创造出 拥有新特性的植物。
美国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速度进展很快,其推广应用走在其它国家的前列。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研制的 转基因延熟番茄首次进入商业化生产,到1998年底就有30多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1999年全球转 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中,美国就占72%,达2870万公顷;其次是阿根廷670万公顷;占17%;加拿大400万公顷,占 10%;中国名列第4位,1999年种植面积达30万公顷,占1%,其他国家的种植面积都小于1%。
在国家“863”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及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资助下,中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 了显著的进展,有些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1996年国生物技术学会统计,中国投入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 植物达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种有近20种转基因植物进入了田间试验或环境释放阶段。至1999年,农业部批准 可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国内研制的转基因植物有5种,它们分别是: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的矮牵牛、延熟番茄、抗病 毒的甜椒和番茄。
谢谢观看
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已经不再处于实验室阶段,而是进入了实际应用,走到了商业化阶段。转基因植 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国家从1992年的1个增长到1996年的6个,1998年9个,1999年 进一步扩大到12个国家。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1996年仅为170万公顷,1997年为1100万公顷,1998年增长 到2780万公顷,1999年又比1998年增长44%,达到3990万公顷。

《转基因动植物》课件

《转基因动植物》课件
生物制药
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具有治疗价值的蛋白质药物 ,如转基因羊生产抗凝血酶。
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流程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构建成表达载体 。
胚胎移植与繁殖
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中,繁殖出转 基因动物。
受精卵显微注射
将表达载体注射到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胚 胎。
后代鉴定与筛选
对转基因动物后代进行鉴定和筛选,确保获 得符合要求的转基因动物。
新型转基因方法的探索
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依赖于导入外源基因,未来 将探索更多新型的转基因方法,如基因沉默、基 因激活等。
安全性评估的完善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步,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转基 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方法,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转基因动植物的未来应用前景
0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提高抗逆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为农业
长期安全性评估
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长期跟踪研 究和生态评估,以检测可能出
现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性评估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毒理学和营 养学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营 养价值与传统食品相当。
环境安全性评估
评估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社会经济安全性评估
评估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产和 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对农民生
转化方法
包括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微注 射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 于不同植物。
转基因植物的优缺点
优点
提高抗逆性、抗虫性、抗病性等,增 加产量和营养价值,改良品质等。
缺点
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如基 因漂流导致野生种群基因污染;可能 影响食物安全,如产生过敏源或毒素 等。

《植物转基因技术》课件

《植物转基因技术》课件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研究方向
未来应加强转基因技术在提高作物抗逆性、 品质改良和功能食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以 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应关注新 兴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技术,以推动转 基因技术的创新发展。
应用前景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 展,未来转基因作物有望在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转基因技术 认识的深入和法规体系的完善,转基因技术 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鉴定
对筛选出的阳性细胞或植 株进行遗传和表达分析, 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 导入并稳定遗传。
鉴定方法
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免 疫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 等。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与安全性
01
02
03
04
遗传稳定性
转基因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目 的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并表达的
能力。
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健康、生态 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
目的基因的验证
对获取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功能验证,确保其正确性和可用性。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基因克隆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等技 术,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
载体的选择
根据目的基因的特点和需求,选 择适合的载体,如质粒、病毒载
体等。
载体构建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重组,形 成重组质粒或重组病毒载体。
转化体的筛选与鉴定
转基因技术的法规和监管问题
法规制定
各国政府需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监管体系 ,规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 其安全可靠。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制定国际统一的转基因技术标准 。
VS
监管执行

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PPT课件

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PPT课件

Ti Plasmid
T-DNA region
auxin
Left border
Right border
vir genes ori
已知农杆菌 附着到植物 细胞后,只 留在细胞间 隙中。TDNA首先在 细菌中被加 工、剪切、 复制,然后 转入植物细 胞。
(2) Ti质粒的功能区域
※ T-DNA区(transferred-DNA regions): 农 杆 菌 侵 染 植 物 细 胞 时 , 从 Ti 质 粒 上 切 割 下 来 转 移 到 植 物 细 胞 的 一 段 DNA,称为转移DNA。该DNA片段上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农杆菌介导法
1)农杆菌
农杆菌包括根癌农 杆菌(Ti质粒)和发根 农杆菌(Ri质粒),质 粒中含有一段可移动的 DNA称为T-DNA,可作 为外源DNA的载体。
农杆菌: 广泛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包含Ti质粒:【肿瘤诱导质粒(细菌 质粒)】;
T-DNA: (Transferred-DNA), 可以转 移进入植物基因组.
优点:外植体来源广,繁殖快,易接受外源基因, 转 化效率高。
缺点:遗传稳定性差、嵌合体 因此需要连续的再生系统
1.1 受体
1.1.3 直接分化再生
外植体材料细胞不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阶 段,而是直接分化出不定芽形成再生植株。
优点:周期短、操作简单,体细胞变异小,遗 传稳定;
缺点:材料局限,转化率低。
1.1 受体
受体 是指用于接受外源DNA的转化材料。 良好的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应满足如下条件: 1) 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 2) 受体材料要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3) 外植体来源方便,如胚和其它器官等; 4) 对筛选剂敏感; 5) 转化率高 常用的受体材料有以下几大类型: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
• 生态方面的风险: • 例如,人们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会“污染”其同种非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其野生的
亲缘物种。 • 许多专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栽种范围作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的亲缘物种
的地区种植相应的转基因作物。
第十八页,共29页。
各国的转基因情况(qíngkuàng):
• 1.美国 •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
第十五页,共29页。
安全性
• 食品安全性也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 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若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存在实 质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进行实质等同性评价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一些 主要方面。
• 有毒物质:必须确保(quèbǎo)转入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毒。如转Bt杀虫基因玉米 除含有Bt杀虫蛋白外,与传统玉米在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要评价它作为饲 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则应集中研究Bt蛋白对人畜的安全性。
第五页,共29页。
基因(jīyīn)枪法
• 通过一种被称为基因枪的设备,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 (gāoyā)气体加速,将包裹了带外源目的基因的高速微弹 直接送入完整植物细胞中。外源目的基因会随机地插入到 植物基因组中,从而实现转基因操作。
• 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相比,基因枪法不受植物是否单 子叶或双子叶类型的限制,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 单;但基因枪法产生的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不 如农杆菌介导法稳定,成本也相对较高,而且需要特殊的 仪器。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俄罗斯
• 2006年年末,世界闻名的反食用转基因产品专家、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 叶尔马科娃走马上任,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副主席。

《转基因植物》课件

《转基因植物》课件

未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 持续性和环境保护,例如开发抗旱、 耐盐和固氮能力的转基因作物。
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如 CRISPR-Cas9系统,将有望实现更为 精确和高效的基因操作,为转基因植 物的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
03
转基因植物的优缺点
转基因植物的优点
01
02
03
04
提高抗逆性
转基因植株的抗逆性分析
检测转基因植株对环境胁迫的抗逆能力,如抗虫 、抗病、抗旱等。
ABCD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比较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在生长、发育、 产量等方面的差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根据国际公认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对转 基因食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05
转基因植物的实际应用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转基因植物的应用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转基因植物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02
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历程
转基因植物的起源
转基因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开 始研究通过改变植物基因来改良作物。
02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打破物种界 限,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 转移和表达。
转基因植物的种类
根据外源基因的来源和功能,转基因 植物可以分为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 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抗逆境转基因植物等。
此外,根据转基因的目的和应用,还 可以将转基因植物分为食用转基因植 物、非食用转基因植物、工业用转基 因植物等。

转基因动植物ppt课件

转基因动植物ppt课件
18
19
20
第二节 构建转基因的农作物
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有两方法。一是杂交育种, 但不可能将所有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种植物中。二 是用杀虫剂和除草剂。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会导致环 境的破坏。而用转基因的方法能克服以上的问题。 达到增加产量,改进质量并可抗病虫害以及抗干旱、 盐碱等。有两种产生转基因农作物的常用方法: (1)通过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转化双子叶植物; (2)用基因抢等装置发出高速粒子轰击单子叶植物 等。
4
一、P因子介导的转化
转座因子含有两个功能区:
(1)转座因子两端的DNA重复序列,此是整合和切 离所需要的;
(2)编码转座酶的DNA序列,此是转座所需要的。
A.Spradling 和G.Rubin根据在其他系统中转座因子 的研究,论述了克隆的P因子序列可用于构建果蝇 的表达载体,诱导克隆的DNA的“终末”转座到果 蝇的生殖细胞中。他们使用的技术是用鉴别转座基 因的标记基因和待测定的实验基因取代克隆P因子 中的转座酶编码序列。
SB是水手转座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长1.6kb, 两侧是 231bp的IR。中央区编码一个转座酶和DNA识别区。它 能够将自己插入到基因或基因之间,活化或关闭一个基 因的正常功能。实验证明,SB能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脊椎 动物培养细胞中,包括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及人类细胞。
转座因子睡美人的结构特点
15
(三)、PB(piggy back )因子
(1)T-DNA,携带植物激素 基因和章鱼碱基因;
(2)是毒性基因vir
(virulence)区域。
(3)携带接合基因,与细 菌间质粒的转移有关。
(4)编码功能与冠缨碱利 用有关。
26
天然的Ti质粒不能使用。 (1)可产生肿瘤。

《转基因植物》PPT课件

《转基因植物》PPT课件

编辑课细胞包埋于固体基 质中,成为一个固定的生物反映系统。包埋的基质: 多糖和多聚化合物,如褐藻酸盐、琼脂(糖)、聚丙 烯酰胺、角叉莱胶。由于这些支持物胶体本身的交联 方式,使之对养料、水分及气体有一定的通透性,在 不同程度上维持细胞的生物活力,从而得证进行生化 反映的酶系和辅助因子的存在。基于此原理,在细胞 产生次生产物的时期,就将其固定化,加以营养介质 及底物进行反应,将其制成颗粒状,注入柱式反应器, 就可以进行连续循环反应。通过固定化细胞进行连续 培养始实现商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编辑课件ppt
9
C代谢产物胞外释放 由于大部分有用的次生代谢物 并不释放到培养基中,而是储存于液泡中,传统的提 取药用次生代谢物的方法始破碎细胞,使细胞只能一 次性的使用。解决储存液泡中的次生代谢物使之释放 到胞外也是通过固定化细胞进行连续培养要解决的一 个主要问题。已发展出了化学试剂法、改变离子强度 法、PH扰动法、电击法等。
利用培养的植物细胞生产次生物质
植物细胞不仅具有形态建成的全能性,还具有
物质代谢的全能性,通过药用植物细胞或组织
的大量培养,可以获得某些有用成分,特别是
用化学手段合成困难的药物。目前通过组织培
养成细胞培养的药用成分有生物碱,甙类、甾
醇,萜稀类、醌类、木质素类、黄酮类、糖类、
蛋白类、有机酸类、芳香油、酚类等上百种。
编辑课件ppt
7
3.4.3 建立适宜的培养程序和条 件,保证细胞系高产稳定
a二步法 从许多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的形成来 看,生物合成作用往往在细胞生长的后期,据此提出 二步培养发(two-step culture)。第一步培养基称 为生长培养基,主要适合于细胞的生长;第二步称为 生产培养基,用于次生产物的合成。两种培养基往往 有所区别,后者通常具有较低含量的硝酸盐或磷酸盐, 或两者含量均较低。此外,通常也含有较低的糖分或 少量可利用的碳源。二步培养已在许多药用植物细胞 培养中得到应用。日本首次利用紫草细胞工业化生产 紫草宁用二步法。Mei等(1996)在10L反应器中采 用二步培养技术培养红豆杉细胞,20天后生物增加 了3倍,经过比较,生长基中紫杉醇含量很低 (0.8mg/L),生产基中达19.4—27.5m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质体融合:
• 定义:将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可实现两种基因组的结合。也可将一种细胞的细胞器, 如线粒体或叶绿体与另一种细胞融合,此时,是一种细胞的细胞核处于两种细胞来源的细胞质中, 这就形成了胞质杂种(cybrid)。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 选择融合体或杂种细胞;
基因枪法
• 通过一种被称为基因枪的设备,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 加速,将包裹了带外源目的基因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 植物细胞中。外源目的基因会随机地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从而实现转基因操作。 • 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相比,基因枪法不受植物是否单 子叶或双子叶类型的限制,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 单;但基因枪法产生的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不 如农杆菌介导法稳定,成本也相对较高,而且需要特殊的 仪器。
转基因植物
演讲人:刘同雪 资料及 PPT 制作人:牧宇超,许锦丽
转基因植物Transgene plants
•指将从动物、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 出的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并且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类植物, 可以是原有性状发生改变,如抗虫、抗 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转化受体
• 植物基因工程用作外源基因的转化受体有许多种, 包括胚性愈伤组织(cai—lus)、分生细胞、幼胚、 成熟胚、受精胚珠、种子和原生质体等。从这些 受体细胞都可获得再生的转基植株。
• 有网文称,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美国大豆主要用来出口。美国人到底吃不吃转基因 食品?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不是全部出口?【美国转基因食品2012-2013年约45%用于出口】 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美 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3730万吨,出 口约占总产量的45%。
• 【美国食品的70%为基因食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基因安全管理处处长做客人民网访谈时 指出,美国是种植转基因和食用转基因作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的一个国家。在美国,它的 转基因大豆、玉米种植比例超过了90%,本国人不吃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粮农组织2007年的 一个食物平衡表数据显示,当年美国大豆的产量是7286万吨,其中,近60%的都是国内消费, 在国内消费里面,又有93%是用作食用的。另外,据中美生生物技术工作组美方官员和专家 介绍,美国人吃的食品里面,70%都有转基因成份,因为大豆和玉米都是食品的原料,转基 因作物事实上早已进入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了。
案例:
• 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 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 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
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方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的Ti质粒可以作为载体。Ti质粒上有两个区域, 一个是T-DNA区,这是能够转移并整合进植物受体的 区段;另一个是Vir区,它编码实现质粒转移所需的 蛋白质。将待转化的外源基因先克隆在大肠杆菌质粒 上,然后将此质粒转入不会引起冠瘿瘤的农杆菌(这 种菌的Ti质粒已除去了T-DNA),使外源基因通过同 源重组整合在Ti质粒上;然后用带有外源基因的这种 农杆菌去转化植物细胞,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的 基因组。
• 生态方面的风险:
• 例如,人们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会“污染”其同种非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其野生的亲 缘物种。 • 许多专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栽种范围作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的亲缘物种的 地区种植相应的转基因作物。
各国的转基因情况:
• 1.美国
•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欧盟对转基因农作物 持审慎态度
影响花粉管伸长的因素
• 花粉管尖端的伸长受使细胞壁变软的酶的影响。 Vander Pluijin 和 Linskens ( 1966 )了解到花粉管(矮牵牛花柱 内花粉管的细微结构)是在花柱的输导组织中层的致密的基层 内生长的。由于酶的溶解作用,在正对着花粉的尖端形成一管 状通路,因而花粉管才能顺利地在花柱内伸长。当在试管内花 粉萌发的初期加入 b -1 、 3- 葡聚糖酶时,花粉管伸长增加。 蛋白质分解酶抑制花粉管的生长和萌发。这些结果表明,纤维 素酶和果胶酶对花粉管壁的伸长是重要的。
• 杂种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体细胞杂交与有性杂交的异同
比较内容 体细胞杂交 有性杂交 时间 无季节限制 花期限制、特别是母本的花期
亲缘关系
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有性/嫁接 不亲和性 细胞核、细胞质均可以重组、倍 性增加
受亲和性影响
结果
双受精,一般无细胞质重组,倍 性不改变
花粉管通道法:
•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 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中,并进一步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中,随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转基 因新个体。 • 该方法是由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采用花 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
对环境影响:
• 很多绿色环保人士继续坚决地反对发展转基因作物,他们认为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有害。ISAAA在年度报告中分析了转基的种植节 约了相当于47300公斤的杀虫剂,高产的转基因作物节省了相 当于1.09亿公顷的耕地,同时其效果相当于减少了约230亿公 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种植转基因作物不需要大面积野 外田间耕作。减少耕作能使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残留物,从而在 土壤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较 少的田间作业也必然降低燃料消耗和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算出,粮农组织提供的2007年数据,美国大豆55.8用于出口。
欧洲
• 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的消费团体反对进口销售世界种植转基 因植物的主要国家 • 转基因食品,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 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让科学证明其安全性。有的社会团体和组 织呼吁在科学家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由 于欧洲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环境的担忧不断增长,欧盟从 1998年4月起暂停批准在15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但是,2004 年4月18日欧盟开始允许在市场上出售转基因食品,只是转基因成分超过 一定比例的产品必须贴上标签,这被认为是欧盟在解除对转基因产品的 禁令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俄罗斯
• 2006年年末,世界闻名的反食用转基因产品专家、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 娜・叶尔马科娃走马上任,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副主席。 • 2005年,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着手研究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食品后 的健康状况,发现基因食品影响了小白鼠以及它们后代的健康。这一研 究结果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活体动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的 证据。
• 每年,俄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都会发布很多关于转基因产品潜在危险的 报告和论文,但一些西方的跨国公司却因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据,而对 这些报告和论文表示置疑。
日本
• 日本对转基因作物实行严格管理和慎重对待。根据“Angus Keid Group”发布的调查,82%的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持 否定态度。2006年8月,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消费 者对转基因作物的否定态度已开始影响日本的食品加工业。例 如,几乎所有的酿酒商已开始停止使用转基因产品酿造啤酒; 相当一部分生产传统食品如豆腐的日本公司开始使用非转基因 原料,并标记上“没有使用转基因大豆”。
• 4、转基因植物是自然界本身并不存在的植物,因此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转基因植 物的进入就相当于外来种的侵入。 • 其实主要对于转基因作物忧患为两种:一种是健康方面的风险;另一种是生态方面的风 险。
健康方面的风险:
• 转基因作物往往是过量地制造某种外源的蛋白质,如果该蛋白质是对人体有害 的,当然不宜食用。如果它是过敏原,也可能让某些特定的人群出现过敏。 • 为了避免健康方面的风险,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和已知的过敏原不会被用于制 造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都按要求做过试验检测其安全性。一 般是先做生化试验检测,看看转基因作物与同类作物相比,在成分方面出现了 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然后做动物试验,看看转基 因食品是否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安全性
• 食品安全性也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 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若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 不存在实质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进行实质等同性评价时,一般需要 考虑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 有毒物质:必须确保转入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毒。如转Bt杀虫基因玉米除含 有Bt杀虫蛋白外,与传统玉米在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要评价它作为饲 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则应集中研究Bt蛋白对人畜的安全性。 • ⑵过敏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形成基因 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 批准商品化。另外还要考虑营养物质和营养因子的含量等。
转基因作物有三个主要特点:
• 一是对原始的野生农作物具有灭绝作用,一旦种植了转基因作物,野生农作物将从此灭 绝,这一点已被实践证明,不再属于理论问题; 二是转基因产品都是绝育产品,就象骡子,不能像原来农作物那样,可以用打下的 粮食作为来年的种子,而只能每年都购买新种子。世界上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种子的专利 权几乎全部属于孟山都、拜耳、杜邦三家跨国大公司,购买就要支付昂贵的专利费。 三是对农药化肥具有特殊要求,只能使用转基因种子公司指定的农药化肥。中国农 民的种子,再也不能由农民自己掌握,因为转基因大米等植物是不能留种的,中国农民 的自主权,中国人的根本权利,由此全部掌握在利益集团和他们背后的跨国公司手中 • 优点:(1)生物育种明显加快(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3)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持 续提升(4)转基因作物产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