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无标记元素) 物中放射性低。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无标记元素) 上清液中放射性低,沉淀 上清液中放射性高,沉淀
物中放射性高。 (5)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即时训练1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肺炎
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利用如下实验材料:S型细菌、R型细 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
【例2】 (2011· 江苏高考,1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 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
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 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首先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 杆菌,然后再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带35S和32P的大肠杆菌,这样就得到 了蛋白质含有35S和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再让带标记的噬菌体
分别侵染未带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该实验证明
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即时训练3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
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病斑情况不同。如图甲中a和b分别示意 TMV和HRV结构及其感染烟草叶引起的症状。
(1)图乙中a、b、c、d的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 (2)图乙的整个过程证明什么? (3)上述实验中,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路的实现需要的技术手段有 。这一思 。
必修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种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的小鼠转化实验S型细菌加热后,蛋白质部分变性失活,而DNA的性质未改变,对于S型细菌自身来说,蛋白质失活即死亡。
当加热失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利用R型细菌内的化学成分合成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转化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实验结论】格里菲思的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中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艾弗里的实验①S型细菌的DNA使RNA型细菌发生转化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必须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代谢。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过程中,除模板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是由亲代噬菌体提供的以外,原料、能量、酶、场所等都是由细菌提供的。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中含有蛋白质没有的特殊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
【实验过程】(2)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实验结果】(1)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上清液(T2噬菌体)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构成DNA的核苷酸种类不同B.DNA分子的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C.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D.不同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同答案:B分析:研究表明,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构成DNA的核苷酸有四种,与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B、DNA分子的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不同的DNA具有不同的结构携带不同遗传信息,B正确;C、DNA分子都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即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2、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
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形成子代DNA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半保留复制是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DNA复制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A错误;B、DNA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C、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因为是单链不需要解旋,C错误;D、新合成的互补链与亲本碱基序列不同,不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PPT 课件精选全文
有32P标记DNA
无35S标记蛋白质
DNA有32P标记及31P
衣壳蛋白无35S标记
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实验结论:
二、RNA病毒,RNA是遗传物质
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病株,并能从中提取出完整的病毒,结论是RNA是遗传物质。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实验材料:
两种肺炎双球菌
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
有荚膜,菌落光滑, 有毒,可致死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R型菌
S型菌
2.实验过程
R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加热杀死S型细菌
R型活细菌+加 热杀死S型细菌
结论: 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A1+G1
T1 +C1
= a
T2 +C2
A2 +G2
= 1/a
例题2、在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多少?
2.5 1 ;
A 1
T 2
T 1
A2
C 1
G 2
G 1
C 2
DNA双链
T +C
A +G
= 1
④ 、一种碱基在两条链中所占的比例等于这种碱基在每条单链中所占的比例之和的一半
35S
35S噬菌体
离心
细菌培养液
搅拌器
32P噬菌体
32P
噬菌体与细菌相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 基因的本质
T
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
T
C
G
G
C
A
T
G
C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 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 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 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 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在内侧。
A
T
C
G
碱基对 碱基对 氢键
嘌呤和嘧啶之间通过氢键配对,形成碱基对,且 A只和T配对、C只和G配对,这种碱基之间的一一对 应的关系就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主要元素 ——C、H、O、N、P
磷酸
C5 O
C4 脱氧 C1 核糖
C3
C2
脱氧核苷酸
A 含氮碱基 T
C G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A
T
氢键
T
A
磷酸二酯键
G
C
C
G
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
5
A
3
C
A
T
3 5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G
(1)DNA分子是由两条 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
是在亲代噬菌体的DNA作用下, 利用细菌的原料等条件在细菌 体内的增殖的。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 怎样形成的?
子代噬菌体的DNA是亲代噬菌体DNA自 我复制形成的,蛋白质是在亲代噬菌 体DNA指导下合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该图示能表明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答案:A分析图解,图示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图示无法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只能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错误;此图只能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而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D错误。
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1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A、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C、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D、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3、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B.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整体教学设计
《基因的本质》单元设计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基因的本质》是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三章的内容,是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详尽地阐述遗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内容,为后面学习“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基因工程”等后续内容作好辅垫。
本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围绕“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这一重要概念组织学生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可借助科学史情境探究科学问题,通过模型建构、假说—演绎法应用等活动进行多样化思维训练,组织学习过程中挖掘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在细节处体现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性状,并代代相传3.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3.1.1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 分子上。
3.1.2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3.1.3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三、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将围绕课程标准对该单元的要求展开,授课时会依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每一专题对应的具体教学目标(每一专题的具体教学目标见课时教学案例)。
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分析和资料分析活动,逐步揭示基因的本质,能说出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明确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尝试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体会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3.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法演绎DNA的复制方式,结合科学实验认同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探讨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各组分分开,并分别观察其作用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5S直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会使32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答案:C分析: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
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做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B正确;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因噬菌体寄生于大肠杆菌中,故应先用35S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C错误;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和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都会使32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D正确。
故选C。
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答案:B分析:1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必修二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新课改自主命题近几年在本章呈现以下特 点: 1.所考查内容在本章教材中属于Ⅱ级能 力要求,属于遗传学基础知识。 2.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不再是单纯概念 的记忆,而更加注重理解和应用,这部分内 容常设置于基因工程科研成果的材料情境中 进行考查。
1.线索指导 (1)复习本部分内容围绕“基因的本质—结 构—复制—功能”这一主线展开。
(2)复习基因结构时要与必修1第2章、第3 章相联系。 Nhomakorabea
2.重点关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过程及各组实验结果分析 用实验流程图解法来理解两大经典实验的过 程,对比分析各实验组的结果及得出的结论, 深刻体会实验设计的思路与体现的原则。 (2)DNA结构特点及复制过程 采用图文结合方法理解记忆DNA的组成部分、 结构特点以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用具体的实例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在 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相关公式。 (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运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体会DNA中碱基对排列方式的多样性特点。
科学家们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 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 验,证明了核酸(DNA或RNA)在传宗接代中 具有连续性,蛋白质不具连续性,得出了核 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正确结论,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 都能“精确”复制自己,再通过细胞分裂方 式传递下去,使子代(或体细胞)含有与亲代 相似的遗传物质。从分子结构特点来看,组 成DNA的含氮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排列顺 序是极其多样的,这是遗传物质具有储存巨 大数量遗传信息潜在能力的基础。DNA分子 具有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的特点。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 遗传因子即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它位于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证明了DNA是引起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因此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正确;C、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 是通过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实现的,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2、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C.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答案:D分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复制需要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与对应的酶。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准确地进行。
A、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选项正确;B、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作用于DNA双链中的氢键,使氢键断裂需要消耗ATP,B选项正确;C、DNA双链中的两条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复制时也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故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C选项正确;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边复制的,D选项错误;故选D。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到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DNA复制的详细步骤,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分子层面的生命活动规律。
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实验设计、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技能。
4.社会责任:认识到DNA复制研究在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培养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理解及其证据。
三、教学难点•理解DNA复制过程中涉及的酶及其作用机制。
•掌握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图解、实验视频等)。
•教材、教辅资料及相关科学史资料。
•模拟实验材料(如有条件,可进行DNA复制模拟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问题卡片、案例分析指南)。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DNA复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
•动画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分享见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实验案例(如Meselson-Stahl实验),理解DNA 复制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是如何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的,从而引出DNA复制的概念。
新课教学1.DNA复制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DNA复制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DNA复制的过程•起始阶段:介绍DNA复制的起始点(复制原点)和引物酶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复制过程的启动机制。
•延伸阶段:详细讲解DNA聚合酶的作用,以及其在模板链指导下合成新DNA链的过程。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
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形成子代DNA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半保留复制是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DNA复制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A错误;B、DNA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C、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因为是单链不需要解旋,C错误;D、新合成的互补链与亲本碱基序列不同,不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2、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沃森和克里克配合,揭示了DNA分子的结构。
排列在DNA分子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的物质是()A.碱基对B.脱氧核糖和磷酸C.肽链D.果糖答案:B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故选B。
3、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B.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必修②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应训练1.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答案 C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2、3和4D.1、2、3和4答案 D对应训练3.(2008年江苏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证明DNA是“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可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侵染过程中的“合成”阶段,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而氨基酸、核苷酸、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细胞提供C.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1P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1答案 C4.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答案 D对应训练5.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请回答:(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原因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图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也不需要能量B.新形成的两条单链复制的方向不同且均为连续复制C.该过程在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均能发生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个或两个染色体上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A、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引导复制的开始,也需要消耗ATP,A错误;B、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且据图可知,并非两条链均为连续复制,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DNA分子复制,C错误;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个(着丝点断裂之前)或两个染色体上(着丝点断裂后),D正确。
故选D。
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使其进行细胞分裂。
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20 .20B.40 .40C.40 .20D.20 .40答案:C分析: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一条染色体上不含有放射性,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因此20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暂时加倍,其中一半染色体含有放射性,一半染色体不含有放射性。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细胞中染色体总数为40条;由分析可知,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要点提炼】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向小鼠注射R 型活细菌,小鼠活;②向小鼠注射S 型活细菌,小鼠死;③向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活;④向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死,且从死鼠中分离得到了S 型活细菌。
实验④表明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R 型的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思的推论是:在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进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①R 型菌+S 型菌的DNA R 型菌+S 型菌;②R 型菌+S 型菌的蛋白质或S 型菌的荚膜多糖只有R 型菌;③R 型菌+S 型菌的DNA +DNA 酶 只有R 型菌。
结论:DNA 才是使R 型活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DNA 组成。
(2)赫尔希和蔡斯以T 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见下表)。
实验T 2噬菌体 实验过程 检测结果(噬菌体上) 第一组35S 标记蛋白质 与细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无放射性物质存在 第二组 32P 标记DNA 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处(3)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典型例题解析】例1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 、蛋白质和多糖物质,然后把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结果发现加入了DNA 的培养基中,R 型细菌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S 型细菌。
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 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 )(A )S 型DNA 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 )S 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 决定的(C )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D )在转化过程中,S 型细菌的DNA 可能进入R 型细菌的细胞中解析 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只有加进了S 型细菌的DNA 培养基中,R 型细菌才发生转化,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S 型细菌的DNA 进入R 型细菌的细胞中,且实现对其性状的控制,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
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不发生这种转化,正好与DNA 是遗传物质的转化实验形成对照,同时也说明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B )(C )(D )。
例2 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 )(A )不可能检测到32P (B )可能检测到35S(C )可能检测到32P 和35S (D )大部分检测不到32P培养 培养 培养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而是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
新形成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的原料(含S的氨基酸)来自细菌细胞中,所以,新形成的噬菌体体内不可能检测到35S。
故选项(B)、(C)是错误的。
新形成的噬菌体中的DNA原料(脱氧核苷酸)也来自细菌细胞中,应该说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也不可能检测到32P,但由于带有32P的噬菌体DNA在侵染时已注入到细菌细胞中,由这一部分DNA组成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
答案:(D)。
【随堂巩固练习】1、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A)磷酸、核糖、碱基(B)磷酸、五碳糖、碱基(C)磷酸、脱氧核糖、核苷(D)磷酸、脱氧核糖、碱基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哪一过程能直接体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A)将无毒性的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B)将有毒性的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C)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D)将无毒性的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3、根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设计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R+○S的DNA→?②○R+○S的蛋白质→?③○R+○S的糖类→?④○R+○S的无机物→?(1)请推测①、②、③、④四组实验的结果。
(2)若①组实验中添加的○S的DNA预先用DNA酶处理,结果会不同吗?为什么?。
(3)上述实验说明了。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新合成的DNA分子的原料来自于()(A)亲代噬菌体的DNA(B)子代噬菌体的DNA(C)噬菌体内的化学成分(D)细菌内的化学成分5、用噬菌体去感染用15N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15N存在于()(A)只在噬菌体的外壳中(B)只在噬菌体的尾部(C)在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D)只在噬菌体的DNA中6、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A)RNA、RNA(B)DNA、DNA(C)DNA、RNA(D)RNA、DNA8、右图中的A和B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侵染烟草可引起不同形状的病斑(甲病毒引起的病斑为圆形,乙病毒引起的病斑为三角形)。
(1)把乙病毒的组成成分拆开,再分别侵染正常植株(如图代表磷酸基代表碱基代表脱氧核糖C和D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引起病斑的物质是。
(2)如图E所示,用甲、乙不同组分重建病毒新品系,可引起烟草病斑,其病斑形状是。
(3)图E中丙的类型与甲、乙、新品系三种中的哪一种相同?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知识要点提炼】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①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螺旋,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②磷酸―脱氧核糖构成的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
③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2、DNA分子的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A和T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C)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也是A∶T∶G∶C=1∶2∶3∶4(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对T、G对C,由此推测两条链上互补碱基的数量关系是A=T、G=C。
本题的各选项均可用此数量关系来判断。
从选项(C)“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可对应出另一条链是T∶A∶C∶G=1∶2∶3∶4,调整为A∶T∶G∶C的顺序,应等于2∶1∶4∶3。
答案:(C)。
例2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
下列连接中,错误的是()(A)(B)(C)(D)解析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三者之间的连接如选项(A)所示。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具体连接如选项(C)、(D)。
选项(B)中的连接方式是磷酸和磷酸连接,因此是错误的。
答案:(B)。
【随堂巩固练习】1、DNA分子的双链结构中,排列在外侧、组成基本骨架的成分是()(A)脱氧核糖和碱基(B)脱氧核糖和磷酸(C)全是碱基(D)全是脱氧核糖2、右图是DNA 分子平面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问:(1)写出图中各编号名称:① ② ③④ ⑤ ⑥⑦ ⑧ ⑨(2)图中有脱氧核苷酸 个,碱基 对。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 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此图的 成分(填写编号)上可以测到15N 。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 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此图的 成分上可以测到32P 。
3、有两对通过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有1个腺嘌呤,1个胞嘧啶,则其它组成中的磷酸、脱氧核糖的数量及碱基的数量和种类分别是 ( )(A )3个;3个;1个T 、一个G (B )2个;2个;1个C 、一个G(C )4个;4个;1个T 、一个G (D )4个;4个;1个U 、一个G4、某一DNA 分子中有腺嘌呤200个,胞嘧啶300个,该DNA 分子中共有碱基数为( )(A )400个 (B )500个 (C )600个 (D )1000个5、某一双链DNA 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数占18%,那么胞嘧啶数应占 ( )(A )18% (B )32% (C )36% (D )9%6、某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腺嘌呤为17%,胞嘧啶为22%,那么另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应为 ( )(A )39% (B )50% (C )55% (D )61%7、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C T G A ++=0.5,那么它的互补链中碱基的比数是 ( ) (A )0.5 (B )1(C )1.5 (D )2 8、构成DNA 分子的碱基种类是固定不变的,但各种碱基的数目却因生物种类而异。
下列比例关系中,因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的是 ( )(A )T G CA ++ (B )T A CG ++ (C )T C GA ++ (D )T A 和C G9、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应从哪几方面考虑脱氧核糖、磷酸、碱基3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第3节 DNA 的复制【知识要点提炼】1、对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复制时,DNA 分子的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