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医联体的健康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医联体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疗机构间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市中医院作为该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1.2 目标根据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要求,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医联体机制,整合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市民的医疗满意度。
具体目标包括:- 建立稳定高效的医联体组织结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权责;-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均衡性;- 加强卫生服务网络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2.1 组织架构市中医院医联体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医联体领导小组、医联体办公室以及各成员单位的相关部门。
- 医联体领导小组:由市中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其他成员包括市疾控中心、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联体发展规划、决策重大事项,并对医联体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 医联体办公室:设立在市中医院,具体负责医联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组织会议、协调各成员单位合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等。
- 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根据医联体工作需要,成立相关部门和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2.2 职责划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划分如下:- 市中医院:作为医联体的核心成员,负责医联体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承担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治,推动医联体内的临床学科发展。
- 市疾控中心:负责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参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工作。
- 区卫生局:负责区域内卫生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协调各级卫生机构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协助市中医院做好分级诊疗工作,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中医医联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
中医医联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简介中医医联体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以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推广中医药为核心目标,可以在基层开展多项服务。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医医联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的影响和作用。
一级标题1:中医医联体的定义和特点二级标题1.1:中医医联体的定义中医医联体是指以中医医院为主体,与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联合,建立协作关系,共同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组织形式。
中医医联体通过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二级标题1.2:中医医联体的特点1.多元化服务:中医医联体不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还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
2.专业化团队:中医医联体建立了由专业中医医师、西医医师和其他医疗卫生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3.患者导向:中医医联体通过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提供个性化、全程化的医疗服务。
一级标题2:中医医联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影响二级标题2.1: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1.知识传承与培训:中医医联体通过组织专家巡诊、技术培训等形式,提升基层中医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诊疗规范化:中医医联体建立了临床路径、规范化诊疗流程等管理机制,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资源共享与整合:中医医联体整合了中医药资源,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二级标题2.2: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1.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中医医联体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在基层提供了更加综合、全面的医疗服务。
2.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中医医联体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级标题2.3: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1.健康管理服务:中医医联体通过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保健。
2.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中医医联体将专业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
建立医联体实施方案
建立医联体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医联体需要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医联体应当由多家医疗机
构共同组成,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构建起以医院为核心,以社区医疗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医联体的领导机构、管理层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确保医联体内部的协调运作。
其次,建立医联体需要进行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各个医疗机构应当充分
利用医联体的平台,共享医疗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设备、医疗信息等,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要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实现医疗服务的有序衔接和无缝对接,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再次,建立医联体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最后,建立医联体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医联体应当建立健全的
医护人员队伍,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医护人员在医联体内部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增强医联体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综上所述,建立医联体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进行医疗资
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方面,才能够有效推动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12.04•【文号】国中医药规财发〔2017〕30号•【施行日期】2017.1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规财发〔2017〕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直属(管)各单位、局机关各部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共享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对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以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健康为本,便民惠民。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市中医院认识到单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市中医院决定在____年启动医联体工作。
本实施方案旨在确保医联体有效运作,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全面、协调和连续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组织架构和职责1. 医联体领导小组:由市中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其他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联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协调各成员机构之间的合作,解决协调与合作中的问题。
2. 医联体办公室:设在市中医院中,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组织协调医联体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工作计划、梳理工作流程、收集信息和数据、组织联络会议等。
3. 医联体成员机构:市中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诊所等。
三、工作内容和重点任务1.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共享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各成员机构要按照规定,及时向平台上传相关医疗信息,并准确记录患者病历、诊断结果、用药信息等,以便其他成员机构能够及时获取和利用。
2. 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于医联体工作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成员机构要根据承担的职责和能力,合理安排各项医疗服务,让患者能够得到合适的就诊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门诊和住院。
3. 门诊放号制度优化:通过医联体工作,优化门诊放号制度,提高预约就诊的效率和准确性。
各成员机构要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重复挂号和过长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4.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市中医院之间的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市中医院要向基层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专家咨询和培训等,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
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各科室、各村卫生室:为切实做好旬阳县20__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的各项迎验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我院继续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根据《旬阳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评分表(20__年版)》的要求,完善本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顺利通过复审验收。
二、在深化医改中发展中医药事业1、加快医联体建设,与县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2、做实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签约服务团队中有中医师,服务内容应有中医基本服务和个性化中医健康服务。
3、建立中医药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及费用监测控制等机制;全面启动卫生院临床医师综合绩效考核。
三、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
组织开展卫生院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39;全员培训。
巩固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成果,将中医馆建设向村卫生室延伸,更好满足群众看中医、用中药需求。
2、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
实施中西医临床协作创新。
3、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和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主动参与健康扶贫八大行动。
4、充实完善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中药饮片等质量控制中心,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质控工作。
四、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上的核心作用。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招录引进中医类别医学生,抓好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统筹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确有专长考核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六、宣传贯彻中医药法规政策,弘扬中医药文化1、广泛宣传《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__-20__)》、《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掀起普法用法热潮。
基于中医医联体的慢病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为例
基于中医医联体的慢病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为例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探索在中医医联体环境下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构建区域化的以“治未病”理念为基础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
方法:选取以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牵头的区中医医联体内,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0例,对干预组开展“专科-全科-患者”为路径,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管理,平均随访(12.5±0.5)个月。
对比两组再住院率、病死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双向转诊率、家庭医生签约率、患者满意率。
结果:通过本模式管理后,干预组患者再住院率、病死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双向转诊率、家庭医生签约率、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为例,基于基层中医医联体,实施路径为专科医生-全科医师-患者,应用中医核心理论,采用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在促进中医治未病在慢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医联体;慢病管理;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1-0248-02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目前的管理存在院内治疗与院外管理脱节,主要表现在: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理,社区医院的全科医师缺少规范化管理的专业知识;中医在心衰治疗上的优势,难以在院外延续[1]。
本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在中医医联体环境下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构建区域化的以“治未病”理念为基础的,中医特色鲜明,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慢性病管理体系。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项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杨浦区中医医联体内的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纳入病例300例。
随机单盲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中医医联体情况汇报
中医医联体情况汇报近年来,中医医联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次汇报旨在全面了解中医医联体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中医医联体的基本情况。
中医医联体是指由中医医院(含中医部门)、中医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中医机构及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共同组建的卫生服务联合体。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中医医联体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其中不乏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
中医医联体的建立,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中医药在基层的服务能力。
二、中医医联体的发展成果。
中医医联体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中医医联体整合了中医资源,提高了中医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方便了患者就医。
其次,中医医联体通过协作共享,提高了中医医疗水平,增强了中医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影响力。
此外,中医医联体还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实现了中医与西医的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三、中医医联体的存在问题。
然而,中医医联体的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中医医联体的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中医医联体内部协作不够紧密,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二是中医医联体的发展不够均衡,一些地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滞后,影响了中医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三是中医医联体的管理体制亟需改革,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中医医联体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中医医联体的发展对策。
针对中医医联体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为中医医联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的中医医联体协作机制,促进中医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医联体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中医医联体的展望。
中医医联体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医医联体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医医联体向深度发展,不断提高中医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医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中医医联体是指由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联合体,旨在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医联体建设是当前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目标。
1.整合资源,通过中医医联体建设,整合各类中医资源,包括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中医医联体建设,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中医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中医医联体建设,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中医医联体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组建联合体,各地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中医医联体,共同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
2.资源整合,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应充分整合各类中医资源,包括人才、设备、药材等,实现资源共享。
3.技术交流,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可以开展中医医疗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中医医疗技术水平,促进中医医疗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4.服务协作,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可以开展中医医疗服务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5.科研合作,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可以开展中医药科研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科研项目,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建设保障。
1.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支持中医医联体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2.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医医联体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中医医联体建设的顺利实施。
3.人才培养,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才水平。
4.监管规范,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联体建设的监管和规范,确保中医医联体建设的顺利实施。
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二篇)
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是当前我国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工作情况,我对我所在地区的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汇报。
一、医联体建设情况医联体建设是指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协同作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我所在地区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展开,现状如下:1. 医联体的构建: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我所在地区的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已经建立起一些医联体。
这些医联体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享信息平台、资源共建等方式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2. 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医联体成员之间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疗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流。
各成员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情况,提高了医疗协同办公的效率。
3. 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医联体成员之间实行了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旨在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有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减轻上级医院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及时将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转诊到专科医院就诊。
4. 人员培训与交流:医联体成员之间开展了医学教育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形式的交流。
通过交流合作,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
二、医养结合工作情况医养结合是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全面的医疗养老服务。
我所在地区的医养结合工作已经初步展开,现状如下:1. 养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我所在地区的养老机构开始将医疗服务纳入到养老服务范畴之中。
建立了相应的医务室或医疗护理部门,雇佣相应的医疗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2. 医养机构合作: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享人员、共同开展健康管理等方式,提供全面的医疗养老服务。
3. 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医疗机构通过定期走访、健康咨询、健康筛查等方式,对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保健。
中医医联体实施方案
中医医联体实施方案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我国提出了中医医联体实施方案。
中医医联体是指在现代医院的基础上,引进中医医疗服务,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面就中医医联体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
一、建立中医医联体机构。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由现代医院与中医医院合作共建,充分利用各自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设立中医诊疗科室,并配备有中医医生和现代医生,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服务。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现中西医诊疗的无缝衔接。
患者可以在同一医院内就诊,根据病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三、加强医生团队建设。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加强医生团队建设,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的医生。
现代医生和中医医生应当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推动信息化建设。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中西医诊疗信息的互通共享。
患者可以在不同科室之间共享医疗信息,提高医疗效率,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
五、加强科研与教育。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加强科研与教育工作,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总结中医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的经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同时,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六、加强管理与监督。
中医医联体机构应当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联体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中医医联体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医医联体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切实贯彻落实中医医联体实施方案,推动中医医联体的健康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7.25•【文号】•【施行日期】2019.07.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有关要求,在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中医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主阵地,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选择,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对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在医联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通过医联体建设,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水平,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要切实履行政府举办公立中医医院主体责任和投入责任,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27号建议的答复-国中医药建字〔2021〕78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27号建议的答复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27号建议的答复国中医药建字〔2021〕78号孔涛代表:您提出的《关于疏通堵点打通痛点促进中医药良性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理顺中医药管理机制的建议(一)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方面。
一是我局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包括中医医院科室名称、人员配备、中医病历书写、处方书写、科室建设与管理、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药事管理、护理管理、“治未病”服务、文化建设等,规范中医医院建设和管理,在人员配备中对中医药人员比例、管理人员、科室负责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中医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是通过中医医院评审及持续改进活动、大型中医医院巡查等,探索建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长效机制,其中将中医医院人员配备、中药饮片使用情况、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中医治疗率、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等反映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指标作为重点指标提出,并赋予较大权重,通过中医医院评审评价,促进中医医院突出特色、提高疗效、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三是在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以突出中医内涵、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指导思想,制定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门诊中药处方比例、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以及以中医为主的出院患者比例等体现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持续推动中医医院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和服务功能。
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有何新探索
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有何新探索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的中医药服务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范围有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必然趋势。
那么,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有哪些新的探索呢?一、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通过互联网平台,患者可以在线咨询中医师,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
这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患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中医药服务,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些中医医疗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了在线问诊平台。
患者在平台上填写症状、病史等信息,上传舌苔、面色等照片,中医师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诊断,并开具中药处方。
随后,患者可以选择在线购药,药品直接配送到家。
这种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尤其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此外,互联网还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各类中医药科普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
二、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的服务模式现代康复技术在治疗疾病、促进功能恢复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将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
例如,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现代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在骨伤康复方面,中药外敷、内服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同时结合现代的康复器械和运动疗法,能够促进骨骼愈合,恢复关节活动度。
三、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药在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治未病”理念,可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智慧医院+全民健康平台解决方案
电子病历浏览器
健康便民APP
电子健康浏览器双向转诊系统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居民健康服务门户
l 1个基础平台:实现数据采集、交换、整合。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3大数据库: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
全民健康基础平台
l
三大数据库
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三大核心业务数据库。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
• 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提升妇幼健康管理水平
• 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
a
智慧医院+全民健康平台
解决方案
建设背景及依据
1
1.1 政策背景
医疗信息化是实现医疗行业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对此,国家先后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15年的医疗工作目标,而以纲要为基础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也陆续制定、公布,并从实施细则上提出了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全面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落地。
公共卫生业务联动工作联动疾控、急救、妇幼保健等机构和组织
惠民
惠医
惠政
2.3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方向
02.以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业务为核心的基层信息化
03.以全程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化
04.以远程医疗、医联体为主要内容的分级诊疗信息化
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医联体建设是当前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确保医联体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有效管理,制定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组织架构医联体建设的组织架构是协调各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依据。
为此,在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医联体的组织架构,包括医联体领导组织、医联体管理机构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权责。
1. 医联体领导组织医联体领导组织是医联体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医联体的发展目标、规划和决策等重要事项。
应设立医联体领导小组,由医联体的领导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并有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参与。
2. 医联体管理机构医联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医联体建设和管理工作,包括协调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合作、制定和落实医联体发展计划、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等。
医联体管理机构由医联体领导组织下设的办公室担任,办公室的具体职责应明确规定。
3. 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权责各成员单位是医联体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职责和权责明确是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各成员单位应明确自身在医联体中的定位和责任,包括资源投入、服务提供、协作合作等具体事项,同时也要明确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要求和协议。
三、资源整合与共享医联体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因此,在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具体方式和机制。
1. 医疗资源整合机制由医联体管理机构负责,成立资源整合专门小组,负责医疗资源的调查、整合和优化配置。
通过统一采购、合理配置、信息共享等措施,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2. 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各成员单位应主动提供自身的医疗资源,并积极参与到医联体资源共享机制中。
通过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和机制,实现医疗设备、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共享,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办法
XX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办法(暂行)根据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医联体建设的各项工作,构建起权责明确、功能清晰、运转高效、群众受益的医联体集团,切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为了加强核心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规划和管理,现制定相关工作管理办法如下:1.加强医联体的建设管理工作。
本院定期派驻医务人员,常驻基层单位进行“全日制”工作。
2.本院定期委派医务人员,配合医联体基层单位开展义诊、健康教育、查房、手术等活动。
3.本院与XX医院精神科建立中医治疗“服用精神药后致便秘”的中药治疗课题,组建以中医院的中医人员及XX医院精神科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设立专项课题研究。
4.本院与XX医院建立妇科协作机制。
每周四派出一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XX科医师到XX医院进行查房、门诊工作。
5.本院每周五下午派出一名中级以上中医师到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坐诊及指导工作。
6.本院24小时出动救护车接医联体合作单位患者住院,同时负责为医联体内转诊的门诊病人提供预约服务,优先安排其检查与治疗。
7.急诊24小时接医联体基层单位转诊病人入院,并作好院前急救工作。
8.接收医联体内转诊患者的相关科室设立双向转诊负责人,做好转诊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服务工作;制定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治疗的具体措施;做好病人回访及建档工作,确保后续服务落实到位。
9.本院对委派下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实行财政补贴,暂定为主任职称300元/天,副主任职称200元/天,主治职称100元/天。
另提供车费补贴50元/天。
(卫计委关于职称晋升要求的下基层工作不在其列)10.相关职能部门将不定期对委派下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查岗或考核,如有为按照要求到岗工作的情况,一律按旷工处理。
如同一人员被发现旷工三次以上(含三次),则认定其当年度的下基层工作考核不达标,并直接计入其以后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
2024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实施方案:2024年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市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市目前的医疗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中医院拟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共同开展医疗服务,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1. 通过医联体建设,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 融合我市现有的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三、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医疗服务公平、公正,不以盈利为目的。
2. 效率原则: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3. 整合原则:将市中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4. 服务原则: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1. 建立医联体组织架构(1)成立医联体筹备组,负责筹备医联体的工作。
(2)制定医联体组织架构,并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责关系。
2. 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1)调查研究市内医疗机构的资源情况,包括医生人数、科研能力、科室规模等。
(2)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资源整合方案,优化现有资源配置。
3. 建立医疗联合体的治理机制(1)建立医联体联合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合会议,研究和解决医联体发展中的问题。
(2)建立医联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联体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并监督和评估医联体的工作进展。
4. 加强医联体内部合作和交流(1)建立联合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2)开展医生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医生的专业水平。
5. 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
(2)推广智慧医疗,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
6. 加强医联体与医保部门的合作(1)建立医联体与医保部门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
医联(共)体协同体系
医联(共)体协同体系中医智能远程诊疗服务平台医联(共)体系存在问题1、要求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执行力度不强:医联体上级医院自身运营压力很大,其能力强、水平高的医师很难长期在基层工作。
在现有网络体制下,上级医院面对几十家下级医联(共)体单位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下沉。
2、基层医师提升有效诊疗技能的渠道不畅通:医联体上级医院组织的培训学习更多是为了被动完成主管部门的交办的任务,所以培训学习的成果不显著。
因此基层医疗人才技能提高和流失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3、各级医院不能互认体检信息:体检结果受到设备品牌和性能;操作者技能经验;院方收入等多方面影响,导致上级医生不屑或不敢使用下级医院的体检报告。
4、双向转诊机制还不畅通:现有双向转诊模式存在“上转多、下转少”上级医院争抢下级医院患员的突出问题。
上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患者绿色通道,开放了预约挂号,畅通了部分上转患者通道。
但是由于基层医院技术(软件)和医疗设施(硬件)有限,医联体单位下转患者标准不明确以及上级医院利益驱动等原因导致真正意义上的下转患者非常少。
5、数据统一、档案共享存在差异化:三级医院均有各自的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系统不同,目前系统还不能互通互联。
医联体内存在系统版本、功能等差异化,不同的上级医联体单位有不同的管理系统,患者就诊信息还不能在医联体内部互通,还没形成畅通的网络连通体系,技术壁垒还未打破。
当前医联(共)体四种模式一、城市医疗集团模式。
将多家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整合成一个法人单位,成立医院集团,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负责制,成立多个资源共享中心和管理中心,降低运营成本。
整合集团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健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流动、药品共享。
二、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
由县级医院牵头,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组建县域医共体,确定确保收治病种目录,明确康复期下转病种清单,实施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大型设备共享共用,新农合基金对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居 民健康 信息网 :以居 民健康卡或社会保障卡为电子身份识别 标识 ,实现居民临床诊疗 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在各医疗机构的调阅共 享 。此外 ,居民也可在家中登录到居 民健康信息网,进行 自我健康管
理
m
基于 中医医联体的健康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包含 了医院前 置 机 、 数 据 中 心 、应 用 系 统 、外 部 接 口四 部 分 。 平 台 总体 架 构 图如 下
、
,
医联体 的 中医药特 色优势 ,满足 民众 对 中 医药服 务 的需 求。 关键词 :中 医; 医联体 ;健 康 服 务;平 台 医联体已成新医改的 “ 宠 儿 ” 。 中医 医 联 体 是 指 在 即 由一 所 三 级 中医医 院为龙头 ,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 区卫生服务中 由 上 级 医 院进 行 诊 断并 出具 诊 断 报 告 。 或 患 者通 过便 携 式 医 疗 检 查 设
诊体验。
3 . 2信 息共 享系 统
鞋
多地市陆续启动的中医医联体 建设 中,必须加强人 口健康信息化 的建 设 ,为广大民众提供 具有中医药特色 的健康服务。但现阶段,中医医
联体内各医疗机 构信 息系统基本属于 “ 孤 岛”状态,迫切需要建立 凸 显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服 务管理平 台,以实现各医疗机构信 息系统 的互 联互通、并在 此基础上 ,对 中医药资源进行整合,为广大民众提供 中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指 导 意 见 》 明确 提 出 , 人 口健 康 信 息 化 是 国 家 信 息 化 建 设 的重 点 领 域 和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深 化 医 药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的 重 要 内 容 ,是 体 现 国 民 生 活 质 量和 国 家综 合 实力 的 标 志 之 一 。 因 此 ,在 国 内
3 应 用 系 统
3 . 1业务 协 同系统 :
1 )健康档案管理:整合中医医联体各医疗机构的患者基本信息 , 如历史病历、家族 史、患病 史等 ,及个人体质辨识信 息,中医健教处 方信息等, 以重点监控慢性病 .并进行主动跟踪,提供 对患者病情 的 实时的监控,通过随访等方 式主动关心患者的病情控 制,根据季节提 出凸 显 中医 药 特色 的治 疗方 法 及 健康 建 议 。 2 )中 医体 质 辨 识 : 根 据 患者 体 质状 态 ,指 定 防 治原 则 ,从 而选 择 对 应 的 治 疗 、 预 防 和 养生 办法 ,提 供 “ 因 人 制 宜 ”的 干 预方 式 。 患者 根据 自身情况回答相对应 的题 目即可获知 自身体质类型;并提供 了体 质辨识、健康促进处方及转质指导等服务功能。 3 )健康促进管理:通过采集调用患者就诊 、体检及其他健康等信 息 , 自动 生 成 健康 促进 建 议 报 告 ,对 患 者 进 行 健 康 促 进 指 导 ,通 过 指 导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通过生活 习惯的改变,如戒烟、减肥 等提高 身 体 素 质 , 减 少 患病 可 能 。此 外 ,在 健 康 促 进 指 导 过 程 中 ,还 需提 供 专 家 监控 等 功 能 。 4 ) 健 康 干 预 管 理 :通 过 平 台 提 供 的 网 站 、 短 信 等 , 提 供 在 线 互 动 、 在 线 专 题 讲 座 等 多 形 式 的健 康 干 预 ,对 患 者 进 行 健 康指 导 , 并对 医 疗 保 健 相 关 行 为 给 予 建 议 , 必要 时也 可 进 行 提 醒 , 以达 到健 康干 预 管 理 目的 。
心 ,组成具有 中医特色的医疗联合体,并探 索在联合体 内提高医疗服 务体 系的整体 运作效 率,为群众 提供分级 、连续 、优 质、价廉 的中 医药防治特色服务。中医医联体的出现有利于形成上下联动、双向转
诊 、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新体系,符 合各级政府在新医改相关政策中 提 出的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思想。 国家 卫生计生委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的 《 关于加快推 进人口健康
科 构 建 研 究
李 其 铿
( 福建 卫 生职 业技 术学 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1 0 1 ) 摘 要 :国 内 多地市 陆 续建设 了 中医 医联 体 , 为此 迫切 需要 建设 基 于 中 医医联体 的健 康服 务 管理 平 台 ,以保证 医联体 的 信息 化 建设 更加 科 学 便 捷 ,凸显 中医特 色-本 文研 究如 何构 建基 于 中医 医联 体 的健 康服 务 管理 平 台 ,以 实现 医联 体 内 中医药信 息互联 互 通 、 中医药 资源 共 享 充分 凸显 中医
2 数据 中 心
在数据中心 内主要部署数据交换 与共享 平台、中医诊疗数据库 、 居 民健 康 档 案 数 据 库 、其 他 相 关 数 据 库 ( 含 中 医 医 联 体 的机 构 、 人 员、设备等资源数据 )。数据 交换与共享平台是基于E s B 服务总线 的数 据 交换 引擎,能对各不 同类型的数据库,不同架构的业务系统进行数 据 采集 、归并 、整合 。并将整合后的数据根据分类标准分 别存储在 中 医诊疗 数据库 、居 民健康档案数据库 、其他相关数据库等数据库 中, 为平 台的 各 应用 系 统 提供 调 阅 服 务 。
3 . 3健康 管 理系 统
螭 聋 隹 羁柑 蛾
平 台总体 架构图
1医院前置机 在各医疗机构中统一部署前置机 ,通过 前置机上所提供 的数据交 换与共享服务接 口,实现平台与各医疗机构的H I S 、P A C S 、妇幼保健系 统、计划 免疫系统 、等 系统对接,完成各医疗机构的居 民就诊信息 、 居 民健 康 档 案数 据 上传 与共 享 。
图 所示 。
2 )综合决策分析 :通过对临床诊疗数据 、健康档案数据的挖掘 、 分析 ,为管理者提供中医医联体各 医疗机构的 日常运行情况 、居 民健 康 状 况 、 居 民 对 中 医 药 服务 需求 、 中医 医 联 体 内中 医 药 资源 的使 用 情 况 等 , 并为 决 策提 供 数 据 支撑 。
备,将 日常体检结 果数据远程传输给签约医生等 ,签约 医生可监测患 者健康状况并提供康复指导意见。 3 )远程会诊: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 ,由上级医疗机构的医生等联 合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 、病情诊断 ,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 4 )标本代送检:在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直接进行标本采集 ,并 由上 级 医疗机构完成检验后,将报告结果送 回原机构 。避免患者来回跑, 同时提升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的检验能力。 5 )预 约 管 理 :包 括 预 约 门诊 、预 约 体检 、预 约 住 院 等功 能 ,节 约 患者就诊等待时间 ,优化中医医联体各 医疗机构 的就医流程,提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