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观理念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品、用”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产、学、研、品、用”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作者:曹蔚闫莉王洪喜彭润玲瞿金秀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08期摘要:该文针对机械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班专业课程“产、学、研、品、用”融合协同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构建以“能力导向式培养”和“品商”素养为核心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进而提升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机械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复杂工程能力;教学模式;品商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042-04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outstand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learning, research, morality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eaching mode for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re carried out,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 a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system for mechanical major courses centered on "ability oriented training" and "Moral literacy",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lex engineering 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Keyword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jor; excellent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complex engineering ability; teaching mode; morality《中國制造2025》已明确提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号召。
关于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调研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指出:“我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我市要努力刻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扎实落地落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挥我市科教人才优势,深化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
一、充分依托高教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科教融汇及产教融合1.落实人才是关键要素理念,整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首先,高标准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利用**大学、**大学校友资源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注重核心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将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和**的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相结合,畅通对接机制,汇聚更多的北京创新资源,助力科技成果精准落地转化。
其次,借助**高教资源集聚和人才密集的特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相贯通,推进拔尖人才培育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建。
最后,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落地落地实施战略性前瞻性国家重大项目。
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推进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底盘,营造具备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 .发挥集群效应,探索“科技+人才+产业”发展模式。
深入挖掘作为创新主体的**大学、**大学、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本市优势高校、科研机构潜能,借助重点科研院所与产业集群的“虹吸效应”,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有效需求为支撑和创新驱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鉴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切实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坚持创新和质优,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高新科技园打造成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与高科技企业出发地。
高校产学研合作协议(通用7篇)
高校产学研合作协议(通用7篇)高校产学研合作协议篇1甲方: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地址:联系电话:为更好地使高校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单位的—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优势,促进企业单位技术创新、进步,以及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决定在—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达成以下协议:一、合作原则本着〃真诚合作,资源共享,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高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合作方式1.发挥双方在生产和科研中的联合科技优势,双方应积极组织、协调双方力量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技术产品进行联合投标、联合攻关、联合开发。
3、双方在培养方面加强合作。
乙方高级专家参加甲方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担任_教授,共同研究、制定并完善学科专业的建设规划、研究方向、发展目标、教材建设、—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等。
甲方电气工程专业专任教师可作为研究人员参加乙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工程设计与管理、培训等工作。
4、双方以学校相关实验研究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开展科技咨询,为生产设计和技术研发服务,并共同申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组建工程技术中心。
5、由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工艺及产品等皆为双方营业机密所保护,不得泄漏,不得转让第三方。
7、双方商定的科技协作项目、实习安排和—培训,将另行签订专项协议或,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各项合作项目能顺利开展。
三、合作期限合作期限暂定五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开始计算。
合作过程中,未尽事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高等学校服务北京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表 》以及 《 北京工业大 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建筑师 业 务实践指导教师 申报表 》等 。 23数 字媒体技术专业—— “ . 请进来 ”和 “ 出 走 去”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方式 数 字 媒体 技术 是北 京市 新兴产 业 的相 关专业 , 具有鲜 明的行业特色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 目标
重 要 一 环 ,学 生 自身 的需 求 也 应 在 学 校 和 企 业 的合 作
评 价 意见 。学校 参考 企业 的意 见和建 议制 定培 养方 案 ,机械 工程 与 自动化 专业应满足首都 国际化背景下 的社会发 展需求 ,面向现代先进制造产业 ,培养具有 卓越工程师技能和素质的应用人才。 此 外 ,在 与企 业共 同制 定 的培养 方案 中制 定 了
育 模 式 。 此外 ,借 助 “ 越 计 划 ” ,对 各 试 点 专 业 和 卓 企 业 的合 作 方 式进 行 了分 析 。
“ 加强 实验 室 、校 内外 实习基地 、课 程教材 等基 本
建 设 。 …… 支 持 学 生 参 与科 学 研 究 ,强 化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 [ 书 记 的讲 话 和 “ 划 纲 要 ” 为 “ 二 五 ” 2 】 总 规 十
械 工程 与 自动化 、建筑 学、软件工 程( 嵌入 式系统方 向1 、数字媒体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安全 以及
电 子信 息 工程 ,涵 盖 了传 统 产 业 相 关 专 业 和 战略 型 新 型 产 业 的 相 关专 业 。 “ 越 计 划 ”要 求 学生 在 读 期 间至 少 有 一 年 的企 卓
势 , 与 企 业 建 立 良好 的产 学 研 合 作 ,为 学 生 工程 实 践 能 力 的提 升 构 建 了 良好 的平 台【 】 0 0 6 ,教 育 3 。2 1 年 月 在 改 革 开 放初 期 ,政 府 对 国有 企 业接 纳 学 生 实 习
新工科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
新工科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蒋咏志陈仁祥陈兆玮(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重庆400074)摘要:本文基于新工科下对机械类相关专业培养要求,结合重庆交通大学一流专业建设的需要,提出在专业建设下进行产学研用和多方协同育人的改革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构建各主体之间的深度融合,以满足新工科培养目标的需要,从而在根本上缓解目前学校培养模式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窘境,真正做到培养新工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学院专业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复合型人才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1(a)-0154-04Teaching Refor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New EngineeringJIANG Yongzhi CHEN Renxiang CHEN Zhaowei(School of Mechatronics and Vehicle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majors 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first-clas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nd and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unde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a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various subjects is bui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ew engineering,so as to fundamentally alleviate the dilemma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school training mode and the talent needs of enterprises,and truly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needed by new engineering,so as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Compound talents; Reform如今,产学研用成为了各高校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不少学校都致力于对已有的课程进行改革,以达到与应用实际相结合的目的[1]。
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思考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成果资源优势,促进我县企业有效利用各类社会科研资源,强化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全县科技创新能力,今年10月初,县人才办会同相关职能单位一行8人,就我县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调研组通过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到企业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县产学研合作情况。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对我县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产学研合作现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县把产学研人才工作作为提升县域企业竞争力、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的龙头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县先后从全国32所高校、科研院所邀请218位知名专家教授来沭考察,签署合作协议68项,转化科技成果65项,解决技术难题780个,新建省级以上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7个、市级研发机构25个,实现新增效益1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取得的成效:1、合作基础不断夯实。
从人才队伍建设看,我县多家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近两年全县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就达140余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平均达10%左右;从技术中心的建立看,我县建立企业研发机构60余个,占规模企业总数的10%以上,其中7家研发机构获得省批准,25家研发机构得到市级批准立项。
2、合作呈现良好态势。
从合作成效看,我县先后有100余家企业与3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固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福庆木业有限公司通过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实践基地,先后解决技术难题70多个,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轨道交通整体车组制造柔性工装生产线”项目,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喜结连理”,并得到2009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支持资金650万元。
探索产学研结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校企合作作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如何搭建这个平台,发挥其特殊的育人优势,为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多年的建设,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特色育人之路。
1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背景1.1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工程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使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要求高等工程教育有效转型,跟上时代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
张光斗教授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一书中认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
围绕这个核心,高等工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利用校企合作来进行人才培养被公认为是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高等工程教育案例几乎都离不开校企合作教育,比如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3]和日本的“产学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
两种类型各有利弊,前者人才培养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后者强调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有保证。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寻求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是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1.2加快高校工程训练课程建设,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工程训练教学及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建设和高教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就业
“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就业[摘要]一文章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结合河南城建学院教改的实践,探讨了“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大招生而带来的毕业生高峰的到来,毕业生供给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毕业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人。
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正在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践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努力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需要;实践证明,产学研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就业领域亦大有可为。
1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高校扩招后,我国的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15%,刚刚迈入大众化教育的门槛,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已经达到31%,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已达50-60%。
分析目前的就业市场:一方面仍有较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抱怨就业难。
根据多年来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我们引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一大学毕业等于零?》中对部分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双方就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如下表:从上表可见,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1.1 内部因素。
①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不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在需要“大众”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寻找“精英”待遇,难免处处碰壁。
产学研简介
简介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产学研概念图产(企业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寻找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机构、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同时也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和人才开发的利用资源。
学(高校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
同时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人才库进行充实。
研(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研究)借助社会企业的良好平台及资源,科研机构在技术上的开发的同时完成对研究方向的规划,以单纯的技术型研究机构转型成技术、方向性兼顾的研究结构,同时研究成果将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
社(社会整体人文道德素质)以专业高素质人才提升旅游行业建设水平,借助高水平的质量完成对社会文化的推动,来提升社会整体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
同时以社会消费者的良好消费价值取向来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整体发展。
政(国家政府管理)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一体化的发展,在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下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快速发展。
产学研模式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
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
产学研合作项目模式2、1+1+1联合创新平台1+1+1联合创新平台是一种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由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当地企业三者共同建立的研究院、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现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完善高职毕业生应用性继续教育制度【速录稿】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完善高职毕业生本科应用性专业继续教育制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建民(速录稿)刚才两位嘉宾的报告非常精彩,我听了深受启发。
我们学校是上海市地方院校也算二本,和前面两位校长讲的高职高专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听了很受启发。
实际上现在的本科院校也有很多困惑,我想今天也谈谈我们的想法。
我把部里要求的题目做了一些调整,“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本来是我们校长来这里讲的,我是没有资格来这里讲的,因为我们校长临时有紧急公务所以让我代替他一下。
为什么我把“对口培养”改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因为我们学校的定位十年前就确定了,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这个定位也是受到质疑和挑战的。
为什么前面加上这两个东西,我们认为培养本科应用性人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专业和产业紧密地对接,如果不对接,那么应用性,高技能或者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的,这是基础。
第二个基础是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我们经常讲产学研,我们去掉研,我们培养应用性人才就是产学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提产学合作,1986年我们的“陈解放”教授是中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86年就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习产学合作,他那时候在研究高等学校如何开展产学合作。
所以产学合作机制如果建立起来了,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就建立起来了,才谈得上培养职业型、技能型人才。
应用性人才在学校关起门来是培养不出来的。
学校如何和产业合作,这个问题大家非常清楚,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在于要建立一个机制,这个机制保证这种合作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不是建立在一时一事基础上,而是要有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合作持续下去。
这个题目之下话题很多,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小时,所以我只讲两个问题。
一是对接现代产业,建立高职高专本科专业衔接机制,我们是本科院校,我从本科院校角度谈谈。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大家很快就会想到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个主要是针对本科教育的,还有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
企业是高校 与社会相结合 、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 的重要基础 。 学研 结合是科 研、 产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 求之间的一种互动。虽
然 许 多高 校 在 产 学 研 合 作 方 面 作 了一 些 有 益 的 探 索 , 受科 研 运 行机 制 、利 益分 配 、 但
观调控 ,通过 立法为产学研提 供强大的后
盾 。在 一 些 发达 国 家 ,对 产 业 教 育 进 行 立 法 历 史 悠 久 。韩 国颁 布 了 《 业 教 育振 兴 产
及产学协 力促进 法 日本颁布了 《 产业教 育振兴法 》 《 、 职业训练法 》 《 、 雇用对策法 》 等 ;在美 国大学 与产业合作 的历史中 ,政 府一直起着 引导 和催化 的作用,针对不同 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 的法律政策 , 为大学与产业的合作提供 了法律保障。 王 (
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 育国际化 的要 求。
五 ”规 划课 题 :广 西 高等工程 教 育 专业认 证 和 工程 类人 才培 养模 式
优 化 的研 究 ( 号 :2 0 C5 编 0 8 7)阶段 成 果之 一
◆ 中图分类号 :G 1 文献标识码 :A 70
教 育 ,但 是 规 模 远 胜 于 水 平 。 工 程 教 育 质 内容 摘 要 : 高 等 工 程 教 育 作 为 培 养科
一■ ■ 两■ -
业在双 向参 与、优 势互补的原则下开展多
种 多 样 的合 作 关 系 ,探 索产 学研 合作 的 新
等程 育产结的 工 教与业合 长 机 研 效 制 究
■ 魏银 霞 ( 桂林 电子科技 大 学教务 处 广西桂林 5l0 4 0 4)
▲ 广 西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工 程 重 点 资 助 项 目 : 工 程 应 用 型 电 子 信 息 类 人 才
云南师范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云南师范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云南师范大学决定组织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有关精神,遵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宗旨,以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先进企业开展“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共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试点工作要遵循“解放思想、开放借力、校企共赢、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深化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总体思路(一)我校工程教育基本情况近年来,学校以开放办学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引领,扎实建设教学质量改革工程项目,积极探索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构建了省级特色专业、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平台支撑条件。
1.建立了与地方各界共建多赢的长效机制。
各专业组建了有业界精英和外校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还聘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来校兼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现已形成三种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合作培养人才,二是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三是共建实验实训场所。
2.形成了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各专业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突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科专业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平均达到了34.7%。
大工程观理念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理念进行 终身学习 , 高等工程 教育 则应该为这种终身学习奠定 而
坚 实 的基 础 。 从 大 工 程 观 的哲 学 表 述 和 工 程 表 述 中 , 以整 理 出 四个 关 键 可 词 : 程 、 合 、 践 、 任 。工 程 ” 一 关 键 词 表 达 了 大 工 程 观 工 综 实 责 “ 这
力、 新能力。 创
关键词 : 大工程 观 高等工程教育 产 学研合作教 育 中图分类号 : 4 . G6 2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DOI1 . 6 /.s. 7 — 1 1 0 00 . 1 :03 9js 1 2 8 8 . 1 . 0 9 in 6 2 69
2 世纪 8 年代 , 国工程 教育界根 据美 国社会经济 发展状 0 0 美 况 , 高等工程教育进行研讨 , 对 纷纷提 出改革建 议。MI ( T 麻省理 工学院 ) 院长乔尔 ・ 西斯在该 院 19 — 9 8 奠 9 4 19 年长期规划《 大工程 观与工程集 成教育》 中指 出 ,大工 程观的术语是对为工程实 际服 “ 务的工程教 育的一种 回归 , 与研 究导向的工程观相对立” 可 以 而 ,
作综合 、 值综 合和审美综合的统一 。哲学表述是对 大工 程观性 价
质 的抽 象 概 括 , 工 程 表 述 则 是 对 大 工 程 观 内容 的具 体 描 述 。 从 而
具体 内涵看 , 大工程观可 以归纳 出两大特点 : 思维 的整体性 和实 践 的可行性 。工程 的思维是 “ 为行而思 ” 的思维 , 面向实践的思 是
No . 6
墼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am e t
大 工程观 理念 下 的产 学研 合作教 育
祁 红志
摘要 : 大工程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 大工程观要求 工程教 育提供 综合 的知识背景 , 强调 工程的 实践性 , 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 而 传统的教育模 式不能满足这种 需求。本文通过 实例 阐明, 灵活地采用产 学研合作教 育的形式 , 能有效地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 工程 实践能
产学研合作创新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
(四)合作创新有风险,目前缺少补偿机制
风险负担和利益分配应相挂钩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004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的10家较强企业和2所高校及1科
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半导体照明联盟”。
每当夜色降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水立方 或是圣火点燃,或是巨浪起伏,或是水波游弋……
企业需高校和科研机构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高校和科研机构验证其研发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清华大学研究出 易燃气体二甲醚, 最后落户承德宽城
清华学堂
承德宽城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取得的进展
(三)产学研合作方式逐渐向深层次实体化运作转变
由“突击式合作”走向“经常性合作” 由“碰撞式合作”走向“网络式合作” 由“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 由“要我结合”转向“我要结合” 由“你出题我研制”转向“资本结合” 由“项目合作”转向“共建利益共同体” 由“单兵作战”转向“集团结合”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三)强化产学研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争取合作长 期化
产学研三方应对创新出来的技术成果的价值估算、 知识产权的归属、合作风险承担等关键问题,要依据国 家制定的的法律、法规或自行约定的合同条款要达成协 议或共识。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四)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 力
一、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原因
1982年,就要求科技行业和经济行业选择对国民经济 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合作攻关。
1984年,中共中央又提出要激励高等院校也与企业进 行合作。
1992年,国务院生产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组建了 “产学研工程”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意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作用和意义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产学研合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面的优势互补,有利于高校走向社会,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 贴近实际办学;有利于高校强化实践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教师“双能”素质,推进应用性研究,提高综合办学水平,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二、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思路和目标3.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按照“整体推进、重点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合作育人为中心,以“三个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合作”,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模式灵活、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产学研合作协议书要注意什么(六篇)
最新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产学研合作协议书要注意什么(六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产学研合作协议书要注意什么篇一乙方:深圳市xx-xx甲、乙双方本着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开展的原那么,经友好协商,就产学研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条款:一、甲方为乙方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和教育基地,乙方为甲方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二、甲、乙双方根据科研和产品开发的实际需要,需优先聘请对方科研技术人员为己方的兼职工作人员,参与己方的科研和产品开发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三、甲方优先为乙方所需要的技术、专利、标准等信息和图书资料查询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乙方将积极为甲方研究人员的开发测试及实验实习任务提供便利条件,并为甲方人员的交通、食宿作出合理安排。
四、双方确定优先合作领域:挪动通信应用开发、挪动通信终端开发、多媒体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复印件同样有效)。
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三年。
期满后,假设双方没有提出异议,那么协议自动延长两年。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甲方代表:乙方代表:年月日年月日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产学研合作协议书要注意什么篇二甲方:代表:地址::乙方:代表:地址::为促进医疗技术的开展,甲方经友好协商,就甲乙双方开展医疗产学研技术合作,达本钱协议。
乙方向甲方开放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优先向甲方转让科技成果,帮助甲方解决医疗器械消费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根据甲方需要开展医疗器械技术开发和技术效劳。
1、乙方根据甲方企业对医疗器械开展的需要,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甲、乙双方组成结合课题组进展研究攻关。
2、在保障甲方消费有序进展的前提下,甲方根据相关方案安排,为乙方师生提供专业参观、实习、见习和科研试验的条件。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只有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国家将对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这将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很好机遇。
这样就会调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资源的协调统一。
高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来获得报酬作进一步的科研;企业也有对高新技术迫切的需求,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
但是现在的现实是: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在发表论文和获得奖励后就束之高阁。
笔者以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高校要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国外产学研的做法1.国外高校产学研现状[1,3]在美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方式有:一是单一的工业企业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进行合作,该企业有权在大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联合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联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为了加强跨学科与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80年代又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工业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并共用。
在这些合作研究中,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某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规程进行研究。
研究的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工业界的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同时把基础科学交流知识作为重点,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吸收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参加研究工作。
这种合作机制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业界。
在美国,大学已经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能够通过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迅速进行产业化,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不仅能够促进新知识发现、刺激技术创新、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而且为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产学研合作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全不相干的新名词 , 例如在第一章 中, 就有面心立方、 间隙固溶体 、 位错和晶界等材料学的基本概念 , 与学
生 以往 的知识 内容 完全 不相 干 , 既抽象 又乏味 。 握这些 基本概 念是 学生 学习本课 程 基本理 论 的基础 , 掌 但
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记住这些名词而不联系实际加以理解 , 必然感到学习这门课有一定的困难 。
实 际上 , 在金 属制 造和热 加工 企业 , 课程 的专业 术语 和基本 概念贯 穿 于企业 的产 品开 发 、 产 工艺 本 生
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中。 例如, 铸造企业在铸件的生产过程 中, 金相组织分析是控制铸件质量的重要依据之
一
,
这就需 要 大量 的各 种铸件 的金 相照 片 , 同 的金相 组织对 应 于不 同的工艺 条件 。在企 业 , 不 这些 看 起来
和从事机械设计 、 制造等方面技术工作提供 了材料基础知识 。 11 教 学特 点 .
1 . 技 术 术语 和概 念 多 .1 1
收 稿 日期 : 0 0 0 — 3 修 回 日期 :0 0 0 — 1 2 1— 5 1 ; 2 1— 5 3
作者简介 : 于资(9 3 )男 , 16 一 , 江苏金坛人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凝 固模拟和铝合金连铸技术 。
8 2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1 6卷
本课 程是 介 于基础 理论 教学 和专业 教学之 间 的中间课 程 , 在课 程讲 授过程 中运 用 了大 量 的工程 术语
和材 料学 的概 念 , 如金 相组织 、 光体 、 珠 正火 和时效等 。每一 章都会 有很 多在初 学 者看来 与 以前 的知 识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工程观理念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作者:祁红志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江苏常州,213016
刊名: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
年,卷(期):2010,""(6)
被引用次数:0次
1.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 2006(4)
2.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2004(6)
3.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2000(1)
4.黄新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途径探讨 2001(5)
5.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 2004(6)
6.姜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2006(2)
1.期刊论文王雪峰.曹荣.Wang Xuefeng.Cao Rong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工程观,是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操作综合、价值综合和审美综合的统一;思维整体性和实践可行性的统一;工程与科学、艺术、管理、经济、环境、文化的统一.21世纪的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工程知识、设计、判断、协调、知识更新等六大能力,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生管理、教师队伍、文化建设、对外合作六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进行适应性改革.
2.期刊论文白逸仙.BAI Yixian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比较-中国科技信息2006,""(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教育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提出建立"大工程观".要想实现大工程观所要求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必须在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上下功夫.通过对中美高等工程教育在政府和市场对课程设置的影响程度,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之间联系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在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借鉴.
3.期刊论文姚立根.牛贵霞基于大工程观的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2)
丈章通过对工程观的界定以及大工程观念的阐释,指出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应对工程全球化、工程社会性和工程复杂性的挑战,实施"大工程"观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大工程"观指导下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4.期刊论文祝海林.陈志刚.李新军.裴峻峰.ZHU Hai-lin.CHEN Zi-gang.LI Xin-jun.PEI Jun-feng落实大工程观可从案例教学抓起-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
案例教学法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平台,具有生动、直观、密切联系实际等特点,可以缩短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使学生得到综合知识和系统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很好地体现大工程观这一教育理念,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升华.
5.会议论文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MIT与STANFORD的比较研究2005
本文从美国重点大学MIT与STANFORD工学院的课程设置入手,分析了其课程设置特点以及大工程观对课程设置的影响,目的在于把握美国当今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6.期刊论文刘群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观的内涵探讨-煤炭高等教育2004,22(6)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前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观的内涵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工程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确立终身教育观,及建立"全人"的素质教育观念等.
7.期刊论文张家浩示范性软件学院"工程集成"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20)
本文针对示范性软件学院如何突破"体制瓶颈",实现系统、综合、集成的软件工程教育,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软件工程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框架.
8.期刊论文刘建国.刘志新.LIU jian-guo.LIU zhi-xin工科院校面向大工程观的教育改革-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
高等工程教育从重视理论研究转向重视工程实践,是一种适应性的转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前需要正视教育质量、结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立足大工程观,探索出工科院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新路.
9.期刊论文仲伟峰.何小溪.慕香永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5)
21世纪的工程人才培养必须以大工程观为指导,用大工程观的理念构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大工程观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做好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工程实践教育,以培养符合工程要求的人才.
10.期刊论文姚立根.苏天佑.YAO Li-gen.SU Tian-you基于大工程观的地方高校工科人才素质培养研究-河北工
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
大工程观包括工程经济观、工程价值观、工程系统观、工程生态观和工程社会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应对工程全球化、工程社会性和工程复杂性的挑战,开展"大工程"观引领下的工科人才素质培养研究,实施"大工程"观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jy-j201006091.aspx
授权使用:华北科技学院(wfser35),授权号:4e0aa580-94a7-4693-9fa1-9df800bded37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