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综合交通规划
温州金茂C-02,04地块方案
C-02c C-04a概念方案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 of Wenzhou Jinmao C-02c,C-04aProject01 项目背景C-02c C-04aArchitecture Design of Wenzhou Jinmao C-02c,C-04aProject目录项目背景Analogous CasesProject DesignBackground of Project CONTENTS类似案例方案设计 Commercial market商业市场1. BACKGROUND项目背景1、2020年末温州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2、构建“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强化各级中心城市集聚整合的网络型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是指以温瑞平原为市域主中心。
“两副”是指以乐清和平苍(平阳-苍南)两个组团型城镇群为市域南北两个副中心。
“三极”是指三个带动山区城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分别是永嘉、文成和泰顺的县城。
“多点”是指多个支撑全市城镇化发展的其它小城市(镇),为周边村镇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就业。
3、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东进。
1、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四个市辖区,瑞安、乐清两个县级市,以及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五个县,总面积2278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2065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范围为鹿城区(除藤桥镇和山福镇),龙湾区,瓯海区(除泽雅镇),洞头区北岙街道、灵昆街道,永嘉县瓯北片,陆域面积为998平方公里。
3、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3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人口100万人。
市域综合交通1.公路系统规划构建“两纵两横两连一绕”的高速公路体系:“两纵”为沈海高速、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两横”为温丽高速及东延线、龙丽温高速及泰顺连接线,“两连”为诸永高速、南连高速,“一绕”为温州绕城高速;规划预留北连高速和外环西线。
温州市域铁路客运S1线项目情况说明
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项目选址调整情况说明2011年10月26日,省住建厅颁发温州市域铁路S1线工程选址意见书(浙规选字第[2011]147号)。
规划选址后,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多次工程现场踏勘、选址线位地质条件勘探、线位进一步论证,以及与沿线各区、功能区衔接后,发现原规划选址线位在局部地区存在工程可实施性差、地质条件差等问题。
设计部门根据新的情况对选址线位进一步优化,已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2012年11月19日,省发改委批复《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6月10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抄告单[2013]10号意见和市政府6月5日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初步设计,温州市发改委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批,设计线位与《温州市域铁路S1线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意见》批复内容相比,主要存在选址线位局部调整、项目用地功能和建设规模调整的问题。
根据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规范要求,为了更好地衔接规划实施,本次针对市域铁路S1线调整内容进行规划选址的补充论证。
一、项目概况、规模和技术标准调整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西起瓯海区潘桥镇,向北经沿海铁路温州南站后,折向东上跨沿海铁路至温州西站,沿既有金温铁路廊道至温州东站,折向南沿龙湾区南洋大道、前房路经奥体中心至永强机场,出机场后向北跨越瓯江南口至灵昆半岛,线路全长53.507 km,其中地面线3.029 km、高架线(桥梁7座)39.112 km、越岭双线隧道2座1.323 km、地下线10.043 km,桥隧比94.34%。
全线近期设置桐岭、潘桥、温州南、温州西、德政村、龙霞路、温州站、府东路、上江路、龙腾路、温州大道、南洋大道、奥体中心、永强、机场、灵昆、半岛一站共17座车站(地面车站2座、高架车站12座、地下车站3座),预留下斜、文昌路、半岛二站共3座车站;近期平均站间距3.13km,远期平均站间距2.73km;于桐岭站位置设桐岭车辆段一处,半岛二站东端设灵昆停车场(预留检修基地)一处,温州站附近设控制中心。
温州地铁计划
温州地铁计划温州市域铁路建设已准备就绪,首条线路S1线一期工程于11年11月11日开工建设。
这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线路,是温州布局市域铁路网,开启市民交通新方式的崭新开端。
视频地址:/programs/v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从11年开始,温州计划分阶段陆续建设S1、S2、S3、S4四条市域铁路,构成温州市域铁路网,加强都市核心区与各县(市)、功能区的交通联系,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准时的轨道交通。
这四条市域铁路是何“面貌”?它们与地铁和城市轻轨有何区别?总体走向特点:向东!面海!市域铁路为哪些需求的市民服务?据介绍,主要是为市民在温州大都市区范围内中长距离的出行,重点解决大都市区核心区与外围各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说,要为市民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公共交通。
温州城市发展总体向东、面海,这必须有交通支撑,所以,市域铁路规划建设也是朝着这个大方向。
因此,市域铁路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向东面海”发展。
如S1、S3线向东延伸,S2是一条沿海线路。
根据温州市域铁路网规划,温州市域铁路线网由S1、S2、S3、S4四条线组成,总长301.3公里,规划设立站点77处,平均站间距约4.1公里。
线网呈两纵两横走向布局,北至乐清雁荡镇,南至苍南县灵溪镇,东至洞头岛,西至瓯海潘桥和鹿城双屿。
地铁线路图(一)S1线:东西走向,西起桐岭,东至洞头岛,线路全长77公里,规划设站27处。
S2线:南北走向,北起沿海铁路雁荡山站,经乐清、瓯江口新区、瑞安,是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沿海产业发展带的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沿海地带南北向快速交通的联系,线路全长87.6公里,设站19处。
S3线:西北——东南走向,沿瓯江北岸布局,是瓯北、七里的快速连接通道,促进瓯江南北两岸协调发展,线路全长47.15公里,设站10处。
S4线:南北走向,构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与永嘉、瑞安、平阳、苍南副中心之间的快速连接通道,线路全长89.55公里,设站25处。
永康市北三环工程规划方案
一、项目概述永康市北三环工程是永康市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重大项目,项目起于永康市北部,经过永康市区域主要交通枢纽,终于南部城郊地区,全长约20公里,是永康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项目旨在解决永康市北部地区交通拥堵问题,缓解北部地区交通压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二、项目背景永康市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温州市南部,北临金乡县、苍南县,东接苍南县,南与瓯海区相连,西接磐安县。
永康市是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重点城市,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较大,尤其在北部地区。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北部地区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为改善北部地区交通现状,促进城市道路交通提质增效,永康市决定推动北三环工程建设,以缓解北部地区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
三、建设内容北三环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一)改扩建道路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改扩建,拓宽道路,增设匝道和立交桥,提高通行能力。
(二)新建道路在北部地区新建城市道路,以疏解交通压力,改善交通通行条件。
(三)交通枢纽建设在北部地区设置交通枢纽,以便于交通流线的联接和转移。
(四)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配套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护栏等,以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四、规划布局北三环工程规划布局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北部起始段、市区主要交通枢纽段和南部收尾段。
(一)北部起始段北部起始段位于永康市北部,连接龙岙镇和五马镇,规划新建一条宽度为40米的主干道,以承载北部地区的交通流量,减缓道路拥堵。
市区主要交通枢纽段位于永康市中心城区,与现有城市道路互通,规划新建一些匝道和立交桥,使城市交通流线更加顺畅。
(三)南部收尾段南部收尾段位于永康市南部城郊地区,与现有城市道路连通,规划新建一条宽度为40米的主干道,以便于南部地区的交通流线联接。
五、建设目标北三环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一)解决北部地区交通拥堵问题,减轻交通压力;(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三)促进城市道路交通提质增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运行水平。
温州综合交通规划.pdf
目 录1概要 (1)第一部分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4)3城市及交通发展趋势 (4)4区域及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6)5都市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8)6推荐都市区交通发展战略 (11)第三部分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5)7中心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5)8中心城市公交系统发展规划 (18)9中心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21)10货运发展规划 (22)11内外交通衔接系统规划 (23)12中心城市停车发展规划 (23)第四部分交通发展实施规划 (25)13整体交通系统实施规划 (25)14旧城重点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 (25)15中心城市近期交通建设规划 (26)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概要1.1规划范围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确定规划及研究范围:✧交通发展战略层面核心规划范围——温州都市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层面核心规划范围——中心城市;✧近期交通改善核心规划范围——旧城重点地区;✧扩展研究范围——温州市域及交通体系影响范围。
1.2规划年限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目标年限的一致;重要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超越总体规划的年限,以适应城市远景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为便于城市发展进程分析和交通发展推进策略制定,进行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0-2015年)、远期(2015-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个阶段年限划分。
1.3规划目标从保障温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交通规划主要从三个目标层次展开:✧目标一: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宏伟目标;✧目标二:实现温州都市区一体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目标三:协调200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目标。
第一部分 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1城市布局及土地利用现状1)都市区范围内产业带动下的乡、镇城市化特征明显,三个主要城区尚未建立起必要的功能联系与系统组织。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04•【字号】浙发改开放〔2020〕375号•【施行日期】2020.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浙发改开放〔2020〕375号温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的复函》(发改地区〔2020〕1704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告知我委。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12月4日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方案温州市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民营经济发祥地,华商华侨资源丰富,有近70万温州人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积极推动华商华侨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对于温州继续发挥华商华侨资源优势,推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两个健康”先行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积极稳妥推进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作为战略导向,充分发挥华商华侨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良性互动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打造华商华侨创业创新高地、国际贸易枢纽性集散地、教育医疗旅游休闲合作区,努力将先行区建设成为华商华侨与民营经济融合联动、国际竞争合作优势突出的开放平台,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
温州地铁m1线开工仪式
温州地铁m1线开工仪式
摘要:
1.温州地铁M1线简介
2.开工仪式的背景和意义
3.开工仪式的具体情况
4.地铁M1线建设的影响和期待
正文:
温州地铁M1线是温州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全长约53.5公里,共设车站32座,连接温州市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和瑞安市等多个区域,对于优化城市交通布局、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地铁M1线的开工仪式于2021年举行,标志着温州市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开工仪式现场,温州市政府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地铁
M1线建设的重要性和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同时,施工方代表也表达了将全力以赴、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的决心。
在开工仪式现场,还展示了温州地铁M1线的详细规划图和效果图。
据悉,地铁M1线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温州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车站装修和周边环境将紧密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地铁空间。
温州地铁M1线的建设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地铁M1线的开通将大大提高温州市民的出行效率,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其次,地铁M1线将串联起温州市各大商业圈、文化景点和居民区,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最后,地铁M1线的建设还将带动温州市相关
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总之,温州地铁M1线的开工仪式标志着温州市交通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用地布局 (34)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八章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3)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十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十一章主城区城乡统一规划 (56)第十二章主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58)第十三章主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59)第十四章主城区电力网规划 (60)第十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第十六章主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61)第十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第十八章主城区生态保护规划 (65)第十九章主城区环境卫生规划 (66)第二十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第二十一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1第二十二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72)第一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片、七里片的范围,总面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面积为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中期 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中心聚集,南北伸展:进一步强化市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
温州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旧城在南浦路(民航路)和江滨路上布置轻轨交通,规划在相应位置预留轻轨出入口站,设置停车场地,组织相应的交通。
第二十一条公交系统规划
规划在主次干路和交通性支路上布设双向行驶的公交线路。规划在城区各主要交通发生点设置五个公交枢纽或首末站,在公交走廊沿线相应配置必要的停靠站或换乘站。
第二十二条步行系统规划
3、步行街
规划建议将五马街、公安路、庆年坊、朔门街、解南步行街及江滨步行街作为旧城的六条步行街。
第二十三条停车场地
规划在旧城范围建造21座社会停车场(楼)存放进城车辆。另外,各类公建和生活居住用地也按相关标准布置必要的停车车位。
第二十四条广场规划
结合旧城现有广场建设和创建宜人的生活空间要求,在旧城范围内规划建设和保留四处休闲游憩广场,分别有松台广场、华盖广场、星河广场和海坦广场。
2、保护性改善和再发展相结合原则
3、功能结构整合原则
4、基础设施完善原则
5、突出文化特色原则
第十条规划目标
1、建立符合“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空间。
2、强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区域性商业功能。
3、强调古城风貌保护,延续传统文化脉络,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
4、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公建配套体系。
第三条文本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规模的变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改建、拆建、新建和城市道路及工程管网设施的新建和改造等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除本规划外,规划范围内允许进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但对本规划所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文中带下划线部分即为强制性内容)。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39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39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温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南部门户型都市区、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温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7.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6.9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53.21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64.2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9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强化沿海发展走廊节点功能,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
严格保护温瑞平原等耕地集中片区,深入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合理布局农业、渔业生产空间。
锚定“山-江-海”整体保护基底,守护东部海洋和西部山林生态屏障,贯通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加强海岸带保护和修复。
温州高铁修建规划方案
温州高铁修建规划方案背景温州是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也是浙南地区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915.5万人。
温州市区距离杭州市500公里、上海市550公里、福建省泉州市180公里,交通依赖不断发展。
高速铁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建设能够改变区域进出口贸易布局,提升经济竞争力。
目标高铁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魁力之一,它不仅能够改善客流交通状况,还能促进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技术发展。
针对温州市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份高铁修建规划方案,旨在通过高铁的结构改造,加快城市的发展,使温州市成为国内外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纽带和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设计整体规划该方案的整体规划设计是在市区与温州机场之间导入高速铁路,形成对外、对内交通枢纽。
温州高铁站设在市中心,与1号线地铁形成无缝连接。
铁路线路一经规划审核,即展路从市区分别往南、往西、往东,连接江南,与汕头铁路对接,并在苍南、瑞安、永嘉、泰顺、洞头、平阳区设站,可辐射整个温州地区。
特别是在结合苍南、洞头、平阳等经济发展区,覆盖周边省市的同时,温州未来将成为集综合交通、商业地产、贸易中心、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大都市区。
技术选型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时速350公里。
采用建站路段局部采用三线制,与车速、旅客量密切相关的主线路段提高到四、六线制,同时采用发展双层、高铁多功能车的方式,提供高速、舒适、安全的乘车体验。
项目成本该项目的总预算为42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铁路线路、车站、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及软件设备。
预计建设时间为4年。
环境保护温州高铁建设在保证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确保其建设能与环境和谐相处。
具体措施包括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噪音治理、环境绿化工作、土地利用及污染防治等。
效果执行该高铁修建规划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缩短温州市到杭州市、上海市的交通时间,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2.加速温州市的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发展;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温州的知名度;4.增加城市对国内外产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竞争优势。
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修正)
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8.13•【字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施行日期】2019.08.1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11月19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公布,根据2019年8月13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公布的《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温州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等3件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维护乘客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先发展、综合开发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当遵循安全运营、便捷高效、规范服务、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统一领导,市轨道交通管理综合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安全、应急、综合开发等重大事项。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含功能区管理机构,下同)应当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城市轨道交通监督管理机构承担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水利、人民防空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分别负责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
电力、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等相关单位应当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正常建设和运营需要。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温州东至机场段线位方案比选研究
场大道 方案分 别沿城市 快速 路瓯海大 道 、 机场大道 , 两 方案 为 了连接 重 要 的客 流 集 散地 永 强机 场 均 需 修建 支线 至永 强机 场 , 这 样就 必须 开行温 州 南至半 岛二 和温 州南 至永 强机场 机场 两种 交路 列车 , 两种 列车 分别 在机场 大 道站 、 工业 园东 站行车 组织 上相 互干 扰 , 运 输 组织 极 为不 畅 , 给今 后 的运 营带 来 了 很大 的 麻烦 。 以沿机 场大 道方 案 为例 , 详见图 2 。 而 沿前 房 路 方案 市 域 列车 运 输 组织 上 较 为简 单, 仅 需 开行温 州南 至半 岛二 列车 , 行车便 于 组织 。
开发 区和海 城输 变 电工程等 许 多重点 工程建 设 。
快等特 点 ,还 能实 现与 国家 铁路 干线 的互联 互通 ,
增强 城市 对 外辐射 能 力 。 1 . 1 温 州市域 铁路 S 1 线 简 介 温 州市 域铁 路 S 1线 ( 以下 简称 “ 温州 S 1 线” ) 为 东西走 向, 西起沿 海铁 路温 州南 站南 端 的潘 桥 镇 桐 岭村 , 而后 向东北绕 出至温 州西 站 , 沿 既有 金 温 铁路 通道 先 后至 温州 站 、 温州 东站 , 过温 州 东站 后 线 路折 向西 南沿龙 湾 区南洋 大道 、 前房 路 至永强 机 场, 在机 场航 站 楼西侧 设 机场 站 , 出站 后 向北跨 瓯 江 南 口至 灵 昆岛后 再 折 向 东至 近 期工 程 终 点半 岛 二站 , 远 期继续 向东经 霓屿 岛延伸 至洞头县 洞头 岛。 该 线是构 建未 来温 州大都 市两大 核心 区域一中心城 和 瓯江 口新 城 的快速 联系通 道 , 承担着 都 市 区范 围 内东西 向组 团间 的快速 交通 联 系 , 串联 瓯海 区 、 鹿 城区、 龙湾 区 、 永强 机场 和灵 昆岛 、 洞 头县 , 并 服务 于 沿海 铁 路温 州南 站和 永 强机 场 。 本文 只针 对温 州 s l 线温 州东至 机场 段 的三个 线 位方案 进行 比选研 究 , 通过各 方案 的优 缺点 比较 ,
2022年瓯海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水利风景线。
2022-
2023
区财
政
1100
预备
区水利局
仙岩街
道、茶山
街道
21
瓯海区美丽溪流建
设工程(大罗山)
大茶山溪、岭下溪、石竹溪、盘库溪
等小流域治理,提升溪流周边环境。
2022-
2023
区财
政
650
预备
区水利局
仙岩街
道、茶山
街道
二、公共市政
2755262
331460
50米。其中涉铁段投资约4.5亿元。
2014-
2022
市、区
财政
226932
续建
4000
道路施工,8月
完工
区交通工程建
设中心
娄桥街道
13
瓯海中心区西单元
道路网一期工程
开屿路(东一路一三桥路)长598米,
宽50米;娄南东路(东一路-三桥路)
长668米,宽25米;东一条路(东
一路-三桥路)长771米,宽30-33.5
新建防洪堤627米,新建堰坝3座,
修建堰坝1座。
2022-
2022
区财
政
560
开工
560
5月开工,12月
完工
区水利局
泽雅镇
14
瓯湖线北林坤段
(K38+150—
K38+660)改线项目
全长510米,路基宽6-7. 5米,沥青
面层。
2022-
2022
区财
政
450
开工
450
7月开工,10月
完工
区交通运输局
开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1.09
•【字号】温政发〔2021〕20号
•【施行日期】2021.11.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
划等6个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温政发〔2021〕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温州市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表》《温州市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表》《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表》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发布。
《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表》由市交通运输局另行发布。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项目主持人:陆化普项目参加人:陆化普袁虹王超张鹏邹难胡明伟郑为中王建伟赖孝荣一、项目背景1.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研究现状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由若干种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共同承担着枢纽所在区域的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相关作业等运输任务。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它所依托的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因此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主要是站在联系国家级交通网,服务于区域交通网的层次,以综合交通枢纽所依托的城市为对象,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内最优的交通运输场站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并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构成和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特性、工程特性、发展历程、适应范围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既有牵制又有补充,很多因素难于量化,使得综合运输体系各个层次上的规划(交通网络、枢纽、线路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加之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还要受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性质和城市格局的约束,因此要把几种交通枢纽的规划完全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在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规划中,主要采取在一个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对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进行专门规划的做法。
这种规划模式容易造成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和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导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互相矛盾,极不利于整个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
2.温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进行温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必要性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下辖2市(乐清市、瑞安市)、3区(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6县(平阳县、洞头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718万人。
温州是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温州是交通部确定的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和20个主枢纽港之一,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04和330一横一纵两条公路国道在温州交汇,即将建成的“五纵七横”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中,将有一横一纵经过温州,即沿海高速公路温州段和金丽温高速公路温州段。
温州海上通路东距日本长崎580海里,北距上海、宁波分别为320海里和219海里,南距台湾基隆206海里;内河航道主要由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通航段组成。
温州港则是浙南、赣东的主要海上通路,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温州综合运输体系中,除传统的公路、水运系统逐步完善外,铁路和民航也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已经建成的金温铁路通过连接浙赣线而与全国铁路主干线相通,计划中的沿海温福、甬温铁路还将使温州在全国铁路主干线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温州机场作为我国第一个地方集资兴建的机场,对温州旅客长距离出行提供了最为迅速和方便的服务。
温州机场现已开通41条客运航线,每周共有341个航班,通往全国35个大中城市,其航线满载率居全国机场前列。
在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确立了温州作为浙江三大城市之一的重要地位。
随着温州城镇体系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温州将形成一个呈“T”型分布的“分散组团、多极中心”的城镇群。
这种城市格局亟待建成一个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具备使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出行效率综合最优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使客货交通高效集散的综合交通枢纽,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交通网络体系进行区域交通网络优化,确定最优的网络结构、路段等级和项目建设的优先顺序,协调和诱导网络的流量分配;另一方面要对温州市域内的客货运交通枢纽进行综合优化,使得旅客和货物能够在多种交通方式之间高效流转、合理分担,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
3.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温州模式的形成”(1978—1993)、“二次创业”(1994—1998)和“建设现代化新温州”(1998—21世纪)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交通运输作为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温州模式”的成功建立,也对温州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温州在全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也使温州的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对温州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进行一体化、现代化的规划建设。
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在综合枢纽所依托的城市内有机衔接,保证最方便快捷的换装和换乘。
同时,把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枢纽所在城市的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使城市的对内对外交通衔接流畅,保证城市基本功能的实现。
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原则和技术路线1.规划原则充分考虑温州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
引导需求。
适度超前。
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
规划建设与管理运用并重。
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2.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的技术路线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两大基本元素,交通枢纽和运输线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高效运转的综合运输网络,必须通过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交通枢纽将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线路有机结合在一起。
而一个优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求有一个优化布局的综合运输网络作为依托。
因此,我们在温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把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的第一步,对整个规划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和枢纽进行了一体化的规划和布局。
针对现有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中进行多种交通方式综合规划时所面临的问题,本规划提出了新的基于四阶段法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模型。
这种新的规划模型合理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所具有的特点,以一般化费用和运输量(即人或吨)为指标,实现了交通方式分担与交通量分配的联合,从而体现了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与协调。
在规划中,我们采用了迄点OD调查与OD反推法的结果互为校核和补充的方法,解决了难以获得大范围区域OD数据的问题,提高了OD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由于公路和水运运输在温州市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且两者在规划区域内存在较为密切的竞争与互补关系,而铁路与航空则主要承担对外的长途运输。
因此在进行区域交通网络规划时,重点考虑了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下的公水联合网络的优化,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实现了对温州综合交通网络中两个主要交通子系统的综合规划。
3.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的技术路线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一方面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火车站、港口和机场的选址和布局可以调整的空间比较狭窄,另一方面对综合交通枢纽在中转换乘、运输组织方面的要求,又使得一体化的考虑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运输场站的布局非常必要。
在规划布局温州交通枢纽的场站系统时,我们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转机理,把规划过程分为“枢纽城市内部的短距离分散运输”和“枢纽之间的长距离集中运输”两个阶段进行,而枢纽就是联系两个阶段的节点。
枢纽内部的短距离运输实际是交通需求者(旅客或货主)利用城市内道路进行的,它与交通需求者对运输路径和站点位置的选择行为有关,并与城市交通融为一体。
可以用交通规划理论来描述这个阶段的交通行为。
枢纽之间的长距离运输则利用城市间的交通网络进行的,合理的交通枢纽场站布局,能合理引导交通需求者和运营者的微观行为,使之符合综合运输系统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宏观目标。
在五种交通方式中,公路运输系统作为联系其它交通方式的纽带,其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较大,因此温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我们以公路主枢纽的场站优化布局为突破口,把其它交通方式的枢纽场站抽象成一系列与公路场站有关的交通发生吸引点,综合考虑城市外交通网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进行公路主枢纽场站的数量、位置和规模的优化布局,从而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场站之间的有机衔接,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转效率。
三、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温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以温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为中心,适当扩展至乐清市城关、永嘉县县城以南地区、瑞安市飞云江以北部分区域和洞头县。
分析范围则包含整个温州市,以及与温州在经济、地理位置上有紧密联系的台州市、金华市、福建北部、江西东部等地区。
规划的基础年为1998年,规划目标年为近期2010年、远景2020年。
此外,为了使规划实施过程具有时间连续性,把2005年作为预测的中间年份。
1.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本规划以温州市已经制定的公路与水运发展的规划为基础,通过对规划区域内的公路、城市轨道、水运、铁路、航空(包括直升机场)、管道运输和旅游交通进行的规划和评价,不断对初始方案提出新的修改意见,提出了运输结构优化,布局协调,衔接合理的温州综合运输网络,很好地适应了温州“分散组团,多级中心”的城镇发展格局,为温州市各组团之间的联系以及温州市的对外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温州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图1和图2分别是温州2010年和2020年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示意图。
到规划近期(2010)年,温州市将完成公路主骨架的建设,在规划区域内形成由多条高等级公路组成的“三纵二横一环”的快速交通路网,同时城市内部将形成“二纵二横”快速交通干道。
与现状公水联合运输网络相比,规划区内2010年的运输网络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在温州主要的对外交通和过境交通方向上,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段、瑞安段、平阳段和苍南段相继建成,104国道全线也将按二级加宽标准进行改建,从而在温州全境形成一条南北向的大通道。
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温州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轴方向上的区域交通需求。
在东西方向上,金丽温高速公路将大大缓解温州市青田方向交通拥挤的状况。
330国道——省道温强线由330国道经104国道至十里亭,接疏港过境公路至温州机场,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四车道规划,能很好地满足温州市区与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
在温州市区道路网上,建成了绕城快速环路北段、瓯江三桥、黄龙路、连接瓯江南岸民航路和瓯江北岸三江的江底隧道、西过境路、经瑶溪隧道至东海大道的南过境路、江滨路、瓯海大道、柳黄路。
水运网络中,七里港与乐清湾港区将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增加了这两个港区的南向及北向航线。
到规划远景(2020)年,温州原“三纵二横一环”的公路主网络和“二纵二横”快速交通干道在适当增大容量后仍将在规划区内充分发挥交通走廊的作用,整个公路网具有“环状+放射状”的特点,对充分发挥温州城镇体系中各个组团间的经济辐射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乐清开始,经翁垟、黄华、由灵昆岛跨越瓯江,并经滨海、天河、跨飞云江至瑞安的沿海快速干道将形成温州市域内一条重要的区域交通走廊,将促进温州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沿海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