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太极拳的特点

合集下载

太极拳分类及运动特点

太极拳分类及运动特点

太极拳分类及运动特点

专业:[电子商务]

学生姓名:[范晨菲]

指导教师:[杨亚丹]

学号:10254006

太极拳的流派

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是祖师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法时所创的,经过武当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中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的新型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南国太极拳

吴式太极南国门(南国太极拳)是以杨少侯吴鉴泉太极为主体,由吴图南创编的《科学化国术太极拳》发展而来,是吴式太极在南方流传的主要讲求功力和外形优美的一个太极拳支系。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

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

太极拳 介绍

太极拳 介绍

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拳术,其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它结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太极拳具有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其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传统太极拳有很多流派,包括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和氏等派别。这些流派虽然有各自的特色,但都遵循太极的核心原则。太极拳的练习要求以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达到一种全身协调、以柔克刚的境界。

太极拳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主要用于强身健体、表演和体育比赛。改革开放后,太极拳的部分原始特性得到恢复,出现了用于比武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等不同形式。

2020年12月,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太极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总体而言,太极拳是一种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身健体效果的武术运动,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太极拳漫谈(2)太极拳主要流派和风格特点

太极拳漫谈(2)太极拳主要流派和风格特点

太极拳漫谈(2)太极拳主要流派和风格特点

二、太极拳主要流派和风格特点

(1)太极拳主要流派

目前,太极拳主要有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其中陈式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相对比较古老一些。

各流派之间的传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2)太极拳各流派的风格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缠绕折叠,松活弹抖,

快慢相间,蓄发互变。

(动作有折叠,蓄劲,突然以弹抖的形式发劲)

【资料链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视频(陈正雷先生演练):

https:///i6803289934057701901/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视频(陈正雷先生演练):

https:///i6803595717068718604/

●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舒展中正,柔中寓刚,

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杨式太极拳94式》视频(杨澄甫宗师四子杨振国先生演练):https:///i6804050007117791756/

《杨式太极拳103式》视频(杨澄甫宗师三子杨振铎口令,杨振铎长孙杨军演练):

https:///i6804341885205742092/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开合相接,转换灵活,

进跟退撤,身到意合。

(开合手;进半步,跟半步;退半步,撤半步)

【资料链接】:

《孙式太极拳》视频(孙禄堂宗师之孙孙宝亨先生演练):

https:///i6804748067351298574/

《孙式太极拳》视频(孙禄堂宗师之女孙剑云宗师传授,张振华先生演练):

https:///i6805123906110751236/

●吴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各派太极拳的区别和特色是什么?

各派太极拳的区别和特色是什么?

各派太极拳的区别和特色是什么?

太极拳种类很多,仅从目前流行较广的太极拳种来看,若按架式的大小区分可大体分为三系,若按拳式特点和风格区分,可分为五类。但我们必须批判过去门户之见、宗派之争、吹虚自己、诽谤别人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使各类太极拳更好地为增进我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

一、太极拳的三系:

①大架式—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和简化太极拳通常多采用大架。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②中架式—以吴氏太极拳为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③小架式—以孙氏、武氏太极拳为表,拳式小巧紧凑,步伐灵活。

二:太极拳五类:

①杨氏太极拳,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②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③吴氏太极拳:柔和紧凑,大小适中。

④武氏太极拳: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⑥孙氏太极拳:与武氏太极拳特点相近,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以上所举的,是初步的归纳,若再详细列举,还有数种,各有各的特点。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运动司主要采取流行最广的杨氏太极拳整编的。学者可根

据自己的体质、年龄及爱好进行选练,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变通地练。譬如,小架可以变通成中架或大架,大架亦可变通为中架或小架,中架亦可变通为大架或小架。

若年老体弱或有病的人采用陈氏太极拳,亦可免做显于外的发力和震脚等动作。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术,更是一种健身保健的运动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演变成了很多流派,下面将介绍五大流派: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陈式太极拳强调慢、缓、柔、圆、粘、黏、按、顶等技法,动作缓慢,却蓄势待发。其特点是紧凑、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以及腰腿发力。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最广泛流传的一种,它始于清朝末年,由杨露禅创立。杨式太极拳注重“以慢为快”,以圆为主,既有刚又有柔,动作流畅、舒展,以及气势恢宏,动静相成。

3、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年轻的一种,它的创始人是孙福全。孙式太极拳强调“一气贯通”,注重腰部的动作,手法简洁、明快,动作轻盈、灵活,讲究身法,以及身、手、眼、步、气的统一。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新的一种,由吴鉴泉所创。吴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手法圆润、柔和,动作缓慢、流畅,注重腰部和呼吸的配合。吴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以养生保健为主。

5、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它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注重实战。武式太极拳的动作简洁、直截了当,强调内外兼修,以及攻守相兼的技法。

总之,太极拳的各种流派各具特色,但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太极拳的特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的特点

一、柔和缓慢

“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放松对解除疲劳、积蓄力量,以及提高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时,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全身放松。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练习时,要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保持弧形,使两臂运动走弧线。“缓慢"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它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力性练习。

二、连贯圆活

练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求做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地连贯圆活。每一势如何起、如何落,要仔细揣摩,到定式时必须意识贯注十分满足,似停非停,这种势与势之间的承接,就称作连贯。连贯就是要求上一动作和下一动作折叠地衔接起来,转接处微微贯动,不僵不滞,不能有停顿断续之处。动作要圆活,亦即动作要圆满、灵活,在一连贯的弧形动作中圆满地不凹不凸,无有缺陷,不起棱角,变动又非常轻灵活泼。圆满灵活运用到动作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压扁、走化粘依、不丢不顶、处处圆满灵活

三、身法中正

身法中正指的是“中正不偏”、“上下一条线”。太极拳的身法

杨式太极拳特点

杨式太极拳特点

杨式太极拳特点

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那么,杨氏太极拳到底有哪能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特点。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特点〔一〕立身中正安舒。

对于身法,太极拳名门派都很重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主要是对身法的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尤以杨氏太极拳最为见长。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上能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尾闾部位〔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做到了以上两个方面,能体现立身中正安舒的特点。

杨氏太极拳的这一特点,不少名家都有见教。杨澄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的把人体喻为一囗古钟: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身为腰圈,钟囗为胯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于中心垂直线下端,即所谓铜钟五个点,十分强调立身中正。杨氏太极拳名家李迪先生在自己客厅挂着一幅对联,其上联便是“端正身法脊竖起”也是强调身法中正安舒。

杨式太极拳特点〔二〕拳架开展大方。

杨氏太极拳在拳架上的独特风格是开展大方。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手须到位。上下的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如“白鹤亮翅”左右对拉拔长的开展大方,衡量拳架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大方,是一个重要标准。

太极拳的介绍

太极拳的介绍

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拳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太极哲学为核心思想,结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了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武术拳术。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太极拳的练习动作缓慢而柔和,以身体的协调和平衡为主,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同时,太极拳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

太极拳的流派众多,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哲学思想。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的五大流派

太极拳的五大流派

太极拳的五大流派

太极拳的五大流派太极拳的五大流派一、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太极拳的五大流派二、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

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太极拳的类别有哪些

太极拳的类别有哪些

太极拳的类别有哪些

太极拳的类别有哪些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下面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太极拳的类别,希望对您有帮助!

太极拳的类别

1、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2、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3、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4、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5、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6、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7、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8、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优秀的拳种之一,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促使了太极拳众多流派的产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欢迎阅读!

太极拳各流派的起源与特点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年)。陈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明末时任温县“乡兵守备”,曾“披坚执锐,扫荡群氛”。

明朝亡,其隐居家乡,在家传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当时流行武术之精华,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融儒家中正和谐之理念、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等文化的精粹,创编了太极拳。

此拳术经陈氏后人世代传习、演化,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新架(均有一、二路之分)和长短器械等诸多套路。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注重以意领气、以气催动下的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的主导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运动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内外相合,节节贯串。

其一路拳动作舒展飘逸,以“掤、捋、挤、按”的运用为主,“採、挒、肘、靠”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锻炼为主,发劲为辅。

全身内外动分静合,一动全动,突出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拳(亦称炮捶)动作复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採、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突出刚、快、脆、猛的特色。

2、杨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所创。杨露禅自幼喜欢武术,始学洪拳,后崇仰陈式太极拳,经介绍,历时20余年,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为师学艺,杨露

各流派太极拳的基本特点

各流派太极拳的基本特点

各流派太极拳的基本特点

各流派太极拳的基本特点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各流派太极拳的基本特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掤、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陈家沟陈长兴,经过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将太极拳发扬光大,以至于今天流行于世界。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它以圆滑、柔和、缓

慢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为特点,被誉为“长寿拳”。太极拳可以分为多

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一、太极拳传统分类

1.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古老的一种,由陈王廷所创。其特点是动作

缓慢、轻柔,并注重内功修炼。

2. 杨式太极拳

杨氏家族创立了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动作流畅优美,力度适中。

3. 吴式太极拳

吴氏家族所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强调手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协调性。其

动作简洁明快,注重实战应用。

4. 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所创立的孙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更加灵活多变,并且注重身体平

衡和呼吸。

二、太极拳现代分类

1. 竞技太极拳

竞技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种,其规则和比赛方式与其他武术竞技相似。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的协调性。

2. 养生太极拳

养生太极拳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一种运动。它强调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

3. 太极剑

太极剑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它以剑为主要武器,动作轻盈流畅,并注重身体平衡和内功修炼。

4. 太极扇

太极扇是以扇为主要武器的一种太极拳变化。它动作优美、柔和,并注重手臂灵活性和呼吸控制。

三、不同分类之间的区别

1. 动作风格不同

不同分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动作风格不同。例如,陈式太极拳注

重内功修炼,其动作缓慢、轻柔;而吴式太极拳则注重实战应用,其

动作简洁明快。

2. 内功修炼程度不同

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但不同分类之间的内功修炼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其内力更为深厚;而杨式太极拳则

太极拳各大门派风格特点

太极拳各大门派风格特点

太极拳各大门派风格特点

太极养生,这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事情。许多人也有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

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这么多级别,到底有什么区别?咱青岛都有什么样的太极?在哪儿能练太极?

陈式太极拳

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蓄发互变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

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杨氏太极拳

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褔魁(1799一1871),受陈氏太极拳十四世袓

陈长兴传授太极拳。杨褔魁练拳极下功夫,夜里练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

杨褔魁后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孙杨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要求绵里藏针。

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是大家都适宜的养生运动,太极拳是有什么特点的呢?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这个问题由店铺来为您解答!

各派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

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动作简单,柔

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

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

。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

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的特点1. 太极拳的特点2. 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3.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二、练太极拳有什么禁忌三、哪些人不适合练太极拳太极拳的特点

1、太极拳的特点1.1、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要做到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形意合一。打拳时呼吸要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

1.2、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紧张僵硬。动作如行云流水,悠缓流畅,连绵不断。1.3、动作圆活,周身协调太极拳动作大多走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头、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

1.4、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太极拳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于韧性、弹性。即使发力动作,也要做到刚中有柔,充满弹性。2、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文章转自[中国太极拳网]

原文地址:/tjwd/5451.html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松静自然,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以自己参考了武式太极拳的理法,融会形意拳、八卦拳之精义,而创立的一门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太极拳学术体系。

1、拳理特征:以儒(以《易经》为主)、道(以《道德经》、《丹经》为主)、医(《黄帝内经》为主)三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构成中和内劲理论(形而上),动静合一理论(形而下),皮球动力模型理论(技术形态)。

艺术中国

2、技术特点:松、空、圆、活,精刚之至,以式达理,中和含蓄。是于松、空、圆、活之中含有精刚之至之意。以式达理是拳式与道理的统一。该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并用,具有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之能,达劲力完备之效。孙氏太极拳每一拳式,都能一式含多式,吸收多种拳术技法,演化为多种打法。同时各式一理贯通,又能多式化一式。构成、特点提要如下:

(1)三维中枢轴:发现并修为主导人体动力的三维中枢轴。

(2)十字运动面:重心移动的水平面和劲力作用的垂直面。

(3)中和劲力球:由中枢轴、运动面的圆研中和状态,构成形圆意直的中和劲力球。

(4)连续动力源:开合功与鼓荡劲,一气贯串,神行不断。

(5)运作形态:身体形态一三体式。身步法要一形意拳、八卦拳之法。劲意状态一蓄神松空。

(6)结构特征:整体协同惯性力与瞬时拱效应的绝对统一,即鞭劲与架劲的绝对统一。

(7)作用机制:圆研之理一构成完备的适应机制:瞬时自动反馈调节机制,即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的高度协同。

(8)作用效果:能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三拳合一之效。

(9)主要基本功:无极式、三体式、活步左右互换车轮手。

(10)散手训练特点:由观形、得意、罩神,而意在彼先,至神知。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意并用,劲备法全。得神知,合三拳之意,则能神行机圆、动静合一。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不打而打、打若未打之能。从而完备身心适应机制。不仅能以静制动,还能以动制静,更能以动制动。其所以然之理,在于孙氏太极拳之身步有修为动静合一之效。是为孙氏太极拳技击训练之要。

(11)推手步骤与特点:①定步单推手,沾字诀:手接外门、听彼意、串重心。手随身动,以胯带肩。其意如山溪中之水草,而非水池中之浮萍,此为入门之法。②定步双推手,控字诀:即制其向、管其节、串其中轴、摧其根。手随身动、勿自曲伸,以神接意,得意控形。又云:形、意、神三心调运方法。③活步四正双推手:有顺步、合步两种方法。④活步四隅双推手:采捌肘靠走四角法。⑧大捋,粘控诀:罩其神、听其意、控其形,走切化弧。是自他共荣、主彼合一的走化方法。非以放人为能事。⑧散推:蓄以形意劲、施以八卦法、用以太极意的散手活步控人方法。以车轮手为其基础。

3、运作要诀:动中求静、抱圆守一,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一气贯穿、连绵不断、纯以神行。

4、太极式之意:遵易经说,天地左旋右转,其内结构已具。故此式有气之升降,劲之圆研,虚实阴阳转换之理及其作用机理已由此式萌发。所谓起点之意即由上面两式萌发,至起式完成,是为起点之意。孙禄堂老先生指出:“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原妙也。”认为太极拳是“将其起点中和之意,逐渐推之,贯于周身,无微不至。”故孙氏太极拳是一套逻辑贯通、学理确切、结构开放、体用完备的学问体系,构成了以东方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修身实证体系。

5、简述无极式与中枢轴:剑云老师曾对我说:“无极式、太极式、三体式三式,本是一个学问中的三个步骤,不是并列关系。无极式:遵易经说宇宙有天轴,人亦有先天之轴,即是先天之轴,非后天努力有意所为,故站无极式要无思无相,开始练习时,唯将百会、气海中心与足跟相关照而已。此种关照亦是有意与无意之间,非强为而成。日久三点自然连成一无形之轴,身上感觉确切,上下一气贯通,身体动止无不自然以此轴为枢。如此,则无极式已可称始入门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