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比 例 1.比例的意义和大体性质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大体性质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大体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得比例的意义和大体性质,能正确判定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讨、归纳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育学生抽象归纳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彼此联系、转变进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大体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大体性质判段两个数可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进程:
一、回忆旧知,温习铺垫
1.请同窗们回忆一下上学期咱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 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份的名称。
2.咱们明白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3:8
1
: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因此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咱们把它们用
等号连起来。(板书::=10:6)像如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确实是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讨,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别离是多少?指名别离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3
10
: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3
10
=: 60:40=15:10 :=60:40 象如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第三课时》教案
2020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精编教案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learn Look and say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围绕“暑假生活”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单词和词组ate fresh food, went swimming, took pictures, bought gifts.及句型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 It was …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第二单元学习了句型How was your…? It was…的表达,为本课时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句型。本课时的的重点是四会词组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四会词组描述自己的假期活动。
本课时包括Let’s learn 和Look and say两个板块。Let’s learn呈现了吴一凡暑假吃新鲜的食物、去游泳、拍照和买礼物四幅场景,体现了假期活动单词的词性和意义。对话板块通过吴一凡和Amy聊自己暑假生活的情景,引出了句型How was your summer holiday? It was …。此情境围绕的是关于学生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暑假生活这一话题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Look and say 板块是一个综合性的语用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操练B部分Let’s learn板块中所学的有关假期生活的词汇,描述Andy的假期生活,以达到在真实的生活中生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案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 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 “环形山”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 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 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 ,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 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Leabharlann Baidu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新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Where-did-you-go表格教案U3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第5周星期第节
Unit3Where did you go?课时第一课时
1.能听说读写单词及词组:rode,rode a horse,rode a bike,
went,went camping,hurt,hurt my foot and went fishing.教学目标 2.能听说认读句子: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I went
to a forest park.What did you do there?I rode a bike.
3.会唱歌曲《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习五个短语,注意ride,go,hurt的过去式。
2、学生能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过程
Step 1.预习温故
1.Show the pictures and Go over the phrases of Unit
2.
S1:watched TV S2:I wathched TV S3:I wathced TV last weekend.同样的方法复习cleaned my room,washed my clothes,stayed at home,read a book,saw a film,had a cold and slept.
2.Free talk.---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atched TV./...
Step 2.新课内容展示
1.教学短语
(1)Show the picture of ride a horse.教读短语T:ride a horse I often ride a horse.(学生跟读)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3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本节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运动,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本活动呈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设计了“七巧板”中的两个图形运动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方格纸上图形的运动过程的观察与交流,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同时,通过选择“七巧板”以及试一试中“图画还原”这样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8
教学目标:
1.结合“七巧板”等具体情境,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发展空间观念。
2. 借助方格纸上的观察、操作、分析、想象,尝试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 经历“图画还原”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
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
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2/ 8
师:如何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呢?
师:很好,同学们非常棒!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一步探索图形的运动。生1:旋转,平移
生2:平移,旋转
学生自由说一说。
生:看是沿着直线运动还是围绕固定一点运动。
节课的学习做好
知识准备。
环节二
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些有关七巧板的问题,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出示教材情境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第3课时)教案
教学笔记第7课时圆柱的体积(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例7,完成教科书P28~30“练习五”中第9、10、15
题。
教学目标
1.用已学的圆柱的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
问题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践,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
识。
教学重点
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
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瓶体是圆柱形的矿泉水瓶,瓶里装有适量清水。
教学过程
一、激活学生经验,引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师: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可能无处下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求,因为瓶子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预设2:也可能会通过寻找标签上的“净含量”来代替矿泉水瓶
的容积。
预设3:将瓶子里灌满水,把这些水倒到量杯或量筒中,就能
测出瓶子的容积。
师:要是没有这些工具,甚至连一个玻璃杯都没有,怎么办?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瓶子的容积的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3)]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过程,探索瓶子容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水大约有1
3
瓶高)。
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设】预设1:瓶子里还有多少水?(就是剩下的水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练习》优秀教案三课时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_ 主备学校:总第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练习(1)课时授课时间
内容教材(78-79 )页练习第(1)题到第(5)题,补充习题(64)页第( 1 ) 题到第( 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常见的两、三步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2.使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对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以及常用的一些解题策略进行回顾和整理,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运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价值;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用从条件或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回顾解决问题
的一般步骤以及常用的
一些解题策略。
板书
设计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个性化修改
板块一
情
境
导
入谈话:今天的复习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要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整理并掌握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回顾讨论。
引导:大家先回顾一下学过的解决问题知识,同桌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板书:步骤)我们学过解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单元《地球资源》教案附反思含板书共八套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教案
第一课时《煤石油天然气》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资源》第一课时《煤石油天然气》。旨在意在引导学生开展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讨论,懂得不仅要合理地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还要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本节呈现三个部分:
1.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
教科书呈现了3幅组图,展示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用途,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2.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
以“阅读探究”的形式,展示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思考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能量的来源。
3.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2.能基于所学知识,针对煤、石油和天然气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査阅资料、调査等方式获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及形成等信息。
3.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用途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4-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节约能源的举措。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教学难点】:
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节约能源的举措。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阅读和理解相关文本。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 课文:《白兔家族》
- 重点词汇和短语:光彩照人、惊叹不已、跳跃、雪白、矫健、羡慕
- 教学活动:
- 听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语速的模仿练。
- 分组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对话情境。
第二课时
- 课文:《蜻蜓》
- 重点词汇和短语:优雅、张扬、修长、浑然一体、充满活力、四处觅食
- 教学活动:
- 背诵课文,并注重发音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了解蜻蜓的生活性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
- 课文:《乌鸦喝水》
- 重点词汇和短语:喃喃自语、沉思
- 教学活动:
-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表达能力。
- 分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乌鸦形象描写和细节。
- 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乌鸦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性。
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的积极程度等。
- 作业完成度: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课后练:布置相关阅读练和写作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能力。
使用的教具
-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和音频资源。- 课件和图片: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主题图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电子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定稿;共7课时)
第三单元《宇宙》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球、太阳、月球等天体的一定认知基础上的再次拓展,通过对太阳系、星座和宇宙的逐步认识,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有一定系统的宇宙认识观。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3课“太阳系大家”“八颗行星”与“日食”,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掌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做模拟实验等研究宇宙的方法,并在探究太阳系的过程中初步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
第4~5课“认识星座”和“夏季星空”,引导学生学习观星、认星。通过学习星座图、制作星座模型、借助模型推理,从而理解星座实际上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图像。通过观察夏季星空,掌握利用典型星座辨认方向、利用活动观星盘观察星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6~7课“浩瀚的宇宙”和“探索宇宙”,通过“侧视图”“结构图”与建立模型的方法认识银河系,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更加浩瀚的宇宙。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神秘浩瀚的宇宙是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知识,有的甚至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但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对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对部分信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一知半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前概念,需要通过谈话、问卷、画图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展开教学。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 Last weekend Part A let’s learn( 第一课时) 课型词汇教学
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 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3. 能够运用新学内容完成Make a survey的任务。
4. 教育学生熟悉身边的人所做的事情,并能做到经常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能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washed clothes,cleaned the room,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 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用。
2. 难点:5个加e d词组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和发音。
教具
准备 1.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 教师准备调查表。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Warm up
1、Let’s chant
Every weekend I climb mountains, what do you do ?
Every weekend I clean the room, what do you do ?
Every weekend I read books, what do you do ?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单元活动3《老建筑的去和留》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单元活动3(老建筑的去和留)样板教
案
活动三:老建筑的去和留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老建筑的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能对老建筑的去和留提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撰写辨词,培养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了解老建筑的历史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活动难点依据自己的对老建筑去留的观点展开论辩。
四、活动打算〔学生打算〕查阅资料,正确认识老建筑的历史价值。
〔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一些辨论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前2节课学习了建筑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商量一下老建筑的去和留。
二、教学新课:
1、成立论辩小组:〔正方组员和反方组员〕
2、确定论辩观点
正方观点:应该保存并爱护好老建筑。
反方观点:不应该保存并爱护好老建筑。
3、搜集材料与交流。
4、整理论据。
5、撰写辩词:
一辩陈词二辩提问词三辩致辞材料四辩总结词
6、模拟论辩:4人分成两组,进行模拟论辩。
7、展开论辩。
三、师小结
四、完成课本第44页的“学习单〞。
五、课后延伸:搜集世界民居图片,自己设计理想的住宅。课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三课时圆柱
的体积教案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4、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新课
1、例题5(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教具演示)
(2)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3)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
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
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
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的
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判断的才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根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理论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实物展示法:
老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学生观察并独立考虑)
学生1:圆柱由三局部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
老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答复。【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入,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法: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3 We are going to travel 第三、四课时-人教(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3 We are going to travel 第三、四
课时-人教(精通)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并正确使用本课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将来的旅游计划。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国的文化、历史、名胜以及旅游线路。
3.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其阅读与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将来时态的学习,包含 be going to do 和 will do 两种形式。
2.难点在于将来时态的正确使用及其变化形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
1.教师需要准备 PPT 展示本课的词汇、句型和图片,便于学生的听说与记忆。
2.准备教学视频或相关音频,帮助学生了解英国文化和名胜。
3.准备练习题目,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
1.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英国的知名景点,引导学生打开旅游的话题。
2.提问学生是否去过英国,并了解学生对英国文化和名胜的认知。
第二步:引入新知(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以下句型: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British Museum.
–We are going to take a boat trip on the Thames River.
–We will go to Stonehenge.
–We will visit the Lake District.
2.帮助学生理解 be going to do 和 will do 两种将来时态的用法及其区别。
3.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旅游计划,并用所学句型描述出来。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第一课时:那个星期天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蚁穴”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并能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3.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2.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内容:p51-56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
难点: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Unit3 A Let’s read 第三课时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并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读懂story time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内容,能模仿短文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生活。
2、本课难点是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2、写有问题的小黑板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Ask and answer:
1、T:Wang Qiang: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I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
T ask the other Ss:What did Wang Qiang do yesterday?
S:He watched TV and did homework..(在这里告诉学生回答他人的活动,只需要改变人称就可以了。其他地方跟回答第二人称时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转述他人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第三人称活动形式。2、T: Li Tao: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I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What did Li Tao do last weekend?
S:He washed the clothes、cleaned the room、read books and did homework.
T: Li Tao was busy last weekend.(板书)
明确地向学生解释is的过去式形式was的用法。
(二):Pre-reading
1、再询问两个学生,达到巩固…was busy last weekend.这句话的目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提出更细节性的问题:
T: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SA: I (did)…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生边答,师边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Saturday morning、Sunday evening…等时间副词的用法。
(三)、In-reading
1、(1)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Wu Yifan did last weekend?展示小黑板Let’s read the passage and tick or cross:
Wu Yifan was busy last weekend.( )
Last Sunday was Wu Yifan’s grandma’s birthday.( )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首次阅读短文,增加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
(2)、读后找生校正答案。
2、(1)Read again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of the book.
(2)Point student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check.
3、(1)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ish the form:再次展示小黑板并拿出下发的调查表
Wu Yifan’s weekend
Saturday morning
Saturday evening
Sunday morning
Sunday afternoon
(2)看着调查表回答What did Wu Yifan do last weekend?完成课本上的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4、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If you have,pleas ask.
设计意图:为发展学生个性,提倡大胆质疑,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2)Read in groups
(四)Post-reading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Please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weekend.
I was busy last weekend. I Saturday morning. I Saturday afternoon.In the evening . Sunday morning .
Sunday afternoon .
(五)Progress
1.Summary: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动,及如何询问别人的周末活动。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Homework
Read the story time and answer “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nd?
板书设计:
Unit3 A Let’s read
…was busy last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atched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