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梦溪笔谈_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概览_潘天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括被人们称为 “百科全书 ”式的科学奇才 , 在诸多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 《宋史 》称其 “博学善文 , 于天 文、 方志 、 律历 、 音乐 、医药 、 卜算 , 无所不通 , 皆有所论著 ”。 他晚年所著的 《梦溪笔谈 》( 以下简称 《笔谈 》) 广 为流传 , 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珍贵资料以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 《笔谈 》以其多 领域的学术价值 , 引发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 呈现出了从多种角度对 《笔谈 》进行研究的局面 。 本文拟对上 世纪初以来 《笔谈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作一概括 。
收稿日期 :2009 -09 -04 作者简介 : 潘天华 ( 1953— ) , 男 , 江苏句容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 。
· 23·
谈逸文 》和 《梦溪忘怀录 》; 金良年校点本 ( 齐鲁书社 , 2007 年 ) 等。 过去一直认为 《笔谈 》的宋乾道二年 ( 1166 年 ) 扬州州学本为最古 , 但原本已亡佚 ,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并 未见到过真正的宋 、 元时代刻本 。 时至 1965 年 , 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之下 , 从香港购回了一个元刻本 , 为 元大德九年 ( 1305 年 ) 陈仁子 ( 字同俌 , 号古迂 ) 东山书院刻本 , 经专家认定此本直接源于乾道二年扬州本 , 后由文物出版社于 1975 年以 《元刊梦溪笔谈 》 古本 。 2. 2 关于 《笔谈 》的注疏 由于研究与推介 《笔谈 》的需求 , 很多学者 、 研究人员对 《笔谈 》进行了注疏 。 这方面的成果比较多 , 仅据 笔者所知 , 不同版本已达 10 多种 , 但良莠不齐 。 要于其中推精品 , 还是非胡道静先生的 《梦溪笔谈较证 》莫 属 , 前已论及 。 较好的注释本还有 : 胡道静 、 金良年 《梦溪笔谈导读 》( 巴蜀书社 , 1996 年 ) , 属于选注本 , 部分 [ 4] 条目在注释之后还加写了题解 , 有的还附有插图 。 胡道静 、金良年 、 胡小静 《梦溪笔谈全译 》 , 则是在全注 的基础上作全译 , 注疏比较全面 、 细致 。 全注本还有王骧先生的 《梦溪笔谈全注 》 ( 内部印行 , 1998 年 ) 等。 2. 3 关于 《笔谈 》的译述 由于普及工作的需要 , 近年来出现了一批语体译本的 《笔谈 》。 一种是全书通译 , 质量较高的如前述胡 道静等 《梦溪笔谈全译 》, 还有李文泽 、 吴洪泽的 《梦溪笔谈全译 》( 巴蜀书社 , 1996 年 ) , 刘伯严 、樊凌云的 《梦 溪笔谈 》( 团结出版社 , 1996 年 ) 等 。 一种是选译 , 如 《〈 梦溪笔谈 〉音乐部分注释 》
3 关于 《笔谈 》主要内容的研究
3. 1 《笔谈 》与天文学及历法 沈括精于天文 、 历法 , 《笔谈 》中有关天文 、历法方面的记述有 20 多条 。 研究者认为沈括对古代天文科 学、 历法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 : 一是改进了一批天文仪器 。 如浑仪 , 沈括大胆改进了其结构 , 取消了浑仪上 不能正确显示月球公转轨迹的月道环 , 放大了窥管口径 , 使其更便于观测极星 , 既方便了使用 , 又提高了观测 精度 。 沈括还改进过壶漏 、 圭表等 。 二是对天象进行细致的观测 , 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与观测结果 。 例如 , 沈括用晷 、 漏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 。 经现代科学测算 , 一年中真太阳日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仅为 51 秒 , 沈括凭借晷 、 漏这些仪器取得这样的观测结果确属不易 。 三是提出了 “十二气历 ”说 , 较好地解决了古 代历法中一直存在着的阴阳历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 四是在担任司天监职务期间 , 大胆起用布衣卫朴进行 历法改革 , 也针对当时司天监 、天文院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过整肃 。 对 《笔谈 》天文与历法条目进行研究的 论述主要有 : 徐希德 《记沈存中论用阳历事 》( 《中华公教青年会季刊 》, 第 2 卷第 2 期 ) ; 周始民 《沈括在天文 和地学方面的贡献 》( 《科学实验 》, 1974年第 12 期 ) ; 南京大学天文系科学史研究组 《沈括 〈 梦溪笔谈 〉 天文 学条目评注 》(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75 年第 2 期 ) ; 钱景奎 《关于沈括用晷 、漏观察发现真太阳日 有长短的探讨 》( 《自然科学史研究 》 , 1982 年第 1 卷第 2 期 ) ; 杨纪珂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视运行轨道椭圆 说 》( 《文献 》, 1986 年第 4期 ) ; 李志超 《沈括的天文研究 〈 日食和星度 〉》( 《沈括研究文集 》 出版公司 , 2002 年 ) 等。 3. 2 《笔谈 》与地理科学 《笔谈 》有 30 多个条目涉及自然地理 、 政治经济地理 、测量 、 地图制作等 。 沈括以其丰富的阅历 , 在 《笔 谈 》中撰写了有关山川 、 地名沿革与考辨的条目 , 为我们研究自然地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 沈括结合自己曾 担任多种官职的经历 , 对各地重要物产 、 重要生产与生活资料的产销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记述 , 为我们研究 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地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 沈括考察了温州雁荡山独特地形地貌并分析其成因之后指出 : “原其理 ,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 沙土尽去 , 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 ( 《笔谈 》卷二十四 · 杂志一 ) ”这种 “流水侵 蚀作用 ”的看法是十分正确的 , 这一观点 , 直到 18 世纪末英国的赫顿在 《地球理论 》一书中才出现 , 比沈括晚 了约 700 年 。 沈括还在测量汴渠地形与水位高差时 , 独创了 “分层堰测量标高 ”的方法 , 这种测量技术及精 · 24·
[ 5] [ 3]
为名影印发行 , 为 《笔谈 》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79
年) , 选译了 51 条与音乐有关的记述 。 第三种是在选译的同时 , 分专题重组 , 如台湾高谈文化 “教你看懂 ”系 列丛书中的 《教你看懂 〈 梦溪笔谈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2007 年 ) , 就分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艺术与文学鉴 赏、 社会现象等 4 个类别 , 重组并译述了 《笔谈 》中的 62个条目 。
[ 6]
, 香港文学报社
确度在当时也属世界领先 水平 。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上世 纪 20 年代便撰文 《北宋沈括对 地学之贡献与纪 述 》, 高度评价 《笔谈 》在地理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 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还有 : 化中的 《沈括对地理科学的贡献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75 年第 1 期 ) ; 李迪的 《梦溪笔谈中关于历史地理的资料 》( 《内蒙古师 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年第 3 期 ) 等 。 除专题研究外 , 大量相关研究文章 、 部分专著中也对 《笔 谈 》在地理科学方面的记述与贡献多有涉及 。 3. 3 《笔谈 》与物理学 《笔谈 》有 10 多条记述涉及光学 、磁学 、 声学等领域 。 如 《笔谈 》卷三 · 辩证一中 , 对 “阳燧 ( 凹面镜 ) ”成 像及光线聚焦原理的正确描述 ; 卷六 · 乐律二中 , 对 “琴弦共振 ”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 卷十九 · 器用中 , 对 “古 人铸监 ”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关系的研究与分析 , 对古代神奇的透光铜镜原理的正确推论 ; 卷二 十四 · 杂志一中 , 对利用磁石使铁针磁化用以制作指南针 , 以及磁石极性 、 磁针不完全指南 ( 即磁偏角 ) 现象 的发现 、 描述与研究 , 都极具研究价值 。 尤其是磁偏角的发现 , 西方直到 1492 年才由哥伦布发现 , 比沈括足 足晚了 400多年 。 王锦光先生上世纪 50 年代前后发表了 《古代中国物理学的成就 : 〈 梦溪笔谈 〉读后感 》 ( 《物理通报 》, 1954年第 9 期 ) 等多篇论文 , 就 《笔谈 》在物理学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评述 。 南京 大学物理系科学史研究组对 《笔谈 》物理学类条目的系统评述 , 也是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早期成果 。 近年 来 , 散见于各种论述中关于 《笔谈 》对古代物理学贡献的相关论述很多 , 恕不一一列举 。 3. 4 《笔谈 》与数学 《笔谈 》中有 7 条笔记涉及数学 , 条目虽然不多 , 但涉及的面较广 , 而且多有创见 。 被数学界尊为我国古 代数学研究的重要成就 , 其中就包括了沈括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 。 所谓 “隙积术 ”, 是指如何计算 “垛积 ”。 沈括经过研究 , 运用类比 、归纳的方法 , 提出了准确的计算方法 , 并以堆积的酒坛为例加以说明 。 实际上 , 沈 括是以体积公式为基础 , 把求解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 ( 级数求和 ) , 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 , 可见他已具 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 。 沈括的这项研究 , 在我国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 领域 。 所谓 “会圆术 ”, 实际上是指由弦求弧的方法 , 主要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 , 对圆的弧矢关系给出了一个 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 。 会圆术问世后 , 得到了广泛应用 , 郭守敬 、 王恂等都用到过会圆术 。 除了隙积术与会圆术 , 沈括在数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 在卷十八 · 技艺中提出了如何计算 围棋可能的总局数的方法 , 并指出 : “… …然算术不患多学 , 见简即用 , 见繁即变 , 乃为通术也 ”, 这实际上反 映了他不胶一法 、 解法多样化 、简约化的思想 。 在卷七 · 象数中 , 沈括否定了数的神秘性 , 肯定了数与物的关 系 , 说明他对数的本质的认识非常深刻 。 此外 , 笔记中关于测量汴河水位落差的方法 、在建筑工程中巧妙地 统筹安排相应环节以提高效率等 , 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沈括非凡的数学才能以及统筹与应用的数学思想 。 对 《笔谈 》数学类条目的主要论述有 : 许莼舫 《多才多艺的数学家 — — —沈括 》( 《科学大众 》, 1951 年第 11 期 ) ; 李继闵 《沈括 “隙积术 ”的成就 》( 《科学普及 》, 1974年第 11 期 ) ; 南京大学数学系科学史研究组 《沈括 〈 梦溪 笔谈 〉 数学条目评注 》 (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75 年第 2 期 ) ; 冯礼贵 《试论沈括的数学思想 》( 《沈 括研究文集 》 , 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 , 2002 年 ) 等。 3. 5 《笔谈 》与生物学 《笔谈 》中与生物学相关的条目比较多 , 有 30 多条 。 大量研究文章充分肯定了沈括对生物学诸多方面 作出的贡献 , 如 : 对动 、 植物分类 、 形态等的记述 , 对动 、 植物的地域分布的记述 , 对一批药用植物进行的考辨 与记述 , 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记述 , 以及对生物的相生相克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 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沈括的一些见解在当时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如沈括对西北一带的黄河岸边发现石笋这一现象进行了 思考 、 分析与判断 , 推论在很久以前 , 这一带的地理情况与气候应该与后来不一样 , 当时应该 “地卑气湿 ”, 所 以竹类才会在这里生长 。 经专家考证 , 沈括在本文中提到的竹笋化石 , 并不是现在的竹类植物 , 而是属于三 叠纪的新芦木 , 外形颇似竹笋 , 但这并不影响沈括见解的正确性 。 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 、 古生物学家尹赞勋 先生的研究 , 沈括的这一见解 , 较之欧洲最早的同类见解提出者达 · 芬奇要早 400 多年 。 对 《笔谈 》生物学 条目进行研究的论述主要有 : 胡善美 《沈括和地质古生物学 》 ( 《化石 》, 1975 年第 1 期 ) ; 南京大学生物系科 学史研究组 《沈括 〈 梦溪笔 谈 〉生物学条 目评注 》( 《南京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 版 , 1975 年第 2 期 ) ; 汪子春 [ 6] 《〈 梦溪笔谈 〉 所载 “鳄鱼 ”、“白雁 ”考 》 ( 《沈括研究文集 》 , 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 , 2002 年 ) ; 胡介堂 《沈括 · 25·
第 22 卷第 4 期 2009

V o l . 22 N o . 4 O c t . , 2009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n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 梦溪笔谈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概览
潘天华
(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 , 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 :自上世纪初叶竺可桢先生率先对 《梦 溪笔谈 》( 以下简称 《笔谈 》 ) 进 行研究 与应用 以来 , 《笔 谈 》研 究已有 80 多年历史 , 不同领域的人士从各自专 业角度 , 对 《笔谈 》 进行 了广 泛的探 讨与 研究 , 范围 涉及 《笔 谈 》 的作 者 、版 本 、校订 、注疏 、译述 、条目属性 、《笔谈 》 在众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 应用价值等 , 取得 了极为 丰硕的多 种形式 的研究 成果 。 对 《笔谈 》研究的内容与成果进行综述 , 有助于把握 《笔谈 》 研究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梦溪笔谈 ; 沈括 ; 研究范围 ; 研究成 果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Z 429.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8148( 2009) 04 -0023 -06
[ 2] [ 1]
2 对 《笔谈 》的校订 、注疏与译述
2. 1 关于 《笔谈 》的文字校订 明、 清两代至民国年间 , 不断有人对 《笔谈 》进行校订 , 形成了很多质量较高的校订本 , 如 : 明代弘治已卯 年间徐珤刊本 ; 明代崇祯四年嘉定马元调本 ; 清代嘉庆十年海虞张海鹏学津讨原本 ; 清代光绪年间的番禺陶 氏爱庐刊本 , 等等 。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 、 叶景葵先生也对 《笔谈 》作过校订 , 其手校本留有题记 、题跋 , 十分 珍贵 。 新中国建立以来 , 又出了一些新校订本 , 其中影响最大的 , 就是胡道静先生的 《梦溪笔谈校证 》 。 除了 文字校点之外 , 胡本还做了大量引证注疏 、 条目离断整理等工作 。 今人校订本中较有影响的则有刘向荣校订 本( 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97 年 ) ; 侯真平校点本 ( 岳麓书社 , 1998 年 ) , 侯本还附录了胡道静先生所辑 《梦溪笔
1 对 《笔谈 》写作年代的研究
《笔谈 》到底成书于何时 ? 这是学界尚无定论的问题 。 胡道静先生在 《梦溪笔谈校证 》 引言中提出 : “沈括的 《梦溪笔谈 》撰述于元祜年间 ( 1086— 1093 年 ) , 大部分是於元祜三年 ( 1088 年 ) 定居於润州 ( 今镇 江) 梦溪园以后写的 。”这一说比较流行 , 但也有不同意见 。 李裕民 《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 》 ( 《沈括研 究 》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85 年 ) 则认为 , “此书当始作于元丰五年 ( 1082 年 ) 十月随州安置后 , 至迟在迁居 润州梦溪园之初已经成书 。 ”李氏从沈括 《笔谈 》的自序 、《笔谈 》的内容 、《补笔谈 》成书年代 、《笔谈 》今本卷 目归并情况入手 , 进行分析探究 , 形成了 《笔谈 》成书年代比胡道静先生所定年代略早的观点 。 相比较而言 , 特别是据 《笔谈 》自序全文提供的重要信息 : “予退处林下 ”、“时纪一事于笔 ” 、“谓之笔谈 ”等 , 可以认定还是 胡道静先生的观点比较允当 。 《笔谈 》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在沈括退居梦溪园之后所作 , 当然 , 其中也有可能 使用了作者早年的一些记述 , 这也是为什么有论者认为 《笔谈 》中部分条目应当撰于沈括退居之前的原因 所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