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怡园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摘要: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作为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有着它特有的美。

而这座古城美的展现形式之一就是苏州的园林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部分,与其它地方的园林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苏州园林的特色,其总体上来说就可以代表了南方的园林特色,因此苏州的园林具有巧妙、精致、朴素、淡雅等特点。

然而这只是在广义上对于苏州园林艺术特点的概括。

真正对于苏州园林艺术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还是得去从苏州园林的构成的基础要素、园林所体现出来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对其进行解构、剖析。

关键词:苏州园林、布局一、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苏州的园林一般情况下不是严格的像北方皇家园林的那种中轴线布局,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曲折变化的美。

例如有时候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园中亭榭的建造及为随意,甚至可以置使传统建筑的奇数开间而不顾,突出半间的小筑来。

再者,造园过程中造园者注重建筑的曲线美和韵律没。

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的屋顶采用举折和房角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舒展般飘逸的檐角。

屋顶各部分的曲线生动流畅,轻巧自在,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园中的曲桥、拱桥、曲径等,处处展现出优美的曲线。

有些园林虽然不大,但是有核心部分,主次分明,照应齐全。

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流畅,过渡自然。

一个园林从正门走到最后一座庭院,会感觉园子像一首曲子,有序曲、高潮和尾声。

一一关照,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最后因为苏州的园林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木架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

因此建筑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获得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

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等建筑是人为的,是古人的人造景观,但是他它的造型、色彩、质感又分明和自然十分贴切。

它不生硬、不突兀。

建筑分散但又不缺乏联系。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造园者通过叠山置石来搭起园林的骨架。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

苏州园林结构介绍1. 概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以精巧细致的园林结构而著称于世。

苏州园林结构包括建筑、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园林中常见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 结构类型2.1 轴线布局轴线布局是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

园林以一条直线作为主轴线,沿着主轴线上设置一系列建筑、假山和花木等元素,形成园林的主要构造。

这些元素通常都会呈现对称的布局,给人以整齐、规则的感觉。

2.2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指在园林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庭院,以建筑物、墙壁或其他构造将其围合起来。

围合式布局在苏州园林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给人营造出安静、私密的空间,还能够创造出多个景观节点,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2.3 水景布局水景布局是苏州园林中的重要构造之一。

园林中常见的水池、小溪和湖泊等都属于水景布局的一部分。

水景不仅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还能够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2.4 路径布局路径布局是指在园林中设置一条或多条通道,用来引导游客游览整个园林。

路径可以是曲线的、直线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的,它们通过连接园林中的不同景点,提供了游览的方向和节奏。

3. 结构特点3.1 精致细腻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之一就是精致细腻。

无论是建筑、假山还是花木,都体现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细节的精神。

建筑的檐口、栏板常常都有精美的雕刻;假山的形状婉约而流畅;花木的种植布局考虑了不同的季节变化。

3.2 融合自然苏州园林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和花木等元素都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大自然。

园林中的水景设计尤为出色,巧妙地利用水的流动、声音和倒影来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3.3 平衡对称苏州园林的结构追求平衡和对称。

不论是轴线布局还是围合式布局,都注重左右平衡。

园林中的建筑和花木通常是成对出现的,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印象。

这种对称的结构构造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稳定的氛围。

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设计原则和景观特点

苏州园林和苏州博物馆设计原则和景观特点

苏州博物馆
内容简介
空间构成 色彩表现 展品展示
展会空间构成
苏州博物馆内的展示空间主要集中在西侧,对陈列空间进行了很 好的分割,喂陈列提供了多层空间。在陈列的展示设计处理上突 现了时间距离,并用视觉塑造亲切和遥远的气氛,使人感悟到单 纯空间的延伸。
每个展示空间划分都是几何体,以矩形和八边形为主。每个主题 展厅都是一个矩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八边形展示 空间。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谢谢观赏
而不同风格的庭院对植物的要求也不同,如中式庭院在对植物配置的时候 就以自然式树丛为主,重视宅前屋后名花名木的精心配植,灵活应用如梅、 兰、菊、桂花、牡丹、芭蕉、海棠等庭院花木,来烘托气氛,情景交融,中 国历史悠久,讲究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很多古代诗词中留下 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 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
简约的设计风格保证了空间应用的效率,橱窗的设计则保证了观 众的最佳观赏角度。橱窗设计的尺度与展品体积的关系则保证了 展品的地位。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展厅色彩构成
苏州博物馆的风格主要是传统设计元素,展示的内容也都是烘托整体气氛。
色调一集灯光也是烘托和渲染展厅艺术氛围的要素,整个展厅内部以暖色 系为主,来烘托展品的华丽色彩。
此外,运用泛光灯、射灯等灯具,有效的突出重点展品和图文内容,为参 观者提供最佳的视觉环境。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其他展厅
展品展示
鼻烟壶展厅
鼻烟壶展厅
其他展厅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艺圃,承载着丰厚的文史积淀,穿越几个朝代,以它独特的迭山理水风格,屹立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艺圃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圃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圃赏析一、深巷通幽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

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

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

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

(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

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

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

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

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

(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

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

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

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

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而名,因人而重。

说园道林(19)——怡园

说园道林(19)——怡园

说园道林(19)——怡园
怡园坐落于苏州观前街,占地约9亩,东西狭长,园景以复廊相隔,廊东以建筑为主,廊西为园林,集住宅、祠堂、花园于一体。


园最为显著的特色,当属博采众长的园林设计,以及闻名天下的怡园雅集。

清同治年间,在宁波为官的顾文彬深感仕途无望,渐起辞官还乡之念。

他在苏州古城区最繁华的观前街买下一块地,由儿子顾承负责营建园林。

怡园东西花园以复廊相隔,吸取苏州各园之长,巧置山水,自成一格。

东部以庭院分割空间,“玉延亭”、“四时潇洒亭”、“石听琴室”、“拜石轩”等建筑精巧玲珑,缀以奇峰异石,颇得自然之趣;西部以水池为中心展开布局,假山洞壑,重峦叠嶂,幽雅窈窕,为全园精华所在。

镇园之宝“屏风三叠”,由三块片状如屏、并排竖立的太湖石组成,简洁大气,不输留园叠石之法,“拜石轩”由此得名。

主体建筑藕香榭以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为范本。

苏州怡园 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苏州怡园 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这一部分空间一般要比别处大一些,但尤为 重要的是景观内容要丰富、有趣,并具有更大的 吸引力。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还多把园内主要厅堂安 排在这里,一方面借它高大的体量和华丽的装饰 起画龙点睛作用,同时又可借它的功能特点从而 把更多、更主要的活动集中在这里,以便充分发 挥主要景区的作用。
园怡
园怡
怡园,为中等规模私家园林。主要景区位于 藕香榭北,以水池为中心,山石林立,花木葱茏, 景色为全园之冠。
园怡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园怡
入口
游览路线 建筑单体
园怡
拜石轩
藕香榭
玉延亭
复 廊
画舫斋 栖凤馆
庭院建筑
坡仙 石舫 锁绿 轩 琴馆
园怡
二.分析
2.景观主从与重点
对于稍大或中型园林来讲,空间和景观的组 成更为复杂。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分主次,必然 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 半多在组成全园的众多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 景区。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萍。
——李鸿裔《怡园》
园怡
目录
一.概述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2.景观主从与重点 3.空间的对比 三.小结
园怡
园怡
一.怡园概述
苏州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因建园较晚,吸收了 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全园面积 约 9亩,以复廊划为东、西两部分。
藕香榭为园内 最大厅堂之一,位 于主要景区之南, 成为景区空间的一 面屏障,对于突出 主景区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藕香榭
主要景区
主景区周 围建筑大 小空间的 强烈对比
园怡
二.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美誉。

苏州园林以其极高的园林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江南文化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园林爱好者。

在这个充满古典园林氛围的城市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围绕苏州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中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简介苏州园林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精髓,注重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有机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品位。

园林主要表现为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两大类型,以及其各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案例分析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东园”。

拙政园以“四大奇”——石、竹、布、草著称,园内山水相映,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设计师在布局上讲究曲径通幽,力求营造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氛围,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留园留园是扬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园内景观繁多,有山、水、亭、阁、曲桥等元素。

留园以借景手法见长,将外部景观纳入园中,巧妙地利用自然和人工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设计师注重在有限的园地中创造出最大的观赏效果,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东园”,后由清嘉庆年间的太监王若葩重新设计扩建,改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整体造园风格秀丽清新,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山水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一。

设计师在布局上巧妙运用天然山石、水池、建筑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展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湛技艺。

总结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建筑设计师的关注。

通过对苏州园林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每一个园林都有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深厚底蕴。

期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传承创新,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景观价值。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布局特点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的详细介绍。

1.背靠山势,注重山水结合:苏州园林往往选择在具有优美山势的地方建造,背靠青山,面向水域。

园林中水面较大,山石也常被巧妙应用,形成了山水相依的景观效果。

这种布局使得园林的景观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氛围。

2.高低错落的布局,注重空间变化:苏州园林常常利用地势起伏来创造出不同高度的空间。

园林的布局往往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特点。

高低起伏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视觉变化,还为游人提供了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这种布局还能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更加有趣。

3.曲径通幽,游览顺序合理:苏州园林往往修建曲径通幽的景观,道路蜿蜒曲折,使得游人在园林中有一种穿越迷宫般的感觉。

园林的布局往往依据园林的主题和景点的特点,合理安排游览的顺序,使得游人可以一步步地领略园林的美景,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的世界。

4.志在极致,做工精湛: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在于追求极致的精湛工艺。

从建筑到园林景观,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和考虑。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工艺的突出,使得园林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更加完美。

园林中的建筑、花园、小品等都是精心设计和装饰的,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5.人文交融,注重意境和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注重将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追求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意境的空间。

在布局中,苏州园林往往通过建筑、雕塑、廊榭等手法,表达主题和氛围,让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加了园林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总结起来,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体现了山水结合、高低错落、曲径通幽、做工精湛、人文交融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让园林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观赏性,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和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

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苏州园林建筑有哪些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建筑有哪些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建筑有哪些独特之处苏州园林,这一江南文化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其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巧妙的布局和精美的装饰上,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苏州园林建筑的独特首先在于其布局的精巧。

园林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追求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依水而建,或傍山而立,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例如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水边,水的灵动与建筑的沉稳相得益彰。

又如留园,通过巧妙的空间划分,使得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元素相互渗透,营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移步换景的效果。

在建筑形式上,苏州园林也有其独到之处。

亭、台、楼、阁、轩、榭等各种建筑类型一应俱全,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功能。

亭子通常建在园林的高处或水边,供人休憩和观赏风景,其造型简洁而优美,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

楼阁则多为两层或三层,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如留园的“明瑟楼”。

轩和榭则更加轻盈通透,常常与水相邻,让人能够亲近自然,如网师园的“濯缨水阁”。

苏州园林建筑的屋顶也颇具特色。

屋顶的形式多样,有歇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

这些屋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能够防雨遮阳,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屋脊线条流畅,檐角翘起,犹如飞鸟展翅,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同时,屋顶上还常常装饰有精美的瓦片和脊兽,增添了建筑的华丽与庄重。

门窗的设计也是苏州园林建筑的一大亮点。

门窗的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扇形、海棠形等,图案丰富多样,有花卉、人物、动物、几何图形等。

这些门窗不仅起到了通风采光的作用,更是园林中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透过门窗,可以看到园林中不同的景致,框景、漏景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含蓄而富有诗意的美。

园林建筑的色彩搭配也别有一番韵味。

苏州园林建筑大多以白墙、黑瓦、栗色的门窗和梁柱为主色调,色彩素雅清新,与江南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在一些重要的建筑或部位,会施以少量的彩色装饰,如红色的栏杆、绿色的植物等,起到点缀和提亮的作用,使整个园林建筑显得既素雅又不失活泼。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术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1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1.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苏州园林中的意境,是等待有心的人们去感悟的。漏窗后的一角风景,入口处的雕花屏风,明明遮住了却偏偏流了一丝念想。让人忍不住去窥探,到底在旁边或是背面隐藏了怎样的景致,让周围的风景都变得黯然。就是这样的不明朗,这样的曲折,带着点小情调,吸引你一环又一环的发现,或许多少年前浏览的古人也和今天的我有着同样的心境,才会在这园林中吟诵出一首又一首的诗歌。
苏州园林形成因素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怡园-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苏州怡园-园林布局、流线、建筑、布景特色-进行分析

两部,东部以建 筑,唯园东部的坡 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
筑为主,西部以 仙琴馆为硬山卷棚 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
景观为主

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
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
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
——by 肖麒郦 1404100102
魏喜萍 1404100116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李鸿裔《怡园》
怡 园
目录
怡 园
一.概述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2.景观主从与重点 3.空间的对比 三.小结


一.怡园概述
苏州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因建园较晚,吸收了 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全园面积 约 9亩,以复廊划为东、西两部分。
藕香榭
主要景区
藕香榭为园内 最大厅堂之一,位 于主要景区之南, 成为景区空间的一 面屏障筑大 小空间的 强烈对比


二.分析
3.空间的对比
自拜
至南雪亭,空间豁然开朗
石轩
小院过小院,主要景区便全部展现坡在仙眼琴前
可透 至锁绿轩
馆小院
过复 廊窥 见主
怡 园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怡 园
入口
游览路线 建筑单体
怡 拜石轩

玉延亭
藕香榭 复 廊
画舫斋 栖凤馆
庭院建筑
坡仙 石舫 锁绿
琴馆

怡 园
二.分析
2.景观主从与重点
对于稍大或中型园林来讲,空间和景观的组 成更为复杂。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分主次,必然 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 半多在组成全园的众多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 景区。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苏州园林造园的格局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苏州园林造园的格局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苏州园林造园的格局苏派传统民居是苏南地区明清时期流行的民居,是南方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的特征。

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

古人云“造园有法而无式”。

那么,千姿百态的苏州园林究竟有没有法度可循呢?苏州园林的布局和设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园林叠山理水的手法又有哪些呢?园林的布局苏州地区的建筑可以概括为三落五进式,即除了通过基本单元的纵向串联以外,还可以向横向方向发展。

中间一落称为正落,两边称为边落。

边落与正落之间以“弄”相联系。

门厅门厅,是第一进院的主要建筑,中间为过厅,两旁设有门房和服务用房。

门厅之后是轿厅,轿厅之后是正厅,最后设有楼厅。

轿厅轿厅,一般位于第二进,是用于上下轿用的建筑空间。

第三进为大厅(正厅),是最主要的礼仪、接待用房。

第四为花厅是主人和内眷生活起居的地方。

第五进楼厅常常建为楼房,供家中的小姐居住,又称绣楼,下层是供起居之用,上层为卧室。

正厅花厅,边落中第一进院,也就是横向对应正厅的位置布置为花厅,花厅前面的院落是前花园,这里围合了相对隐私和幽静的空间。

花厅后面可布置次要房间和服务用房,最后面的房屋作为厨房,可通过后门或备弄通往街市或河道。

花厅边落没有直接对外的入口,前后也不相贯通。

想进入边落,必须首先通过正落的入口,然后由备弄和天井进入房间。

楼厅这种布局形式界定了各个房屋对外的联系,使得进行礼仪活动的厅必须布置在正落上,反映了内外有别,主次有序的传统。

仅在正落上设置入口和走廊也体现了敬宗收族,不能另立门户的传统思想。

庭院的改建与造景在院内有了基本的楼阁布局后,就要进行移山凿水的造园工程了。

古代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手法造园。

镜清斋改造前镜清斋改造后北海公园镜清斋(静心斋)是在北方移建江南园林的典范。

慈禧太后用苏州香山帮工匠大肆造园,在镜清斋中挖渠、造山,并修了回廊和最高处的叠翠楼。

怡园园林分析

怡园园林分析

主要景点

怡园主要景点有玉延亭、 四时潇洒亭、坡仙琴馆 (石听琴室)、拜石轩 (岁寒草庐)、玉虹亭、 石馆、面壁亭、画舫斋、 小沧浪亭、藕香榭(锄 月轩)、复廊、书条石 等。
怡园布置


园景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 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 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 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 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 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 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 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 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 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 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 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主要厅堂藕香榭,为一座鸳鸯 厅式的四面厅。北临池水,南向 庭院,右为小桥流水,左右有亭 轩洞壑,由此可至西部各景区。
公园印象亭 子。位于博山城东南,在后 乐桥北,范公祠对面,是清 初赵进美(字韫 怡园-花坛 退,号清止,明崇祯进士, 官至中方大夫)的别墅。据 《谈龙录》载,赵执信(清 初现实主义诗人)的祖父赵 双美、叔祖父赵进美于康熙 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在 后乐桥南北同时破土兴建因、 怡两园。
画舫斋
下图为,怡园画舫斋 。 设计者将它的屋顶设计成 了歇山顶,屋顶结合了直 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 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 晰的感觉。在窗的部分设 计者运用江南园林最常用 的窗——漏窗,墙上的漏 窗不仅装饰了墙壁,还带 有江南园林深深地文化气 息。
拜石轩

拜石轩 在怡园东部, 又名岁寒草庐,为三间 歇山卷棚顶四面厅建筑, 周边围廊。轩北庭园中 怪石嶙峋,峰窍嵌空如 古树倒垂,云霞横出, 幻为奇观,遂取“米颠 拜石”典故为轩名
收获
怡园的建筑多为悬山卷棚顶的建筑,园布局以复 廊为界隔东西两部,东部以建筑为主,庭院中置湖石、 植花木,西部水池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建筑。在 造园艺术上,怡园能博采诸园景物,如复廊仿沧浪亭, 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 船拟拙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舫小巧雅致,山池花 木疏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西部,以拙政中园为蓝 本,北掘地为池,池南——鸳鸯厅为园中主体建筑。 西北部叠石参照环秀山庄,狮安邱壑、磴道奇曲、洞 窟 诡异。建筑有“碧梧栖凤馆”、“画舫斋”、 “面壁亭”、“小沧浪”、“螺髻亭”、诸人文景观, 特别是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艺术被称作“怡园 法贴”。

怡园:一墙之隔喧嚣宁静

怡园:一墙之隔喧嚣宁静

怡园:一墙之隔喧嚣宁静
熟悉的景致别样的视角
怡园:一墙之隔喧嚣宁静
123456
苏州老城区观前街附近有四座私家园林:曲园、听枫园、鹤园、怡园,前面写过曲园,这篇文章来写怡园。

怡园因建园较晚,它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景虽多,但并不大。

也是因为空间范围的局限和隐逸意识相联系,怡园并没有强烈彩饰的建筑,各建筑雕饰上的搭配却是相得益彰,小巧的造型格局及自由的构图格局,使得怡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恬淡清新的朴实之美。

如果你恰巧看到这篇文章,提醒你们一定先做攻略,不少景点取名都是文人墨士的诗句,所以在怡园中游览一周,不仅有清雅的视觉享受,还能了解到不少历史典故和文学知识。

门外喧闹一片,门内则怡然宁静,避免了喧嚣与繁杂,能让人在恬静之中,用心体会怡园的粉墙黛瓦、绿树浓荫和假山奇石,来细细品味苏州园林真正的魅力。

(陶源文/摄)
如果你也热爱旅行,如果你也喜欢用笔或者镜头记录旅行中的点点滴滴,请将你的故事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文字或是照片的形式都可以。

重点是,我们想要的是独特的视角,另类的语言,是带着你那份小心情小情绪的旅行感受。

如果是“度娘”上抄下来的景点介绍,就不用再发给我们了;如果是那些已经有无数人拍过的毫无特色的景点照片,我们也就不要了。

我们将从投稿中选出一些,晒在这个栏目里,让所有的读者分享你旅游中的感受。

我们的邮箱:*******************。

浅析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的布局设计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是与住宅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部分,功能上是住宅的持续和扩大,园内经常有宴会客人聚集朋友用的大厅,住在小居住用的别院,读书作用的斋馆,坐着休息观察的亭台楼阁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大园林有观剧使用的舞台,园内建筑物很多。

由于历史的变迁,苏州保存宅基地的园林已经不多了,现有的网师园、艺园、退思园、枫树园、曲园等。

有些住宅只存在一部分,如拙政园。

公园里只保存了祠堂。

现在柴园和可园正在修复中,很快就能恢复住宅的一体面貌。

宅与园的两种组合形式住宅和园林的位置如何组合?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是前后布局形式,前宅后园。

这种园林大多是大型住宅,前后深度大,占地面积广,形成后花园。

像拙政园和留园一样,怡园也以这种形式,城市建设,住宅部分不存在。

二是平行布局形式,多为东宅西园。

此类园林多是中型宅园,前后进深较小,占地面积也不大,如网师园、艺圃等。

耦园的布局较为特殊,由于地形东西宽,南北较浅,采用了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别布置在两侧的形式,这也是园主夫妻隐逸归田、情真意笃的心态表现。

由于耦合和偶的谐音,指夫妻的耦合意味着偶然耕作,因此命名耦合园。

住宅布局与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跑道署、寺庙、宗祠布局形式相同,有明确的中轴线,建筑以院为中心。

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安全、防风、防沙,更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

建筑均匀对称布置,给人以平稳、齐整的感觉,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趣。

典型的实例为网师园的住宅部分,住宅坐北朝南,前有东、西两侧巷门,并和南面的照壁围合成广场,照壁前东、西种植两株象征门第高贵的盘槐,气势非凡。

在广场上停车,停马,两侧的墙壁上嵌有链环。

住宅一共四进,依次是大厅、轿厢、大厅、花厅(女厅)。

从大厅到花厅,室内陆地逐渐上升,屋顶也逐渐上升,反映了世俗追求的逐步上升心情。

封建士大夫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本,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山水景色共生共息。

【苏州园林】怡园

【苏州园林】怡园

【苏州园林】怡园苏州园林中,位于古城区的有很多处,但像怡园这样,入口就正对着这座城市主干路和繁华商业中心的,却为数不多。

出门咫尺是著名的观前街,转身却又可见山林野趣,所谓“小隐于山林,大隐于市朝”,都融合在怡园了。

怡园所在之处,原是明代尚书吴宽的宅第。

吴宽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明代状元、诗人、收藏家、书法家,还是两朝帝师。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在任浙江宁绍台道的顾文彬,开始在吴宅北边、吴宽复园旧址陆续购地、筑宅、建园。

顾文彬是做官的好手,造园艺术上也有造诣,关键是亲力亲为,对怡园倾注了心血。

从1874年至1882年,前后共花了9年时间,耗银20万两,怡园才全部落成。

怡园怡园是清代画家任薰起的画稿,又请了顾沄、王云、范印泉等画家参与设计。

这座晚清名园,博取苏州众园之精华,造园中,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等等都是参照,亭榭、复廊、假山等园景也都有所体现,但又融会贯通,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

整座园林总体布局呈东西狭长凸字形,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以复廊相隔,廊东是几个小院,廊西为山水园,廊壁漏窗沟通视线、图样各异。

凸字形体现在从入口至园中的井深感,从车水马龙的人民路进去,一入园,便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庭院,庭院不大却雅致、精巧,迎面粉墙上刻有“怡园”二字。

这里是从闹市入山林的过渡,好像在提醒着游人,卸下喧嚣带给你的疲惫吧,怡园到了。

怡园的景,从东到西,移步即见,从造园艺术上来讲,是集锦式的,每一步都可停留。

怡园落成时,顾文彬请俞樾作《怡园记》,写下造园的来龙去脉和园景园貌,俞樾写道:“兹园东南多水,西北多山。

为池者四,皆曲折可通。

山多奇峰,极湖嵌之胜。

方伯手治此园,园成,遂甲吴下。

”园景园貌如今依然可丈量、可走读、可远观与近玩,但最令人神往的不止如此,它不仅是苏州园林的集锦,还是传统文化荟萃之地。

顾氏是收藏大家,金石书画古籍,名驰江南,一时文人雅士汇集。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顾文彬与听枫园园主吴云、耦园园主沈秉成等人在怡园办真率会;光绪十年(1889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澂、吴昌硕等人创画社于怡园,同时组织琴会、曲会;1928年,苏州第一个太极拳社在怡园集会;同年,女子昆曲社在怡园创立……怡园,集百园之锦,留下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怡园——云过山间,怡然自得

怡园——云过山间,怡然自得

怡园——云过山间,怡然自得和小型园林或庭院相比较,我个人不太热衷于怡园这种中等规模的园林。

但是鉴于它的文化底蕴和经历,还有一些价值可谈的。

第一代园主顾文彬跟着胡林翼、李鸿章等人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从中积攒了雄厚的资金,光绪年间在苏州城乐桥附近建造了怡园。

取义“颐性养寿”。

园以复廊(即两边走廊合用一墙,墙内花窗中两边风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将全园分为两个东西两部分,东部为顾文彬购买这块地宅时原来就有的旧宅,西部则是扩建的。

怡园的西部为主景区,以南部的鸳鸯厅为基点,厅外建池,并向另三个方向呈扇形发散,或建亭,或筑山,或修舫,站鸳鸯厅平台前基本可以将西部景区饱收眼底。

图为全园主厅——藕香榭。

藕香榭是典型的鸳鸯厅,南对水,北对梅山。

夏冬各居其所,冷暖自得。

藕香榭内匾额由园主顾文彬书写。

这是藕香榭的另一半,叫锄月轩,又名梅花厅。

对着南面的小山,冬天可以赏梅。

真是佩服建造者的心意,夏天可以乘着凉风习习,欣赏着湖中的荷花,冬天可以反过来晒着暖暖的太阳,看着刚开出来的梅花。

站在厅前平台,右侧过曲桥可以到达一四角亭,曰“金粟亭”。

亭旁假山矗立,桂树幽香。

紧贴藕香榭西侧为碧梧栖凤馆。

沿着曲廊和水池可以到达面壁亭。

面壁亭侧为水门一座。

池水过水门聚成小溪,汇入一舫,叫做画舫斋。

我认为这个是全园最美的地方,以精美程度比较,苏州各园的船舫无一可及。

舫内景。

舫西还有单独一厅“湛露堂”,比较隐蔽。

站在舫北,望池景。

绕过此处往东有一山,有假山石洞,从洞中穿过走上石阶可到全园最高点“螺髻亭”,可俯览全园山池亭馆。

亭下的假山群。

从外观来看很难发觉内有比较复杂的迂回山洞。

怡园的假山洞设计的很精巧的,这在俞樾的“怡园记”中也有记载。

过山北的“小沧浪亭”下山,穿过一月门,就是图中的“锁竹轩”,顾名思义,旁边遍种绿竹。

“锁竹轩”即复廊尽头,沿着复廊可以到南雪亭。

复廊另一侧园东以馆厅为主,有拜石轩、琴馆等。

这是园东南的拜石轩。

顾文彬收集了大量奇石,放在了拜石轩的南部。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

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

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古代园林分析(怡园)

古代园林分析(怡园)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怡园建造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8),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顾 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论语》“兄弟 怡怡”句意,名曰怡园。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画家任阜长、顾 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 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
周有回廊,厅内用长窗分隔成 南北两厅,内部作成鸳鸯厅形 式;其临水一面为藕香榭,亦 称荷花厅,宜夏天在此赏荷; 另一面为锄月轩,亦称梅花厅 ,宜早春在此观赏梅花。暮春 在此观赏牡丹,是全园的精华 所在。
藕香榭
锁绿轩石舫
四时潇洒厅
金栗亭
坡仙琴馆
拜石轩
南雪亭
玉延厅
拜石轩北遍植松树、冬青、 山茶、方竹。这些花木都是 终岁不凋,四季常青,且以 松、竹、梅为特色,故而此 地称“岁寒草庐”。。
造景手法
,景通空,复的漏跨”成复
达观过间而廊另窗度。两廊
到线墙中两一一,大因侧是
小的的,边般边从些为单在
中长划用景安景廊。廊面双
见度分来物排色的中内空面
大,和划的在。一间分廊空
的增廊分特廊增边墙成的廊
目加的和征的加透上两形的 的游曲联又两游过多条式中
\
。廊折系各边廊漏开走,间
观变景不都观窗有道又隔
小沧浪
画壁亭
碧梧楼凤 藕香榭
锁绿轩 石舫
金栗亭
四时潇洒厅 坡仙琴馆 玉延厅
南雪亭 拜石轩
玉虹亭、藕香榭 (锄月轩)四时 潇洒亭等则供
人们欣赏湖山美 景之用。
拜石轩(岁寒草庐)、碧梧栖凤馆 等就供生活起居之用;
入口
造景手法
怡园在造园艺术上,充分吸取宋、 元、明、清园林组景长处。鉴于面 积较小,园林布局采用空间划分、 对景、借景等手法,把假山、曲桥 、建筑参差交错,配合成多层次立 面轮廓,使园景幽深曲折,迂回不 尽,达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在 有限的空间内获得丰富景色的效果 。全园景致幽深,有山有水,组成 可行可居可游的整体。特别是从四 方搜觅来的石峰,或立庭院,或伴 嘉树,姿态玲珑奇特。立之可观, 卧之可赏,使人犹入丘壑,如游名 山,成为怡园的一大特色。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深度和层次
自然式山水园林必然产生不规则的平面,山池、道路、走 廊、云墙等,蟠曲迂回,也利于造成曲折的布局,为了增 加园景的深度,多数园林的入口处设有假山、小院、漏窗 等为屏障,适当阻隔视线,使人隐约看到一角园景,然后 几经曲折才能看到院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布局 空间 观赏点和游赏路线
对比和衬托
对景和借景 深度和层次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总述
苏州古典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 艺术的综合体。 一方面把房屋、花木、山水融为一个整体;另一 方面通过“咫尺园林”再现大自然的风景。 在造园中,运用了各种对比、衬托、尺度、层次、 对景、借景等手法,使园景能够达到小中见大、 以少胜多,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丰富的景色。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布局
苏州园林的布局方式因规模、地形、内容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其中住宅内园林的庭院多设在厅 堂或者书房前后,缀以湖石,花木、亭廊,组成 建筑物的外景。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的园林布局的 扩大,只不过平面更为复杂,景物也相应增加。 它们的基本布局形式是:以厅堂作为全园的活动 中心,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木等对景,厅堂周 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楼阁、或环以庭院和其他 小景区,并用蹊径和回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可 居、可观、可游的整体。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接连 不断错落变化的空间组合。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苏州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有墙、廊、 屋宇、假山、树木、桥梁等。其中假山和树木的 形象比较活泼,建筑物则较严整,交叉使用各种 手段,使景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空间相互穿 插通透,这就增加了风景层次和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部分空间一般要比别处大一些,但尤为 重要的是景观内容要丰富、有趣,并具有更大的 吸引力。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还多把园内主要厅堂安 排在这里,一方面借它高大的体量和华丽的装饰 起画龙点睛作用,同时又可借它的功能特点从而 把更多、更主要的活动集中在这里,以便充分发 挥主要景区的作用。
怡 园
怡 园
怡园,为中等规模私家园林。主要景区位于 藕香榭北,以水池为中心,山石林立,花木葱茏, 景色为全园之冠。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李鸿裔《怡园》
怡 园
目录
怡 园
一.概述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2.景观主从与重点 3.空间的对比 三.小结


一.怡园概述
苏州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因建园较晚,吸收了 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全园面积 约 9亩,以复廊划为东、西两部分。
藕香榭
主要景区
藕香榭为园内 最大厅堂之一,位 于主要景区之南, 成为景区空间的一 面屏障,对于突出 主景区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主景区周 围建筑大 小空间的 强烈对比


二.分析
3.空间的对比
自拜
至南雪亭,空间豁然开朗
石轩
小院过小院,主要景区便全部展现坡在仙眼琴前
可透 至锁绿轩
馆小院
过复 前院,可
怡 园
二.分析
1.建筑布局与游览流线
怡 园
入口
游览路线
园 复 廊 玉延亭
画舫斋 栖凤馆
庭院建筑
坡仙 石舫 锁绿
琴馆

怡 园
二.分析
2.景观主从与重点
对于稍大或中型园林来讲,空间和景观的组 成更为复杂。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分主次,必然 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 半多在组成全园的众多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 景区。
两部,东部以建 筑,唯园东部的坡 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
筑为主,西部以 仙琴馆为硬山卷棚 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
景观为主

政园。布局自然,亭榭廊
舫小巧雅致,山池花木疏
朗宜人,堪称园中精品。
End
——by 肖麒郦 1404100102 魏喜萍 1404100116
及曲廊,
廊窥 窥见主要
空间既
见主 景区
小又曲
要景


进入主景区前 先穿过较小的 空间院落和曲 折的游廊,使 人的视线一直 处于收束状态 入口空间
入园后分 两条路进 入主景区
三.小结
空间布局
建筑特色
景观布置
怡园布局以 怡园的建筑多 怡园博采诸园景物,
复廊为界隔东西 为悬山卷棚顶的建 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