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介绍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把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实物等。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以具体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和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5+5+5+5=4+4+4+4+4 或者 5×4=4×5. 第一个等式两边形式不对 称,令人费解。第二个等式就 容易理解了,表示5的4倍等于 4的5倍。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淘气的具体情境可以抽象成3个6连加; 笑笑的情境可以抽象成6个3连加。两 个情境,都可以表示为您“6×3”或 者“3×6”。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积累分物经验,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
分一分与除法 6~9的乘法口诀 数学好玩
理解"倍"的含义。
6~9的乘法口诀。 综合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物品买卖和交换活动中的实际 问题,寻找身体上的“尺子”。 表内乘除法口算,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
除法
结合现实情景,从相同加数 情景图中每个游艺项目,都可 的连加计算引入乘法。“几 以理解为是两个数量之间多一 个几”是乘法的一个来源, 对应关系。如,坐小飞机的人 但不是乘法的唯一来源。 数与小飞机的架数之间是“二 “几个几”还是加法的思维, 一对应关系”。 不是乘法的本质特征。乘法 思维的特征是“多一对应关 系”,即两个数量的倍数比 较。表示小飞机, 表示乘
新版教材更加重视阅读 图表,从图表获取信息 能力的培养 。
二、购物
思维过程 知识结构
结合购物情 境认识人民 币 在“购物” 中付钱找钱
认识小面额的人 民币(买文具) 解决简单的购 物问题(小小 商痁)
购物
体验付钱策 略的多样化
认识大面额的人 民币(买衣服)
结合购物情境,认识 小面额的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币值单 位、面额,以及币值 单位的进率。
内容说明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 多样化的付款和兑换活动中,体会数的构成,发展数感。 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 2~5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1课时_不进位加(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1课时_不进位加(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1课时_不进位加(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1课时,主要内容是不进位加(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数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不进位加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进位加的概念和方法也还不够熟悉,可能会对不进位加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特别是在数字较大时能够正确判断是否需要进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跳远,引出需要计算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不进位加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不进位加的计算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运算的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数的退位、运算顺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数的退位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卡片、小棒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购物时需要进行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2. 单元研究用具:计算器、小黑板、教具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1. 复上节课学过的数字。

2. 让学生口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二: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义。

2. 用教具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引导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提问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练1.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逐一计算。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头练。

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但是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仍存在计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及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运算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5.加减法估算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单元特点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乘车参观博物馆的问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奥运申办城市得票数的比较问题解决:学校卫生评比连加、连减:摘西瓜、运西瓜加减混合:公共汽车上、下人加减法估算:购买日用品需带多少钱所以,计算内容不只是解决计算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直观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体现算法多样化。

(1)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中既可用口算,也可用笔算。

(2)连减:既可以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也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两者之和。

(3)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具体单元1.两位数加两位数主题图:(1)通过参观博物馆乘车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图中包含着解决“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实际问题所需的信息,如车上写着每辆车准乘70人,每个班的人数都是已知的。

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和不超过70?”让学生列出每两个班人数相加的算式,使学生看到例1~例3中的算式都是自己列出来的,发现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生还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某班比某班多多少人?”等等,要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不进位加:例1(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单元,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具体、富有活力的话题,让学生们熟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有益的技能。

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精心准备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学习数学技能。

1. 了解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数值的探究。

学生们首先将学习到可以用数据证明一件事物的对称性,比如一些有形的图形,还有围绕着如何“分配”和“表示”数据而展开相关研讨。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比较大小(大小相关的概念)和使用加、减、乘、除来进行解决问题,还能学会在数值组之间判断偶数和奇数。

2. 第二单元的主要概念第二单元的主要概念包括:对称性,加、减、乘、除、表示数据、比较大小、偶数与奇数等概念。

3. 了解第二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数学概念,掌握数值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依靠证明确定关系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大小关系和数学运算。

4. 了解第二单元的教学方法第二单元的教学方法需要依靠积极鼓励的互动式学习法。

学生在完成每个课程之后,可以运用图形和动态图进行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以便学习能力的更好提升。

5. 了解第二单元的学习要求第二单元的学习要求包括:学生应深刻理解第二单元包含的重要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多探究并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及时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来提高认知能力,学会团队合作。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介绍。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以兴趣贯穿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第二单元,用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技能,为未来轻松跨越难关,获得学习的成功。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得好坏将对以后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连续两问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还可以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了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代表团金牌数量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先从现实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突出学习计算的价值;接着通过直观和学生的操作活动探讨、理解计算的算理,明确计算的方法;再来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16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8课时,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2课时,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4课时,解决问题(连续两问)1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旧知学习新知。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基础上的。由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存在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情况,只要解决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和减法“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的问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难点也就突破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知识和经验,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如教学教材第19页例2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51-36”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口算“36-8”当“个位上6减8不够减”时是怎么办的,再引导学生思考笔算“51-36”中“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去突破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点,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联系,获得100以内减法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

这既是对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运算,会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

在此基础上由加减一位数变成两位数,只是数目增大,可以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

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情景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两位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情景图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切实感受到这些画面中有两位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此外,联系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基础上的。

由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存在连续进位、退位的问题,因此只要明确了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和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的问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集体备课主讲稿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 1 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1 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

本单元教材在教学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之前都专门安排了情境图,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用情境图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描述画面上的内容,借此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情境中两位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让学生全面熟悉情境图中的内容,为后面接着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

人教版2020年秋季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2020年秋季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2020年秋季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材分析目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长度单位 (1)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5)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 (12)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 (14)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观察物体 (19)第六单元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二) (23)第七单元教材分析认识时间 (27)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搭配(一) (28)第一单元教材分析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内容一、第二单元知识点1、认识几个物体。

2、熟悉数字“2”。

3、能正确使用“2” 进行数字和数量的比较。

4、掌握加减法。

5、学会认识“一包”。

二、重点难点1、认识物体,能准确对应数字。

2、学习使用数字,做加减运算。

三、知识点讲解1、认识几个物体认识几个物体的重点是认清物品的区别,通过观察来加深对物品的印象,通过数字完成比较。

2、熟悉数字“2”孩子们要学会使用数字“2”,能够比较辨别,数出不同物体的多少。

3、能正确使用“2”进行数字和数量的比较孩子们要学会熟练地使用数字“2”,利用它来进行数量的比较,并综合运用数学符号。

4、掌握加减法加减法的概念,要通过实物操作来让孩子去体会,并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熟悉数学符号,学会熟练使用它。

5、学会认识“一包”孩子们要掌握“一包”的概念,学会数物品,在数量比较上运用“一包”概念,让孩子们养成实物把握数量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1、小组合作使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熟悉数字,物品,操练加减法等。

2、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玩游戏,让孩子们熟悉数字“2”,加深了解物品,以及加入小游戏,练习加减法。

3、实物操作在实物操作中让孩子体验数字的使用,学会使用数学符号,练习比较,加减法等。

四、练习1、给定游戏环节游戏环节以实物操作形式实施,孩子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分组进行游戏,熟悉数字“2”,加深印象。

2、给定实物操作实物操作需要选择不同物体,并用数字来表示,让孩子们用“2”来数物品,学会使用它。

五、总结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中,孩子们要学会认识几个物体,熟悉数字“2”,能正确使用“2”进行数字和数量的比较,掌握加减法以及学会认识“一包”,孩子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环节以及实物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二街小学飞有明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内容编排】本单元主要教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安排三个小节:1加法,2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重点是用竖式笔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数学计算的重点技能要求,同时又为三位数加减奠定基础。

整个单元小节编排结构如下:第1节(教科书第11~16页),加法。

教材设计了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和老师参观博物馆的事例,第11页主题图给粗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和“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的信息,分别提出三个问题,用3节课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竖式计算。

第1课时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35+2,学习用竖式计算;第2课时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列出算式35+32,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第3课时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列出算式35+37,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练习二设计了11道关于两位数加法的练习。

第2节(教科书第17页~26页),减法。

教材选择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榜,给出前5名的排名、国家和金牌数。

提出两个问题,用2课时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分

1. 教材概述
本教材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
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比较、数的填空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读写1-30的数字;
- 培养学生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填空题来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3.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的认识和读法:通过图像、实物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并
正确读写数字;
- 数的比较:培养学生用大、小、等于等词语来进行数字的比较;
- 数的填空:通过填空题的练,巩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单元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观察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并辨认数字;
- 比较法: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比较数字的能力;
- 操练法:通过填空题等练形式,巩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

5. 教学内容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次序进行:
1. 引入数字1-30的认识及读法;
2. 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练;
3. 练填空题,巩固数字的理解。

6. 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情况和表现,
进行评价;
- 练评价:根据学生在练中的答案和表现,进行评价;
- 检测评价:通过小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对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内容:第28页例3教材分析与解读:加减混合运算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8页例3内容,“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上下车的情况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理解加减混合的来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设计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技能及其竖式的简便写法。

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100以内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连加连减的学习也初步掌握了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只需要引导学生类推自主学习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掌握有小括号的试题因为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因此没有简便写法。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及笔算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及笔算方法的简便写法。

难点:正确使用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掌握有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及没有简便写法的原因。

教法:启发、引导、激励学法:迁移、类推、比较、概括、归纳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入1.旧知连接: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75-38-29= 52-(25+5)=2.出示公交车上下车情景图,请同学仔细观察乘坐公交车过程。

问:你能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吗?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3.根据学生提的数学问题和解答算式,师:在这一道算式里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看到这样的算式你知道它是怎样运算的吗?(这节课你想学会什么?)让学生口述学习目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册第一单元组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组数的概念和组数的读法。

1. 组数是什么?组数是由数字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而形成的数。

2. 组数的读法组数的读法分为顺读和逆读两种方式。

- 顺读:从左到右按照每个数字的读法进行读取,例如组数“231”的顺读为“二百三十一”。

- 逆读:从右到左按照每个数字的读法进行读取,例如组数“231”的逆读为“一百三十二”。

第二单元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

1. 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利用数的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进行判断。

2. 数的顺序排列对一组组数进行顺序排列时,可以按照每个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第三单元数到100以内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到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数到100以内的读法在数到100以内时,可以按照十位和个位的规律进行读数。

例如,“10”可以读为“十”,“23”可以读为“二十三”。

2. 数到100以内的写法在数到100以内时,可以按照十位和个位的规律进行写数。

例如,“十”可以写为“10”,“二十三”可以写为“23”。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行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时,可以先将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将个位上的数相加。

2. 100以内数的减法进行100以内数的减法运算时,可以先将十位上的数相减,然后将个位上的数相减。

第五单元图形与物体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图形和物体的特点和名称。

1. 常见图形的特点和名称常见的图形包括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名称。

2. 常见物体的特点和名称常见的物体包括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名称。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册》的内容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本的运算方法,也有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运算。

故事中,让学生注意到一些小动物的数量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帮助计算变化后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