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形成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3《四季的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3《四季的形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后,进一步认识地球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
本课设计了一个主要活动“探究四季的形成”,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有关。
应用与拓展“观测影子的长短变化”旨在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制作、观测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四季成因的兴趣;树立学生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认识四季的成因。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归纳出四季的成因。
2.能说出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有规律的变化。
能举例说出四季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科学思维:1.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2.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3)探究实践:1.能从四季的事物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对四季的成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获取有关四季形成的信息。
4.能用科学的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实验现象。
(4)态度责任:1.能对四季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教师准备】地球仪4个、灯泡1个、立柱(小棍)4根、塑料条(带刻度)4块、同一地点四季图片4张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四季图片)这组四季的图片让我们领略到了四季的风景,知道了四季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关于四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二)分析思考,作出假设1.讨论:(1)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也是一年,这说明了什么?2.假设:四季形成可能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有关。
《4的认识》数学教案
《4的认识》数学教案《4的认识》数学教案《4的认识》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4,理解数字4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之间的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教具:数字卡1——4数字卡、4面小旗、4本书学具:雪花片人手若干活动过程:一、复习认识数字1、2、3。
(拍手游戏)师:现在我们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看看是数字几,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了。
(拍完后说说:数字几,你们拍了几下)二、学习4的形成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1)小朋友看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出示3面小旗,让幼儿说出小旗的总理,并用手指比划出来。
(2)提问如果再添上一面小旗是几面小旗?再出示1面小旗,引导幼儿说出3添上1是4。
教师将讲述过程,幼儿操作,集体说出结果:3面小旗添上1面小旗是4面小旗。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本书添上1本书是4本书。
(4)、教师将讲述过程,幼儿操作,集体说出结果:3本书添上1本书是5本书。
(5)、教师演示,幼儿集体说说4的形成。
三、复习3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3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4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1、问:4面旗子、4本书、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小结:数字4可以表示4面旗子、4本书。
2、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教学反思:通过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有幼儿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4的认识》数学教案2让孩子学数数,最好的方法就是边玩边学。
选择数数的方式可以是吃的水果,可以是写字的铅笔,可以是自己的小手指,也可以是玩耍的小积木块。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为什么会出现四季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四季形成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四季形成的原因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
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
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
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
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
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四季变化规律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 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
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配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中,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会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键。
而四氯配合物则是指一个金属离子与四个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
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
一般而言,金属离子以M表示,氯离子以Cl表示。
那么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 + 4Cl → MCl4在这个方程式中,M表示金属离子,4Cl表示四个氯离子,MCl4表示形成的四氯配合物。
这个方程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化学反应过程。
除了简单的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外,实际的配合物形成过程可能会更为复杂。
在许多情况下,金属离子可能会和其他种类的配体发生配位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催化剂、生物活性分子等方面。
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过程也可能受到溶液中物质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条件下,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平衡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可以采用各种化学手段来验证。
通过合成实验可以得到具体的配合物,然后利用光谱分析、结构表征等手段来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这些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化学过程。
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通过研究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属配合物化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这一重要概念有所了解,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
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四氯配合物的方程式是化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而不同金属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四氯配合物也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2022年新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的形成》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四季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以近似圆的轨道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
知道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2.科学探究阅读资料并能用模型解释地球公转,能设计模拟实验演示并解释四季的形成。
3.科学态度、STSE对地球公转现象有好奇心,积极参加四季形成的模拟实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乐于分享。
初步了解所学地球公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牙签,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引入:我们知道了四季的划分,了解了四季变化中可观测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影长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季的形成》。
(二)新课学习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日心说“的有关介绍: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建立了“日心说”理论。
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
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
(2)交流并小结:哥白尼“日心说”理论首次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了解地球的公转。
教师演示并讲解,同时课件展示教材P52下方图。
a.地球绕自身轴的转动,就是地球自转。
这个轴称为地轴。
b.地球以近似圆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
c.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绕太阳逆时针转动。
d.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4)学生自己操作地球仪,理解上述概念。
2. 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明确任务:做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来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
(2)实验前交流:a. 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b. 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c. 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5「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
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
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2、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 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片叶子的形成。
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四季指⼀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导致四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也许学过地理的同学就会知道。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四季形成的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季的形成原因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且与其⾃转的平⾯有⼀个夹⾓。
当地球在⼀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般来说每年的3~5⽉为春季,6~8⽉为夏季,9~11⽉为秋季,12~2⽉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四季的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度始终⼤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于平均值。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的地平圈上。
⼆分⽇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降落于正西⽅。
从秋分经冬⾄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的地平圈上。
从夏⾄经秋分到冬⾄,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度⼀直在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向由西北变为西南。
秋分⽇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经春分到夏⾄,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
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四季的形成》教案(2023春)
3.四季的形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解释四季的成因。
[科学探究]能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或手电筒等模拟地球公转过程。
[科学态度]通过模拟实验开展四季形成原因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解释四季的成因。
【教学难点】能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或手电筒等模拟地球公转过程,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二人相对坐,夕阳底下一对瓜。
(打四个字)春、夏、秋、冬。
2、春花秋实、夏雨冬雪……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实践: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四季气温变化与太阳的照射和影子长短的关系(1)观察每幅图片是什么季节?人们的着装为什么不同?春秋——凉爽夏——炎热东——寒冷(2)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可能是由什么引起的?(3)这是我们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做过的一个实验。
在相同条件下,哪一个热水器温度最高?为什么?中间的热水器温度最高,因为受到太阳直射。
(4)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温度与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
怎样知道一年四季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夏季影子短,冬季影子长。
根据一年四季中影子的长短变化就可以大致判断一年四季太阳的照射角度各不相同。
我们古人就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夏季太阳直射角度最大,气温最高;冬季太阳直射角度最小,气温最低;春秋季太阳直射角度适中,气温适中。
太阳直射的角度不同,使地球接受太阳的光和热总量也不同,因而造成四季的气温变化。
(5)四季气温变化与太阳的照射和影子长短的关系地球上同一地区四季的变化与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有关。
认识数字5活动反思
认识数字5活动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
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
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2、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片叶子的形成。
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列表4类缺壁细胞的形成和特点(二)
列表4类缺壁细胞的形成和特点(二)
列表4类缺壁细胞的形成和特点
1. 壁管缺壁细胞 - 形成:壁管缺壁细胞是由壁管发育过程中发生异位缺壁而形成的。
- 特点:它们位于壁管的内腔,表面光滑,形状多样,主要由胞浆和线粒体构成。
2. 酌环缺壁细胞 - 形成:酌环缺壁细胞是在酌环发育过程中发生缺壁而形成的。
- 特点:它们形状规则,细胞质较为丰富,线粒体呈串珠状排列在细胞质中。
3. 顶魔缺壁细胞 - 形成:顶魔缺壁细胞是在顶魔发育过程中发生缺壁而形成的。
- 特点:它们呈长梭形,端部较尖,细胞质富含颗粒,透射电镜下可见许多小颗粒散布在线粒体的表面。
4. 喷底缺壁细胞 - 形成:喷底缺壁细胞是在壁管形成过程中由于壁管基因突变而形成的。
- 特点:它们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较清晰,线粒体密集,集中在细胞的中央部分。
以上是四类缺壁细胞的形成和特点的简要介绍。
这些缺壁细胞的形成源自于不同的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或异位缺壁。
它们在形态和细胞质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深入研究它们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发育的机制和遗传变异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注意:本文采用Markdown格式撰写,使用了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来进行内容的呈现,不涉及HTML字符、网址、图片、电话号码等内容,符合规定要求。
团队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团队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团队形成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 组建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成员被确定并开始集结。
成员的角色和职责被明确,团队的目标也被确定,并且初步的沟通和合作开始。
2. 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成员开始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
他们开始熟悉彼此的工作风格、个性特点和技能。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逐渐形成。
3. 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开始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
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且知道如何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做出贡献。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变得更加紧密和高效。
4. 绩效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已经达到了高效的工作状态。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达到了顶峰,他们能够共同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并取得卓越的工作成果。
团队的绩效持续提升,每个成员都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以上是团队形成过程中的四个阶段,通过逐步建立关系、规划工作和不断提升绩效,团队能够更好地合作和取得成功。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 四季的形成 同步试题(word版有答案)
3 四季的形成一、填空。
1.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乍暖还寒;( ),烈日炎炎;( ),金风送爽;( )寒风刺骨。
2.一天中,( )影子长,温度( );( )影子短,温度( )。
3.一年内( )的正午,圭表的表影最短;( )的正午,圭表的表影最长;在( )和( )之间影长则是逐渐变化的。
4.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 )、( )有关。
5.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 )的变化。
二、选择1.在我国北方,春天可以看到( ),夏天可以看到( ),秋天可以看到( ).冬天可以看到( )。
2.四季的形成与( )有关A.地球自转B.月球自转C.地球公转D.月球公转3.在不同季节的正午,阳光下同一地点物体的影子,( )最短,( )最长,( )适中。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 )。
A.太阳的方位发生了变化B.物体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光照的强度发生了变化D.我们的眼睛发生了变化三、判断1.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和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 )2,没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就不会有四季变化。
( )3.地球自转使地球上形成了四季变化,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由太阳运动引起的。
( )5.物体在阳光下产生的影长变化是有规律的。
( )6.在春分和秋分日,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
( )四、习题解答。
1.你知道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吗?2.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3.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也是一年,这说明了什么?五、实验与探究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上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4 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
4 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是波源的振动和必须具有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弹性介质.波的传播过程就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和振动能量在空间的传播过程.按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对波进行了分类——横波和纵波.作出了波的图象。
指出了波的图象的意义.介绍了如何利用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确定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1、机械波的形成和特点(1)产生机械波条件:①要有机械振动作为波源;②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2)机械波的种类:横波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是横波(这是高中物理重点研究的内容)横波中凸起最高处叫波峰,凹下最低处叫波谷,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密部。
质点分布最疏地方叫疏部。
(3)机械波的的特点:①对理想的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幅相同。
②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③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
④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⑤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与能量。
2、波的图象(1)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布图象称波的图象,简谐波的波动图象是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2)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①从图象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图象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波源方位已知)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
(3)利用波动图象确定各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基本方法:①特殊点法:逆着波的传播方向,在质点A的附近找一个相邻的质点B,若质点B 的位置在质点A的正方向处,则A质点应向正方向运动;反之,则向负方向运动.如图所示,图中的质点A应向y轴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先于质点A振动,A要跟随B振动)。
②微平移法:作出经微小时间Δt后的波形,就知道了各质点经过Δt到达的位置,运动方向即可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