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成功的一堂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成功的一堂课——《走进圆的世界》《教学六要素的研究》中把六要素确定为:知识、能力、情意和主动、互动、能动。而新课程追求的是:在课程功能上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恰恰就使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成为三位一体的目标。而要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意的目标,就要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互动、能动”。

但是,多少年来,在孩子们心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而这又恰恰与我区提出的“实施六要素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相违背。

众所周知,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呢?

《圆的认识》这一课,是我从教多年来感觉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以后的知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但是,我把《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命名为《走进圆的世界》,使学生看到课题,就有了走进圆的大千世界的愿望,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并且没有沿袭传统的师生问答的形式来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整合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了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教学伊始,我选择了从学生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通过那“平静湖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阳光下朵朵绽放的向日葵,温馨、浪漫的明月,余辉绚丽的落日,神秘诱惑的太极圈等,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引起学生探究圆的冲动和激情。趁此机会,我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研究、探索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的“圆”有效整合在教学中,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圆形背后所散发的

独特魅力。

最后,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的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垫,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在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学生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使数学课堂真正实施知识、能力、情意的目标,使数学课堂真正美丽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