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应急预案
发生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发生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3a6a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c.png)
发生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一、目的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减少输血错误的发生,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输血操作及管理环节,包括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配送、输血操作、输血后观察等。
三、应急预案1. 发生输血错误时,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保留输血器,及时报告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2. 分析输血错误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更换输血器、重新核对患者信息、重新抽取血样等。
3. 根据患者病情及输血错误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如:给予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
4. 填写输血错误报告卡,上报输血科及质量管理科。
5. 组织相关人员对输血错误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对涉及输血错误的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输血操作规范性和责任心。
四、处理流程1. 发生输血错误时,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保留输血器,及时报告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2. 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到达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输血错误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4. 输血科及质量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展开调查,分析输血错误的原因。
5.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对涉及输血错误的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输血操作规范性和责任心。
7. 填写输血错误报告卡,上报医疗机构负责人。
8. 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输血错误事件进行审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9. 对输血错误事件进行总结,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通报,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注意事项1. 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2. 加强血液制品的储存、配送管理,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输血操作规范性。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脚本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脚本](https://img.taocdn.com/s3/m/e20467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0.png)
一、预案背景输血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规范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
3. 降低输血反应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医护人员。
四、预案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小组:由临床医生、护士、输血科专业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一)发热反应1. 识别: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等症状。
2.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
-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物理降温。
-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
-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报告上级部门。
(二)溶血反应1. 识别:患者出现腰痛、寒战、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 立即停止输血,采集患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 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碱化尿液、输注新鲜同型血液等。
-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报告上级部门。
(三)过敏反应1. 识别: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2.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吸氧、肾上腺素等。
-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抢救。
-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报告上级部门。
六、演练方案(一)演练目的1. 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3. 优化应急预案流程。
(二)演练内容1. 情景设定:一位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
2. 角色分配:- 演练组长: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 患者扮演者:模拟患者。
- 护士A:负责观察患者病情、执行医嘱。
- 医生:负责诊断、治疗。
- 家属: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应急用血工作预案(三篇)
![应急用血工作预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cf39d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0.png)
应急用血工作预案一、人员组成: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二、职责1.医务科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预案具体实施3.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的应急工作。
三:紧急用血标准:1.患者失血量大于血容量____%的。
2.临床输血评估用血大于____毫升。
3.其它抢救措施已展开症状改善不明显4.患者各项指标已达输血指南标准。
5.确定突发危重症患者或新入院危重患者。
四、预案1.临床科室需要大量输血救治时,由医务人员立即向输血科提交输血申请单和配血标本,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程度。
2.输血科收到紧急输血申请单后,查看库存血量,同时____人员快速准确无误配血,先少量配血以应急用,再继续大量配血。
3.如需血型的血量不足时,应立即通知省血液中心紧急送血。
4.一次应急用血超过____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用血事后应按要求报医务科补办手续。
5.对于rh(d)阴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1)如库存没有同型rh阴性血,可先输注同型rh阴性血浆,同时联系省血液中心紧急送血。
(2)如rh阴性患者需抢救输血,库存又没有同型血,要输注rh阳性血是抢救生命的唯一选择,但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输注。
a.危及生命的失血。
b.患者血清中无抗d抗体(输血前做抗体筛查)。
c.男性没有输血史。
d.女性没有输血史与妊娠史。
e.在《输血治疗同意书》基础上,告知患者家属利害关系,家属同意,报领导批准,需有文字记录,需医患双方签字备案。
五。
接到严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伤事件后,需大量用血,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其执行。
六:总结评估与改进对每一起紧急用血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对预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应急用血工作预案(二)各科室: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确保病人用血安全,根据《临床输血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在坚持合理、科学用血的基础上,坚持既不浪费血源又不影响临床常规用血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沙洲县妇幼保健院紧急用血应急预案。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52c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a.png)
一、预案背景紧急输血是医疗机构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一种常见情况,尤其在急性失血、严重贫血等疾病治疗中,及时有效的输血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为确保紧急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救治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降低输血风险;2. 提高紧急输血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3. 规范紧急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医疗纠纷。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架构成立紧急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输血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紧急输血预案。
2. 紧急输血启动条件(1)急性失血,预计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30%;(2)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3)其他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
3. 紧急输血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经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输血。
(2)血液申请:经治医师填写《紧急用血申请单》,报请科室主任审批。
(3)血液采集:输血科接到申请后,立即采集血液,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经治医师确认血液无异常后,开始输血。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
(5)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填写《输血记录单》,将输血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
4. 紧急输血保障措施(1)血液储备:输血科根据临床需求,定期储备各类血液制品,确保紧急用血需求。
(2)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紧急输血操作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设备保障:确保输血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维护。
(4)信息沟通:加强科室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紧急输血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紧急输血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评估预案执行情况。
2.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执行紧急输血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3. 对违反本预案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修订后及时发布实施。
六、预案生效日期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总结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5a366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4.png)
一、引言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输血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安全,本方案对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进行总结。
二、应急预案1. 输血过敏反应应急预案(1)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医生。
(2)立即给予患者平卧位,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患者症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6)做好患者病情记录,及时上报。
2. 溶血反应应急预案(1)发现患者出现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医生。
(2)立即给予患者平卧位,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药物,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6)做好患者病情记录,及时上报。
3. 输血剂量错误应急预案(1)发现输血剂量错误时,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医生。
(2)重新核对医嘱,确认输血剂量无误。
(3)如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输血安全。
(4)如有必要,重新取血,并重新输血。
(5)做好患者病情记录,及时上报。
三、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1)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
(2)检验输血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提高科室整体应急水平。
2. 演练内容(1)输血过敏反应演练(2)溶血反应演练(3)输血剂量错误演练3. 演练步骤(1)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步骤、时间、地点等。
(2)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演练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
(3)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模拟演练。
(4)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
(5)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预案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9f0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f.png)
一、目的为保障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高效地提供血液,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输血科在遇到紧急用血需求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或授权副院长- 副组长:输血科主任、医务科主任- 成员:护理部、检验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2.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 组长:输血科主任- 副组长:输血科副主任- 成员:输血科医护人员、检验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人员3. 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紧急用血工作,制定紧急用血方案,并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指导。
-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紧急用血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制备、储存、配送等。
四、应急预案1. 紧急用血信号:- 医院内发生重大手术、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等紧急情况,需大量血液支持。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洪水等,导致大量患者需要输血。
2. 应急响应流程:- 发现紧急用血信号:相关部门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 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并向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下达指令。
- 血液采集: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立即启动血液采集程序,包括动员献血者、血液采集、血液检测等。
- 血液制备: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检测、制备,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 血液储存:将制备好的血液储存于专用冰箱,确保血液质量。
- 血液配送:根据临床需求,将血液配送至手术室、急诊科等相关科室。
3. 应急物资准备:- 血液采集器材、血液检测设备、血液储存设备、血液配送车辆等。
4. 应急人员培训:- 定期对输血科、检验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保障1. 血液保障:- 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备制度,确保紧急情况下血液供应。
- 与血液中心、献血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血液供应。
2. 物资保障:- 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血液采集器材、血液检测设备、血液储存设备、血液配送车辆等。
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
![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b264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d.png)
1.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2. 加强医务人员对输血错误的防范意识,提高医疗质量。
3. 规范输血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输血错误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输血科主任、医务科负责人、患者家属等。
三、应急预案流程1. 输血错误发生时,立即停止输血,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输血科主任。
2. 科主任、护士长和输血科主任立即赶到现场,对患者进行抢救。
3. 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处理措施及用药情况。
4. 抢救成功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5. 对输血错误的经过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问题。
6.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7.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家属沟通工作。
8. 对科室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错误的防范意识。
四、应急预案措施1. 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错误的识别能力。
2. 规范输血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3. 定期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建立输血错误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输血错误。
5. 对输血错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6.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2. 对输血错误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3.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输血安全意识。
4. 建立输血错误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旨在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错误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fc04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8.png)
1.成立输血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输血应急预案的实施。
2.设立输血紧急情况处理小组,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等紧急情况的识别、报告、处理和预防。
3.设立输血演练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输血演练,提高输血安全意识。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报告、处理和预防
1.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
(1)立即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如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输血不良反应。
1.增加条款:
-孕妇输血的特别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分娩过程中输血的具体操作流程。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处理。
2.详细说明:
-孕妇输血需要考虑到母婴双方的安全,严格遵循相关的医疗指南。
-分娩过程中的输血要保证快速且安全,同时应准备好应对新生儿溶血病等紧急情况。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1.输血血液制品的供应与储存:
(2)根据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1)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输血安全。
(2)严格执行输血前检查,确保输血相合性。
(3)定期组织输血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安全意识。
五、输血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1.输血科: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一、预案目的
为有效应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旨在指导输血科、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在输血过程中迅速、有序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降低输血风险。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输血科、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内容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报告、处理和预防;输血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输血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输血的紧急应急预案
![输血的紧急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71944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9.png)
一、预案目的1.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预防和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2.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输血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预案适用范围1. 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如输血反应、急性左心衰等。
2. 输血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如输血器故障、血液污染等。
三、应急预案1. 输血反应(1)发现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维持静脉通路。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及输血器以备检验。
(3)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5)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2. 急性左心衰(1)患者发生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病症时,立即停止输液、输血,报告医生。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给养(6-8L/min),同时湿化瓶内加20-30%乙醇溶液减轻缺氧病症。
(3)遵医嘱予镇静、平喘、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
(4)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
(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止血带轮流结扎四肢阻断静脉回流,以减少回心血量。
(6)及时上报,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表。
3. 输血器故障、血液污染(1)发现输血器故障或血液污染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并报告医生。
(2)对污染的输血器进行封存,并送检验科进行检测。
(3)对受污染的患者进行救治,并做好记录。
四、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输血反应、急性左心衰、输血器故障、血液污染等紧急情况。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应急预案的掌握程度。
临床输血的应急预案
![临床输血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c7f7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2.png)
一、应急预案1. 输血前准备(1)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2)检查血袋标签、有效期、血型、配血结果等,确保符合输血要求。
(3)检查输血设备,确保输血器、血袋、注射器等符合卫生标准。
2. 输血过程中(1)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2)输血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寒战、发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输血后(1)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处理。
(2)记录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包括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
(3)保留输血反应报告卡,及时上报输血科。
二、处理流程1. 发现输血反应(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改输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2. 溶血反应(1)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检验。
(2)遵医嘱给予患者利尿剂、抗过敏药物等。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休克等症状,立即进行抢救。
3. 其他严重反应(1)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检验。
(2)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休克等症状,立即进行抢救。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做好输血反应记录,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4. 建立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5. 加强与输血科、检验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输血反应处理效率。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41910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4.png)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输血反应根据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急性输血反应是指发生在输血后的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迟发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24小时至30天内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较轻,但是可能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慢性危害。
下面是一份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1.实施输血前的临床评估,防止输血不再需要,并保证输血者有足够的循环血容量。
2.根据输血者的血型、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确保血型配对正确。
3.输血前检查输血品质、保存时间,防止输血品种错误或质量堪忧。
4.定期进行供者和受者的传染性疾病筛查,防止输血中传输病原体。
5.准备充足的紧急用血库存。
6.培训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反应的症状和处理程序。
二、处理程序1.急性输血反应的处理程序:(1)停止输血:一旦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2)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需要,进行气道管理以保证患者呼吸。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4)给予氧气:给予患者吸氧,维持氧饱和度。
(5)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抗过敏药物、补液等。
2.迟发性输血反应的处理程序:(1)停止输血:发现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镇痛药、退热药等。
3.对于严重的输血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溶血反应等),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和相应的输血袋残余血液样本以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2)首诊:将患者送至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3)注射皮质激素:对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重症反应,给予患者注射大剂量皮质激素。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06110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医疗技术,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输血应急预案1. 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如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上级医师。
2.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1)迅速给予患者吸氧、保暖、建立静脉通道等对症处理。
(2)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升压药物等治疗。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4)如出现严重输血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3. 输血不良反应的记录与报告(1)详细记录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处理措施及结果。
(2)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输血不良反应。
三、输血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1)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检验输血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演练时间与地点(1)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2)地点:医院输血科、相关病区。
3. 演练内容(1)模拟输血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2)检验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报告、处理及记录能力。
(3)评估输血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演练流程(1)准备阶段:成立演练小组,制定演练方案,明确角色分工。
(2)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方案,模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检验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3)总结阶段: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 演练评估(1)评估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评估输血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总结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语输血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4d3b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f.png)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提高应对突发大量失血、稀有血型用血等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遇到突发大量失血、稀有血型用血等紧急情况时,组织、协调、实施紧急输血工作的全过程。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输血领导小组(1)组长:院长(2)副组长:分管院长、医务科主任(3)成员:输血科主任、护理部、急诊科、手术室、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4)职责:负责紧急输血工作的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2. 紧急输血协调小组(1)组长:输血科主任(2)成员:各相关科室负责人(3)职责:负责紧急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和沟通。
3. 临床科室(1)职责:在紧急情况下,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向输血科申请紧急输血。
五、预防措施1.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制度,合理用血。
2. 做好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储备充足。
3. 加强输血科人员培训,提高紧急输血操作技能。
4. 建立稀有血型用血储备库,确保稀有血型用血需求。
5. 加强与采供血机构的沟通,确保血液供应。
六、紧急输血流程1. 临床科室发现患者需要紧急输血时,立即向输血科申请。
2. 输血科接到申请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输血必要性。
3. 如需紧急输血,输血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
4. 紧急输血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部门,做好输血准备工作。
5. 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确保输血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6. 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七、紧急输血注意事项1. 确保输血前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 输血结束后,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品种、数量、时间等。
针对输血的应急预案集锦(9篇)
![针对输血的应急预案集锦(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36a7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c.png)
针对输血的应急预案集锦(9篇)1. 输血前的必备检查事项- 检查病人的血型和血红蛋白水平,确保血型匹配和血红蛋白适宜输血。
- 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和潜在风险。
- 检查病人是否有输血相关的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史。
2. 输血前的输血品质控制- 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确保输血品质合格。
- 对血液制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如病毒筛查、细菌培养等,以保证输血安全。
3. 输血前的术前准备工作- 确保手术室内有足够的输血设备和输血用具。
- 对输血设备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准备工作,确保无菌环境。
-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4.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定期记录输血过程中的血压、输血速度、输血量等重要信息。
- 注意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过敏等。
5. 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 输血结束后,观察病人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 监测病人的尿量和尿液颜色,及时发现可能的输血反应。
- 在输血后的一段时间内,密切关注病人的情况,确保其稳定和恢复。
6. 输血后的护理措施- 确保病人在输血后得到充分休息和营养,促进康复。
- 加强感染控制,保持输血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 定期进行输血后的随访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7. 输血意外事件的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输血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 在输血过程中,随时准备处理可能的输血意外,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
- 建立输血意外事件的报告和记录机制,以便事后分析和改进。
8. 输血风险评估与管理- 对病人进行输血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方案和措施。
- 建立输血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的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提升输血管理水平。
9. 输血后的病人教育和宣教- 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输血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教育。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dddc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9.png)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一、背景和目的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及时处理和应对输血反应,制定本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二、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剩余血袋及输血器。
2.紧急处理: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紧急处理。
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可给予退热药物等。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措施。
4.保留血袋:将剩余血袋及输血器保留,以便进行相关检验和调查。
5.抽取血样:如怀疑溶血反应,应立即抽取患者血样,并与血袋内的血样一起送检。
6.输血科协助:联系输血科进行相关检验和调查,查找输血反应的原因。
7.报告上级: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输血反应情况,并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相关处理。
8.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反应的情况,告知相关处理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9.改进措施:根据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时调整和改进输血治疗的相关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处理流程1.立即停止输血:发现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剩余血袋及输血器。
2.紧急处理: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紧急处理,如抗过敏药物、退热药物等。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措施。
4.抽取血样:如怀疑溶血反应,立即抽取患者血样,并与血袋内的血样一起送检。
5.输血科协助:联系输血科进行相关检验和调查,查找输血反应的原因。
6.报告上级: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输血反应情况,并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相关处理。
7.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反应的情况,告知相关处理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8.改进措施:根据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时调整和改进输血治疗的相关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输血科各种应急预案
![输血科各种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8e1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9.png)
一、输血反应应急预案1. 发现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 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 若病情加重,立即进行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5. 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输血科。
6. 保留血袋、输血器等物品,以便后续调查。
二、输血物品损坏应急预案1. 发现输血物品损坏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领导。
2. 对损坏的输血物品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通知供应商更换损坏的输血物品。
4. 对患者进行解释,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三、输血物品短缺应急预案1. 发现输血物品短缺时,立即报告相关领导。
2. 寻找备用输血物品,确保患者输血需求。
3. 若备用输血物品不足,及时向供应商采购。
4. 加强库存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四、输血科火灾应急预案1. 发生火灾时,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
2. 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3. 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4. 保护输血科设备、物品不受火灾损害。
五、输血科停电应急预案1. 发生停电时,立即启动备用电源。
2. 确保输血科设备正常运行。
3. 对患者进行解释,告知暂时无法进行输血。
4. 与供电部门联系,尽快恢复供电。
六、输血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 发生自然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3. 保护输血科设备、物品不受灾害损害。
4. 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七、输血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1.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对医护人员进行防疫培训,提高防疫意识。
4. 加强科室消毒、通风,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以上各种应急预案,输血科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输血科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输血服务。
输血制度规范应急预案
![输血制度规范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b176b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a.png)
1956-2010年辽宁西部夏季降水的特征分析
唐帅;孟振雄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4(000)022
【摘要】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
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南向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双峰型;平均夏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的分布主要呈南北差异型,降水异常以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为主,同时也存在降水异常东西反相的分布特征;降水存在10年尺度的显著震荡周期。
【总页数】3页(P238-240)
【作者】唐帅;孟振雄
【作者单位】辽宁省兴城市气象局,辽宁兴城 125100;葫芦岛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
【相关文献】
1.1956-2010年宜君县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杨亚利;郑合清
2.平阳县1956-2010年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J], 叶益平;梁艳;刘峰;李永宏
3.1951—2017年榆林市区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J], 苏进飞; 高雪娇
4.陇东地区1978—2018年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刘翔; 路亚奇; 韩晶; 张峰
5.近40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张义;严晓强;赖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流程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836b5a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c.png)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确保紧急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需要紧急输血的患者。
三、应急预案流程1. 评估病情(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紧急输血。
(2)若需紧急输血,立即通知输血科。
2. 输血科准备(1)输血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输血科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包括护士、检验人员、司机等,做好输血准备工作。
3. 紧急用血申请(1)输血科接到通知后,向血站发出紧急用血申请。
(2)血站接到申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优先保障紧急用血供应。
4. 血液采集与检测(1)血站采集血液后,对血液进行检测,确保血液质量。
(2)检测合格后,将血液送至我院输血科。
5. 输血准备(1)输血科接到血液后,立即进行核对、登记。
(2)输血科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配置合适的输血液体。
6. 输血操作(1)输血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输血操作,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7. 输血后观察(1)输血后,输血科护士继续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2)若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8. 记录与总结(1)输血科对整个紧急输血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2)输血科负责人对紧急输血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不断改进。
四、应急响应1. 紧急情况发生时,输血科负责人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理。
2. 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确保紧急输血工作顺利进行。
3. 各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紧急输血工作。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本预案由输血科负责组织实施。
2. 输血科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紧急输血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医院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我院医务科。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3486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4.png)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1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x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1)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积极治疗抢救,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
(4)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5)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6)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
(7)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8)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9)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 BO血型、Rh(D)血型。
(10)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四)细菌污染:1、症状: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颤、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
2、治疗:(1)立即停止输注。
(2)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3)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
在菌种未明确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
(4)将袋内剩血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五)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2500ml,称大量输血。
1、循环负荷过重: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泡沫样血痰等肺水肿征象。
应立即停止输血,按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紧急处理。
2、出血倾向:多见于大量输入库存血,预防措施可每输600—1000ml库存血,应给予200ml新鲜血或及时补充葡萄糖酸钙,可防止因枸橼酸盐同血钙螯合所引起的低钙血症。
五、流程图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的流程六、后期处理:1.安慰病人及家属,由医师或检验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
2..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规定对输血袋、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理工作。
4.科室护士长组织分析讨论输血反应原因、处理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书面上报护理部。
5.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护理管理委员会一次,分析讨论本月出现的护理工作关键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限期整改。
七、附录(输血要求、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附1:输血要求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4、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5、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一、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报告制度:(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告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及时报告上级医生,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三)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四)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送检;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五)临床用血科室认真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及各项送检试验结果,输血反应反馈卡完整填写后报送输血科。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报告流程:(一)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调查程序1、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
患方提出疑义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2、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并保留《输血反应反馈单》,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3、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订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
(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数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1、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2、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3、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1)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2)收集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前血标本、输血不良反;(3)采集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的数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如果受血者的症状或体征显示有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刻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组织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调查和治疗。
1、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由临床医生对症处理。
2、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连同其他静脉输液做细菌学检验。
3、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1)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2)收集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前血标本、输血不良反应后的抗凝和不抗凝血标本,连同所输血袋和输血器、静脉输液器及输血不良反应后留取的尿液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3)采集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受血者不抗凝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输血科实验室检测: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0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液标本、血袋中血液标本,重新检测AB0血型、RhD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对输血不良反应后的血液标本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观察血清(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
5、及时治疗:如果受血者已有明显溶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医生应立刻着手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等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输血完毕数天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如果发现或怀疑受血者发生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一抗体反应,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历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四)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医务主管部门应会同输血科展开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血者血液成分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供血者,由采血机构按有关政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