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先生的优秀作品
路遥小说人性美解读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
![路遥小说人性美解读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3828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路遥小说人性美解读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一、本文概述路遥,这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作家,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和细腻的笔触,赋予了无数读者对生活、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尤其是《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不仅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更展现了人性美的光辉。
本文旨在解读路遥小说中的人性美,通过对《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深入剖析,探讨路遥如何在作品中展现人性美,以及这种美如何影响读者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
我们将从路遥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全面揭示路遥小说中人性美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二、路遥小说的人性美概述路遥,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原因不仅在于他细腻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情节设计,更在于他对人性美的深入挖掘和呈现。
在路遥的小说中,人性美如同璀璨的星辰,尽管在生活的困苦与挣扎中时而被掩盖,但始终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都深刻地展示了人性美的力量。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通过孙少安、孙少平等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性在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挫折时,依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
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却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人性美的一种体现。
而在《人生》中,路遥则通过高加林这个角色的命运起伏,展现了人性在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抉择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如何在困境中不失自我,保持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高加林虽然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也是人性美的一种展现。
路遥小说的人性美,主要体现在人物面对生活的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抉择时,坚守信念和理想,保持人性尊严和价值的品质。
这种人性美不仅让读者深感震撼和感动,也为我们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人性、追求美好生活的典范。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解读《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
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精选
![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54612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d.png)
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精选《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品读路遥小说中的几个平凡女性文学作品既表达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真实地反映着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
《人生》中的刘巧英,《平凡的世界》中的侯玉英、郝红梅,《黄叶在秋风中飘零》中的刘丽英,她们虽然没有刘巧珍、田晓霞、卢若琴这些人物形象光彩夺目、令人神往,但她们却是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存在,其所作所为也是世上大多数人的缩影。
如果忽视了她们,也就忽视了现实世界,我们的思想也就脱离地球而进入了虚无缥缈的人间幻境。
所以说,品读路遥小说,万万不可忽略这些实实在在的平凡普通人。
刘巧英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基本上写了一个叫高家村的一群人的故事。
这个村里有两个能人,大能人叫高明楼,是村支书;二能人叫刘立本,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
刘立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刘巧英,嫁给了支书高明楼家的大儿子,这本身就是“强强联手”与“门当户对”,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婚姻的规则,是人人羡慕的好姻缘。
可见巧英虽然没文化,但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生活过得踏踏实实又平平常常,她没有大妹巧珍那种精神追求,也没有小妹巧玲那样知书达理,她就是那种平凡世界中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刘巧英在《人生》中的故事,主要是在高加林抛弃巧珍后的一些表现。
当妹妹巧珍被人遗弃后,作为姐姐的她,过来陪伴妹妹,劝她吃饭,和她一起流泪,这就是大多数弱者对待不公平最平实的表达方式。
但当高加林被公家开除回村里的消息传来时,巧英马上幸灾乐祸,准备在高加林灰溜溜回村里时,把这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狠狠地奚落一番。
后来在妹妹巧珍的苦劝下,才改变了主意。
书中这样写到:“善良的品格和对不幸妹妹的巨大同情心,使得巧英一下子心软了。
”比起巧珍的善良、巧玲的冷静,人们看《人生》时,一定不喜欢巧英,说她心胸狭窄,说她没有修养,但她就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读病隙碎笔有感2000字
![读病隙碎笔有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43ae07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5.png)
读病隙碎笔有感2000字(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读《病隙碎笔》有感2.《病隙碎笔》的主要内容3.《病隙碎笔》的阅读感受4.《病隙碎笔》的价值篇1正文一、读《病隙碎笔》有感《病隙碎笔》是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他在生病期间所写的随笔,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苦难。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病隙碎笔》的主要内容《病隙碎笔》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人性、家庭、爱情、友谊、文学等多个方面。
作者通过随笔的形式,将思考和感悟融入到文字中,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苦难。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家庭和爱情的思考。
他认为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而爱情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和爱情的重要性。
三、《病隙碎笔》的阅读感受阅读《病隙碎笔》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和无奈,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作者通过随笔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文字中,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让我们受益匪浅,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四、《病隙碎笔》的价值《病隙碎笔》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它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人生的哲学读物。
篇2 目录1.读《病隙碎笔》有感2.《病隙碎笔》的主要内容3.《病隙碎笔》的创作背景4.《病隙碎笔》的影响5.我的思考与感悟篇2正文《病隙碎笔》是一本关于生命、文学和哲学的书,作者余华在书中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它的内涵却非常丰富。
首先,从书中可以看出,余华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但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
在书中,余华通过描述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书中描述了一个患有绝症的男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路遥平凡的世界赏析
![路遥平凡的世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dbced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1.png)
路遥平凡的世界赏析路遥平凡的世界赏析《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力作,具有穿越时空的超强生命力,是八十年代以来最具人气的一部作品,其史诗般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不亚于任何一部古典名著,敢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媲美。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全书共三部,100万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向全国的观众进行连播,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身临其境,对主人公的命运纠结个没完。
这部书感动了读者,震惊了文坛,感到了中国,1988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
多年来,一直是各地新华书店的畅销书之一。
路遥为写这部书,度过6年囚徒式的岁月,昼伏夜出,终因积劳成疾,1992年11月,年仅42岁的路遥永远地离开他无限眷恋的世界,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巨星陨落了,令人扼腕痛惜!他短暂的一生在文学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但为之付出了健康和婚姻的昂贵代价。
他英年早逝,固然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毋庸置疑,他长期熬夜伏案超负荷写作,挑战人体极限,是过早离世的罪魁祸首。
而更为残酷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收到法院的离婚判决书。
路遥无愧于文学巨匠这个称号,他是事业上孤独的求索者,高处不胜寒,他为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不是圣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事业和家庭却不能兼得,事业成功,婚姻失败。
他期望的完美人生难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但路遥给读者,给人类奉献的精神给养是无穷的,也是无价的。
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独树一帜,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之前,他发表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分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在中国文坛产生巨大反响。
《人生》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上演后震撼全国。
电影《人生》荣获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随后,《人生》被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在多家电视台热播。
中篇小说《人生》的主人公高家林的命运及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扣人心弦,令人荡气回肠。
许多读者读一遍《人生》巨著流一回眼泪,看一次《人生》电影和电视剧,走不出来,睁眼闭眼是主人公的身影,憎恨高明楼、马占胜那类玩弄权术、见风使舵的权贵,同情和怜悯美丽善良的村姑刘巧珍,对喜新厌旧的高加林爱恨交加、难以释怀。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57169704b307e87101f6967d.png)
我认认真真读过的小说不多,但《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一本。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已成中国文坛之绝唱,它不比诺贝尔文学奖的任何一部作品差!中国当代作家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作家相比,同样占有厚重的历史、发展的现实、丰富的文化、辉煌的文明,甚至占有的还要多还要好。
当代中国作家有自己的世界观,同样能构筑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世界。
首先,孙少平的对象是田晓霞,孙兰香的对象是吴仲平,假如让这两队都走到一起,孙玉厚就太厉害了。
因为,他要和两位省委副书记结亲家。
一个农村的老头遇上这样的事,还能算平凡吗?当然,除此之外,我对好几个主要人物,都进行了相关的设想,最后发现,确实没法往下写了。
孙少平,按着路遥的设计,如果到现在,大概是一个五十多岁,接近六十岁的一个年纪。
从原书中,找到的比如孙少平在工友中很有威望。
说话、处事很厉害,而且很有理想。
因此,在后来山西、陕西众多国有煤矿私有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煤老板。
如今很多的煤老板,大概都是他这个年纪,而且很多也是从下井起家的。
鉴于他很有眼光,很有理想,很希望改变家乡的初衷来看,他极有可能会把大量的资金给拿出来,为百姓踏踏实实的办些实事。
可能会大量的投入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推平山包。
这样的事,在煤老板的故事中是有的。
去年因巨额债务被带走的,曾7000万嫁女儿的邢利斌就干过这样的事。
拿出很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到了教育,用极大的精力,把他老家的那个镇,地貌完全改了个样。
去山包,填山沟,摘大量的经济林。
最后,煤炭价格暴跌,资金严重缩水,资金链断裂,最后使自己身陷囹圄。
对于孙少平的爱人,我更希望是金秀。
之前,想把晓霞写活的念头,打消了。
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不想让孙玉厚老爷子和两个省委副书记结亲家。
而把金秀交给孙少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不怎么喜欢顾养民。
而且,他俩往一块走,肯定不容易。
虽说之相差四岁,但金秀是医学本科大学生,而孙少平只是一个挖煤的,周围环境差的有些远。
要往一起走,肯定需要很多故事。
《人生》路遥读书报告
![《人生》路遥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6c28f9aa00b52acfc7cae7.png)
作品影响
• 《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一部经典长篇小 说,它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 步入巅峰,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的地 位。这部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 学术争议,不仅因为它是理想童话和现实 悲剧的矛盾结合,它所描述的爱情悲剧也 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索。
• 《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反响热烈。 后被导演吴天明拍摄为同名电影。
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
这种差异。臂如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城 市工作的工人、教师、职员每月有固定
了农村的僵持与保守, 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
的工资收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制度、 退休制度,同时还可以享受国家各种福 利待遇。而在乡村,农民不仅要按时按
开始对一直困守在土
量向国家交纳粮食,在很长的时期内只 能有限度地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并且,
• 导演贾樟柯:读这 本书的时候我还是 个上中学的孩子。 这么多年我看过很 多作品,都对我的 电影创作有很大的 影响,但是对我影 响最大的反而是这 本《人生》,它让 我开始对社会有了 新的认识,开始思 考我的人生
• 企业家马云:
作 18岁时,我 品 是蹬三轮车
的零工,是
评 《人生》改 价 变了我的人
生。
•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 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 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 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 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 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 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 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户籍制度清晰地将
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这
创作背景
种固态格式化的身份制度下,中国社会 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地理景观:乡村景观 和城市景观;与这两种景观相对应的是
解读路遥及作品
![解读路遥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58110d53a417866fb84a8e66.png)
创作风格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 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 带着‘城市味’的人”,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 农村生活; 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 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 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 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 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
2019/1/8
这种反差让高加林很是纠结。他的那种难以言说 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 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 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 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 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 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她脸 上刷刷地淌着。 回到土地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 作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 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
《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 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 会。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 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 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 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创作生涯
内容简介:
回到土地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 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 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 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 ,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 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 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 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 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 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 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https://img.taocdn.com/s3/m/b471432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c.png)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人物简介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 岁。
人物生平路遥1949 年12 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 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 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
1973 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
1970 年代中期以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
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 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
1992 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 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 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特点折叠作品思想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
实际上,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
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
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安排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 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
通过他们两条人生之道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其重点又是突出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2] 路遥通过进城故事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思考。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通用6篇)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df6aa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d.png)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通用6篇)路遥《人生》读书笔记(通用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路遥《人生》读书笔记(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1近日读了路遥先生的《人生》,男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让我知道努力坚持现在,不用那么彷徨,不用那么忧郁总有一天你会找到你相要的生活,你的人生也因些也美好。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
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
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
我们被架在空中,成长在空中花园之中。
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实了。
在空闲时间变得无聊,无所适应,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
很少有时间再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边微小的美好。
毕业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资能涨一点,再更高一点。
可是那是否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我现在还太年轻,对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还太少。
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为春暖花开而高兴,为每天的到来而激动。
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路遥《人生》读书笔记2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
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
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
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
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1e9f207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f.png)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这部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的小说,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全貌,揭示了众多人物命运的变迁。
本文将从人物刻画、情节描写和主题探讨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人物。
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安,一个务实且懈怠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执着,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村里的“能人”。
他的故事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生的波折和坎坷。
而孙少安的妹妹孙少平,一个善良、坚强的女子,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
他们的故事让人们不禁感叹人生的坚强与不屈。
在情节方面,路遥将众多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贯穿起来,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
小说以双水村为背景,通过季节更替、农事变化等自然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同时,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也巧妙地穿插其中,使得整部作品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如孙少平的求学、孙少安的砖厂危机等,路遥精心安排了情节高潮,让读者深切体验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农村题材小说,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农民的命运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作品通过众多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和对现实的关切。
作者还通过对人性的描绘,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力量,以及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美好品质。
这部小说也让我们思考了在变革时期农村社会的出路和农民的未来发展方向。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农村生活和人性光辉的作品。
通过深入分析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路遥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这部小说让我们不禁深思: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波折与坎坷?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路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尽管生活充满磨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进取,终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这也是《平凡的世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和价值所在。
路遥
![路遥](https://img.taocdn.com/s3/m/ce825508c281e53a5802ffec.png)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编辑锁定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中文名路遥别名王卫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榆林清涧出生日期1949年12月3日逝世日期1992年11月17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延安大学主要成就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血型O型▪墓地路遥人物生平编辑路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
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在路遥回乡务农期间,路遥和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的习近平总书记同住一个窑洞,两人成为朋友,曾彻夜长谈过。
[1]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
《平凡的世界》里的小人物
![《平凡的世界》里的小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4cc03e4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0.png)
《平凡的世界》里的小人物路遥先生的作品,我看了不少,比如《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等,几乎每一部作品都看过几遍,欲罢不能。
当然要说他的成名作《平凡的世界》,更是我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
《平凡的世界》于1986年12月出版发行,在1991年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该书以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平凡的世界》中也蕴含着路遥对人生的思考。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有着最简单的梦想和追求,为这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里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等主人公的生活轨迹,生活与爱情、追求与挫折、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其中有几个配角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堪称作品中的奇葩和另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现就书中所表现的两个二线人物做个简单的评述。
孙兰花不幸的婚姻在我们亲爱的大地上,有多少朴素的花朵默默地开放在荒山野地里。
这花朵没有人注目。
也许唯有自身才怜爱自身的芬芳。
可是,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也有多少绚丽的生命之花在悄然地开放而并不为我们所知啊!——路遥《平凡的世界》孙玉厚有四个孩子,长子孙少安十三岁辍学,十八岁就当了双水村一队队长,后来经过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同学的帮助慢慢开了砖厂,成了原西县石圪节乡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二儿子孙少平,高中毕业后不愿逗留在农村,自己到外闯世界,先后当过乡村代课教师、揽过小工,后来成为一名正式的挖煤职工;小女儿孙兰香更是出类拔萃,上了大学,和省委副书记的儿子结婚,并留在省城里工作。
这些荣耀在整个乡村那可是了不起的荣耀。
但是他的大女儿孙兰花在四个孩子之中却是过得最可怜的,日子也是最难的。
读书与人生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0篇)
![读书与人生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a301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4.png)
读书与人生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0篇)读书与人生读书笔记摘抄篇1《人生》读书笔记读完《人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似乎想将这情绪转化为文字,让这份心情得以释放。
《人生》是路遥先生的一部代表作,讲述了中国农村青年高加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最终回到家乡的人生命运故事。
作品通过高加林的命运变迁,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命运的思考。
高加林的命运,就像他心中的那个梦想一样,一路向上,却又不断跌落。
他的梦想,就像他心里的那团火,燃烧着他的内心,让他在困境中不断挣扎。
然而,他的挣扎并非徒劳,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他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
在《人生》中,路遥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加林的内心世界,他的孤独、彷徨、执着和无奈,都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同时,通过他的描绘,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人生就像一场奋斗,充满了起伏和曲折。
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如同高加林一样,虽然他的人生路途充满了波折,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人生》不仅仅是一部描绘人生奋斗的作品,更是一部描绘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或许会迷失自己,或许会失去方向。
但是,读一读《人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向前,去追求它,去实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
读书与人生读书笔记摘抄篇2[标题]:人生三态:解读生活、成长与超越[引言]:《人生三态》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阐述了生活、成长和超越之间的关系。
作者以人生三态(平凡态、成长态和超越态)为框架,赋予我们深入思考的机会,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下面我将从三个主题来分析这本书:生活的意义,成长的挑战,以及超越的可能性。
[主题一]:生活的意义在这本书中,生活的意义被重新定义为一系列的经历和感受,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财富。
拆书-路遥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
![拆书-路遥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https://img.taocdn.com/s3/m/55750166daef5ef7bb0d3c7e.png)
路遥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一个农民家庭。
路遥先生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性,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初始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并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凌晨,路遥先生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京医院病逝,享年42岁。
路遥的英年早逝,是陕西文坛的巨大损失,也是各个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巨大损失。
作为一名中文专业领域的毕业生,我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听说过想到路遥的事迹。
老师说:“二十世纪八上个世纪,中国陕北有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大作家,他的广泛传播作品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也广受好评。
可是因为他的创作手法是纯现实主义的,不太符合那个世纪末文学创作的主流,所以他的名字未能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
他就是路遥,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
”我回想起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剧作家艰苦创作到身患重病,最后英年早逝的故事,那位作家的名字好像就叫路遥。
瞬间,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老师接着说:“很多版本的文学史里面路遥和他作品的名字,但是我推荐你们去读一读路遥的作品,特别是这部《平凡的世界》。
不要问我为什么,你读了以后自然就会想想。
”老师的话抛去了我的心里。
后来我有幸到了路遥先生的母校——延安大学学习。
延安大学坐落于陕北延安市杨家岭,风景优美的兰蕙园里树立着路遥先生的塑像。
我刚去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时候,就忍不住跑到兰蕙园去瞻仰路遥的风采。
那尊塑像是镍做的,底座有一米左右,上面是路遥的半身塑像。
路遥先生身材发福,圆脸,长发中分,戴着一副方框眼镜,鞋底眼睛炯炯有神,像是对期望后辈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一样。
学校后面有一座小山,名曰文汇山。
路遥先生病逝后就葬在那里。
一个周日的早晨,我三个和几个同学一起爬上文汇山,前去瞻仰路遥墓。
路遥墓位于文汇山顶上才,占地大约30平方米,陈设很简单:前方一块墓碑,上面是路遥塑像,下面是“路遥”两个字,立碑单位依次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
从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看话剧塑造人物的途径
![从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看话剧塑造人物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9e2f8c0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1.png)
从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看话剧塑造人物的途径第一篇范文路遥的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深深地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灵。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
基于这部小说成功改编的话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既有对原著的忠实还原,又有创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平凡的世界》这部文学作品出发,探讨话剧塑造人物的途径。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话剧忠实于原著,尊重原著中的人物设定和性格特点。
例如,孙少平作为话剧中的核心人物,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在话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话剧通过保留原著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让观众能够在熟悉的故事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
然而,话剧并非机械地照搬原著,它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舞台表现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二次塑造。
话剧通过演员的表演,为人物赋予了更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更立体的人物性格。
例如,在话剧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扮演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既保留了原著精神,又有新的解读的孙少平。
此外,话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注重通过舞台布景、灯光、音效等手段,为人物创造一个合适的表现环境。
这些舞台元素的合理运用,既有助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增强舞台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第二篇范文要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塑造,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Who(谁)在塑造这些人物。
在这个例子中,是路遥作为作者创造了这些角色,而话剧改编则是导演和演员团队的责任。
What(什么)是他们用来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剧本的改编、演员的表演、舞台设计等。
Why(为什么)这样塑造人物?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角色,感同身受。
How(如何)达到这个目的?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立体的人物塑造来实现。
在《平凡的世界》这部话剧中,我们可以看到,Who的角色塑造主要集中在对原著人物性格的深化和对情节的再创造。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10篇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9579e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8.png)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10篇《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感谢您的欣赏。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1暑假赋闲在家,偶然读起路遥先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乍眼一看,便被他朴实的文字所吸引,越发着迷,随着情节的起起伏跌宕,我已经沉迷在了那个红色岁月。
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甚至逢人就说,特别是那些同学朋友要我推荐什么好书给他们看时,我都极力想让他们也能读一读这部伟大的小说,感悟平凡的世界中因为信念因为坚持的心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书,我读过不少,特别是文学作品,或者武侠小说更是爱不释手,但从没一部小说,可以像《平凡的世界》这般,能让我的心灵产生这般震荡。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黄面朝天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用最简朴的心灵演绎一场场生死别离,悲欢离合,贫穷和富贵的抗争,苦难与健康的拼搏,为生存而努力奋斗的事态。
这本书里没有华丽唯美的词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有的只是平凡的人,为最简单的生存过着最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感情基调,平凡的故事情节,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理念,就是如此构造出平凡的世界,却让同样平凡不堪的我,有了不平凡的想法,甚至不平凡的心灵震撼。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2感谢路遥——看完这本书,我突然翻到扉页,想看看路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想知道是何种经历让他写出这种作品。
心中感慨良多,确实在无法完美的表现,看完这本书之后,总有一种想把所有的想法写于纸上,传与他人的冲动,无奈力又不足。
只得将自己所看、所思照搬出来,随文墨缺憾,但却来得真实直接。
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
《平凡的世界》就白纸黑字的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
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
路遥
![路遥](https://img.taocdn.com/s3/m/c8c63046a8956bec0975e341.png)
路遥(1949.12.3~1992.11.17),原名王卫国,汉族。
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作品一般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他的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
并且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1949年冬天出生在陕北清漳县一个很偏僻的荒山沟里,此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
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十来口人只有一床被子,缺吃,少穿。
童年的路遥,特别聪明和懂事。
但最终逼于无奈,他被过继给了自己的伯父。
在憨厚善良的养父母支持下,路遥度过了他的求学时代。
路遥的养父也是个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贫穷,只能勉强供路遥上村里的小学。
那时,路遥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忧愁半天。
路遥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
路遥心里明白,养父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
但生性倔强的路遥,是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当时,在1000多名考生中,县立中学只招收100来人。
结果,路遥在人生的第一次竞争中胜利了。
在路遥的中学时代,给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班主任常友润老师。
常老师从路遥的作文中,看出他是一株很有希望的文学幼苗,便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
只要班上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常老师就让路遥去尝试。
常老师还把自己积攒下的很多文艺书籍送给路遥,常老师把自己的财富,都无私地交给了这位颇有天赋的穷学生,是期望路遥日后成才。
所以,即使成才成名了,路遥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一生的知己,经常到常老师家去看望,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1966年,路遥中学毕业后,回乡村教书,后又调到县文工团搞编剧。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自己擅长的笔,来反映这忧伤或者苦痛的一切。
路遥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着自己辛酸的影子。
命运没有给路遥带来温饱和高贵,却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艰辛和劳累。
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半个月过去了,路遥都没有去报名,等到东挪西借地筹到钱去报名时,学校按规定不收了。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86552be719e8b8f67c1cb9e5.png)
平凡的世界-中国作家路遥小说作品《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内容简介本书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描述,反映了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封面赏析(19张)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路遥先生手迹“有耕种才会有收获”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
关于路遥作品接受研究
![关于路遥作品接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7f3a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b.png)
路遥作品接受研究路遥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路遥的部分作品因为涉及敏感的政治题材而被禁止出版。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社会逐步开放和文化自由的增强,路遥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和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介绍路遥的作品研究现状。
一、路遥的创作生涯和经历。
路遥出生于1959年,与文化大革命同龄,他的经历深刻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作家创作的障碍和影响。
二、路遥的代表作品。
缺少说明一下《平凡的世界》这个代表性作品吧。
三、路遥作品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现实。
路遥的作品主要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命运,他所描述的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了社会阶层、人际关系、家族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四、路遥作品的文学价值。
路遥作品所包含的文学元素引人思考,如人物刻画、情节推进、语言表达等方面,他的作品不单是真实的记录,同时也是深刻的思考和审美的表达。
五、路遥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技巧。
比如说,路遥作品中对于细节和言语的精准追求,以及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等等。
六、路遥对于人性探讨的深度。
路遥作品颇多叙说个人选择、信仰、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关于人性本质的深度探寻。
七、路遥作品中的宗教意蕴。
路遥在其作品中提到了基督教和佛教等宗教内容,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宗教多元性,也揭示了人们对于神灵信仰的探索。
八、路遥作品中的政治隐喻。
路遥作品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官商勾结等现象,都反映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复杂性和私有化化的倾向。
也暗指注重公德规范和社会公正问题。
九、路遥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
路遥作品对于社会的影响不限于文学领域,因为他的作品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使人们思考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因为描述详细,没有字数限制。
1. 路遥的创作生涯和经历。
这个提纲需要介绍路遥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文学启蒙和文化参考等方面,以及他的创作历程和社会背景对于他的创作产生的影响。
2. 路遥的代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小说
《陕西文艺》1976年第2期
1977年
难忘的24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
散文
与谷溪合作,《陕西文艺》1977年第1期
1978年
不会作诗的人
短篇小说
《延河》1978年第1期
1979年
在新生活面前
短篇小说
《甘肃文艺》1979年第1期
夏
短篇小说
《延河》1979年第10期
今日毛乌素
诗歌
柳青的遗产
随笔
《延河》1983年第6期
当代纪事
中短篇小说集
重庆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1984年
你怎么也想不到
中篇小说
《文学家》1984年第1期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中篇小说
《钟山》1984年第5期
生活咏叹调
短篇小说
《长安》1984年第7期
人生
电影文学剧本
1984年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人生》
早晨从中午开始
创作随笔
1991年冬——1992年春发表于《女友》
1992年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散文பைடு நூலகம்
《延河》1992年第1期
少年之梦
散文
《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路遥先生的优秀作品
年份
作品名称
体裁
备注
1970年
车过南京桥
诗歌
发表于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正式开始使用笔名“路遥”,后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艺术》转载了这首诗
蟠龙坝
歌剧
与陶正合作,未刊
1971年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诗歌
1971年8月13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1985年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短篇小说
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路遥小说选
中短篇小说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姐姐的爱情
中短篇小说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注重感情的积累
创作随笔
1985年12月19日《文学报》
1986年
平凡的世界
长篇小说,第一部
《花城》1986年第6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电焊工
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第九支队
歌剧
与闻频合作,1972年8月20日作,国庆节在延川县演出,1972年发表于《山花》文艺小报,
桦树皮书包
叙事诗
1973年
歌儿伴着车轮飞
诗歌
《陕西文艺》1973年11月(总第3期)
优胜红旗
短篇小说
《陕西文艺》1973年3月创刊号(总第1期)
塞上柳
诗歌
1971年9月28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1972年
灯
诗歌
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当年“八路”延安来
诗歌
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走进刘家峡
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1974年
红卫兵之歌
诗歌
与金谷合作,《陕西文艺》1974第4期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增订版
银花灿灿
散文
《陕西文艺》1974年第5期
1975年
灯光闪闪
散文
《陕西文艺》1975年第1期
不冻的土地
散文
《陕西文艺》1975年第5期
1976年
吴堡行
散文
与李知、董墨合作,《陕西文艺》1976年第1期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风雪腊梅
短篇小说
《鸭绿江》1981年第9期
1982年
人生
中篇小说
《收获》1982年第6期;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在困难的日子里
中篇小说
《当代》1982年第5期
痛苦
短篇小说
《青海湖》1982年第7期
1983年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中篇小说
《小说界》1983年中篇专辑
1988年
平凡的世界
长篇小说,第二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1989年
平凡的世界
长篇小说,第三部
《黄河》1988年第3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1991年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发言稿
1991年3月30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的演讲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
讲话稿
发表于《女友》杂志“91之夏文朋诗友创作笔会”上
1979年5月23日发表于《山花》
1980年
惊心动魄的一幕
中篇小说
《当代》1980年第3期
匆匆过客
短篇小说
《山花》1980年第4期
青松与小红花
短篇小说
《雨花》1980年第7期
卖猪
短篇小说
《鸭绿江》1980年第9期
病危中的柳青
特写
《延河》1980年第6期
1981年
姐姐
短篇小说
《延河》1981年第1期
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