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教案

合集下载

爱的奉献-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演唱歌曲《爱的奉献》。

2.能够感受到爱的奉献精神及其价值和意义。

3.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创造性,展现个性。

4.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艺术。

二、教学重点1.歌曲《爱的奉献》的理解和演唱。

2.爱的奉献精神及其价值和意义的感受。

三、教学课时本课为单元结课课,共计2课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教师进入•热身活动:学生轮流演唱喜欢的歌曲。

•引入新课:教师用歌曲《爱的奉献》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

2. 正文•听歌: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歌曲《爱的奉献》的主题和节奏。

•练歌: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歌曲《爱的奉献》。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自选歌曲,并进行表演。

3. 结束•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提醒:教师提醒学生,准备明天的课程,做到听课、练习。

第二课时1. 教师进入•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昨天所学的歌曲和主题。

2. 正文•听歌: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歌曲进行演唱。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表现爱的奉献事迹,进行分享。

•观察与判断:学生观察老师放映的一些片段,进行评价和判断,是否体现了爱的奉献精神。

3. 结束•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提醒:教师提醒学生,明天将进行答题活动,请提前做好准备。

五、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问、练习、评价。

2.听唱练习:教师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在听过之后进行练习,掌握曲目。

3.分组讨论和分享: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爱的奉献的价值和意义。

4.观察与评价:通过观察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课程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歌曲、分组讨论和分享、观察和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爱的奉献的精神和意义,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创造性思考和表现,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爱的奉献-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爱的奉献》这首经典乐曲中表达的意念和情感;2.掌握《爱的奉献》这首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利用唱、跳、演等表演形式,展现《爱的奉献》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教学准备1.播放器2.光盘3.麦克风4.教具:琴键图,练习乐谱,PPT。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1.教师张贴课程主题海报,介绍今天要学的乐曲,《爱的奉献》;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爱的奉献》这首乐曲的背景和由来吗?”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入乐曲基本知识1.向学生播放《爱的奉献》的录音,让学生随着曲子的节拍移动,了解基本的旋律和节奏;2.请学生跟随录音的节奏,学唱《爱的奉献》的第一句歌词;3.通过放映PPT,向学生展示《爱的奉献》的基本乐谱符号和节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曲的基本知识。

唱、舞、演的训练1.唱: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轮流演唱《爱的奉献》的各个乐段,同时鼓励学生在演唱中积极传达乐曲所表达的情感;2.跳:通过展示PPT上的琴键图,让学生可视化练习《爱的奉献》的节奏和旋律,鼓励学生一起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3.演:鼓励学生在唱、舞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乐曲的情感和氛围,自由发挥,并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总结归纳1.教师在黑板上梳理乐曲的基本知识和情感内涵,并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教师向学生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你们都对《爱的奉献》这首乐曲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们都通过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作业安排1.继续学习《爱的奉献》乐曲,熟练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2.利用家庭教育时间,练习唱歌和舞蹈,并尝试进行角色转换和表演。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奉献》这首经典乐曲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并鼓励学生积极表现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群文阅读教案《爱的奉献》

群文阅读教案《爱的奉献》

群文阅读教案《爱的奉献》第一章:爱的概念1.1 爱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爱的本质,理解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爱。

1.2 爱的种类:讨论不同类型的爱,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表现。

1.3 爱的力量:探讨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世界。

第二章:爱的表达2.1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用语言表达爱,如说“我爱你”,写信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等。

2.2 非语言表达:讨论肢体语言、微笑、拥抱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并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方式向他人表达爱。

2.3 创造爱的时刻:鼓励学生创造特别的时刻来表达爱,如为父母准备早餐、为朋友制作手工礼物等。

第三章:爱的故事3.1 分享爱的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爱的故事,感受爱的力量和影响。

3.2 分析爱的主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爱的主题,理解爱的奉献和牺牲。

3.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的故事,并互相分享。

第四章:爱的行动4.1 关爱他人: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如帮助朋友解决问题、照顾弟弟妹妹等。

4.2 公益活动:介绍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如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

4.3 反思与成长: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爱和关爱他人。

第五章:爱的价值观5.1 爱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爱的重要价值观,如宽容、尊重、同情等。

5.2 讨论爱的限制:讨论爱的一些限制,如不能过度依赖他人、需要尊重他人的选择等。

5.3 培养爱的品质:鼓励学生培养爱的品质,如友善、善良、慷慨等,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品质。

第六章:爱的智慧6.1 爱的智慧:引导学生理解爱需要智慧,了解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爱。

6.2 情感智慧:讨论如何培养情感智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和关系管理。

6.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爱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七章:爱的界限7.1 爱的界限:引导学生了解在人际关系中,爱需要有界限,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无私奉献和真爱,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下面是一份《爱的奉献》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爱的奉献》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主题。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张插图或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爱和奉献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背景与作者介绍
让学生了解《爱的奉献》的背景和作者,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步骤三:文本阅读
学生阅读《爱的奉献》,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步骤四:情节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分析其中的冲突、转折和高潮,探讨每个情节对整个故事的推动作用。

步骤五:人物形象描写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心理变化。

步骤六: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爱的奉献》所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如爱、奉献、友情等,引发学生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步骤七:情感表达
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对《爱的奉献》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教案:爱的奉献教学目标:1. 了解爱的奉献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爱的奉献的定义和意义。

2. 爱的奉献的表现形式。

3. 学习和讨论爱的奉献的案例。

4. 探讨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爱的奉献吗?你认为爱的奉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讨论。

步骤二:讲解爱的奉献(10分钟)向学生解释爱的奉献的概念和意义,如爱的奉献是指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而主动付出自己的力量、时间、金钱等。

它能体现人之间互助互爱、和谐友善的态度,能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步骤三:学习爱的奉献的表现形式(15分钟)介绍爱的奉献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关心他人的需求、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通过事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的奉献。

步骤四:学习和讨论爱的奉献的案例(15分钟)给学生分发一些关于爱的奉献的案例,让他们阅读并根据案例回答相关问题,如为什么这些行为被认为是爱的奉献,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步骤五:探讨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实施爱的奉献。

教师可提供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例子,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参与和推广这些活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步骤六:总结(5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爱的奉献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爱的奉献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拓展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包括目标、计划和预算等,并在班级内进行宣传和推广。

学生可以在课后组织并参与这些活动。

评估方法: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用具体的案例来解释“爱的奉献”这个概念,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但在讲解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些学生对于难点部分还是有些困惑,可能我需要用更生动的例子或者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来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都很投入。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这时我需要及时介入,引导他们回到主题上来。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时间的控制也需要更精确,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爱的奉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别人帮助你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爱的奉献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爱的奉献的基本概念。爱的奉献是指无私地为他人着想,关爱和帮助他人。它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传递温暖的重要表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爱的奉献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奉献”和“关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的奉献相关的实际问题。
至于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爱的奉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时,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学生的表达还不够清晰,这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后,我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坚持反思,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认识到爱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爱的能力。

3、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奉献爱的情感和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的内涵,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社会、自然的爱。

(2)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爱的快乐和意义。

2、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持之以恒。

(2)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仍能坚守爱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充满爱的公益广告视频,如关爱老人、帮助残疾人等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的奉献。

2、知识讲解(15 分钟)(1)解释爱的定义和类型,如亲情之爱、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爱。

(2)讲述一些著名的爱心故事,如雷锋的奉献精神、特蕾莎修女的慈善行为等,让学生了解爱的力量和价值。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你的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有哪些?(2)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爱的奉献?(3)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会阻碍人们奉献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4、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案例一:一位年轻人长期照顾生病的父母,不离不弃。

案例二:某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志愿者活动,关爱孤寡老人。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的爱和奉献精神,以及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5、实践活动(20 分钟)(1)让学生写下自己可以为他人奉献爱的行动计划,如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问题、关心家人的生活等。

(2)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爱心活动,如为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打扫校园卫生等。

6、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的重要性和奉献爱的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奉献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与贡献,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品质和动力。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爱的奉献都是一种重要的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力量。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爱的奉献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重要的品质。

第一节:爱的奉献的基本概念1.1 爱的奉献的定义爱的奉献是指无私的付出和贡献,是一种对他人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爱的奉献中,个人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将他人的需要和福祉放在首要的位置,无偿为他人付出和奉献,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2 爱的奉献的重要性爱的奉献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它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人们始终坚持着爱的奉献这一品质,他们通过无私的付出和贡献,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实质性的帮助,让那些无助和困难的人坚定了前进的决心和勇气,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有爱心。

第二节:如何实践爱的奉献2.1 培养爱的奉献意识实践爱的奉献需要在心灵深处培养出一种无私的关爱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体验爱的奉献,让它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作为一个人的一种伦理准则。

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能坚定贯彻爱的奉献精神,并在生活中体现出爱的价值和意义。

2.2 培养自我奉献的能力实践爱的奉献需要培养自我奉献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要学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把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我们需要主动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积极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3 拓宽爱的奉献范围实践爱的奉献也需要拓宽奉献的范围。

除了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外,我们还需要走出去,去关心和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去支持和推动那些需要帮助的组织和社会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2.4发起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实践爱的奉献也可以通过发起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来体现。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爱的奉献的重要性,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1)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1)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1)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爱的力量。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丽,理解爱的真谛,并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爱的奉献》,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爱的力量。

2.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准确演唱。

2.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感受爱的力量。

3.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运用情感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爱的奉献》的简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合唱团服装,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归属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歌曲《爱的奉献》的简谱和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和节奏。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演唱。

4.巩固(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做出贡献。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爱的故事,让学生用音乐表达出来。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爱的奉献》。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爱的力量。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较宽,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2.节奏:歌曲中有一些复杂的节奏,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3.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歌声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4.情感教育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钢琴:教师伴奏使用。

4.简谱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学生在听唱过程中,注意观察教师的演唱动作,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音准、节奏等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建议。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第一节:导入教材与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人们为了爱而奉献的事例。

比如,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而付出巨大的努力,医生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而日以继夜地工作。

这些都是无私奉献的表现,展现出了爱的力量。

本节将通过导入教材与案例,激发学生对爱的奉献的认知和兴趣。

第二节:课堂讨论与思考通过导入教材与案例,学生对爱的奉献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思考爱的奉献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1. 导入问题:你们身边有什么例子可以展现出爱的奉献?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拓宽了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2. 小组合作:请小组讨论并总结出爱的奉献的重要意义。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找出爱的奉献的重要意义,并进行概括总结。

第三节:知识学习与扩展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引导,学生对爱的奉献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知。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1. 爱的奉献层面:个人、家庭、社会。

从不同层面来看,爱的奉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个人层面的奉献包括关心他人、帮助弱势群体等;家庭层面的奉献包括亲情、关爱、孝顺等;社会层面的奉献包括公益事业、志愿者活动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到爱的奉献在不同层面上的存在,进一步丰富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2. 爱的奉献的意义与影响。

爱的奉献对个人、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个人方面,奉献可以增强人际关系、塑造个人品格,提高自身幸福感;社会方面,奉献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爱的奉献的意义与影响,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节:活动与实践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身参与与实践,学生将更深入地体验到爱的奉献的力量与乐趣。

1. 爱心计划:制定一个小组爱心计划,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将分成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爱心计划,可以是关爱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学生等。

通过实践,学生将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与意义。

2. 分享与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实践心得并进行总结。

(完整版)《爱的奉献》教案

(完整版)《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谱,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3、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知识,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启发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教学用具:百度搜索、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用《师生问好歌》把学生带入课堂。

2、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一组以爱为主题的视频。

要求学生找出让你最感动的一个画面,并说出理由。

3、是呀!一幅幅画面体现出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的安全而奋不顾身;我们中国人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无私奉献;连小孩也知道给劳累一天的妈妈洗脚……这就是爱。

爱有很多:父爱、母爱、同学朋友的友爱、社会的大爱等等。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那就是《爱的奉献》,请听歌曲。

二、新课教学1、老师简单的介绍歌曲。

2、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

A:掌握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

B:师唱旋律,学生用“啦”模唱出来。

C:学生跟老师的琴声哼唱第二段的旋律。

(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小节“啊”的时值)D:找出这段旋律的特点,(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

)老师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多次对比,防止学生混淆。

3、学生跟老师的琴声用“啦”哼唱结束句的旋律。

(提示学生注意“啊”的时值)4、跟音乐的伴奏来完整的哼唱旋律。

5、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其他的学生跟着伴奏用“啊”或者“啦”唱旋律。

(老师发现缺点并指出纠正)6、跟老师琴声的旋律将歌词唱出来。

A:跟老师琴声的旋律将前两行歌词唱出来。

B:给接下来旋律的歌词唱出来。

C:给最后的旋律填上歌词。

7、歌曲学完了。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爱的奉献》教案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爱的奉献》教案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爱的奉献》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歌曲,选自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并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歌曲中的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讲解法:老师对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和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音乐术语和技巧的讲解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钢琴:用于伴奏和教学示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或播放一些关于爱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爱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并播放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弹奏钢琴伴奏,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

4.巩固(5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5.拓展(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讲解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

《爱的奉献》教案爱的奉献教案引言:《爱的奉献》是一堂关于爱和奉献的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关于爱与奉献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和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爱与奉献。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 理解爱与奉献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一些案例,了解爱与奉献的实际应用;3. 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4. 学会用爱心和奉献精神去关爱他人。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讲义和课堂活动材料;3. 幻灯片和板书工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使用心理暗示法,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打开爱与奉献的视角;2.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问题或小故事来引起学生对爱与奉献的思考;3. 提问:你们认为爱与奉献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师主导的讲解,介绍爱与奉献的定义和内涵;2.引导学生讨论爱与奉献的实际意义,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举例说明爱与奉献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爱与奉献的案例;4.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爱与奉献的力量。

三、情感体验(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聚焦一个爱与奉献的主题,如:关爱老人、帮助贫困儿童等;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情境演示;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和表演情境,以展示爱和奉献的重要性;4.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知识巩固(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爱与奉献的名言警句和相关的文章段落;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然后讨论其中的意义和启示;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名言和文章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一个“爱与奉献”主题的小研究,要求学生围绕爱与奉献展开认知研究,并写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采访、问卷调查、阅读文献等;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并汇总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的奉献”以及它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3.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爱的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2.身边生活中的爱的奉献案例分享;3.学生参与爱的奉献活动。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关于爱的奉献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你们知道爱的奉献是什么吗?为什么爱的奉献很重要?Step 2 解释爱的奉献(15分钟)1.教师简单地解释爱的奉献是指把自己的爱与关怀无私地给予他人,不求回报。

2.举例说明,如父母对孩子的爱、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救护人员的紧急救援等。

Step 3 分享案例(20分钟)1.教师分享一些真实的爱的奉献案例,可以是名人的事迹、身边亲人或朋友的故事等。

2.学生也可以自愿参与案例分享,教师可以提前征集学生身边发生过的爱的奉献的事迹。

Step 4 小组活动(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成员的五分钟爱的奉献故事代表。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故事,并分享此人的爱的奉献对他人的影响和自己的感受。

3.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点评和提问。

Step 5 个人计划(15分钟)1.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写一份关于如何实践爱的奉献的个人计划。

2.计划中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关心同学的困难等等。

3.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分享自己的计划。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爱的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享和小组活动,增强他们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个人计划的编写,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爱的奉献的力量。

如需延长教学时间,可以增加小组活动和学生分享的时间。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2.能够听懂《爱的奉献》的旋律和主旋律。

3.能够演唱《爱的奉献》歌曲,并了解该歌曲的意义和背景。

4.能够通过学习合唱团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友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交响乐的基本知识2.合唱团歌曲《爱的奉献》3.合唱团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三、教学重点1.《爱的奉献》的旋律和主旋律的理解和演唱。

2.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合唱团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交响乐的基本知识1.讲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播放交响乐,并让学生听辨基本元素。

3.分小组合作,编排自己的交响乐曲目。

第二课:歌曲《爱的奉献》的演唱1.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在听觉上熟悉旋律和主旋律。

2.学习歌词和歌曲的意义。

3.教唱歌曲,并在教唱中加入情感渲染和表现技巧,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4.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第三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的演唱1.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歌曲背后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合唱练习中表现出团队精神。

3.分小组练习《友谊地久天长》,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互动。

六、课后作业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

2.探索并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七、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学习歌曲《爱的奉献》和《友谊地久天长》表达友情与爱的奉献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爱的奉献-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词、曲调和节奏;2.学习打拍子,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3.学习唱歌,掌握歌曲的基本歌唱技巧;4.发扬奉献精神,懂得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歌曲“爱的奉献”歌词、曲调和节奏;2.打拍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唱歌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和发声技巧;4.奉献精神以及爱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1.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词、曲调和节奏;2.基本的打拍子技巧;3.正确的唱歌技巧。

3. 教学难点1.正确的唱歌技巧;2.奉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1. 热身活动1.身体放松操:学生跟着老师完成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抬手、转腰、扭腿等。

2.口腔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口腔练习,如吹气球、绷紧嘴唇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技巧。

2. 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让学生先聆听歌曲,熟悉歌词、曲调和节奏。

2.打拍子:老师示范基本的打拍子技巧,让学生跟着练习,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3.歌曲练习:老师分段教唱,先让学生跟着唱,然后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练习,最后全班合唱。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和唱歌技巧。

3. 调整情绪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了解爱的意义和重要性。

2.老师讲述一些真实的关于奉献和爱的故事,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唱歌时的姿势、呼吸和发音等基本技巧是否掌握到位;2.整合全班表现,根据唱歌声音和节奏是否规范判断教学效果;3.如果有条件,可以录制学生演唱的视频进行评估和反复纠正。

五、教学建议1.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事先了解歌曲;2.在教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3.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的重要性和奉献精神的体会。

1.整个教学活动氛围活泼,学生积极参与;2.学生的打拍技巧还需加强,需要在教学中更加细致耐心;3.学生目前对爱的理解较浅,需要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的真谛。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爱的奉献》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爱的奉献》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爱的奉献》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奉献》是一首广泛传唱的经典歌曲,它以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展现了爱的力量。

本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理解到爱的奉献精神,提升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能够识谱和简单演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唱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爱的奉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爱的力量。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歌曲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唱技巧。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感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主题,理解爱的奉献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爱的奉献》的五线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准备教学课件。

4.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五线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阅读并熟悉。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表演。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爱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培养道德品质。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的奉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的奉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爱的奉献》含反思大班教案《爱的奉献》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怎样和残疾人相处,学会一些帮助他们的方法,通过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的艰难和坚强,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爱的奉献》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的艰难和坚强。

2.懂得怎样和残疾人相处,学会一些帮助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眼罩、拐杖、轮椅、菜篮、包等,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捐款箱一个,每个幼儿一份零钱。

精神准备:课前一天让幼儿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活动过程:一、观看残疾人生活的课件。

1、这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和你们一样吗?2、昨天小朋友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你们觉得他们生活的艰难吗?为什么?3、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什么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二、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心情是怎样?你帮助过别人吗?心情又是怎样?三、激发幼儿通过自身的感受去想办法帮助残疾人。

我们怎么去做,可以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快乐的生活。

1、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展开讨论,对不同的残疾人进行不同的帮助。

(看课件帮助回忆,分段看,看一种残疾人的录像讨论一种)2、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亲自去帮助残疾人。

(成人或幼儿扮演盲人过马路、聋哑人问路、坐轮椅的人买菜、柱拐杖的人去捡掉了的东西、失去双臂的人拿东西等,让幼儿亲自去帮助)。

3、观看多媒体,他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学习帮助残疾人的正确方法,包括学习你好、需要帮助吗、别着急、有电话吗、家在什么地方等简单手语。

)4、让幼儿明白不歧视残疾人,让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和他们做朋友就是最大的帮助。

小结:⑴让幼儿明白盲人、聋哑人和四肢残缺的人是残疾人,精神上心理上不健全的人也是残疾人。

⑵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帮助他们,今天我们只学了几种,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捐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两个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2、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1、导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的好人好事,有话多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能举出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感人事件吗?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歌颂好人好事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

3、学唱歌曲(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

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

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4、总结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2、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3、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教学重点】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教学难点】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辨析一下二者在表达方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文段一:“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

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

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

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

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

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

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

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

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

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

“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文段二:“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

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上到爱祖国、爱人民,下到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爱。

正是这点点滴滴发琐碎的爱,才谱写了不朽的生活篇章。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

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

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你我伸出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文段一”中的描绘重点就是父亲的坏脾气和他严中带慈的性格。

因为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所以在写作时要着力表现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文段二实际上是一段议论文。

把文段二和文段一进行比较,是不是发现议论文中的记叙明显没有了细致描写的成分,而是概括事例来证明论点的呢?这其实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最主要特点。

二、写作知识、方法解析:1、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

在叙述时应该把中间过长过细的记叙删除掉,把一件复杂的事化解成几件简单明了的事,让这些事变支撑论点的一个又一个论据。

也就是说,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就像上文材料二中的叙述,无论是徐本禹、邰丽华,还是李春燕,他们的事迹不用详尽描绘,只要一句话概括就行了。

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不是只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与概括就够了呢?当然不是,议论中的记叙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

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

例如《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观点,文章就叙述了学游泳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的记叙,用来说明“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是十分一致的。

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

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

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

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

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

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

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

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

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

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

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

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

“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

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

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向转述”。

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

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2、记叙文里的记叙: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

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

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

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

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

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

”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

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

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

“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

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

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

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

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

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

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

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三、范文揣摩精神的伊甸园“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

”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