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杨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一生受用)
(设计意图)
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相同的话语,在文中的首尾出现,为讲授课文作铺垫。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也让学生品味标点符号的魅力。
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②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够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个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①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嘿,各位老师们!咱今天来聊聊这超棒的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呀!
想象一下,咱就像一群探险家,要一起去探索教学的奇妙世界。
咱这研
讨课活动,不就是那开启奇妙之旅的钥匙嘛!
活动时间呢,咱们就定个大家都方便的日子。
地点嘛,就在咱熟悉的校
园里,多亲切呀!
活动内容那可丰富啦!每个老师都得上台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课,哇塞,这就像是一场教学大比武呢!而且呀,大家可不是自己玩,其他老师都要认真听,边听边想,这节课有啥亮点,有啥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就好比我们在寻宝,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贝!
比如说,李老师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哇,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不就是找到了让学生爱上学习的宝贝嘛!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课好在哪儿呀,咱们能借鉴什么呀。
咱还可以请专家来点评呢,这可是提升咱教学水平的大好机会呀!专家就像那盏明灯,能照亮咱前行的路呢!
在活动中,大家要放开了说,别怕说错。
就像在家里聊天一样,想说啥说啥,多热闹呀!“哎呀,我觉得这一点可以改进下。
”“哇,这个方法太棒啦,我也要试试!”听听,这多有意思呀!
总之,这次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绝对会超级精彩!大家肯定都能收获满满,咱们的教学水平也会蹭蹭往上涨呢!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次活动吧,相信一定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教师研讨课评价表教学设计表格(赵州桥)
1、教材所处的位置、作用及教材特点分析。
《赵州桥》是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五单元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主题共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赵州桥》安排在这一组第三篇课文,目的是从建筑艺术的方面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没桥墩
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19赵州桥》
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由于这一课比较抽像一点,在教学时候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首先让学生读课题提问后,让学生初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说说自已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竟已将本课的所有内容全部掌握了。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赵州桥的几个特点,学生经过自读课文,思考,知道了赵州桥的特点是雄伟、坚固、美观,并在书上划出了反映赵州桥特点的词句。然后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提出问题,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就让同学自己去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句的分析以及自己举一反三的加以运用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例如:“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了解“不但……而且……”的用法,并且会用这种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造句。还有需要注意“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的应用。并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然后让学生做一个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结合课内外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复述,重视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
而且第三段时要求背诵的,在深入解读文本后,老师让学生指着图片按叙述顺序再现文本,即让学生训练了说话,又落实了教学目标。
汇龙小学陈家嫦研讨课教学设计
3、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这些生字呢?指名做小老师带读生字。
4、你和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了吗?能在小组内说说你的识字方法吗?(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5、汇报:说说你用什么识字好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宝宝的字形?
6、小白兔摘苹果
7、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词语中,你们能不能读好啊?(课件出示词语)
三、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词语了,放在句子中能读正确吗?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你能找出对应的段落读一读吗?(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
四、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1、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字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看看生字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汇龙小学研讨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科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学陈家嫦
2014年3月12日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生字13个,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奶、妈、午、合、放、 收”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重点指导“奶”和“放”,指导“女”旁和反文旁的写法,“乃”字的第二笔是一笔写成。
2、老师指导示范写难写的:奶、放
3、生写字
五、拓展阅读:
1、认真阅读第82页的“识字通-猜一猜”,看看你能不能猜出这些字谜。
2、读第82—83页的“识字通-读一读”。
3、选读:《丁丁和牵牛花》
六、写话练习。
你能用上本课所学的生字组词,然后说一句话吗?如果你不想组词造句,也可以用生字编字谜、编故事。
1、说给同桌听。
2、板书课题《棉鞋里的阳光》
3、谁能来响亮地读一读题目?
利爱红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
4、点评,表扬创新合作精神。
5、小组评价,个人评价。
6、教师讲解规则和活动要求,并进行安全教育。
分两人一组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和注意安全。要求:不能投对方头部,要往斜上方投掷
1.带领学生进行放松
2.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
4、快速跑
5、往返跑
二、游戏:
《抛接毽球》
方法和规则:两人自由组合,拉开距离,每人用毽球进行投掷游戏练习,看谁接得多,投得远。
1.放松
2.点评
(设计意图)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口令指挥。
3、镜面示范,口令指挥。
4、讲解要求,提示注意安全。
1、教师示范并提示练习的注意事项。
2、练习时强调后脚跟不沾地,跑得放松,逐步加快摆臂和步幅的频率。
汇龙小学研讨课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科第册《站立式起跑》教学设计
设计者:汇龙小学执教者:汇龙小学利爱红
2014年3月12日
教学目标。
2、通过学练,形成正确的起跑姿势,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通过游戏,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树立自己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确的站立式起跑动作。
难点:快速反应,重心低,小步幅。
课前准备:场地:篮球场
器材:每人一个毽子、标志筒几个
教学过程:
1、课的常规
2、队列练习
原地转法
原地踏步
3、徒手操
(1)自编操
(2)辅助练习:
A、站立式起跑姿势
B、摆臂练习
C、原地高抬腿
一、快速跑:
1、高抬腿跑
利爱红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课后会议记录
科组:体育
执教教师:利爱红
执教时间:
2013年3月12
执教内容:《站立式起跑》
一、执教者反思
在“各就位”口令的准备姿势上,正确的动作方法是两脚前后自然站立,两手半握拳,当左脚在前时是右手在前,右脚在前时则是左手在前,两臂曲肘,目视前方。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讲完动作方法之后依然有些学生动作错误,错误在很多都是同边的脚和手总是在前或者在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同手同脚”,这是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体现。为了在本课中解决这个问题,在练习中,我要求在第一排同学跑步的时候,第二排同学充当裁判员,去判定前面的同学准备动作是否有错误,如果发现及时的报告,并改正。在练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后排同学的检验,不仅前排同学注意了自己的动作,后排同学同样在练习中观察并思考着动作的正确性。有些“裁判员”在指出错误的同时还主动的帮助同学改正错误,整节课下来,在“各就位”这个准备动作上,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技术动作。这节课基本已经达成了目标要求。
三、教研员评析(无教研员听课的这部分不用写)
二、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意见
陈文峰:我觉得对于小学生各种体育动作的教学,我们不能用书面的直白的技术动作来要求他们,他们是孩子,对于这些专业术语理解能力不强,如果一味的口头强调“重心前移,直线跑动”等等,学生练习空乏无力,课堂的趣味性也不够。因此,如何简化、变化体育动作的技术方法,如何儿化课堂语言,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组织是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
符绮莉:
利老师的班级常规抓得比较好,学生能听到一长一短哨音就自动原地站好面向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孩子们听指挥,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好的。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就发现,要求学生重心前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专业术语很空乏,在练习中,当老师鸣哨时,很多学生都是以各就位的动作开始向前跑动,这就直接导致了起跑速度慢。有的甚至在脚发力蹬地的同时,身体还有向后倒的现象。因此,在练习中老师在喊口令的同时配合姿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提示,这样重心前移的这个问题也收到了不错的练习效果。
小学四教研讨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四年级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研讨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四年级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形成共同提高的氛围;3.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三、活动主题小学四年级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四、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六、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全体教师七、活动内容1. 开幕式(1小时)(1)校长致辞,强调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性;(2)教务主任介绍活动方案及注意事项;(3)全体教师合影留念。
2. 专题讲座(2小时)(1)专家讲座:《小学四年级教学大纲解读及教学策略》;(2)教师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3. 分组研讨(3小时)(1)分组讨论:针对小学四年级某一学科或某一教学环节,探讨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2)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分享研讨成果。
4. 互动环节(1小时)(1)现场答疑: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专家进行解答;(2)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现场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5. 总结发言(1小时)(1)教务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们的表现给予肯定;(2)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并提出期望。
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2.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提前通知全体教师;3. 邀请专家、优秀教师参加活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4. 活动现场设置签到、拍照、记录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九、活动预期效果1. 提高教师对小学四年级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形成共同提高的氛围;3.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十、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2. 将活动成果进行整理、汇编,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3. 对活动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积极性。
汇龙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5678新修订
汇龙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执教者:孙丽花第五单元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 1课时总第个教案思考与调整教学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的: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认识平行四边形: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你手边的材料试一试。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3.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4.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
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360°等。
认识高、底: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地图,如果要在两条平行路之间修地下管道,你能找出最短的距离,并量一量吗?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
2.可画多少条这样的高?为什么?(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4.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嘿呀,咱来说说这个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哈。
咱先定个时间,比如说找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这样老师们心情也好呀。
地点呢,就选在咱宽敞明亮的大教室,让大家都能舒舒服服地交流。
然后呢,咱把老师们分成小组,就像玩游戏分组一样,可有意思啦。
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一个代表,就像武林高手推选盟主似的,哈哈。
这些代表老师呢,就去上研讨课,把他们最厉害的教学功夫都使出来。
我记得上次有个老师上研讨课的时候呀,那可真是精彩极了!他讲的是一篇课文,那声音抑扬顿挫的,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他还带着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让同学们在玩中就把知识给学了,那场面别提多欢乐了。
同学们一个个眼睛都亮晶晶的,听得可认真啦。
其他老师也都在下面认真观察,还时不时地做笔记呢,就像勤奋的好学生。
上完课之后呀,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像聊天一样开始讨论。
这个说这里好,那个说那里可以改进,叽叽喳喳的,可热闹啦。
最后大家总结出好多好点子,都准备回去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呢。
咱这个活动呀,就是要让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成长一样。
让我们的小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活力!这样孩子们也会更喜欢学习,那多棒呀!大家说是不是呀?哈哈。
这就是我想的小学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啦,大家一起加油干呀!。
2012年春汇龙小学幼儿园语言课教研活动教案
2012年春汇龙小学幼儿园语言课教研活动教案故事《小猴的出租车》授课人:杨在维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能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会根据动物不同特征,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猴头饰等。
2,经验准备:乘坐过出租车,认识多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做开车动作进活动室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坐上出租车去森林里玩,现在,就请上我的车吧!二、放录音机,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师:森林里的一只小猴也有一辆自己设计的出租车,今天,小猴开着出租车上路了。
(分别出示小猴遇到熊和蛋宝宝的画面)1、引导幼儿学说小猴邀请小熊和蛋宝宝的话。
师:听,小猴是怎样邀请小熊的?(幼儿学习邀请的话,同样方法学说邀请蛋宝宝的话。
)2、理解小熊和蛋宝宝坐车的不方便。
师:猜猜看,他们会上小猴的车吗?为什么呢?(引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3、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小熊担心自己胖时,小猴会怎样回答呢?他是怎样让小熊满意的?问题二:蛋宝宝害怕自己滚下来时,小猴又会怎样回答?他是怎么让蛋宝宝也满意的?(可以让幼儿先猜,然后播放录音机,完整听故事,再回答问题。
根据幼儿的情况采用体态语言启发幼儿回答问题。
)4、教师小结,引出续编故事。
师:小猴自己设计的这辆出租车本领真大,它能够根据乘客的不同需要来改变。
所以,原来不方便乘车的胖小熊和容易滚的蛋宝宝都满意地坐上了小猴的出租车。
这件事被一只长颈鹿知道了,他可有些不相信,于是……(出示长颈鹿图片。
)三、续编故事1、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长颈鹿的特征,想象小猴的出租车怎样变化(可以用手势、手臂等体态语言加以启发,引导幼儿说出长颈鹿的外形特征,想出车的变化),师生共同编讲故事。
2、出现画面,上有企鹅、小鱼、刺猬等动物。
师: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许多小动物都想来坐他的出租车一瞧:谁来了?3、幼儿分组,自选一种动物讨论。
小学语文课研讨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短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能够根据提示写一篇合乎逻辑和条理清晰的短文。
教学重点:短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根据提示写一篇合乎逻辑和条理清晰的短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PPT、学生练习册等教具,学生准备好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短的短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短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短文的写作要求。
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师给学生简要介绍短文的概念,如:短文是指篇幅较短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完整的文体,短文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并且要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Step 3 短文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详细介绍短文的特点,如:1. 短小精悍:短文篇幅较短,要求内容简洁明了,言之有物。
2. 逻辑性强:短文要有明确的思路和结构,包括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3. 条理清晰:短文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准确,不含冗赘的词语和内容。
4. 生动形象:短文要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Step 4 短文写作要求(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短文的写作要求,如:1. 明确写作目的:短文要写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是要描述、说明、叙述还是议论等。
2. 突出主题和重点:短文要能够突出主题和重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3. 切合读者需求:短文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和需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4. 具有可读性:短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Step 5 练习(3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根据提示写一篇短文。
提示内容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一幅图片或一个主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
Step 6 评价与反馈(10分钟)学生完成短文后,教师进行评价与反馈。
可以对部分学生的短文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研讨课评价表教学设计《夏日的凉风》表格
1.回家后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做扇子?
2.可以利用扇子跳扇子舞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保存好扇子作品,夏天我们可以用来乘凉。
(设计意图)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
1、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形状、图案的扇子,感受扇子的美,创设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3、让学生分析扇子的特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制作扇子的制作方法,提高创作力。
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夏日的凉风
扇子的结构:扇面、扇柄、扇坠
扇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扇子的外形创新设计与扇面的装饰。
课前备:
1.学生:卡纸、筷子、双面胶、胶水、色笔等绘画工具。
2.教师:收集古今中外扇子的图片,优秀学生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最近天气很热,你们每天都会开空调、开风扇,对吧?想问一下同学们,能否自己制作些纳凉的工具?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扇子,把夏日的凉风带来我们课室。板书课题:“夏日的凉风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评价表
科组:
执教教师:
执教时间:
执教内容:
教学评析:(教研室教研员评课)
评课记录: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课前说课表
一、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新课内容紧紧围绕“团扇、折扇”进行,分类和区别、结构、装饰、特别是作用,讲解简单明了。
二、说课
1、教材所处的位置、作用及教材特点分析。
4.分析扇子的外形结构。
(1)“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儿的扇子?”师生共同分析扇子的外形。
(2)欣赏课本图片。
汇龙小学2012学年下学期利爱红体育四年2班调研课教案
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动学习和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间的交往能力
中
大
(1)过渡性练习:蹬转动作徒手练习。
2、投掷垒球练习。
重点:蹬转有力,挥臂快速。
难点: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
3、看谁投得远(地上的标志物)
4、游戏:“贴膏药”
(方法和规则略)
1、教师讲解示范讲解示范投掷动作的方法要求,强调蹬转和挥臂间的协调衔接,组织学生徒手模仿练习
1、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合作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2、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年级的学生除了学会正确的投掷动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投掷的动作技术。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发扬相互团结帮助的合作精神,知道体育课是集体性活动,能够做到配合与听从组长的指挥,在练习中积极进取,勇于自我表现。学生的协调能力较差,让他们重点体会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并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在练习前强调好投掷的要求,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集体练习中,敢于自我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投掷本领,通过学生主动式的练习,通过学习从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主动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
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
器材:垒球
教学内容
1、原地侧面投掷垒球
2、游戏:《贴膏药》
重点
难点
重点:蹬转有力,挥臂快速。
难点: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
教学顺序
教学常规——队列练习——准备活动——投小布球——游戏——放松评价。顺序
时
间
达成目标
教学内容
2020年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
汇龙小学研讨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科第六册《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难点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杨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 3 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
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
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 1 部分(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各说的是什么意思?(2)小结 3、学习课文第 2 部分(第 17 自然段)。
(1 )分析“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一句是什么意思?(2)小结 4、带着问题,默读 2---5 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1)我画的杨桃画成怎样的?像杨桃吗?(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画句子)(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为什么还不像呢?(4)学生谈。
(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想当然”。
5、学习第 3—17 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设计意图)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相同的话语,在文中的首尾出现,为讲授课文作铺垫。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也让学生品味标点符的变化。
①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汇龙小学研讨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科第六册《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难点: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杨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
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
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各说的是什么意思?(2)小结3、学习课文第2部分(第17自然段)。
(1)分析“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一句是什么意思?(2)小结4、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1)我画的杨桃画成怎样的?像杨桃吗?(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画句子)(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为什么还不像呢?(4)学生谈。
(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想当然”。
5、学习第3—17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设计意图)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相同的话语,在文中的首尾出现,为讲授课文作铺垫。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也让学生品味标点符的变化。
①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②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
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够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2)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个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个看,________;这个看,_______;这个看,_________。
(3)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①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
②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4)默读“老师”的话。
①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
并指名读这个句。
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②“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5)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三、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2、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一生受用)号的魅力。
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使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也体现课文的教育意义。
板书设计:23、画杨桃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
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读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
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1语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1)这是在考试**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
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
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沦争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四、课堂小结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
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
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
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五、作业布置朗读课文,领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