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新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尺、概率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感受比例的意义,逐步形成对比例的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准备比例计算练习题。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与分数、小数的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比例计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比例计算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突破方法: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比例的简化:学生不知道如何简化比例,或简化后不理解其意义。
突破方法:讲解简化比例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简化比例的便利性。
在课程总结时,我询问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他们普遍反映比例的概念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但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他们对比例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比例分配的情况?”比如分蛋糕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举例:将4:6简化为2:3,便于计算和理解。
(4)比例的应用:学会将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解比例问题等。
举例: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现打8折,求折后价格。
2.教学难点
(1)比例的理解:学生容易将比例与比混淆,难以理解比例的内涵。
突破方法: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区分比和比例,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我在每个小组中特意安排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但看来,我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找到更合适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学生在解决逆向比例问题时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可能还需要更具体的例子和更详细的步骤,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图片教学内容:教材P48-49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和平的意愿。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自学提纲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阅读信息: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3、人的身体很有趣,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男人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2:1。
(指名学生朗读)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119.2:100,1:1,7:1,4:1,2:1,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等)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出示课本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师: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用除法比较时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长和宽进行了比较。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名师教案
《比例的意义》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 页情境图的全部内容,能根据不同大小的国旗,长与宽的比是相等的这一关系,理解比例的意义,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展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的数学活动,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五)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比例的意义》名师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 复习任务(1)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求比值。
12:16 3: - 4.5:2.7 10:64 81/ 5【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迁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师:这三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师: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一一五星红旗,这些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师:如果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它们形状相同?(长方形)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接着出示:、................ , 、10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一米。
3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这中间有没有隐含着什么规律?这节我们来研究。
2.问题探究(1)认识比例①初步感知师:认真观察每面国旗下面的数据,你能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独立计算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有用的信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引进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理解概念:1、理解单位1的概念(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2、理解分数意义:(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3)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
(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3、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分析到表3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总路程(一定)。
(最后通过对比大家达成共识:只有表2和表3的变化规律有共性。
)师:表2和表3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师: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完成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们的积,你认为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关系式表示?[板书]反思:教材中两个例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关系,但问题过瘦过小,思路过于狭窄,虽然学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
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
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六年级下册《比例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比例意义》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4. 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拓展:1. 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工程预算等。
2. 比例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比例与分数、小数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3. 比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比例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如生物学、化学等。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概念、例题及实际应用。
2. 练习题:设计纸质或电子形式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3. 合作学习工具:提供便于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73到74页分数的意义,“练一练”,练习十三1到4题。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感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这是几?(板书“1”)这里有1位老师,1位同学,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2、揭示课题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1引导学生对1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二、新授1、这里有三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书P73的三副图。
(引导学生说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饼图。
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长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5份呢?(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几分之几米?9份呢?三、探索研究1、现在请同学把目光集中到课桌上,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啊?一张白纸,一根1米长的绳子。
2、你们带了写什么材料呢?(一堆物体)3、这些材料能不能通过平均分,得到一些分数呢?4、学生小组交流,分一分并汇报。
[从生活中挑选了一些实物,作为寻找分数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数,然后动手操作寻找分数。
展示时重点展示平均分多个物体得到分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2 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2、完成"试一试"。
教学准备:课件和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的表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例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比例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相关情境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操练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精编教案
第4单元 比 例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类呢?2:3 4.5:2.7 10:680:4 4:6 10:21 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像这样由 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课后拓展名言名句: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陈景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今天你所翻的一页页书,就是你明天你所数的一张张钞票。
六年级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3.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知识。
1.基础练习:针对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如比例尺、按比例分配等。
8.创新思维,激发潜能:
-设想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Fra bibliotek题,尝试创新解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地导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比如,我们想要知道一个地图上的距离实际有多长,或者在做蛋糕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各种材料。
3.个别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对比例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他们的认知。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师归纳: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鼓励与期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a:b=c:d(a、b、c、d为不为0的数);(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比例的辨识(1)辨识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定义,判断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辨识比例的注意事项:注意区分比例与比的关系,避免混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性质;(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4. 比例的辨识(1)学生自主尝试辨识比例;(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辨识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辨识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比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成反比例)(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成反比例)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49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0.7,0.19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1、同桌相互读数。
(课堂活动第2题)2、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9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
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第10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明白每个小数位上的数代表着什么。
四、拓展提高1、练习十三第1、2、3、7、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模式:“激趣—自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成年男女体形的差异。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临摹、写生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人体的完美,感化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完美中感受现实世界。
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绘画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课不在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用艺术美净化灵魂和审美、美术感受及绘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以测量实验、临摹写生为主,教材在本节课中起辅助作用。
2、重点和难点:重点: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成年男女体形的差异。
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难点:人物速写技法、技巧及速写线条的把握。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多媒体演示、欣赏、测量、比较、临摹、写生与教师示范相结合,创造性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结合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测量实验活动中获得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知识,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从临摹写生中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直尺、挂图、铅笔、橡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脑筋急转弯小题目:“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2、由学生的回答“人”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人的问题。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美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
”3、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幅中外有关人体的绘画作品,教师并简单讲解。
4、教师引导“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十分完美,那么人体为什么这么完美呢?”5、“人体之所以完美是因为人体的各部分都是按照和谐对称和严格的结构、比例关系组合而成的”师生问好二、讲授新课自主探究、互动交流1、出示人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人体可以分为几部分?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出正确的人体结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信息报道)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实际增长6.4%;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为比去年增加1.4倍。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0000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44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从这组信息报道中,同学们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3、揭示课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1、分组合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信息中的数据分分类。
(用展示台展示反馈)2、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1)整数。
①请同学们举几个用整数表示的例子。
②哪些数属于整数呢?(自然数、0、…、、)③自然数的意义和单位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回顾。
(师板书复习步骤)④介绍自然数的产生,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名言--数起源于数(2)分数、小数。
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整理复习分数和小数,看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整理?(分组讨论)②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回顾、分类整理。
③小组分类汇报结果,并围绕整理结果提几个问题,随意点同学回答并作出评价。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比例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例材料。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与现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出比例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比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具体的数据,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例表示这组数据,并解释比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例操作,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每组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实例,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让学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
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
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2.4∶1.6=23;60∶40=2
3。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
2.4∶1.6=60∶40,也可以写成40606.14.2 。
师: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教师用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3.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
【课后作业】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板书:
比例的意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的概念,教学更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特点时,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变成了最后的豁然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