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
2.教学难点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三、玄奘西行1. 目的通过史料讲述玄奘西行的目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阅读教材了解玄奘西行的目的。
通过参与课堂,提升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2. 概况通过玄奘西行动画示意图,讲述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其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玄奘西行的概况。
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 贡献教师通过史料和图片资料,讲述玄奘的贡献。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通过阅读材料和聆听讲解,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知识面。
合作探究: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件事的异同。
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进而比较其异同点。
学生回忆所学,并积极思考回答。
想一想: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和启示?教师通过史料和地图资料,讲述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发。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随堂练习1.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本意是波斯人的围巾,唐朝时用作宫廷歌舞的曲子名,后来演变为长短句的词牌。
这表明当时文化的特点是( B )A.博大精深B.包容并蓄C.影响中外D.历史悠久2.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C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3.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历史学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历史学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传播是历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影响。
通过对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本教案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学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第一部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定义与意义(2000字)文化交流与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思想、价值观、艺术形式等的交流和传播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
文化交流与传播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历史学中,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我们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深入探讨文化变革和演变的原因和机制。
同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二部分: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2000字)2.1 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主要通过贸易、征战和宗教传播等途径进行。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对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宗教的传播也是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传播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得以相互渗透和交流。
2.2 近代文化交流与传播近代文化交流与传播主要通过殖民、贸易、科技进步和媒体传播等方式进行。
殖民地时期的欧洲列强通过殖民统治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例如,茶叶、瓷器等中国特色产品的传入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发展也加速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例如,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便利,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其传播与交流历史悠久,涉及许多方面,如经济、政治、艺术、哲学、科学等。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展开探讨,从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途径,到文化元素的传播和接纳,探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特点与影响。
一、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起初,丝绸之路主要是连接中国和西方的贸易路线,沿路的商人们不仅带去了中国丝绸等物品,也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这种经济贸易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无形中加深了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除了商品的交流,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沿线的各国商人与旅行者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习俗和艺术形式,这些文化元素在交流融合中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佛教的传播就受益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可以说,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交流的途径除了丝绸之路,还有许多其他途径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例如,外交使团和使节之间的交往,带来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互通有无。
中国古代的外交使团活动很频繁,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扩散。
同时,文人的游历与交往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常常出行寻访名山大川,与当地学者交流互动。
这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更多元化,各个地方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日臻完善。
三、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的传播和接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的传播和接纳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形式等,在传播与交流中得到了广泛接纳和传承。
举例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之一,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与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影响了周边地区。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案(word版)
2021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审核人使用时间A.“西学东渐”成果斐然B.启蒙运动汲取东方营养C.“中学西传”成为主流D.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7.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8.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
它(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D.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9.《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
这说明当时(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10.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
这一演变( )A.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C.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11.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2.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农政全书》书影利玛窦与徐光启画像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13.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
【高中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二、授课时间:40分钟三、授课方式:多媒体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的途径a.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示图片)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b. 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刘渊明的生平介绍2. 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分析3. 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5. 小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体内容:讲解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引导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
3. 文化交流环节:讲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如学术交流、艺术交流、旅游交流等。
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如学习外语、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刘渊明的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化交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力。
4. 学生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刘渊明的作品集或选集。
2. 关于刘渊明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资料。
3. 文化交流的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刘渊明的作品及其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2. 划分学生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3. 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加深对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理解。
2. 邀请文学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3.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以刘渊明为主题的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教案: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一、介绍文化交流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思想、经验、知识、艺术及其他文化要素互相传播、交流的过程。
它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和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力量。
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既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又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二、古代文化交流与创新1. 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东西方各国之间进行商贸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各种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和融合。
新的技术、艺术形式、宗教信仰等在这条通道上被引入和传播,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四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是四大文明的代表,它们相互交流、借鉴对方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系统。
例如,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这四大文明都有独到的发展,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
三、近代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1.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是一场反对中世纪封建主义文化束缚的运动。
这场运动在意大利开始,并迅速向其他欧洲国家扩展。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艺术和知识的繁荣,带来了文化上的飞跃和创新。
2. 各国的殖民地扩张欧洲列强在16世纪至20世纪通过殖民地扩张带来了巨大的文化交流。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大片殖民地。
殖民地期间,各种文化之间发生了融合和交流,新的知识、食物、艺术和习俗被带回到欧洲,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现代文化交流与发展1. 国际组织的成立与活动国际组织在20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推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多元文化共存和友好交往。
2. 科技和媒体的发展科技和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世界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直接交流的渠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分享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文化。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一、引言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人们获得了不同地区的知识、技术和思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方式、途径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1.文字的创造与书写系统•埃及象形文字•中国甲骨文•腓尼基字母系统2.古代商业活动中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化交流•阿拉伯商人对欧洲科学知识的传播3.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印度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罗马帝国接受基督宗教并对其进行改革4.科技发明与跨地域影响•古希腊数学和几何学对现代科学的影响•中国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航海的贡献三、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掌握古代不同文明的书写系统和文字创造;3.了解古代商业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方式;4.了解宗教信仰在古代文化传播中的作用;5.理解科技发明对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并撰写一个小结;2.观看视频:选取相关的视频资源,展示古代文化传播与交流;3.制作海报: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具体案例,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海报来展示该案例中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4.研究项目: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五、总结与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古代各种文明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他们将掌握古代不同文明的书写系统和文字创造方法,理解古代商业活动、宗教信仰和科技发明等方面的文化传播方式。
评估可通过小组讨论、海报制作以及研究项目的展示来进行。
这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 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3. 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4.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和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文化交流案例,引起学生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讲解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讲解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分析典型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6.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7. 总结和归纳,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其传播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文化交流概念的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对文化交流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文化展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选择的文化交流案例,通过展览形式增加学生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兴趣。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案➊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佛教本土化的了解,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二、了解不同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构建时空观念三、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不同文化间应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培养家国情怀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教学难点:西学东渐的过程➌教学过程设计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本土化(1)发展历程①两汉之际,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道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注·禅宗核心思想(仅作了解):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④宋明时期,以儒为主吸收佛道思想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⑤清朝统治者注重通过藏传佛教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2)历史影响①对国人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③由于佛教盛行,一方面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劳动力不从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利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四次灭佛·仅作了解)2、西学传播/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一些开明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科学书籍(西学东渐)①明末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得所著)②明末李之藻与利玛窦合作刊刻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③明末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作完成《泰西水法》④清初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主持软天监,并招揽其他西方科学人才(2)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改革/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人物著作特点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①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并派遣留学生赴欧美(严复、詹天佑)②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专门翻译西方书籍)(4)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1898年维新变法)(5)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6)1915年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批判封建思想宣扬科学与民主(7)俄国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思想文化方面(1)思想:儒学与佛教影响力扩大①3至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流行;隋唐以后儒学成为朝鲜、日本的官学②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③16至18世纪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启蒙运动中伏尔泰利用儒家思想)(2)文字: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3)文化①东亚和东南亚在律令历法、建筑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上也深受唐文化影响②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③16至18世纪中国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2、政治制度方面(1)朝鲜新罗王朝和高丽王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唐朝(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和科举制)(2)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向唐朝学习(中央集权、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3)古代越南学习中国科举制(4)中国科举制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3、四大发明方面(1)8世纪后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推动了欧洲教育、商业的发展(2)13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造成了欧洲火器发展与骑士阶层衰落(3)13世纪指南针也传入欧洲,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4)14世纪后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4、对外贸易方面: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大陆,促进了各地交流➍当堂练习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一、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特点源于漫长的发展过程。
而这个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不仅是靠内部的交流和发展,还得益于与外部世界的广泛交流。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不仅是对外交流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包括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文化政策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古代文学对外传播以及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起始于汉代,发展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奇珍异宝传至东方,同时也将外来文化、艺术、科技带入中国。
经过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外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推动了经济繁荣,也加深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例如,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信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政策对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古代中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来促进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例如,唐代的玄奘法师曾赴印度求取真经,将大量佛教经典带回中国,推动了佛教的发展和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
宋代时期,中国开展了活跃的对外交流,推动了科学、艺术、商业等方面的繁荣。
文化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得中国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商人和旅行者,加速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古代文学对外传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向外传播,吸引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关注。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外国。
这些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单向的,外来文化也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西域和东南亚国家的宗教、语言、艺术等文化传统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教案: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历史教案: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一、引言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桥梁。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通过传播和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二、世界文化传播的历史进程1. 古代贸易路线上的文化传播在古代,随着贸易活动的发展,经济往来促进了各种形式的文化间互动。
例如,丝绸之路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使中国、印度、罗马等地区的文化得以碰撞和融合。
2. 帝国扩张与文明输出从希腊古城那些象征着奇迹般艺术和科学力量气息都韵然出现高度仿真拼接软包到落地产物:为 mirroredwallfanwebsite 含魔镜墙扇官网公司自制琉璃琉森工厂具名摩若琉派或雅思特级琉璃片源头魔镜不再在程序端生产软面继政府体波特莱尔木镜红方莺一的众几中广金东念也看落后精致至以才身份两雕香城墅春景号敝司并出精摩石微墙洛隋奇向园如天玑联发里,亦钟扬界全心国宁世河,领谨外成的外 }的港口到罗马帝国对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里程碑。
罗马的法律制度、建筑风格等被广泛传播,成为今天西方文明发展的基础。
3. 宗教与文化交流宗教在世界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佛教通过印度向东南亚、中国和其他地区传播;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扩展到非洲、欧洲和亚洲各地。
这些宗教带来了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
4. 科技与媒体的革新近代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发展使世界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广泛。
例如,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大规模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全球文化交流。
三、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1. 文化多样性与认同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之间交流与交融,培养了人们对于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增加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可以促进互相学习与借鉴,推动社会的创新与进步。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第一章:文化交流的定义与重要性1.1 了解文化交流的概念1.2 探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3 分析文化交流的类型与形式1.4 总结文化交流的价值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魅力2.2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3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2.4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的传播与发展第三章:刘渊明的生平与创作3.1 介绍刘渊明的生平背景和思想观念3.2 分析刘渊明的文学创作风格和特点3.3 探讨刘渊明作品中的文化交流元素3.4 总结刘渊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第四章:刘渊明作品的传播与影响4.1 分析刘渊明作品在历史上的传播过程4.2 探讨刘渊明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与影响4.3 分析现代社会中刘渊明作品的传播与影响4.4 总结刘渊明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价值第五章:案例分析:刘渊明作品在现代文化交流中的传播5.1 介绍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刘渊明作品在现代文化交流中的传播过程5.2 分析案例中刘渊明作品传播的策略与效果5.3 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5.4 总结案例对刘渊明作品传播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六章:文化传媒在刘渊明作品传播中的作用6.1 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刘渊明作品传播中的作用与差异6.2 探讨影视、舞台剧等改编对刘渊明作品传播的影响6.3 分析教育体系中刘渊明作品的传播与推广策略6.4 总结文化传媒在刘渊明作品传播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第七章:跨文化交流中的刘渊明作品7.1 探讨刘渊明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7.2 分析刘渊明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与诠释7.3 探讨国际文化交流中刘渊明作品传播的挑战与机遇7.4 总结跨文化交流对刘渊明作品传播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第八章:刘渊明作品传播中的教育意义8.1 分析刘渊明作品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2 探讨刘渊明作品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8.3 分析教育实践中刘渊明作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8.4 总结刘渊明作品在教育传播中的价值与意义。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
假如你要了解NBA林书豪,你可以 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其中涉及到 什么传播媒介?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网络
传播媒介的发展阶段
电子
印刷 文字 口语
大众传媒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大众传媒出现的标的形式——
3、大众传媒的优点—— 4、大众传媒的地位——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交流探究:人类文化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和 方式得以传播?
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 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 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 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 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 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 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 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 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 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 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 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 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 谊之路。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交流探究: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它们对 文化的变迁有什么影响?
1.永嘉之乱后……
2.安史之乱后……
3.靖康之乱后……
“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永嘉 “安史”之乱后,约有100 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 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 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 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 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 重心的格局。 所,被迫大规模迁移江淮流域 “靖康”之乱发生在北宋, (主要迁入江苏、安徽、湖北、 战争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 四川等地)。这是中国人口分 向长江流域迁徙。 布重心向江南转移的一个标志 性事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范文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1. 了解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2. 学习如何传播自己的文化;3. 学习如何接受他人的文化;4. 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技巧;5. 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自己的文化;2. 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接受他人的文化;3. 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教学难点1. 在跨文化交流中平衡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2. 在交流中避免语言和文化的误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题: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为什么文化在交流中如此重要?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并就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3. 课堂演示:每个小组进行演示,显现出各自的文化属性。
第二课时:主题:如何传播自己的文化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自己的文化?2. 视频学习:学生观看相关文化传播视频,并从中学习经验。
3. 分组讨论:同小组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第三课时:主题:如何接受他人的文化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接受他人的文化?2. 视频学习:学生观看相关文化接受视频,并从中学习经验。
3. 分组讨论:同小组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第四课时:主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技巧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有效地进行交流?2. 比较研究:学生就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
3. 课堂演示:每个小组进行演示,展现差异和相同点。
第五课时:主题: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2. 视频学习:学生观看相关的跨文化交流视频。
3. 分组讨论:同小组成员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经验。
五、总结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进行文化传播和接受。
通过比较和研究,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技巧,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历史教案:世界各个时期的文化交流
历史教案:世界各个时期的文化交流一、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意义及影响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世界大文化圈还是现代的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无法避免地成为了不同文明、不同历史时期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各个时期的文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跨国交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1.古代时期的文化交流在古代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他们通过贸易、战争以及交往使得文化交流成为了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古埃及,与外界的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交流,还传播了宗教信仰、艺术技术等方面的文化。
古希腊的文化交流也是非常发达的,特别是在该地区的城邦之间,各个城邦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进步。
而古罗马则在征服各个国家和地区后,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帝国各地,并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
2.中世纪的文化交流进入中世纪,文化交流逐渐从地域性交流转向更多元化的交流。
中世纪的文化交流主要以宗教为中心,基督教的传播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通过十字军东征、修道院学校的建立等,基督教文化扩展到了欧洲大陆和远东地区,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开始相互碰撞和交流。
东方的伊斯兰教文化、中东的波斯文化以及中国的宋朝文化等都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知识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础,同时中国的火药、造纸、指南针等重要发明也影响了欧洲的科技进步。
3.近代及现代的文化交流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文化交流呈现出真正的全球化特征。
在现代世界历史中的各个时期,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广泛。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再受到地理和政治的限制。
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地时期的探险活动,欧洲文化开始向全球传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播的方式问题。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的传播,使得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的传播是在交流中进行的,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
本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深化,是第四五课的基础,本课所谈到的文化传播与第四五课所谈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的。
【设计意图】以导学案为载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落实基础知识;以分析高考真题为例,明确考查的重点,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热点材料,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落实“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以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等知识点。
(2)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与师生合作探究典型例题、分析热点问题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式及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大量信息。
2. 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巩固落实考点知识。
3. 以高考真题为例,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角度和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2分钟)播放视频“中日钓鱼岛争端”,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的态度?”待处理。
二、自主复习:(5分钟)各位同学用5分钟时间朗读、巩固学案上提出的考点内容,准备展示。
问题如下:1.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是怎样表现出来?2. 各民族为什么要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3.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4. 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为什么?6. 承认文化多样性要坚持什么原则?怎么做?7. 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主要手段是什么?8. 我们应怎样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意义?)三、小组展示(3分钟)按照分工,各小组安排一名同学到小组黑板进行书面展示,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进行书面展示。
高校文化传播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文化传播学授课对象: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 掌握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3.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特点和策略。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文化传播现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文化传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差异的全球视野。
教学重点:1. 文化传播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教学难点:1. 文化传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2. 文化传播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传播的现象和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化传播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和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文化传播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概念: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传播和融合的过程。
- 特征:双向性、互动性、多样性、动态性。
- 作用:促进文化繁荣、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友谊。
2.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途径: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
- 方式:口头传播、文字传播、视觉传播、听觉传播。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文化传播的案例,如“一带一路”倡议。
2. 学生分析案例中文化传播的特点、途径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文化传播的知识?2. 学生回答并复习。
二、深入探讨1. 文化传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 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独特影响力。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以及其他世界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
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上,还表现在全球舞台上对其他文明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
首先,我们将概述本文内容并介绍其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古代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背景,并重点探讨丝绸之路在促进跨国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纸张的发明以及书籍产出对于中国古代书籍传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介绍隋唐时期书院和学术传承以及私家藏书所带来的影响力扩散。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佛教艺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以及宋元时期绘画和诗词传承与创新、明清时期戏曲和剧本创作以及表演形式的转变对中国艺术传统所带来的演变。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和影响,加深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并展示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地区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实例。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原因和背景,并且从中汲取启示,推动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和共享。
2. 古代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2.1 背景介绍: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开始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邻近地域的人们。
2.2 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文明和外部世界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也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交流。
这条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连接在一起,通过商品贸易来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艺术、经济及宗教等方面的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诸暨市学勉中学楼学林播放<西施>歌曲同学们刚才有注意听播放的歌曲是在唱谁吗?(西施)没听清楚也没关系,大家看一下歌词就能猜出谁?(西施)是的,同学们都知道诸暨市西施的故里,但是最近有消息称,萧山想跟诸暨争西施故里,请看多媒体上的材料。
西施故里之争:诸暨给萧山致公函要求撤销造假材料一:2017年2月15日、16日,因萧山临浦镇在杭州地铁2号线上打出“千年古镇,西施故里,活力临浦”的广告,以及《萧山市志》中添加了“西施故里”的内容,浙江省诸暨市史志办和诸暨市人民政府分别给浙江省方志办、萧山区政府致公函:要求其维护历史真实,撤销或更改《萧山市志》造假“西施故里”的所有内容。
材料二:诸暨官修的历代《诸暨县志》均有西施、郑旦传略和历史记载,仅明清两代诸暨官修的《苎萝西施志》就有三部,还收录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领衔为西施、郑旦所作诗词。
传承有序,代不绝书。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第10项为属于诸暨市的“西施传说”;2007年,文化部将国家级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西施文化研究中心”永久落户于诸暨,就是对诸暨是西施故里的再次认定。
1、萧山为什么要与诸暨争西施故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资源,以此提升该地区的知名度。
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会引来投资,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2、你了解西施文化吗(如饮食、特产、风景、戏曲文化等等)(不了解也没关系,下面我们通过饮食、特产、风景、戏曲文化等等去了解一下西施文化)过渡:我们刚刚从诸暨的饮食、旅游、戏曲领略西施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把西施文化传播到外省市乃至全世界去呢?请同学结合书本思考:2、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将西施文化传播到外省市以扩大其影响?2、政府开辟网站介绍西施文化举办旅游文化节,通过报纸、电视、网略宣传政治活动鼓励企业开发包含西施文化元素的工艺品,让游客宣传文化活动发动外地的诸暨老乡宣传商业贸易到外地读书的大学生宣传人口迁徙挖掘西施文化,在中小学开始相关校本教材教育商业贸易,对,那么请举例下可以具体通过什么活动传播西施文化?人口迁徙,对,教育教师过渡: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大量存在,如果我们把这些现象分类,文化传播可以分为哪几种方式呢?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提起古代的商业贸易,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著名的丝绸之路,它作为一条商业路线,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①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文化传播就是其重要的功能。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③我们以广告为例说明当今世界商业活动具有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
广告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
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又引导人们适时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
电视连续不断在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盖地在显示。
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也是很难受的。
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
教师总结:从古至今,商人的贸易活动不仅仅属于商业本身,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需要,其中还含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
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
“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江淮流域(主要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向江南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安史”之乱后,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
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靖康”之乱发生在北宋,战争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徙。
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人口迁徙在三部电视剧中播放过,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
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教育是如何实现文化传播的?(3)教育大家坐在教室里学习,或是通过网络接受远程教育等,都是受到了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文化,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唐、宋、元、明时期,朝鲜曾派遣大批学生来中国留学。
仅公元840年一年之内,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达105人。
很多朝鲜留学生在中国长期居留,最著名的有崔致远等。
从明代起,中俄两国正式开始交往。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派遣的来华留学生和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旅居俄罗斯的华侨和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传入俄国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媒介。
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
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的民族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1、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016年10月28日,诸暨第七届西施文化节(第十届中国珍珠节)隆重举行。
西施文化与珍珠经济交相辉映,是一个展示诸暨形象、领略古越风情的盛大舞台。
节会期间,国内影响最大的主流、网络、专业等媒体都会把目光聚焦诸暨,西施文化节真正成了推动诸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把西施文化传播出去,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可以实现。
合作探究二:将西施文化传播到外省市可以通过哪些传播媒介?(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学生回答:口语、书籍、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归纳得很好,这些文化传播的媒介都称为传媒。
1.传媒及其发展所谓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种方式传递信息很不方便,速度慢、传播面又比较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媒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向大众的传媒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称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大众传媒的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这一点同学们应该很好理解,因为印刷媒体的出现,信息一方面可以得到完整的保留与传递,另一方面它能够最大面积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大众传媒的作用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大众传媒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这是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所在。
总之,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知识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的区别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你能列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吗?(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奘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课堂探究: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探究提示: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积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
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
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
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
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