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区域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并不

是中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各种历史、文化、地理、政治、政策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因

而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少数具有优势的地区的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些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了尽量减少“循环因果累积”

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缩小地区差距,中央政府就必须利用转移支付、税收、

利率、汇率等各种财税、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实现全国各区域相对均

衡的发展目标。

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财政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能产生一种效应,协调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形成推动经

济发展的动力。同时,财政政策可以调节各种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财政政策在促进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期

性的推动作用。

国家财政政策的取向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财政资金的流

向又决定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从建国初期到开放前这一时期内,以

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一直把有计划地平衡配置生产力、消灭地区之间经济的不

平等和经济差距,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的首要原则。国家在投资的地

区分配和项目选点上,实行了“向西大转移”的方针,基建投资大幅度地向西部地

区倾斜。“三五”时期,全国基建投资达976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占26.9%,西部

占34.9%。这一时期投资比重占全国4%以上的8个省中,西部占了5个,中部占

3个,而东部一个都没有。“四五”时期,内地投资比重更是占到了57.5%。由于这种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地区发展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中西部经济的一定发展和东

部经济的牺牲。这一时期,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有9个省区,其中包括西部的青海和西藏,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家赋予沿海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

相应的政策优惠,并且提出了让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这样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财政的投资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据统计1979-1991年,东

部地区国家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49.1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42.7%。同一时期,

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87%,西部地区为9.26%。而国内生产总值东

部地区更是占全国的52.37%,西部却仅占16.68%。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经济增长

速度趋缓,经济水平和竞争实力相对减弱,在全国工业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形成这一发展差异的原因除中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缘关系以及历史基础等原因外,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地区差异再度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断扩大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

一状况若不加以控制地任其发展下去,东部地区的发展不仅将被这种过大的差距

所制约而降低发展速度,甚至可能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倒退,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经济进步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区域金融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

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变

量和金融制度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中性因素,既能对其起到促进作用,也能起到阻滞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马科•帕家诺通过

最简化的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阐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均

衡状态的经济增长率为:g=A•Φ•s-δ,s=S/Y,δ为折旧率。该式表明金融通过影

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Φ、资本的边际生产率A、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

长率g,因此,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提高储蓄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以

及资本的边际生产率A。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降低在动员储蓄过程中不可避

免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分散投资风险,加速技术创新,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论

各种金融政策的运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在切实符合地方实际的前提下,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控,在区域

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适当的金融政策,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的发展融通资金。

(一)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为尽快形成发展的增长极,需要投入大量、较

长周期的资金,具有较大的金融风险,而资本市场所固有的特性可以大大降低交

易成本和风险。因此,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提

供供给性金融,为企业、企业家融资和资产运作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探索公共事

业的资本化运作方式,为区域经济的起飞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后期,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投资风险和

不确定性大为降低,经济步入良性通道,信贷市场将积极介入区域经济的发展,

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除进一步发

展资本市场外,还必须积极引导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信贷资金流向符合地区

经济发展结构的产业和部门,起到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同时与资本市场的运作

相结合,以降低金融风险。

(三)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外资的进入都能为区域经济发展缓解资本

不足的问题,且外商直接投资一般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因此,地方政府在吸引外

资时要注意投资环境的软、硬件和配套产业的建设,积极吸引外资进入基础设施

项目等,而不是以牺牲本国福利的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这样既扩大存量外资的

规模又吸引新外资的进入,形成吸引外资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