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七年级生物下册9.1《血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4.9.1《血液》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9.1《血液》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血液
教学目标
1.(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

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

难点: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2课时)
引言:阅读下面文字,并讨论。

“能够输血是本世纪伟大的医疗成就之一,尽管输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血液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等。

但是,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使我们相信,献血是安全的,输血也是安全的。

不过,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拯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

——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

七年级生物下册 9_1《血液》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9_1《血液》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1节 血液
课节名称(教学单元)
第九章 第1节血液
完成教学内容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区别动脉血、静脉血、动脉和静脉。
能力目标:
1、对比加入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的血液。
情感目标:
1、培养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2、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动脉血、静脉血、动脉和静脉。
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课件演示等。
教学过程设计(语言描述说明、课件演示、讨论活动)
第九章 第1节血液
《一》、回顾与复习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管的组成?
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二》、导入
消化系统消化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气,都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我们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着血液。
《五》板书设计
第九章 第1节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胞 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二、血型和输血
1、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2、输血应以同型输血为原则。
三、血管
1、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特点:
四、区别动脉、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
作业
1、当堂笔记;
2、课件上的练习题。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9.1《血液》教案设计实录及教学反思(2课时)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9.1《血液》教案设计实录及教学反思(2课时)

1.知识:(1)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功能;(4)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5)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2.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对科学研究的意义的理解,树立辩证的科学观。

(2)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材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强,但也存在个性差异。

通过不同问题的创设与学习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便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现和学习他人长处。

2.资源分析: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学生可在学生阅览室里查阅报刊杂志,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通过分小组,促使同学们自己分配任务,学会资料的汇集和取舍。

3.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多数属于经验型知识,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并非探究,本节课的设计试图在传统教学方式和探究学习方式中找到整合点,尝试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新课程的理念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整合探究理念更有实际意义。

如探究血液的鲜亮与什么因素有关,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比的关系,还有血型的不同与输血原则的关系等。

4.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2)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思路的训练。

5.教学难点: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每年度体检的化验单,分发到各小组。

学生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了解血常规化验的检测内容。

师:平时化验主要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字,但血液的成分不仅仅是这些。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9.1血液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9.1血液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血液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三:教学过程导言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

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板书:流动的组织——血液。

师:大屏幕展示一张血液化验单,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问题:1.观察血液的组成2.血液中量筒有几种颜色,可以分成几种成分,以及各部分所占比例?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

(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图片,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

生: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生: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9.1血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在你们的眼中,血液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对血液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非常好,大家已经对血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学习血液的奥秘,了解它的组成、功能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3.学生采访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观察了血涂片,了解了血液凝固和止血的过程,还学习了输血的原则和意义。通过这些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血液健康。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血液的实验方案。
3.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三)学习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1.教师演示血液凝固和止血的实验。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血液凝固和止血的原理。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四关知识。
2.教师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意义,强调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血液相关现象,如伤口出血、输血等,引发学生对血液的好奇心。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血液相关的现象,比如不小心受伤出血,或者在医院看到输血的场景。那么,你们知道血液究竟有什么作用吗?它又是如何帮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对血液的已有认知和疑问。
3.了解我国无偿献血的政策,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同学们,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血液的相关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血涂片的技能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生物学素养。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血液》教学设计(第2课时)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血液》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1节血液(第2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

2.尝试通过血细胞的功能解释与血液有关的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

(二)教学难点尝试通过血细胞的功能解释与血液有关的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回顾血液的组成呈现:血液分层图片。

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观看图片,回忆血液的组成。

课时引入呈现:血液化验报告单。

讲述: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学习分析了这张报告单中存在的不正常指标,那么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健康存在着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第1节血液]观看血液化验报告单,思考。

为新课做好准备。

血液的功能探究:红细胞的功能呈现:红细胞立体图片。

设疑:1.红细胞寿命只有120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为什么会维持一定的数量呢?呈现:不同颜色的血液图片。

设疑:2.为什么人的血液有些是暗红的,有些是鲜红的?3.为什么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比生活在平原的人多?呈现:贫血患者图片。

设疑:4.贫血是因为人体中缺少什么?有什么危害?师生小结红细胞的功能。

讲述:骨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补充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血液为鲜红的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时,血液为暗红的静脉血。

贫血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低,贫血会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板书:)观察图片。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观察图片。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观察图片。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与教师一起小结红细胞的功能。

探究白细胞的功能呈现:病人抽血化验的情景图片。

设疑:1.重感冒发烧时,医生为什么会让病人抽血化验,这是为了检测血液的哪一种指标呢?观察图片。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七年级生物下册 9.1 血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9.1 血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1节血液一、教学目标:1、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

2、观察、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4、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5、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教学难点:血型三、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四、课时安排新课引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从食物中获得营养要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就要通过血液来运输。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章第一节血液。

下来,同学们先用5分钟时间来阅读。

板书:第1节血液教师:我们这章书的内容是介绍人体八大系统中的血液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如果把血管比作公路的话,血管里的血液就像公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

血液里运输的物质状况,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我们平时生病到医院验血,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化验单里说明了什么问题,因此我们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板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要求学生观察血液组成的演示图,后教师提问学生进行总结)板书:1、血浆: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血细胞:A、红细胞(血红蛋白):携带氧。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血小板:止血、凝血。

教师强调:1、演示实验中,血液分层中各成分所在位置。

2、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3、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

教师: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如果一个要输血,必先确定这个人的血型,才能选取合适的血液。

那么,输血有什么原则,下来我们学习血量、输血和血型。

板书:(二)血量、输血和血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体血量、血型和输血的原则)教师强调:1、人类血型。

2、输血原则。

板书:(三)大力提倡无偿献血使学生明白适当的献血不但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

总结:1、血液的组成。

2、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3、人类血型与输血原则。

习题训练:1、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A、水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D、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2、下列不属于血细胞的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地医生对大量失血的伤员进行输血,结果有些伤员得救,有些伤员却在输血后很快死亡。

9.1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性及功能。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能识别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并了解它们在血液中的比例。
3.了解血液的类型,知道ABO血型和Rh血型,理解输血的原则和重要性。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血液捐献和志愿服务的认知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的分类及输血原则。
2.难点: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的操作技巧,对血细胞类型的识别和功能的理解。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与血液相关的图片,如血型标识、献血场景等,让学生对血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我会简要介绍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血液的组成:详细讲解血液的四大成分——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型等概念。
b)结合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c)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血液相关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血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9.1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思考: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有哪些主要成分?
2.提问:血液的功能是什么?各种血细胞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3.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血液型别有哪些?它们在输血中有什么重要性?
4.引导学生探讨:血液粘度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如何降低血液粘度?
5.提出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血液疾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回顾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是什么颜色的吗?它由哪些成分组成?”引发学生的思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4.引入本节课的主题:“9.1血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流动过程和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血液的活力和功能,以及血液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针对血液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血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5.全面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血液知识,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型别、粘度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1节血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1节血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1节血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 Nhomakorabea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1节,主要围绕血液这一主题展开。教材从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血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血液的基本认识,理解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输血、血型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后续学习人体的其他生理功能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在知识层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本节血液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血液作为生物课程中的新知识点,学生在血液的组成、功能及血型等概念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上仍有待提高。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人体生理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血液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 (9)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 (9)

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 (9)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的基础上,学习血量、输血和血型这三个紧密关联的咨询题,并结合课本向学生作有关义务献血的宣传。

血量的不稳固,会阻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失血过多,就需要输血;而输血就要涉及到血型的咨询题。

教材介绍了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并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血型签定〞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得什么缘故〝输血一样应以输同型血〞为原那么。

关于献血的咨询题,让学生明白少量献血对献血者的健康无害,但对大量失血的人却十分重要,献血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也反映出公民投票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差不多概念1、输血: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

2、血型:血型是以人体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抗体而定型的。

3、献血:确实是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输给需要补充血液的病人,以挽救他们的生命。

4、无偿献血:确实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能够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要任何酬劳。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把握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操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

三、课前预备:a) 模拟〝血型签定〞的活动的有关试剂b) 四本无偿献血证c) 红十字会印制的〝捐血、救人、献真情〞的宣传画报34份d)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e) 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明白得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明白得血型五、教学流程:课题的引入:展现多媒体课件中一份«有关献血知识的调查咨询卷»,了解学生对义务献血认知程度。

活动1:将收集到的四本无偿献血证分发给四个小组的同学,请他们认真观看献血证上的信息:咨询题1:依照献血证上的记录,每次献血量是多少毫升?150ml 200ml 300 ml 400 ml咨询题2:献血者的血型是什么?O型教师介绍ABO血型系统知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九章《第1节 血液》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九章《第1节 血液》课程教学设计

血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罗丹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一、背景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是帮助学生形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章节。

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掌握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是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的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血液,并且对血液有一些直观认知,但并不清楚血液的组成成分,也不能准确说出各成分的功能。

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两个观察实验,认识血液的组成及红细胞的功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要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下,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这一重要概念。

本节课构建的重要概念是“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涉及1条次位概念以及支撑这条次位概念理解的事实性知识,具体如下:A.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A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A2.红细胞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如图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帮助理解本节课中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血液”(第一课时)概念图(1)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

(2)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说出红细胞的形态。

(3)说出红细胞的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病情并给出治疗建议。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及红细胞的功能。

(2)教学难点:红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五、设计思路本节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

首先,运用学生对血液的日常观察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接着,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涂片,从而让学生直观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大小。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再运用实验手段验证假设,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9.1血液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9.1血液 教案设计

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②说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2.能力目标:①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②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红细胞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与功能三、教学难点:血液的功能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提问: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由此引出: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也有许多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地运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启发谈话:医生在诊断某些疾病的时候,常常对病人的血液进行化验。

图片展示血液分析报告单,提出问题:这个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指标,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一、观察血液的组成。

(1)图片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血液的组成(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二、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有什么功能?(1)图片展示血浆的组成及功能。

(2)活动:观察血细胞1、图片展示方法步骤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2、图片展示显微镜中看到的血细胞3、讨论:a.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什么细胞有关?b.红细胞与白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数目上有什么不同?(3)认识红细胞a.图片展示红细胞,描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b.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寿命及更新。

c.图片展示血管中的红细胞及血细胞的产生部位。

d.图片展示血红蛋白的特点,解释人体中氧含量高的部位和氧含量低的部位,总结血红蛋白的功能,辨认动脉血和静脉血。

知识拓展:①煤气中毒及预防②思考:红细胞的形态对完成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意义?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体现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你能再举例吗?e.贫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1节 血液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1节 血液教案 北师大版

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节血液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5.了解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收集几份血常规化验单;学生: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四、教学手段:讲述、分组讨论、分组实验五、教学工具:实验用具、挂图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节血液资料分析:观察书上血液分层的现象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引言]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吗?课前我让同学们把所关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搜寻一些相关的资料,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资料分析]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讲述]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提出问题、展开联想根据课前准备,自由发言,提出有关血液方面的问题,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互相补充仔细观察血液各部分的颜色和各部分的比例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理解RBC、WB C、HB、PLT的意思并关注各项的测定值从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来分析,师生共同小结血液的成分资料分析小结一、血浆1.主要成分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2.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分为三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特点:
四、区别动脉、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
作业
1、当堂笔记;
2、课件上的练习题。
2、静脉:管腔大、弹性小、血液速度慢、有瓣膜。将血液从身体送入心脏(分支流向主干)
3、毛细血管: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利于血液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四》本章内容小结:
在人体中,血液具有运输的功能,它可以携带氧、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又能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血液在全身血管中不停地循环,维持人体各个部分细胞的正常生活。
三、相关知识链接
1、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数量过少。
2、血友病:是一组缺乏凝血因子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
3、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疾病。
四、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1、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液速度快。从心脏送到身体各处(主干流向分支)
第1节血液
课节名称(教学单元)
第九章第1节血液
完成教学内容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区别动脉血、静脉血、动脉和静脉。
能力目标:
1、对比加入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的血液。
情感目标:
1、培养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五》板书设计
第九章第1节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二、血型和输血
1、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2、输血应以同型输血为原则。
三、血管
2、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动脉血、静脉血、动脉和静脉。
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课件演示等。
教学过程设计(语言描述说明、课件演示、讨论活动)
第章第1节血液
《一》、回顾与复习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管的组成?
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二》、导入
消化系统消化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气,都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我们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着血液。
认识血液的成分和血管的特点。
《三》、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二、血型和输血
1、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2、输血一般应以同型输血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