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东北流人文献 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
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东北流民文化是清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流民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清代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现象,一批批东北百姓流离失所,他们在流动中不仅带来了自己的习俗文化,更有很多的文人墨客。
因此,对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进行研究,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流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状况,探寻其文化特点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同时,可以从流民诗作中发现一些具有价值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东北流民文化的概述(2)清代东北流人诗社的形成、发展和特点(3)清代东北流民诗作的特色和价值(4)清代东北流民诗作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2. 研究方法(1)收集大量相关史料,进行文献分析和整理。
(2)采用社会史、文化史等方法,对东北流民文化及清代东北流人诗社进行分析和研究。
(3)从文学角度对清代东北流民诗作进行分析和鉴赏。
四、研究预期结果与创新点1. 研究预期结果(1)全面梳理东北流民文化及其历史渊源。
(2)深入分析清代东北流人诗社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3)深入研究清代东北流民诗作的特色和价值,发现其中的文化符号。
(4)探讨东北流民文化及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2. 研究创新点(1)对东北流民文化及清代东北流人诗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深入分析流民诗作中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难点和可行性1. 研究难点(1)史料的获取和整理较为困难,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获得足够的史料。
(2)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民诗作文化特点较为复杂,研究难度较大。
(3)研究对象分散、跨度较大,数据量大,加之相关研究较少,会面临诸多困难。
从清代东北流人诗看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
说 的是 流人 戴 遵 先脱 掉 身 上 的 衣服 , 去换 取 粟
文 人骚 客 , 自己 惊 险 艰 辛 的 遭 遇 、 慕 哀 怨 的感 将 思
情、 新鲜奇特的见闻付诸于笔墨 , 托之于诗歌。从诗 句 中一 个个 小 小 的字 跟 , 们 能够 认 识 到 东 北 大地 我 “ 山非 山兮水 非 水 ”2的荒 凉 恐 怖 , 可 以体 会 到 流 【 也
门开 千里雪 , 爨起 一窗 烟 。
鲁 迅先生 说 : 人 总是 要 有 点 精神 的。 “ ”虽 然 流 人们 生活在如 此苦 难 的环 境 下 , 是他 们 没 有 放 弃 但
野鹿来 相值 , 闲禽 坐不还 。 北 风 吹正力 , 亦是羲 皇前 。 E 羲皇, 即伏羲 氏 , 说 中古 时代 部 落 的酋 长 ; 传 羲
大 雨连绵 , 下个 不停 , 流人们 的住处被 大雨 淹没
然他们“ 臣憔悴, 孤 尤甚韩吏部之潮 阳夕迁 ” 但在 , 这里 , 他们寄情诗酒 , 互相慰藉 , 以解忧愁 ; 他们聊借 “ 窖之余生 用 续东 林 之 胜 事 ” 通过 “ 东 西 南 北 雪 , 尽 之冰魂 , 洒古往 今来 之热血 ” 来寻 求精 神寄托 。 史料 记载 他 们 的集 会 有 两 次 , 一 次 函 可 “ 第 首 倡为诗 , 和者僧三人 , 道二人 , 士十六人 , 堡中寄和及 后至者八人, 合二公子 , 共得诗三十二章” ; ¨ 第二 次 是 函可 的生 日, 料 没 有详 细 记 载 。虽 然 诗社 的 史 正 式集会 只有两次 , 以这两 次集会 为契机 , 但 诗社 成 员 私下来往 唱和更 加 频 繁 , 出 门大 雪 欲何 之 , 仆 “ 憧
从清代东北流人诗看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
从清代东北流人诗看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贾小壮【摘要】清代东北流人诗中有很多反映东北流人社会生活的句子,通过对这些诗句的阐释、分析,勾画出清代东北流人社会生活的全景,认为清代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是苦中带甜的,他们有极其困乏的物质生活和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两部分构成了清代东北流人社会生活的全部.【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2)001【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清代;东北;流人诗;社会生活【作者】贾小壮【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流人,李兴盛先生认为,是由于以惩罚、实边戍边或掳掠财富为指导思想的统治者认为有罪而被强制迁徙边远之地的一种客籍居民,它是清代东北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的到来给蛮荒的东北大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高超的技艺、缤纷的习俗,促使这个“城内草深饥虎啸,百花如锦亦销魂”[1]的荒凉绝境变成了“春花万象初”[1]的盎然之所。
在看到东北流人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能够体会到他们艰辛的物质生活以及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因为他们留下了自己的诗篇——流人诗。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诗歌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这些不幸的文人骚客,将自己惊险艰辛的遭遇、思慕哀怨的感情、新鲜奇特的见闻付诸于笔墨,托之于诗歌。
从诗句中一个个小小的字眼,我们能够认识到东北大地“山非山兮水非水”[2]的荒凉恐怖,也可以体会到流人们“生非生兮死非死”[2]的苦难生涯,更能领略到他们“兄酬弟唱”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
社会物质生活,就是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需求,它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大方面的内容。
由于流人诗中关于“行”方面的描写寥寥无几,所以本部分主要从衣、食、住三方面加以论述。
东北气候恶劣,冬长夏短,清初的东北更是这样,尤其是冬季,寒冷干燥,冰风刺骨,以致“气息着鬓皆积雪,唾沫脱口即成冰”[1],“雪花三月大如掌”[1]更是东北冬季景象的一个真实写照;同时,东北社会经济落后,大部分人以渔猎为生,刀耕火种,基本上处于原始经济阶段,因此流人方登峄这样描述“背负儿,手挽弓,骑马上山打飞虫”[1],吴兆骞有“石砮种人鱼作衣”[1],方观承到东北探友,归来则有“边天春事近为农,野烧荒荒二月风。
清代黑龙江地域文化中的流人诗词
清代黑龙江地域文化中的流人诗词作者:李兴盛来源:《北方文学》2011年第05期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大批流人,他们被流放或贬逐到边疆后,写出了大量诗词。
其中有许多诗词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既是流人文化的一种载体,又是当地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谈到地域文化,就涉及到一些相关问题。
首先,什么是地域?地者,大地、地面也;域者,境界、范围也。
大地与地面本无边际与固定范围,但与“域”结合成地域,即相对地有了一定的范围与界限。
可见地域是指有一定范围与界限的地面而言,也可称为地区。
其次,什么是地域文化?从结构上看,地域文化是地域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既与地域密不可分,又与文化息息相关,可见它是产生于一定地域或反映一定地域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
另外,由于文化的创建者是人,而任何一个地域的居民成分都是由固有的土著民族人士及外来的客籍民族人士构成的,因此地域文化的创建者也是这两种人士。
基于此,地域文化就是由一个地域土著民族与客籍民族人士共同创建的或产生于该地域或反映该地域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
流人文化中的诗词前文谈到过地域文化的创建者,既有生于当地的土著民族人士,又有后来陆续迁徙过来的客籍民族人士。
考我国的客籍人士分四類,即流民、流人、移民与其他類四种。
其中,流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客籍人士,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充实、发展起到过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中的流人是由于统治阶级认为有罪而被强制迁徙之人。
他们到边疆后,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创建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综合体的流人文化。
这种文化开辟了边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边疆地域文化研究的许多空白,是边疆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边疆是少数民族的故乡,少数民族文化相对落后于同一时期的中原文化,甚至有的民族连本民族的文字都没有,这样,其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民族风俗及口头文学与歌舞等非物质文化,而以文字书写的学术及文学著作等物质文化十分缺乏,但流人中的大量知识分子在边疆所创作或撰写的各种著述正填补了这种空白,从而使流人文化成为边疆地域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流人史研究的又一硕果——《清实录东北流人史料摘抄(外一种)》问世
东北流人史研究的又一硕果——《清实录东北流人史料摘抄
(外一种)》问世
董丹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1页(P160)
【作者】董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清代东北流人诗看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 [J], 贾小壮
2.整理东北流人文献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编辑工作概述 [J], 刘英楠
3.冷雾寒烟冰雪地艰难创业话流人——《东北流人史》自序 [J], 李兴盛
4.流人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东北流人史》 [J], 龚江红
5.清前期(1644—1760)东北地区流人研究 [J], 丁喜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满腹诗书漫古今”
“满腹诗书漫古今”作者:张亮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4期摘要:《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一书选择性地收录了历代东北地区流人典型的诗词代表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传递了流人们的真情实感,记录了流放地的社会风情、历史民俗等内容,是后人考证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东北;流人诗词;流人文化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4.038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做好地域文化信息的挖掘与服务的首要前提便是要了解和掌握本地的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地域文化内容,于是收集整理特色地域文化资源便成了笔者的一大爱好。
在对本地报纸《铁岭日报》中有关地方文化资源整理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关于“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关报道,这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
为了深入了解“流人”这一主题,笔者查阅了相关专题文献,除了阅读本地学者的理论文章、学术专著外,还有幸读到了李兴盛老师的《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一书,使笔者对铁岭、尚阳堡乃至东北地区的流人史、流人文化的形成发展、流人的思想情感、流放地的自然社会风貌等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 东北流人及《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成书起因概述流刑,是我国古代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始于秦朝时期,完善于隋唐时期,沿用至清朝时期。
在2000余年的流放史中,大多数的时候都依据“北人南流、南人北流”的流放惯例,流人们被迫迁移至北方的苦寒之地或是南方的烟瘴之地。
东北地处边塞,荆棘丛生,虎狼为伴,气候严寒,一度成为近代著名的流放地。
仅在清朝时期,便有大批流人来到这里,当时学者为杨宾《柳边纪略》作序时曾云:“数十年士庶徙兹士者,殆不可数计。
”①充分道出了清朝时期东北地区的流人已经多到无法计算。
“安知柴水上,戍客似鱼鳞”②,被流放至铁岭的流人郝浴在这首《至日雪》中形象地描写出辽北流人众多、比肩接踵的盛况。
在人数庞大的流放群体中,既有朝廷大员,如宋朝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明朝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等人;又有众多才子名士,如被誉为东北大佬的左懋泰、江南名士吴兆骞等人。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
黑龙江电大在线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1、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的三种文明形态的特征。
答:(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渔猎文明。
第一,对大自然无限敬重的生存理念。
第二,坚韧进取的性格与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
第三,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
(二)顺从"长生天"理念的游牧文明。
第一,关注草原的周而复始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第二,坚韧、顽强,尚武好战,武牧结合。
第三,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强烈的依赖性。
第四,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三)以人为本的农耕文明。
第一,敬天但以人为本。
第二,安土重迁,男耕女织。
第三,随遇而安顽强生存,知足常乐。
2、“萨满”的职能。
答:萨满的职能,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
他们通过跳神仪式来祭神、桂病、祈福。
为了博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萨满更加注重观察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试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生命形态的秘密,并以获取这些秘密和神力为终生追求和实践的内容。
因而产生叫阳明上的萨满渐向叫的思想意。
第二,为族群主持重大祭祀活动。
在其中传承与生活生产相关的知识与技艺,带领人们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争取和谐相处的权利,战胜灾难与疾病,用高歌狂舞、锵锵锣鼓, 振奋人们的精神。
第三,主持民族成员的重大人生礼仪,如生育、婚礼、寿礼、葬礼等。
第四,培养新萨满,传承本氏族的祭乐、法器、神像、神谱、神服以及本氏族的族史。
每个民族萨满的传承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老萨满用神验的方式来选远,有的是族人推选,还有的是那些生过病而被萨满治好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当萨满。
3、简述流人文化。
答:"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精神与物质)的总和。
这种文化基汉民族中原文化与"流人"队伍中的其他民族文化、边疆固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
流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世界文化史当中,只是它一直被各时代的主流文化所包裹,因此,流人文化在人们的视野里基本是若隐若现。
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
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清代东北地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边疆地区,同时也是中日俄三方争夺的热点地域。
在清代东北的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内容:东北人口的来源与迁徙、东北群体社会的形成、东北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变迁。
首先,东北地区的人口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北方游牧民族的扩张、中原地区人口的自愿移民和强制迁徙。
在清代前期,满洲人及其部属入主东北,构成了东北地区的主要统治者。
此外,八旗贵族、通行汉人、蒙古人、朝鲜族等也相继迁入东北地区,形成了多元的民族社会。
其次,东北地区的群体社会形成是在中原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与游牧民族社会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清朝初年,满洲人主要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主要生活方式是以牧猎为主,与当地汉族农耕社会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随后,清朝实行的“关、舆”政策也促进了满洲人向边疆地区扩张,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社会和游牧社会的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八旗贵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军事占领和政策引导,逐渐形成了与当地农民社会交往的模式。
第三,东北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变迁在清代东北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清代初期,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多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兼营渔猎。
与此同时,牧民社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济体系。
到了中后期,随着东北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的兴起,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东北的农民逐渐向城市迁徙,参与工商业活动,农村经济也逐渐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东北的民族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东北地区,满洲人与汉族的关系一直以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存在。
同时,朝鲜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东北地区的存在也对东北的民族关系产生了影响。
这些民族的交往和融合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东北人口的来源与迁徙、东北群体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东北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变迁。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演变,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东北的历史和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综上所述,清代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中的长白山风物民俗
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中的长白山风物民俗作者:王胜楠孙洪斌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20期摘要:作为中国古代长白山文学最高成就的东北流人诗,以其独特的创作对象和独具特色的诗歌内容成为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象。
这些流人在诗歌中表现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生活风俗和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对研究长白山区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流人自然景观生活风俗英勇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25—02李兴盛在其《流人史、流人文化与旅游文化》一书中对“流人”这一概念进行了概括,同时他认为清朝建立初期,流人发放的最主要地区为东北、云贵和新疆,在这三个偏远地区中,东北地区发配得最多。
东北地区的流人诗人将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生活风俗和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作为创作题材,在诗歌中表现长白山区的民风民俗、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展现了长白山区特有的风物民俗。
一、清代东北流人诗对长白山区自然景观的描写长白山区独特的自然风景在东北流人诗人笔下独具特色,他们以其特有的身份,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身贬谪身世的感慨相融合,把苦难的生活当作人生的调味,以乐观态度在长白山这片土地上抒写着祖国的名山大川。
吴兆骞在其创作中描写混同江和长白山风景。
混同江为同江市区北四公里的三江口,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之后俗称为“混同江”,“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
”描写了自长白山奔流而下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同时以其流淌过的广阔土地展现了长白山地区所发生过的变革。
其《长白山》一诗则是真实地展示了长白山区最为壮丽奇美的景观。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这首诗中作者以极为精炼的语言描绘了长白山壮丽雄伟的风景,“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长白山雄东北,俯塞州,临沧海,立荒秋,上浮白雪,下泻二流,可以说是长白山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为雄伟的风景。
在诗人吴兆骞的诗歌中,长白山地区的景物又是极为险恶的,“千年冰雪晴还湿,万木云霾午未开”(《小窝稽》)。
清代黑龙江流人诗歌选讲
清代黑龙江流人诗歌选讲黑龙江流人诗歌,又称黑龙江诗歌,历史悠久,传承上古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经历,是我们进行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清代是黑龙江诗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诗歌成为清代黑龙江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反映。
乾隆年间,黑龙江诗歌兴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
例如,“锡林风”起源于清代黑龙江,是当时地方诗歌文化的代表。
其中,“锡林风”诗人宋特尔口耳相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抒情深沉,受到了众多诗人的拥戴和崇敬。
另外,贺士标也是清代黑龙江诗歌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了黑龙江边境生态与华夏文化的交融,具有浓郁的地方格调。
清代黑龙江诗歌的流传也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从形式上把古典诗歌的文学魅力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将黑龙江诗歌中的情感、感受和古典诗歌的文学性结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了清代黑龙江流派的独特文艺。
在古典诗歌文化的影响之下,清代黑龙江诗歌以《士标集》《锡林风》《特尔诗话》《宋特尔集》等为代表,大量的诗歌汇集其中,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黑龙江景色等元素,完美地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正是清代黑龙江诗歌文化的特征所在。
清代黑龙江诗歌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还把古典文学思想和表达方式做了朴实而深刻的反映。
其诗歌主题涉及家国忠烈、历史传奇、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等,都反映出清代黑龙江社会思想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清代黑龙江诗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当时传统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开放,也为之后的文化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清代黑龙江诗歌文化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它的传承和发展,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每当我们在欣赏和研究清代黑龙江流人诗歌时,一定要有一种感恩之心,感谢这些清代诗人在诗中精心创造的美,也向历史致敬。
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内涵初探
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内涵初探作者:王小路刘博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3期【摘要】结合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具体内容,对其特有的内涵进行探讨分析。
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来看,清代东北流人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体现积极向上、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等良好精神和心态,对清代流人的生产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东北流人;文化内涵;中原文化;忍辱负重;自强不息近年来有关清代东北流人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相关的学术成果相继发表,这对加深人们对清代东北流人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影响。
但有关清代东北流人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不多,笔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准备对此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对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概念流人文化是清代东北流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对加深人们对清代东北流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了解,丰富学术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清代东北流人是指,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发配到东北的流放犯人。
从广义上,还包括清朝入关前招降的明朝官兵和掳掠的明朝百姓。
这些人在东北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也包含自身特有内涵,体现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二、清代东北流人文化的内涵(一)传播中原先进的传统文化1.撰写地方志书。
例如,被贬到盛京的陈梦雷,主持撰写了《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也是东北地区第一部通志体裁志书,对了解东北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2.建立文化社团。
例如,函可成立了冰天诗社,为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创建平台。
活跃了当地的学术氛围,对当地文化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3.传播儒家文化。
例如,被贬到铁岭的郝浴,修建了致知格物之堂,组织教学,传播儒家思想文化,对当地教育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铁岭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在整个东北教育发展史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4.传播艺术知识。
例如,流放到铁岭的戴梓,曾经发明过连珠火炮,防制过冲天炮,在铁岭靠卖文章和书画作品为生,传播了文化艺术知识。
论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
第38卷第11期Vol.38 No.11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19年11月Nov.2019论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于㊀为ꎬ陶㊀娥(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ꎬ吉林长春130032)[摘㊀要]由于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ꎬ清代东北流人在儒释道交融会通的传统思想文化作用下ꎬ创作了大量的家国情怀诗歌ꎬ抒发忠君爱国之情㊁思乡念亲之心ꎬ读之令人感慨唏嘘㊁思潮腾涌ꎮ[关键词]清代ꎻ东北流人ꎻ家国情怀诗ꎻ儒道思想[中图分类号]I206.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7602(2019)11-0011-04家国情怀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最本真㊁最深厚的文化情感ꎬ自古以来就不断地被历代文人书写㊁吟唱:既有李商隐 蜡炬成灰 的无私奉献ꎬ也有范仲淹 为民忧乐 的大任担当ꎬ更有文天祥 舍生取义 的忠诚执着ꎬ可谓家园繁华长相叹ꎬ梦落摇兮徒增悲ꎬ报国之志显本色ꎬ忧民思民心相印ꎮ清代东北流人在经历贬谪戍边㊁生活寒苦等一系列身心摧残之后ꎬ将抗击沙俄㊁保卫国家ꎬ思念故园㊁结交新友ꎬ东北山川景致㊁民族风俗等家国情怀赋以诗歌形式表达出来ꎬ成为东北地区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高峰ꎮ一㊁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的表现主题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主要集中在清代前期ꎮ在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ꎬ流放到东北的文士流人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ꎮ他们虽身处偏远荒芜之地ꎬ但始终不忘家国ꎬ把在东北地区所见所闻㊁所思所想诉诸笔端ꎬ诗歌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视角新颖㊁题材众多㊁思想深刻ꎮ(一)爱国情怀1.忠君忧民忠君爱国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不变的主题ꎬ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亦如此ꎮ这一主题在清初东北流人诗歌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函可为代表的明末清初 遗老流民 所作ꎮ他们忠于前朝之君ꎬ将亡国之恨与故土之思情默默藏在诗句之中ꎬ甚至隐隐表露对复兴故土无望的不甘ꎮ作为清代东北流人第一人ꎬ明末将领张春留下了气势磅礴的«不二歌»: 心在人之内ꎬ丹诚那可忘ꎮ天地惟得一ꎬ清宁终久长ꎮ王侯惟得一ꎬ首出孚万邦ꎮ 万一或得当ꎬ不愧文天祥ꎮ君父之所在ꎬ焚叩西南方ꎮ富贵不可淫ꎬ威武甘锯汤ꎮ既名丈夫子ꎬ柜肯沦三纲? 这些诗句表现出张春坚贞不二的品格和视死如归的气节ꎮ函可在«千山诗集»中亦有很多颂咏忠君爱国情怀的诗篇ꎮ如«遥哭美周»: 一身许国气无前ꎬ贡水波漫热血溅ꎮ菩萨道穷皈马革ꎬ孝廉船覆失龙泉ꎮ家余老母西方泪ꎬ梦绕孤僧北塞烟ꎮ节义文章浑泡影ꎬ莲须重结后生缘ꎮ 诗人借赞明末将领黎遂球在与清兵巷战中身死的事迹ꎬ表达自己忠于故国㊁誓与清政府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宁死不屈的信念ꎮ季开生«洗马桥三峡君»中也有 灵崖北下莽萧萧ꎬ旧是单于洗马桥ꎮ野槿帖山垂白叶ꎬ番河归海逆红潮 之辞ꎬ诗人从未后悔自己因以身报[收稿日期]2019-09-23[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 清代东北流人诗歌研究 (吉教科文合字 2016 第408号)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清代东北贬谪文人诗歌研究 (2016B246)ꎻ长春师范大学基金项目 清代东北贬谪文人诗歌研究 (2015第011号)ꎮ[作者简介]于为ꎬ女ꎬ副教授ꎬ博士ꎬ从事古代汉语㊁古代文化研究ꎻ陶娥ꎬ女ꎬ教授ꎬ从事现当代文学及民俗学研究ꎮ国而被清政府流放蛮荒之地ꎬ忍受极寒之苦ꎬ反而将思念故土之情刻入诗句之中ꎮ在抒发对故国热爱依恋的同时ꎬ东北流人文士还关注到无辜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ꎬ在清政府的压榨下举步维艰ꎮ他们在控诉清政府统治残忍黑暗的同时ꎬ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怜悯ꎮ如函可在«初至沈阳»中描述战争之后的荒凉景象: 开眼见城郭ꎬ人言是旧都ꎮ牛车仍杂沓ꎬ人屋半荒芜ꎮ幸有千家在ꎬ何妨一钵孤ꎮ但令舒杖屦ꎬ到此亦良图ꎮ另一类是被流放的清朝官员对清政府及清君主表述衷肠之作ꎮ如戴梓«七十自寿诗十首»之五: 一谪辽东三十年ꎬ痛深邱陇隔遥天ꎮ身存却是君恩厚ꎬ命舛非关世态偏ꎮ风截阵鸿还挺翮ꎬ霜摧丛菊尚舒妍ꎮ老夫此日犹能醉ꎬ自听余生不学仙ꎮ 诗人虽惨遭迫害ꎬ流放沈阳三十余年ꎬ但仍不忘君恩ꎬ不幸只因命运使然ꎮ再如陈志纪«塞外岁暮枕上作»: 普天皆王土ꎬ万里犹比邻ꎮ狂言不加诛ꎬ蒙恩为戍民ꎮ 丁澎«东冈»其四: 疏拙违明主ꎬ胼胝愧老农ꎮ 诗人们都因有违皇恩遭流放而深深感到自责ꎮ清朝被贬官员也同样关注民生疾苦ꎬ吴兆骞的«冰井曲»«咏邻妪»等作品感慨东北劳动妇女的凄惨境况ꎮ如«冰井曲»: 可怜少妇争朝汲ꎬ锦靴顾步愁无力ꎮ乍照青蛾玉镜寒ꎬ欲凭素手晶阑湿ꎮ日日摧群幽怨多ꎬ严阴不散碧嵯峨ꎮ辘轳宛转霜丝绠ꎬ泣向寒泉奈若何?2.爱国守疆清代东北流人流放戍边ꎬ生活清苦ꎬ但东北辽阔的土地㊁边疆豪迈的生活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疆土的热爱之情和保卫之心ꎮ沙俄侵略之时ꎬ流放东北的吴兆骞等人的诗作在这方面的情感流露尤为突出ꎮ如 旌旆晓迷鸦岭色ꎬ风涛春走雁沙声 年年候烽火ꎬ愁唱破羌歌 描绘了驻军与边民严阵以待ꎬ随时准备为国而战的万丈豪情ꎻ 持檄遥领五国东ꎬ挥鞭直历千山外 火照铁衣分万幕ꎬ霜寒金标遍孤城 再现了将士们出征的雄壮场面ꎻ 可怜豪气在ꎬ长啸学从军 朔漠自来争战地ꎬ欲将书剑一立功 则是吴兆骞意欲投身军旅㊁奋勇杀敌的爱国宣言ꎮ同是流放宁古塔的张贲也在其诗歌中表达了捷报传来的喜悦之情和爱国之情: 渡海惊锋火ꎬ殊形怪老枪ꎮ双瞳鹰眼碧ꎬ乱发贫丝黄ꎮ五月飞寒雪ꎬ三更拂剑霜ꎮ军威奸劲敌ꎬ贺捷报长扬ꎮ(二)怀乡情结1.眷怀故园流离在外ꎬ家乡是流人心中永驻的美好ꎬ常被他们倾注于书以明志的诗歌之中ꎮ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中存在大量怀乡之作ꎬ如吴兆骞在«感怀诗八首呈家大人»中发出 异乡节物愁中度ꎬ旧国烟花梦里回 的慨叹ꎮ其在«闻有家信遂成»亦道: 故国经年别ꎬ乡书万里情ꎮ 柳永伤离别ꎬ冷落清秋节ꎮ经年一别ꎬ物是人非ꎮ陈之遴在«一剪梅 偶成»中有 何时黄菊映归舟ꎬ扬子江头ꎬ西子湖头 之辞ꎬ被流放的苦痛和思盼归乡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ꎮ陈之遴的妻子是大家闺秀徐灿ꎬ在极其凄苦的流放生活中内心受尽煎熬折磨ꎬ只能靠回忆过去来填补空虚寂寥ꎬ更加细腻地表现女诗人的思乡之情ꎮ«梦游湖上»诗云: 起无情绪傍帘栊ꎬ潋滟湖光绕梦中ꎮ画舫笙歌娇日落ꎬ绮筵箫管咽回风ꎮ堤摇柳叶争眉翠ꎬ溪泛桃花映颊红ꎮ惆怅六桥风景在ꎬ萋萋芳草碧烟笼ꎮ 诗人通过描写潋滟湖光倒影下的美景ꎬ追忆在杭州的那段幸福日子ꎮ«秋夜感怀»中 点点灯花照玉樽ꎬ戍楼传箭报初昏ꎮ鸿声几度催归梦ꎬ菊老燕台酒半温 秋夜 灯火 鸿雁 残梦 菊花 煮酒 等众多意象交织出一幅魂梦思归之景ꎮ而函可以明末遗民身份入清ꎬ又以满清流人身份终老ꎬ因此他对故土的怀念并不局限于生养自己的岭南家乡ꎬ更将途经的金陵等地也当作可望而不可即的家乡ꎮ函可曾于崇祯十七年(1644)即明朝灭亡之年途经金陵ꎬ留有«甲申岁除寓居南安»等诗作ꎬ缘此诗人将对家乡的思念移情于让他疼彻心扉㊁记忆犹新之地ꎮ如«怀白下»: 欲寄音书道路长ꎬ霜风惊梦思茫茫ꎮ惠州此日真天上ꎬ却望江南是故乡ꎮ 归乡之路遥遥无期ꎬ而岭南与江浙一带更为相似ꎮ函可因此对金陵一带充满思念ꎬ这种思念在«千山诗集»中的«怀江南»«怀曹溪»«怀顾家楼»等诗中皆有描写ꎮ2.系恋新居清代东北流人虽然饱受被遣的冤屈㊁思乡的愁苦ꎬ但面对东北辽阔的土地㊁淳朴的民风㊁地方官的礼遇ꎬ逐渐融入东北边疆生活ꎬ将东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ꎬ写了很多描绘东北风土民情㊁歌颂东北人民的诗篇ꎮ如李呈祥在«茅屋»其六中言道: 常时开口叹ꎬ冲弱共吾真ꎻ土床凭炽热ꎬ睿墉上泥新ꎻ竟若桃源中ꎬ安居万物春ꎮ把被贬地区比作世外桃源ꎬ这里的人和蔼友善ꎬ小孩子也非常可爱ꎮ这样的情感在«除日»中也有所表现: 万丈寒冰皎绝尘ꎬ雪中松柏用精神ꎮ残躯那得闲无事ꎬ自写春联送四邻ꎮ 因«南山集»案受牵连流放东北的方登峄也留下了记录边疆风情的诗歌«霜迟乐»: 毳帐牛车十日路ꎬ驱向称重易茶布ꎮ和合煮骨布裁衣ꎬ卒岁不忧寒与饥ꎮ人人尽乐霜迟好ꎬ荞麦沙田收更早ꎮ但愿年年不出兵ꎬ光饼都作农夫老ꎮ 还有展现东北狩猎场面的«妇猎词»: 背负儿ꎬ手挽弓ꎬ骑马上山打飞虫ꎮ飞虫落手揕其胸ꎬ掏血饮儿儿口红ꎮ儿翁割草牛车卸ꎬ归来同饱毡庐下ꎮ 吴兆骞的«混同江»更是把自然景观和满族风俗融于一体: 混同江水白山来ꎬ千里奔流昼夜雷ꎮ襟带北庭穿碛下ꎬ动摇东极蹴天回ꎮ部余石砮雄风在ꎬ地是金源霸业开ꎮ欲问头鱼高宴处ꎬ萧条遗堞暮潮哀ꎮ(三)思亲情感1.驰念亲朋对于背井离乡的东北流人而言ꎬ远在故乡的亲朋故旧成为他们萦绕笔端的思恋ꎮ函可«和掌邦弟二首»其一: 袈裟一搭是吾忧ꎬ万井风烟况未收ꎮ早是无家心已断ꎬ忽闻有弟泪重流ꎮ洞庭波泛孤鸿影ꎬ华表霜寒老鹤愁ꎮ两地月明遥共望ꎬ何时还照合江楼ꎮ 虽身在东北ꎬ但思弟泪流ꎬ只能举头遥念ꎮ方拱乾«儿育儿膏至»: 是亦名团聚ꎬ何如离别愁ꎮ周详劳圣泽ꎬ踪迹岂人谋ꎮ勿问稻梁计ꎬ聊纡道路忧ꎮ夜阑休秉灶ꎬ留梦守江楼ꎮ 诗人盼望与家人团聚ꎬ又恐前途未卜ꎬ感情真挚而细腻ꎮ每逢佳节ꎬ更是触景生情ꎬ倍加思亲ꎮ如徐灿«十五夜»: 九逵灯烂漫ꎬ五夜月团圆ꎮ只忆当时好ꎬ谁能几度看ꎮ嬉游经绣陌ꎬ吟眺倚雕栏ꎮ惟有春宵梦ꎬ重寻或不难 ꎬ描绘的就是元宵节夜晚ꎮ诗人回想起旧日与家人朋友的团圆和美ꎬ如今却只能凭栏眺望ꎬ独自悲伤ꎮ李呈祥在春节时分只能梦回故里ꎬ与家人团聚ꎬ 夜来梦渡关山去ꎬ已把安全报老亲 ꎮ2.感恩挚友相同的流放境遇ꎬ让流人更加惺惺相惜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ꎮ他们先后组建了 冰天诗社 七子之会 等诗社ꎬ往来酬唱ꎬ以文会友ꎬ留下了很多吟咏之辞ꎮ如«送吴汉槎之宁古»为同为科场案受牵连者的孙旸在流放前送别吴兆蓦的诗作: 昨日会葬黑山头ꎬ又听骊歌动戍楼ꎮ塞外不堪还出塞ꎬ愁中无乃更生愁ꎮ单车向渡松花远ꎬ毳账临风木叶秋ꎮ歧路送君无可赠ꎬ存亡双泪一时流ꎮ 当时流放在盛京的陈之遴与流戍宁古塔的吴兆赛也有诗作往来ꎬ如«冬日书怀同汉槎作»: 长空横断雁ꎬ故国杳双鱼ꎮ谁道颠连久ꎬ方今患难初ꎮ名污轻性命ꎬ身废怨诗书ꎮ他日重携手ꎬ应怜万死余ꎮ 丁澎和张缙彦两位流人故友之间也经常往来酬唱ꎬ如«送张坦公方伯出塞四首»其三: 老去悲长剑ꎬ胡为独远征?半生戎马换ꎬ片语玉关行ꎮ乱石冲云走ꎬ飞沙撼碛鸣ꎮ万方新雨露ꎬ吹不到边城ꎮ 倾述离苦ꎬ互相勉励ꎬ身在天涯ꎬ更感友情的珍贵ꎮ流人间的这种情同手足㊁患难扶持的情谊打破了民族间的隔阂ꎬ使汉族流人和被流放的满族显贵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ꎮ如方登峄«同讷拙庵出郊移芍药次韵»就是记录他与讷尔朴郊游的场景: 好友约锄三径雨ꎬ野香分载一车春 ꎬ 幽赏愿同词赋客ꎬ调高迟和谢卢给 ꎮ另外ꎬ流人们在与东北人民不断交往的过程中结成了深厚的情谊ꎬ季开生«尚阳堡纪事口号九首»其六中的 罢钓每投渔舍宿ꎬ携樽时傍土人倾 即再现了这种鱼水之情ꎮ二、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的思想溯源诗以言志ꎬ文以载道ꎮ诚然文学作品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ꎬ是自然情感的流露ꎬ但作者的人格心态又容易受到社会㊁政治㊁思想㊁文化等外部坏境的影响ꎮ对于由满族人统治的清政府来说ꎬ对汉族文人施行思想禁锢是非常必要的ꎬ文字狱的兴起㊁政治事件的爆发㊁流放刑法的袭用都使得大量汉族官僚文人被遣戍东北ꎮ而面对流放ꎬ汉族官僚文人有哀怨㊁有不甘㊁有痛苦㊁有惶惑ꎬ这时流人作家便动用其精神的内在驱动力 儒㊁道㊁佛互补㊁交融会通的传统文化思想对这些负面情绪进行调适㊁整合并外物化ꎬ从而形成了一首首情感真挚的诗歌ꎮ下面就对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歌中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分析ꎮ(一)儒家思想1. 大一统 的平天下思想在历代统治者的思想灌输下ꎬ 大一统 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ꎮ当外族侵略之时ꎬ无论是满族铁骑踏破明朝土地时函可发出的悲愤之歌ꎬ还是沙俄入侵中国东北时吴兆骞鸣响的爱国号角ꎬ都植根于儒家的 平天下 思想ꎮ2. 以天下为己任 的忧患意识孔子主张 邦有道则仕ꎬ邦无道则隐 ꎬ但 尽人事ꎬ知天命 这样的言论也表明他澄清天下的理念ꎮ随着天下一统局面的形成ꎬ 以天下为己任 逐渐成为儒学的主流价值观ꎮ即使身处凄寒苦痛之中的东北流人ꎬ也会对战后的百姓生发 廿载骷髅埋未了ꎬ万家妻子哭无声 的人文关怀ꎮ3.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君子处事应效法天道ꎬ奋发进取ꎬ刚强劲健ꎬ永不停息ꎮ作为谪戍东北的流人文士ꎬ自觉遵循儒家精神ꎬ表现出积极开朗㊁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ꎬ不怨天不尤人ꎬ忠君爱国ꎻ在思念故园的同时ꎬ并没有彻底消沉ꎬ而是与好友创建诗社ꎬ抒情言志ꎬ赞美东北塞外风光ꎻ与东北人民一道开疆拓土ꎬ建设东北ꎬ并与其结下深厚友谊ꎮ(二)道家思想1. 天人合一 的思想«老子»曰: 人法地ꎬ地法天ꎬ天法道ꎬ道法自然ꎮ 人的行为要遵从自然法则ꎬ人的精神亦要顺应自然ꎬ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ꎮ因此ꎬ东北流人往往寄情山水ꎬ将满腔的怀乡思亲情感移情于自然之景ꎬ或哀婉清凄ꎬ或细腻真挚ꎬ诉说自己的绵延情意ꎮ2. 自我超越 的精神道家崇尚 无为 无欲 不争 ꎬ力求 致虚极ꎬ守静笃 ꎮ道家的柔静之道能加强人的韧性和灵活性ꎬ因而成为传统知识分子战胜苦难㊁走出困境的重要精神力量ꎮ清代东北流人把愁思化作诗歌ꎬ将当事者转化为旁观者ꎬ从容地稀释了人生中的 凶 险 恶 苦 ꎬ将视线更多投注于家国忧患㊁民生疾苦ꎬ虽也思念家乡ꎬ感怀亲友ꎬ但仍可苦中作乐㊁结交新友㊁乐观豁达ꎮ(三)佛家思想佛教在传入中原地区之后ꎬ不断融会吸收儒㊁道等中国传统哲学㊁伦理和宗教观念ꎬ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盛行的宗教之一ꎬ上至王侯将相ꎬ下至平民百姓ꎬ信徒众多ꎮ正是由于佛教儒化㊁道化倾向明显ꎬ古代士人的思想㊁行事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ꎬ清代东北流人也不例外ꎮ诸法因缘生㊁诸法因缘灭的 缘起论 平衡了东北流人的悲怆心理ꎬ让他们对未来仍抱有希望ꎻ而 善有善报ꎬ恶有恶报 的因果论ꎬ又使得他们感恩㊁随缘ꎮ在佛家思想的融入下ꎬ东北流人 以天下为己任 等儒家入世思想才得以真正贯彻下去ꎬ淡于名利㊁心怀广阔的道家风范才得以真正实现ꎮ他们在人生低谷之时ꎬ仍能唱响家国情怀之诗篇ꎮ儒家思想使东北流人在流放之际仍不忘积极入世的人格心态ꎻ道家思想则让他们顺其自然ꎬ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ꎻ佛家思想平复流人心态ꎬ促使他们改善逆缘㊁培植好缘㊁广结善缘㊁随顺因缘ꎮ清代东北流人在儒㊁道㊁佛三家思想合力作用下创作了大量家国情怀诗篇ꎬ爱国怀乡㊁思亲结友ꎬ令人感慨唏嘘㊁思潮腾涌ꎮ[参考文献][1]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ꎬ2004.[2]张瑜.清初东北贬谪诗人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ꎬ2016.[3]康爽.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ꎬ2011.[4]于慧.清代嘉(庆)道(光)之际诗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ꎬ2007.[5]姜雪松.清初东北流人诗初探[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ꎬ2009.[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1999.[7]宁宗一.关注古代作家的心态研究[J].文学遗产ꎬ1997(5).[8]李春燕.东北文学史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ꎬ1998.。
清代流人与东北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清代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
在清代前中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民众主要以满族为主,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数量上并不占据 优势,其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亦以满族为主体。清代东北地区的部分满族因为没有跟随人关,接触到的 汉族文化有限,在很大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流放之人中不乏高官大吏、文人学者,他们以 笔记、方志等形式,真实地记录下东北地区的社会与日常生活,特别是满族的风俗习惯。
2018年l期 (总第66期)
满语研究
MANCHU STUDIES
№1.2018 (General№.66)
清代流人与东北区域文化的形成
高松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清代前中期,东北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与自然条件等原因保留了较为原生态的社会生活样貌。
流人群体作为清代东北地区的外来者,透过“他者”视角,较为全面地记录下当时的生活与风俗。同时也为该
在婚姻上,东北普遍盛行早婚。康熙时,宁古塔地区“结婚多在十岁内,过期则以为晚”。缔婚的过 程以黑龙江地区为例:男方选择门第相当的女子,先求年老者为媒去女方家中说亲,如果女方同意,男 方的母亲至女方家相看,并送给女子首饰、布帛等作为礼物。女方没意见后,男方的父亲便率领其子至 女方的姻戚家叩头,姻戚家也无意见,则率领其子侄共同到女家叩头,女家受而不辞,即表示定下这门 亲事,然后,男方给女家送去聘礼,备下茶酒等宴请宾客成亲。成亲时,女家的亲眷要准备首饰等物为 女子添箱,当作陪嫁。成亲后亦有回门的习俗。
清代前中期,东北地区作为“龙兴之地”受封禁政策的影响,鲜少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只有部分获 罪之人被流放至东北地区。流人作为外来者,对异地的差别有着最直接的感受,透过“他者”的视角更 易发现不曾被关注的特殊之处。同时,流人的到来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诸多影 响,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变迁,进而形成特点鲜明的东北区域 文化。本文即通过各类方志、笔记史料考察清代东北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流人在东北文化发展中的 作用及东北区域文化形成的过程。
清初东北流人及其文化贡献
的损失啊浴 但是袁就这些流人文士个人而言袁虽然他们身
处逆境袁文化人的本色总是要顽强的显现出来遥他 们当中不少人在流放前即才名素著袁被流放后袁在 困厄的环境中袁仍然搏命治学袁勤于写作袁留下了 珍贵的文化遗产遥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遥无 论他们多么艰难困厄袁生计维艰袁都能最后找到自 己情怀的寄托袁 都会在激扬的文字中找到自己安 身立命的所在遥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袁无论什么 情况下也不会放弃曰这也是他们安顿灵魂的地方袁 是他们的生命托寄之所遥 所以袁历代的流人文士袁 都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流 人文学冶袁成为东北文化的宝贵财富遥野流人文学是 辽宁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袁 也是明清时期中国特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遥作为一种文学文本袁它充溢深 沉的文化情怀袁又深蕴悲怆的审美意韵遥它成为辽 宁文学史上闪烁文化异彩的一页遥 冶也1页
东北流人在清代特别是清前期东北的开发过 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遥 流人中很多是来自中原和 江南地区袁不少人还是文化上层人士袁因而他们及 其子孙便与当地土著一起袁 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遥 章太炎先生在民国初年曾说到 因遭文字狱而世代流放东北的吕留良渊吕用晦冤家 066 族的贡献院野后裔多以塾师尧医药尧商贩为业遥 土人 称之曰老吕家袁虽为台隶袁求师者必于吕氏袁诸犯 官遣戍者袁必履其庭袁故土人不敢轻袁其后裔亦未 尝自屈也遥冶野齐齐哈尔人知书袁由吕用晦后裔谪戍 者开之遥冶说到安徽的方拱乾尧方孝标家族袁章太炎 说院野初袁开原尧铁岭以外皆胡地也袁无读书识字者遥 宁古塔人知书袁由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遥 冶
二
的流放地是沈阳尧尚阳堡和宁古塔等遥
一 八
清初留守东北的八旗兵驻防集中于盛京与周 年
围各城遥流人发遣东北后, 先被安置在具有管理罪
第 五
齐齐哈尔“流人文学”的梳理综述
齐齐哈尔“流人文学”的梳理综述明末清初的齐齐哈尔(卜魁)流人,不仅给齐齐哈尔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也为齐齐哈尔的文坛带来了一次繁荣。
齐齐哈尔流人文学,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深刻的反映了明末清初齐齐哈尔尔的生活状态、地理景观、人文状况,对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地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标签:齐齐哈尔;流人作家作品;梳理与研究明末到清初,流放到齐齐哈尔流人中,江南文化名人、学者、诗人、作家不乏其人。
据我们研究统计,流放至齐齐哈尔的文化流人约数十人,其文学创作覆盖诗歌、散文、戏剧等几大类别,可梳理的诗文近500余首(篇、卷、部)。
著述相当丰富,诗作尤为突出。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流传至今者却寥若晨星,许多诗作佚失、泯没了。
现存有完整诗集的流人不过十几位,到戌所探视流人者为1位,显然些文学作品只是流人文学中的冰山一角。
我们课题组按其流放齐齐哈尔的时间序列,我们将“流人文学”的作者和作品大抵梳理如下:大约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讷尔朴“以事戍齐齐哈尔”,他是齐齐哈尔接纳清朝流放人的第一位。
他性豪爽,善诗文。
“居穷发之地十三年,吟诵弗辍”。
“时策蹇卫曳短车,荷锄出郭,移野卉数种莳阶下”。
(《清稗类钞》)谪居期间,关心时事,不甘寂寞,吟诵诗篇,推究佛理,交友种花以自慰。
具有强烈的报国激情。
尤与方登峄、方式济、方观承祖孙三人交谊颇深,彼此唱和,互相砥砺。
其诗多直抒胸臆,真率感人。
讷尔朴在戍所凡十三年,大约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奉诏还京供职。
后来的文化流人将其诗作编辑成册,名曰《划沙集》,由流放到卜奎的桐城名儒方登峄作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南山集案方登峄被流放至齐齐哈尔。
方登峄,字凫宗,号屏垢,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
《南山集》案是康熙朝重大的文字狱,方登峄就是因此案被流放至卜魁(即卜奎,现齐齐哈尔)的文化流人之一。
他的边塞诗有对边塞壮丽的风光的记录;有对民风民俗描绘,如《葳瓠船》《卖鱼歌》等诗作;有对大自然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6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编辑出版
《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是“2011—2020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并得到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
该书自2015年开始选题策划、论证工作,至2017年最终出版,历时近三年。
该书作为《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的延续,不仅汇集了清代东北流人的珍稀诗文文献,还在此基础上做了认真的点校,纠正了不少记载讹误之处,考证出一些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本书由国内著名学者蒋寅、于景祥、徐桂秋主编,邀请全国清代文史及诗歌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是一部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和整理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
作为责编之一,我参与并见证了该书出版的全过程,也在这个过程中拓宽了视野,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收获良多。
流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时代,伴随着战争的产生、人口的掳掠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现象。
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斗争与阶级专政的产物,并伴随着流刑的产生、发展而愈趋于制度化。
清代东北流人数量众多。
当时学者王源为杨宾《柳边纪略》所作的序中就曾说:“数十年士庶徙兹土者,殆不可以数计。
”所涉地区也非常广泛,当时流人张缙彦在《域外集》中记载:“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
”而方拱乾在《绝域纪略》则说:“华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
”这些流人来源复杂,有官宦文人、三藩降卒、起义者及其家属和大量刑事犯。
其中,官宦名士们由于或曾身居显位,或以诗文名动天下,自然成为了流人中的明星。
有清一代,有案可稽的文人名士即有数百人之多。
杨宾在《伍敬玉五十寿序》中感慨道:“当是时,中土之名卿硕彥,至者接踵。
”(《晞发堂文集》卷三)清代东北流人中比较著名的有陈之遴、郝浴、陈梦雷、卫既齐、函可、季开生、丁澎、张缙彦、董国祥、左懋泰、戴国士、吴达、张天植、方拱乾、方孝标、方登峄、方式济、吴兆骞、英和、铁保、裕瑞、刘凤诰等人。
在这些流人之中,许多是有较高文化修养或某些专长的官吏,所以他们在流放地或者被聘用从事某些文化活动,或者自由从事某些文化教育职业,对东北边疆的文化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史学界称之为“流人文化”。
他们的到来,在实现垦边戍疆的同时,也客观地将中原先进文化带入东北地区。
这些流人通过发展经济、创办教育、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活动,带动了东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使东北由蛮荒社会进入近现代的文明社会。
因此我们很同意历史学者所说:“清朝入关后,影响东北的主要文化是流人文化。
”
与流人文化的重要性极不匹配的,是目前学界研究落后的现状以及相关文献整理的欠缺。
目前国内外可见的有关清代东北流人的文献多为个别单本文献,集中整理东北流人著作的只有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流人文库》,也仅仅收录了十几位东北流人的著作,且多为流传较广的易见之本,版本价值不大。
事实上,有关清代东北流人的文献相当丰富,除目前已整理出版的之外,还有众多文献没有被发现、整理,这些文献有的分藏在国内各图
整理东北流人文献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编辑工作概述
刘英楠
(辽海出版社辽宁沈阳110003)
【摘要】《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是辽海出版社以抢救稀缺文献,传播文化经典为出发点制作的又一全新力作。
以清代东北流人的诗文集为收录对象,以点校这一更精细化的整理方式出版,意在为研究者提供可资借鉴和信赖的研究资料,也为对流人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可供阅读和学习的引导性读物。
本文介绍了该书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以及编辑团队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秉持的初心、遇到的困难、最终的收获。
【关键词】流人;诗文;地域文化;编辑概述
【作者简介】刘英楠,辽海出版社编辑。
103
2019.6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编辑出版
书馆,或收藏于个人手中,有的流失海外,藏于各个国家的图书馆,阅读既不易,使用更不便,以至于显得非常零散。
甚至有些文献至今仍束之高阁,未被人使用。
已经整理过的流人文献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之处,一是关注点主要在流放于黑龙江地区之流人,对流放于辽、吉地区之流人关注不够,;二是只点校整理了著名流人的重要诗文文献,非著名流人及著名流人的其他诗文文献没有整理;三是整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底本不好,参校本不全,整理水平不高等。
有鉴于此,将清代东北流人诗文文献加以辑录,点校整理,汇为一编出版,为研究者提供较齐备和可信赖的研究资料,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社以抢救稀缺文献为己任,秉持着传承文化经典的初心,组织出版了《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系列图书,对清代东北流人文献进行搜集,以善本、珍本为主,将很多流失海外,藏于海外各国图书馆,国内学者鲜能一见的珍惜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后影印出版。
如现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东村集》、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钞本《恩福堂课艺》、现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清嘉庆十四年三槐堂刻本《清文指要》等,都是极具珍藏价值的稀缺版本。
《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辽宁省优秀图书奖等奖项。
在这样良好的势头下,为了进一步丰富整理方式,借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让更多的读者得以接触并了解流人文化,社领导多次邀请国内著名清史专家、学者进行项目研发,又经过社内多次选题论证,最终决定以点校整理的形式出版这套《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以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流人文化,为研究者提供可资借鉴和信赖的研究资料,也为对流人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可供阅读和学习的引导性读物。
本着这样的出版理念,《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从选题策划、确定作者、组织编写到最终出版,每一步都饱含着编辑团队传播地域文化,打造精品图书的出版理念,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体编校人员的心血与汗水。
自2015年项目启动以来,首先确定第一辑收录文献,拟定对八位清代东北流人的十部诗文集进行点校整理。
包括戴梓《耕烟草堂诗钞》、戴亨《庆芝堂诗集》、徐灿《拙政园诗集》《拙政园诗余》、杨宾《柳边纪略》《大瓢偶笔》、丁澎《扶荔词》、陈之遴《浮云集》、英和《植杖集》、张缙彦《依水园文集》。
每一种文献都选择最佳版本为底本,广泛参校别本及其他史籍,正讹补缺,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首尾完整、质量较高、可以信赖的最佳版本。
随后多方联系专家学者开展点校工作,本丛书的整理
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体例完善,整理方式科学,改必有据,暂不能解决的问题付之阙如,以待贤者。
由于书稿规模较大,所需资金庞大,出版社于2016年申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并成功获得资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极大帮助。
最后,在编校过程中,由于书稿文字量大、内容艰涩,工作难度极大,为了打造精品,保证书稿的顺利出版,我们编辑团队加班加点,团结一致,克服了重重困难。
一是由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差异,收录文献不论是体例还是字形用法都不尽相同,而为了使丛书以更严谨、规范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我们只能一遍一遍更改体例,精益求精。
二是因为本书为竖排繁体版式,在排版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规范字,特别是诸多含义不同写法亦不同的繁体字,例如“复”字的繁体有“復”“複”两种写法,表示“反复、再、又”等意义时,写作“復”,表示“夹衣、复杂”等意义时,写作“複”;又如“才”字,用作副词时,繁体写作“纔”,表示“才能”时,繁体仍写作“才”。
同样的情况还有“征—徵”“谷—榖”“后—後”“云—雲”“發—髪”“筑—築”,等等,不一而足。
这就需要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时刻保持专注,不断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掌握每个字的具体含义以及用法,准确无误地进行转换、修改。
三是作为点校本图书,标点、断句都需仔细斟酌,这在无形中又给编辑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量,我们校稿一次基本就需要两个月左右,全书编校完成共历时半年有余。
最终,《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于2017年12月顺利出版。
是书版本选择恰当,整理体例完善,校勘严谨,文字准确,是一部整理水平较高的古籍著作,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较大。
或许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永远也不会登上畅销书的排行版,甚者不会给编辑团队带来与付出汗水等价的经济效益,但对所有出版人来说,传承经典,打造精品,永远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初心。
该书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并被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辽宁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2017辽宁好书”称号。
我想,这是对所有为此书付出努力与关注的专家学者以及我们全体编校人员最好的嘉奖,也必将成为我们日后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最佳动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蒋寅,于景祥,徐桂秋.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7.
[2]蒋寅,于景祥.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第一辑)[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