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教案(第5章 金融机构体系)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知识分享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案
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 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 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 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 1、概念 信用货币是指流通领域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2、特征 (1)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 (2)基本保证是政府、银行的信誉。 (3)存在形式 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支票。 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 第三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3
存款货币。 5、 纸币进入流通,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第五节 货币的定义及其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Money)的定义: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层次(The Structure of Monetary) 1、概念:是指根据不同的货币定义和各种信用工具与流动资产不同程度的货币性对货币所作的层次分 析。 2、一般的层次划分 3、 层次划分的根据: 第一、货币的流动性的强弱。 第二、对货币供应量普遍采用多层次的货币存量计算法,以适应社会流通中信用工具多元化发展需要。 第三、 M 层次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各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及新型信用工具的应用等总体情况几经调整后 大致固定下来的。 中国的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供应量) 。 第二章 利息和利息率
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货币对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一、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关于“货币在经济中作用”的争论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第四节 货币制度
2
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的形成和内容 (一)什么是货币制度 前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称量货币 铸币;铸币权分散、铸币不断变质。 货币制度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建立。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与答案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概念:格雷欣法则。
答:格雷欣法则,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另外两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1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就可以了。
(23.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1谓双本位制,现象。
(21∶15,而金与银的市场比,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们就会将银币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
如果相反即银的价最(34答:(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信用活动中,只有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
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
目前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股份信用等。
(2)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主要形式有赊销和预付。
它既反映了买卖关系,又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在调节资金余缺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且受到规模的限制,因而其发展需要引导和规范。
(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无论在方向上,还是规模上都具有优势,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而成为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货币金融学教案
货币金融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货币金融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银行体系、银行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以及货币政策等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银行的运作机制、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及其职能,重点讲解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以及贷款业务,同时分析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银行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机制,理解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2. 培养学生掌握贷款业务的基本知识,了解支付结算系统的工作原理。
3. 使学生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目标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贷款业务、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
难点: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的数学推导、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商业银行的运营为例,让学生了解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业务。
2. 教材内容讲解:a.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讲解存款的来源、存款的运用以及存款的派生过程。
b. 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介绍贷款的种类、贷款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贷款的风险管理。
c. 支付结算系统:讲解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d. 货币政策:阐述货币政策的含义、目标、工具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存款创造过程、贷款业务和货币政策的理论知识。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货币政策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贷款业务、支付结算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机制。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要描述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答案: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包括存款的来源、存款的运用以及存款的派生。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案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金融体系及其在经济运行中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分析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中的货币金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教学目标1.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工具的特点。
3.分析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国际金融政策。
4.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中的货币金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教学内容1.货币与金融体系货币的定义和功能金融体系的组成和功能金融中介机构的角色和功能2.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的基本特点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点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评估4.信贷政策信贷政策的定义和目标信贷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信贷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评估5.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和现状汇率制度的选择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和运作机制四、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金融市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3.作业与考试: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组织定期的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程安排1.授课时间:共计16周,每周2学时。
2.授课顺序:按照教学内容逐章进行,每章2-3学时。
六、教学评估1.学生评估: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成绩的统计分析,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货币金融学》(作者:X,出版社:X)2.参考书目:《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作者:X,出版社:X)、《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作者:X,出版社:X)等。
《金融学》 教案大纲及习题解答(姜法芹 )
《金融学》教案大纲及习题解答第一章:金融学导论1.1 金融学的定义与意义金融学的概念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金融学的重要性1.2 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关系1.3 金融学的应用领域企业金融个人金融宏观金融第二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2.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的类型与特点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功能2.2 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定义与分类金融产品的特点与功能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的选择与运用2.3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金融市场的服务机构第三章: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3.1 供求关系与价格机制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的作用与影响市场均衡与市场失灵3.2 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金融市场的效率与有效性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金融市场的信息与信号传递3.3 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与效率第四章: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4.1 金融机构的概念与类型金融机构的定义与特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金融机构的职能与作用4.2 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体系的层次结构金融体系的监管与调控机制4.3 金融体系的功能与目标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金融体系的宏观调控目标金融体系的微观审慎监管目标第五章: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5.1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市场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2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目标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5.3 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性金融稳定性的概念与意义金融市场在金融稳定性维护中的作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策略与措施《金融学》教案大纲及习题解答第六章: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6.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与业务流程6.2 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创造与信贷扩张存款创造的概念与机制信贷扩张的过程与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信贷政策6.3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产品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服务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第七章:资本市场与证券交易7.1 资本市场的概念与类型资本市场的定义与特点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比较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作用7.2 证券交易与投资分析证券交易的基本流程投资分析的方法与工具投资者偏好与投资组合的选择7.3 资本市场的效率与有效性资本市场效率的定义与衡量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说资本市场效率与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第八章:金融衍生品市场8.1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与类型金融衍生品的定义与特点期货、期权和掉期的比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与作用8.2 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与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原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类型与风险管理策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监管与调控8.3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应用与影响金融衍生品在企业金融中的应用金融衍生品在个人理财中的应用金融衍生品市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第九章:国际金融与外汇市场9.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与特点国际资本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比较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影响9.2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与交易策略外汇市场的组织结构与交易机制外汇市场的汇率决定与变动外汇市场的交易策略与风险管理9.3 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与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第十章:金融监管与金融政策10.1 金融监管的概念与目标金融监管的定义与意义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金融监管的机构与体系10.2 金融政策的概念与工具金融政策的定义与类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比较金融政策的工具与传导机制10.3 金融政策的效应与评估金融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金融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金融政策的评估方法与指标《金融学》教案大纲及习题解答第十一章: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11.1 金融创新的定义与类型金融创新的含义与动力金融创新的产品与服务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监管11.2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金融科技的概念与特点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11.3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挑战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平衡策略第十二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2.1 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类型金融风险的概念与特征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比较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12.2 金融风险评估与度量金融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模型金融风险度量的指标与工具金融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12.3 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与工具金融风险管理的框架与程序金融风险规避、分散与转移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与挑战第十三章:企业金融与公司财务13.1 企业金融的概念与功能企业金融的定义与目标企业金融的资本结构与投资决策企业金融的融资与理财策略13.2 公司财务的理论与实践公司财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公司财务的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公司财务的资本预算与资本结构13.3 企业金融与公司财务的挑战与趋势企业金融与公司财务的国际化企业金融与公司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金融与公司财务的创新与发展第十四章:个人金融与理财规划14.1 个人金融的概念与内容个人金融的定义与意义个人资产与个人负债的管理个人金融产品的选择与运用14.2 理财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理财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步骤理财规划的工具与技术理财规划的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14.3 个人金融与理财规划的挑战与趋势个人金融市场的变化与趋势理财规划在个人金融中的应用个人金融与理财规划的创新与发展第十五章: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15.1 金融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金融伦理的定义与特点金融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重要性金融伦理的挑战与问题15.2 职业道德的标准与原则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要求职业道德的实践与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与教育15.3 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发展趋势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的改进与完善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与方法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金融学》教案大纲及习题解答,涵盖了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_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融衍生证券在中国的第一个试验
品是国债期货。“3.27”事件导致当 时中国最大的券商万国证券倒闭, 也宣告中国金融期货的首个品种以 失败告终。
第二节
远期交易
一、概念 1.远期交易(Forward Contracts) 即远期合约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 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照事先商定的价 格,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买卖一定数量的 某种资产的合约。
(4)交割期条款
商品期货合约对进行实物交割的月份作了
规定。刚开始商品期货交易时,你最先注 意到的是:每种商品有几个不同的合约, 每个合约标示着一定的月份。 例如2011年11月大豆合约与2012年5月大豆 合约
(5)最小变动价位条款
指期货交易时买卖双方报价所允许的最小
变动幅度,每次报价时价格的变动必须是 这个最小变动价位的整数倍. 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的最小 变动价位为1元/吨。也就是说,当你买卖 大豆期货时,不可能出现2188.5元/吨这样 的价格。
(2)质量和等级条款
商品期货合约规定了统一的、标准化的质
量等级,一般采用国家制定的商品质量等 级标准。 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的交割标 准采用国标(GB) 。
(3)交割地点条款
期货合约为期货交易的实物交割指定标准
化的、统一的实物商品的交割仓库,以保 证实物交割的正常进行。 例如大连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之一, 仓储业非常发达,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 的指定交割仓库都设在大连。
的理想工具。 这既会加大市场的风险,又会降低 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虚拟性
投资于金融衍生工具取得的收益并非来自于 相应的原生商品的增值,而是来自于原生商 品的价格变化;当原生商品是股票、债券等 虚拟资本时,相应的衍生工具则更具有双重 虚拟性。
货币银行学ppt第5章金融机构体系
西方主要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这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问题,如何估价,见解不一,应予关注。
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出现重组浪潮,收购、兼并活动频繁。结果表现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少数几家金融巨无霸垄断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保持和加强了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与地位。
01
当代西方银行购并浪潮
概念 银行合并(Merger)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依照法律规定和协议约定而组成一个银行的法律行为。
解放区的金融体系
主要由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组成
发行货币,建立独立自主的本币市场,平稳了解放区的物价
发放低利率贷款,支持了解放区经济发展
旧中国的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由中国人自己出资开办的第一家商业银行,成立于1897年,总行设在上海。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等途径实现。
国际金融机构的种类
全球性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增进国际贸易扩大和平衡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01
02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 有两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三者统称世界银行集团。主要向成员国提供长期优惠贷款。
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01
形成与发展 形成(源于经济的国际化)
02
发展
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
01
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先后建立起四家世界性国际金融机构。
02
从1957年到70年代,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东等地区先后建立起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辅导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辅导讲义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流通手段:(基本)或交易媒介,充当商品交易的中介或媒介。
价值储藏:(派生)交易媒介延伸而来,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派生)延期付款时,货币作为独立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
2.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金银各按其所含金属实际价值任意流通。
各国比价不同(由市场决定),导致该制度解体。
2.双本位制:金银两种本位币按法定比价流通,“劣币逐良币”。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相同的货币,实际价格(市价)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会逐渐退出流通。
3.跛行本位制: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可,金币银币兑换比价固定。
银币降为附属,向金本位制过渡。
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市场上不铸造流通金币,而由央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只有央行才能输入输出黄金。
满足一定数额后可兑换黄金,“富人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类似金块,银行券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
实际上是使本国货币依附在外国货币上。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切断纸币与黄金联系,强制流通,纸币本位制又称管理本位制。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大纲无要求。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三种利率决定理论,见习题册。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1.现代银行业诞生标志:1694年英国成立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现代银行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创造信用,提供金融服务。
2.金融机构体系构成1)中央银行:即货币当局,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金融体系中主导地位。
我国的央行:成立于1948年12月的中国人民银行。
美联储: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2)存款型银行金融机构1.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并提供支付清算服务,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钱币金融学》讲课题目第二章信誉与信誉工具课次第2次讲课方式讲解课时安排第2教课周,共2课时教课目标、要求(分掌握、熟习、认识三个层次):1.认识信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2.掌握借贷信誉的产生及特色;3.掌握现代各样信誉形式及其特色,应用范围;4.掌握各样信誉工具的特色;5.正确理解现代信誉与经济的关系,要点掌握现代信誉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教课要点及难点提示:1.掌握商业信誉、银行信誉、国家书用、花费信誉的主要内容2.信誉工具的特色以及商业单据、债券、股票的主要内容3.信誉对经济的影响教课主要内容:教法提示:第一节信誉的产生和发展多媒体教课一、信誉的产生图示教课(一)定义事例教课信誉 (credit ),原义包含相信、名誉、恪守誓言或实践成约。
在经济学上信誉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色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特别形式。
表现为商品买卖中的缓期支付与钱币的借贷行为。
(二)信誉的特色1. 信誉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其条件有二:一是偿还本金,二是要支付利息。
2.信誉是价值运动的特别形式。
价值是在没有放弃全部权的状况下,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进行一方面的转移。
信誉是附属于商品经济的范围,它的产生同商品、钱币,特别是钱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亲密相联。
三、信誉的发展(一)前资本主义信誉——高利贷信誉高利贷是指经过贷放钱币或实物而获得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高利贷资本拥有益息率高、非生产性和守旧性的特色。
(二)资本主义信誉——借贷资本1.定义:借贷资本是钱币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钱币资本。
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2.借贷资本产生于家产资本循环周转中暂时的钱币资本闲置和暂时增补资本的需要。
①在家产资本循环周转中必定出现一部分暂时闲置的钱币资本,其全部者需要经过贷放以求增殖。
(固定资本周转中、流动资本周转中、节余价值使用前)②在生产过程中也必定出现暂时增补资本的需要。
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5.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衍 生工具以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于原生工具的变动情况。
1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疋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 书。(期票是债务人的一种承诺)
2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 命令书。汇票是债权人的一种命令,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转让流通。
商业汇票的流通转让方式:
作为支付手段,经背书后支付转让。
通过贴现转让,从而取得货币资金。
(3)互换协议
互换是一种交易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以后交换支付的合约,主要有货币互
换和利率互换。
第四节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信用对生产的影响
1.通过提供货币资本,帮助企业完成资本转移,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从 而保持社会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金。
3.信用促进了股份制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规模扩大。
三、信用的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 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高利贷资本具有利息率高、非生产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信用一一借贷资本
1.定义: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 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二、信用对消费的影响
1.调剂消费调剂豕庭余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推迟消费一一可以推迟购买力,平衡消费品供求。(供不应求时)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章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
(一)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规定货币币材——首要步骤
选用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国家对币材的选择要受客观经济条件发展的制约。
2.确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2.货币职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3.什么是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5.不兑现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教法提示:
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
因此,在货币金融学中,研究和考查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运行规律是贯穿本学科的一根主线。
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工具,集中讨论在不断变动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般规律的学科。
其中,揭示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演绎货币与真实经济之间关系是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为信用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银行券成为银行发出的代替金银币流通的可随时兑现的信用货币。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
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政府纸币或称原始意义上的货币,它是指与银行券同时流通的,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
特征:国家信用为基础,强制流通,不可兑现
(五)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2.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1.解释下列概念:格雷欣法则。
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另外两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1)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充当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测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
人们用货币测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如同人们用秤来度量重量、用尺子来测量距离一样。
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职能。
又称交易媒介职能,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是指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
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3.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1)“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双本位制下产生的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的现象。
所谓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
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了固定的兑换比率,由于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明了货币的排他性特征。
4.解释下列概念: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答:(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信用活动中,只有有价物使用权的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
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
目前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股份信用等。
(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2024版货币金融学课件PPT蒋先玲对外经贸大学
通过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政策调整实现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 等。
通货紧缩
物价普遍下跌,货币购买力上升,原因包括需求减弱、供给过剩等。
影响与治理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政 策措施进行治理。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 低等特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
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货币市场的功能
为短期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交易平台,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短期融资需 求,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利率的种类与计算方式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简单利率、复利
3
利率的作用
调节资金供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节宏观经 济运行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利率的决定因素
01
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物价变动幅度、国际经济环境
利率的影响因素
02
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国际因素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03
投资、消费、储蓄、汇率等方面
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 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再贴现政策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 获得资金的成本和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 供应量。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利率渠道
通过调控市场利率,影响 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 进而调节总需求。
货币金融学_蒋先玲版___货币与货币制
四、教学目的
一方面,了解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 基本知识,对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 经济运行的相互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金融活 动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
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 生运用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金融问 题、进而解决现实矛盾的能力。
货币的变化
纸质 货币载体 电子质
实体货币 虚拟货币
电子货币将是货币未来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
大大缩短了信用货 币结算的时间
加速了资金的周转
大大减少了现 金和支票等信 用货币的使用
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
能力拓展
小王和小张在争论货币的内涵。小 王说货币不再是一般等价物,我们今天 用银行卡结算,它不具备价值和使用价 值。小张说货币的形态也在与时俱进, 但不管形态如何演变,起一般等价物的 作用是不变的。针对二人的争论,你的 观点是怎样的?
❖ 参考杂志: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结构图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的含义 货币的产生 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
货币的本质
价值标准
币
流通媒介
与 货 币 制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值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内容及构成
币材和货单位 本位币和辅币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扩大的价值形式
➢ 此时,还未分离出一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仍 处于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
➢ 物物交换无法解决交换者对商品的特殊需要问题。只要交 易双方需要对方产品的时间、地点、数量上不同,商品交 换就遇到了困难,价值就难以实现。
货币金融学教学课件作者蒋先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 .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不同?答:(1)货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它的含义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
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
因此,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那么一个物体怎样才能被称为货币呢?一般而言,物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充当货币:① 价值稳定性。
任何物体要充当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相对稳定的。
历史上曾经以牛、羊等牲畜作为货币来使用,由于其价值不稳定,必然在后来失去了充当货币的资格。
② 普遍接受性。
货币可用做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延期支付手段等,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为人们普遍接受,这正是货币的典型特征。
③ 可分割性。
随着商品交换规模的发展,要求充当货币的物体必须是均质、易于分割成标准化的等份,以实现不同规模的商品交换。
④ 易于辨认与携带。
商品交换范围的拓展和商品经济的复杂性使得货币的流动性和防伪性日渐重要;那些笨重、易仿制的货币材料将逐步让位于轻便易携、易辨真伪的材料。
⑤ 供给富有弹性。
一种优良的货币,其货币材料的供应必须富有弹性,以随时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增减的需要。
金银货币之所以先后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就是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2 )货币与通货的区别。
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以外,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
( 3 )货币与财富的区别。
2017人大金融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
2017人大金融考研蒋先玲《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其构成1.金融市场分类:按工具期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按工具性质:股权市场,债权市场。
按交割时间:期货市场,现货市场。
按融通范围: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2.金融市场功能1)聚集和分配资金,实现资金从储蓄向投资转化。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定价机制能自动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3)经济信息功能,金融形势的晴雨表。
4)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提供充足流动性。
5)经济调节功能,是宏观调节的平台,金融调控的基础。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融资方式优点缺点直接融资1.有助于筹集长期资金。
2.双方置于市场机制之下,资源配置合理。
3.加速资本积累。
1.进入门槛高。
2.信息披露要求。
3.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1.信息优势,减少信息成本与合约成本。
2.规模效应,分散风险。
3.期限转化优势,借短贷长。
4.流动性高,风险低。
5.保密性强。
1.过多依赖金融机构,割断供需双方。
2.监管及控制比较严格保守。
3.资金使用受限制。
4.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市场1)供给方: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中央银行。
2)需求方:政府,企业,商业银行。
3)构成部分:1.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
我国1996年1月。
2.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
3.国库券市场:国库券是政府为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矛盾发行的短期债券。
4.大型可转让定期存单:商行或储行发行的可流通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
5.回购协议市场:卖方承诺数日后将债券如数买回,本质是质押贷款协议5.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交易市场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公司或政府将新发行的证券销售给最初购买者的市场。
无形,一次性买卖,强制性信息披露,分为包销,代销,助销。
又可以分为公募(公开发行),私募(非公开发行)。
2)二级市场:证券流通市场,对于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提供流动性。
组织形式:证券交易所(场内),柜台交易市场(场外)。
2024版货币金融学教案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
金融学蒋先玲版•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均衡•利率与汇率决定机制目录•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起源货币形式演变数字货币的兴起030201货币起源与发展货币职能与作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标准。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实现商品和劳务的流通。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可以贮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履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制度演变及类型货币制度演变货币制度类型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信用货币概念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特点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概述及分类金融市场定义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是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和办理各种票据及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金融市场分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金融市场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等。
金融机构体系与职能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定义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金融机构职能金融创新与监管金融创新定义金融创新内容金融监管定义金融监管目标全球化趋势科技化趋势绿色金融趋势普惠金融趋势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需求理论及影响因素货币需求理论影响因素货币供给机制与调控手段货币供给机制调控手段货币均衡实现条件及政策含义实现条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等,即Ms=Md。
政策含义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分析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影响及治理措施利率与汇率决定机制利率水平决定因素及变动规律货币供求关系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国际利率水平央行货币政策汇率制度选择与调整方式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选择汇率调整方式利率汇率联动效应分析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货币金融学的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货币供给与需求、利率、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金融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货币金融学概述2. 货币供给与需求3. 利率4. 金融市场5. 货币政策6. 国际货币体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讨论法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货币金融学概述2. 第二周:货币供给与需求3. 第三周:利率4. 第四周:金融市场5. 第五周:货币政策6. 第六周:国际货币体系7. 第七周:复习与总结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资料3. 教材教案范文:一、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货币供给与需求、利率、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金融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货币金融学概述1.1 货币金融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货币金融学的发展历程1.3 货币金融学在金融学科中的地位2. 货币供给与需求2.1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2.2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2.3 货币供求关系与利率3. 利率3.1 利率的概念和种类3.2 利率决定因素3.3 利率与金融资产价格4. 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概述4.2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4.3 金融市场功能与作用5. 货币政策5.1 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5.2 货币政策工具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6. 国际货币体系6.1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6.2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形式6.3 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与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货币金融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体 系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及改革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
民银行,魔兽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
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2、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模式的时期是
1953 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社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性。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 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
1、商业银行的类型 1)职能分工型银行:法律限定各商业银行各有专司,主要经营短期工 商信贷业务。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 2)综合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各种存贷款,证券业 务。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外部组织形式(共有五种类型:单一银行 制;分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跨国联合制) 1)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银行制。 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的独立商业银行经营,不设分支机构。美 国为代表。 单一制银行的优点: (1)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能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 地区服务, (3)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大,经营较灵活, (4)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 单一制银行的缺点: (1)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商品交换范围的
货币金融学教案(第 5 章 金融机构体系)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精品文档
授课题目 (教学章)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
课次
第5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第 5 教学周,共 2 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及其性质与职能; 2、了解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 得规模效益; (3)分行制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分行制的缺点: (1)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 (2)银行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3)银行持股公司制
系。
1)改革贯彻的原则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2)1994 年,在北京,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
第二节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 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它的目标是追求 利润最大化。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自有资金、独立 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 2、商业银行与一般的企业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经营的对象和内容 有特殊性;对社会的影响大;对整个社会负责。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业务经营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
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
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
成立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1)1979.2,中国农业银行(脱离人行):农村金融业务;
2)1979.3 中国银行(脱离人行):外汇业务;
3)1979,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基本建设投资贷款,一般
教法提示:
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
中央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地位特殊,对全国金融活动
银
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
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机
构
精品文档
存款货币银行——又成为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普通银行,
是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金 融
各种专业银
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
机 构
4、熟悉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及其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
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职能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一、金融机构的职能 1、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 余的单位迅速向资金缺乏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一职能的实现 借助于两种方式: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2、金融机构体系还承担为社会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 中央银行提供了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了存款货币。 3、各国金融当局作为金融体系的最高监管机构发挥稳定金融体系保障金 融体系安全有效运行的功能。 1)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现在是银监会);2)证券监管——证监会; 3)保险监管——保监会。 二、金融机构体系 1、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是由众 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 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不断扩大存在矛盾。同时,在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大量应用的条 件下,其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2)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发展状况波动 的影响,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3)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分行制 (1)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 支机构,总行一般设在各大中心城市,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 挥。起源于英国的股份制银行。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均采用分行制。我国也是这种制度。 (2)按照总行的职能不同,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 (3)分行制的优缺点 分行制的优点: (1)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 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 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银行业务;
4)1984.1,中国工商银行(脱离人行):接管人民银行全部的工商信贷
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
建立。
第二阶段(1994 年——)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