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十一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pdf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一、规划概要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一)发展基础1、中药材资源现状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
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
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
是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
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
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
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
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
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
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2)沙河乡灵芝种植基地,全乡灵芝种植面积达500多亩。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必要的。
首先,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明确发展目标。
中药材产业的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现代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与生产基地、科研与创新基地、质量检测与认证基地等。
第二,中药材种植应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方法存在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促进科技创新,并支持中药材种植者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第三,中药材加工和生产环节需要得到重视。
目前,中药材加工和生产环节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加工工艺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并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和管理模式。
第四,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的追溯和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第五,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中药材的研究工作,提高中药材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第六,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注重中药材的国际推广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药材的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推广中药材的国际标准,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应该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质量安全等环节的管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注重科研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为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农计[2007]191号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农计〔2007〕191号)各市、县(市、区)农委,委属有关单位:现将《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落实。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二○○七年八月七日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安徽农业奋力崛起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种植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加快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的转变,全面提升种植业的现代化水平,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种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十五”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十五”期间,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的新发展,全省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省粮食生产在经历灾减下滑后,短时间内又实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
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743万吨,年增产500万吨,增幅居全国第2位。
2005年粮食总产达到2605.3万吨,较“九五”期末增产5.4%。
棉花、油料、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全省棉花、油料、茶叶年均总产分别达到34.4万吨、276.7万吨和5.2万吨,分别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4%、24.4%和10.5%;年均亩产分别达到57公斤、132.5公斤和31公斤,分别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3.5%、11.7%和12.5%。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在中药材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组织、人事部门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考核评价乡镇、部门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主要指标。
将干部职工的工资、职称、待遇与发展中药材产业业绩挂钩。
制定《中药材产业计划任务验收与考核奖励办法》,在7月中旬对中药材产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12月份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追究其责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6.08.01•【文号】国中医药发[2006]42号•【施行日期】2006.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现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是中医药行业“十一五”期间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医药行业要按照《规划》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附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六年八月一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
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
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为确保“十一五”时期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2010年》、《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党发〔2002〕13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一、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将中药产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目标,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保障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优先发展原材料基地、民族制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突出重点和特色,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优质名牌,提高中药现代化产业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全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生产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产业规模化的进程;加强法律、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凸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带动作用,使我省中药产业规模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
1 产业规模:到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4 0—160亿元,年均递增22%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力争达到30—50万亩,全省通过GAP认证的品种达到5—8个,重点培育10—15个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2 产业集群: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中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制药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将医药工业园建成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中药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全省中药产业集群的区域构架。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
小组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药管理
【发文字号】宣政办秘[2016]202号
【发布部门】宣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8.17
【实施日期】2016.08.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宣政办秘〔2016〕2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1 / 1。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最新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一、加强中药材产业的规划
1.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体系,清晰的确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规划内容的落实情况。
2.研究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行业的特点和趋势,明确中药材生产和加工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制定中药材行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3.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完善中药材的采集、贮存及转化加工的流程,保护其质量,降低中药材的成本,提高中药材的价值,改善中药材产业的产品结构。
二、加强中药材产业的法律监管
1.健全中药材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推行有关中药材行业管理的法规,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以维护市场的规范秩序。
2.加强中药材产业的环境保护,制定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强化中药材的原材料环境资料的采集和评价库,为企业的产品环境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3.按照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鉴定检测体系,严格实施药典检测,加强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严格监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10)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郭静(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安徽宣城242000)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愈加关注,中药材发展也愈加得到重视。
宣城市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安徽省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通过这些年不断的创新发展,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宣城市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该文介绍了宣城市中药材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发展现状;对策;宣城市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10-0026-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康方面愈加关注,中药材发展也愈加得到重视,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有利于优化宣城市种植业结构,还能促进医疗、养生、保健等相关产业发展,开拓中药材旅游、养老、文化等相关服务,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宣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宣城市地处皖南腹地,境内多丘陵,土壤肥沃。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大、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合野生动、植物生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安徽省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已初步向基地标准、品种多元、产品优质化方向发展,成为宣城市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667hm2,产量2万t 以上,产值约6亿元。
宣州区、泾县、宁国市、绩溪县、旌德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均在1333.33hm2以上。
1.1中药材生产情况目前,全市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20余种。
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有黄精(1733hm2)、菊花(1067hm2)、前胡(1200hm2)、太子参(733hm2)、覆盆子(1133hm2),其次是宣木瓜、灵芝、白芨、元胡、贝母、百合、黄蜀葵、丹皮、莲子、银杏、吴茱萸、杜仲、厚朴、枣皮、白术、金荞麦、玉竹、三叶青、三叶通木、芍药、重楼等。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十三五”竹产业发展规划等三项发展规划的通知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十三五”竹产业发展规划等三项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05.28
•【字号】宣政办秘〔2017〕111号
•【施行日期】2017.05.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十三五”竹产业发
展规划等三项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宣城市“十三五”竹产业发展规划》《宣城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宣城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宣城市“十三五”竹产业发展规划》
2.《宣城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3.《宣城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2017年5月28日。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1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
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某某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某某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
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
据相关调查,截止2014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
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结构调整,产业发展。
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某某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
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
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帮您找文章](20年~2021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医药强省、中医药现代化和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 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回顾“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握机遇,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中医药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依法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十五”期间,国家和省先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我市制定了《市中医药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中医药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
同时,市卫生部门通过开展中医药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非法行医,整顿中医医疗市场秩序等,促进了中医药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不断深化中医改革,增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十五”期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中医医疗机构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改善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一是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和社会后勤化改革,调动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增加业务服务项目,完善专科业务设置,加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力度,促使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实行药品器械集中采购招标、门诊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等,努力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
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
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要点
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4月编制指导:殷君伯(安徽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董磊(宣城市发改委主任)李曙光(宣城市发改委副主任)编制人员:闪辉(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香(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周毅(宣城市发改委地区科科长)徐振宇(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娄径(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目录宣城市地处皖江城市带的东部,为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是我省东向发展的重点地区,在我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全市包括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宁国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
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区位、交通、产业基础、配套条件较好的市县,优化产业分工布局,探索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通过科学承接,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带动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规划范围为全市五县一市一区,规划期为2009—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一、背景及意义通过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外溢性。
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趋优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协作。
长三角地区目前面临着土地、人力、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制约,产业结构亟须升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经济腹地的支撑。
在宣城市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区,共建区域经济板块,有利于毗邻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有效地解决产业同构和内耗问题,进一步提升原创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是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为大规模产业转移提供先行经验。
宣城市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中部地区东向发展的“门户”,长三角地区西进的“桥头堡”,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极具潜力的产业基础,依托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设立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既是安徽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示范区建设,为中西部地区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提供先行经验。
宣城市“十一五”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6-2010年)
宣城市“十一五”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绿色食品发展,适应苏浙沪等销区市场的需求,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宣政办[2004]5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一)、主要成就至今为止,我市已有105个品种分别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认证,占全省认证总数的近1/6,位居全省前茅。
其中有39家企业、56个农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认证面积29085.2公顷,产量30713.5吨、1100万只(禽蛋)、1.8万头(生猪);23家企业、42个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环境监控面积31287公顷,认证产量69248吨;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企业6家、7个产品,认证面积近500公顷;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34家,认证面积突破3万公顷,其中茶叶6113公顷,水产品22333公顷。
(二)、存在问题一是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力度不够。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禁限用农药管理不严,替代农药推广滞后,产地环境被污染等原因,一些农产品药残及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农产品深加工业滞后,一些企业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建立起标准化生产加工制度和现代化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业少,安全生产、质量监管和品牌培育难度大。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农民对农残控制、安全农药的使用、用药安全间隔期不能很好地掌握,给优质农产品基地实施无害化操作增添了难度。
受财政限制,我市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工作基础薄弱。
另外,企业发展规模小,总量和数量低,发展基础薄弱,各县市区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财政给予奖励措施不等,这些都是影响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一)、有利条件1、资源潜力巨大。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传统药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部门之一、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可度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中药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产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一、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1.加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鼓励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中药材的绿色生产和有机种植。
3.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建立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模式,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并确保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二、中药材市场开拓规划1.鼓励中药材的国际化推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中药材的出口市场。
2.加强中药材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扩大中药材在国内市场的应用范围,鼓励中药材与西药的结合,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和追求健康的愿望。
三、中药材产业链升级规划1.鼓励中药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链的升级和增值。
2.加强中药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促进中药材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3.加强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开拓中药材的新用途和新市场。
1.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财税优惠,鼓励中药材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推动中药材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中药材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建设。
3.促进中药材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中药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人才培养规划1.加强中药材相关专业的培养,提高中药材的人才供给。
2.鼓励中药材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3.推动中药药材相关人才的流动和共享,促进中药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六、政策支持规划1.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和融资渠道。
3.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打造名牌产品 宣城市的名优、地道药材如宣木瓜、宁前胡、香茶菜、太子 参以及中成药风湿骨痛胶囊、颈舒颗粒产品等,在国内外市场都 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宣城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要采取注 册商标,申报中药材、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申报中成药保护品种、 GAP 认证以及地理标志等方式,形成自已的产品品牌,并精心打 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 力。 (五)建立中药材专业协会 成立行业协会,培育药材专业经济组织,在品种选定、良种 繁育与供应、产品加工与销售、科技指导、信息沟通、市场营销 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充分发挥其联接龙头企业、市场和农户的 纽带作用。发挥协会在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提供中药材市 场信息,预测市场行情,指导中药材种植。 四、保障措施
1
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宁国千方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 了 《 共 建 中 药 材 规 范 化 种 植 (GAP)基 地 合 作 协 议 》, 宁 国 莹辉实业公司被确立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由其牵 头成立的天目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宣告成立。
中药材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中药材的市场需 求变化大,药农承受的风险大;中药材种植盲目性大,药农承受 风险的能力低。二是中药生产企业小,市场覆盖率不高。中成药 生产企业规模不大,对中药材种植拉动作用有限,缺少在国内知 名的品牌。三是投入不足,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四是我市地产药材保护和研究不够。
2
新增 2-3 个中药材加工企业,保健食品加工企业 2-3 家,现有中 药饮片生产加工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将全市中药材加工率由现在 不足 10%提高到 30%。中成药生产企业开发出 3-4 个三类新药, 并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服务体系 按 GAP 要求,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包括菌种培育),实施良种 工程,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地道药材,积极 采用高新技术,加强名优地道药材品种的选育与改良,特别是加 强对无公害中药材品种的培育。 (二)建设重点品种的基地 生产基地建设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国家已颁布实施 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其核心内容就是规范种植 过程,保证药材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与此相配套,国家正 逐步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制度。为此,我市要 紧紧抓住地道药材如宁前胡、宣木瓜、太子参等重点品种生产历 史久远、质量优良、产量较大、知名度高、市场畅销等优势,按 照“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 化服务”的要求,采取以规模种植为主,分散种植为辅,建立中 药材生产基地,加强对中药材的培育,结合中药材生产现状,因 地制宜,将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向优势区域相对集中,实行连片种 植,形成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药材种植区和种植 带。抓紧建立与国内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产销联系,把 GAP 中 药材生产基地变成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三)抓龙头企业,促规模、上水平 宣城市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门类比较齐全,种植基地有宁国
中药材
宣城市“十一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我市地处皖南腹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中药 材资源十分丰富。全市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品质好,具有广 阔的开发前景。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中药材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到 2005 年全市中药材种 植面积 8.3 万亩,年产值 1.1 亿元,一些独特的地产中药材如太 子参、宣木瓜、宁前胡等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机遇和潜力,其 中太子参种植面积 2.4 万亩,宣木瓜种植面积 1 万亩,宁前胡种 植 5500 亩。 伴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的扩大,中药材的加工生产有了 长足发展,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2 家,中成药生产企业 5 家, 中药材(植物)提取企业 5 家及大规模生产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3 家,2005 年实现工业产值 2.5 亿。中成药品种数量增加,安徽 精方药业的风湿骨痛胶囊、双花颗粒、颈舒颗粒,安徽先求药业 的乌贝颗粒,抗骨质增生颗粒,安徽高山药业的安康欣胶囊、香 药胃安胶囊,安徽八宝五胆药业的八宝五胆药墨均已形成规模化 生产,百草工贸公司中药提取物大量出口创汇,安徽黄山云乐灵 芝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破壁灵芝饱子粉被安徽省认定为“2004 年 安徽名牌农产品”。对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各种中药材合作组织均发挥积极作用。安徽宁国千方中药发展有 限公司与安徽中医学院共同实施的“宁前胡仿野生繁育及规范化 种植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鉴定,绩 溪 县 徽 山 中 药
3
千方中药发展公司宁前胡、白术基地,鑫泉生态有限公司太子参 基地,宣城可人宣木瓜种植基地以及建设中的绩溪中药材基地 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有宣城神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宁国中药 发展有限公司;植物提取及中成药生产企业 7 家。中药产业化发 展可以这些企业为基础,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促其做大做强, 通过 3—5 年时间,在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 中药材销售领域培育出 3—5 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 用。通过市场信息、技术和管理,以利益为纽带,实行公司+基 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小型生产经营企业(户)有效连接 起来,形成联合体,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从粗放、分散 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