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新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_苏教版-学习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_苏教版-学习文档

《江南春》、《春日偶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古诗二首》,这二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如何将这两首古诗连成一个整体对照起来学习?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体现新课程对学习方式的要求?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一、谈“春”,导诗。

师: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生:《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生:《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评点: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中架起桥梁,唤起学生对春天的遐想,而且为后的说春、议春、颂春做好了情感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杜牧写的《江南春》;一首是程灏写的《春日偶成》。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二、说“春”,学诗。

生:自由轻声读这两首诗。

(反复读上几遍后)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自读,老师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诗了,能不能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生:个个跃跃欲试地。

(指3——4名学生)读这两首古诗,教师穿插其中适时给予评价。

师:大家都能熟练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那么这两首古诗,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描绘出了春天怎样的一幅画面?下面分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重点选择一首诗,结合诗的译文进行讨论,然后汇总本小组的建议进行交流。

评点:新课程要求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适合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这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是基于文本内容的考虑,因为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译文,不需要再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理解诗句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提出如上问题是因为让学生从诗句和译文的理解中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江南春天的美。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检查预习
(1)指名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两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什么?(2)讨论交流。

4. 深入研读
(1)学习《江南春》。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哪些景物?
②讨论交流。

③指导朗读。

(2)学习《春日偶成》。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②讨论交流。

③指导朗读。

5. 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谈学习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总结。

6.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师:现在是春天,我们来吟诵一首赞颂春天的诗,谁来?生:《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师:非常好,非常有韵味儿,把诗的感觉读出来了。

谁再来?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他背得非常有音乐感,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二月春风似剪刀”,能不能说成“二月春风似菜刀”啊?(生笑)生:我想不能吧,一来,菜刀不是用来剪东西的,不是用来把叶子裁漂亮的,二来用在诗里也俗了点。

师:是的,换成菜刀不精致,没有韵味儿,太俗了,不雅气,不雅致,对不对?那么“二月春风似剪刀”里有个“剪“字,“不知细叶谁裁出”里有个“裁”字,合在一起就是?生:“裁剪”。

师:对,你看精致不精致?生:精致。

师:由裁剪,我们还能联想到春姑娘,对不对?我们再把这首诗来读一读。

(生读)师:古诗的韵味,同学们朗读的韵味,让我们的教室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这节课,我们来读两首古诗。

石灰,是一种矿物,它的颜色是——(生:白的)对,清洁的白色,纯洁的白色。

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气味是——(生:清香)是啊,淡淡的清香,暗暗浮动的清香。

课文预习了,诗人笔下的石灰、墨梅,你还知道什么呢?生:诗人王冕把墨梅比作自己,就是说要把自己写下的东西流传给后代。

生:我觉得于谦写石灰也是写自己,表达了自己肯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嗯,两位同学都说到了诗人,我们喜欢刘谦,更要喜欢谁呀?(生:于谦)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谁还来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你们是什么印象?生:我读懂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诗人两袖清风、为官清廉。

师: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这两个词语用得好。

老师还想知道,这两首诗已经会背了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这么多啊。

好,刚才没有举手的同学谁愿意来读一读两首古诗,先读第一首古诗。

(生有感情朗读)师: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一般般吧。

师:太谦虚啦,岂止一般般啊。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题临安邸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题临安邸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师:能不能叫王叔叔?生:王叔叔(笑)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

(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生:……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生:(有点紧张)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生:遗民(老师板书)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生:是遗弃的人民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生:老人生:妇女生:孩子师:他们流的是怎样的泪啊?生:流泪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生答。

(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

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板书:池上)齐读.教学过程一、简介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2)理解词语:浮萍.(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2)小娃如何偷采?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配乐朗读这两行诗.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生默读,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4)指导读出情趣.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读、唱、演都可)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板书设计20 古诗两首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第二课时课前导语一、理解课题.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二、初读.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三、读课文,悟道理.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生甲:这么大声会把鱼儿吓跑的.生乙: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捉不到鱼了.生丙:我应该打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生丁:(做摆手动作)不要惊了我的鱼.生戊:(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生己: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生庚: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跑鱼.师:是呀,大家说的对,这个小孩聪明又有礼貌.他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四、指导背诵全诗.板书设计20 古诗两首稚子垂纶小儿垂钓怕得鱼惊不应人路人借问。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20 古诗两首【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体会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儿童天真质朴、纯真活泼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课前预学】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清字形;正确朗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5遍。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从古至今,荷花都被人世人喜爱与称颂,你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吗?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题目叫《池上》。

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朗读。

导学提示: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试学:朗读古诗,根据古诗想象画面。

再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4下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4下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小儿垂钓》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生1:我看过别人钓鱼。

生2:我也看过别人钓鱼。

师:有没有谁亲自钓过鱼?你知道钓鱼要注意什么吗?生1:我钓过鱼。

钓鱼时不能说话。

生2:钓鱼有耐心。

师:对!钓鱼要专心,要安静。

有一个小孩,他是怎样钓鱼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小儿垂钓》,(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上课伊始的谈话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回忆自己身边的事,熟悉的事可以有效地引出新课。

】师:谁在钓鱼呢?请通过朗读课题告诉大家。

(指名一生读,重读“小儿”二字。

)师:小儿在干什么呢?谁来读?(指名一生读,重读“垂钓”二字。

)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理解吗?生:“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一个小朋友垂下鱼竿在小河边钓鱼。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关于胡令能,你们了解多少?生:胡令能的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生:(急切地)胡令能是半路出家写诗的,现在流传下来的诗只剩下四首。

【对诗人的补充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表象知识,有利于学生凭借想象走进诗歌情境。

】二、通读古诗,了解诗意师:那他笔下的小儿是怎样钓鱼的呢?请大家把古诗自由地读几遍,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顺。

(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在行间巡视并适时地进行个别交谈)师:下面我来对大家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下检测,先来看看这几个生字。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开火车”读生字,齐读)师:你是怎么记住“稚”“侧”这两个生字的?生:“稚”,左边是个“禾木旁”,右边是个“隹”。

生:“侧”,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个“则”。

师:大家生字学得很快,也读得准确,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谁来读一读?(出示古诗,指名读。

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再来读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用笔在旁边打一个小“?”,待会儿我们再交流。

(生读读、圈圈、写写)师: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意思是:生怕鱼被惊动了,就不答应人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 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 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苏教版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两首儿歌通俗易懂,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歌的意思、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

如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中国古诗词凝练中见丰富内涵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中国古诗词叙事的生动。

3.对比阅读,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凝练与丰富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中国古诗词叙事的生动。

四、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凝练与丰富的表达。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使用教材及自学要求六、教学过程(一)学习古诗《小池》,现代故事与古诗第一轮PK1.出示小故事一则,指名学生朗读。

艳阳当空,暑气还没有散尽。

池塘里荷花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已经完全凋谢,正变成了一个个饱满的莲蓬,在阳光下灿烂地笑着。

挤挤挨挨的荷叶下面,飘动着挤挤挨挨的浮萍。

好大一片绿色的池塘啊!你看在那片荷塘中间,有个可爱的小娃娃,大约七八岁吧,胆子可真不小!只见他头顶荷叶,笑容灿烂,双手滑动船桨,贼头贼脑地从池塘深处轻快地窜了出来。

你看那船舷上大大小小的莲蓬,有没有王者归来的感觉?小船经过的地方,水面上的浮萍被“呼啦啦”迅速分开,一道白花花晃动着的小小银河,久久没有合拢。

2.多种方式朗读《小池》,读好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故事。

3.讨论交流:你更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二)学习古诗《小儿垂钓》,现代故事与古诗第二轮PK1.出示古诗《小儿垂钓》,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池上》《小儿垂钓》)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池上》《小儿垂钓》)四年级语文教案星辰实验学校周伟华●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生1: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生2:我想因为都是写的小孩子,所以编辑老师把他们放在一起了。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今天我们就要同时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的诗。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师: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那这两位作者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吗?生1:我来介绍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

白居易写的诗常常读给小孩和老奶奶听,所以他写的诗通俗易懂。

生2: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生3:胡令能是唐代诗人。

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仍然用功读书。

其中,我们知道的有四首诗比较有名。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胡令能:唐代诗人,其诗富有生活气息,真切自然,有四首诗流传至今。

)(生齐读)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中间给“得”、“应”两个多音字正音,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齐读。

)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生1:这两首诗的节奏不一样,因为一首是一行五个字的诗,一首是一行七个字的诗。

生2:我知道一行五个字的诗叫五言诗,一行七个字的诗就叫七言诗。

师:你们懂的真多,对,它们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初读激趣】师:这一段写得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录音,好不好?师:听了录音,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很想放开喉咙高声朗读,你们想读吗?如果读一遍感觉不过瘾,你还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读得尽兴为止,好不好?【感悟】阅读是理解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理解的方法和手段。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充分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来感知课文,为学生感悟文本做好认知准备。

通过阅读,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具备了感悟的条件。

【再读感知】:师:读了这一部分,我们领略了冬天烟台的海特有的景观,你想抒发心中的感慨吗?生:读到这里,我想高呼:“烟台的海,你真雄壮啊!”生:我想说:“烟台的海,真是‘气势磅礴’啊!”生:我想说:“烟台的海,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真是天下奇观啊!”生:虽然是冬天,烟台的海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确实是非常独特的景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感悟】:感受是文本的表象。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和感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通过阅读,把握文本内容,又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根据文本的描述再现具体的形象。

感受的程度——表象的准确性、形象性、具体性,直接依赖于学生的阅读感受。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烟台的海的磅礴气势,正是他们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成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表象的形成,这是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是一个具体化的思维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读理解】:师:是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却如此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出示投影,指名朗读)生读“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4.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新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4.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新版】

4.《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江南春》课堂实录第一板块情境引入(师生问好。

)师: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了几张照片,仔细看一看,能不能猜得出这些照片是拍摄在什么季节?不单单要告诉我什么季节,而且要告诉我从什么细小的地方判断出来的。

生:是春天,因为我是从照片上的花和柳树知道的。

师:花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和标志。

生:我从图片上看到天非常晴朗。

我觉得春天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判断出这些图片是在春天拍的。

师:可能春光明媚给你的印象很深,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春天也是多雨的,不单单是晴朗的。

生:我从左下角那张图上看出柳条已经发芽了,一般是在春天柳条才会发芽。

师:柳树的这个状态说明这是春天。

这图上有没有你们熟悉的景物啊?生:右下角的照片是七宝。

(笔者注:上课学生来自于七宝镇上的一所小学。

)师:你看出来,很好。

七宝是江南古镇,有将近千年的历史。

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

请大家小声地快速地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讲义。

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注释,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小声读讲义)第二板块学会按照平仄诵读古诗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江南春》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生:我知道了在公元420到589年的南朝建立了许多,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师:知道了一个历史小知识。

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师:这也是一个小知识。

读得非常仔细。

生:我知道了南朝是从公元420年到589年。

师:这个时间段和这首诗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江南春》)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

不过,老师的读法可能和你们有些不同哦,请大家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老师的读法不同在哪里?生:老师读得有快有慢。

生:我们都是按照一个说法读的,比如说前面四个连在一起,然后断一断,再读后面三个。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_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_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_苏教版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江南春》,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春日偶成》。

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出示程颢图片,注音hào)踏春郊游,由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老师的叙述,你能通过自己的明白得说出题目的意思吗?(提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偶然,成:写成)生:春天里的一天,我偶然写成了一首诗。

师:程颢偶然写成的这首诗后来竟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观赏它。

(出示全诗)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板书:读准)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正音。

师:古诗是有节奏的。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将它读顺。

(板书:读顺)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

齐读。

师:这首诗你能读明白吗?确实有难度。

请同学们依照老师提供的字词说明,借助插图,摸索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随:沿着,过:来到,川:河流,时人:当时的人,识:明白,余:我,将谓:可能会说,偷闲:偷懒贪玩。

)(板书:读明白)给学生充分的时刻摸索,同桌能够交流。

师:同学们,你明白得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淡淡的云飘浮在天空,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时刻已接近中午了。

我靠近花丛,沿着柳树,来到了前面的河流边。

当时的人不明白我心中的欢乐,可能会说我像青年人一样偷懒贪玩呢!)师:我们差不多大致明白得了这首诗的意思,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将这首诗读透。

(板书:读透)师:各位同学,现在你确实是程颢,我想请教一下,你在这首诗中描画了哪些春景?生:云、风、花、柳、川(板书:云、风、花、柳、川)师:(动情描述,并配以图片和音乐)白云淡淡,春风轻轻,日光和煦,百花吐艳,绿柳垂条,碧水悠悠。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学课件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学课件苏教版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写小娃偷采白莲。小娃撑
着小船在池塘里行走,看到莲蓬籽粒 饱满,忍不住偷采几个解馋。“偷采” 是指没有经大人允许偷偷地采摘,表 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用“浮萍一 道开”写出了美的景色。因为小娃纯真 的童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让船 冲开浮萍,池面上划开一道水路。这是 多美的一种景色啊!诗人用这一景色衬 托了“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无邪和 纯朴可爱。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池上》这首古诗真有趣,我还要找 伙伴读读背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
乱蓬蓬
钓鱼
蓬头稚子学垂纶,
斜着 青苔 遮掩
侧坐莓苔草映身。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草映身( ② ) 映:①倒映; ②遮掩。
问路 摆
小组讨论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 采了白莲蓬往回赶。他不懂得藏 匿踪迹,冲开浮萍回来,只见身 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小测验
这首古诗写出了一个天真顽皮
的小娃娃,突出了童 心 、
童 真 、童 趣

假如,我们就是那个撑船的小 娃娃,记录下你看到的、想到的情 景吧!
1.我会背今天学的古诗并能默写下来。
路人借问遥招手,
惊吓 答应
怕得鱼惊不应人。
我会填
1.《小儿垂钓》是 唐 代诗人胡令能 写的。
2.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写出了 钓鱼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 小孩钓鱼的专心认真。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诗两首丨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诗两首丨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古诗两首丨苏教版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两首古诗。

2.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画的情境,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笼统,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了解两首古诗的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预备:1.搜集整理两位诗人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1.明天,我们来共同窗习第20课«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

2.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A.知诗人,解诗题。

B.读准音,明节拍,C.抓字眼,悟诗意二、学习«池上»。

1.知诗人,解诗题。

先生交流白居易资料。

解题:池上就是池塘里。

质疑:池塘里有什么?发作了什么呢?2.读准音,明节拍。

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拍美。

团体交流朗诵状况。

3.抓字眼,悟诗意。

自读交流不了解的字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诗句的了解。

团体交流。

师点拨:小艇不解一道4.读着这首诗,你眼前显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儿童笼统?你从哪些词语中感遭到的?团体交流。

5.师小结。

«池上»这首诗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生动的乡村儿童笼统,诗句前两句写人,后两句写景,言语深刻易懂,字里行间处处透显露对儿童的喜欢之情。

三、按自学提示自学«小儿垂钓»。

团体交流。

点拨重点词语意思:纶莓苔借问讨论交流:能不能把〝遥招手〞改成〝摇摇手〞?为什么?师小结:«小儿垂钓»也是一首描写乡村儿童的诗,前两句侧重于描写儿童学钓鱼的姿态,后两句侧重于描写儿童学习的专心致志。

读来让我们顿生喜欢之情。

这首诗中的儿童又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团体交流。

四、联篇阅读«村居»«宿新市徐公店»五、课堂小结:不论哪个诗人,不论采用哪种写法,笔下的儿童都那么天真心爱,愿我们也都能珍惜儿童光阴,快快乐乐渡过每一天!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池上»人-------景天真心爱«小儿垂钓»形-------神天真专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初读激趣】
师:这一段写得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录音,好不好?
师:听了录音,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很想放开喉咙高声朗读,你们想读吗?如果读一遍感觉不过瘾,你还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读得尽兴为止,好不好?
【感悟】
阅读是理解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理解的方法和手段。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充分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来感知课文,为学生感悟文本做好认知准备。

通过阅读,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具备了感悟的条件。

【再读感知】:
师:读了这一部分,我们领略了冬天烟台的海特有的景观,你想抒发心中的感慨吗?
生:读到这里,我想高呼:“烟台的海,你真雄壮啊!”
生:我想说:“烟台的海,真是‘气势磅礴’啊!”
生:我想说:“烟台的海,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真是天下奇观啊!”
生:虽然是冬天,烟台的海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确实是非常独
特的景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感悟】:感受是文本的表象。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和感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通过阅读,把握文本内容,又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根据文本的描述再现具体的形象。

感受的程度——表象的准确性、形象性、具体性,直接依赖于学生的阅读感受。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烟台的海的磅礴气势,正是他们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成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表象的形成,这是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是一个具体化的思维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读理解】:
师:是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却如此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
生读“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读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有感情?
生:在朗读时,我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那惊涛拍岸的情景,并特别注意哪些描写海浪汹涌的重点词语。

师:说得真好,要想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既要一边读一边想,又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特别是要读好关键词。

咱们都来试试,好不好?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能表现出海浪汹涌、气势磅礴?
生:我认为“涌”字最能反映。

生:老师,我认为“扑”字最能表现出海浪的汹涌,而“涌”字并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感觉“扑”很有气势,而“涌”字只能让人感到海浪不断向前翻滚。

师:你讲得很有道理,能给“扑”字找个近义词吗?
生:“扑”的近义词是“拍”。

师:那么,这里能把“扑”字换成“拍”字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近义词。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感觉“拍”没有“扑”那么有气势。

师:让我们来请教一下“不说话的老师”,看看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查字典,比较“扑”和“拍”的意思。


生:“拍”的意思是用手掌或轻薄的东西轻轻地打;“扑”的意思是身体猛力向前冲,伏在人或物体上。

师:说得不错,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拍”: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坐下。

“扑”:守门员飞身跃起,稳稳地扑住了飞驰而来的足球,好险啊!
师:同学们看懂了吗?“拍”和“扑”虽然是近义词,但有很大的区别。

它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生:“拍”没有“扑”的力度大。

生:“拍”也没有“扑”的速度快。

师:对阿,“拍”和“扑”力度不同,速度也不相同。

那么,这里的“扑”能换成“拍”吗?
生:(齐)不能!
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认识吗?
生:“拍”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海浪巨大的力量,因为最后一小句“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马路中央。

”告诉我们海浪的力量非常大。

生:不能换。

因为前面写的是“小山似的涌浪”,说明浪很高,只有用“扑”字才能形象地表现出那种“凌空下击”的“磅礴气势”。

生:只有用“扑”字才能表现海浪像怒狮一样凶猛。

突出海浪速度快、力量大。

生:只有“扑”向堤岸的海浪才能“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生:如果用“拍”字则显得烟台的海很温柔,与课文中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场景相矛盾。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作者遣词造句非常精当,一个“扑”字形象地表现出了海浪来势猛、波浪高、速度快、力量大等特点。

所以,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一“扑”啊!
【感悟】:理解是人、本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搭建对话的平台,营造对话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人、本对话。

围绕“扑”和“拍”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查字典理解、朗读体会等方面进行感悟交流,进行“人——人”、“人——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理解“扑”字的准确性,感知烟台的海的磅礴气势,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四读欣赏】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朗读这一段课文,边读边想象冬天烟台的海的磅礴的气势,看看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生:我认为作者“气势汹汹”这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寒流袭来时的速度之快,威力之猛。

生:我认为“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一句写得非常传神,形象地写出了海浪扑向堤岸的形态、速度、声响。

生:我很欣赏文章最后一句中“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在作者和游客的眼里,烟台的海虽然波浪滔天,汹涌澎湃,但并不可怕,而是那么壮观,是那么靓丽。

表达了作者对烟台的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悟】
欣赏是感知的内化。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消化、吸收文本,
亦即内化文本,不仅欣赏文本的语言,而且要欣赏作者的创作。

阅读欣赏便是基于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审美性的阅读。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来展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认识,不再是拘泥于文本的字词句,而是立足于对文本的创作的审美层面上进行的探究。

通过欣赏进一步感悟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构思美、创作美。

【五读鉴赏】
师:是的,作者通过传神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烟台的海冬天的壮观景象,你能不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对这一段的描写你还有其它看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写得生动传神,是因为他仔细观察。

生:我认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是用心在观察,运用了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生:我认为这一段之所以传神,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包含着对烟台的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写作的。

生;这一段确实写得很好。

不过我认为作者只写出了海浪的形状和声音,如果能写出浪花拍岸的颜色美就更好了。

【感悟】
评价是感悟的标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评价——阅读鉴赏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
有效手段。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评价文本的语言美、手法新、构思巧的优点,也要基于个人的认识进行超越文本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升华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通过评价来检测学生的感悟成果,交流学生的独特感受,内化写作方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如果说阅读是一项思维工程,那么,评价则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标尺。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扣住“读”这根红线,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欣赏,在阅读中鉴赏,要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

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言:“应该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个来回。

”即: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走得进去,又要走得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