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路径(万全庆)汇编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 编码:BNS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的患者。
2. 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 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 )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CT或腰椎MRI (也可在门诊完成)。
( 2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3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分析。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022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一、适用对象诊断:中医诊断: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2、疾病分期急性期:<10日缓解期:10日-20日康复期:>20日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治疗时间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或腰椎CT。
(2)血常规、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
□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
□辩证分型
□针刺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辨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
□推拿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灸法
□中药熏蒸
□小针刀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1)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原则,在病变局部选择穴位
(2)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在经络循行线上选择有关穴位
2.推拿治疗
(1)腰腿部放松法
(2)腰椎减压疏通法
(3)腰部侧扳法
(4)下肢摇伸法
3.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中医辨证: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2)经络辨证
太阳经证:
少阳经证:
太阳、少阳经合并证:(此型为临床常见的证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肥城市中医院针灸科制定的《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3.出现下肢神经明显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一)适用对象 (1)(二)诊断依据 (1)(三)进入路径标准 (2)(四)中医证候学 (3)(五)入院检查项目 (3)(六)治疗方法 (3)(七)住院时间 (5)(八)出院标准 (5)(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腰痛病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
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编码:BNS150)和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或其他腰椎畸形者(3)体面皮肤有严重损伤或皮肤病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4)体质较弱,孕妇等(5)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CT、(2)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4)心电图、(5)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
西医治疗
(保守)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理疗
□颈椎牵引
□必要时局部封闭
西医治疗
(非保守)
□椎间盘摘除手术
□射频消融术
特色疗法
□痹痛膏敷贴□五籽散外熨
□弊痛油外涂□推拿
□电针□运动康复操
健康教育
□饮食调理
□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治疗教育
特殊记录及变异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姓名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月日
执行人
主管医生:
项目
入院第1天
主管护士:
目标
诊断思路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
□腰椎正侧位DR检查
□腰椎CT 检查
□必要时腰椎MRI检查
病情评估
□病程超过3个月
□临床症状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腰椎CT 检查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护戴腰围
□进行腰背肌锻炼
中医治疗
□血瘀型 ― 关节病位脉络宁针注射+ 跌打散瘀胶囊口服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月日
执行人
主管医生:
项目
入院第2天
主管护士:
目标
诊断思路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辅助查
□腰椎正侧位DR检查
□腰椎CT 检查
□必要时腰椎MRI检查
病情评估
□病程超过3个月
□临床症状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腰椎CT 检查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护戴腰围
□进行腰背肌锻炼
中医治疗
□血瘀型 ― 关节病位脉络宁针注射+ 跌打散瘀胶囊口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0(一)适用对象 0(二)诊断依据 0(三)进入路径标准 (1)(四)中医证候学 (2)(五)入院检查项目 (2)(六)治疗方法 (2)(七)住院时间 (4)(八)出院标准 (4)(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4)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置换术。
二、诊断依据: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液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过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史有相关疾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2、手术方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3、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4-11天:1、必须复查的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尿常规;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临床路径
3、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尽量避免游泳、观水、乘船。
药物
按医嘱正确使用扩管、护胃、化痰等药物对症治疗,根据病情也可选用中医疗法,用以下设备辅助治疗: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2、指导中药汤剂的服用。
活动
适当下床活动,需要有人陪同,不可单独下床活动,下床需佩戴腰围。
饮食
恢复期使用药膳及中药汤剂促进恢复。
护理
1、落实生活护理,严格做到“三短九洁”。
2、专科护理:指导床上轴样翻身,腰围的佩戴方法。各种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3、加强病情观察、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4、做好情志护理。
健康教育
同上。
保
守治疗患源自者评估患者疼痛部位、腰腿痛的性质及部位。
治疗
1、遵医嘱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治疗。如脊柱(定点)旋转手法、小针刀松解术、中药熏蒸以及拔火罐等对症治疗均做好宣教。
2、及时观察治疗后疼痛的变化。
检查
协助不能下床的患者完善检查。
药物
1、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疼痛缓解的程度。
4、做好情志护理。
5、保守治疗后1-2周可做腰背肌锻炼,如“挺胸”,“飞燕式”,“五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
手
术
前
的
护
理
评估
1、患者对治疗方案了解接受程度和心理反应。
2、术前睡眠情况。
术
前
准
备
1、呼吸道的准备:禁烟,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
2、胃肠道的准备: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多的食物,按麻醉要求禁饮食。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II、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 )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适合并接受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七)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a、俯卧拔伸法;b、斜扳腰椎法;c、牵引按压法;d、腰椎旋转扳法(3)其他特色手法。
2.辩证选择中药汤剂(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辩证服用中成药口服。
4.辩证选择中药外治。
5.腰椎前因治疗:电动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牵引方式。
6.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临床分期及分级
三、中医辨证分型
四、常用治疗方法
五、非手术治疗的原则
六、腰突症中医临床路径
六、腰突症中医临床路径源自六、腰突症中医临床路径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流程
1.急性期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流程
2.缓解期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流程
3.恢复期
八、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
九、腰椎间盘诊疗中心特色疗法
针刀治疗
火龙灸
中药辨证 内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